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亲笔写下《祭黄帝陵文》

2021-08-05 08:35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19期
关键词:抗日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

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自成立以来,首次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共同公祭中华民族祖先黄帝陵。为此毛泽东亲笔撰写了《祭黄帝陵文》,后来被称为共产党人奔赴前线誓死抗日的“出师表”,祭文发表几十天后,“七七事变”爆发,国共两党二次合作,奔向战场,共赴国难。

国共两党首次共同公祭中华民族祖先黄帝陵

1937年4月5日(清明节),陕西黄陵县桥山黄帝陵迎来了两拨特殊的祭扫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分别派代表,共同公祭黄帝陵。这是国共两党自成立以来,首次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共同公祭中华民族祖先黄帝陵。

黄帝陵前,毛泽东、朱德委派的林伯渠等人,以鲜花水果之仪致祭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墓。同祭的还有国民党中央党部特派员张继、顾祝同,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和陕西省政府主席孙蔚如。

林伯渠和张继作为两党代表,在公祭仪式上分别宣读了《祭黄帝陵文》。“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中国共产党的《祭黄帝陵文》是毛泽东亲笔撰写的。

次日,毛泽东撰写的《祭黄帝陵文》,在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报《新中华报》上公开刊登发表。

毛泽东为何在此时撰写《祭黄帝陵文》

毛泽东为何在此时撰写《祭黄帝陵文》?

最重要的,自是要表达中国共产党人的抗日决心。从祭文看,除了高度精辟概括轩辕黄帝伟业,毛泽东在祭文中追溯了自中日甲午战争以来,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发动和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境界,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北上抗日”,从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行程二万五千里,“万里崎岖,为国效命”,在抗日前线“备历险夷”,志在“还我河山,卫我国权”的抗日决心,表现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雄心壮志。

祭文还提出“民族阵线,救国良方”的抗日主张,号召和呼吁“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共商抗日国是,共谋抗日大计,共同抗日救国。

这篇祭文,实际上是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发布的号召全民族抗战的宣言书,也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民誓为抗日救亡之先驱的“出师表”。正如《新中华报》编辑部所加按语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誓死为抗日救亡之前驱”。祭文发表几十天后,“七七事变”爆发,国共两党二次合作,奔向战场,共赴国难。

事实上,毛泽东这篇《祭黄帝陵文》成文早于1937年4月。3月29日,毛泽东给知名记者范长江的一封信中,附寄了他新的政策主张与这篇《祭黄帝陵文》,并希望他“可能时祈为发布”。但由于政治原因,这篇祭文最终未能在国统区报刊上发表。

联络各方人士、表达政治主张,为寻求最大的政治共通性作铺垫,是毛泽东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方法。除了致信范长江,毛泽东还致信斯诺,传递新的政策主张。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抵达西安,意欲胁迫张、杨二部进攻红军。第二天,毛泽东一日三书,分别致信冯玉祥、孙科、杨虎城,不放弃争取。在统战局势异常凶险的情况下,西安事变颇具戏剧性地爆发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毛泽东没有盲目乐观。12月27日,他致信韩复榘,希望在确定救亡大计等方面与对方有切实的合作。

(摘自《文史博覽》)

猜你喜欢
抗日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胜地 多彩阳湾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陈道明不拍“抗日神剧”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