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筋

  • 经筋理论”指导下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探讨
    成效[6]。1 经筋理论的来源、概念、实质以及病理过程1.1 经筋理论的来源、概念据史料记载,经筋理论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则是最早提及经筋循行的文献[7]。随着医家的不断研究,经筋理论逐渐完善,《灵枢·经脉》《灵枢·经筋》完整地介绍了十二经筋的循行分布、起止部位等[8]。张介宾提出:“十二经脉之外而复有经筋者,何也?盖经脉营行表里,故出入脏腑,以次相传;经筋联缀百骸,故维络周身,各有定位……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12期2024-01-29

  • 基于《灵枢》经筋理论浅析棍针疗法治疗腰痛的思路※
    本文基于《灵枢》经筋理论对腰痛的临床治疗思路进行探讨。1 经筋理论是棍针疗法治疗的主要理论基础1.1 经筋的来源 “经筋”一词见于《灵枢》,如《灵枢·经筋》对于十二经筋的循行分布、主治病候及治疗法均有详细的记载。在公元前11世纪就有“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甘养肉”(《周礼·天宫》)等对经筋、筋病的相关治疗。古代医家多单独论“筋”,将筋或经筋定义为经脉的附属结构,虽与经脉相关,却属于单独的筋肉系统[2]。经筋在针灸学术发展中的记载最早见于《足臂十一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18期2023-12-31

  • 名中医王海东基于“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俯不伸”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经验
    ,NLBP属中医经筋病范畴,以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病理改变是筋急,病理产物是筋结,辨筋论治是其治疗大法。1 “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俯不伸”的理论渊源及内涵《灵枢·经筋篇》:“经筋之病,寒则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俯不伸”,是对经筋病辨筋论治的高度概括。阳筋急则“反折”,阴筋急则“俯不伸”,譬如腰部经筋拘急疼痛,活动受限时,如果表现为能伸不能俯,则病在阳筋,能俯不能伸,则病在阴筋[3]。清代汪宏《望诊遵经》专论经筋病的诊法,

    陕西中医 2023年11期2023-12-20

  • 基于现代生物力学对高张力性经筋病的理论探讨
    0023高张力性经筋病是对筋肉关节体系病变特征的高度概括,主要以“筋急”“支转筋痛”和“筋挛节痛,不可以行”等拘挛和运动受限为特点,而这恰与软组织张力失衡相关。此外,笔者在临床上还发现此类疾病不仅在筋肉关节局部形成“横络”致痛点,而且在人体立体空间中以“点-线-面-体”形式规律性传变。因此,对经筋的实质和发病机制加以深入探讨有助于明确治疗思路,为不断拓展临床新思路和新方法提供理论指导。1 经筋实质和功能概述“经筋”一词最早见于《灵枢》[1]158,是十二经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18期2023-11-10

  • “气血-经脉-经筋”系统对推拿治疗经筋病的指导意义*
    410208)经筋病的病位在经筋经筋的循行分布是由点状的结聚点和线面的散络区构成的立体空间,经筋正常功能的发挥与经脉气血功能密切相关。气血、经脉和经筋在生理上是一个整体,病理上相互影响。关于它们之间的关系,高式国在《针灸穴名解》中写道:“穴位系于经络,经络出自经筋经筋犹山脉,经络犹河川,穴位则沿河两岸之城镇耳,故欲言穴位,先言经络,欲言经络,先言经筋。”[1]《黄帝内经》所记载的经筋走行中,各经筋几近全程与同名经脉相伴而行,如同河川与其沿途经过之山脉

    中医药导报 2023年6期2023-07-12

  • 经筋刺法在骨关节病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障碍[1]。十二经筋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二经脉气血输布于筋肉骨节,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灵枢·经筋篇》记载经筋疗法主要包括燔针劫刺、刺、按摩、导引等,经筋疗法在现代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针刺与推拿手法上,具有简单易行的优点。本文整理了经筋针刺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肩关节周围炎、肱骨外上髁炎、腕管综合征、股骨头坏死、膝骨关节炎、踝关节扭伤等疾病进行综述。1 脊柱退行性疾病1.1 颈椎病 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表现为颈部不

    中国疗养医学 2023年2期2023-03-10

  • 膝骨关节炎经筋辨证的研究进展
    加深入,其中基于经筋理论诊治膝骨关节炎的相关研究已成为该领域新的热点。经筋理论认为,膝骨关节炎属于经筋病,“筋纵”“筋急”是其主要病因,经筋病变贯穿于该病的整个病理过程。多项临床研究显示,根据经筋理论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1-3],但这些研究均存在未辨证论治的问题。膝骨关节炎的经筋辨证是指运用经筋理论对膝骨关节炎的经筋病变进行辨证。本文从膝骨关节炎的经筋辨证理论基础、经筋证型分布规律及经筋辨证疗法的临床应用3个方面,对膝骨关节炎的经筋辨证研究进展进行了综

    中医正骨 2022年11期2023-01-29

  • 基于经筋理论探讨毫针关刺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将其归属于中医“经筋病”的范畴[2]。现代研究显示,肌肉、肌腱、韧带、滑膜囊等软组织是CNLBP的主要病变部位[3],而经筋体系是由筋肉骨节所组成,故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与中医经筋理论密切相关。目前,西医治疗CNLBP尚无特异性方法,但中医依据经筋理论,针刺结筋病灶点,能够起到缓解症状或治疗疾病的效果。临床现多应用毫针常规刺,即单针单向刺进行“解结”治疗CNLBP。《灵枢》载:“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或曰渊刺,一曰岂刺。”经研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2期2023-01-10

  • 经筋病针刺方法临床体会
    400010)经筋是经络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布与经络走行相近,同时与经络又有着很大的差异,临床中可视为中医解剖的一个层次[1]。经筋病即是所谓经筋受邪或损伤所导致的病变,在《灵枢·经筋》中概括为经筋分布区域“疼痛”与“不用”两种临床表现[2]。针对经筋病临床中多采用针刺治疗,体会如下。1 临床病案例1:张某,男,36岁,因右小腿疼痛半月于2018年8月16日就诊。为控制体重长期选择在跑步机上快走,半月前逐渐出现右小腿前外侧至外踝前胀痛不适,每当行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年2期2023-01-06

  • 经筋实质和治疗应用的探讨
    00091)十二经筋是经脉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营养筋肉骨节、约束骨骼和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灵枢·痿论》言:“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在循行方面,十二经筋均起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走向躯干头面。阳经经筋分布于人体背部及四肢外侧等属阳的身体区域;阴经经筋分布于人体胸腹部和四肢内侧等属阴的身体区域。在组成经络体系的经脉、经别、络脉及奇经八脉中,经筋是少数几个既有可揣摩到的实体,又有完整循行体系的结构。十二经筋的全部循行,都可以在西

    针灸临床杂志 2022年4期2022-12-12

  • 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为膝骨关节病变与经筋病变存在密切相关[4],经筋在维持关节的动静平衡机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5]。KOA 属壮医中“骆芡”“发旺”“湿病”等范畴,其致病原因为寒湿二邪外侵,人体三道两路壅滞,气血塞滞或亏虚,经筋组织失养,进而导致膝关节周围肿痛,活动不畅,畸形[6],因此以“调达气血,温化寒湿, 疏通经络”为治疗原则,诚然可见,膝骨关节炎性病变由经筋病变所致, 对于运用经筋理论诊治KOA 拓展思路。所以KOA 整个病变的过程都与经筋病变密切相关,先筋后骨是经筋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15期2022-12-08

  • 梁清华教授扩肛法治疗肛肠经筋病经验探析
    织共同构成了肛周经筋系统,在维持肛门功能上至关重要,肛周经筋病变则可引起肛肠疾病。肛周经筋痉挛不舒所致肛肠疾病称为肛肠经筋急病,肛周经筋弛纵不收所致肛肠疾病称为肛肠经筋纵病,当波及脏腑时称为肛周经筋脏腑病[1-2]。在此基础上将扩肛广泛用于肛周经筋急病和肛周经筋脏腑病的治疗。现将梁师基于经筋理论对扩肛疗法的治疗机制探析介绍如下。1 经筋理论1.1理论渊源 经,《说文解字》中记录:“织,从丝巠声。”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将“经”字释义为:“织之从丝谓之

    现代中医药 2022年4期2022-12-04

  • 探讨经筋理论对推拿理筋手法治疗伤科疾病的指导意义*
    350003)经筋是中国古代医家发现的一类极其重要的人体结构。随着越来越多学者的不断深入研究,经筋理论逐渐焕发出新的光彩。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经筋是构成经络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经脉结成“筋与脉并为系”的有机联体,可发挥联缀四肢关节,约束骨骼,维络周身,主司运动的功能[1]。中医推拿理筋手法作为一种绿色疗法,其主要是通过推拿对经筋的刺激,使局部气血流通,气血濡养经筋,恢复筋的柔韧性,生理功能得以恢复,从而重新发挥维络作用。经筋理论详细阐述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23期2022-11-25

  • 腰痛的“经脉病”与“经筋病”辨析*
    络系统中,经脉和经筋理论是经络学说的两大组成部分,从“经脉病”和“经筋病”的角度辨析,根据腰痛症状可辨别疾病所归的阴阳属性、结聚大小、虚实盛衰,进而可以展开对腰痛所伤的深层浅层、气血筋肉,以及二者复杂病候的综合分析,利于临床对腰痛的精准辨证治疗。1 腰痛病候,经脉经筋所主《灵枢·经脉》云:“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说明经脉是主运行气血,无形可见的肌肉缝隙[3]。《说文解字》有言:“筋,肉之力也。”经筋作为经络系统的框架,本质是人体产生动力的立

    中医学报 2022年10期2022-09-13

  • 足三阳经筋与膝关节痛
    医师 谭 涛1.经筋众所周知,人体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整体,维持健康除了经络的正常运转,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系统的共同参与。明·张介宾就提出:“十二经脉之外而复有经筋者,何也?盖经脉营行表里,故出入脏腑,以次相传;经筋联缀百骸,故维络周身,各有定位……”那这个经筋到底是什么呢?经筋一词首见于《灵枢》经,人有十二正经,相伴而来便有十二经筋,包括手足三阳经筋,手足三阴经筋,其循行分布均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行于体表,不入内脏。其主要功能是主束骨而利机关,便于运动。现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2年7期2022-08-26

  • 运用经筋理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学认为,该病属于经筋病“痹症”范畴,是由于外伤或风寒湿邪侵袭,造成气血阻滞,产生筋急、筋纵,其病机为筋骨失衡,以筋为先。西医保守治疗大多采用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经筋理论指导下的中医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并且有研究表明,在经筋理论的指导下治疗KOA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并且优于传统疗法。基于经筋理论治疗KOA可以松解筋结节,恢复筋的“主束骨而利机关”作用,为科学合理的利用经筋理论治疗KOA,现将经筋理论治疗KOA的研究方法总结如下。1 经筋经筋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

    中国疗养医学 2022年9期2022-08-11

  • 颈项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经筋辨证与推拿治疗探析
    ]。循经取穴和循经筋找敏感痛点是推拿治疗的常用方法,也是经筋病变“以痛为输”的治疗原则。笔者通过对经筋理论研究,探索颈项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的经筋辨证规律,为相关辨治提供参考。1 经筋辨证要素及辨证方法循行经过颈项部的经筋有6 条,即手足阳明经筋、手足太阳经筋、手足少阳经筋。关节周围软组织疼痛和功能障碍主要属经筋病变,根据《灵枢.经筋》“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可知疼痛出现的具体部位是经筋辨证的核心要素。经筋在颈项部的循行大致分布是手足太阳经筋在后,手足阳明经筋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1年3期2021-11-30

  • 从肌筋膜链角度初释足三阴经筋解剖结构*
    100029)经筋是中医经络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黄帝内经》时代,经筋理论基本形成了完整的体系。经筋相关论述主要出现在《灵枢·经筋》篇,经筋是依经脉循行而分布的特定结构,但经络理论及其运用更强调气的调节,经筋理论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再加上经络理论的哲学性、古代解剖知识的不完善及解剖名词古代用语与现代用语的差别,《经筋》篇中经筋的相关描述不能使现代人对其产生清晰的认识。经筋疗法广泛地运用于各科临床,对经筋的探讨成为经络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关于经筋的现代科

    针灸临床杂志 2021年9期2021-11-08

  • 紧张型头痛属经筋病,治在燔针劫刺
    常见的亚型。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3],“其病当所过者,支痛及转筋”(《灵枢·经筋篇》),经筋病以其疼痛、筋结与各经筋循行所及部位相重合为特点。TTHpt以头痛为主要症状,患者颅周可触及压痛结节等病理结构,与经筋病的特点相符,应属于经筋病范畴,经筋病的治疗思路对本病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1 TTHpt属经筋病1.1 TTHpt病位在于经筋1.1.1 颅周肌筋膜机制可导致TTHpt发病 TTH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主流观点之一

    环球中医药 2021年9期2021-09-26

  • 股骨头坏死髋周经筋辨证分型规律的临床研究*
    [2-3]。中医经筋理论认为髋周软组织属于“经筋”范畴[4],研究发现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周足六经筋存在明确的、规律性的“结筋病灶点”[5],因此股骨头坏死髋周软组织病变可归属“经筋病”范畴[6]。经筋疗法需按照经筋循行取结筋病灶点进行治疗[7],因此明确股骨头坏死髋周经筋辨证是影响治疗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对190 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周结筋点进行触诊,分析各经筋证型的分布特征,以期为股骨头坏死的经筋疗法提供理论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1.1.1 诊断

    天津中医药 2021年8期2021-09-08

  • 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探讨*
    、中药等[3]。经筋疗法是基于经络学经筋理论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临床研究发现它对LDH有良好的疗效[4-5],但相应理论探讨未能深入开展。本文从经筋的属性分析、经筋理论与LDH发病机制的关系以及运用经筋疗法治疗LDH的效果等方面进行文献探讨,以期为经筋疗法治疗该病提供理论依据。1 经筋的属性分析1.1 从生理功能分析 《素问·五藏生成篇》载“诸筋者,皆属于节”,《说文解字》曰“属,连也”,可知经筋是连接、联系骨与关节等部位的组织,如:足六经之经筋结聚环绕于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1期2021-03-28

  • 浅议从经筋理论认知项痹及其治疗原则*
    、补益肝肾为主。经筋理论始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筋》详细记载了十二经筋的循行、病候和治疗,之后历朝历代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逐步补充完善。至现代,对于经筋的各种研究浩如烟海,莫衷一是。根据经筋理论,项痹的发生发展与经筋密切相关,项痹归属“经筋病”范畴[4-5]。功能上,“宗筋主骨而利机关也”,经筋主司骨骼关节正常活动,能维持颈椎的稳定;循行上,手足三阳经筋和足少阴经筋均到达颈项部,分别结于“缺盆”“完骨”“枕骨”“肩髃”,经筋所“结”包绕颈项部,加强

    针灸临床杂志 2021年3期2021-03-28

  • 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研究概况
    伊”[4],壮医经筋疗法对于治疗该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现将近年来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经筋疗法发展流脉经筋是经脉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受十二经脉的濡养和调节。经筋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经筋包含肌腱、韧带及筋膜;广义的经筋还包括肌肉和部分神经。李世华[5]研究认为经筋疗法来源于长期的临床实践,经筋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的发掘与总结。《灵枢·经筋》系统地介绍了经筋理论,认为经筋理论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手足三阴三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9期2021-03-28

  • 经筋病针刺角度与疗效关系的理论探讨*
    可忽略的作用,在经筋病的治疗中尤以为重。经筋病,是有别于经脉病的另一大类疾病范畴,但尚无明确定义。目前较为公认的是:在中医“皮脉肉筋骨”层次上,经筋病包含了肌腱、韧带、筋膜等损伤为主的“筋”病和肌肉损伤为主的“肉”病[1],即病位主要在筋肉系统,临床症状常见疼痛和运动障碍[2],如膝骨关节炎、肱骨外上髁炎、中风后痉挛状态、坐骨神经痛、扭挫伤、背部筋膜炎等运动神经系统疾患。笔者在临床发现,在经筋病的针刺治疗中,斜刺或平刺相较于直刺更具有临床疗效优势。1 古代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1期2021-03-27

  • 壮医经筋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2)0 引言壮医经筋推拿有着费用低廉、操作简单、不良反应较少等优点。临床中常用壮医经筋三联疗法(经筋推拿+经筋针刺+经筋拨罐)、壮医经筋结合传统针灸、壮医经筋结合整复手法等。壮医经筋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尤其是在痛症方面应用更为普遍而且效果较好。1 壮医经筋在治疗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现代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退变的同时受到外力作用或者其他因素影响,导致致纤维环被破裂从而总成单独或连同软骨终板级髓核向外突出压迫脊髓、神经而发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0期2021-01-06

  • 经筋理论在膝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作用
    容缓的责任。1 经筋理论的起源及概述中医无“膝骨性关节炎”这一病名,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症状和体征与中医的某些疾病极为相似,如“骨痹、筋痹”等。有学者[5,6]认为经筋即人体软组织形态的高度概括,主要包括韧带、关节囊、筋膜、肌腱、肌肉等系统内容。经筋一名首见于《灵枢·经筋》篇,即十二经脉之气聚结于筋肉、骨骼、关节的体系,十二经筋为十二经脉在肢体外周的连属部分。《灵枢·经筋》一章提到在十二经筋中足三阳、足三阴经筋从脚趾向上沿伸,途经路线包绕膝关节,因此经筋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9期2021-01-06

  • 筋痹三维刺
    00《类经·十二经筋结支别》记载:“筋有刚柔,刚者所以束骨,柔者所以相维,亦犹经之有络,纲之有纪。”经筋由于分类不同,功能属性各有差别,呈现出不同功能的三维性。因各经筋间存在着交合联系,引申而来的三维性经筋痹痛三维刺法已成为非癌性慢性疼痛与骨关节病诊治主要方法。1 躯体增龄性疼痛与骨关节痛多与“筋痹”有关人之衰老先老腿,其因增龄性骨病少,而因“筋病”者多。“筋病”,指筋肉的痉挛、拘急、挛缩、肿胀、结节等。从辨证角度,其病症多属于“筋痹”或“筋肉痹”范畴。治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0年5期2020-12-13

  • 肌骨超声视角下膝痹病经筋辨治的再认识
    宫玉榕 修忠标经筋理论从经筋气血和力学角度,阐明了膝痹病的病机为“横络”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经筋失养,“束骨利关节”功能缺失而发病,总结了“解结”的治则及“分刺、关刺、恢刺、短刺”等辨证“解结”的方法,对指导膝痹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然而“横络”如何客观定位、定性?“解结”如何精准彻底?刺法如何恰当选择?进而如何实现膝痹病经筋诊治的规范化?这些问题都阻碍了采用经筋理论诊治膝痹病及推广应用。本文将从分析经筋理论诊治膝痹病应用现状及肌骨超声在膝痹痛经

    环球中医药 2020年8期2020-08-27

  • 选择性功能动作评估对经筋病诊疗的启发
    66000)十二经筋是经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1]。近年来,经筋理论逐渐引起针灸界的重视,在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2]、膝骨关节病[3]、中风后偏瘫[4]等疾病的治疗方面得到广泛认可。在肌筋膜链理论风靡全球之际,有学者[5]将肌筋膜链与经筋在生理功能、循行分布、解剖位置、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具有同质性,无论是肌筋膜链还是经筋,均参与机体的运动控制、姿势维持等功能活动。临床诊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5期2020-02-16

  • 经筋理论在运动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730020)经筋分布于人体体表,网络全身,虽无十二经脉表里属络脏腑,但其包裹肌肉,连接骨骼,内入体腔,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濡养九窍、主司运动、保护内脏及保持内脏位置稳定的作用。现代研究[1]发现,经筋可在针刺麻醉时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临床上可应用于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头面五官疾病等,尤其在运动系统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显著。1 经筋理论1.1 经筋释义经筋二字分解而言,在《说文解字》中“经”解为“织”和“径”,指织物的纵线;“筋”则解为“肉之力也。从肉从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8期2020-02-16

  • 捋顺生命通道的保护神
    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经筋病研究室主任。当代经筋理论体系奠基者,长圆针疗法创始人。从事针灸学、临床、科研、教学40余年,广泛研究针灸学适应证并指出现行医学观念的某些误区,带领团队对关节肌肉疾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最终从经筋理论角度,对疼痛机制与痛证论治提出新观念和新理论,发掘整理出“长圆针疗法”。对各种因关节顽痛而被推荐手术治疗者,如颈椎痛、腰椎间盘脱出、肩、肘、腕、指、膝、髋、踝、足跟等病痛有卓著疗效,提出筋性内脏病诊治要领和经筋辨证论治方法,为中医学经筋理论的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0年12期2020-01-25

  • 基于《灵枢》浅谈杨上善“脉引筋气”思想论治经筋病*
    000)《灵枢·经筋》篇详述了经筋的循行分布,随其后又论及其病其治,后世医家对经筋理论的解析多据此发挥。《黄帝内经太素·经筋》(以下简称《太素》)对经筋其治“以痛为输”注解时,曾训诂:“输,谓孔穴也。言筋但以筋之所痛之处,即为孔穴,不必要须依诸输也。以筋为阴阳气之所资,中无有空,不得通于阴阳之气上下往来,然邪入腠袭筋为病,不能移输,遂以病居痛处为输,故曰:筋者无阴无阳,无左无右,以候痛也。《明堂》依穴疗筋病者,此乃依脉引筋气也”。“脉引筋气”思想秉承《灵枢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8期2020-01-11

  • 经筋理论在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窦树林【关键字】经筋理论;膝骨关节炎;临床治疗1 经筋理论源流经筋理论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医者对针刺的认识主要靠自己的临床经验的总结,同时也就奠定了经筋理论的形成。《黄帝内经》首先论述了十二经筋循行、生理以及经筋病的特点与治法。此后张仲景提出“阳证宜针,阴证宜灸”;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孙思邈独创“阿是穴”“以痛为输”;《医学纲目》“诸筋病者皆属于节”,不断丰富了经筋理论。2 经筋的实质经筋最早见于《内经》,虽《内经》中没有直接讲述,但描述了经筋

    人人健康 2019年3期2019-04-02

  • 膝骨关节炎经筋辨证研究进展
    后骨的病变规律,经筋病变持续KOA整个病变的过程。KOA经筋论治是指在经筋理论指导下治疗KOA的经筋病变,经筋论治可有效松解黏连组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恢复筋骨平衡。以下对KOA的中医经筋辨证理论基础、筋痹与骨痹的关联、临床研究成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KOA经筋辨证理论基础经筋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现代中医学者尚缺乏对经筋的统一认识,有学者认为“经筋”是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及神经系统[1],或认为经筋与膜原在分布、来源及功能上与现代解剖学中的筋膜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3期2019-02-27

  • 从“肝肾-经筋”理论探讨非特异性腰痛
    滑膜囊等,属中医经筋范畴[1],除此之外,年老体衰,肝肾亏虚,外感风、寒、湿邪等均与NLBP有关,综合以上病因,再结合中医的经筋理论,可形成一套独特的针对NLBP的“肝肾-经筋”论治体系,现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1 经筋与腰的关系经筋概念的出现首见于《灵枢·经筋》,经筋系统概括了肌肉、肌腱、筋膜等的功能,属于经络系统当中循行在浅表的连属部分,可看作是人体软组织的总称。全身筋肉与经脉相连、并行,分为十二经筋,但十二经筋不入内脏,没有与脏腑的直接络属关系,因此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6期2019-02-15

  • 基于经筋理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现将近年来根据经筋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经筋疗法“经筋”一词最早见于《灵枢· 经筋》,叙述了“十二经筋”在身体循行的部位与病证表现,提出治疗十二经筋病候时“以痛为腧”及“燔针劫刺”的方法。“经筋”被看作为肌腱、筋膜、韧带及关节周围软组织已广泛认可。经筋疗法则是指以经筋理论为指导,以针灸、推拿、拔罐、引导为手段的方法,其以恢复经筋系统的正常功能为目的,用于治疗各种内、外科疾病。2 膝关节周围的经筋解剖特点膝关节由胫骨上端、股骨下端、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11期2019-02-12

  • 经筋理论在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树林)【关键字】经筋理论;膝骨关节炎;临床治疗1 经筋理论源流经筋理论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医者对针刺的认识主要靠自己的临床经验的总结,同时也就奠定了经筋理论的形成。《黄帝内经》首先论述了十二经筋循行、生理以及经筋病的特点与治法。此后张仲景提出“阳证宜针,阴证宜灸”;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孙思邈独创“阿是穴”“以痛为输”;《医学纲目》“诸筋病者皆属于节”,不断丰富了经筋理论。2 经筋的实质经筋最早见于《内经》,虽《内经》中没有直接讲述,但描述了经筋

    人人健康 2019年5期2019-01-12

  • 基于经筋理论治疗腰痛的临床研究现状
    国医学“痹病”“经筋病”范畴,是指背部肋弓下缘至臀沟之间疼痛不适的一种综合征,伴或不伴下肢放射痛。现代医学认为,任何原因引起的肌肉、肌腱、韧带、筋膜和关节的病变所导致的脊柱失衡等疾病均可引起腰痛[1]。有文献表示,腰痛的发病率高达85%,在患者就医的原因中,概率位居第2,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概率[2],因腰痛引起的误工、经济问题等对患者工作、生活均造成很大影响。1 理论基础1.1 经筋理论的概述 经筋理论起源于远古时代,大约形成于战国时期,《阴阳十一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24期2019-01-07

  • 论以经筋理论指导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中医康复治疗
    主要方向[4]。经筋理论是传统中医经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肌肉关节的运动功能密切相关[5]。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以经筋理论指导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中医康复治疗,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1 以经筋理论指导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中医康复治疗的理论依据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是由于脑血管病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牵张反射兴奋增加,进而引起速度依赖性紧张性牵张反射亢进,以肌张力增高伴有腱反射增强为特点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6],根据现代康复医学理论,治疗的关键在于抑制和缓解痉

    中医药学报 2019年5期2019-01-06

  • 经筋疗法治疗颈椎病的应用概述*
    利机关也。”指出经筋主司骨骼关节的正常运动。在临床上对于颈椎病的病因病机已经有了全面的了解。1 经筋疗法的源流及运用概况“经筋”最早见于《灵枢·经筋》,论述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所连接的筋肉系统,受经脉支配,与皮部相连。此外,分别提出了“以痛为腧”的选穴原则和“燔针劫刺”的治疗原则作为经筋疗法理论基础[1]。有学者认为:经筋本意等同于“筋”,仅是强调了从经脉的角度对筋进行分类与概括[2]。西医学认为:筋是肌肉、韧带等机体软组织的总称,与临床治疗经筋病证原则相一

    中医研究 2019年12期2019-01-05

  • 经筋理论中若干“点”概念的辨析与整合❋
    47)千百年来,经筋理论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及研究,可谓“代代传承、世世新识”。尤其近现代以来,学者多站在临床角度对经筋进行阐述[1],无疑有益于经筋理论的推广。但与此同时,“阳性筋结点”[2]“经筋结点”[3]“筋节点”[4]“筋结点”[5]“结筋点”[6]“结筋病灶点”[7]等不同的称谓泛滥,经筋中或生理或病理“点”的概念表述不清,导致目前针灸界对经筋理论中的“点”缺乏统一定论,更枉论对经筋实质的进一步探索。由于含混不清的基础概念势必会阻碍经筋理论的更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年5期2018-06-22

  • 经筋角度探讨筋性类肾绞痛的治疗
    ”[1]。本文从经筋与肾、经筋与肾绞痛之间的关系来探讨用“解结法”治疗筋性类肾绞痛的理论基础。1 经筋与肾脏的关系1.1 经筋-经脉-肾 经筋是经络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与筋肉关系的体系,也是经脉在人体外周的构架。当代针灸学家杨甲三教授在其主编的《针灸学》[2]中称: “筋是肌肉的总称。”又指出经筋是“能够产生力量维持运动屈伸之肌肉”。可见经筋与骨骼肌及其辅助结构的功能相似,因此认为经筋是人体的筋肉体系,包括肌膜、肌腱、筋膜、韧带、广泛性的

    江西中医药 2018年7期2018-02-13

  • 经筋理论”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明[2-4],在经筋理论指导下运用推拿、针灸等治疗手段,疗效优于传统的中医疗法。现笔者基于经筋理论对膝骨关节炎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治疗KOA提供理论依据。1 理论依据1.1 经筋理论的概述“经筋”其名最早见于《灵枢·经筋》篇,是指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骨骼、关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连属系统。《黄帝内经》载:“十二经脉俱禀三阴三阳行于手足,故分为十二,但十二经脉主与血气,内营五脏六腑,外营头身四肢。十二经筋内行胸腹廓中,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12期2018-01-20

  • 经筋病证的针灸治疗特点
    50011)十二经筋是经络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上分布的筋肉系统的总称,具有联缀百骸、维络周身、主司关节四肢运动的功能。筋,《说文解字》解释作“肉之力也”,意指能产生力量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全身筋肉众多,按十二经脉循行分布可划分为手、足三阴三阳,共十二部经筋。每部经筋皆始于四肢末端,上行头面胸腹部,在循行过程中,遇骨节部位则数筋结于此而成“聚”,入胸腹腔之经筋则散于此或布于此而成“片”。每一属阴经筋,皆有一属阳经筋与之拮抗,反之亦然,从而保持阴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9期2018-01-19

  • 论筋性脏腑病❋
    100053)经筋病包括经筋痹病与筋性脏腑病,但目前中医学界对于经筋病的认识与研究多局限于经筋痹病,对于筋性脏腑病缺乏系统的认识,使筋性脏腑病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经筋理论不仅可用于指导经筋痹病的诊治,亦可指导筋性脏腑病的诊治。筋性脏腑病与非筋性脏腑病并不等同,需严格区分。故旨在通过经筋理论从筋性脏腑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治疗4个方面探讨此类疾病,希望借此引发大家对筋性脏腑病的关注与研究,从而正确应用经筋理论指导筋性脏腑病的诊治。经筋经筋理论;筋性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11期2018-01-02

  • 膝骨关节炎经筋辨证的临床特征研究分析
    001膝骨关节炎经筋辨证的临床特征研究分析陈宇,吴煊,李正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1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KOA)经筋辨证的临床特征规律,进一步完善KOA经筋辨证体系的内容,完善经筋疗法临床规范化及标准化。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KOA患者基本资料及相关症状体征,填写KOA经筋辨证情况调查表,结合KOA流行病学、中医证候分型、影像学病变特征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足阳明经筋型在单一筋型中出现率最高;阳明-三阴型是所有证型出现率最高;单

    新中医 2016年7期2016-10-19

  • 经筋痹痛*
    100053)论经筋痹痛*苏鑫童1,2,马晓晶2,薛立功2,刘 琪2△(1.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北京 100035;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经筋痹痛是临床中的常见疾病,十二经筋体系则是传统经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长期以来中医学术界重视“经脉”而忽略“经筋”,故对经筋痹痛缺乏细致的认识,甚至常常以治疗经脉疾病的方法来治疗经筋痹痛。故通过经筋理论探讨经筋痹痛,以期为治疗此类疾病提供参考方向。经筋;经筋理论;经筋痹痛疼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4期2015-04-11

  • 《内经》“经筋”篇中十二经筋主筋、支筋探析
    内经》中的“十二经筋”记载于《灵枢·经筋》。《灵枢·经筋》中的“十二经筋”是古代医家对人体“筋”之间关系的总结归纳。该篇把人们在日常劳作、生活中相互密切联系的筋膜组织进行归类,总结划分成十二条纵行组织结构,即“十二经筋”。并把因潮湿、劳作等原因引起的,当时常见的躯干、肢节部位的劳损、痹痛等病证,归纳总结为十二经筋疾病。结合现代解剖学对人体运动功能结构的认识,“十二经筋”的组织结构和经筋病证就是现代运动系统解剖结构之间的功能联系以及运动损伤常见病症发病规律的

    河北中医 2015年12期2015-03-20

  • 经筋疗法的源流、理论和临床研究概述
    玉双·学术论坛·经筋疗法的源流、理论和临床研究概述谢占清 王玉双本文从经筋理论入手,阐释了经筋经筋病症、经筋疗法的基本概念;介绍了经筋疗法的源流;涉及了理筋手法、针刺“消灶”疗法、火罐疗法、艾灸疗法、刮痧疗法等各种经筋治法;分析了经筋疗法的适应症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发展前景。目的是使人们进一步了解经筋疗法;认识到经筋疗法与传统推拿、针刺、艾灸、刮痧等的不同;深刻理解经筋病症的内涵;扩大经筋疗法的治疗范围;推进经筋疗法的临床应用;加速经筋病症诊疗的规范化进程

    环球中医药 2014年1期2014-04-02

  • 经筋理论的研究进展※
    海310000)经筋理论的研究进展※刘顺怡1陈东煜2*(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石氏伤科医学中心,上海310000 2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上海310000)经筋理论是中医学术中,研究经筋的分布及其相关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防治和康复的理论。临床上颈肩腰腿痛为常见病、多发病,医学界历来将该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归纳“骨伤科”范畴,而其实更应属于“软组织损伤”范畴。本文应用现代解剖学论点,阐述经筋理论中的软组织损伤,并且总结了目前应用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8期2013-01-31

  • 谈“以知为数”
    近几十年来中医对经筋理论与经筋病的研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尤其是在针灸、骨伤学界,相继成立了各级经筋学会,为经筋经筋病的研究、交流提供了平台。学界一致认为经筋理论指导下诊治的经筋病有别于经脉病,其随经脉分布,受经气濡养而发挥“主束骨利机关”的作用。病变主要表现为“筋急”、“筋纵”二类,其治则为“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笔者从事针灸工作近30年,观之针灸临床,经筋病是主要的一类病证,为此近10多年来转向经筋理论与经筋病的研究,尤其是在经筋病新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6期2013-01-23

  • 应用经筋理论诊治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
    的不断深入,中医经筋理论也开始指导于伤科临床诊疗过程中。现将目前经筋理论诊治KOA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 经筋理论概述1.1 十二经筋的循行分布规律 “经筋”一词首见于《灵枢》经,十二经筋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膜系统。目前对经筋是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系统能达成广泛性共识。赵勇等[3]也认为部分周围神经系统也是属于经筋范畴。十二经筋伴同名经脉循行,其中如足太阳之筋分支入腋下,上出缺盆,可到达十二经脉未及之处;也有如足厥阴经筋则仅循行至阴器,并不及本经覆盖范围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2年1期2012-12-09

  • “在外者不能俯,在内者不能仰”之我见
    文;理解《灵枢·经筋》中关于足少阴肾经经筋的发病记载:“其病……病在此者,主痫瘛及痉,在外者不能俯,在内者不能仰,故阳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阴病者,不能仰。”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经络学》[1]和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2],对此句的解释为:“病在足少阴经筋,主要有痫证、抽搐和项背反张等证,病在背侧的不能前俯,在胸腹侧的不能后仰。背为阳,腹为阴,阳筋病,项背部筋急,而腰向后反折,身体不能前俯,阴筋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年1期2012-08-22

  • 经筋病阿是穴分布特点探析*
    9)阿是穴是临床经筋病治疗的主要用穴,又名天应穴、不定穴、神应穴、痛应穴等,其最早的记载见于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灸例》。其言:“有阿是之法,言有人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或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阿是穴的取穴以患者的感受,即感到轻松(便快)或疼痛为依据,它无具体名称,也无固定部位。由于阿是穴的这一特点,给临床取穴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影响了阿是穴临床作用的发挥。本文对经筋病中阿是穴的分布特点进行了探讨,以利于临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年8期201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