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0年第10期,是《现代语文》出刊第700期。“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正是有了志同道合作者的鼎力支持、热心忠实读者的不离不弃,期刊才得以发轫、壮大。感谢大家一路相伴,我们仍将风雨同行。今年,是一代文学大师蒲松龄诞辰380周年。蒲翁不仅是以《聊斋志异》享誉世界的文言小说大家,而且是白话通俗文学的圣手。他主要于晚年创作的聊斋俚曲十五种,在中国通俗文学史上具有崇高地位。为纪念蒲翁诞辰380周年及本刊出刊700期,本期特推出“聊斋俚曲研究”专栏。我们有幸约到山东师范大学董绍克、山东大学张树铮、临沂大学张泰三位先生的专稿,谨刊于此,以飨读者。三位学者在该领域深耕多年,董绍克先生的《聊斋俚曲集俗字研究》、张树铮先生的《蒲松龄白话作品语言研究》《蒲松龄〈日用俗字〉注》、张泰先生的《〈聊斋俚曲集〉方言俗语汇释》《〈聊斋俚曲集〉校注》等有关蒲翁白话作品的研究专著,均在学术界产生了良好反响。本期所刊发的三位学者的论文,从语言、文字、版本等角度,对聊斋俚曲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系统解读,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内容,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视野。聊斋俚曲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希望借此专栏能够吸引更多的学者关注和参与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中来。
摘 要:淄博方言的儿化韵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张店东部及临淄有卷舌动作的儿化韵;另一种是淄博的南片、西片、西北片虽然没有卷舌动作的儿化韵,却有一种特殊的类似“儿化”的现象。它是通过直接改变韵母读音来实现的,因其较为特殊而被称为淄博式的“儿化韵”。聊斋俚曲儿化韵的表示方法共有三种:一是通过不同韵部的字相互混押来表示,包括“支齐—灰堆”“真文—灰堆”“真文—支齐—灰堆”“寒桓—皆来”诸部;二是利用加儿尾来表示,包括“寒桓韵”“皆来韵”“东青韵”“鱼模韵”“家麻韵”诸部;三是直接用变韵后的同音字表示,包括“”“啡”二字。在聊斋俚曲儿化韵的读音中,“支齐—灰堆”混押,读作[ei]或[jiei];“真文—灰堆”混押,读作[ei]或[yei];“真文—支齐—灰堆”混押,作读[ei];“寒桓—皆来”混押,读作[?]、[i?]、[u?]或[y?]。用加“儿”尾表示的儿化韵,其读音除“寒桓韵”读[?]外,其余读音基本与普通话相同。
关键词:聊斋俚曲;淄博方言;儿化韵;韵部;变读
聊斋俚曲是蒲松龄于清朝初年用淄博方言写成的。俚曲中的儿化韵是什么形式,是怎样的读音,有些我们现在已经很难知道了。不过,聊斋俚曲既然是用淄博方言写成的,俚曲儿化的某些特点就会保留在现代的淄博方言中。我们就按孔子所说的“礼失而求诸野”(《汉书·艺文志》)的办法,到民间去寻求答案吧。本文将借助现代淄博方言中儿化的一些现象,结合俚曲“儿”字使用的情况,对聊斋俚曲的儿化问题进行一些考察。
一、淄博方言中的“儿化韵”概述
根据于中教授的调查,淄博方言的儿化韵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张店东部及临淄(南部少数乡镇除外),虽无卷舌声母r,却有卷舌动作的儿化韵。另一种是淄博的南片、西片、西北片(高青县除外),都没有卷舌动作的儿化韵,却有一种特殊的类似“儿化”的现象。它是通过直接改变韵母读音来实现的,其作用与普通话的“儿化韵”一样,这里姑且将它称为淄博式的“儿化韵”[1](P24-25)。这一类型也成了淄博方言儿化韵的一个特色。人们一提起淄博话,首先想到的大概就是把“老伴儿”说成“老拜”,把“当官儿”說成“当乖”,把“走后门儿”说成“走后眉”,把“打滚儿”说成“打鬼”这些有趣的说法了。
淄博式的“儿化韵”有四种变读方法,共涉及到10个韵母,具体如下:
第一种,an类韵母变为[?]类韵母①。如:伴an—[?]、官uan—[u?]、烟yan—[i?]、园üan—[y?];
第二种,en类韵母变为[ei]类韵母。如:根en—[ei]、棍uen—[uei]、劲in—[iei];
第三种,-i类韵母变为[ei]类韵母。如:字-i(资)—[ei]、枝-i(支)—[ei];
第四种,i韵母变为[iei]韵母。如“鸡”i—[iei][1](P24-25)②。
除此之外,淄博张店东部和临淄有卷舌动作的儿化韵。如:爷爷儿[1](P45)、打漂儿[1](P64)、仿影儿[1](P68)、蚰儿[1](P91)、老头儿[1](P94)、拍瓜儿[1](P143)、抱着膀儿[1](P143)、好说话儿[1](P148)、细高挑儿[1](P240)。
蒲松龄的出生地是淄川,该地区位于博山和张店、临淄之间。在淄川的儿化韵中,卷舌动作的儿化韵和通过直接改变韵母读音来实现的儿化韵两种类型兼而有之。因此,在儿化韵的表示上也就使用了不同的方法。
本文以淄博方言儿化韵为线索,通过对聊斋俚曲有关儿化资料的分析,试就俚曲儿化韵不同的表示方法及其语音特点谈点个人看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韵部的名称与拟音,皆依据于董绍克的《聊斋俚曲集俗字研究》[2];聊斋俚曲的引文皆出自盛伟编的《蒲松龄全集》[3]。
二、聊斋俚曲儿化韵的表示方法
通过对聊斋俚曲有关儿化资料的考察,可以发现,俚曲儿化韵主要有三种表示方法:一是通过不同韵部的字相互混押来表示;二是利用加儿尾来表示;三是本字无考,直接用变韵后的同音字来表示。下面,就对这三种表示方法分别进行分析。
(一)通过不同韵部的字相互混押来表示
1.支齐—灰堆
这类情况俚曲中共有4例③。例如:
(1)大成说他一二十,一点人性全不知,亲娘呀,终朝惹的长生气。为人全不识高底。你可看了是合谁?贱人呀,怎么要说你自家?只是该拿他当粪堆。休要为他气着你,亲娘呀,你可暂且消消气。看这一样揣东西,不宜量好说只宜量捶。贱人呀,气着娘你该甚么罪?(《姑妇曲》[跌落金钱])(P2478)
(2)兄弟进门笑嘻嘻,你铺上个草儿打打席,哥哥呀,咱俩盖着一床被。哥哥叫了声好兄弟,这屋里冰凉冻着你,兄弟呀,咱娘嗔你出来睡。兄弟说:你读书是合谁?明日咱俩在一堆,哥哥呀,咱一处念来一处背。哥哥说:我不是个闲人,扫了田地并把灰,兄弟呀,我从今再不受那书本子罪。(《慈悲曲》[跌落金钱])(P2527)
(3)万岁爷早得知,骂王龙作死贼,暗中定下绝户计。若不亏了胡百万,一楼大小死无疑。一回思量一回气,戏犯妃子还容小可,这桩事值的剥皮。(《增补幸云曲》[耍孩儿])(P3267)
(4)剥去了大姐衣,碎锣响破鼓槌,人人要看狼心肺。百样装的假面目,千人靠的臭囊皮,登时剐了个纷纷碎。一霎时油头粉面,只剩了白骨一堆。(《增補幸云曲》[耍孩儿])(P3272)
2.真文—灰堆
这类情况俚曲中只有 1例。如下:
(5)李婆子真似贼,瓜搭着嘴儿搬是非,原该问个凌迟罪。好人说的上了道,节妇也说的解了裙,不走草叫他螫了对。若是他往来引诱,我着他鬓毛乱飞。(《禳妒咒》[耍孩儿])(P2822)
3.真文—支齐—灰堆
这类情况俚曲中共有2例。例如:
(6)咱可休要扎住咀,松缓上半年只怕直了腿。我不去却也不是恋的你,怕的是两个孩子成了鬼。你也输的没了魂,脸上常似滴下水;一顶帽子开了花,一双鞋儿没了底;手里净光无的弄,行里步里光打盹。我说罢呀,不理你,你就诈的没了拐。咱就同上历城县,只怕你爬到地下没了本。(《俊夜叉》[耍孩儿])(P2730)
(7)我就从来没有捆,有了钱来要弄鬼。学着赌博指着赢,输了待捞没有本,心里痒痒没处抓,跑前跑后撅着嘴。不知是谁撒了汤,恼的娘子滴下水,进来房门采住毛,拸了一百小鞋底。虽然打我我不怨,原是俺自家没有理。(《禳妒咒》[调寄山坡羊])(P2768)
4.寒桓—皆来
这类情况俚曲中只有 1例。如下:
(8)元宝哥,黄边沿,彖彖帕,颠颠块,看看底,认认面,是几两,是几件,或是字,或是幕①,进进包,上上串,合俺做上两日伴。红缨帽子胭脂瓣,满洲袜子扣丝线,纱罗穿上混身凉,皮袄穿上一身汗;狮子碗,象牙筷,脂油饼,蘸辣蒜,大米干饭鸡黄面;黑叫驴,红鞍鞯,打一鞭,风霜快。邻舍百家看一看,也是俺阳世三间为场人,熬没儿马骟了蛋。(《穷汉词》[祝赞])(P2738-2739)
(二)利用加儿尾来表示②
1.用于寒桓韵者
这类情况俚曲中共有7例。例如:
(9)终日家顶着一个黑灰纂儿,瞪着两个泪眼儿,守着一块肉板儿,拿着两个油盏儿,浑身上下没有干净的一点儿。哭你不信身上这油,巴剔下来还够一担。(《禳妒咒》[哭笑山坡羊])(P2852)③
(10)俺不拾拾那车襻儿,也不挑挑那筐担儿,也不挎那菜笎儿,也不曾楔楔那锄垫儿。笑俺可也轻轻巧巧的每日吃饭儿。(《禳妒咒》[哭笑山坡羊])(P2852-2853)
(11)遇着那胡突官儿,厨房只有一间儿,又是热杀人的天儿,打上呕杀人的烟儿,那汗成了湾儿,又没人倒倒班儿。哭忙起来就是热杀,那里躲闪。(《禳妒咒》[哭笑山坡羊])(P2853)
(12)轰轰烈烈的乡官儿,出门打着伞扇儿,王家有个十万儿,身上穿着绸缎儿,大儿到了抚院儿,小儿到了知县儿,望他给点体面儿,弄的不成酒饭儿,主人砸这手腕儿。哭这可才费的心思,眼也不敢去。(《禳妒咒》[哭笑山坡羊])(P2853)
(13)海参切成四瓣儿,鲍鱼切成薄片儿,皮鲊切成细线儿,鲤鱼成个正面儿,葱丝切成碎段儿,花椒研成细面儿,包了剁了细线儿,蒸合压了饼沿儿,稀烂的猪头还带蒜瓣儿。哭使碎了俺这心儿,还怕说一声不好看儿。(《禳妒咒》[哭笑山坡羊])(P2853)
(14)俺一碗青菜一钱儿,一碗豆腐一钱儿,一碗汤是一钱儿,四个菜碟也合着一钱儿。担惊受怕的一年儿,刚才积攒了一坛儿。(《禳妒咒》[哭笑山坡羊])(P2854)
(15)俺这几年治了几亩田儿,买了一个园儿,有了几吊钱儿,小厮叫小全儿,妮子叫蛮儿。笑实言一家四口,俺不用打油称盐儿。(《禳妒咒》[哭笑山坡羊])(P2854)
2.用于皆来韵者
这类情况俚曲中只有 1例。如下:
(16)昨日霎嫌那猪肉没点好块儿,鸡肉槣了不够几块儿,又说煮烂了海带儿,又说蒸生了烧卖儿,少油没盐的凉菜儿。拿鞭子打俺那膝盖儿,棒槌敲俺这骨头儿,拳头打俺这脑袋儿。哭是当着这一行生意,说不的那命苦。(《禳妒咒》[哭笑山坡羊])(P2854)
3.用于东青韵者
这类情况俚曲中只有 1例。如下:
(17)黑了点上灯儿,使船看看风儿,谯楼上还有个更儿,帘子上还有个钉儿,粮食有个升儿,称上有个星儿,何况是眼里放着钉儿,怎么不听听声儿?哭该用心不该用心,俺自由个成算宗儿。(《禳妒咒》[哭笑山坡羊])(P2853)
4.用于鱼模韵者
这类情况俚曲中只有 1例。如下:
(18)头上戴着郎素儿,身上穿着粗布儿,腚上穿着破裤儿,骑着毛驴没点马褥儿,老辈的亲戚穷的不成个样物儿,或是主人家治下的花户儿,或是书房里教书师傅儿,又打公婆不喜的媳妇儿,这算什么客数儿?笑这可就生硬腥脏,取俺的尊便去做。(《禳妒咒》[哭笑山坡羊])(P2853)
5.用于家麻韵者
这类情况俚曲中只有 1例。如下:
(19)成的菜蒸一抓儿,豆腐带水一洼儿,连皮的萝卜一掐儿,挺硬的鸡蛋俩仨儿,煎或用个葱花儿,并不见个油花儿。今日是这个做法儿,十年五年并没第二个做法儿。笑省天下的大事,那管他嫌与不嫌。(《禳妒咒》[哭笑山坡羊])(P2853)
(三)本字无考,直接用变韵后的同音字来表示
本字无考,是指这类字的本字不易找出,既不能用不同韵部的字相互混押来表示,也不能用加儿尾的办法来表示,于是采用这一方法。这类情况在聊斋俚曲中共有2例,分别是“”和“啡”。
1.“”
(20)我只雄赳赳的闯进门,扑。内问这是怎么?丑云扑一声,我就跪下了。(《禳妒咒》第一回 开场)(P2767)
2.“啡”
(21)金总兵气的啡啡的说:“你敢和我斗兵器么?”(《磨难曲》第二十九回 初讨三山)(P3120)
三、聊斋俚曲儿化韵的语音分析
上文主要是对聊斋俚曲儿化韵的表示方法进行了分析,下面,我们再对聊斋俚曲儿化韵的语音进行论述。需要说明的是,限于篇幅,每种情况只举第一例。
(一)通过不同韵部的字相互混押表示的儿化音
1.支齐—灰堆
此例中,支齐—灰堆可以相互混押的共有“十、知、气、底、谁、堆、你、西、捶、罪”十个入韵字(重复的不计)。其中,属支齐韵的有“十、知、气、底、你、西”,属灰堆韵的有“谁、堆、捶、罪”。这两个韵部的字放在一个曲子中演唱,显然不属于传统音韵学上所说的“通押”,因为两个韵部的语音差别太大。合理的解释只能是两个韵部的字发成一个韵部的音,要么发成支齐部的音-i,要么发成灰堆部的音ei。那么,到底应该读哪个音,现代淄博方言的儿化现象给出了答案。支齐韵的字在该曲段中都读-i韵母,而在淄博方言中则读作-i(支)和i两个韵母。而这两个韵母分别属于“淄博式儿化韵”的第三种-i类韵母变为[ei]类韵母和第四种i韵母变为[iei]韵母。前者如:字-i(资)—[ei]、枝-i(支)—[ei];后者如“鸡”i—[iei]。可以看出,它们的儿化韵都是[ei]。由此可知,只有支齐韵的字都读成儿化音[ei],才能和灰堆韵的字押韵。
2.真文—灰堆
此例中,真文—灰堆可以相互混押的共有“贼、非、罪、裙、对、飞”六个入韵字。其中,属真文韵的只有一个“裙”字,读üen韵母。“裙”字只有读成灰堆韵的音[ei],才能和灰堆韵的“贼、非、罪、对、飞”押韵。而“裙”字属于淄博式儿化韵的第二种en类韵母变为[ei]类韵母。由此可知,“裙”字在此韵段里应读作儿化韵的[yei]。
3.真文—支齐—灰堆
此例中,真文—支齐—灰堆可以相互混押的共有“咀、腿、你、鬼、水、底、盹、本”八个入韵字。其中,属真文韵的有“盹、本”,属齐支韵的有“你、底”,属灰堆韵的有“咀、腿、鬼、水”。从上面两个曲段的分析可以推知,真文韵的“盹、本”和齐支韵的“你、底”只有读成儿化韵的[ei],才能和灰堆韵的“咀、腿、鬼、水”相押。而以上两个曲段的分析已经说明,真文韵的“盹、本”和齐支韵的“你、底”在儿化后是读作兒化韵[ei]的。
4.寒桓—皆来
此例中,寒桓—皆来可以相互混押的共有“沿、块、面、件、幕、串、伴、瓣、线、汗、筷、蒜、鞯、快、看、蛋”十六个入韵字。其中,属寒桓韵的有“沿、面、件、幕、串、伴、瓣、线、汗、蒜、鞯、看、蛋”,读an韵;属皆来韵的有“块、筷、快”,读ai韵。显然,如果两韵的字不变韵、只读本音,是不能在一个曲段押韵的。那么,究竟是寒桓韵的字变了,还是皆来韵的字变了,现代淄博方言的儿化现象仍给出了答案。该方言儿化变韵的第一种就是an类韵母变为[?]类韵母,如:伴an—[?]、官uan—[u?]、烟yan—[i?]、园üan—[y?]。可见,是该曲段的寒桓韵的字读成了[?]类韵母,才和皆来韵的“块、筷、快”相押的。
(二)利用加儿尾表示的儿化音
1.用于寒桓韵者
此例中,儿化音用于寒桓韵者,共有“纂儿、眼儿、板儿、盏儿、点儿”五个入韵字。该曲段的入韵字没有皆来韵的字,要使寒桓韵字读成儿化音,不能利用这两韵的字混押使寒桓韵字变读的规则来实现,只能用加儿尾的办法来表达。这是因为这两种方法表达的桓韵字的儿化音效果一样,都是an类韵母变为[?]类韵母。
2.用于皆来韵者
此例中,儿化音用于皆来韵者,共有“块儿、带儿、卖儿、菜儿、盖儿、袋儿”六个入韵字。皆来韵的儿化音很有意思,该韵的单字音读[ai],其儿化音自然不会再是[ai]而应是[air]①。
3.用于东青韵者
此例中,儿化音用于东青韵者,共有“灯儿、风儿、更儿、钉儿、升儿、星儿、声儿”七个入韵字。该韵的单字音分别读[??]、[u?]与[y?],其儿化音分别应是[??r]、[u?r]与[y?r]。
4.用于鱼模韵者
此例中,儿化音用于鱼模韵者,共有“布儿、裤儿、褥儿、物儿、户儿、傅儿、妇儿、数儿”八个入韵字。该韵的单字音分别读[u]和[y],而该曲段只有[u]韵的字,其儿化音也就只有[ur]。
5.用于家麻韵者
此例中,儿化音用于家麻韵者,共有“抓儿、洼儿、掐儿、仨儿、花儿、法儿”六个入韵字。该韵的单字音读[a],其儿化音应是[ar]。
(三)本字无考者
1.“”的读音问题
在现代淄博方言中,“”读作tui,按照其儿化变韵的规律,tui只能由tun变读而成。但从其用例来看,“”是个状其下跪之声的拟声词,而“扑”,现代淄博方言读作pu。无论用“putui”还是用“putun”这样的声音来状其下跪之声,似乎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形都有一定的距离。一般状其下跪或重物掉落之声都用“扑腾puteng”或“扑通putong”来表达。而这类声音与“putui”的声音又不存在变读关系。因此,“”是由哪个本字变读来的,很难确定。蒲松龄或者就便宜处之,直接记其儿化音,并用其同音字“”来表示了。
2.“啡”的读音问题
在現代淄博方言中,“啡”读作fei,只用作叠音的拟声词,表示用力喘气的声音。按照其儿化变韵的规律,fei只能由fen变读而成。但用fen的叠音来表达用力喘气的声音是哪个本字呢,仍不得而知②。既然不能确定,蒲松龄仍便宜处之,直接记其儿化音,并用其同音字“啡”来表示了。
四、结论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聊斋俚曲的成就既表现出蒲松龄对当时社会流行的俗字的精通,也表现出蒲氏对方言运用的造诣颇深。他不仅能熟练准确地使用淄博的方言词汇,而且能游刃有余地驾驭当地的方言语音。这在俚曲的儿化韵运用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蒲氏不但谙熟本地方言,还了解周边地区的方言。 他在《俊夜叉》[耍孩儿] 中就有讥笑章丘方言“日”字读音的话:“章丘的话头——好日子。”这是说章丘话总把“日”字读成“二”。
2.在同一个语音系统里,同时存在两类儿化现象,无论在方言历史资料中,还是现代方言中,这种现象都是极其罕见的。这种特殊性不但有聊斋俚曲中21个曲段的资料能够证实,现代的淄博方言也能提供充分的佐证。足见两类儿化现象并存于俚曲之中,既有其特殊性,也有其客观性。
3.聊斋俚曲表示儿化韵表面上使用了三种方法,实际上用于第三种方法的儿化韵和第一种是一致的,都是由韵母转变而成,都属于淄博式的“儿化韵”。只是蒲松龄一时找不到本来的字才便宜处之,遂采用了这一方法。遗憾的是,笔者鲁钝,也找不到本来的字。这未竟之功,只能有待后学了。
本文如有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于中.淄博乡音乡俗[M].香港:华夏文化出版社,2002.
[2]董绍克.聊斋俚曲集俗字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20.
[3]盛伟.蒲松龄全集[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On the Erification of LiaozhaiLiqu from Zibo Dialect
Dong Shaoke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250014,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problem of the erization of LiaozhaiLiqu in three parts. An overview of “erhua rhyme”in Zibo Dialect. There are two types of rhymes in Zibo Dialect. One is the rhyme of tongue rolling in the eastern part of Zhangdian and Linzi. The other is that there is no erhua rhyme of rolling tongue in the south and west and northwest of Zibo, But there is a special phenomenon similar to “erhua”,It is realized by changing the pronunciation of vowels directly. It is called Zibo-style “erhua rhyme” because of its speciality. The expression method of erhua rhyme in LiaozhaiLiqu. There are three types. First, It is represented by the intermixing of characters in different rhymes. It includes “Zhiqi-Huidui”, “Zhenwen-Huidui”, “Zhenwen-Zhiqi-Huidui” and “Hanhuan-Jielai”. Second, Expressed by adding children's tail. It includes “Hanhuan rhyme”, “Jielai rhyme”, “Dongqing rhyme”, “Yumo rhyme” and “Jiama rhyme”. Third, It is directly expressed by the homophone after the rhyme. It includes the words “tui”and “fei”. The phonetic analysis of rhymes in LiaozhaiLiqu.“Zhiqi-Huidui” is read as [ei] or [jiei], “Zhenwen-Huidui” is read as [ei] or [yei], “Zhenwen-Zhiqi-Huidui” is read as [ei],“Hanhuan-Jielai” is a mixed interpretation of [?], [i?], [u?] or [y?]. The pronunciation of erhua rhyme with the addition of “er” is basically the same as Putonghua except “Hanhuan rhyme”.
Key words:LiaozhaiLiqu;Zibo Dialect;erhua rhyme;final rhyme;variant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