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韵

  • 基于中国古典诗词韵部的汉字数字化处理与形音义相关性研究
    韵部出发,选取平水韵中的平仄兩种调类作为古音分类的参考依据,包括平声字共4719 字,仄声字共6857 字. 利用像素重叠技术,叠加平水韵中所有的平、仄字至九宫格中,统计分析其字形差异,再通过形态分割提取对应构件进行语义分析. 结合《说文解字》释义,本文发现,平声字与仄声字在形态结构上具有部分显著差异,这是因为平声字更多地使用与动物义相关的构件. 本文在数字化视域下,首次对汉字形音义相关性进行了宏观特征初探,为未来的汉字数字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关键词: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2期2024-06-01

  • 徐清
    · 春日抒怀(平水韵)作者 - 徐 清湖边细柳舞纤腰,少女迎风秀发飘。暖季生灵多色彩,三春万物尽妖娆。前年天怨疫情在,去岁民欢新冠消。人有健康才美丽,世无烟火景萧条。甲 辰 春七绝 · 蜀南竹海平(平水韵)作者 - 徐 清但借新春假日闲, 川南僰道觅青山。身临竹海天同色, 翠绿常存人世间。甲 辰 . 春五律 · 家乡的春天(平水韵)作者 - 徐 清龙年春色早,景在我家乡。大邑梅花艳,新津油菜黄。山青恩雨露,水秀谢阳光。闲走数千米,身沾几里香。甲 辰 . 春

    当代作家 2024年1期2024-04-26

  • 数字人文视域中的元代江韵诗研究
    :《全元诗》;平水韵;广韵;三江韵;四江韵王力曾将“江、佳、肴、咸”四个韵部视为诗歌用韵中的“险韵”,笔者在对《全唐诗》《全宋诗》穷尽式分析的基础上,曾撰文《数字人文视域中的唐宋江韵诗研究》,①对唐宋两代的江韵诗进行过整体考察。那么,元代江韵诗有何特点?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了元代诗歌押什么韵。宁忌浮指出:“《平水韵》是金元明清四代的考试用书,也是文人用韵的依据。元代曾有多种刻本行世,如《壬子新刊韵略》、《文场备用排字礼部韵注》、《魁本排字通并礼部韵注

    求是学刊 2024年1期2024-03-11

  • 平水诗韵概说
    ,首先要了解“平水韵”和“新诗韵”是怎么回事。本文就从这个问题谈起。一、关于“平水韵”中国的文字起源很早,大约3600 年前的甲骨文,已经是很成熟的文字了。和印欧记音文字不同,中国的文字是以象形为基础,音形义相结合的文字,人们关注的首先是字形而非字音。对于文字的研究也是先从字形开始,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最早的字典,该书就仅限于字形的分析,仅在分析形声字时指出声旁。而对读音的专门研究是晚到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才开始的。到公元6 世纪末7 世纪初,陆法言等人所

    大学书法 2023年5期2023-12-26

  • 李秀成
    南纸厂志》)(平水韵十一尤)——5.9日午后记于延平站(南平造纸厂简称:南纸;国家一.五计划代号102工地)七绝尾头连余言三首偶得一忽有故人心上过,有些故事止唇迟。人生在世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语)二应似飞鸿踏雪泥,当初白璧悔无题。眼前柳絮天边月,欲语无言百首诗。三欲语无言百首诗,纵情万里共当时。随缘自在惟孤独,心性由来恒不移。(平水韵四支)——8.12日上午记于笨斋今天凉爽,看书消闲,偶然心血来潮,写了几句。现发诸位,感谢分享。

    当代作家 2023年8期2023-10-16

  • 孙淑范
    圣水荡春风。(平水韵)2010.9.10祝全国的教师节日快乐江城子·《赞教师》一腔热血杏坛倾。业求精,赞誉声。育李培桃,硕果溢香馨。春去秋来披日月,书万卷,笔耘耕。更深夜色伴孤灯。不图名,莫谈荣。正气一身,培养栋梁成。金榜题名传捷报,慈母爱,喜盈盈。(词林正韵)2010.9.10写在教师节海棠春·《游武当山》古道斜阳一路春,苔痕深浅径幽深。藓阶旧时色,书写世间尘。金殿金顶天下闻,武当精神万古吟。气壮山河秀,风清宇宙云。注:宇宙云这里指云雾.2011.3写.

    当代作家 2023年8期2023-10-16

  • 让学习伴随诗途始终
    。学习就要学习平水韵。格律诗创作可以用平水韵,也可以用中华通韵或中华新韵。但学习诗词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习平水韵。因为平水韵反映的是古代音韵的实际。成书于南宋末或元代初的《平水韵》是古人在对当时及之前律绝创作实践和历代韵书优缺点的对比总结基础上修编而成的一部韵书,是公认的一部成熟的韵书,也是历代诗人创作近体诗时共同遵守的最重要的韵书。不学平水韵,就无以学习、理解和掌握古典诗歌的格律规范。所以,掌握平水韵是阅读和学习我国古典诗歌的工具和钥匙,是格律诗写作和欣赏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3-01-06

  • 夜宿临溪(外一首)
    一定将鼾声押在平水韵。雨 中我已茫然昨夜是否有雨来过,但还是要信守诺言,把你还给孤单,和他惶恐的眼睛相对。可是每每提及雨,你就闪烁其词,早在这之前,我的履历就已习惯了与你的雨夜,现在却要回到最初的开始,去适应被阳光暴晒的味蕾一点点地从舌根下挤出,无可救药的毒,终于慢性发作。我无法得悉绝望的终点,此刻的所有财产就是把唯一呼吸托付给你,用一具掏空的身体来容纳雨落大地的声音。一枚绣花针从胸膛穿过,线性的尖叫将雨水压在了低处。

    星星·散文诗 2022年7期2022-12-19

  • 清代平水韵研究的新局面 ——以元刊本《平水韵略》为中心
    尤为昌明,故论平水韵源流甚备。溯其源则由金元而唐宋,由唐宋而魏晋六朝乃至先秦两汉;讨其流,则由金至元,由元及明。大要皆能沿波讨流,正本清源,并且往往能在前辈研究基础上,做到后出转精,不少卓见时至今日仍有较高参考价值。本文拟以元刊本《平水韵略》为中心,对清代学者的论述做一番学术史的梳理,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一、旧观点:平水韵为刘渊所创平水韵之名,自明清以来广播于人口,一般认为其名源自于平水人刘渊。刘渊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虽已不存,但由于《古今韵会举要》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11-26

  • 怡然或思念,交给风景便好
    仄必须相反。【平水韵来由】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刘渊而得名。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7个韵部(其书今佚)。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错用。清代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平水韵。【下平十一尤】(删选)秋流游头愁楼遊舟州留休忧浮洲收幽求侯丘悠谋牛裘酬钩鸥羞周由修投稠柔筹眸优謳沟畴尤邱搜刘仇遒沤邮鸠油犹楸啾矛抽球喉偷猴篝貅牟疣酋邹欧娄勾兜逑遛鳅馐泅浏揉绸蹂丢揪琉

    润·文摘 2022年6期2022-06-24

  • 夜宿临溪(外一首)
    一定将鼾声押在平水韵。我已茫然昨夜是否有雨来过,但还是要信守诺言,把你还给孤单,和他惶恐的眼睛相对。可是每每提及雨,你就闪烁其词,早在这之前,我的履历就已习惯了与你的雨夜,现在却要回到最初的开始,去适应被阳光暴晒的味蕾一点点地从舌根下挤出,无可救药的毒,终于慢性发作。我无法得悉绝望的终点,此刻的所有财产就是把唯一呼吸托付给你,用一具掏空的身体来容纳雨落大地的声音。一枚繡花针从胸膛穿过,线性的尖叫将雨水压在了低处。

    星星·诗歌原创 2022年3期2022-04-02

  • 平水韵近代价值考辨
    北平水而被称为平水韵。《平水新刊韵略》因其刊行者金人王文郁担任过山西平水的书籍(当时官名)的)也被称为平水韵。这两部书的韵部基本相同,后世把分韵为106韵的一系列韵书都称为平水韵。关于平水韵地位、作用,学术界普遍认为平水韵在金(南宋)已经成为人们用韵的根据。如:宁忌浮说:“《平水韵》是金元明清四代的考试用书,也是文人用韵的根据。”[1]157耿振生说:“平水韵是明清时代的官韵……”[2]115鲍明炜认为:“《礼部韵略》……这就是宋元以来诗人们遵用的《诗韵》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5期2021-11-19

  • 民族复兴:文化与诗词
    际是金)产生的平水韵,只是概括总结唐以来近体诗用韵的大略情形,远不足以包容全部。《律诗定体》只有薄薄数页,且版本多有错漏。《清诗话》的编辑者注明是来自“家塾旧抄本”。在诗韵问题上,赵执信曾求教于王士祯,指出王“律调,盖有所受之”,却“终身不言所自。其以授人,又不肯尽也”。王还提醒过赵执信“子毋妄语人”。当代学者郭绍虞认为:“王士祯进一步摸索钩稽,初具眉目,只因不敢看作定论,所以不以示人。”因此无须将《律诗定体》奉为圭臬。当今,有人把平水韵作为金科玉律,不越

    阅读时代 2021年2期2021-09-10

  • 聊斋志异全集图配诗(一)
    高堂谢乳恩。(平水韵十三元)(2)《聊斋志异七律之耳中人》作者  小小流水生员导引信为尊,暑去寒来若有源。趺坐偶听心絮语,凝神却睹影儿存。面凶似鬼人惊诧,魄碎如烟世也烦。末了疯癫成笑柄,养生可有幻城奔。(平水韵十三元)(3)《聊斋志异七律之尸变》作者  小小流水望门投止宿将成,困顿安分冷室中。逝者揭衾金覆却,游商卧榻夜分明。担惊急去白足走,受怕还寻道士匆。尸暴寻来人一个,殊途成鬼路难同。(新韵十一庚)(4)《聊斋志异七律之喷水》作者  小小流水宅第疏盘花叶

    当代作家 2021年1期2021-02-04

  • 暮秋(外九首)
    七绝:暮秋平水韵十一真暮秋凉意渐浓醇,提笔凝情忆夏春。毕竟时光留不住,伤怀最是写诗人。注释:庚子年九月初三晩上于家中七绝:诗痴平水韵七阳明晓文词苦脑肠,独迷韵海醉痴狂。油盐柴米由随去,一日无诗睡不香。注释:庚子年九月初一于家中七绝:叹人生平水韵五歌黄花闺女已成婆,俊爽阿哥背渐駝。短暂人生谁看破,一生一曲泣悲歌。注释:庚子年九月初一上午于家中七绝:情为何物平水韵四支冲冠一怒爱迷痴,梁祝姻缘世代诗。哭倒长城姜女泪,情为何物有谁知。注释:庚子年八月二十八日下午于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5期2020-12-25

  • 初创与初传:平水韵起源研究二题
    1400)当前平水韵研究面临的最迫切问题既不是坐等新史料的发现,也不是刻意提出某种吸引眼球的“新说”,而是在充分发掘现有史料的阐释空间与整合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对某些可能存在争议的关键性问题给出切实可从的“新”回应。而重新探讨平水韵产生初期与前期传播的相关情况,则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惟有明确其最初的源流,才能为后来衍生出的诸多问题提供答案。笔者拟围绕“平水韵初创的文献源头”与“平水韵初传的地理脉络”两个问题,在梳理相关史料与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5期2020-12-09

  • 当代诗词创作对“求正容变”原则的有益践行 ——由李银清先生《春铧集》中诗词押韵从宽说开去
    方面“不必固守平水韵,可以而且应该提倡新声韵”。《诗韵新编》的“出版说明”更是提出了“正音从严,押韵从宽”的原则,无不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开放心态和不断进取的求索精神。李银清先生的诗词集《春铧集》即将付梓,我作为先睹为快的第一批诗友,充分体会到了他对“押韵从宽”的可贵探索。他的诗词集中有许多诗词乍看好像“出韵”了,然而当我们一一仔细甄别后,发现他的押韵都是有根有据的。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一下李银清先生的诗词押韵情况,进而就作诗押韵问题做一点探讨。一、遵守传统的

    心潮诗词评论 2020年8期2020-11-19

  • 咏十二月花
    律?正月梅花(平水韵)新正霜雪瑟萧连,百鸟巢栖草卧眠。千顷田川披淡霭,一园梅薮露红嫣。香幽风中催冬去,俏立枝头启泰先。傲视苍天花自笑,艳姿铮骨美名传。七律?二月杏花(平水韵)二月轻寒料峭风,雄鹰振翅啸长空。薄冰覆地当坚被,野杏含苞戴顶红。嫩叶匆匆青绿染,粉花簇簇暗香融。情不自禁争春早,淡抹浓妆画媚瞳。七律?三月桃花(平水韵)三月阳春气宇晖,莺飞草长燕儿肥。天河水暖群鸥戏,土岭桃花彩蝶围。姹紫嫣红描妩媚,千娇百态秀芳菲。神仙陶醉凡尘景,留恋情缘不愿归。七律?

    参花(上) 2020年8期2020-07-17

  • 平阳追韵 汾水吟春 ——“平水韵”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琳先生小记
    物质文化遗产”平水韵传承人刘琳先生。进入盛夏,南风熏兮。在晋南古城临汾市,又见到了联家刘琳先生。刘琳,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协会员,临汾市楹联学会会长。——这样的介绍不免流俗,刘琳身上的“文化新闻点”其实在这儿——他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平水韵”的传承人。《平水韵》是诞生于山西古平阳(今临汾市)的一部韵书。一般认为是南宋平水人刘渊整合前人韵书,把同用的韵合并起来,称为一百零七韵,后又减为一百零六韵。“平水韵”是多个朝代审定的“官韵”,亦称诗韵,至今

    对联 2020年8期2020-03-26

  • 诗教课堂教学宜用“新双轨制” ——从苏轼《花影》诗看“中华通韵”与“平水韵”的存用之道
    jiāo”。在平水韵中,“教”字在“下平·三肴”中解为“使也”,在“去声·十九效”中解为“教训”。很明显,“教”字应是“使也”之意。这与现代汉语中读作“jiào”时的字义是相同的。“教”字古今音义发生了颠倒之变,以义定音的规则不再适用,这是很麻烦的事情。其实,平水韵中的平声是上、下平之分,而非阴、阳之辨,其读作“jiāo”,到底还是用的今日之读法,其古下平之读法从何而知之?再说说“收拾”中的“拾”字。在现代汉语中也有两种读音,一为“shí”,捡取之意;另为

    科学咨询 2020年35期2020-01-07

  • 看“诗词大会” 谈古韵潮音
    萧郎是路人。”平水韵标识:⊙●○○●●△,◎○⊙●●○△,◎○⊙●○○●,⊙●○○●●△(○平声,●仄声,◎宜平可仄,⊙宜仄可平,△押平声韵)第四句的“一”,古语仄声(入声字);国语[yī]第二声阳平,不合平仄;潮语[zêg8泽]第八声阳入,合平仄。一季十场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平水韵标识同上述《赠去婢》。第一句的“惜”,古语仄声(入声字);国语[xī],第一声阴平,不合平仄;潮语[sioh4

    岭南文史 2019年2期2019-12-16

  • 南宋诗韵与平水韵比较研究
    91)本文讲的平水韵不局限于王文郁《新刊韵略》或者江北平水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这两本书,而是指韵部为106韵(韵部)的一系列韵书。关于平水韵地位、作用,学术界普遍认为平水韵在金(南宋)已经成为人们用韵的根据。比如王力先生[1]认为《礼部韵略》(笔者按,这里指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对后代文学语言的影响很大,诗人作诗押韵,实际上不是根据《切韵》的206韵,而是根据平水韵的106韵;在平水韵未出世以前,诗人们实际上也是依照独用同用例来作诗押韵的。宁忌浮[2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5期2019-11-07

  • 《梨花思梦》七绝(组诗)
    《瞬》咏梅五绝平水韵章 成思绪万千张,凝眸百会将。寒霜梅咏赏,魄异渺惟相。2019.05.03/夜9:44《凝》咏梅五绝平水韵章 成红莹古纤装,梅詞万百章。雪吟千墨畅,白洁自芳香。2019.05.03/夜11:19汉口《醉》咏梅五绝平水韵章 成凝蕊缕飘香,莹丽朵朵芳。雪霜羞默藏,古墨傲娇详。2019.05.03/夜12:22汉口《饮》咏梅五绝平水韵章 成梅凝百纤醇,吟思万古淳。媚娇君迎喜,傲雪不争春。2019.05.04/凌晨1:52武汉《晨》咏梅五绝平水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8期2019-11-05

  • 《切韵》系韵书三论
    韵书。第三,“平水韵”的出现终结了《切韵》的诗文押韵职能,按照“平水韵”编排的韵书是《切韵》系韵书演变的归宿,但其对音韵史研究的价值十分有限,不能与《切韵》相提并论。关键词 《切韵》系韵书 《集韵》 平水韵《切韵》系韵书在汉语韵书史上一直居于正统地位,历来备受关注。当前各类音韵学概论性著作通常都会设专章予以介绍。但是,这些著作谈论《切韵》系韵书,常见的做法是采用列举的方式分别介绍一些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至于什么样的韵书才算是《切韵》系韵书,各类论著并没有给出

    辞书研究 2019年5期2019-10-30

  • 天边的云诗词四首
    七绝·落花(平水韵)独坐高枝修玉身,凝霜含露幻归真。馨香随愿舒幽意,谁解落红千片春。七绝·咏梅(平水韵)北塞酣然感慨茫,寒梅傲雪裹紅装。风刀霜剑寻常事,为盼春归暗送香。七绝·荷塘(平水韵)清池氤郁小荷塘,风剪涟漪蛙鼓狂。借问谁家荡舟子,种莲种影种秋光。七绝·夏夜(平水韵)夏夜清风曳柳枝,双星隔岸对望痴。蛰虫窗外嘶嘶语,月下独吟闲赋诗。

    中国新农村月刊 2019年2期2019-04-01

  • “年”“节”卮言
    门万事兴”,用平水韵校验是“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上联“节”与下联“事”同为仄声,显然不符合联律。即使用宽对的标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来衡量也不合律,因为“节”是下联中的第六个字。“节”在平水韵中是入声,“事”在平水韵中是去声。入声、上声、去声均属仄声。不过,这副对联如果用新韵校验是“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节”在新韵中是阳平,属平声。此联完全合律。笔者用百度搜索此联出来的都是“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没有发现一条是

    中国篆刻 2019年2期2019-02-25

  • 我说《中华通韵》
    奉诏”所为。“平水韵”是金朝由其刊行者刘渊原籍为江北平水而得名。其书名为《壬子新刊礼部韵略》。请注意书名的“礼部”二字。古代的衙署很难与现在部门相对应,相对而言,封建王朝六部的划分,要比现在各部的划分为粗。六部的职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职能上各有伸缩。但是设六部时,礼部包括现在文化部、教育部、外交部是肯定的。《中华通韵》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其权威性自不待言。无论何种韵书,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是对诗韵在全国范围内的强制性的划

    东坡赤壁诗词 2018年6期2018-12-22

  • 《韵会》引述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性质考 ——兼论《韵会》所引“平水韵”韵字问题
    韵略》,简称《平水韵》。此为《新刊韵略》最早版本之一。是否为官家许可下的刻印,现在还不好说。尔后有《排字韵》(敦煌出土本残叶),有成宗大德四年(1300)梅溪书院《排字礼部韵略》,今日朝鲜刊本《排字礼部韵略》是它的传承本,又有大德十年(1306)中和轩《新刊韵略》,尔后有英宗至治年间覆刻中和轩本,今北京和上海图书馆藏有清影抄本。仁宗皇庆二年(1313)下诏实行科举取士,从此《新刊韵略》被指定为元朝的“礼部韵略”。今存世的至治年间覆刻本《新刊韵略》卷首所载《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5期2018-10-11

  • 韵在嘴上,不在书上 ——关于古体诗词创作用韵的问题
    依据什么韵,是平水韵?还是新诗韵?依据何书为是?一些问题只要理论上搞清楚,自然就会迎刃而解。韵在嘴上,是读出来的,而不是韵书上写出来的。古体诗词 诗词创作 用韵 平水韵近几年,古体诗词创作队伍不断壮大,频繁遇到朋友们关于诗歌押韵问题的讨论。格律诗创作依据什么韵,是平水韵还是新诗韵?依据何书为是?在以前,我不觉得这是问题,可现在却成了问题。我想,一些问题只要理论上搞清楚,自然就会迎刃而解,不会在创作中再纠结。故在这里谈一点意见。秦汉以前有诗无韵书韵在嘴上,是

    名作欣赏 2017年28期2017-11-15

  • 金代诗用韵和“平水韵”比较研究
    金代诗用韵和“平水韵”比较研究张建坤(广东开放大学 文法系,广东 广州 510091)很多学者认为“平水韵”在金代已经成为文人用韵的根据,但是在穷尽性地搜集金代押韵材料的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得出的数据表明,金代诗韵和“平水韵”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别,“平水韵”在金代并没有成为文人用韵的根据。金代;用韵;诗韵;平水韵一、引言“平水韵”指的是南宋刘渊所编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或者金人王文郁的《平水新刊韵略》等一系列分为106韵的书。因刘渊乃江北平水人,而王文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2017-01-11

  • 对“叶韵”涵义的辨析
    ,在诗中押的是平水韵“支”韵,如果读成ér则与“期”不叶,故依传统叶读为ní,以与“期”同韵。台湾成功大学王伟勇教授在中山大学举办的《古典诗词之诵吟歌唱》系列讲座中,也多次提到叶韵问题。他讲到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中的尾联“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时说,为了叶韵,“涯”改读作yí;还说到“涯”字查韵书(平水韵)本就属于“支”韵,不属于“佳、麻”韵。王伟勇教授在这里可能是记忆有误,因为“涯”在平水韵中分别属于“支”、“佳”、“麻”三个韵部。另有周汝

    心潮诗词评论 2015年5期2015-10-27

  • 汉语诗歌韵典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阅读基础和对《平水韵》熟练的掌握,要懂得古典诗声律和韵律的变化要求等等,否则,传统诗歌就后继乏人。其实,这些论说不无道理,但笔者认为最根本的是以下三点:第一,古典诗词失去了原有的社会功用。它既不能像古代时侯那样可以博取功名,也不能在现代通过写作诗词来减轻社会生存的竞争压力。因此,诗词也就越来越仅仅成为个人的爱好而已。第二,汉语语音的变化。人们虽然能够了解语音从中古到现代变化的规律,却无法复原相当一部分汉字在中古时期的读音。这就使得现代人按《平水韵》写出来的

    贵阳文史 2015年2期2015-04-03

  • 也谈《笠翁对韵》的出韵现象
    “即容切”,依平水韵,当属二冬韵,却用在一东韵中。2.冬韵中混入东韵的字(3)“花萼楼间,仙李盘根调国脉;沉香亭畔,娇杨擅宠起边。”(二冬·其一)(4)“内苑佳人,满地风花愁不尽;边关过客,连天烟草憾无。”(二冬·其三)“翁、珑、风、穷”,均在《广韵·一东》,分别为“乌红切”“卢红切”“方戎切”“渠弓切”,依平水韵,当属一东韵,却用在二冬韵中。“沉香亭畔,娇杨擅宠起边风”中的“风”,《李渔全集》校记曰:“疑当作‘烽’”。此说虽无版本可依据,但“边烽”乃古人

    现代语文 2015年21期2015-02-28

  • 蒲松龄近体诗创作中用韵与入声字使用探究
    一如既往地遵从平水韵,不失规范。使用古入声字做到中规中矩。研读蒲氏近体诗,应该弄懂古读音中部分入声字与现代汉语读音的区别,准确把握蒲氏近体诗声律的使用。由于传抄作品出现讹误,亦应继续加以甄别。关键词:蒲氏近体诗;平水韵;入声字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近体诗自唐兴盛以来,千年不衰,到了清初,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用韵得到进一步规范。蒲松龄近体诗作品约700余首,约占他全部现存诗作的三分之二。无论五言、七言律绝及少量排律,在用韵和入声字的正确使用

    蒲松龄研究 2014年3期2014-12-08

  • 平水韵发端于临汾
    国楹联黄河 (平水韵溯源)专题论坛,于2014年11月25至27日在山西临汾隆重举行。来自三省 (晋陕豫)四市(临汾、运城、渭南、三门峡)的专家学者四十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张海生副会长主持,中国楹联学会会长蒋有泉、副会长叶子彤讲话。临汾市楹联学会会长刘琳,中国楹联学会原副会长郭华荣,运城市楹联学会会长杨振生,特邀代表湖南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周渊龙等,分别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旁征博引,用功甚勤的佐证了平水韵发源于临汾的历史依据和历史渊源,并具体就平水韵

    对联 2014年23期2014-11-14

  • 从“平水韵”到《中华通韵》
    韵》)。这是“平水韵”发布790年后的今天,平水(临汾)人写的又一部韵书,我甚感惊喜。开卷展读,头脑里产生了一连串关于诗、韵的想法:诗文与音韵有什么关系?“平水韵”在诗词史上是什么地位?《中华通韵》好在哪里?诗词如何实现复兴之梦?等等。无诗不韵 无韵不诗韵是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合辙押韵是诗词歌赋有韵之文的基本特征。它的作用是为了形成语音上的回环美,是增进语言艺术效果的一种手段。诗必有韵,无韵不成诗,诚如《中华通韵》所言:“韵乃诗之门槛”。远在“诗”“歌”“

    中关村 2014年5期2014-05-15

  • “中华好诗词”音讹集正
    明一点的是,在平水韵中,“看”字分属上平声十四寒和去声十五翰,可知“看”字平读,实自有其依据。(二)忘“忘”字在“中华好诗词”中,也出现过多次,如下列几则:1.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诗)2.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诗)3.不思量,自难忘(苏轼词)4.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曹操诗)5.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佚名诗)“中华好诗词”将这几例中的“忘”多读作仄声,其实它们均应属平声。因为依照格律,例1平仄谱式应为仄仄平平仄仄平,例2为平平仄仄仄平平,例3为仄平平,仄平平,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2期2014-02-12

  • 关于【平水韵】渊源的辨析 ——兼与《辞源》【平水韵】条目编纂者商榷
    宝哲诗联界使用平水韵大约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但是令人十分纳闷的是,平水韵因何而得名? 最初的编撰者是谁? 学术界至今没有一个确定的结论: 有说是平水人王文郁者,有说是平水人刘渊者,还有对孰王、孰刘存疑者。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先刘后王者,《辞源》(一九九八年版,下同)关于【平水韵】的条目解释即有此论。现节录如后:【宋以前韵书,依据切韵分韵为二百零六部,为了便于作诗叶韵,在二百零六部中或注独用、同用等字。宋淳祐间江北平水刘渊增修《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始尽

    对联 2013年7期2013-11-14

  • 诗钟能否用今声创作
    佩文韵府》把《平水韵》合并为106个韵部。后来的词韵又将“平水韵”的106部合并为19部。诗钟起源之时,之所以采用平水韵,与它之起源地有关。众所周知,诗钟起源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福建八闽地区,福建方言中至今还保留有入声字。而北方人,对于入声字的认识,只能停留在理解中,现实中已经很难领会入声字了。事实上,自元代的《中原音韵》起,古代的入声字已逐渐消失,分别演变派入到平(古平,今已分化为阴平、阳平两个声调)、上、去三个声调中去了。也就是说,诗钟起源时,就已经

    对联 2013年10期2013-11-14

  • 中国音韵流变及当前实行“双轨制”的必要性(下)——兼谈皖北中原官话的语音特点
    200)一、《平水韵》几百年间不改变的弊病1.随着语音的变迁,字音是随着时间的变迁而有变化的。如《随园诗话》记载“声音不同,不但隔州郡,并隔古今。《谷梁》云:吴谓‘善伊’为‘稻缓’。淮南人呼‘母’为‘社’。《世说》:王丞相作吴语曰:‘何乃淘 ’《唐韵》:江淮以‘韩’为‘何’。今皆无此音。”[1]《平水韵》不变,学子必须押《平水韵》,部分诗的创作在当时的时代便失去了音乐的节奏美,存在的弊病是离普通民众越来越远,广大人民群众不再参与,诗词成了读书人的专有产品,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5期2012-08-15

  • 中国音韵流变及当前实行“双轨制”的必要性(上)——兼谈皖北中原官话的语音特点
    并不统一,对《平水韵》和《中华新韵》的使用都有偏颇。系统性地回顾中国音韵流变,可以看清其发展的脉络,得出一些宝贵的结论来:中国音韵史是一个走向自觉、在斗争中发展的历史;韵书也是一个从渐变到突变的例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用历史和发展的观点对当代实行的近体诗的用韵和格律标准进行了探讨,以矫正用韵不规范的现象。音韵;历史;双轨制;平水韵;新韵一、中国音韵流变纵观音韵学的定义,我们借助罗常培先生的说法,“音韵学就是分析汉字或汉语里所含的声、韵、调三种元素,而讲明他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4期2012-08-15

  • 汉语诗韵变革溯源
    以现在所说的“平水韵”实为金人王文郁所编《平水新刊礼部韵略》。问题还不在于“平水韵”是金人所编、清朝所重,而在于它根本就不是对《广韵》所确定的传统汉语音韵的合理继承,说得更具体些,它不是根据汉语的发音实际合并简化《广韵》,而是对《广韵》的错并篡改!以上平声为例,本应将《广韵》语音相同或相近的韵目合并,如“一东”与“二冬”、“八微”与“十五灰”、“九鱼”与“十虞”、“二十二元”与“二十五寒”“二十六恒”等合并。“平水韵”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不将上述相同或相近

    中华诗词 2010年4期2010-04-20

  • 形式的美学:薛涛诗韵韵部析
    ,这些韵部在《平水韵》中依然为独立韵部。虽然薜涛在诗中单独使用了咍部、钟部、真部、寒部等韵部,而在《广韵》中咍部、灰部同用,钟部、冬部同用,真部、谆部、臻部同用,寒部、桓部同用,虞部、模部同用。在《平水韵》中咍、灰合并为灰部,钟、冬合为冬部,真、谆、臻合为真部,寒、桓合为寒部。虞、模合为虞部。二、在一首诗的韵部中仅使用下平声卷的一个韵部。有:先部:《秋泉》“烟、弦、眠”;《十离詩》(其一)《犬离主》:“年、怜、眠”;《赠韦校书》“年、天”;宵部:《试新服裁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12期2006-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