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公司

  • 英罗罗将分别与捷荷企业开展小堆部署合作
    宣布与捷克斯柯达公司(Skoda)签署谅解备忘录,将就在捷克及其他中欧国家部署罗罗小堆开展合作。根据备忘录,双方将研究如何利用斯柯达公司核工程和制造能力为罗罗小堆部署提供支持。罗罗小堆公司8月25日宣布与荷兰ULC能源公司(ULC Energy)签署排他性协议,未来将合作推动罗罗小堆在荷兰的部署。罗罗小堆是一种47万千瓦的紧密耦合三回路压水堆,设计运行寿期为60 年。由罗罗小堆公司牵头的一个联合体计划在英国建设16座小堆,目标是到2035年建成首批10座。

    国外核新闻 2022年9期2022-12-16

  • 美国KODAK35、PERFEX55和CLARUS MS-35三款平视旁轴自动测距135照相机
    机为主的美国柯达公司经过市场调研和分析认为,中、小画幅相机将会成为世界照相机发展的新方向。因此,1931年,柯达公司收购了在德国斯图加特技术力量雄厚的A·G·纳格尔公司,成为柯达设在德国的分公司,共同研制、开发和生产物美价廉、适合广大摄影爱好者使用的普及型135相机。经过短短两年多的时间,柯达公司于1934年首次向市场推出了柯达徕丁那Ⅰ型(编号117)普及型135折叠式相机(图5),售价为57.50美元。由于相机的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和安装有高素质镜头而获得

    照相机 2021年8期2021-10-11

  • 美国柯达127、120和MONITOR 620三款早期中画幅折叠式照相机
    之一。美国的柯达公司在1888年发明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胶片干版和胶卷这种新型的感光材料以后,为了推广和发展这种新型的感光材料,首先在柯达公司生产的各种大画幅便携式相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典型的相机为柯达No.4折叠式相机,该机也是4×5英寸相机的始祖,既可以使用4×5干版胶片拍摄,也可以使用胶卷拍摄。随后,柯达公司又不断的向市场推出以中画幅为主的各种不同规格的简易相机和普及型相机,这些使用方便、物美价廉的各种相机,对摄影的普及和感光材料的发展曾起到了

    照相机 2020年11期2021-01-08

  • 碰撞:全聚德降价求变与柯达建制药公司
    ———素材B柯达公司宣布将建立柯达制药公司提起老字号的没落,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起被经济类和励志类书籍当作反面教材的老牌企业———胶卷大王柯达公司。美国当地时間2020年7月28日,柯达公司宣布将建立柯达制药公司,随后柯达股价飙涨。1888年,柯达公司创始人伊斯曼将自己发明的小型口袋式照相机命名为“柯达一号”,将其推向市场,快照摄影就此诞生。20世纪70年代,柯达公司的一名工程师发明了数码相机,但柯达公司依旧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胶片质量上,而胶片市场后来完全让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20年12期2020-12-31

  • 美国柯达No.3A B-4型和柯达No.2C特种A型自动测距两款大画幅便携式折叠照相机
    方面,美国的柯达公司曾有过辉煌的业绩,不但拥有为数众多的专利技术,其不断进取和创新的精神,也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重要启示。本文以柯达公司生产的柯达No.3A B-4型和柯达No.2C特种A型自动测距两款大画幅便携式相机为例,对相机的研制情况和相机的结构特点作一全面的介绍,仅供参考。自从柯达公司发明了胶片干版和胶卷以后,照相机的小型化、轻量化、携带方便和摄影的普及也提上了日程。为此,柯达公司的研发团队和设计师根据市场的调研和广泛听取职业摄影师、相机专家的意见,

    照相机 2020年7期2020-09-08

  • 如何利用巨浪获利
    片,并创建了柯达公司。1960年代到1970年代间,柯达公司生产的Box Brownie相机卖出了5000万套,进入千家万户。利润最大的其实不是相机而是耗材。遍布全球的照片冲印店和影印店都是柯达公司的赚钱机器。当胶片时代的“柯达时刻”如日中天时,公司也未曾放松警惕,前后投入数十亿美元开发手机和其他数字摄影技术。可惜的是由于担心新业务会影响胶片业务的利润而迟迟未能推向市场。但柯达确实是第一个研制出数码相机的公司,那是1975年,划时代的技术出现得太早,反而没

    证券市场周刊 2020年29期2020-08-15

  • 早期简易照相机杂谈(上)法国PHOTAX、英国ENSIGN、美国BROWNIE简易照相机
    美国的伊斯曼柯达公司发明了胶片干版和胶卷以后,照相机的大众化和摄影的普及才真正成为可能。世界上许多相机公司和相机厂,也把研制物美价廉、大众化的简易相机作为发展的方向并提上了日程。一百多年来,简易照相机的普及和大众化,不但受到了平民百姓的歡迎,而且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的文化娱乐活动。因此,简易照相机的普及,对与此相关的摄影物品、暗房设备和感光材料的发展和进步,无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由此也可以看到,简易照相机在世界摄影史上,同样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照相机 2020年2期2020-07-23

  • 黏力十足的“鬼东西”
    职的伊斯曼·柯达公司实验室里进行,伊斯曼·柯达公司是一家享誉全球的生产照相机及相关产品的知名企业。紧张的研制工作日以继夜地进行。库弗团队试着用许多化学原料进行调配,意外地调配出了一种名叫氰基丙烯酸酯的液体。没想到,这种液体黏性太强,无论碰到什么东西,它都会死死粘住这种东西,一不小心滴在手上,半天也弄不干净,这种糟糕的感觉令库弗非常沮丧,他的助手甚至被这种“鬼东西”整得十分狼狈。“废弃品”原来是黏合剂这“鬼东西”不要也罢,库弗极其失望地将装有“鬼东西”的容器

    发明与创新·小学生 2020年7期2020-07-18

  • 黏力十足的“鬼东西” ——万能胶
    职的伊斯曼·柯达公司实验室里进行,伊斯曼·柯达公司是一家享誉全球的生产照相机及相关产品的知名企业。紧张的研制工作日以继夜地进行。库弗团队试着用许多化学原料进行调配,意外地调配出了一种名叫氰基丙烯酸酯的液体。没想到,这种液体黏性太强,无论碰到什么东西,它都会死死粘住这种东西,一不小心滴在手上,半天也弄不干净,这种糟糕的感觉令库弗非常沮丧,他的助手甚至被这种“鬼东西”整得十分狼狈。“废弃品”原来是黏合剂这“鬼东西”不要也罢,库弗极其失望地将装有“鬼东西”的容器

    发明与创新 2020年27期2020-07-11

  • 桐花万里,雏凤声清
    奶酪般。正如柯达公司曾经依靠售卖胶卷极尽辉煌,便自以为市场广阔,必无落伍于时代之忧,殊不知,数码相机的飞速发展正一寸一寸地挤掉柯达胶卷的市场。正是那看似繁荣的表象迷惑了柯达公司,最终使之破产。可见温水之中的青蛙,若不知革新,徒困于桎梏之中,终难逃在不知不觉中被煮熟的命运。想要获得新的奶酪,势必要放弃旧的奶酪;旧制尚存,新制则不可生。革新者,革故鼎新也,不革故,何能鼎新?若是执着于过往不肯放手,同时又想要拥抱未来,岂不荒谬可笑?孟子曰:“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9年27期2019-11-21

  • 别吓着机器
    百三四十年的柯达公司停业了。说得清清楚楚,不是倒霉,不是垮台,不是跟人闹脾气,是自动不干。开创人是乔治·伊斯曼先生,他发明照相的乳剂配方,干版和胶片和以后的胶卷,柯达盒式照相机,勃朗宁盒式照相机。这种盒式勃朗宁有句广告话:“只要手指头按一按!”这是一九〇〇年的事。一九三七年四月四日儿童节在长沙,家父三块多钱买了部这东西送我,一直带在身边。六月份跟二叔到了厦门,七月份全面抗战开始。一九四六年在广州,我把这架伴随我八年苦难的小黑盒子转送给妻子的弟弟阿川,再由他

    小品文选刊 2019年9期2019-09-15

  • 别吓着机器
    百三四十年的柯达公司停业了。说得清清楚楚,不是倒霉,不是垮台,不是跟人闹脾气,是自动不干。开创人是乔治·伊斯曼先生,他发明照相的乳剂配方,干版和胶片和以后的胶卷,柯达盒式照相机,勃朗宁盒式照相机。这种盒式勃朗宁有句广告话:“只要手指头按一按!”这是一九〇〇年的事。一九三七年四月四日儿童节在长沙,家父三块多钱买了部这东西送我,一直带在身边。六月份跟二叔到了厦门,七月份全面抗战开始。一九四六年在广州,我把这架伴随我八年苦难的小黑盒子转送给妻子的弟弟阿川,再由他

    小品文选刊 2019年17期2019-09-14

  • 万能胶:来自隔离一种透明塑料的失败
    职于伊斯曼·柯达公司,这是一家享誉全球的照相机及相关产品的知名企业。库弗博士的工作是隔离一种透明塑料,使武器瞄准器的精度更高。在二战期间,这种材料的用途很广。有一段时间,库弗非常沮丧,实验多次失败,因为这种被称为氰基丙烯酸酯的材料黏性太强了。有一次,库弗一气之下将氰基丙烯酸酯扔到了窗外,接着继续挥汗如雨进行实验。此时,库弗完全没有意识到他已发明了有史以来黏性最强的万能黏合剂之一。几年以后,库弗重新获得了本属于他的发明,体会到失而复得的狂喜。有人认为或许是库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12期2019-09-10

  • 从数据到人工智能的探讨
    。二十年前,柯达公司可谓是如日中天,销售的胶卷不仅仅能够绕地球三圈,甚至可以连接太阳与地球。但是,正是这种疯狂式的成功让柯达公司一步一步走向了坟墓。来自日本的量产的单反数码相机曾让柯达公司不屑一顾:他们真的以为自己已经大到不能倒的地步,并对单反相机没有一点点投资和研发意向,固执地将所有的经费投在了传统的光学敏感材料上了。事实证明,柯达曾经不愿意接受的技术已经成了现代摄影技术的主流,甚至成功地击败了柯达公司:2013年5月,伊士曼-柯达公司正式提交退出破产保

    数字通信世界 2019年7期2019-02-13

  • 创新,颠覆传统的魔杖
    摄影器材企业柯达公司被数码时代所遗弃;首家研发出手机触摸屏技术的诺基亚公司,手机业务却在触摸屏时代被淘汰……这些曾经被誉为全球明星的行业龙头,在瞬间风光不再绝非偶然。究其背后深层次原因,在于企业未能认清自身行业的发展趋势并顺势而为,以致其产品逐渐被时代和消费者所抛弃,按当今流行的说法,就是传统企业被惯有的思维捆住了手脚,在创新这根魔杖面前轰然倒塌。柯达:胶卷巨头破产的悲情创建于1880年的柯达公司曾经是影像的代名词,其业务遍布全世界,全球员工超过8万,最高

    张江科技评论 2018年4期2018-09-13

  • 优势和劣势
    人的优势美国柯达公司在制造感光材料时,需要有人在暗室工作,但视力正常的人一走暗室,犹如司机驾驶着失控的车辆一样而不知所措。针对这种情况,有人建议:盲人习惯在黑暗中生活,如果让盲人来干这种工作,定能提高工作效率。于是,柯达公司老总下令,将暗室的工作全部换成盲人来做。在暗室里工作,盲人远远胜过正常人,真可谓善于用人短变长。实践证明,柯达公司巧用盲人這一行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给公司增加了利润,而且给公众留下了不拘一格重用人才的印象。此后,很多高素质的大学生、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8年21期2018-09-11

  • 《柯达商报》的起源
    年美国伊士文柯达公司议决设分公司于上海”的字样,终于解开了我的心结,兴奋之余,也想介绍一下这份《柯达商报》。1920年,柯达公司落户上海江西路64号,历经三年的适应期,柯达产品开始遍布各个城市。柯达产品运到上海以后,上海柯达公司在产品之外另附一份中文说明书,即便如此,国内的照相馆仍有一些技术问题亟待解决。1923年8月1号,上海柯达公司创刊了《柯达商报》,目的是为了与用户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给予用户强大的技术支持,完善售后服务工作。《柯达商报》主要内容《

    摄影世界 2018年3期2018-05-18

  • 追光简史
    100年间,柯达公司曾占据过全球2/3的摄影产业市场份额。而数码时代的转型失败,使其市值在15年间从300亿美元蒸发至1.75亿。踏入21世纪,人类正在酝酿一场空前的摄影革命。相机作为曾经的主流拍摄设备,难挡逐日被抛弃的命运。图片分享平台Flickr的最新报告顯示,在过去的一年里,智能手机拍摄的照片占平台照片发布的50%。受智能手机的影响,无论是胶片和数码相机的销量,都呈现大幅下滑的趋势。2017年11月7日,尼康官方继不久前宣布关闭其在无锡的生产厂后,又

    齐鲁周刊 2018年6期2018-03-05

  • 区块链风起 企业频频蹭热度
    9日,伊士曼柯达公司(以下简称“柯达公司”)在官网发布公告称,将推出一项自主研发的加密货币“KODAKCoin(柯达币)”。 在消息公布后,柯达公司股价迅速上涨,盘中最高涨至7.65美元,涨幅最大超过146%,创约3个月新高。柯达将推“柯达币”柯达公司官网公告显示,该项目计划名为“平台KODAKOne与加密货币柯达币”。据介绍,KODAKOne是一个可以让摄影师登记档案工作的加密图像版权管理平台。该平台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基础上,向摄影师们开放摄影图片的寄售

    中国信息化周报 2018年4期2018-02-09

  • 用人用其长
    其短处。美国柯达公司在生产照相感光材料时,工人需要在没有光线的暗室里操作,为此,培训一个熟练的工人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并且没有几个工人愿意从事这一工种。但柯达公司很快就发现盲人在暗室里能够行动自如,只要稍加培训和引导就可以上岗,而且他们通常要比正常人熟练得多。于是,柯达公司大量招聘盲人来从事感光材料的制作工作,把原来的那一部分工人调到其他部门。这样,柯达公司充分利用了盲人的特点,既为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不能不归功于“掌门人”高明的用人

    特别文摘 2017年22期2018-01-10

  • 柯达No.3A和No.10安斯可两款便携式折叠照相机(2)
    1934年,柯达公司设在德国的分公司首次推出了普及型的柯达莱丁纳Ⅰ型和标准化的135暗盒及胶卷,才使徕卡相机的身价有所降低。1888年,伊斯曼柯达公司发明了先进的胶卷和软片这种新型的感光材料,但如何推广应用成为现实问题。为此,柯达公司首先推出了30余种标准化的胶卷规格,从大众化普及型的布朗尼方盒相机入手,以“物美价廉、广种薄收”的营销策略为宗旨,最终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成功。大众化普及型的布朗尼方盒式相机获得成功后,柯达公司开始酝酿生产升级版的中档照相机。根

    照相机 2017年4期2017-06-19

  • 柯达No.3A便携式折叠照相机和柯达No.3布朗尼方盒式照相机(1)
    -1 伊斯曼柯达公司创始人乔治·伊斯曼图1-2 世界第一台布朗尼No.1方盒相机及所拍摄的照片自从1839年法国画家达盖尔发明摄影术以来,历经银版、湿版和干版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由于摄影拍照的过程和操作十分复杂,因此这一时期的摄影活动,只有少数的职业摄影师和高级发烧友才能掌控,摄影活动当时还无法进行普及。到了1888年,美国的伊斯曼干版公司发明了胶卷和软片之后,摄影的真正普及才成为可能。伊斯曼干版公司创立于1880年,公司位于纽约州的罗切斯特市,创始人是乔

    照相机 2017年3期2017-05-11

  • 消失后的回归
    到一则新闻:柯达公司在CES上宣称计划复活Ektachrome(埃克塔克罗姆)胶片,柯达希望借助胶片摄影逐渐升温的形势,让更多摄影爱好者感受Ektachrome的魅力。当然此消息一发布就引来业界热议。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柯达公司推出了Ektachrome反转片,这是柯达公司推出的第一卷可以供摄影师使用套装药水自行冲洗的胶卷,从此柯达奠定了在影像行业的坚实地位。 对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國内职业摄影师来说,Ektachrome反转片并不陌生,尤其是E100 VS胶

    数码摄影 2017年2期2017-03-21

  • 从低端开始,撬动市场颠覆主流
    图书都会提到柯达公司(或诺基亚)的陨落,认为这家公司正是颠覆性创新的受害者,活生生地错失了本该把握的创新机遇。但事实上,柯达公司曾长期属于颠覆性创新者。1835年,路易·盖达尔发明了首个商业摄影方法,后来还陆续出现了湿板摄影法、干板摄影法。到了1879年,柯达公司的创始人乔治·伊斯曼发明了自动涂干板机,这是一款革命性的发明,极大的降低了摄影制作成本,使得摄影人数大幅增长。之后的1884年,伊斯曼再次推出颠覆性创新,也就是后来的人们所熟知的胶卷,这项发明让平

    IT经理世界 2016年17期2016-11-29

  • 柯达危机:死于安乐
    柯达公司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是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业务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员工约8万人。柯达曾经创造了传统胶卷市场的神话。在辉煌时期,柯达曾占据全球2/3的胶卷市场。多年来,柯达公司在影像拍摄、分享、输出和显示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百多年来帮助无数人留住美好回忆、交流重要信息以及享受娱乐时光。然而,随着数码成像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数码产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球,传

    决策与信息 2016年8期2016-09-12

  • 伊斯曼:送人一盏灯
    生,他是美国柯达公司的创始人。一百多年前,他建立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胶卷工厂,此后又带领团队研制出了当时体积最小的可携带相机,轰动世界。公司高层打算利用可携带相机的优势,快速抢占市场,伊斯曼却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说:“新相机虽是我们研制的,但应该让大家一起来分享这一新技术。”大家都有些蒙了。伊斯曼接着说:“我决定把新相机的专利无偿转让,允许其他企业生产。”研发相机耗费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如今获取收益时,竟要无偿转让?大家都强烈反对,但伊斯曼还是要求执行。第二天,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6年17期2016-08-18

  • 专利信息的战略价值研究:企业实证视角
    体阐述,结合柯达公司破产案例分析以及华为公司对于专利战略的成功运用,继而进一步分析了有关专利信息的战略价值。关键词:专利信息 专利战略 市场竞争力现代企业竞争已成为专利战略的竞争。专利战略成为企业核心战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入世”后缓冲期结束,我国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专利主控国通过专利扩张把商品输入到国际市场,利用国际专利法律与国际专利规则来保护在其他国家的商业利益,同时利用专利联盟、专利标准控制市场。我国在总量少、品质低的情况下要想能够

    商 2016年26期2016-08-10

  • 柯达破产的悲情启示
    码影像技术的柯达公司,因担心这一新业务会对传统业务造成不利影响而将数码影像技术“雪藏”并坚持固守传统胶片市场。随后,数码相机迅速在全球风行,而传统胶片市场则日益衰弱。其实早在2003年,柯达公司的胶卷业务就出现了明显的萎缩,传统影像部门销售利润从2000年的143亿美元锐减至41.8亿美元,跌幅达71%。在2005-2010年间,柯达仅有一年盈利,其余年份均亏损。2011年7月份以来,柯达以期通过出售1100项专利组合来提高经营业绩,据分析这些专利的出售将

    塑料制造 2015年6期2015-12-22

  • 诺兰发声力挺胶片
    好莱坞公司与柯达公司签订协议,相关公司每年必须购买一定数量的电影胶片,以确保电影胶片的生产。在3月初由洛杉矶盖蒂研究所(the Getty Research Institute)举办的一项活动中,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再次表示发声呼吁保护胶片。“我们永远需要胶片放映和胶片印刷。”诺兰在活动中说。他认为胶片是与数字技术完全不同的媒介,它的存在为电影人提供了多重选择。北美电影院在近几年逐渐舍弃胶片放映模式全面转为数字放映。针对这点,诺兰表示放映35mm胶片电影将

    综艺报 2015年6期2015-09-10

  • 组织惰性视角下组织变革对企业持续成长影响研究
    架,然后通过柯达公司的纵向案例分析予以验证。研究发现,组织模式具有惰性特征,企业为适应环境变化而进行的组织战略、结构和文化变革尽管有助于打破原有组织模式的惰性,但如果不能构建相互匹配的新模式,那么将不利于企业的持续成长;企业持续成长的有效性取决于组织变革后的战略、结构和文化之间及其与环境的匹配程度。关键词:组织惰性;组织变革;持续成长;柯达公司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14)11012007一、问题的提出持续成长

    财经问题研究 2014年11期2014-12-31

  • 柯达S—1微单双镜套机上市
    场众所周知,柯达公司在1975年制造出人类第一部数码相机。不过,数码相机的发明者所没有想到的是,30多年后,在数码相机大潮的冲击之下,柯达公司的民用相机业务几乎销声匿迹。2013年,亚洲光学重新扛起“Kodak”大旗,发布多款别具特色的数码影像产品,其中就包括Pixpro S-1无反相机和Pixpro SL10智能镜头。目前,包含12-45mm套头和400mm“大炮 ”的Pixpro S-1已经上市,一机两头的淘宝网售价仅为3800元。而柯达Pixpro

    中国摄影 2014年8期2014-11-07

  • 柯达:一念之死
    番话的背景是柯达公司因为胶片业务而于1992年开始的辉煌年代,在1997年柯达的市值高达310亿美元。几乎向全球每个国家都销售产品的柯达,完全有理由沉浸在传统胶片业务带来丰厚利润的喜悦之中。难能可贵的是,柯达并没有被眼前的风光所遮蔽双眼,它很想把自己新的数码技术推向市场,并制定了进军数码市场的战略,柯达公司CEO曾宣称,将在1997年实现传统胶片业务和数码业务在销售量上的持平。是的,聪明的柯达不会放弃现金流,也不会放弃未来。可后来的情形是,一些股东开始批评

    英才 2014年7期2014-09-28

  • 柯达“卷土重来”将推可弯折触摸屏
    外媒称,柯达公司于2013年9月3日结束了破产保护,以一个很不同于老公司的形象再度出现。令柯达公司一举成名的相机和胶卷已不在,公司希望用新技术来取代它们的位置,如智能手机用的触摸屏以及嵌有传感器的智能包装技术。新公司将保留约8500名员工,只是上世纪80年代巅峰时期14.5万名员工的一小部分。柯达首席执行官安东尼奥·佩雷斯说,通过裁员,柯达可以集中力量对公司认为更能赚钱的业务进行研究和开发。报道称,重组后的公司业务被拆分为3块:包装、图文传输和多功能印刷。

    网印工业 2013年9期2013-11-14

  • 浅谈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光胶片生产商柯达公司曾经代表着一个产业,然而这个曾经市值高达300亿美元的跨国企业最终还是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究其原因,本文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柯达公司曾经的成绩太过辉煌,忽略了企业发展或时代变迁的危机。胶片时代,柯达建设了连锁冲洗和打印全经营体系,成为上个世纪胶片市场中的霸主。由于柯达胶卷的销售太成功了,成为了企业发展中根深蒂固、无法改变的东西,企业也没有充分预见到数码时代的到来,并且柯达公司为了确保自己在传统感光胶片生产企业的龙头老大地位,人为地搁置了

    中国商论 2013年23期2013-08-15

  • 赞美别人的亮点
    刘希伊斯曼是柯达公司的创始人,他是有名的职业商人、发明家,还是著名的慈善家。有一年,他决定捐赠巨款修建几座高级建筑,丰富民众文化生活,这批建筑物的座椅是一笔价值9万美元的生意,因此想承接生意的人,踏破了柯达公司的大门,但是,没有一个让伊斯曼满意,无一不是败兴而归。一天,一个叫亚当森的人走进了伊斯曼的办公室,他看见伊斯曼正忙着,就静静地上下打量这间办公室,待伊斯曼忙完抬起头问他:“你来这里有何贵干?”亚当森没有提及座椅的事,而是微笑着告诉他:“我长期从事室内

    创新科技 2012年7期2012-12-29

  • “柯达剧院”向奥斯卡说再见
    达剧院,却因柯达公司不久前申请破产保护,而遭遇“临阵改名”的命运。“每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好莱坞都要惜别逝去的明星或制片人,但今年这个典礼还要惜别一个名字——柯达剧院”,美联社说。《环球时报》记者在剧场所在的好莱坞高地中心看到,虽然侧墙上的显著标志已用黑布遮盖起来,但直至25日下午,“柯达剧院”的名字尚未从剧场大门上方移除,引得许多游客拍照留念。1999年,柯达公司与拥有这一剧院的CIM集团签署了为期20年的冠名合同。2001年,拥有3300个座位的柯达

    环球时报 2012-02-272012-02-27

  • 柯达欲放弃“柯达剧院”冠名
    在破产边缘的柯达公司1日宣布,将把自己的企业品牌从奥斯卡颁奖晚会举行地——洛杉矶柯达剧院撤掉,以此降低重组成本,这至少可以为柯达公司每年节约数百万美元的广告费。在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举行前夕,柯达宣布寻求破产保护,放弃价值7500万美元、为期20年的奥斯卡颁奖晚会的冠名权。美国《纽约时报》2日说,这份赞助协议是在2000年签署,但对于目前陷入发展绝境的柯达来说,已经不值得再继续为上述合约支付高昂的年费。在今年1月份宣布企业破产保护的柯达公司,为了获

    环球时报 2012-02-032012-02-03

  • 百年柯达申请破产保护
    的偶像”美国柯达公司19日正式申请破产保护。虽然在百年前发明了手持相机并且普及了照相技术,但国际媒体普遍分析认为,柯达公司对于包括数码照相等新技术的适应和转变都太慢了,最终让131年历史的“黄色巨人”走向末路。不过,柯达公司表示,“柯达的故事并没有讲完”,今后仍会努力成功转型。美联社19日评论说,柯达申请破产保护源于这一境况不佳的公司没有能够为其1100个数码专利找到买主。柯达曾于去年11月表示,如果不出卖这些专利的话,公司的资金将在一年内枯竭,这些专利可

    环球时报 2012-01-202012-01-20

  • 逆境中的奋争——传统感光材料公司加强技术服务
    乐观。特别是柯达公司历时4年的重组并没能给公司带来预期的效益,相反,公司的经营越来越陷入困境之中,似有些回天乏力。(1)柯达公司从2003年到2007年,柯达公司为数码业务转型重组先后支付了33.97亿美元,裁减了约近3万个工作岗位,到2007年底,公司共有全日制员工约为26900名,到2009年底仅余员工20250名〔1〕。 而20多年前,该公司员工总数曾达到过14.53万人,销售额曾经达到250多亿美元。现在员工总数仅相当于原来的约七分之一,销售额也不

    影像技术 2011年2期201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