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成健 徐照琳 杨 宇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0;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0
腰背肌筋膜炎是临床常见病症,又称腰背筋膜纤维织炎[1],表现为腰背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引起渗出性炎症、水肿、纤维性病变等,其临床表现为腰背部酸、胀、钝、刺痛为主要症状,在腰肌及髂嵴上方有的明显压痛,伴有一个或多个压痛点。腰背肌筋膜炎以成年人和中老年人为常见,女性多于男性,现代医学将其认为是骨骼肌的一种无菌性炎症,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为外感风寒湿邪、外伤、肝肾亏虚等因素相互影响,导致机体气滞血瘀、经脉不通,则“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并归于“筋病”、“痹病”的范畴[2]。壮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为“气道”、“水道”“谷道”运行不畅,三道失衡导致“龙路”、“火路”壅塞不通,因此腰背肌肉疼痛[3]。壮医学将一切以腰痛为表现的疾病称为“核伊”[4],壮医经筋疗法对于治疗该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现将近年来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经筋是经脉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受十二经脉的濡养和调节。经筋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经筋包含肌腱、韧带及筋膜;广义的经筋还包括肌肉和部分神经。李世华[5]研究认为经筋疗法来源于长期的临床实践,经筋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的发掘与总结。《灵枢·经筋》系统地介绍了经筋理论,认为经筋理论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手足三阴三阳共十二经筋;《灵枢·经筋》明确的记载病理性“筋结”是筋性疾病的致病因素。林辰等[6]认为壮医经筋学受到《黄帝内经》的影响,以壮医药理论为指导的民族医学学科。壮医经筋疗法是国家民族医院经筋科主任黄敬伟教授首次成功挖掘《黄帝内经·经筋》篇,并经多年的临床实践精心研究并总结的结晶。其所创立的“壮医经筋查灶法”为疑难杂症的诊断开辟新途径[7],促进了壮医经筋疗法的发展。
2.1 经筋病的致病机理 《灵枢·经筋》中记载的致病机理概括为“其病当所过者肢痛及转筋”或“其病当所过者肢痛转筋”。壮医经筋学方面,有研究[8]认为,壮医经筋病是人体由于内外各种病邪的影响,导致“三道”“两路”通道的功能障碍;天人地三气同步,当“三气”不能同步而导致人体肌筋系统发生病变。现代临床医学认为,肌肉、关节、肌腱韧带、神经等病变皆可归为经筋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骨性关节炎、肩周炎、风湿病、关节炎、腰背肌筋膜炎、神经性面瘫、偏瘫、肌腱炎、腱鞘炎、腱鞘囊肿、坐骨神经痛、跟腱炎、扭挫伤等[9]。
2.2 经筋病的治疗原则 现代治疗经筋病以针灸推拿治疗为主。黄于婷等[10]认为,推拿手法对经筋病治疗疗效明显,推拿手法治疗原则以松筋缓急,通经解结,活血化瘀止痛为主。壮医经筋治疗学认为,经筋病以“消灶解结”为治疗原则,配合壮医经筋手法进行施治。韦英才[11]结合多年临床运用经筋疗法治疗疑难杂症的经验认为,壮医经筋疗手法以“顺筋推拿,松解结合,松筋为主,解结为要”的手法要求;以“你硬我软,你软我硬,你深我尖,你浅我钝,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相济”的手法原则。手法后根据病情、病性配合壮医火针和火罐等治疗手段,屡见妙效。
韦英才等[12]对463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采用经筋疗法治疗,首先在贯彻“以痛为腧”原则的基础上,采用经筋摸结的方法在病变部位使用双手密切配合仔细诊察筋结点;其次“松筋解结”,对筋结点进行手法松解,手法力量要求由轻至重,刚柔并济,以透热为度;再到“固结行针”,在筋结病灶部位上采用“燔针劫刺”即采用壮医火针法对筋结针刺,得气后迅速出针;最后在所针刺得部位留罐8~10 min,拔出黄色液体或暗红色淤血为佳。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结果:治愈248例,好转201例,无效14例,有效率96.98%。梁树勇等[13]对9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经行随机分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经筋摸结方法对腰背部足三阳经筋采用手法摸结,重点检查腰背部肌肉的起始点、相互交叉点和重叠面等寻找“痛性筋结点”,再采用壮医经筋推拿使腰背肌筋放松及壮医火针法松筋结,最后留罐10~15 min,以拔出黄色液体或暗红淤血为佳。对照组采用推拿+电针+拔罐三者结合,其中传统推拿手法:滚法、掌揉法、肘运法和按压法结合治疗,对结节点或疼痛点手法要略重;电针疗法:针灸取穴以膀胱经腧穴、华佗夹穴和阿是穴为主,针刺得气后,接入电针治疗仪,选用连续波,频率以患者耐受为宜,留针30 min。拔罐:对腰背肌筋进行闪火罐,并留罐10~15 min。两组皆为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休息2日,再继续下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11%。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嘉仪等[14]对8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经行随机分组,分到常规针刺组和经筋疗法组各40例。常规针刺组,取穴以肾腧(双侧)、命门、委中、阿是穴;淤血型穴取双侧三阴交、膈腧,寒湿型取双侧腰阳关、脾腧。进针后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 min。经筋疗法组,分别对足太阳经筋、足少阳经筋、足阳明经筋从足到头进行全线松筋理筋,重点松解病灶点,以三条经筋全线松解为佳,每次治疗约30 min。两组皆为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休息1天再行下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结果表明经筋疗法组总有效率为90%,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唐宏亮等[15]对96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经随机分组,分到壮医经筋推拿组和常规推拿组各48例。壮医经筋推拿组以“结结消灶治病”为治疗原则,首先对患者腰背部健侧远端进行局部放松,循序渐进地对腰背部病变区域进行手法放松再使用分筋理筋手法松解病灶点,以达到“松筋解结,结解则松,筋松则荣,筋荣则顺,筋顺则动,筋动则通的效果”最后施以放松类温热手法。常规推拿组的取穴与操作以《推拿治疗学》[16]为参照标准。取穴及操作部位以肾腧、命门、大肠腧、关元腧、阿是穴等及腰背部、腰骶、臀部和下肢外侧为主。首先对操作部位进行手法放松,其次对穴位施以点按、弹拨手法,着重对肌肉紧张部位和压痛点经行操作,再揉法放松,最后对采用擦法,横擦腰骶部,在患者耐受的程度内以皮肤有透热感为宜。两组治疗时间皆为18~20 min。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6日为1疗程,1疗程结束后休息1日,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表明壮医经筋推拿组总有效率为93.75%,常规推拿组总有效率为89.58%。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章嵩[17]选取96组符合标准的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干预措施为壮医经筋推拿疗法,对照组干预措施为常规推拿疗法。治疗方法为每天1次,连续治疗6天为1个疗程,休息1天后开始第2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以痛为腧,以灶为腧”,仍基于壮医理论“结结消灶治病”的原则与常规推拿进行对比治疗。综合治疗对比得出壮医经筋推拿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在减轻患者疼痛症状以及改善腰部活动功能方面优于常规推拿治疗。
近年来有许多学者对腰背肌筋膜炎进行临床研究皆取得显著疗效[18-28],但腰背肌筋膜炎目前在医疗诊断上,常常因没有找到准确的病变部位而延诊、误诊等现象。壮医经筋疗法将在十二经筋的基础上融入壮医理筋术,结合人体现代医学解剖学定位标准,准确地在人体身上找出病变部位,应用于临床,具有简便、实用的特点,有效解决了医疗上设备对某些疾病难以确诊的缺陷,操作安全便捷,副作用少,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29]。在临床采用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并不多见,但其在治疗颈肩腰腿疼痛等疑难杂症具有治疗目标明确、清楚病灶所在之处,对病灶进行准确治疗保证了治疗的准确性及疗效,优势明显[30]。但是目前经筋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基础理论相对薄弱,也存在着诊断标准,判定标准,用药标准,疗程标准的不统一,主要原因是现有的研究多为临床疗效观察,还在验证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该病疗效的阶段。故有研究[31]认为,十分有必要进一步开展临床调研,对临床病例进行总结整理和大数据的分析,制定出严格的、规范化的标准,才能形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治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