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之死

2022-03-31 23:28张鸣
廉政瞭望 2022年4期
关键词:祭文之士蒙古人

张鸣

張鸣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南宋灭亡,宋帝与太后都投降了元人,而且,跟当年北宋钦徽二帝的遭遇不同,他们很受元帝的优待,单单开宴,羊肉就消耗了六千斤。但是,丞相文天祥却宁死不降,战败被俘,力却各方的劝降,最后从容就义。另立一帝的丞相陆秀夫,则在最后关头,背着小皇帝投海而亡。

南宋被灭,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当时,世界上没有哪个政权的武力可以和蒙古人抗衡。在冷兵器时代,蒙古人将其军事能力扩张到了极致。所以,灭宋之时,只要派少量的蒙古军队,主要靠投降的汉人军阀,就基本可以上奏邀功了。所以,文天祥的战败、陆秀夫的跳海,实际上都是情有可原的。凭当年的汉人政权,就算拼尽全力,也撼不动蒙古人的。

然而,文天祥被俘,一路被押解进大都。在这个过程中,一名叫王炎午的太学生却做出了惊人的举动。王炎午曾经在文天祥麾下帮忙做事,听闻文天祥被俘的消息,他所担心的,却是怕文天祥不死。当然,在这种形势下,文天祥不死就等于是投降了。作为一个爱戴文天祥的门生故吏,王炎午实在受不了文天祥不死的打击,于是就写一篇长长的生祭文,力劝文天祥速死,将这种“打击”提前消灭。

在祭文里,这名太学生不怨其烦地列举了古人种种忠义死难之事,要自己的老师向他们学习。同时,在祭文的末尾,他还告诉文天祥,只要七天不吃不喝,人就可以死掉的。为了能让这篇生祭文给文天祥看到,王炎午还跟几个同道把祭文抄写了几十份,在文天祥路过的口岸、驿站、客店的山墙上到处张贴,希望文天祥路过的时候,能够看到。

文天祥选择不投降,是他自己的事情,但是,另外一些人却希望他赶紧死,因为只要文天祥一天不死,就有变节投降的可能。在这一点上,他们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宋亡之际,忠义之士特别的多。有人说,这是因为两宋养士之功,也就是说,宋朝待士大夫的确不薄,所以士大夫有所报答。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面。南宋之亡,不仅仅是一般性的改朝换代,而是历史上第一次狄夷彻底灭了华夏。后一种的打击,让多年固执于华夷之辩的士大夫实在是没法接受。

所以,文天祥辈的固执,当然不仅仅是效忠宋朝皇帝,如果是效忠宋朝皇帝的话,那么皇帝都降了,他们还有什么不可以降的呢?问题是,文天祥选择不投降,是他自己的事情,但是,另外一些人却希望他赶紧死,因为只要文天祥一天不死,就有变节投降的可能。在这一点上,他们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以今天的观点,这种欲人速死之举,当然是道德绑架。但是,在当时来看,这样的道德绑架,却是一些忠义之士所普遍具有的。文天祥不是一个太学生,他是大宋的丞相,所以,被俘之后如果不死,就太令人丧气了。在国破家亡之际,这些人唯一的指望,就是还能坚持一口所谓的忠义之气,一口正气。他们不希望连这口气也没了。

道德绑架当然是绑架,但是在当年,这样的绑架却可以理解。当然,文天祥了不起,他毅然顶住了所有的诱惑,选择了死亡。最终,让众多对他有期待的人,松了一口气。

猜你喜欢
祭文之士蒙古人
战“疫”之士
清代喀喇沁蒙古人社会中的保甲制
有“情”之士的无“情”之作:库切的卡鲁情怀与文学生产
孟子的“贵贱”论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祭拜戏祖唐明皇之祭文简释
裹足不前
唤醒祭文的抒情气质
论明代在中原的蒙古人
元朝及明初蒙古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