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诗韵与平水韵比较研究

2019-11-07 07:32张建坤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韵部礼部古体诗

张建坤

(广东开放大学,广东广州,510091)

本文讲的平水韵不局限于王文郁《新刊韵略》或者江北平水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这两本书,而是指韵部为106韵(韵部)的一系列韵书。关于平水韵地位、作用,学术界普遍认为平水韵在金(南宋)已经成为人们用韵的根据。比如王力先生[1]认为《礼部韵略》(笔者按,这里指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对后代文学语言的影响很大,诗人作诗押韵,实际上不是根据《切韵》的206韵,而是根据平水韵的106韵;在平水韵未出世以前,诗人们实际上也是依照独用同用例来作诗押韵的。宁忌浮[2]认为:“《平水韵》是金元明清四代的考试用书,也是文人用韵的根据。”鲍明炜[3]认为:“平水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合并为一○七韵。全按《礼部韵略》用韵合并可得一○八韵……这就是宋元以来诗人们遵用的《诗韵》。”

拙文《金代诗用韵和平水韵比较研究》[4]在穷尽性地搜集金代诗用韵材料的基础上,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金代诗韵进行了研究,结论就是在平水韵平(以平声赅上去)和入声韵相加的48韵中,除“江、寒、删、先、阳、侵、支、微、齐、歌、尤、锡、职、合、洽、黠”等共16韵和金代诗韵完全相同外,其余32韵都有所不同,故从总体上看,金代诗韵特别是古体诗的用韵和平水韵差距是很大的。仅就金代诗用韵来看,“诗人做诗押韵,实际上不是根据《切韵》的206韵,而是根据‘平水韵’的106韵”,“文人用韵的根据”等论断是不准确的。那么和金对峙的南宋诗人用韵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和金朝的情况是否一致呢?本文拟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南宋诗歌流传至今的数万首,数量巨大,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进行穷尽性研究。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对南宋诗人中诗作最多、影响最大的陆游的诗歌进行用韵研究;其次,参考前人对南宋诗歌的研究成果,利用这两部分研究成果和平水韵进行比较。

一、陆游诗韵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四)说他:“游才气超逸,尤长于诗”,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对陆游诗韵的研究,本文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关于数理统计的方法请参看朱晓农[5]、麦耘[6]。本文的基本思路就是先假设这一时期的诗人用韵和平水韵是一致的,据此,根据平水韵韵部对搜集到的押韵材料进行分类。分类之后再进行点数、统计,得出各韵自押、互押的韵次。然后根据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拿计算的结果和我们设定的标准值进行对比。如果计算的结果根据标准值来判断是分开的,那么就可以说我们的假设是可以成立的,即这两个(或几个)韵在这一时期和平水韵一样,都是分用的;如果计算的结果根据标准值来判断是合并的,那么就可以说我们的假设不成立,也即这两个(或几个)韵在这一时期是合用的,应算做一个韵部。下文所说韵目,指的是平水韵的韵目,如冬部在本文就包括《广韵》冬韵和钟韵字。

表1 陆游近体诗阳声韵辙离合指数

表2 陆游近体诗阴声韵辙离合指数

(一)近体诗

从表1可以看出,咸部和覃盐两部的韵离合指数为16.3和21.7,覃盐咸三部可以合为一部。陆游近体诗阳声韵其余各部之间的韵离合指数都小于2,用韵和平水韵基本一致。

从表2可以看出,陆游近体诗阴声韵各部之间的韵离合指数都小于2,表明陆游诗阴声韵用韵和平水韵完全一致。

综上所述,陆游近体诗覃盐咸可以合为一部,东冬之间、虞鱼之间通押较多,其余各部用韵和平水韵完全一致。

(二)古体诗

从表3可以看出,东冬两部韵离合指数为2,表明东冬可以合为一部,覃咸两部的韵离合指数为52.8,虽然咸韵字出现的次数太少,但是从近体诗的情况来看,覃咸可以合为一部。陆游古体诗阳声韵其余韵部用韵和平水韵完全一致。

表3 陆游古体诗阳声韵辙离合指数

表4 陆游古体诗阴声韵辙离合指数

表5 陆游古体诗入声韵辙离合指数

从表4可以看出,灰和泰韵离合指数为2.9,佳部的部分字包括骸、谐、斋、怀、街、崖、卖、秸和泰部的韵离合指数为7.2,因此灰泰两部和佳韵的这部分可以合为一部。陆游古体诗阴声韵其余韵部用韵和平水韵完全一致。

从表5可以看出,屋沃两部韵离合指数为2.4,屋沃两部可以合为一部。药觉两部韵离合指数为3.6,药觉两部可以合为一部。物部与质部、职部的韵离合指数都比较高,但是物部出现的次数太少,这个结果不可信,从分不从合。两部的韵离合指数为2.2,洽部与合、叶两部的韵离合指数都比较高,合叶洽三部可以合为一部。

表6 南宋诗韵与平水韵比较

陆游古体诗,东冬合为一部,覃咸合为一部,灰泰和佳部的部分字合为一部,屋沃合为一部,药觉合为一部,合叶洽三部合为一部,月屑之间、虞鱼之间、陌锡之间、陌职之间通押较多,其余各部用韵和平水韵完全一致。

二、陆游和其他诗人用韵与平水韵比较

下面再看看南宋其他诗人的用韵情况。这一部分参考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包括钱毅、刘尧《南宋鄞县陈著诗歌用韵考》[7]、钱毅、陈立裙《南宋丽水诗人姜特立用韵考》[8]、王毅力《宋代白玉蟾诗歌用韵考》[9]、刘晓南《南宋崇安二刘诗文用韵与闽北方言》[10]、陈兰芬《曾几诗歌用韵考》[11]、殷衍韬、鞠文浩《辛弃疾诗歌用韵考》[12]、夏先忠《宋代衡阳诗人廖行之用韵考》[13]、璩银吉《陈与义诗用韵考》[14]、陈鸿儒《朱熹用韵考》[15]等,在此一并致谢。这些诗人包括:

朱 熹(1130-1200),福建尤溪人。

陈与义(1090-1138),河南洛阳人。

廖行之(1137-1189),湖南衡阳人。

辛弃疾(1140-1207),山东济南人。

曾 几(1084-1166),江西赣州人。

刘子翚(1101-1147),福建崇安人。刘学箕,生卒年不详,刘子翚之孙。

白玉蟾(1194-1229),海南琼山人。

姜特立(1125-?),浙江丽水人。

陈 著(1214-1297),浙江鄞县人。

根据本文对陆游以及前人对以上各位诗人用韵情况研究,做成一个表格(表6),把平水韵韵部和诗人们的用韵做个比较。

三、结语

从表6可以看出,除陆游外大部分诗人用韵和金代诗韵基本一致,也就是说和平水韵有较大的区别。陆游诗用韵比较严格,显然是因循了宋代官方用韵的标准。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北宋朝廷组织力量编成景佑《韵略》,即俗称的《礼部韵略》。《礼部韵略》原有206韵,功令允许窄韵同用,并韵后只有117韵,后又允许13处临近韵通用,这样就大致接近一百零六韵了。从景祐四年直到宋朝灭亡的两百多年里,《礼部韵略》一直是科场不可或缺的考试用书。1155年,陆游参加礼部考试,名列第一,说明他对官方用韵标准非常熟悉,再加上“游才气超逸,尤长于诗”,即使平时作诗,也能比较严格地遵守这一标准。但就大部分人而言,科场以外作诗并没有遵守平水韵,其中包括被认为用韵较为严格的律诗。因此,说平水韵是宋金元清四代考试用韵标准是没问题的(金元清科举考试都是引用这一韵系,明代科举不考诗赋,而且明代官方韵书《洪武正韵》和平水韵的差距很大),但如果笼统地说“诗人做诗押韵,实际上不是根据《切韵》的206韵,而是根据‘平水韵’的106韵;在平水韵未出世以前,诗人们实际上也是依照独用同用例来做诗押韵的”、“也是文人用韵的根据”以及“这就是宋元以来诗人们遵用的《诗韵》”等,就不准确了。

猜你喜欢
韵部礼部古体诗
元代礼部尚书任职考略
《黑图档》所见盛京礼部祭祀管理的职能
天台山观景(古体诗)
从淄博方言看聊斋俚曲的儿化问题
“大美罗平”全国古体诗词大赛获奖作品
现当代文学不承认古体诗词与文化失语症之关系
论《中华通韵》15韵部的科学性
金朝礼部宗教管理方式刍议
元朝宫廷音乐考论
李绅诗歌用韵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