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文

  • 从“乐感文化”看王安石祭文中的生命意识与价值求索
    死者、慰藉生者的祭文存在同源关系,在文化价值层面又都指向对个人及民族生命意义的关怀思考。宋神宗熙宁年间,文人觉醒的理性意识逐渐转向对人生人性的反省与思考,这种思考在面对生死问题时尤为深刻。《扪虱新话》云:“唐文章三变,本朝文章亦三变矣。荆公以经术,东坡以议论,程氏以性理,三者要各自立门户,不相蹈袭。”指出王安石以经术为文,经世致用的散文特点。王安石祭文也因充满着现实责任感而形成了自己的特性,即面对死亡悲痛时不忘现世,以三教兼容的思想姿态思考生命价值,展现出

    雨露风 2023年5期2023-07-12

  • 曲阜历代祭孔祭文(祝文)浅析
    诔辞,肇启了孔子祭文。随后,祭孔逐步发展成为国家祭祀延续两千余年。其祭文作为祭孔大典的一部分也随之成为惯例,延续至今。文章试从什么是祭文、祭孔祭文的发展及主要内容三个方面对曲阜历代祭孔祭文(祝文)进行简单的分析、梳理。关键词:曲阜;祭孔;祭文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7.029历代祭孔,被当作国之大典,每年祭孔的次数也不断增多,最初每年只有秋季一次,后增为春、秋二次。东晋明帝太宁二年(325),诏孔子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7期2023-05-26

  • 欧阳修祭文研究
    ◎李 晴祭文,是一种在祭祀或者祭奠时表示哀悼或者祷祝的文体,也称作悼祭文、伤悼文和哀吊文。此外,祭文以其用途和死者身份上的差异,又可以细分为祭文、哀词、诔文、吊文四种主要文体[1]。狭义上的祭文专指以“祭某某某文”为名,以四言韵句,或者骈句、散句、骈散结合的方式创作的,用以祭祀表示悼念的应用文作品。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均属于狭义祭文。一、欧阳修祭文的创作分期本文的研究对象选自于商务印书馆2019年出版的《欧阳永叔文》,分别为:《祭尹师鲁文》(1048年)、《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12期2023-01-24

  • 欧阳修祭文研究
    祭文,是一种在祭祀或者祭奠时表示哀悼或者祷祝的文体,也称作悼祭文、伤悼文和哀吊文。此外,祭文以其用途和死者身份上的差异,又可以细分为祭文、哀词、诔文、吊文四种主要文体[1]。狭义上的祭文专指以“祭某某某文”为名,以四言韵句,或者骈句、散句、骈散结合的方式创作的,用以祭祀表示悼念的应用文作品。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均属于狭义祭文。一、欧阳修祭文的创作分期本文的研究对象选自于商务印书馆2019年出版的《欧阳永叔文》,分别为:《祭尹师鲁文》(1048年)、《祭苏子美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12期2023-01-05

  • 戴兰芬《祭开业公文》文本特征论析
    章,是骈文赋体的祭文,其结构、思想内容、语言形式、写作方法都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本文立足于文学文本,从文本文体特征角度入手研析,以阐释其文学价值。祭文,一般指祭祀天地、鬼神、祖先、死者时宣读的文章。《文体明辨》说:“祭奠亲友之辞耳。古之祭祀,止于告飨。”[1]这种文体形成于汉魏之间,经过六朝的发展,在唐宋时期达到鼎盛,元、明、清三朝承继唐、宋,诸体均有发展,其中散体悼祭文的创作最为出色。[2]戴兰芬生于清代,其《祭开业公文》在题材和写法上承宋体祭文模式,未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2022-12-16

  • 文天祥之死
    就写一篇长长的生祭文,力劝文天祥速死,将这种“打击”提前消灭。在祭文里,这名太学生不怨其烦地列举了古人种种忠义死难之事,要自己的老师向他们学习。同时,在祭文的末尾,他还告诉文天祥,只要七天不吃不喝,人就可以死掉的。为了能让这篇生祭文给文天祥看到,王炎午还跟几个同道把祭文抄写了几十份,在文天祥路过的口岸、驿站、客店的山墙上到处张贴,希望文天祥路过的时候,能够看到。文天祥选择不投降,是他自己的事情,但是,另外一些人却希望他赶紧死,因为只要文天祥一天不死,就有变

    廉政瞭望 2022年4期2022-03-31

  • 欧阳修祭文“拟韩”与“变韩”考论
    入探讨,但就韩欧祭文而言,学界尚无论者细究其个中承变。本文拟就欧阳修对韩愈祭文的继承与变革加以探讨,以期对韩欧文章研究能有所裨益。疏漏悖谬自知难免,尚祈方家宽仁赐教。一、陈善《扪虱新话》所论欧阳修祭文“拟韩”的文本考察南宋陈善在其《扪虱新话》中曾专节论述欧阳修摹拟韩文一事,其文曰:“前世有拟古之诗,未闻有拟古之文者。予谓韩退之为樊宗师作墓志,便似宗师;与孟东野联句,便似东野。而欧公集中拟韩作者多矣,但恨世人未能读书眼如月,隙罅靡不照耳。”[4]陈善认为欧阳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7期2022-03-18

  • 隋代祭四渎文新变探析
    重要的政治活动,祭文一般在祭祀或祭奠时宣读。古代祭文主体多样,用途广泛,祭文主要用于:祭祀祖先,表达缅怀之情;祭祀天地,表达对天地的感恩之情;祭祀神灵,驱赶邪魅;祭奠逝者,表达哀思;祭祀山河湖海,祈求福泽等。山河湖海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自上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山河湖海是神明居住的地方,神明可以行云布雨,造福一方。《汉书·郊祀志》:“其三月,幸河东,祠后土,有神爵集,改元为神爵。制诏太常‘夫江海,百川之大者也,今阙焉无祠。其令祠官以礼为岁事,以四时祠江海雒水,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9期2021-12-31

  • 陈维崧骈体哀祭文三论
    1)引 言所谓哀祭文就是指用于祭奠与悼念死者的相关文体,如诔文、哀辞、吊文、祭文等。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中说:“古之祭祀,止于告飨而已。中世以还,兼赞言行,以寓哀伤之意,盖祝文之变也。”[1]154也就是说,祭文是源于早期用于祭天地神灵和祖宗的祝文。两汉以来,逐渐出现由辞赋派生出来的哀辞、吊文,由颂神式祝辞衍生出的哀悼性散体祭文。在后世文学发展中,祭文的抒情气息也大大增强,内容和写法也更为自由和多样化;诔文,与谥的关系最为密切,是为了在隆重的祭奠仪式上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12-29

  • 明代作家方鹏祭文研究
    ,其中收录19篇祭文祭文在我国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方鹏的祭文带有这一文体的程式化特点,但同时亦具有突出的个性特征,不时流露出作者的悲人亦悲己、欲仕又欲隐的思想内蕴以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价值理念,从中可窥见有明一代部分文人群体的思想转变过程与无法实现自我价值、徘徊于仕隐之间的悲剧性命运。关键词:祭文 方鹏 明代文学一、方鹏其人及其祭文创作概述方鹏,字时举,号矫亭,生于明成化庚寅(1470),卒于嘉靖庚子(1540),江苏昆山人。其父方麟恭谨宽厚,为人称道。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11期2021-11-30

  • 语文项目学习中引推学生实践的维度
    学阅读与写作”之祭文阅读与写作》这一项目化学习中,结合清明这一节日创设情境,让学生学写祭文。设计三个任务相对独立又环环相扣的学习专题,构成一个具有整体情境的任务群。这三个专题分别为:阅读积累,筛信息明特点(3 课时);分析鉴赏,悟巧思感真情(3 课时);拓展应用,深思考写佳文(4 课时)。(二)实践性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不仅要关注任务本身,更应关注学生完成任务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文学阅读与写作”之祭文阅读与写作》专题一的学习中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6期2021-11-30

  • 论李流芳的序文、游记、像赞、祭文创作
    文、游记、像赞、祭文创作学界向来关注甚少,然其思想艺术水准与文体学价值却不容轻忽。其寿序创作不以应酬为能事,不以格套为束缚,充分发挥了以寿序激荡砥砺人生,申张生命意义的文体功能,并反映出晚明文士对商人群体的关切。其游记创作既体现出集作家、画家于一身的审美视角,又能由景及人、景中寓情,游历过程中的时间书写则是实现其作品情景交融的关键,更是对于“夜游”美学的重要观照。其所撰像赞形神兼备,所作祭文一唱三叹,均能诉诸真情。总之,李流芳以本乎真我,发乎性情为要旨,通

    文学天地 2021年6期2021-11-10

  • 毛泽东亲笔写下《祭黄帝陵文》
    日的“出师表”,祭文发表几十天后,“七七事变”爆发,国共两党二次合作,奔向战场,共赴国难。国共两党首次共同公祭中华民族祖先黄帝陵1937年4月5日(清明节),陕西黄陵县桥山黄帝陵迎来了两拨特殊的祭扫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分别派代表,共同公祭黄帝陵。这是国共两党自成立以来,首次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共同公祭中华民族祖先黄帝陵。黄帝陵前,毛泽东、朱德委派的林伯渠等人,以鲜花水果之仪致祭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墓。同祭的还有国民党中央党部特派员张继、顾祝同,国民政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19期2021-08-05

  • 符号与声音:成吉思汗祭词祭文及其音乐研究(上)
    10010)祭词祭文的诵唱,与祭祀活动分不开,成吉思汗祭祀活动有固定的四季大祭奠之外,每日举行的小型祭奠活动也会诵唱祭词祭文。可以说,这些祭词祭文是专门使用于成吉思汗祭祀时由专人诵唱的仪式性专用“诗性词语”。这一名称概念有如下几层含义,首先,这些专用祭词在诵唱时以诗歌语言形式呈现。祭词祭文的诵唱由专人来完成,在诵唱时那些押韵的词组和词语具有高度的韵律格式,形成轻重不同、押韵多样的诗歌韵律形式。其次,祭词祭文的诗歌保持了蒙古族诗歌的结构与韵律模式,所记录的书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07-16

  • 史上最美祭文送给春天离去的他们
    国”)素材任意门祭文出现于汉代,是人们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祇时所诵读的文章,有韵文和散文两种体裁,内容上有哀悼死者、祈求降福、驱除邪魔、祈祷降雨四类,多用于哀悼、祷祝、追念死者生前大概经历,颂扬其品德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祭文内容和形式都容易公式化,唐朝之前的祭文多注重字句工整有序,鲜有佳作,對此我们应批判性地学习,直到韩柳欧苏的祭文才一改旧时文风,做到了文质兼美,情事相融,陆续出现了诸如《祭十二郎文》《祭元微之文》《祭妹文》《与妻书》般为亡亲亡

    意林·作文素材 2020年9期2020-06-03

  • 核心任务的诞生 ——为三国曹孟德写一篇祭文
    主题为古代的经典祭文,文本资源包括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欧阳修的《祭石曼卿文》、王安石的《祭欧阳文忠公》、苏轼的《祭欧阳文忠公》、袁枚的《祭妹文》,当然,你还可以添加其他与主题相关的祭文或悼词,那么,作为语文老师,你将如何教授这个单元?当然,可以一篇一篇去讲解,如果有足够的课时,因为每一篇都是古代经典文本,细细讲解并指导学生进行赏析也并无大碍。大约传统的讲授法就是如此,尤其是面对文言文本,疏通词句、理解文意乃是阅读的基础。再或者,可以在同样的主题下,引导学

    未来教育家 2020年10期2020-03-01

  • 敦煌祭文疑難字詞校考*
    中保留有一百餘件祭文,前賢已對其作了較爲全備、詳實的整理,(1)學界有關祭文的校録整理,主要有趙和平: 《敦煌寫本書儀研究》(限於“凶書儀”中所涉祭文樣本),新文豐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第335~355、588~593頁;寧可、郝春文: 《敦煌社邑文書輯校》(限於社祭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683~699頁;趙大瑩: 《敦煌祭文及相關問題研究——以P.3214和P.4043 兩件文書爲中心》(簡稱“趙文”),《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1卷,上海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 2019年0期2019-12-31

  • 《王勃集》的編纂時期 ——以日本傳存《王勃集》卷三十所收《族翁承烈致祭文》爲中心*
    勃的靈魂而作的《祭文》。作於王勃死後八年的這篇祭文,是爲了安慰未能返回故鄉而被葬於南方的王勃的亡靈。這篇作於684年的祭文,是《王勃集》中最晚創作的作品。《王勃集》的寫本中避諱了“華”字,即“華”字最後一筆缺失(未寫)。另一方面,武則天創作的文字(即則天文字)也未被使用。而在中國仅“華”字闕筆的这一避讳情况持续到689年。綜上可知,《王勃集》編纂於684到689年之間。且此僅流傳於日本的《王勃集》,是在其編纂後的五年內被抄寫的文本。關鍵詞: 《王勃集》佚文

    人文中国学报 2019年2期2019-12-30

  • 基于叙事学理论分析2019年公祭伏羲大典祭文的文本特征
    肖步云摘要:祭文是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只时所诵读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主要为哀悼、祷祝、追念死者生前主要经历,颂扬他的品德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在祭祀时不可缺少。率土同庆的公祭伏羲大典上,每年都会以领导人诵读祭伏羲文的形式拉开典礼的帷幕,2019年是天水恢复公祭伏羲活动30周年,和往年的祭文相比,今年的祭伏羲文总体分为五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着鲜明的结构和不同的内容表达,以显性的伏羲文化折射出隐含的时代精神。祭文中将伏羲文化的宣传思维转

    环球首映 2019年4期2019-09-10

  • 读《渭南文集》哀祭文札记
    00433)一哀祭文是古人祭奠死者、抒写悲哀的文类。在古代文体中,它的突出特点是专主抒情、直接抒情、强烈抒情,因而表现出极为鲜明的文学色彩。哀祭文的主要文体包括诔文、哀辞、吊文、祭文等,《文心雕龙》中《诔碑》《哀吊》两篇专论前三种文体,而唐宋以降,使用得最为普遍的则是祭文。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概括了其源流、体制和规范:按祭文者,祭奠亲友之辞也。古之祭祀,止于告飨而已。中世以还,兼赞言行,以寓哀伤之意,盖祝文之变也。其辞有散文,有韵语,有俪语。而韵语之中,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9年3期2019-06-12

  • 给人启迪的两则古短文
    纸上。二十个字的祭文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母亲去世,他的弟子苏轼前去祭奠,并写了祭文:“孟轲亚圣,母之教也;夫人生子如轲,虽死勿憾。尚飨!”意思说孟子之所以成为亚圣,是他母亲教诲的结果;夫人所生的儿子欧阳修也是象孟轲一样的圣人,您虽然死了,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全文干净利落,仅二十字。祭文,现称“悼词”,一般要追述死者的生平事迹,并作出评价。这篇祭文却不遵循老套,以一个巧妙的比喻入题,将欧阳修比孟轲,夫人比孟母,结论是生子能得如此,便尽可含笑九泉了。这样对死者和

    工友 2018年8期2018-08-15

  • 论韩愈祭文的叙事艺术特点
    475001)祭文是祭奠亡者,表达哀悼之情的一种应用文体,与古人的祭祀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吴纳在《文章辨体序说·祭文》中这样叙述:“古者祀享,史有册祝,载其所以祀之之意,考之经可见。……或因水旱而祷于神,或因丧葬而祭亲旧,真情实意,溢出言辞之表。”[1]54广义的祭文包括诔、哀辞、祭文、吊文、祝文等各种哀祭文;狭义的祭文是指与诔文、哀辞、吊文等有别的一种文体,即祭奠时宣读的文章。本文所要探讨的祭文是指后者。“祭文,重在‘祭’,其内容和形式决定于祭祀对象的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3期2018-02-09

  • 解州关帝庙关帝祭文探析
    现存的解州关帝庙祭文来解读祭文中所表达的关公信仰。同时,祭文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神交流的媒介,是如何发挥其作用的,以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一、解州关帝庙祭文祭文作为一种非常古老的文体,是在祭祀时所使用的祝祷性的文字,又称为祈文或祝文,具有文学价值和文化价值等双重意义。查阅相关文献,关公纳入被官方祭祀的对象,大约始于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宋史·志五十八·礼八》载:宣和五年(1123年)关羽被加封为“义勇武安王”后,“从祀于‘武成王庙’”,这是目前见到的正史记载祭祀关

    文物季刊 2018年5期2018-01-23

  • 古代祭文初窥
    师蒙丽摘 要: 祭文是一种古代用于祭祀活动的文体,起源于祝辞,其文体的成熟定型经过了较长的发展过程。祭文从内容上大体可以分为哀祭文和祝祭文两大类,二者因所祀对象、应用场合不同而有不同特点。关键词: 祭文祭文祭文一、祭文的起源与发展祭文是人们在祭祀时,表示祝祷或哀悼的一种文体。祭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祝祭活动。“昔伊耆始腊,以祭八神。其辞云:‘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则上皇祝文,爰在兹矣”(刘勰《文心雕龙·祝盟》)①。这是上

    文教资料 2017年24期2017-12-07

  • 乡下文人
    春联,平常主要写祭文。奇怪的是,两个文人的老婆都是文盲,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但在我的记忆中,他们家从来没吵过架,不像其他的家庭,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仇人似的。难道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府丞虽是农民,但穿着却像书生,一天到晚,衣服干干净净的,大热天,衣服的扣子一颗不落地扣着,也从不挽袖子。由于他身材单薄,没什么力气,队长不安排他干担抬之类的重活儿,基本上是和妇女孩子一起劳动。当然工分自然也给得低,最多和妇女一样。府丞不仅给大人讲故事,也给小孩子们讲。每到夏天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7年10期2017-11-02

  • 乡下文人
    春联,平常主要写祭文。奇怪的是,两个文人的老婆都是文盲,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但在我的记忆中,他们家从来没吵过架,不像其他的家庭,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仇人似的。难道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府丞虽是农民,但穿着却像书生,一天到晚,衣服干干净净的,大热天,衣服的扣子一颗不落地扣着,也从不挽袖子。由于他身材单薄,没什么力气,队长不安排他干担抬之类的重活儿,基本上是和妇女孩子一起劳动。当然工分自然也给得低,最多和妇女一样。府丞不仅给大人讲故事,也给小孩子们讲。每到夏天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7年10期2017-10-27

  • 文言文阅读指津
    、苏辙都为他写了祭文。其中,主持朝政的王安石虽与欧阳修政见不合,但他的《祭欧阳文忠公文》获得了后世最高的评价,明人茅坤说:“欧阳公祭文当以此为第一。”为什么评价如此高?因为它有四大特点为其它祭文所不及。祭文不袭旧,骈散结合。就文体而言,本文属哀祭类。祭文多为四言体,一般要求用骈偶句式,并在适当位置上押韵,以收抑扬顿挫、一唱三叹之效。但唐宋名家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已突破四言体之束缚,骈散并行,长短句结合,自由奔放地叙事抒情。韩愈《祭十二郎文》就是典型代表。本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7年8期2017-09-01

  • 浅论当代祭祖文对祝文与祭文的因革
    出是对古代祝文及祭文继承和发展而来的。本文从应用文体的体式与语言入手,分析当代祭祖文继承了祭文的结构框架,在主体祭祀祝文部分则糅合了祝文的文体文风。再回归应用文体本身的功用性属性,浅析当代祭祀文的三重作用,探讨因革发生的原因。关键词: 祭祖文 祝文 祭文 因革 祭祀 应用文体中国人素有慎终追远的传统,祭祀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在除夕祭祖、清明祭祖、中元祭祖等祭祀活动当中,祭祖文都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研究当代祭祖文,能清楚地发现当代祭祖文对古代祭文与祝

    文教资料 2016年35期2017-04-14

  • 做别人不做的事
    拼了命也要把这个祭文版做起来。为了做好业务,我只好四处奔波。后来经人指点,我常常来到殡仪馆,现场感受那种氛围。苍天不负有心人,更因为有了真情实感,我终于盼来了自己的第一单业务:一篇声情并茂的纪念性祭文刊在了报纸上,引起了不少人心灵触动。不久,一位王先生给我打来电话,说自己的太太两周前病逝,这些天来他一直沉浸在痛苦中,决定在报纸上登祭文纪念妻子。我二话没说,立即赶过去。经过与王先生深入交流,我写了一篇让王先生感动流泪的祭文!就这样,随着祭文在报纸上的陆续刊出

    风流一代·青春 2017年4期2017-03-18

  • 徽州民间祭文类型、特征及社会文化内涵初探〔*〕 ——以徽州族谱所见民间祭文为中心
    术史谭·徽州民间祭文类型、特征及社会文化内涵初探〔*〕 ——以徽州族谱所见民间祭文为中心○周晓光, 郭继红(安徽大学历史系, 安徽合肥230039)徽州族谱所见民间祭文按内容可分为祝祭文、哀祭文和杂祭文祭文都是为祭奠本族逝者或先祖而写,具有归族性;收录的祭文其撰述时代前后相延,具有时序性;祭文类型多样,民俗性特征明显。徽州族谱所见民间祭文反映了徽州民间社会认为人死神魂不灭的观念,其撰述也是传统社会儒家孝道思想的体现。祭奠时撰述念唱祭文对增强宗族同源意识、

    学术界 2016年3期2016-09-01

  • 白纸妙文
    崩,解缙受命撰写祭文。到祭奠时,曹萱施计将解缙所撰的祭文调包成一张白纸。新皇朱允炆大怒,要将解缙斩首祭灵。解缙知道受奸人暗算,临危不乱,拿着白纸即兴发挥:“大明洪武,岁在戊寅腊月望日。皇帝率文武百官跪祭于太祖灵前致哀:太祖揭竿布衣清白,四海归心贵在坚白,鄱湖一战天下大白,勤政治国冤怨洗白,呜呼驾崩万民孝白。天子悲恸无辞表白,群臣哀悼千言苍白,谨以白纸后世鉴白。呜呼哀哉,尚飨!”这番以“白”为题的临场发挥,妥帖高妙,令人称奇。解缙也因此化险为夷。选自《太原日

    小小说月刊 2015年5期2016-01-22

  • 情从心出,哀感顽艳 ——以《祭妹文》为例浅析悼祭文的文体特点及文化意义
    妹文》为例浅析悼祭文的文体特点及文化意义周艾渝(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文章通过对祭文中的珍品——袁枚的《祭妹文》的分析和解读,了解悼祭文的文体特点,透视悼祭文所承载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意义。《祭妹文》;文章赏析;文体特点;文化精神《祭妹文》的作者是清代中叶的文学家袁枚,所哀悼的是其胞妹袁机。从这篇祭文可以得知,袁枚与其妹自小一起长大,心灵相契,兄妹情深。此篇祭文,可谓“既有灵性又不事雕琢,清灵隽妙,字字珠玑,句句血泪”,寄托了作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6期2015-10-28

  • 山顶上的石头
    在上面写下黑色的祭文裂痕、苔斑和鸟兽的脚印内心的云母和石英,未被提炼的黄金搂抱这些石头,顶痛胸脯的是一颗心,比石头坚硬钢铁利器撞击的火花把灯点燃把流淌的血沸腾成岩浆沉重的不是石头,一座山的重量比一只鸟更轻,像梦的羽毛而看不见的一块就搁在那里黝黑硕大,棱角完整且锋利风化的已被吹走,留下的守望孤独在被时间打磨的头顶和肩胛上迎风站立的人,把祭文吟唱成一首情歌,千年万年流传

    福建文学 2015年6期2015-06-08

  • 论陶渊明《自祭文》生死观的崇高美
    3)论陶渊明《自祭文》生死观的崇高美吴颖芳(德州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生的偶然和死的必然是人类共同的命运,人们无从选择生,亦无处逃避死。茫然未知的生,令世人不知所措,却贪生;扑面而来的死令世人惶惶不安,却怕死。如何面生?如何向死?这是作为人必须面对的一个斗争。对这一斗争,陶渊明的《自祭文》则呈现出如此一副生死风貌,那就是:面生——不卑不亢;向死——不悲不哀;传达着这样一种生死观:生也不屈,死亦不屈。这种不屈的生死观折射出一道耀眼的光芒——崇高美,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4期2015-04-02

  • 浅论陶渊明的祭文
    7)浅论陶渊明的祭文罗丹(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 南京210097)陶渊明一直以田园派诗歌鼻祖著称,他的诗歌恬静清淡;后人对他的文书评价也很高,其中以《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三篇祭文的成就最为突出。本文从内容与艺术风格入手,分析了陶渊明三篇祭文及其隐藏的文化价值。陶渊明祭文艺术风格文化价值《论语·尧曰》中说:“子所重民,食、丧、祭。”[1]祭文是中国古代一种十分古老的实用文体,它最初产生于先秦时期的祭祀活动,还与我国古代的礼乐制度紧密

    文教资料 2015年35期2015-03-23

  • 康熙帝谕葬靖海侯施琅将军祭文再现福建
    帝下旨谕祭施琅的祭文的纸质文本,了解到谕祭的具体内容,填补了过去史料方面的缺失,这篇祭文作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在研究施琅本人和清初政治社会状况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施琅;祭文;实物资料;福建在明清两代一些地位特别崇高,功勋着著的大臣去世后,皇帝会降谕旨祭葬以示恩宠,对当时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极高的荣耀和待遇。而清初福建水师提督,靖海侯施琅由于统一台湾,将其正式的入清朝版图而成为很少数受此殊荣的人。今天在泉州惠安黄塘镇施琅将军陵园里有一座上面刻有“奉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3期2014-11-24

  • 韩愈哀祭文研究
    1006)韩愈哀祭文研究高 晨 田婷婷(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哀祭文作为我国古老的一种实用文体,在祭祀的基础上产生,不仅和我国古代的祭祀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受到礼制的严格约束。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不仅继承了前代哀祭文的传统体制,还勇于创新,摒弃众多陈规旧制,不愧于“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赞誉。本文对在对唐代之前哀祭类文体的演变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概括了韩愈哀祭文的可贵之处,并简要阐述其哀祭文中体现的生死观。哀祭文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7期2014-08-19

  • 韩愈祭文的成就
    ,中国 香港)“祭文”是哀悼先人的一类文体,明人吴讷于《文体辨体序说·祭文》中对祭文的内容有一说明:古者祀享,史有册祝,载其所以祀之之意,考之经可见。……或因水旱而祷于神,或因丧葬而祭亲旧,真情实意,溢出言辞之表,诚学者所当取法也。大抵祷神以悔过迁善为主,祭故旧以道达情意为尚[1]54。吴氏先指出祭文与祭祀仪式实有紧密的关系,继而明确把祭文分为两类,即“祷神”之文及“祭亲旧”之文,其所用文辞均“真情实意”。又“祷神”是为了“悔过迁善”,而“祭故旧”是为了表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2014-08-15

  • 韩愈与苏轼祭文之异同
    说》中提到:“按祭文者,祭奠亲友之辞也。古之祭祀,止于告飨而已。中世以还,兼赞言行,以寓哀伤之意,盖祝文之变也。”[1]154祭文在韩柳欧苏手中开始了新的变化,而本文意在就韩、苏两位大家的祭文进行比较,借以考察两者整体行文风格的同时感受作家内心的情感轨迹。一、韩、苏祭文之相同处祭文是祭奠死者时所宣读的文章,内容主要在于倡扬死者功德和抒发祭者哀思。宋人李涂《文章精义》最早提出“韩如海,苏如潮”[2]108,二者在祭文的创作中相似之处表现在:内容上缜密劲奇,寄

    长治学院学报 2014年3期2014-08-15

  • 王炎午散文创作初探
    、记、字说1卷,祭文3卷,俪文等2卷,青词、题疏、行实1卷,以书、序、记、祭文的价值最高,祭文为最。一、王炎午的书《吾汶稿》收书2卷,上书干谒、安慰吊唁为书类的主体部分。先说的一部分:上书干谒。以悲怨的调子谱写遗民心曲是第一大特点。如《上贯学士》中,王炎午称赞贯云石“萧然儒服,日与书生学子抵掌剧谈,倚马而著书,对客而评古,载酒而问字”,对其好学平易表示心许。王炎午对贯云石的激赏有深刻的时代因素,随着南宋政权的灭亡,大批江南儒士成为遗民。在胡风满天的氛围中,

    名作欣赏 2014年11期2014-03-18

  • 黄帝祭祀文化认同的话语嬗变
    但不同时代的黄帝祭文呈现不同的历史特点,此为文本所提出的“黄帝祭祀文化认同话语嬗变”的内涵。近年来,我国话语研究学者开始重视学科本土化以及学术文化多元性,提出话语研究的文化转向[4-5][6]176,旨在从深层次文化原因理解本土话语特征。有学者从文化话语视角研究中西话语权势关系[6]170;也有研究对中国一些话语概念的文化变迁进行梳理,提出应重视中国本土话语特征、增进话语文化多样性[7]111[8-9]。这些研究从历史、哲学视角审视中国文化话语,对本研究具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年1期2013-08-15

  • 唤醒祭文的抒情气质
    10097)古代祭文的抒情气质自古而今便是不可置否的事实。祭文不拘一格的语言形式,或祈求福祥、或驱逐邪魅、或哀悼亡灵的实际意义等不妨为随祭文抒情性氤氲而生的外在张力。任何一篇好的祭文,其散发的由内而外的抒情性都应是这种应用文体的内核所在。古往今来,中国传统的祭祀活动蔚为壮观地发展着,祭祀文化脉脉传承、经久不衰背后所产生的文化附属品——祭文亦在祭祀活动中不断闪现。然而随着时代的革新,祭文的抒情性有所异化。诚然,祭文这种文体不应佚失,其抒情气质更需要返璞归真。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3年5期2013-04-02

  • “祭”“吊”明辨
    祭”和“吊”是指祭文和吊文两种文体,《文心雕龙》中刘勰将祭和吊分节论述,实将二者定义为不同类别的文体。《文选》也将吊文和祭文独自列成两类。但后世诸多类书大都没有继承这一点,大多在哀祭类下只有祭文一类,或将吊文归于祭文门下。将吊文归于祭文似乎有利于分门别类,实际上却割裂了这两种文体的差异性。试通过对祭文和吊文的来源、功用、语言、格式规范等的考察,参考具体文本辨析二者的区别,以明确两种文体的不同。祭文;吊文;《文心雕龙》在古代文论家、文选家那里,吊文的文体独立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年1期2012-04-08

  • 李商隐祭文管窥
    0070)李商隐祭文管窥周俊海(西北师范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李商隐是晚唐骈文高手,其祭文和他的诗歌一样形式华美,意思精密,情高婉转,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在其祭文创作中,李商隐将自己对亲人的伤逝之情结合自己的身世遭遇,运用铺排、渲染、变换句式及白描等手法勾勒出来,展示了其祭文华丽、凄美的一面,对后世祭文创作影响深远。李商隐;祭文;抒情艺术;思想内容祭文分为官方祭文和私撰祭文,一般而言官方祭文是通过祭山川神灵,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而私撰祭文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年12期2012-04-08

  • 漫话古代的祭文
    者致以哀悼所读的祭文,就是一种重要的祭礼仪式。这一仪式演变至今,就是现在开追悼会时所致的“悼词”。悼词古代称祭文,也称吊文和诔辞。现在我们统称悼词,但在古代是有区别。祭文是祭奠亲友的辞文,但在最早仅止于告飨而已,到中世纪后在祭文中常兼有赞美死者的言辞,以此寓托哀伤之意。文章多为韵语、俪语,后来也间有散文体裁。祭文最早是由祝文而来,“祝”是指祭祀时主持祝告的人,祝告是指向鬼神祝祷的一种活动,它的起源很早,始于原始社会巫的一种迷信活动。哀死而述其行之辞曰诔。如

    知识窗 2000年12期2000-03-24

  • 祭文.悼词
    。于是联想到两篇祭文: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欧阳修的《祭石曼卿文》。这两篇祭文都收在《古文观止》里,我小时候读得相当熟,背得出,现在可不成了。书架上有中华书局去年重印的《古文观止》标点本,我兼用眼镜放大镜还看得清,就把这两篇重读一遍。祭文全是对死者说话,仿佛死者就在身边而且句句听得清似的。韩愈对他的侄子十二郎说得非常恳切。他说咱叔侄两个年纪相差不大,嫂嫂说过,韩家的指望就在咱两个身上。他说当年为谋生各地奔跑,以为将来总能够长久共处。他说自己年纪不满四十,眼

    读书 1979年5期197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