井间
- 致密油藏水驱井间裂缝网络参数反演方法及应用*
沟通,容易在注采井间形成裂缝网络[1]。注入水在井间裂缝网络内低效-无效循环,导致采油井见水时间提前、含水上升速度加快,出现严重的水窜现象,限制致密油藏注水开发效果[2]。准确地量化导致注入水窜流的井间裂缝网络,既是提高水驱开发效果的重要工作,也为后续介入提高采收率技术提供油藏地质认识基础[3]。裂缝静态反演技术利用地震、测井等资料,可以得到储层裂缝发育情况,能够回答储层中裂缝多少的问题。目前致密油藏裂缝静态反演可总结为基于井点裂缝参数的插值法、基于地震数
中国海上油气 2022年4期2022-09-02
- 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井间汽窜描述与影响因素
热水窜的原因涉及井间主流线舌进、井间热连通或压力连通等。然而,大部分汽窜发生在井间所形成的高含水通道内,一般由注入蒸汽的冷凝热水发生指进造成的[5⁃6]。我国稠油油藏主要以蒸汽吞吐和蒸汽驱等热采方式为主,由于受高强度长期反复注入蒸汽的影响,地层骨架结构遭到破坏,使原有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形成窜流通道,出现汽窜问题。注入蒸汽单向突进,过早地从生产井突破,注入的热量大部分直接从汽窜井流出,不能充分加热油层驱替原油,导致汽驱热效率低、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1年6期2021-12-31
- 基于系统辨识方法的海上油田井间连通关系研究与应用
识方法的海上油田井间连通关系研究与应用马超a,张海勇b,姚为英b,陈凯b,张强b(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a.亚太区域中心;b.工程技术分公司,天津 300452)海上油田受井距大、地震资料品质差、砂体叠置复杂等影响,井间连通关系不确定性大,导致油田开发中后期开发调整难度大。为此,综合利用静态储层参数和注采井的生产动态数据,建立了基于系统辨识方法的井间连通关系定量判别模型,可以有效考虑注采井之间的响应关系。利用渤海油田某区块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井间
辽宁化工 2021年11期2021-11-30
- 加拿大X区块致密气藏层系优化
减小,出现了大量井间干扰现象[4-5]。庞进等[6]根据气井干扰前后的动态储量变化评价井间干扰。孙玉平等[7]基于蒙特卡洛原理建立了两种井间干扰模式下干扰储量评价数学模型,探讨了井间干扰程度的变化规律。位云生等[8]设计了以基质接触面积、缝间干扰、井间干扰、裂缝-基质流入流出为核心的井网井距优化方法,论证了“W”形交错水平井部署的立体开发效果。高树生等[9]建立了井间干扰概率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一套适用于致密砂岩气藏的井网密度优化与采收率评价新方法。王军磊等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1年31期2021-11-23
- 页岩油气藏水平井井间干扰研究现状和讨论
油气产区的水平井井间距已经低至100 m[4]。随着这些技术的实施,水平井压裂缝网出现密切割特征,显著提升页岩油气开发效率和提高最终可采储量(EUR),为页岩油气资源的长期商业化开采提供了保障。但是,密集布井和裂缝密切割也导致了井间干扰问题,而井间干扰现象也出现在各种模式的页岩油气开采中。页岩油气的商业化开采主要有两种模式:(1)一次性井平台批量钻井和批量压裂;(2)加密水平井或重复压裂。第1 种模式一般出现在开采初期,针对页岩储层中的地质甜点和工程甜点的
石油钻采工艺 2021年3期2021-09-27
- 两种游梁式抽油机间抽模式效果探讨
了人工间抽和不停井间抽。2 人工间抽模式的应用人工间抽是指使用人工停井控制抽油机运转时间来实现间抽,达到恢复液面的目的。 自2018年底开始对沉没度低于100米的井执行人工间抽制度,间抽时间采取白天8小时停井晚上启抽的模式,以方便采油工对间抽井的启停和保障足够的间抽时间。连续间抽3个月,效果如下表:该间抽模式主要特点:(1)每天启停井需要的人工工作量较大,这12口分布在区块内比较零散,所以启停时间不能准确的达到要求。(2)沉没度的控制不够
油气·石油与天然气科学 2021年4期2021-09-17
- 海上油田井间连通性综合评价技术研究
开发生产中,注采井间的连通性研究是油藏评价的重要内容,明确井间连通性及水驱方向,对剩余油分布的定量描述有重要意义,进而可以制定出相应的开发调整措施,提高油田整体开发效果[1-5]。目前,研究井间连通性的方法很多,理论上可分为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例如,静态分析包括地层对比、储层精细描述等地质研究方法[6-10],动态分析方法包括动态响应分析[11,12]、地球化学方法[13,14]、多井试井分析[15-17]、示踪剂测试[18,19]、数值模拟技术[20
石油化工应用 2021年7期2021-08-23
- 川南页岩气水平井井间干扰影响因素分析
造强度,导致压裂井间干扰普遍存在[1-7],如何避免井间干扰已成为困扰北美页岩气开采作业者的难题[8-18]。川南页岩气开发借鉴北美先进技术理念,也出现压裂井间干扰日益频繁的现象。1 井间干扰阶段井间干扰可分为3个阶段(图1):第①阶段为压力的沟通;第②阶段为压裂液的沟通;第③阶段为支撑剂的沟通。第①阶段表现为邻井压力轻微上涨,但邻井井口无液体返出。压力沟通可改变压裂液未波及区域应力状态,可通过形成细微裂缝改善未改造区渗流环境、提高气体流动能力,同时高压环
中国石油勘探 2021年2期2021-05-28
- 基于动静态资料综合判断聚驱后的 油藏井间连通性
——以渤海L 油田为例
层物性特征,油水井间距大,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强[1]。油田投产以来实施注水、注聚、注聚后注水开发,目前为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经过长时间地开发,地下渗流情况变得异常复杂[2],井间连通程度较好的区域易形成优势渗流通道,形成无效注水循环,影响油田开发效果[3-4]。渤海L 油田C 井区共有6 口生产井(图1),均于2005 年4 月投产投注,该井区聚驱结束后含水快速回返,目前井区含水为85%,采出程度为19.8%,仍具有较大调整挖潜空间。因此,弄清井间 连通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21年2期2021-04-30
- 砂体井间连通动态特征的精细刻画及分类表征方法
产井普遍高含水,井间优势渗流通道发育不清晰等问题,这是由于砂砾岩储层的非均质性导致的[3].砂砾岩油气储集层在形成的过程中会受到沉积环境、构造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影响,在空间分布和储层内部的各种物性都存在着不均匀变化,这种变化就被称为砂砾岩储层非均质性[4-5].因此,如何在油藏现有认识的基础上,准确判别出优势渗流通道,是指导油藏后期开发调整的重大难题.对于此类问题可以运用油藏井间连通性方法进行分析及评价[6].油藏井间连通性分析是油藏评价的一个重要方法.目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3-24
- 仅利用磁场幅度信息进行井间电磁反演成像的方法及可行性研究
710077)井间电磁成像技术通过将井间测量的电磁信号进行反演成像以获得井间地层电导率的分布,从而最终获得油气藏在井间区域的分布状况[1]。由于测量数据信息量的限制,一般采用轴对称二维模型对实际测量数据进行井周或井间电磁成像[2-4]。文献[5]分析了采用轴对称二维地层模型对实际地层井间电磁测量数据进行成像的可行性、精确性及影响因素。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成像方法均是基于每一组测量磁场的全部信息,既包括磁场的幅度信息也包括其相位信息(或者是包括磁场的实部和虚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3-02
- COMSOL有限元软件在井间储层电磁响应分析中的应用
真软件为工具建立井间储层模型,通过添加物理场和网格剖分,求解井间电磁响应,并分析井间距变化以及异常体的存在对于电磁响应特征的影响。关键词:COMSOL Multiphysics;电磁响应;有限元0 引言分析电磁场特性是了解和认识地层构造的有效方法[1]。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以下简称“COMSOL软件”)提供了一个模拟平台,对于电磁响应有着更为直观和清晰的表现。本文借助COMSOL软件数值计算能力,模拟了不同条件下的电磁响应。1 CO
无线互联科技 2021年22期2021-02-07
- 缝洞型油藏井间示踪剂分类等效解释模型及其应用
合结构异常复杂,井间连通情况多变[1-3]。对该类油藏井间连通性的定量化表征与精确认识是制定注水注气方案和综合治理的重要前提与依据[4]。井间示踪剂监测作为定量井间特征的重要手段,已广泛应用于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5-7],仅以塔河油田为例,2006年至今已累计开展200余井组的监测,取得了丰富的井间示踪剂监测资料。目前,对于该类油藏示踪资料的应用大多局限在定性-半定量分析,如定性分析井组主要注水方向和井间连通性,半定量计算注入水分配系数、注水推进速度、产液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1-27
- 致密油藏见气后井间缝网特征参数量化研究
学合理的实现注采井间缝网特征参数定量描述,对后期气窜封堵措施定制和开发方案调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外对裂缝描述的表征方法较多,包括储层地质、岩石力学、物探反演和油藏工程等各类研究方法[5-17]。相较于前3 类研究方法的系统性,油藏工程研究方法起步较晚,理论性和实用性都有待完善。为此,笔者在研究区实际数据统计分析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裂缝孔隙度、裂缝渗透率、裂缝开度和裂缝线密度等主要缝网特征参数的表征函数,提出试井解释与动态反演相结合的致密油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20年6期2020-12-01
- 基于井间连通性的二元复合驱剂窜预警方法
程中化学剂沿注采井间高渗区域易发生窜流,导致大量化学剂无效产出。剂窜现象不仅造成化学剂的极大浪费,而且导致剩余油饱和度较高的低渗透区域无法得到有效的动用,严重影响了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效果和经济效益[4-5]。剂窜预警是进行开发措施调整和化学剂窜流治理的前提,目前进行剂窜预警主要依靠数值模拟方法,但该方法中的模型建立较为繁琐,且迭代求解过程中计算速度缓慢甚至不能收敛,难以达到快速预警的目的[6-9]。为此,笔者从油田生产动态出发,反演得到注采井间连通系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5期2020-10-27
- 动静态方法在油藏井间连通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静态资料明确井区井间连通性,将为今后老井侧钻和新井部署等开发调整提供依据[4]。目前油藏井间连通性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地球物理化学方法、油藏工程方法、数值模拟方法等,均存在精度低、费用高、耗时长等问题[5-13]。针对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油藏井间连通性差异大的特点,在利用水平段测井资料和储层地震属性资料静态分析储层横向非均质性变化的基础上,通过示踪剂测试、压力恢复试井等动态资料对静态认识进行验证,综合判断油藏井间的连通性情况。1 静态法研究储层横
特种油气藏 2020年3期2020-07-14
- 井间地震层析成像在柳北换流站场地工程勘查中的应用
波CT[2]以及井间地震CT法等。这些方法有各自优劣势,地面地震勘探和电法勘探方法最大的优势是成本低,但是地面物探方法通常都有水平屏蔽层的问题,例如电法勘探的水平低阻夹层,地震勘探的水平高速夹层,而井间地球物理勘探则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衰减以及高频吸收。井间地震CT相比较于井间电磁波CT,其分辨率更高、携带信息更加丰富,因此本次研究选择井间地震CT来进行岩溶探测。井间地震是井中地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3],是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项新型的地震勘探方法技术。它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0年1期2020-04-26
- 利用卡尔曼滤波和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油藏井间连通性研究
驱效率阶段,油藏井间连通性的定量研究,准确认清注入水的流动方向、对于制定合理的开发调整方案和提高水驱油藏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井间连通性分析方法主要分为静态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2大类。其中静态分析法主要包括:地球化学方法[1-2]、干扰试井分析方法[3-4]和示踪剂测试方法[5]等。根据注采数据反演井间连通状况而衍生的动态分析法主要包括:Spearman相关关系分析方法[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7]、电容模型分析方法(CRM)[8]、系统分析模型方法[9-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20年2期2020-04-14
- 井间分溶示踪估计重非水相污染物残留量的影响因素数值分析
部含水层[7]。井间分溶示踪实验(Partitioning Inter-well Tracer Tests, PITT))最初应用于石油工业领域,后有学者借鉴石油储层工程领域检测和表征方法将其应用于水文地质领域,以推估地下环境中非水相污染物(Non-aqueous Phase Liquid, NAPL)的分布[8]。通过将分溶性和非分溶性示踪剂同时注入含水层,由抽水井中观测得到的穿透曲线来推估含水层中的NAPL残留量。由于示踪剂浓度很低,注入含水层后不会对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9年6期2019-12-09
- 致密砂岩气藏井网密度优化与采收率评价新方法
密井网开发时产生井间干扰的情况严重,并且单井产量低,经济效益难以保证。因此,合理的井网部署才是开发致密砂岩气藏不断追求的目标。目前,致密砂岩气藏井网密度优化方法主要有地质分析法、气井泄气半径折算法和经济极限井距法等方法,这些方法分别从技术、经济两个方面来确定合理的井距及井网密度。其中地质分析法与经济极限井距法为静态分析法,由于静态分析法受控于对储层认识的程度,若认识程度偏低,则可靠性较差;气井泄气半径折算法通常只确定出井网密度,而缺乏井网密度与采收率关系的
天然气工业 2019年8期2019-09-02
- 井间地震时频域联合速度和衰减系数同步层析反演
100)0 引言井间地震是将震源和检波器都置入井中进行探测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由于避开了地表低速带对地震信号高频成分的吸收,可以获得较高分辨率的地震信号,能够进行井间构造、储层物性、储层连通性、注气效果等复杂油气藏问题的评价。对井间地震资料的处理涉及初至拾取、波场分离、速度层析反演、反射波成像等关键环节[1]。其中井间地震速度层析成像也被称为井间地震CT技术[2],它能够利用井间地震直达波的时域旅行时信息反演两井间较为精细的速度剖面,为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提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19年2期2019-05-16
- 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
,其中,蒸汽吞吐井间汽窜是热利用率降低,周期产油量下降的重要原因[3-7]。组合蒸汽吞吐将邻近的几口油井划为一个组合蒸汽吞吐区,同一组合蒸汽吞吐区内的油井同时注汽、同时生产,消除井间驱替压差,有效抑制蒸汽窜流,提高热利用率和周期产油量,矿场实践取得较好的开发效益[8-9]。但矿场注汽锅炉数量有限,无法满足一个蒸汽吞吐区块的几十口甚至上百口井同时组合吞吐,以往矿场实施组合蒸汽吞吐,多是人为划分组合蒸汽吞吐区,操作主观性强,缺少科学的分区方法。在数值模拟的基础
特种油气藏 2018年3期2018-07-02
- 井间地震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
开发的不断发展,井间地震在油气藏动态监测、解决微小构造识别及非常规油气藏勘探等诸多方面的应用受到了业界的重视。成像是井间地震勘探的重要环节,准确高效的成像能为后续构造及岩性解释提供有力依据。Stewart等[1]提出共中心深度点(CMD)叠加成像方法,采用共中心深度点道集中的反射波旅行时相等把共炮集数据转换成共中心深度点道集数据,然后通过计算各道对应的反射点位置进行叠加成像;吴律[2]研究了适应于斜层井间地震共深度点(DLCDP)成像算法;宋建国等[3]研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18年2期2018-05-03
- 考虑井间干扰影响的底水油藏见水时间公式改进
10500)考虑井间干扰影响的底水油藏见水时间公式改进史建国1乐平2周建堂1汤连东2付玉2谢志伟2(1. 长庆油田第四采油厂, 陕西 榆林 719000; 2.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成都 610500)在井距较小的底水油藏中,井间干扰现象往往影响油井见水时间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根据势函数叠加原理,提出考虑井间干扰影响的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时间预测方法,探讨井间距离和邻井产量等参数对油井见水时间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如果井间距离越小、油井产量越大,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6期2018-01-10
- VTI介质井间地震高斯束正演数值模拟
54)VTI介质井间地震高斯束正演数值模拟张 林1, 杨飞龙2, 史朝阳1, 江 桂1, 陈继川3(1.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西安 710068;2. 西安石油大学 地球科学与工程,西安 710065;3.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西安 710054)为了研究垂直横向各向同性(VTI)介质井间地震中,地震波的传播方向及波场特征,采用高斯束方法对复杂构造进行波场正演模拟。分析VTI介质中地震波的群相关系,并提出群相数据库思想来解决地震波在VTI介质中传播的方向和速度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17年6期2018-01-03
- 井-间电阻率方法探测采空区研究
和电位电极均放在井间,并分析了井间运用电阻率法在探测采空区上面的可操作性。提高电法探测的深度和分辨率,准确探测多层采空区。结果表明,井间电阻率法在探测采空区上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能够得出探测区中所存在的采空区的范围。井间电阻率法采空区电性特征1 引言采空区是指在煤矿作业过程中,将地下煤炭或煤矸石等开采完后留下的空洞或空腔。其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片帮、冒顶、突水、地震、岩爆、冲击地压、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以及由其导致的滑坡、泥石流、地表植被破坏等多种
地球 2016年9期2016-12-03
- 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及地质控制因素研究
——以南图尔盖盆地Konys油田为例
000 )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及地质控制因素研究 ——以南图尔盖盆地Konys油田为例付辉, 卢立泽, 王贺华, 符奇, 杜新龙, 韩绪军( 振华石油控股有限公司 成都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610000 )为解决南图尔盖盆地Konys油田井间连通性测试成本高、研究周期长等问题,以油水井的产液量、注水量等生产数据为基础,根据系统分析理论,建立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的系统分析反演模型,利用研究区块的示踪剂测试数据对反演模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块油水井M-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6年3期2016-09-07
- 井-井电阻率2.5维近似成像研究
用矩形剖分方式将井间剖面离散成若干个点,再将正演所得的视电阻率数据采用一种新颖的方式分配重组到井间每个离散点上,绘制出了井间剖面电阻率近似成像图。该近似成像方法避开了反演成像中庞大的内存需求和计算量,计算效率高,并且成像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井间视电阻率资料处理手段。关键词:井-井电阻率法; 2.5维正演; 有限元; 近似成像0引言井-井电阻率法将供电点和测量点都置于钻孔中,更加接近目标体,因而在深部盲矿体的勘探方面相对地面电法更为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16年3期2016-08-05
- 彩9井区注水试验区微量物质示踪剂监测研究
要: 近年来,井间示踪监测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微量物质井间示踪监测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已逐渐发展成为井间示踪监测技术的主流。通过井间示踪剂监测研究,可以找出注入水平面上水驱方向与水驱速度,油层物性的各向异性,注入水是否沿高渗层水窜,这些对油藏后期调整意义十分重大。关 键 词:油藏; 示踪剂; 监测中图分类号:TE 3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460(2016)08-1788-03Abstract: In recent
当代化工 2016年8期2016-07-10
- 同位素井间示踪技术在丘陵油田的应用
000)同位素井间示踪技术在丘陵油田的应用刘坚1,张建坤2(1.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 西安 710069;2.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陕西 咸阳 712000)[摘要]通过在丘陵油田陵15-30井组中开展同位素井间示踪技术现场试验的应用,认识到该块油藏存在较强的平面矛盾,注入水在平面上存在明显的指进,纵向上动用程度不高。这一监测结果为丘陵油田陵15-30井组及其周边区域相关井组的注水方案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关键词]同位素井间示踪技术;陵15-30井组;丘
地下水 2016年2期2016-05-23
- 层状介质下井间电磁测试与分析
77)0 引 言井间电磁测井是当代地球物理应用技术发展的重要前沿[1]。该技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低频发射源置于井下,在一口或多口邻近的测试于井中,以较高的精度和分辨率测量得到井间地层电学特性。与电法测井相比,井间电磁测井具有更深和更大的探测范围;与大地电磁及井-地电磁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更深的探测范围。裸眼井距最大可达1 km,套管井距最大可达300 m[2-3]。目前,全球只有斯伦贝谢公司拥有井间电磁成像系统的试验样机,最新型的是2004年投入现场
测井技术 2016年1期2016-05-07
- 井间地震反射波正演方法研究
正确性。关键词:井间地震;正演;最优化射线追踪;地质模型1.引言井间地震是在一口井中激发、在另外一口井中接收的地震勘探技术。与地面地震和VSP等常规型地震勘探技术相比,井间地震勘探具有如下特点:不受地表低速带影响,地震波传播距离短,震源激发频率高(一般100~1000Hz),接收点和震源点都能接近探测目标,接收到的地震记录频率高(是地面地震的频率的十几倍到几十倍)、能量强、信噪比很高,波场类型多且复杂,散射波能量强,能够实现透射波、绕射波、散射波、导波、折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2期2016-04-20
- 基于旋转磁场的井间扫描角测量方法
)基于旋转磁场的井间扫描角测量方法宗艳波,郑俊华,孙明光(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101)针对受邻井套管磁干扰影响传统随钻测斜仪无法提供有效数据的问题,为实时准确测量两井之间角度关系,提出一种基于旋转磁场的井间扫描角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旋转磁场的方向特性,结合希尔伯特变换和角度扫描极值查找法实现井间扫描角的实时测量。地面试验结果表明:套管内测量误差不超过2°,该方法基本不受套管磁干扰影响,能够满足平行水平井定向钻井需求。成对平行井;井间扫描
中国测试 2016年12期2016-02-07
- 油藏井间连通性反演软件的研制与应用
30100)油藏井间连通性反演软件的研制与应用孙海涛,赵辉,曹琳,李颖(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100)油藏井间连通性研究对于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意义重大,基于实际生产动态数据反演油藏井间连通性是目前一类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针对当前该类方法存在的问题,利用油水井注采动态数据建立了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及反演方法,并研制了相应的井间连通性反演软件。应用实例表明该软件操作灵活,能够较好的考虑关停井等复杂油田生产情况,对油水井间的连通关系进行定量表征和预测
石油化工应用 2015年5期2015-11-02
- 井震数据联合拓频的可行性分析
否利用地面地震和井间地震各自在横纵向分辨率方面的优势,通过运用井震联合拓频技术,来提高地面地震的分辨率。地面地震 井间地震 联合拓频1 前言从“六五”开始,我国就把提高地震勘探的分辨率列入科技攻关项目,提高地震勘探的分辨率已成为一项长期的科学研究课题,它受到多学科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只有依托相关学科的技术发展,才会促进地震勘探技术自身的发展。就专业本身而言,它又与数据采集、处理、解释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地震勘探的分辨
中国科技纵横 2015年8期2015-08-26
- 基于神经网络的井间地震数据外推及多尺度反演
)基于神经网络的井间地震数据外推及多尺度反演刘汉卿1,2,张繁昌2,代荣获2(1.中海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研究院,广州 510240;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青岛 266580)多尺度地震资料联合反演将地面地震、井间地震和VSP等资料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了不同地震资料的优点,达到了提高反演分辨率的目的。但受观测系统的限制,井间地震获得的只是一段二维剖面的信息,而地面地震是地下三维数据体的综合响应,因此无法对整个工区进行联合反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15年3期2015-05-25
- 井间电磁成像测井数值模式匹配算法
03)0 引 言井间电磁成像技术主要用来对井间的电导率分布进行成像。与电测井相比,它具有更大的探测范围;与大地电磁及地面-井电磁法相比,它具有更高的精度[1]。利用该方法可进一步求取孔隙度、流体饱和度分布和渗透率分布信息,从而发现漏失的油气层,监测油气水的运移情况,确定最佳的布井位置,提高采收率。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对井间电磁成像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2-6],并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井间电磁系统的灵敏度分析和适用
测井技术 2015年4期2015-05-09
- 井间地震数据处理技术
庆163357)井间地震数据处理技术杨迎春*(中国石油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地球物理勘探一公司,黑龙江大庆163357)以大庆油田某区块井间地震数据为例,在介绍井间地震资料采集系统的基础上,对井间地震数据处理中的波场分离、互相关叠加、直达波的层析成像处理、反射波成像分析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实际应用发现,井间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具有同相轴的连续性良好、信噪比以及分辨率高特点,说明井间地震资料的处理方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大庆油田;井间地震;数据处理井间地震数
西部探矿工程 2015年11期2015-02-24
- 砂砾岩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判定方法
0)砂砾岩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判定方法王秀坤,崔传智,王 鹏,李成玉,安 然(中国石油大学,山东 青岛 266580)砂砾岩油藏储层结构复杂、非均质性严重,依靠传统的方法难以获得可靠的储层解释,研究砂砾岩油藏井间连通关系对于合理有效开发砂砾岩油藏至关重要。针对砂砾岩油藏的储层特征,对以往井间动态连通模型进行了改进,利用正求法和反求法,将非线性优化问题转化为多元线性回归问题,减少了模型的计算量,并且有效避免了模型的多解性。应用实例证实了改进后模型的准确性和2
特种油气藏 2015年3期2015-02-17
- 利用示踪剂资料讨论塔河缝洞性油藏井间连通方式
征[1],导致了井间连通方式的复杂性,研究井间连通方式是指导注水开发的重要基础工作。杨敏针对缝洞碳酸盐岩储层的复杂连通关系,综合利用油藏压力系统分析法和类干扰试井法进行井间连通性研究[2]。胡广杰针对塔河油田属非均质性极强的溶洞、裂缝型复杂油气藏,从油藏工程的角度出发,提出从5个方面入手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研究油藏连通性的方法[3]。吕明胜等利用动态生产资料,通过Orkiszewski方法计算井底流压计算和评价油井产能系数,分析井间连通性[4]。张林艳充分利用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01-04
- 注采井间压力梯度计算与顶替段塞长度优化
化主要取决于注采井间压力梯度,然而目前中外关于注采井间压力梯度的计算方法多依靠主观经验,缺乏理论研究。根据经典渗流理论[1]阐述,在均质储层条件下,大约有90%的压力降发生在油井周围23%的井网面积,这一理论只是一个定性规律,并没有严格的证明过程和定量化的计算方法。苏延昌等利用人造非均质岩心,测定了注采井间压力梯度的变化规律[2],由于测压点密度不够,未能准确描述出近井地带压力梯度变化情况。李宜坤等虽建立了顶替段塞长度的计算方法[3-4],但该方法的假设条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4年4期2014-11-28
- 低渗透油藏注采动态连通性评价方法
710018)井间动态连通性是油藏动态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的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适用对象主要为中高渗透油藏,目前对低渗透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的研究甚少。低渗透油藏孔喉细微,孔隙结构和流体分布复杂,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渗流规律与中高渗透油藏有很大差异。文中以油藏地质参数和油水井生产动态数据为基础,将启动压力梯度引入低渗透油藏油井产量计算,同时利用非线性扩散系数对注水信号在低渗透油藏传播存在的时滞性和衰减性作了降噪处理,从而使模型反演的连通
断块油气田 2014年1期2014-11-06
- 利用径向成层介质的Green函数和积分方程模拟含金属套管井间电磁场的响应
安710077)井间电磁探测技术由于具有更大的横向探测范围而成为油气藏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数值模拟方法和成像方法是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井间电磁数值模拟方法和成像方法研究均基于无金属套管的井眼环境[1-6],而在很多情况下井间电磁测量可能在发射井或接收井中有金属套管的井眼环境下进行[7],其测量数据与无金属套管环境下的测量数据存在较大差别,因而有必要研究金属套管对井间电磁场的影响。笔者将求解积分方程的BCGS算法[8-9]与径向成层介质Green函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8-06
- 基于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评价化学驱油效果
学驱开发后,油藏井间连通性发生变化。因此,通过跟踪水驱与化学驱开发过程中注采井间连通性的动态变化,对比分析化学驱后注入井的水流方向改变情况,对于化学驱的实施和有效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动态资料和监测资料方法(如吸水剖面、霍尔曲线等)可以对化学驱的有效性进行评价[1-3],但这些方法存在成本高、现场实施难、数据不易获取等缺点。目前,基于注入量和产液量等开发动态数据的井间动态连通性反演研究受到广泛关注[4-8]。本文基于信号处理建立化学驱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反
断块油气田 2014年3期2014-06-15
- 斜井井间地震高斯射线束正演方法
地震勘探的精度。井间地震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地面环境和表层低速带对高频地震信号的不利影响,可以接收到高信噪比的高频地震信息。同样由于观测系统的特殊性,使其可以获得多种类型的地震波,如反射波、透射波、折射波(首波)、直达波(初至波)以及管波等[1-2]。基于上述井间地震特点,井间地震勘探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油气开发技术已达到很高水平,用于开展井间地震勘探的井多为斜井、丛式井、水平井,若两井轨迹不在同一平面上,使得本为二维的井间地震问题变为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4-01
- 煤层气集输系统的井间匹配性*
煤层气集输系统的井间匹配性*周军 李晓平 周诗维 晏妮 邓涛 宫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管道输送安全国家工程实验室集输系统井口压降速率不同,导致系统压力不匹配的问题。提出了井间匹配性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建立了以管网水力计算为基础的匹配性分析模型和求解算法。采用提出的模型,针对低压煤层气集输系统井至阀组间采用星形、串接和垂直接入3种连接方式,系统分析了11种连接结构的节点、网络和结构匹配性。分析结果表明,星形结构优于垂直接入结构,垂直接入结构优于井间串接结构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4年1期2014-03-21
- 井间电磁成像测井系统分析与研究
96)0 引 言井间电磁成像测井是地球物理应用研究的新课题,该技术克服电磁波在钢套管等高导电、高导磁介质中的发射与接收问题,实现了从单井测井向井间油藏探测的跨越。井间电磁成像测井基于电磁感应测井技术,其探测深度远远大于传统的单井电法测井,分辨率大大高于地震测量,是对油藏探测技术的有效补充,更是测井技术横向发展的重大突破。20世纪受制于电磁技术的发展,无法有效解决电磁波在钢套管与低电阻率地层中的发射与接收难题。直到近期斯伦贝谢公司推出Deeplook-EM[
测井技术 2013年2期2013-12-03
- 彩南油田彩9井区西山窑组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研究
30100)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研究能够有效的描绘地下油层的分布状况和注入水渗流规律,对于油田开发调整意义重大。目前常用的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地球化学方法、示踪剂测试、压力测试、干扰试井和脉冲试井、数值模拟、人工神经网络等[1]。但是上述方法数据获取难度大,操作复杂,影响油田的正常生产,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利用开发动态数据来研究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不仅数据的获取比较容易,而且也能得到较有效的结果,因此利用注采动态数据进行井间连通性反演成
石油化工应用 2013年2期2013-07-12
- 井间地震射线追踪正演及数值计算
研究内容[1]。井间地震技术是重要的开发地震技术之一。所谓井间地震 (cross-well seismic或cross-hole seismic)是在井中激发和接收,将震源与检波器都置入井中对目标地质体进行地震波观测的一种新型物探方法[2,3]。井间地震正演模拟目前主要有两类方法,分别是射线追踪法和波动方程法。波动方程法是地震波传播过程的全波场模拟,相应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也存在计算速度慢、内存要求高、波场不直观等缺点;射线追踪法是根据射线理论确定射线轨迹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3年4期2013-05-13
- 用于油藏监测的新型井眼瞬变电磁测量系统
的变化,而现有的井间电磁测井技术虽然可以测量注入流体引起的井间电阻率变化,但其测量范围限于井间区域。为此,Backer Hughes公司正在研发一种新型井眼油藏监测技术——瞬变电磁测量系统(TEM)。该系统可以测量不同区域地层的电阻率,优于现有井间电磁技术采用的连续波测量方法。TEM由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组成。测量时,给发射线圈通足够长时间的直流电(直至通电造成的瞬态效应消失),产生静态一次磁场。然后,突然关闭电流,在地层中产生电动势脉冲,脉冲的幅度和持续时
石油钻探技术 2013年2期2013-04-10
- 井间地震层析成像在铁道勘察中的应用研究
速差异,可以利用井间地震层析成像技术进行两孔之间的岩溶探测,地震层析成像技术,以其分辨率高的特点而主要应用于精细构造和目标的探测[1-5],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井间地震层析成像技术逐步进入实用化阶段。2 井间地震层析成像原理井间地震层析成像是在两个钻孔间采用一发多收的扇形观测系统,组成密集交叉的射线网络,如图1所示,最后经过反演得到两孔之间的弹性波速度分布图像:坚硬完整的地层波速较高,而节理裂隙、溶蚀洞穴发育处,会出现波速异常,波速呈现相对低速,从而可
铁道勘察 2011年1期2011-06-07
- 利用地震物理模拟技术研究井间地震观测系统
物理模拟技术研究井间地震观测系统朱海龙1,2李智宏2赵群2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中国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朱海龙等.利用地震物理模拟技术研究井间地震观测系统.天然气工业,2010,30(4):46-49.适当的观测系统是保证野外地震记录采集质量的关键。为此,运用地震物理模拟技术,设计制作井间地震模型来研究了井间地震观测系统的设计问题。通过对观测系统类型和参数选择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井间距的大小对所接收的波场有很大的影响,设计井间地震观测系统时,应
天然气工业 2010年4期2010-08-30
- 井间视电阻率的几何成像方法
世纪80年代末,井间电阻率成像就引起了国外地球物理学家们的极大兴趣。Shima等[1]在1987年提出了“电阻率层析成像”概念,并研究了成像的可能性和反演算法。之后,Daily等[2]用拉普拉斯方程的非线性反演方法进行了井间电阻率成像研究。Shima[3-4]提出了用有限元法模拟和α中心法联合反演来重建地下电阻率分布图像,获得了较好的结果。国内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周兵等[5-8]通过求取Jacobi矩阵的格林函数法和平滑度约束反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3期2010-05-31
- 研究剩余油分布的好帮手——同位素自动监测技术
□ 朱益飞井间监测技术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油气开发领域兴起的一门新技术,目前该技术已形成以化学试剂法、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井间压力干扰试井法、电位法、井间地震和井间电磁波测试为主的多种井间监测方法,其中化学试剂取样法和放射性同位素取样法开展得最为普遍。但化学试剂取样法和同位素取样法存在许多问题:一是采样需进行人工化验,不能实现连续监测,资料的可靠性及准确性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且费用较高;二是示踪剂只能选取一种,只能对单井进行分析,不能进行多井组注采效果
中国石化 2010年11期2010-02-12
- 井间示踪技术在齐家北地区的应用
队 黑龙江大庆)井间示踪技术在齐家北地区的应用孙大龙(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一厂工程技术大队 黑龙江大庆)文章针对齐家北古36-60和古708井组的注入推进方向和推进速度这个问题,在这两个井组进行了放射性井间示踪监测,根据监测井的示踪剂产出浓度,给出了计算沿不同方向的水驱速度,并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出高渗层的非均质参数、注入水的波及体积。根据分析测试结果提出了关停井、注水井调剖等措施。综合调整后的生产动态表明,示踪剂测试结果和调整井测井结果及动态特征吻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10年4期2010-02-06
- 利用注采开发数据反演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
开发数据反演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赵 辉,姚 军,吕爱民,王 伟(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山东东营 257061)基于水电相似性,考虑注采井间的连通性、时滞性以及流体侵入的影响建立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利用注采生产数据结合拟牛顿优化算法对模型各特征参数进行求解。应用所建模型对均质、各向异性、包含封闭断层及含有高渗带等典型油藏进行井间连通性反演。结果表明:与弹性压缩模型相比,所建模型求解参数少,可有效考虑水体侵入的影响;反演结果可靠,与实际油藏的地质特征相符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6期20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