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癌
- 传统中药在胆管癌防治中的机制研究进展
振,20 引言胆管癌是一种来源于胆管上皮的胆管腺癌。根据解剖位置分为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两种亚型。近年来,肝内胆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这与肝外胆管癌并不一致[1-3]。胆管癌的发生可能与一系列危险因素有关,例如乙型和丙型肝炎感染、肝硬化、肥胖症以及糖尿病等,但病因尚不清楚[4-5]。目前胆管癌的治疗策略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手术治疗是胆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据统计,肝门周围胆管癌患者接受手术或肝移植的5年生存率相对较低[6]。目前,已证明基于5-氟
肿瘤防治研究 2023年12期2024-01-26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厚朴酚治疗胆管癌的分子机制①
363000)胆管癌是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1]。我国是胆管癌的第2高发区,其发生率在(2.5~5.6)/10万人,处于消化道肿瘤中第5位,且逐年上升[2]。根据解剖位置可以将胆管癌分为肝内、肝外和远端胆管癌。胆管癌是一类异质性极高的肿瘤,不同的解剖位置,其致病机制、肿瘤细胞的起源和基因组学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异质性给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带来的极大的困难[3]。虽然手术治疗是胆管癌公认的根治手段,但是由于胆管癌解剖位置特殊,起病隐匿,缺乏早期症状,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2期2023-05-09
- Bcl-2和C-myc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的研究*
张大坤胆管癌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消化道肿瘤疾病,主要集中于50~70岁的中老年人群[1]。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年化的加快,我国胆管癌患病人数逐渐增多,严重危害生命健康。早期阶段的胆管癌患者缺少典型症状,一般仅出现腹胀、无力、腹部隐痛、消瘦等表现[2]。现阶段临床对于胆管癌的发病原理仍没有准确定论,认为可能和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及凋亡基因失衡等因素有关[3]。本文将对胆管癌患者中Bcl-2和C-myc表达情况进行分析,以此探讨Bcl-2和C-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28期2022-01-04
- 微小RNA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646000胆管癌是指来源于胆管黏膜上皮的一类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胆道恶性肿瘤。根据胆管癌出现的不同解剖位置分为肝内胆管癌、肝门部胆管癌及远端胆管癌,后两者以前通常称为肝外胆管癌[1]。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全球范围内胆管癌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约占消化道肿瘤的3%[2]。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肝硬化及肝吸虫感染、胆管结石和Lynch综合征是已知的胆管癌的危险因素[3]。由于缺乏典型的早期临床症状和敏感的诊断指标,大部分胆管癌患者通常在治疗方式选择受限制的晚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1年9期2021-12-23
- 胆道癌近年频繁作乱 30年来我国发病率上升84%
我国,胆囊癌和胆管癌的发病率在30年内上升了84%,死亡率上升44%。胆囊癌与胆管癌均为胆道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占消化道肿瘤的3%。根据发生部位,胆管癌可分为肝内胆管癌及肝外胆管癌,后者进一步分为肝门部胆管癌和远端胆管癌。发生在肝脏内部的肝内胆管癌约占肝癌病例的10%~15%,肝外胆管癌以肝门部最多,约占50%。胆道癌症具有难发现、高复发、生存率低的特点,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专家认为,平时要多留意身体发出的疾病信号,若出现腹痛、腹胀、消化不良、胃部或胸口
自我保健 2021年6期2021-12-04
- NCCN肝胆肿瘤临床实践指南(2021.V1)胆管肿瘤诊治的解读
BC)和肝内外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s,CC)。肝内外胆管癌(以下均称为胆管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据统计,目前胆管癌发病率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3%,病死率占全世界每年所有癌症相关死亡病例的2%。而在中国,每10 万名居民中就有6 例以上发病患者[1]。胆管癌起源于胆管上皮,大多为腺癌[2]。根据肿瘤发生的位置不同,分为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A)和肝外胆管癌(ext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1年9期2021-11-30
- 什么是胆管癌
刘强胆管癌指的是发生于肝胆管,包括从肝门区到胆总管的一种恶性肿瘤。导致胆管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胆管结石、原发硬化型胆管炎等疾病。胆管癌的诱因1.胆管结石。约三分之一胆管癌晚期患者的胆管内有结石。而5%~10%的胆管结石患者会恶化成胆管癌。这表明结石会长时间刺激胆管,导致上皮细胞增生性变化,出现癌变。2.华支睾吸虫。吃新鲜生鱼片有可能直接感染肝吸虫,导致体内胆汁大量淤积,胆管周围管壁纤维化,胆道黏膜增生,诱发慢性胆管癌。含有亚硝酸盐的食物也容易诱发癌症。3.胆
幸福家庭 2021年3期2021-03-30
- 胆管癌的研究进展
开封)0 引言胆管癌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手术切除是治疗胆管癌最有效的方案,然而手术切除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而临床上胆管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随着疾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近年来临床关于其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治疗的研究不断增多,本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1 胆管癌流行病学特征胆管癌是第二大常见肝胆系统恶性肿瘤,约占所有消化道恶性肿瘤的3%[1]。在过去几十年的全球趋势表明肝内胆管癌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正在不断上升,而肝门周围和肝外远端胆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0期2021-01-08
- 肿瘤微环境对胆管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150001胆管癌是一种相对罕见的源自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年上升,是世界上第二大常见的肝脏系统恶性肿瘤。它包含从肝门区到胆总管下端肝内和肝外胆管的上皮恶性肿瘤。根据其发生部位,胆管癌可分为肝内、肝门周围和远端胆管癌。肝外胆管癌超过90%,其中,肝门周围胆管癌为50%,远端胆管癌为42%,而肝内胆管癌占比不到10%。胆管癌的发生通常伴随着慢性肝炎,与肝硬化、肝炎病毒感染、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肝吸虫病等疾病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1]。胆管癌
山东医药 2020年6期2020-12-29
- 胆管癌靶向治疗的研究现状
410000胆管癌是指来源于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且在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发病率相对较高。依据不同的解剖学位置,胆管癌被划分为肝内胆管癌、肝门部胆管癌和远端胆管癌[1]。因其发病时无突出临床表现,确诊时往往已至终末期,面临治疗手段不足、预后不佳、生存率低等问题[2]。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方式仍是手术治疗[3]。对于无法行手术切除的胆管癌患者,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4]推荐化疗为一线治疗方案,但进展后尚缺乏后续规范化的治疗方案。随着下一代基因测序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年12期2020-12-21
- 胆管癌miR-551b表达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其靶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孙艳军,孙登群胆管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一类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临床上所指的胆管癌是肝外胆管癌,包括肝门部胆管癌和远端胆管癌。因为疾病的早期诊断难度大、肿瘤的恶性程度高、局部解剖特点复杂,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率较低、预后较差,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不足5%[1,2]。目前关于胆管癌发病机制的认知不足,已有研究证实多种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在胆管癌中异常表达[3-6],但调控原癌基因、抑癌基因表达的机制仍有待探究。微小RNA(microRNA,miR)是具有广泛生物学功能的
武警医学 2020年11期2020-12-11
- 长链非编码RNA SNHG1在胆管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秦仁义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综合治疗后5年生存率仍不到15%[1-3],其原因主要是其发病隐匿,同时缺乏敏感的化疗方案,使其综合疗效始终处于瓶颈阶段[4]。近年来,长链非编码 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肿瘤中的作用成为研究热点[5-7]。LncRNA在基因组印记、染色质修饰、转录激活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8-9]。我们通过前期基因芯片筛选出多条胆管癌差异性表达LncRNA,其中LncRNA SNHG1在结肠癌、肝癌的增殖转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8期2020-09-15
- 胆管癌中转录因子EB和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彭忠异,姚 平胆管癌的手术治疗切除率低,缺乏有效的辅助化疗药物,且术后复发率高[1]。寻找标志性致癌分子,深入探讨胆管癌发生、发展的机制,是提高胆管癌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关键所在。细胞自噬(autophagy)对于肿瘤来说是一柄双刃剑[2]。转录因子EB(transcription factor EB, TFEB)可通过调节从自噬小体形成到降解的整个过程中各种相关基因的表达来调节自噬水平[3]。但关于TFEB在胆管癌中与自噬关系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通过检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0年6期2020-07-20
- 血清HGF、CA199、CA724联合检测在胆管癌诊断及复发预测中的价值
李建华 韩 玲胆管癌是现阶段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源于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属于高侵袭性消化道肿瘤[1]。目前有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胆管癌的临床发病率及病死率呈明显的逐年增高趋势[2]。由于胆管癌临床症状相对较为隐匿且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因而临床早期诊断及确诊有一定困难。现阶段临床中在对胆管癌进行诊断评估时多采用影像学检查,但单纯影像学诊断无法有效对病变区进行定性分析[3-4]。目前临床中所应用的肿瘤标志物较多,但在对胆管癌术前诊断时其特异度及灵敏度较差,因而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5期2020-06-15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诊断胆管癌中的价值体会
251600胆管癌是指包括胆总管下端至肝门区的肝外胆管恶性肿瘤,其病因可能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管结石等疾病有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1]。由于早期胆管癌无典型性的症状表现,误诊情况较多,导致部分患者确诊时已步入疾病的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的机会。因此,通过有效的技术提高胆管癌的诊断率十分必要。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DWI)最早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近年来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使其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现已在胆管癌诊断中发挥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3期2020-06-11
- miRNA-244与miRNA-328在胆管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710038)胆管癌是一类起源于肝内或肝外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肝胆肿瘤总发病率的10%~15%。胆管癌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转移,尤其易向肝动脉或门静脉侵袭[1]。由于诊断困难和手术治疗预后较差的原因,近年来胆管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2]。目前,根治性切除手术是胆管癌患者得到治愈或长期生存的唯一手段[3]。由于胆管癌在发病初期并无明显症状,大多初诊患者已失去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机会。因此,有效诊断和评估胆管癌发生发
陕西医学杂志 2020年5期2020-06-06
- 肝移植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中的进展
胞癌分为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和远端胆管癌,其中肝门部胆管癌约占肝外胆管癌的60%~70%。美国Klatskin教授[1]在1965年首次详细报道了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因此又被称为Klatskin肿瘤,其恶性程度高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而目前外科手术仍是针对肝门部胆管癌唯一有效的治愈手段,但是由于肝门部胆管癌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大多患者发现时已处于晚期阶段,仅有约25%的初诊患者有手术切除机会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9年6期2019-07-01
- 浅谈肝移植治疗肝门部胆管癌
029)肝门部胆管癌(HCCa),是指位于胆囊管开口及以上的肝外胆管黏膜上皮癌,是肝外胆管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40%~60%),它常侵犯左、右肝管汇合部以及一侧或双侧肝管[1-2]。近年来,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于肝门区结构复杂,肿瘤与门静脉、肝动脉等紧邻,肝门部胆管癌容易出现血管、神经侵犯以及淋巴结转移;加之位置隐匿,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患者往往因出现黄疸等晚期症状才会就诊。因此,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根治性手术切除率较低,手术风险较高,预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9年7期2019-03-20
- 桥粒芯蛋白2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边133000胆管癌是消化系统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目前,胆管癌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仍较低,预后较差[1]。影响胆管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胆管癌细胞具有较强的侵袭能力,并且胆管癌患者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难以被发现,多数患者明确诊断时已属于进展期,失去了外科手术的指征,因此,患者预后较差。临床上常见患者发病后几个月即因发生远处转移而发生死亡[2]。因此,胆管癌的诊治一直是消化系统肿瘤领域中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目前,临床上常规使用
癌症进展 2018年13期2018-12-17
- 非编码RNA在胆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230001)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是发生于左右肝管汇合部至胆总管下端的肝外胆道的恶性肿瘤,它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胆管癌在肝脏系原发肿瘤中的发病率仅次于肝癌[1]。并且胆管癌的发病比例约占整个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3%[2]。研究[3]发现胆道系统慢性炎症是影响胆管癌发生发展的基础。胆管癌起病隐匿,恶性度高,与其他消化道肿瘤相比,胆管癌缺乏理想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并且对常规化疗不敏感,即使应用指南推荐的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平均生存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8年8期2018-09-15
- IL-6及其受体在胆管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刘 振,齐 灿胆管癌是一种缺乏早期诊断,胆汁异质性的恶性肿瘤。但是其发病机制仍很大程度上未知。早期胆管癌一般无症状,并且通常在晚期阶段被诊断[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 IL-6)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 通过与细胞膜的受体(IL-6R)结合后可作用于多种靶细胞, 近年来研究[2]显示IL-6及IL-6R对肿瘤细胞生长、疾病的病理进程及病情严重程度均有影响。但关于其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胆管癌的临床病理的关系尚未报道。该研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3期2018-04-23
- 靶向Xklp2靶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332020)胆管癌(CCA)是来自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胆管癌的发生率在过去10年都有增高的趋势,但是在个别地区胆管癌的发生率在过去10年却翻了一番。其预后差,5年无瘤生存率仅为12.8%,中位生存时间仅1.5年[1-2]。胆管癌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3%,是第二最常见的主要肝胆肿瘤[3]。胆管癌患者初始症状取决于肿瘤位置。肝内胆管癌通常表现为非特异性疾病的晚期阶段[4]。通常,胆管癌患者中仅在少数患者(15%~30%)中实现细胞学诊断[5-6]。一般来说,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8年2期2018-03-23
- 肝内胆管癌的外科治疗进展
0006)肝内胆管癌是仅次于肝细胞肝癌的第二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约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3%,占胆管癌发病构成比的8%~10%,其发病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发病最高的为东南亚地区[1]。肝内胆管癌早期通常无特异性症状,少数患者可能会有恶心不适、恶病质、腹痛、盗汗、黄疸等表现,20%~25%的肝内胆管癌为偶然发现[2]。外科手术治疗是肝内胆管癌惟一可能达到根治的治疗方式。虽然肝内胆管癌的发病率较其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要低,但其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危
山东医药 2018年25期2018-03-20
- 肝叶切除并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对肝门胆管癌的治疗效果评价
)近年来,肝门胆管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临床中常见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对肝门胆管癌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而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由于发病部位较为特殊,加上患者肝门血管和病灶部位之间具有密切关系,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手术风险较大,而实施一项安全的手术治疗十分重要[1-2]。因此,我院将肝门胆管癌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不同的手术治疗,见我院研究内容描述。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2月10日~2017年3月11日收治的肝门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5期2018-01-19
- EGFR信号通路与胆管癌的关系研究进展
万亚锋 王理胆管癌是由胆管系统上皮细胞产生的恶性肿瘤,根据起源部位分为肝内胆管癌、肝外胆管癌和胆囊癌,这些肿瘤相对罕见且预后均较差[1-2]。由于肝内胆管癌常与肝细胞癌合并发生,因此很难获得准确的胆管癌患者统计数据。尽管影像学和手术技术不断进步,肿瘤切除率逐渐提高,但胆管癌的复发率仍高达50%~60%[3-4]。且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研究认为胆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5]。随着基因组学研究的进展,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肿瘤的靶向治
浙江医学 2018年23期2018-01-16
- 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胆管癌诊断价值
志物联合检测对胆管癌诊断价值崔大鹏 韩磊 张迎春目的 探讨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胆管癌临床诊断及病理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普通外科和消化内科214例胆道疾病患者病历资料,根据病变性质分为胆管癌组(n=52)和胆管良性病变组(n=162),另取我院体检中心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析3组血清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242(CA242)、细胞角素片段抗原21-1(CYFRA21-1)及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
河北医药 2017年14期2017-07-24
- 阻断ErbB4受体对人胆管细胞癌QBC939细胞系增殖与转移的影响
通过体外培养人胆管癌QBC939细胞系,阻断ErbB4受体,检测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改变,从而探讨人类第4表皮生长因子(ErbB4)受体介导人胆管细胞癌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胆管癌QBC939细胞系细胞,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μmol/L,1μmol/L,5μmol/L,10μmol/L,25μmol/L,50μmol/L,75μmol/L,100μmol/L的AG1478阻断胆管癌细胞ErbB4受体,使用CCK-8法测量各组胆管癌细胞增殖情况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2期2017-05-15
- MicroRNA-300在胆管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NA-300在胆管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郭婧澜1,谭蓓蓓2,叶婷1(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检验科,2.核医学科,四川泸州646000)目的探讨microRNA-300(miR-300)在胆管癌患者及健康对照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在诊断和判断预后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7例胆管癌患者和107例健康对照的血清标本,提取血清总RNA,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血清miR-300的表达水平,并绘制ROC曲线检测miR-300在胆管癌中的诊断价值;采用χ2检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7年2期2017-02-10
- 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的临床分型及手术方式对其远期疗效的影响
铭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的临床分型及手术方式对其远期疗效的影响马 达 丁佑铭目的 对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患者进行临床分型,采取不同手术方式,分析其对患者的生存期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患者100例,对入组患者进行分型,分别采用五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1~5组,每组20例。随访并记录其生存期,分析不同分型及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对入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术后出现腹腔积液、黄疸、感染、出血等并发症,5种不同治疗方式之间
实用癌症杂志 2017年1期2017-02-10
- 血清microRNA-17-5p在胆管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7-5p在胆管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郭婧澜1,谭蓓蓓2,叶婷1(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检验科,2.核医学科,四川 泸州 646000)目的探讨循环microR NA-17-5p(miR-17-5p)在胆管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以及在胆管癌诊断和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 T-PCR)检测79例胆管癌患者及健康对照血清标本中miR-17-5p的表达,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循环miR-17-5p在胆管癌中的诊断和预后价值。结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6年19期2016-11-09
- Claudin-4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udin-4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王云#陈敏陈骏李运红&诸葛宇征&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210008)背景:胆管癌是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Claudin-4是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的关键组分,上皮肿瘤中普遍存在claudin-4表达异常,并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目的:分析claudin-4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laudin-4在77例胆管癌及其配对癌旁组织
胃肠病学 2016年8期2016-10-13
- 浅析胆管癌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与临床意义
学附属医院浅析胆管癌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与临床意义王丹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原发性胆管癌早期诊断存在十分大的难度,伴随分子生物学的不断进步,已充分明确了细胞癌变是由基因异常激活或或者失活所造成,胆管癌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可释放一系列肿瘤标志物。文章通过对胆管癌肿瘤标志物(蛋白类肿瘤标志物、MGB2基因、癌基因、抑癌基因及RCAS1)展开探讨,旨在为胆管癌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与临床意义综述适用提供一些思路。胆管癌;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临床意义引言原发性胆管癌早期
科学中国人 2016年21期2016-07-13
- 胆管癌组织中Wnt2b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66003)胆管癌组织中Wnt2b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陈宗凯,赵伟,路键,颜丙松,姬文超,张炳远(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山东 青岛 266003)目的 观察Wnt2b蛋白在胆管癌组织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胆管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60例胆管癌及30例胆管正常组织中Wnt2b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胆管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Wnt2b在胆管癌组织的阳性率(90.00%)明显高于正常胆管组织(3.33%),差
精准医学杂志 2015年4期2015-05-09
- 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30例临床分析
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30例临床分析尹井贺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治疗经验。方法 30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以及病历进行相应的分析。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 术前能够被确诊的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患者10例, 术中被确诊的患者15例, 术后经过病理检查确诊的患者5例。左肝胆管癌患者15例, 占50.00%, 右肝胆管癌患者8例, 占26.67%, 肝门部胆管癌患者4例, 占13.33%, 左右肝均出现胆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2期2015-05-06
- 胆管癌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570208)胆管癌危险因素研究进展陈世成,符国珍,周 帅(海口市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附属海口医院肝胆外科,海南 海口 570208)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分为肝内胆管癌(ICC)和肝外胆管癌(ECC),ICC和ECC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胆管癌是恶性程度较高和预后较为不佳的癌症。目前,国内胆管细胞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其原因尚不清楚。现将胆管危险因素做一综述。胆管癌;肝内胆管癌;肝外
海南医学 2015年9期2015-04-14
- 钙黏附蛋白E和类赖氨酰氧化酶2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氨酰氧化酶2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王建华(湖南省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415000)目的 探讨类赖氨酰氧化酶2(LOXL2)和钙黏附蛋白E(E-cadherin)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水平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胆管癌组织中E-cadherin和LOXL2 的表达情况。结果 E-cadherin 在胆管癌组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组和正常胆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钙黏附蛋白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年12期2015-03-16
-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诊断临床探讨
肿瘤医院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诊断临床探讨陈兵 157000黑龙江省牡丹江肿瘤医院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诊断方法与临床症状。方法:收治肝门部胆管癌患者60例,对其实施外科诊断与临床分析。采用先进的肝胆病理学理论结合现代临床医学检验方法,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诊断准确率进行检验。结果:通过采用现代医学检验理论,并且有效地结合临床医学检验仪器,极大地提升了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诊断准确率。结论:相关的专家和学者必须要充分地重视肝门部胆管癌外科诊断技术,强化对肝门部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18期2015-01-27
- 对18例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分析
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导致的死亡率在逐年递增。本文对其临床诊断情况、手术情况、治疗效果等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在2000年2月~2012年9月月有49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来我院就治,其中就有18例患者发现并发胆管癌,共占本组资料的3.7%。其中有13例男,5例女,男女比例为2.60:1。年龄在27~73岁之间,平均年龄52.2岁,其中45岁以上的患者居多,占83.3%,共15例。其临床表现症状与肝胆管结石有相同之处:右上腹不规则疼痛、发作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5期2013-08-15
- PCNA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尹清臣近些年来胆管癌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虽然医学影像学和临床其他检测方法的有所提高,但是由于胆道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特点,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均较困难,导致许多患者就诊时已是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且胆管癌的恶性程度较高、预后差,给普通外科医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是DNA聚合酶δ的辅助因子,在DNA复制、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有关PCNA在胆管癌中的研
河北医药 2012年21期2012-10-09
- 胆管癌相关分子及其标记物研究进展
071000)胆管癌是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目前对于胆管癌的病因研究显示,溃疡性结肠炎、肝胆管结石、胆总管囊肿及慢性肝炎病毒感染等因素为胆管癌的高危因素,但具体病原仍然不明[2]。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对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人们对胆管癌分子及其标记物的认识也有了很大进步。本文分别以蛋白类标记物、癌基因及抑癌基因、其他对近年来胆管癌分子及其标记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蛋白类标志物1.1 Tena
河北医学 2012年4期2012-04-10
- 胆管癌患者血清CA 125、CA 19-9和CA 50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471009)胆管癌患者血清CA 125、CA 19-9和CA 50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李四桥(洛阳市中心医院 河南洛阳 471009)目的 探讨胆管癌患者血清CA125、CA19-9和CA50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45例胆管癌患者(胆管癌组)及4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血清CA19-9、CA125及CEA水平。根据试剂厂家提供的参考值计算3种标志物分别以及联合检测诊断胆管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诊断胆管癌血清C
中外医疗 2011年13期2011-01-29
- 胆管癌的超声征象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518036胆管癌的超声征象及其临床诊断价值龚继军 张蒂荣 张雁 郑婉冰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广东省深圳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广东 深圳 518036目的 探讨胆管癌的超声征象及诊断价值。 方法 利用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回顾性分析经过手术病理确诊为胆管癌63例患者超声征象。 结果 63例经过手术病理确诊为胆管癌的患者中,超声术前诊断胆管癌或可疑胆管癌为50例,诊断符合率为80%;误诊6例;漏诊7例。超声直接征象中,乳头型15例,团块型13例,截断型13例,狭窄
罕少疾病杂志 2010年4期2010-06-07
- 超声在胆管癌影像诊断中的价值
为了探讨超声对胆管癌诊断的准确性,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998~2008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0例胆管癌术前影像诊断结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本组30例中男24例,女6例;年龄34~70岁,平均53岁。30例中28例以不同程度黄疸,2例以右上腹不适、胀痛而就诊。30例均做了超声检查,其中18例还做了CT检查,20例做了胆道造影。术后病理诊断腺癌29例,鳞癌1例。2)超声检查使用的仪器为Phlip 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启用SonoCT、XRas
中国疗养医学 2010年5期20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