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松英 杨敏
(上海开放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200433)
政策文本分析是从不同的理论视角与学科背景分析法律、法规、规章及政府公文的多种文本分析方法的集合,是一种帮助研究者们“观察”长时段政策演变过程的技术[1]。时至当下,教育政策文本分析已经成为教育政策学的重要研究主题[2]。将文本分析方法应用于教育政策研究,通过对教育政策文本内容与形式的分析,可以找出影响教育政策发展与完善的问题所在,为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为教育政策的正确实施提供服务。
本研究力图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通过对我国教育政策文本分析领域的文献数据进行系统透视,聚焦教育政策文本分析领域研究样貌,挖掘其可拓展的研究空间。
在中国知网(CNKI)以“主题”为检索项,以“教育政策”并含“文本分析”为检索词,将“发表时间”设为2004-2018年,在知网中检索到文献197篇。采用人工方式筛选,剔除与本研究不相关的或重复的文献13篇,最终获得有效样本文献184篇。检索的时间为2019年2月3日。
在研究工具选择上,从中国知网导出文献样本数据的题录信息后,利用Excel、BibExcel、Ucinet和NetDraw等工具,对文献数量、文献类型、来源期刊、核心作者、研究机构、研究合作、关键词、主题等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和可视化分析,探究15年来我国学界在教育政策文本分析方面开展研究的情况。
1. 文献数量。文献数量是衡量研究轨迹与发展情况的首要指标。在2010年以前,教育政策文本分析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萌芽阶段,在国内关注度并不高,研究成果较少,这与当时相关理论基础比较缺乏有密切关系。但从2010年起,进入该领域的研究学者、研究机构渐增,再加上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部教育政策法规文件,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教职成〔2016〕2号)等,使教育政策文本分析研究的活跃度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然而,从总体看,每年的文献量依然较少,相对应有的研究态势来说,具有很大的探索研究空间。
图1 文献数量年度走势图
2. 文献类型。所检索的文献类型以期刊论文为主,共106篇,占15年来研究文献总数的57.61%,学位论文78篇,占42.39%。在期刊论文中,核心期刊、CSSCI的论文70篇,占期刊论文量的66.04%,客观反映出该领域的研究水平较高。
1. 来源期刊。106篇期刊文献来源于70多处,整体上分布较为分散,说明该领域文献的覆盖面较广。其中,发表文献3篇及3篇以上的期刊为8个,最多的是《职业技术教育》(见表1)。
表1 期刊文献来源
与开放教育政策研究相关度较高的刊物,目前仅有《现代远程教育研究》、《中国成人教育》、《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现代远距离教育》等刊登了少量文献。
2. 核心作者。文献计量学中测评核心作者的指标包括发文量和被引量,发文量用于评价重要性,被引量用于评价影响力[3]。依据普赖斯平方根定律(Law of Price)有关理论进行分析:核心作者最低发文数量用m表示,,其中nmax指发文量最多的作者的发文数量,本文取值为5,经计算得出m=1.67。取整选择发文数量在2篇及2篇以上的6位第一作者作为核心作者候选人,如表2所示。
表2 发文2篇及2篇以上的第一作者
作者发文被引频次累积最高为201次,根据普赖斯定律,可以确定出核心作者候选人的发文累积最低被引量为。取整选择发文被引累积11次及以上的作者40位为核心作者候选人,如表3所示。
吕淑萍:Xylem的水业务覆盖了水循环的全过程,产品和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涉及污水处理、农村饮水安全、农业灌溉等多个领域。Xylem的滤池、过滤器和臭氧等产品凭借其技术和品牌优势以及Xylem在水处理方面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在相关领域广泛应用,随着国家对饮用水标准及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的提高,Xylem的产品将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此外,泵送系统是Xylem最传统的业务,在这方面实力很强,很多产品和设备应用在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及西北、西南和中部的一些小型或规模稍大一点的调水工程中。公司在两年前收购了一个排水泵企业Godwin,产品在2011年北京、武汉等城市的汛期应急排水中得到试应用,效果很好。
表3 被引频次大于等于11次的第一作者(部分)
对符合发文量和被引量这两个指标的作者进行合并统计并查重,最终确定核心作者候选人为41位,主要来自普通高等学校、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及国家开放大学(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这41位学者占发文作者总数(170位)的24.12%。这些核心作者候选人共计发文54篇,占样本量的29.35%。其中所发文的被引次数为1140次,占样本文献总被引次数(1382次)的82.49%。
根据普赖斯平方根定律考量,核心作者群的发文量将占该领域所有论文总量的一半[4],我们可知该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缺少对该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专业学者。由于教育政策文本分析研究的多学科性、广泛性和综合性,需要研究者具备渊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理论功底,因此进入该领域进行研究有一定难度。但从发文量和被引数据来看,涂端木、孙绵涛、曲铁华等一批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引导、推动和辐射作用。
1. 研究机构。发文量最多的是华东师范大学(14篇),紧随其后的是东北师范大学(12篇)、西南大学(12篇)、湖南师范大学(10篇)。在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机构中,除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外,其余均为普通高等院校,其中6所为师范类院校。可能是因为师范类高等院校在专业对口、人力资源、资金支持等方面具有教育政策文本分析的天然优势,它们是我国教育政策文本分析领域研究成果的推出中心,为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同时发现,发文量为1篇的机构有57家,占研究机构总数(85家)的67.06%,说明我国对于教育政策文本分析领域的研究还比较分散。
在从事开放教育的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办学系统内,目前仅有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上海开放大学、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和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发表过少量文献,如王迎、魏顺平《教育政策文本分析研究》(2012),杨敏、魏志慧《建设中国开放大学的国家政策文本分析》(2013),王海平《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结合的政策话语演变——基于Nvivo的政策文本分析》等。
2. 研究合作。研究机构或研究者之间的充分合作,可以有效地促进研究领域的科学发展。从研究机构间的合作情况来看,在期刊论文中,由2所或2所以上机构合作发表的论文共计9篇,仅占期刊文献量的8.49%,占总文献量的4.89%,数量较少。整体而言,大部分研究机构开展的研究仍属于独立进行,未形成普遍的机构合作,尤其是研究机构与教育管理行政机构之间的合作很少。这些都表明该领域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少,未形成有效的研究合力,不利于教育政策文本分析研究的理论发展与实践进步。
从研究者间的合作情况来看,由2人或2人以上合作发表的研究成果共计45篇,占期刊论文总量的42.45%。而合作成果绝大部分为两位作者的合作。再进一步分析,发现除曲铁华与霍红洁、魏顺平与王迎、孟宪云与罗生全合作频次为2次外,其余作者间的合作频次均为1次。这说明正在发展的教育政策文本分析领域尚未形成较大的研究共同体。多数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只是初探,没有形成对教育政策文本分析的系列研究。学者相互间的合作几率小,整个教育政策文本分析研究领域尚未形成体系化的科研生态系统。
本研究先选取频次出现4次及以上的30个关键词进行分析,通过BibExcel软件构建30×30的关键词共现矩阵,再借助Ucinet、NetDraw软件,对关键词共现关系进行可视化的描绘,得到了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见图2)。
图2 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分析图谱,从节点大小可知,除检索词之外,相对比较重要的节点有“政策文本”、“政策研究”、“高等教育”、“政策演进”、“教育公平”、“价值分析”、“职业教育”等。分析节点粗细可知,除检索词外,“政策文本”与“定量分析”、“政策演进”与“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与“教育质量”、“基础教育”与“教育公平”的联系均较为紧密。
在上述基础上,再进一步对关键词共现图谱的网络密度、中心势进行测算,得到图2的网络密度值仅为0.2085,密度水平较低,说明网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较弱。图的中心势刻画的是网络整体上向某些节点集中的趋势,与网络密度共同描绘网络的整体状况[5]。中心势的值越接近100%,图向某些节点集中的趋势越明显。通过分析,得到图2的标准化中心势仅为15.35%,说明整个网络图谱节点较分散,没有显现出明显的集中趋势。由此可见,该领域的研究还处于零星的点状探索阶段。
2. 主题。对样本进行主题分析,可以将197篇文献梳理归纳为三类:
第一类为教育政策文本分析的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在这方面进行探讨的文献数量较少,研究主要集中在2012年前。虽然数量较少,但这部分研究成果为其他学者们开展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学者们也尝试将卡伦·皮特尔的政策分析框架、费尔克拉夫的三个向度分析模式、麦克唐纳尔和艾莫尔的政策工具框架、戴维·伊斯顿的价值分配理论、霍恩·米特的政策执行系统模型等应用于教育政策文本分析中,使得该领域的研究呈现出新的样貌。
第二类为我国国家层面及地方层面各类教育政策的文本分析。这类研究十几年来始终是教育政策文本分析的研究重心所在,成果数量占样本总量的一半以上。研究者们从不同视角对“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开放教育”、“远程教育”、“特殊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政策文本的演进变迁、价值取向、政策工具选择等进行回顾、分析与总结,剖析并探索政策文本背后的问题,提出教育政策改革的建议。在研究方法上,研究者们已不局限于就政策文本内容进行个人独白式的描述,而是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计量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使得研究结论的呈现更具说服力。
第三类为国际视野角度下的相关教育政策文本分析。研究内容涉及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教师教育、教育信息化、国际化招生等政策。少量研究还涉及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师教育政策、职业教育政策等。整体而言,这方面的研究虽然还远远不够,但在教育政策文本分析研究中却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教育政策文本分析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综合上述分析,整体而言,教育政策文本分析领域的研究主题较为宽泛,呈现多元化、碎片化的研究状态。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和可视化分析,对教育政策文本分析的相关文献进行考察。从研究总况来看,我国教育政策文本分析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逐渐丰富;研究水平较高;部分期刊成为该领域学术争鸣与成果传播的重要阵地;部分研究机构,尤其是师范类高等院校是学术成果的推出中心;个别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引导、推动和辐射作用;研究主题广泛,对高等教育政策文本的分析是研究的热点;研究理论与方法不断创新。
但是,教育政策文本分析这一研究领域存在的不足和欠缺也很明显:(1)总体态势上,尚未形成教育政策文本分析领域的研究核心群体;(2)就各研究板块而言,研究者或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不够密切;(3)无论是研究个体,还是研究团队,主攻的研究主题松散,还未呈现探索聚焦的整体性、体系性和深入性。
因此,从总体上看,教育政策文本分析领域研究的可探索空间很大,亟待进一步深入与拓展。
教育政策文本分析不仅是理解教育政策的基本手段,也是促进教育政策研究与执行的重要途径[6]。在开放教育领域,只有把握好开放教育政策目标与行动路径,才能有效地推进开放教育的历史进程。而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从文本分析视角对开放教育领域相关政策开展研究的成果较少。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推进:
1. 将内容文本分析法与比较文本分析法相结合,拓展开放教育政策文本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内容文本分析法就是对现有的中国开放教育政策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从中发现开放教育政策中的深层意义,即对已经制定的开放教育政策文本进行规范化的描述和分析,从政策目标的定位、政策机制、价值取向几个维度入手,梳理近20年中国开放教育政策的整个历程,继而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总结其成败得失,找出影响中国开放教育政策发展与完善的问题所在,为今后国家开放教育政策的制订提供参考。比较文本分析法,就是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相互联系的指标展开比较,展示和说明其差异所在,从而做出客观评价。包括对我国开放教育展开时间维度上的比较,价值取向与开放教育理念的比较,地方层面与国家层面的比较,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开放教育政策的比较等。
2. 聚焦开放教育政策文本分析的研究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开放教育政策出台时代背景和现实需求的文本考察与分析;(2)中国近20年开放教育政策相关理论基础与历史源流的文本考察与分析;(3)我国国家层面与地方层面开放教育政策的文本考察与分析;(4)中国开放教育政策成效与问题的文本考察与分析。在聚焦开放教育政策文本分析的研究核心的基础上,对未来开放教育做出一定的预测,并研究相应的设计和建议,包括以下方面: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功能定位、办学类型、基础设施、学习环境、技术应用、办学系统、支持能力、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制度与质量、学习组织模式、教育教学效果、质量保障、学习成果积累和转换、师资队伍建设、汇集优质教育资源、治理结构与治理能力、组织领导、保障机制、评估监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