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报应

  • 《窦娥冤》中三教杂糅的民间信仰
    阎罗,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等观念,都被拆分、重组,形成了一套通俗、神秘却又合理的信仰体系。《窦娥冤》反映了元代下层民众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但它也反映出了指导下层民众奋起反抗的内心深层信仰。鬼神观念披上道德的外套、因果报应与神仙鬼怪结合、轮回转世被伦理教化限制,这样一套儒、释、道三教杂糅的观念,势必对饱受人间疾苦的下层民众的心理和行为都产生重大影响。一、以“来世”为寄托的“节孝”从《淮南子》中的“叫天庶女”到《说苑·贵德》、《汉书·于定国传》、《搜神记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3-01-20

  • “野狐禅”语意探源
    所蒙昧,对于因果报应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老翁听了这话,当即很高兴地跪下拜谢:“我得解脱了!明天还请我师大发慈悲,到后山山洞里,为我火化这具野狐之身,就按和尚礼仪葬我以托生吧。”第二天,百丈在后山洞穴里,果然找到一具野狐的尸体,便依礼火葬了。老人因此得以脱狐身而化去。“不落”与“不昧”,不过一字之差,但在佛中的人生境界却有天渊之别,大修行人绝不可能免于“因果报应”,也就是说因为不是“不落因果”,所以老人堕入野狐之身。百丈和尚回答的“不昧因果”,意思是处于“因

    读写月报(初中版) 2022年7期2022-12-25

  • 黄石:无尽夏
    卧,听邻老讲因果报应事——以上是限定的夏日,房子是短租的,相当于今日的民宿,房东夫妇是萍水相逢的朋友,过了这个夏天,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再见面。我独爱画龙点睛的那一笔,“邻老讲因果事”。仿佛能看见摇着蒲扇的老人娓娓道来民间口口相传的故事,作者没有费笔墨详述到底是怎样的“因果报应事”,于是让人浮想联翩,想必它是经过数代人锤炼的、引人入胜的小小传奇,蕴含着某种朴素的真理,值得作为这幽美夏夜的句点。沈复短短几笔,记录下了这些玲珑时刻,翠翠而清澈,像一块凝结的琥珀,供

    VOGUE服饰与美容 2022年7期2022-06-30

  • 流行的空话
    话,大致有:因果报应类的,如好人有好报,玩火必自焚,多行不义必自毙等;励志类的,如活到老学到老,重在参与,失败是成功之母等;还有劝慰类的,如有舍才有得,破财免灾,人在做天在看,“人的命天注定,胡思乱想没有用”等。 为什么说上面这些都是空话?因为实践证明,这些话都是内容空洞或不能实现的话。历史上的伯夷、叔齐互让帝位是好人吧,可最后都饿死了;晋国的介子推为救太子重耳割自身肉与餐,算好人吧,结果被烧死在山上。 再说励志的这个活到老学到老,大多时候都是官话套话

    杂文月刊 2022年1期2022-02-05

  • 性格测试:你有叛逆的苗头吗?
    43.你相信因果报应吗?相信→4不信→54.你害怕因果报应吗?害怕→6不怕→55.你对人对事容易有偏见吗?是的→6不是→76.你的性情并没有复杂到难以了解的地步?是的→8不是→77.你几乎很少有同情心?是的→8不是→98.温柔与你相距甚远吗?是的→9不是→109.你总是与周围的大环境唱反调?是的→10不是→1110.你对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十足的信心与把握?是的→12不是→1111.你会对人群产生不知名的厌恶甚至恐惧?是的→A型 不是→C型12.很多时候,你不

    恋爱婚姻家庭 2021年32期2021-11-22

  • 性格测试:你有叛逆的苗头吗?
    3.你相信因果报应吗?相信→4  不信→5      4.你害怕因果报应吗?害怕→6  不怕→5      5.你对人对事容易有偏见吗?是的→6  不是→7      6.你的性情并没有复杂到难以了解的地步?是的→8  不是→7      7.你几乎很少有同情心?是的→8  不是→9      8.温柔与你相距甚远吗?是的→9  不是→10      9.你总是与周围的大环境唱反调?是的→10  不是→11      10.你对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十足的信心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21年11期2021-11-19

  • 《远大前程》之因果报应主题分析
    远大前程》;因果报应;扬善惩恶作者简介:汪然(1995.8-),女,汉族,安徽省芜湖市人,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14--01一、引言《远大前程》以自传式的手法,叙述主人公皮普从7岁开始的三个人生阶段,狄更斯透过主人公人生的起伏表达自己对生命和人性的看法。维多利亚时代以讲求道德而闻名,狄更斯期望用道德感化的力量,特别是小人物的真诚去改善社会。狄更斯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4期2020-06-08

  • 论佛教“因果报应”观念对六朝志怪小说的影响
    要:佛教“因果报应”的观念深深影响了六朝志怪小说。小说中不仅包含了护生、救生、放生、善行、尊敬或帮助鬼神而得到善报的故事,还包括了杀人或欺人、杀动物、冒犯鬼神者遭恶报的故事。志怪小说作者大多是佛教徒,他们在创作时,或在内容上直接袭用、改用佛经中的因果故事,或在思想上将“因果”观念融入小说情节,或在結构上采用因果叙述模式。“因果报应”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增强了小说的故事性和逻辑性。关键词:佛教 因果 六朝 志怪六朝是志怪小说的兴盛期,亦是佛教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0年11期2020-02-04

  • 范缜以物喻人巧讥讽
    曾说世上没有因果报应,那么人世间为什么会有富贵贫贱的差异?”萧子良是齐武帝萧赜的次子,权倾朝野,如果否认了所谓的“因果报应”,就是否认齐武帝的功绩,那就是逆反之罪。萧子良料定,范缜是无法否认也万万不敢否认的,只要范缜无法否认这一理论,萧子良便可以彻底瓦解范缜的无神论思想。不过,范缜又怎么会不知道萧子良在打什么算盘,但怎么回答好呢?当时正是农历三月、柳絮纷飞的季节。见此情形,范缜心生一计,他并没有给予针锋相对的正面回答,而是从容不迫地打了一个比喻说:“人好比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9年11期2019-11-07

  • 《史记》的悲剧美及其成因浅论
    壮性,也带有因果报应的色彩,而人物的悲剧命运更体现出对生命尊严的捍卫。探究《史记》悲剧形成的原因,作者的悲剧命运奠定了《史记》的悲剧色彩,司马迁的不屈意志成就了《史记》中人物的悲壮性,而其潜藏的自卑心理成就了《史记》悲剧人物的阳刚之美。《史记》的悲剧之美有着积极的意义,给后人很多启示。关键词:悲剧美;悲壮;因果报应;生命尊严;原因作为二十四史之首,《史记》以她的独特魅力一直以来深深地影响着后世。无论是在史学方面,还是在文学方面,她对后世的贡献都是非常巨大的

    北方文学 2019年9期2019-04-17

  • 新时代视角下因果报应论的诠释和启示
    要意义。一、因果报应论的现代化诠释佛教传入中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文化符号早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在这些文化符号中,无论是从其在佛教理论体系中的地位来看,还是就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而言,缘起论可以说是佛教乃至中国宗教文化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的产生正是基于佛教的缘起论,与传统的儒家文化相结合,产生出《了凡四训》《菜根谭》等本土伦理著作;即便在当今社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观念仍根植于大部分国民心中。现在流行的因果报应观,已经不再局限于佛教的缘起论,它既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5期2019-03-20

  • 精粗杂陈 去伪存真
    的故事,言及因果报应。“滦阳消夏录”(五)载,褚寺一农家,婆媳同睡一室。某夜,大雨倾盆,墙壁行将坍塌,墙上泥土開始簌簌抖落。这时,儿媳闻声而起,以背负墙,同时大声呼喊让婆母醒来。婆母摔倒炕下,儿媳赶紧以自身覆在婆母身上,结果被塌墙压死。传说妇死之后,婆母痛哭不止。媳代婆死感天地的故事,同样言及因果报应。另有“槐西杂志”(一)载,先太夫人说:"沧州有个人逼迫寡居的弟媳改嫁,并把两个侄女卖给妓院,乡里人都对此事愤愤不平。某日,他乘大船去天津贩卖绿豆。傍晚,船泊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16期2018-05-03

  • 南闽十年之梦影
    就是深信善恶因果报应的道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同时还须深信佛菩萨的灵感!这不仅初级的学僧应该这样,就是升到佛教大学也要这样!善恶因果报应和佛菩萨的灵感道理,虽然很容易懂,可是能彻底相信的却不多。这所谓信,不是口头说说的信,是要内心切切实实去信的呀!咳!这很容易明白的道理,若要切切实实地去信却不容易啊!我以为无论如何,必须深信善恶因果报应和诸佛菩萨灵感的道理,才有做佛教徒的资格!须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种因果报应,是丝毫不爽的!又须知我们一个人所有的行

    书摘 2018年10期2018-03-04

  • 解读芥川龙之介小说《蜘蛛丝》的思想内涵
    恶。关键词:因果报应;利己主义;劝善惩恶[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5--01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的阴暗面,用犀利的语言来剖析社会及人性的丑恶。本文以他的著名短篇小说《蜘蛛丝》为例,着重剖析小说中体现的人性善恶,从而达到劝善惩恶的目的。小说中“极乐—地狱—极乐”三个场面巧妙转换,对比强烈,将人性的丑恶描写得淋漓尽致。一、因果报应小说中有三处体现了因果报应的思想。第一处:某日清晨,释迦摩尼

    青年文学家 2018年5期2018-01-31

  • 浅说汉传佛教因果思想的流变和作用
    想的理论流变因果报应论是佛教基础性理论。印度原始佛教的业报轮回学说与十二缘起、三世流转、六道轮回等学说一同构成了一套相对独立的佛教教义。印度佛教认为:“父作不善,子不我受;子作不善,父亦不受。善自获福,恶自受殃。”其因果报应论具有严格的个体性,完全是自作自受,自己造因,自己受果,不会给家庭、家族带来报应,给子孙带来祸福。印度原始佛教的业报轮回说是基于“业感缘起”的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赋有宗教哲学意趣的学说,在佛教的多部经典中有非常详细的论述。但传入中国后,这种

    唐山文学 2017年10期2017-11-25

  • 简净、空灵与禅意
    于人类灵魂和因果报应的形而上的思索。关键词:金基德;春夏秋冬;又一春;人类灵魂;因果报应;思索作者简介:孙启菲,江苏南京人,美国纽约布法罗大学比较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电影研究等。[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01一、春小僧将缚着石头的绳索系在小鱼、青蛙和蛇的身上,发出孩童的轻快笑声,不料正是内心的罪恶导致了小鱼和蛇的死亡。老僧将一块石头缚在小僧的身上,是一种对于渐渐流露出的欲望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0期2017-11-24

  • 16至18世纪通俗小说中的商业伦理和社会伦理建设
    构模式以及“因果报应”观念的时代变化融合佛教“因果轮回”之说和本土“积善余庆,积恶余殃”及祖先、子孙相互“承负”的道德因果观念而形成的“因果报应”思想,是中国社会一般宗教生活中最普遍、最核心的观念。事实证明,尽管精英文学很早就宣扬因果报应,并成为后世传奇小说、通俗文学最重要的素材来源,但真正能够发扬此一观念并作用于社会的,根本上还是以通俗文学特别是明代中期以后兴起的通俗小说为最。通俗小说表现并强化“因果报应”观念典型地体现在作者的教化意识之上。缘于通俗文学

    社会观察 2017年9期2017-11-21

  • “迷信”话蕴真知
    结说:“这叫因果报应。他对山神爷不敬,才招来罪受。”父亲的话,得到一片附和。一天,我和小伙伴抓了一只燕子。父亲看见立刻喝令我放掉,说是“捉燕子害眼”。第二天,我真的双眼通红,痒得难受,还不停流泪。虽然当时班里“害眼”的同学有一多半,有些并没有跟我们捅燕子窝,但我还是信了父亲关于“捉燕子害眼”的话。类似的话父亲还说过很多,“大路上拉屎出眼蛋”、“儿女不孝遭龙抓”、“不凭良心遭雷劈”等,但凡生活中不好的言行,都被父亲戴了一顶“因果报应”的帽子。长大后我才明白,

    特别健康 2017年12期2017-07-20

  • 简论《李公子救蛇获称心》故事的主题研究
    万波摘要:因果报应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由来己久,其带有强烈的意识依附力和道德归属感。《李公子救蛇获称心》的故事类型就是典型的因果报恩的故事类型,整个故事的演变过程始终没有脱离这一主题,这种基本故事主题已经融入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之中,表达的是中国人对惩恶扬善愿望的普遍社会心理,也体现反映作者对社会价值观的规劝和教化。关键词:《李公子救蛇获称心》;主题;因果报应;故事流变“三言二拍”反应因果报应的故事类型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李公子救蛇获称心》就是在历代救蛇获报恩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11期2017-03-21

  • 因果报应观念向中国古代小说的渗透与深化
    【文学研究】因果报应观念向中国古代小说的渗透与深化史健男(辽东学院 师范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3)因果报应观念在小说形成独立文体之前就已经存在于中国人的道德观念中,并为儒道佛三家所共同张扬。无论是在中国人的心理层面还是在小说的叙述层面,因果报应观念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都是毋庸置疑的。魏晋时期,因果报应观念向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内容不断渗透,在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建构叙事结构等方面推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与成熟。隋唐以来,因果报应观念不断深化,通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期2017-03-12

  • 因果报应法则”与信念
    文/袁 钟“因果报应法则”与信念文/袁 钟说到“因果报应”我们会想到佛教,想到小时候老人的话……后来听到有人不相信“因果报应”,再后来似乎不相信的人增加了,当然,社会道德下滑也越来越严重了。稻盛和夫说自己将“因果报应法则”作为信念,令我深思……有人不靠智慧,不靠勤奋,而靠敢于突破道德底线发财,或靠欺骗、或靠欺诈、或靠算计……利用别人的心理弱点、信息不对称、知识的缺乏、反应不及时,“从牛身上榨油,从人身上榨钱”。并认为这不是道德问题,而是能力或智力差距问题,

    中国医学人文 2017年1期2017-01-12

  • 坚定的救赎——小议关汉卿戏剧的现实主义精神
    在剧情突破了因果报应模式,而走向自救与救赎。关键词:因果报应 救赎 现实主义精神关汉卿是我国元代著名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他剧作的题材非常广泛,有历史剧、公案剧、爱情风月剧等。在历史剧中他呼唤英雄,但英雄却死了。在一个悲剧的时代,谁来拯救天下苍生?人们将渴盼的目光投向了包拯。包公为了伸张正义惩治凶徒鲁斋郎,不得不瞒天过海。那普通的升斗小民该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呢?一、从因果报应到阴魂不灭在中国古代民间传说、话本小说、戏剧中,因果报应不仅仅是惩恶扬善的手段,也往

    参花(下) 2016年10期2016-05-30

  • 浅谈佛教“因果报应”思想中的争议
    思颖【摘要】因果报应说是佛教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引发了大量的关注和思考。人们基于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对报应是否存在提出了质疑;此外,也对其与佛教基本思想“无我”的矛盾之处提出了质疑。对此,佛教和研究佛教的学者们做出了自己的解释。【关键词】佛教 因果报应说 “无我”思想 意义一、绪论中国自古便有俗语“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认为有因才有果,且因果具有一致性,有了行善或作恶的因,才会导致相应的恶果或善果。伟大的古希腊哲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3期2016-05-30

  • “三言二拍”整体研究的新收获
    影响主要在于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地狱之说、观音信仰等方面。本章抓住这些关键问题,系统考察它们在“三言二拍”中的表现。首先,“三言二拍”198篇作品程度不同地涉及了因果报应观念,表现为小说所写的现报、生报、后报等内容。“三言二拍”宣扬的因果报应观与印度佛教教义中的因果报应观内涵有所不同,已被中土文化改造:一是它与中土固有的“天报”思想相结合,认为受报应者不仅为作业者本人,而且会延及其子孙后代;至于报应的发生原因,不仅出于作业者的个人行为,而且融合了中国传统的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1期2016-05-30

  • 测测你个性有多叛逆
    -43.相信因果报应吗?A。相信-4 B。不信-54.害怕因果报应吗?A。害怕-6 B。不怕-55.你对人对事容易有偏见吗?A。是的-6 B。不是-76.你的性情并没有复杂到难以了解的地步?A。是的-8 B。不是-77.你几乎很少有同情心?A。是的-8 B。不是-98.温柔与你相距甚远?A。是的-9 B。不是-109.你总是与周围的大环境唱反调?A。是的-10 B。不是-1110.对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十足的信心与把握?A。是的-12 B。不是-1111.会对

    文理导航·阅读与作文 2016年3期2016-04-26

  • 珍珠衫故事流变过程中的“因果报应”思想
    变过程中的“因果报应”思想李名山辽宁大学,辽宁沈阳110036摘要珍珠衫故事最早见于明人宋懋澄《九龠别集》卷二中的《珠衫》,后冯梦龙将其收入《情史》,并改名为《珍珠衫》。冯梦龙又在此篇的基础上改编完成了“三言”中的名篇《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所体现的“因果报应”思想历来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而这种“因果报应”思想并非只在《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才有所显现,而是随着珍珠衫故事的流变逐步强化起来的。关键词珍珠衫;流变;因果报应一、珍珠衫故事的演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4-13

  • 试析慧远的因果报应
    试析慧远的因果报应说刘雅稚内容摘要:释慧远是我国东晋时继道安之后的著名佛学家,他长期住在江西庐山,其思想多宣扬佛教的出世主义,对江南佛教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慧远以其“内通佛理,外善群书”的远见卓识,力图将中印佛教文化加以融通,提出“法性实有”论和神不灭论,在此基础上又特别发挥了佛教的因果报应说。因果报应说是慧远佛教思想中最有代表性和最有影响的思想。慧远的因果报应论以通俗、圆融的理论特征,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和伦理生活。与此同时也备受质

    文学教育 2016年15期2016-04-03

  •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对悌道的推重与弘扬
    于悌与不悌的因果报应进行了充分的描写。其重视悌道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历史上儒家对孝悌的重视,有清一代特别是顺治、康熙二位帝王对孝悌的大力提倡,以及现实中蒲松龄本人的孝悌情结。关键词:聊斋志异;蒲松龄;悌道;因果报应;原因“悌”的含义,《说文解字》解释为“悌,善兄弟也”[1]。“善兄弟”即善待兄弟、友爱兄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悌道。“悌”往往和“孝”连用,构成孝悌,受到世人的重视。特别是作为诸子百家中影响力最大的儒家向来重视孝悌,甚至把孝悌看成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4期2016-03-15

  • 佛教经济伦理思想
    ;勤俭节约;因果报应一、佛教的传入和发展释迦摩尼在公元前六世纪至公元前五世纪时创立了佛教。大约在两汉之际,伴随印度和西域移民的到来佛教传入中国。此后,佛教跟中国不断融合发展壮大,并得到了我国统治阶级的扶持,在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由于佛教的广泛传播,使佛教思想得在社会各个方面得到深刻影响,这个影响就包括经济方面的影响。二、佛教经济思想的内容(一)佛教思想的生产观“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主张最早是由百丈怀海禅师提出的,也是佛教最具代表性的生产观给经济带来深远的影

    山西青年 2016年9期2016-02-04

  • 论古代戏剧中的因果报应
    古代戏剧中的因果报应孙影(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122100)摘要:因果报应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一传统观念对我国人民有很大的影响,这一观念在我国古代戏剧中也体现的很明显。关键词:古代戏剧因果报应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013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自作自受”,都体现了因果报应的观点,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可以说,这已经形成了我们的一种传统观念。因果报应,出于对中国人产生很大影响的佛家基本教义

    学周刊 2016年3期2016-01-28

  • 论古代戏剧中的因果报应
    孙影摘要:因果报应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一传统观念对我国人民有很大的影响,这一观念在我国古代戏剧中也体现的很明显。关键词:古代 戏剧 因果报应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013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自作自受”,都体现了因果报应的观点,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可以说,这已经形成了我们的一种传统观念。因果报应,出于对中国人产生很大影响的佛家基本教义,后来与中国固有的果报观念相互撞击、融合,形成了具有

    学周刊·下旬刊 2016年1期2015-12-10

  • 试论《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因果报应
    欢欢摘 要:因果报应作为一种影响深远的佛教理论,与国人固有的因果报应思想互相激荡、磨合、吸收成为中国社会上自帝王下至贩夫走卒的共同民族心理。同时又与小说这一体裁相互作用,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个母题。《阅微草堂笔记》沿袭传统,借用因果报应手段收集、组织材料,结构故事。用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更直接、更明了的传达圣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通过讽刺、揭露、警戒达到劝善惩恶、匡正风气的目的。关键词:阅微草堂笔记 因果报应 弃恶扬善在中国过去的社会中,“因果报应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8期2015-07-05

  • 因果报应观在“二拍”中的表现及影响
    键词:二拍;因果报应因果报应思想是佛教的基本思想,佛教认为有因必有果,万事万物都处于因果报应之中,前世的种种都会报应于后世。佛教因果观认为人的行为是造成个人命运走向的重要原因,积恶成疾必然受到报应,只有弃恶扬善才能获得善果。作为明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凌濛初所做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以下简称“二拍”)受佛学因果思想影响深重。从内容上看,“二拍”中半数以上的故事都掺夹了因果报应的思想。从形式上看,“二拍”中的很多故事都是采用因果或果因的结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8期2015-05-30

  • 论魏晋南北朝隋文章对汉译佛经因果报应思想之容摄
    章对汉译佛经因果报应思想之容摄李秀花1, 常 昭2(1. 山东财经大学 文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2. 济南大学 文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魏晋南北朝隋,本土相关的思想文化与现实的多灾多难决定了汉地文章容摄佛经因果报应思想;汉地文章对佛经因果报应思想容摄得多少,是由该思想的相容性及相对优势决定的,此相容性、相对优势系相对于汉地相关思想文化、就满足汉地人的需要而言;曹魏至隋,佛经因果报应思想在汉地扩散的时间越来越久,容摄该思想的汉地文章越来越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5期2015-04-14

  •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对临终关怀照护的影响
    观;孝道观;因果报应1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第一作者:朱正刚(1987-),男,硕士,主要从事护理教育、临终关怀研究。临终关怀的目的既不是治疗疾病或延长生命,也不是加速死亡,而是改善患者生存的质量〔1〕。临终关怀最先起源于英国,20世纪80年代,临终关怀正式传入我国。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提高及对有尊严死亡的愿望越加强烈,社会对临终关怀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中国几千年传统伦理文化对后人对待临终关怀的态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传统伦理文化对临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21期2015-01-25

  • 救命的金钏
    元。前人多从因果报应上解释彭状元的故事——自古忠孝节义以教君子,因果报应以警愚俗,自有其道理,为了不扫人的兴,不宜多阐发。但是,老百姓常以此事来证明一句常言:“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本来就是一句讲因果报应的话。过去,人心向善,读书人以圣贤为楷模。至于黎民百姓,也以此管束自己,这两句话也是正经做药的生意人常挂店铺并默念于心上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话就起作用。

    意林 2014年20期2014-10-21

  • 你是一个叛逆的人吗?
    43.你相信因果报应吗?A.相信→4 B.不信→54.你会害怕因果报应吗?A.有点害怕→6B.觉得没什么可怕的→55.你是一个对人对事比较容易有偏见的人吗?A.是的→6 B.不是→76.你觉得自己性情复杂吗?A.不,我很容易让人了解→7B.别人想了解我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一87.你非常有同情心吗?A.是的→8 B.不是→98.你是一个温柔的人吗?A.不是→9 B.是的→109.你总是会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吗?A.是的,我比较特立独行→10B.不是,我更喜欢随大

    小学科学 2014年4期2014-06-24

  • 论《鼎峙春秋》中的因果报应思想
    峙春秋》中的因果报应思想李小红摘 要:《鼎峙春秋》中曹操生前作恶,死后堕入地狱,备受折磨;关羽生前是忠义的典范,死后荣登天府,成仙成佛;体现了浓重的因果报应思想。这是传统观念使然,也是前代戏曲、小说影响的结果,更是统治阶级的需要。关键词:《鼎峙春秋》 因果报应 曹操 关羽清代宫廷历史大戏《鼎峙春秋》,以蜀汉为中心,演魏、蜀、吴三国鼎峙故事,自桃园三结义始,诸葛亮南征凯旋止,基本上是戏曲本的《三国志演义》,其中具有浓重的因果报应思想。因果报应思想是《鼎峙春秋

    剧作家 2014年6期2014-04-17

  • 中国本土经典中的因果报应观念评析
    63)说到“因果报应”,一般人可能认为那是属于佛教的思想观念。殊不知,因果报应观念在佛教传入之前,中国本土经典中已屡见不鲜,并在佛教传入之后也随着儒道释的融通而广为人知世代承袭,显示出本土文化的特色。本文对此拟作一梳理,以抛砖引玉。一、因果报应观念的滥觞中国古代先民很早就对天地万物充满了敬畏。为了趋吉避凶,每临大事往往先预测判断而行之。《尚书·舜典》就有“(帝)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1]10的诸多记载。《周易·系辞传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11期2014-04-10

  • 荒诞外衣下的民间罪感文化——解读莫言《蛙》中万心的忏悔意识
    这是民间的“因果报应”,所以她晚年一直生活在对“蛙”的恐惧中。其实这就是民间“罪感文化”的作用,讲究的是一种因果报应。“因果报应”在《醒世姻缘传》《聊斋志异》等多部小说中都有体现。作者通过果报模式,寄寓的是文化讽刺和人性讽刺。而讽刺的背后是对当时社会体制的荒谬的揭露。“因果报应”作为一种信仰,意在告诉人们:人的一切都是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操纵着,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主宰着,有一双无形的眼睛在注视着。只要人心存恶念,只要人行不善,就会遭到报应,即,作恶者终会得到应

    名作欣赏 2014年5期2014-03-12

  • 论佛教思想对“三言”中欲望书写的影响
    儒释混杂,以因果报应的劝诱、恐吓力量推行儒学的伦常道德”[4]141,冯梦龙编纂的“三言”中有很多都是宣扬业报轮回观念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所针对的民众大多是市井细民阶层,“因果报应和六道轮回等说教对普通民众造成极大的心理威慑”[5]284,以因果报应的方式来完成对他们欲望的一种调节,进而控制他们内心一些过分的欲望,使得他们在因果报应的观念中能够使自己的欲望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游动。《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虽是讲述蒋兴哥、王三巧以及陈商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也体现出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5期2014-02-12

  • 浅析《聊斋志异》中“因果报应”文化心理的体现
    ,必然深受“因果报应”等思想的影响。这一思想在《聊斋》中近五百篇的作品中大量体现。本文就从这一思想的背景、具体作品的分析和作者的创作意图三个大方面分析《聊斋志异》中“因果报应”文化心理的展现。一、思想背景(一)“因果报应”的历史溯源首先,应该认清的是这一观念和思想其实并不是宣扬生死轮回的佛教所独有的,是儒、释、道三家共同推崇的思想内涵,只是由于佛教在西汉传入中国后,大量宣扬现世轮回、因果报应的作品大量涌现,强化了这一思想在民间的流传。其实,早在儒家典籍《尚

    文教资料 2013年8期2013-08-15

  • 慧远佛学思想略论
    认神不灭论和因果报应论。神不灭论和因果报应论是慧远佛学思想的核心,也是慧远佛学思想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最有影响的部分,体现了慧远在佛学思想理论上的主要贡献。关于神不灭论,慧远在所著的《沙门不敬王者论》的大题目之内,特别辟了一节即第五篇,针对当时神灭与神不灭的辨论,专论“形尽神不灭”,以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在这篇中国佛教史上最重要的神不灭著作中,慧远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一是阐述形灭而神不灭的看法。慧远认为神与形(指能够消灭或消失的东西)不同,它不是物质,也不是一

    池州学院学报 2013年1期2013-04-02

  • 因果报应与道德公正
    01)一所谓因果报应就是中国老百姓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从直观层面讲就是做好事得到相应的奖赏,做坏事遭到相应的惩罚,其深层次意义就是道德与幸福的统一,善人享受幸福,恶人痛苦不幸。善恶与奖惩、道德与幸福之间是否具有必然联系,即是否存在因果报应以及因果报应是否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问题,涉及道德的根本价值基础及道德的动力问题,涉及人为什么要讲道德的伦理学根本问题。当人们说“君子吃亏”、“好人不长命,坏人活万年”、“有德之人没有福,有福之人多歹徒”的时候,实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6期2012-04-13

  • 人要有所畏
    狼虫虎豹,畏因果报应;畏现世,畏来生,畏官府,畏上级,畏黑暗,畏不测……所以,古人在门楣上总会写上:出畏之,入惧之。事事小心,在官场则提醒自己: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做事,宁为善不为恶,头顶三尺有神灵。即使一个人独处,也讲究慎独,所谓耿耿青天不可欺。这些畏惧自然有可取处和不可取处。可取处,是让人自我约束,自觉不做坏事。不可取处,是让人畏首畏尾,不敢解放思想,变得胆小迂阔。到了近现代,人的行为和思想都现代化了,皇帝没了,神呀鬼呀更没有了,因果报应是欺世之言,也

    杂文选刊 2012年7期2012-02-11

  • 壮族师公教因果报应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壮族师公教因果报应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莫幼政(广西师范学院 民间文化研究所,广西 南宁 530001)壮族师公教因果报应思想整合和发展了佛道两教的因果报应思想以及道教的天道承负观念,成为反映壮族社会生活、民众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的伦理观念,在当代壮族社会中起到弘扬传统美德、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和谐等作用。壮族;师公教;因果报应;意义壮族师公教是壮族原生型民间宗教,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基本信条和教义,其中因果报应思想是壮族师公教理论体系中重要

    河池学院学报 2011年1期2011-08-15

  • 当代中国宗教信仰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初步考察
    本研究选取了因果报应信仰作为入手点,通过对信仰者的社会经济地位的考察,表明在农村地区,收入和受教育水平与相信因果报应有正相关关系,从而支持了宗教信仰可以为人们提供积极的现实的补偿的观点。作者还强调,在研究中国宗教时,要将宗教信仰的“意义”探究与当代的社会科学研究的分析方法加以结合。关键词:宗教鸦片论宗教补偿论因果报应信仰社会经济地位作者简介:何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F.Carson Mencken,Baylor University(U.S.

    世界宗教文化 2010年6期2010-12-22

  • 因果报应:品钦《葡萄园》中伦理的基调
    使用佛教中的因果报应只是为了“俏皮的目的”,而对禅宗的谈及则是为了增强幽默性。[1](P58)Strehle认为爱默生与文本出现的“女忍者之家”的罗切丽姊妹处于对立面,[2](P115)而事实上二者都与东方文化联系紧密,且都相信因果报应思想。基于作者的时代背景及文本中隐含的潜藏意义,因果报应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小说中西方社会传统的伦理基调已濒临坍塌,人们失去依赖已久的精神家园,灵魂变得无所适从,为了重塑瓦解的社会道德体系,小说中,佛教基本理论之一因果报应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6期2010-08-15

  • 《醒世姻缘传》因果报应思想略论
    情小说。它以因果报应连接两桩恶姻缘故事,并穿插许多小故事,组成一部百回世情大作。小说前二十二回讲述山东武城县晁源与妻妾的矛盾纠葛。晁源在家庭暴富之后,嫌弃发妻计氏,娶娼女小珍哥为妾,并纵妾虐妻,致使计氏被逼自杀。且在一次围猎时,他又杀害了一只仙狐,种下了孽缘的前因,后来晁源因与别人妻子通奸而被本夫杀死。二十三回以后是今世姻缘,晁源死后托生到山东绣江县明水镇狄家,名狄希陈。仙狐托生到薛家名薛素姐,二人结为婚姻。婚后素姐以各种方式虐待狄希陈,狄希陈则畏妻如虎。

    文学教育 2009年4期2009-04-23

  • 莎朗·斯通:遭遇“因果报应”?
    程 程在2008年第61界戛纳电影节上,当被问及最近四川大地震时,莎朗·斯通表示大地震是“报应”。此言一出,立即在国际社会掀起轩然大波,各种声讨纷至沓来。“他们对我的好朋友达赖喇嘛不好,然后发生这次地震,我想这是报应吗?”一句地震报应说,让美国演员莎朗·斯通迅速从好莱坞性感女神变为中国全民公敌。除了“批莎”声音,国外一些机构已将“倒莎”运动进行起来了。据报道,已经有好莱坞片商将莎朗斯通换角,她所代言的化妆品广告也遭到撤换。有媒体甚至为其估计了一个经济损失的

    八小时以外 2008年7期2008-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