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新,刘峰,陈金才
商河县人民医院影像科,山东商河 251600
胆管癌是指包括胆总管下端至肝门区的肝外胆管恶性肿瘤,其病因可能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管结石等疾病有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1]。由于早期胆管癌无典型性的症状表现,误诊情况较多,导致部分患者确诊时已步入疾病的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的机会。因此,通过有效的技术提高胆管癌的诊断率十分必要。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DWI)最早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近年来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使其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现已在胆管癌诊断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优势[2]。该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9年6月该院52例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影像资料,探讨磁共振DWI在胆管癌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完善临床诊疗方案提供有利的参考,现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52例胆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55.4±4.8)岁;中下段胆管癌20例,肝门胆管癌32例。该组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临床表现不右上腹疼痛、不适、巩膜与皮肤黄染,以及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升高。
通过磁共振DWI系统 (型号GE超声型 Twin speed with Exite 1.5T)进行检查,检查前常规禁食8 h以上,并进行屏气与呼吸训练。检查时协助患者取仰卧体位,常规给予 T1 加权像(T1WI)、T2 加权像(T2WI)与 DWI扫描。 参数设置如下。①磁共振平扫:快速扰相位梯度回波序列T1WI扫描,恢复时间(TE)为 4.2 ms,重复时间(TR)为180 ms,带宽为 31.25 kHz,翻转角为 80°,恢复时间(FOV)为 380 mm×380 mm,矩阵 320×160,间隔为 1 mm,层厚为4 mm,激励次数(NEX)为1。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I轴位扫描,TE 为 85 ms,TR 为 6 000 ms,矩阵为 320×224,回波链长度为17,层厚为4 mm,视野为380 mm×285 mm,间隔为1 mm,NEX为2。②DWI:通过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序列与敏感性编码技术屏气扫描,以不同b值进行多组DWI扫描,其中b值设置为1 000 s/mm2、800 s/mm2、500 s/mm2、300 s/mm2、100 s/mm2。 参数设置如下:TE为 37~64.2 ms,TR 为 1 000 ms,层厚为 4 mm,带宽为 166.67 kHz,层距为 1 mm,矩阵为 128×128,FOV 为 380 mm×380 mm,NEX2,加速=2。
①观察不同扫描方法对于胆管癌的显示情况。②对比不同b值状态下胆管癌病灶噪声比(CNR)与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像通过工作站处理,对ADC感兴趣区进行绘制,以便测量出ADC值。③对比不同b值状态下胆管癌细胞密度与ADC值的相关性。细胞密度采用多功能病理图像系统进行分析,常规HE染色病理,将切片放置在200倍镜下观察,计算每个采集野内全部统计场面积与肿瘤细胞核面积的比率,即肿瘤细胞密度。选取任意5个视野的平均指标作为最终检测值。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中涉及到的数据,其中计量资料以()表示,统计处理不同b值下胆管癌ADC值,以及肝脏与病灶间CNR差异性,以随机区设计的方差分析。采用双变量Person分析细胞密度与胆管癌ADC值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该组患者在DWI中b值为800 s/mm2的情况下,肝外胆管癌灶高信号占96.15%,稍高信号占3.85%,这与病灶四周呈现出明显的对比。DWI对于肝外胆管癌病灶的信号显示情况优于T1WI与T2WI,见表1。
表1 不同扫描方法对于胆管癌的显示情况[n(%)]Table 1 Display of cholangiocarcinoma by different scanning methods[n(%)]
DWI成像中,胆管癌病灶表现为稍高信号与高信号,在ADC图中呈略低信号与低信号。随着b值的增大,ADC值不断降低,正常肝脏间CNR与病灶间CNR逐渐下降(P<0.01),见表 2。
表2 不同b值状态下胆管癌CNR与ADC对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CNR and ADC for cholangiocarcinoma at different b-value states()
表2 不同b值状态下胆管癌CNR与ADC对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CNR and ADC for cholangiocarcinoma at different b-value states()
b 值(s/mm2)CNR ADC(×10-3mm2/s)1 000 800 500 300 100 F值P值18.65±6.86 24.23±6.85 28.52±6.54 36.52±7.65 44.05±8.52 182.52 0.000 0.97±0.20 1.22±0.25 1.48±0.32 1.88±0.38 2.85±0.52 221.52 0.000
通过双变量Person相关性分析,在不同的b值状态下,胆管癌细胞密度与ADC值之间呈负相关性(P<0.05),其中在b值为800 s/mm2时,两者相关性最高(r=-0.81)。见表 3。
表3 不同b值状态下胆管癌细胞密度与ADC值的相关性()Table 3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nsity of bile duct cancer cells and ADC values under different b-value states()
表3 不同b值状态下胆管癌细胞密度与ADC值的相关性()Table 3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nsity of bile duct cancer cells and ADC values under different b-value states()
b 值(s/mm2) 细胞密度(%)ADC(×10-3mm2/s) r值 P 值1000 800 500 300 100 12.25±3.02 12.25±3.02 12.25±3.02 12.25±3.02 12.25±3.02 0.98±0.20 1.23±0.25 1.48±0.30 1.88±0.35 2.56±0.48-0.75-0.81-0.72-0.55-0.45 0.00 0.00 0.00 0.00 0.01
胆管癌在临床中十分常见,现主要采用影像学技术进行检查[3]。然而,部分研究发现,单纯CT与磁共振平扫仅能提示出胆管癌的病灶部位、范围、大小与血供,对于较为特殊的病变部位难以检测[4-5]。磁共振技术中T1WI与T2WI可以提示出组织纵向、横向弛豫差别,但两者值差异较小时则不易于区分[6]。DWI是通过限制生物组织中水分子扩散进行疾病的诊断。生物组织内水分子扩散情况与细胞膜完整性、细胞密度呈负相关性,水分子运动程度与DWI信号衰减成正比,即细胞密度越高、细胞膜越完整,DWI信号越强[7]。该文研究结果显示,DWI中b值为800 s/mm2的情况下,肝外胆管癌灶高信号占96.15%,稍高信号占3.85%,这与病灶四周呈现出明显的对比。由于胆管癌细胞外间隙减少、排列紧密、加之细胞器与细胞内大分子物质十分丰富,所以限制了水分子运动,使DWI出现高信号[8]。同时,胆管癌四周组织水分子无明显的变化,可以出现低信号,所以利于检出胆管癌组织。
DWI信号强度不仅受T2穿透效应的影响,还与组织ADC有关,若诊断过程中需要消除T2穿透作用,则需要测量ADC值。ADC值可以反映出组织水分子扩散情况,并受血液灌注的影响[9]。从理论上来看,检测ADC值b值越大越佳,即DWI显像上病灶的信号更高,所以ADC图上对比更为明显[10-12]。然而,加大b值后组织信号能够出现明显的衰减,且延长TE,增加磁敏感伪影,继而降低了图像信噪比,给图像质量造成影响。学者王余等[11]对63例直肠癌患者进行了多b值DWI检测,其中b值=1 200 s/mm2时,细胞密度(17.74±5.05)%与 ADC 值(1.20±0.20)×10-3mm2/s的负相关性最高(r=-0.76)。该文研究中,b值增大后ADC值逐渐降低,这可能与血液灌注与T2穿透效应有关。此外,胆管癌细胞密度与ADC值之间呈负相关性(P<0.05),其中在 b 值为 800 s/mm2时,细胞密度为(12.25±3.02)%与 ADC(1.23±0.25)×10-3mm2/s的相关性最高(r=-0.81,P<0.01)。当细胞密度与ADC值相关性最高时,ADC值可以提示组织内水分子扩散情况,所以b=800 s/mm2时的ADC值对于组织内的水分子扩散度的提示效果最佳。
综上所述,磁共振DWI可以清楚显示出胆管癌病灶,且在b值为800 s/mm2时具有最佳的诊断效果,应用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