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钟能否用今声创作

2013-11-14 08:35曹文献
对联 2013年10期
关键词:新刊新韵创作

□曹文献

声律的古今声之辩,好象自有新声韵以来,就没有停止过。目前,对于联律,双轨制已基本达成共识,也就是古今声皆可,同联不混。然而一提到诗钟,马上就会有人站出来反对用今声,理由大体有二:一、诗钟属于古典文学形式,理应带着对古典文化的敬畏去学习欣赏和创作,如果用新四声,时间长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就会忘记古四声,面对古典的诗词联呢,会认为是古人错了;二、诗钟是为训练用的,平时要求严格些,以后写联时才能游刃有余,写诗钟如同站桩,只要桩站稳了,在平地上才能更稳。

对于以上几点,个人认为,不足以把诗钟创作限定成以古声为准。

声律从古至今,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历史上经历过很多次变革,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将韵部分为206韵,到了唐代,因感觉切韵分排过细,不利于使用,所以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合用,将《切韵》简化为193韵。南宋刘渊,在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时将同用的韵合并,变成了107韵,同期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中,又改为106韵,清代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把《平水韵》合并为106个韵部。后来的词韵又将“平水韵”的106部合并为19部。

诗钟起源之时,之所以采用平水韵,与它之起源地有关。众所周知,诗钟起源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福建八闽地区,福建方言中至今还保留有入声字。而北方人,对于入声字的认识,只能停留在理解中,现实中已经很难领会入声字了。事实上,自元代的《中原音韵》起,古代的入声字已逐渐消失,分别演变派入到平(古平,今已分化为阴平、阳平两个声调)、上、去三个声调中去了。也就是说,诗钟起源时,就已经“入派三声”了,起源地的人因为熟悉入声字,所以采用古四声。

再看诗钟的目的,当时福建八闽地区兴起诗钟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儿童的对仗能力”。目前,新声新韵已经被广泛应用,用新声写成的名联也不在少数;而诗钟练习,无非就是为了培养对仗能力,我们可以用我们所熟悉的新声创作对联,为什么非要用我们不熟悉的古声去进行练习呢?

说到底,新旧四声的最大区别,无外乎是那几百个入声字,古声中有入声字,新声中没有入声字。现实生活中,越接近普通话的地区,越读不出入声字。抱定以入声字为准则的人其实也未必读得准入声字。我们为什么非要把本来可以普及得更广的一种文学形式搞成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呢?

关于严格要求的“站桩”说,如果真是严格要求的话,我认为,新声韵更加严谨,平水韵中尚有几个平仄两用而意不变的字,如:看、过、望、听等 (不知道当时古人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这几个字确实给予了以古声创作的人很大的灵活性因为这些字无论怎么用都不会出律。而新声则不同,新声中也有很多一字两音甚至多音的字,但放在句子中,该平就是平,该仄就是仄,不存在模棱两可的情况。如果抱着一种严格态度的话,更应以新声为准。

创作时以哪种声律为准应以创作者各自的条件不同而定。站在继承古老文明的角度上,普通话地区的人也应当学习一下古声,以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古典文学,不至于闹出胡乱指认古诗联错误的笑话。熟悉入声字的创作者,也不防与时俱进,学习一下新声新韵。

总之,我们完全可以用新声新韵敲出响钟。

猜你喜欢
新刊新韵创作
老腔新韵绕梁来
时光感慨(新韵)
Jazz
痛忆父(新韵)
冬至(新韵)
《哆啦A梦》时隔八年再出新刊
宝贝微相册8月一起来逐浪!
三月卖萌季
宝贝微相册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