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库门

  • 转型商业地标的“石库门”们如何借由艺术“出圈”
    提下,本市多个石库门历史街区转型为商业地标,抑或是巧妙地融入新建大型城市综合体。它们自带“流量”,让更多人体验了一边购物,一边“城市考古”的乐趣。近年来,今潮8弄、苏河湾万象天地和张园西区等陆续对外开放的石库门历史街区就是如此。它们吸引市民游客走进街区,并迈入历史建筑内部一探究竟。由此一来,“城市考古”融入消费场景,建筑本身的艺术魅力也得以发挥其商业价值,从而实现了海派商业和文旅资源的互利共生。更多石庫门成了商业地标2022年12月1日,本市中心城区首个采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1期2023-06-10

  • 石库门造型元素的转译与设计研究 ——以柜类家具为例
    200237)石库门是上海地区特有的民居建筑,也是海派文化的重要产物。近年来因城市规划及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大部分石库门由于年代久远存在安全隐患面临拆除的窘境。虽有部分石库门被改建或者列为优秀历史建筑,但仅仅通过这些方式实现海派文化的传承是非常困难的。如何借助设计手段对石库门进行活化运用与传播,创新文化表达方式是设计师需要面对的问题。目前针对石库门的研究多集中在建筑风格、中西建筑文化、住宅更新等层面,尚且没有以石库门为目标进行元素转译的再设计应用。由于石库门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2年11期2022-12-22

  • 听上影“老戏骨”介绍“老上海”
    “啥叫石库门,阿拉来看一看……”一位上海爷叔走进上海影视乐园的“天香里”,用亲切的上海话为大家介绍老上海石库门的天井、亭子间、晒台、老虎天窗……这段视频很快就在网上火了起来,评论区有不少人为爷叔点赞,“讲得好”“功课做得很足”。这位“网红”爷叔,其实是上影“老戏骨”宗晓军老师,《巡回检查组》《新上海滩》《隐秘而伟大》等一大批知名的影视作品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在上海影视乐园微信视频号的“穿越老上海的记忆”栏目里,他向大家介绍上海影视乐园的石库门、浙江南路桥

    东方电影 2022年2期2022-09-21

  • 基于石库门地域文化的导视系统设计研究
    庆军,廖为基于石库门地域文化的导视系统设计研究沈琼1,王淑敏1,2,陈庆军1,廖为1(1.东华大学,上海 201620;2.上汽集团商用车技术中心,上海 201620)目的 以石库门地域文化为研究对象,探索地域文化特征应用于导视系统设计的创新方法。方法收集石库门样本图片,用R语言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出典型样本。运用语义差异法获取石库门风格意象,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石库门设计因子的层次模型构建,从造型、色彩、材质3个方面进行设计因子的提取,搭建层次分析矩阵,计算

    包装工程 2022年16期2022-08-30

  • 基于共生理念的石库门更新模式探究 ——以田子坊为例
    市活力的困境。石库门里弄作为上海传统的民居建筑形式也在这种自上而下的更新浪潮中不断消亡,为了保护石库门里弄并使其适应当下的社会需求,已有多种不同的石库门改造尝试,如新天地自上而下的商业化改造以及步高里修旧如旧的更新模式,但其始终无法在保留里弄文化和激发城市区域活力之间找到良好的平衡点。而田子坊这种自下而上的更新模式看似缺乏明确的更新目标,且石库门里弄区域空间交织、功能混杂,却保留了传统里弄的市井氛围。这种自下而上且动态多样的更新过程相比于现代主义的城市规划

    建筑与文化 2022年3期2022-04-13

  • 华忻坊
    里,典型的上海石库门弄堂石库门曾是上海的象征。但是,上海的石库门越来越少,成了稀罕物。与老舍笔下的北京四合院、陆文夫笔下的苏州小弄堂一样,上海的石库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这座城市最闹猛、繁荣、亲切的地方。同时,这一栋栋红砖黑门的房子也是体现上海人的生活、文化、思维、习俗等“海派文化”最典型的载体。一些初来上海的朋友,一看到石库门就感叹:“这里好简陋啊,上海市民的生活……”确实,一些老旧石库门里弄,曾长期使用倒粪站和木马桶,挂在电线上的衣服和棉被如旗帜飘扬,

    检察风云 2022年1期2022-02-19

  • 一幅老上海石库门弄堂的长卷风情画 ——读董鸣亭“上海十八”系列石库门纪实文集
    寄来了她写上海石库门的3本新作,我宅在家里细细品读了一番。作为同样是在石库门中长大的上海人,读后深有感触。在董鸣亭的《上海十八相》《上海十八样》《上海十八行》石库门系列纪实文集里,她笔下的上海石库门里弄蕴藏了社会万象、故事传说和风花雪夜。这3 本“上海十八”系列作品中的54 个故事,人物形象鲜明,内容丰富,看似独立成章,但又连贯相通,加上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精美的插画,犹如在你面前展开了一幅老上海石库门弄堂的长卷风情画。总的看来,有以下4 个特 点:第一个特点

    非遗传承研究 2021年1期2021-11-25

  • 解码石库门
    田汉雄是“真懂石库门”的,业界公认的石库门文化专家,日前在李大伟的“六艺会堂”与其一晤,大慰平生。那天是他的讲座《解码石库门》,听者爆棚。谈起石库门,有说“不过一种建筑罢了”。此说可见就是“洋盘”了,且不说“石库门现象”就全国而言仅见于上海之蹊跷,光它所承载的东西方文化交融史、东西方建筑演绎史、海派文化形成史乃至“亭子间文学史”、“弄堂史”、租界史……哪一项不够做学问者“喝一壶”的?根据田汉雄的统计,最高峰时,曾有200多万市民居住石库门。它起源于太平天国

    新民周刊 2021年16期2021-05-20

  • 上海石库门里弄房屋分类情况简析
    Wenying石库门里弄房屋是上海城市建设历史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类房屋,主要建造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凝聚了上海一段重要的城市建设历史。石库门里弄房屋在长期的使用、管理和学术研究中,不同部门和团队对其采用不同的标准,其分类也有很多不同结果和称谓,在工作中容易造成混淆和误解。1 上海石库门里弄房屋的建造历程[1]上海石库门里弄房屋最早起源于1853年(清咸丰三年)。上海“小刀会”起义时,老城厢内外及周边郊区如青浦、嘉定等地的地主富商纷至沓来,迁居租界

    住宅科技 2020年8期2020-08-19

  • 论编导利用舞蹈语汇塑造人物的功力
    ;鲜活;突破;石库门;艺术中图分类号:J70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2-0095-03一、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统一的佳作从1921年到全国解放的28年当中,中共上海地下情报工作可以说是值得重笔描画的红色经典,编导要描绘和表现的是一批在看不见的战线上默默无闻又艰难卓绝斗争的革命党人。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下简称《电波》)向那些与反动派英勇抗争的人们致敬,尊重历史,大胆创新,创作实现了历史性突

    戏剧之家 2020年12期2020-06-01

  • 地方消逝中的魅力
    想模型上海曾是石库门的海洋。石库门联排的布局和装饰纹样来自西方。石库门有院落,类似北方四合院,却是二楼三合院,中为天井。进去,内部结构又与南方徽派建筑相似:砖木立帖式,黑漆大门被石条包箍,马头墙或观音兜的山墙,饰有砖砌。石库门样式多。自19世纪80年代始,平均每隔十多年,就经历一次形式翻新。从老式里弄到广式里弄、到新式里弄、里弄式花园住宅,沿续至抗战时期的里弄式公寓住宅,石库门始终没停下不断进取的脚步。升级版的石库门,去掉了黑漆大门和条石门框,增加到3层。

    莫愁·小作家 2020年5期2020-05-25

  • 寻找石库门
    许多是仿照上海石库门式样而兴建,在江北人民路和大庆路之间,一幢幢极具特色的石库门尤为显眼,这里就保存着大量的这一类石库门房子。这类房子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鸦片战争刚刚结束时。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宁波近代工商业者经商致富后,在这里建起了一批大宅门,其中也包括众多的石库门建筑。全国人大常委、著名学者毛昭晰在参观后认为,宁波的石库门建筑堪称“浙东一绝”。我穿过弄堂,走过它的路口,贝家巷的气息便漫了过来。这是一种很缠绵的气息,它洇染了我的记忆。找到了贝家巷,位

    文学港 2020年3期2020-03-26

  • 上海石库门
    丽丽阳光斜照在石库门上,门头牌匾雕花在微   妙的光照下,显得格外典雅漂亮。如果你来上海,只看看南京路的外滩,逛逛淮海路的城隍庙,而没有走进上海的弄堂,走进石库门,那你只是触摸到上海的表皮,而没到达上海的肌骨。上海石库门里弄住宅,始建于19世纪60年代。太平天国起义时期,当时的战乱迫使江浙一带的富商、地主、官绅纷纷举家涌入租界寻求庇护,于是租界住房成了问题,外国的房产商乘机大量修建住宅,于是创造出中西合璧的石库门里弄住宅。石库门是一种融汇了西方文化和汉族传

    金山 2019年11期2019-12-11

  • 基于BIM和GIS技术的石库门建筑群数字化保护研究与应用
    有限公司)1 石库门建筑数字化保护的价值石库门是一种融汇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居民特色的新型建筑,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居民建筑形式,近年来对石库门建筑的改造和开发不断升温。石库门里弄住宅有着江南传统二层楼的三合院或四合院的形式,但总体上采用欧洲的联排式布局,外墙细部有西洋建筑的雕花图案,门上的三角形或圆弧形门头装饰也多为西式图案。石库门是特定历史的产物,有些石库门的空间结构也不适合现代人的居住观念,但同时石库门又是充满一种怀旧风情的老房子,是上海独有的建筑艺术。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9年9期2019-09-27

  • 老上海印记:石库门
    几种类型,其中石库门是上海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通常被认为是上海近代都市文明的象征之一。中西合璧的建筑样本上海的旧弄堂一般是石库门建筑,它起源于太平天国起义时期,当时的战乱迫使江浙一带的富商、地主、官绅纷纷举家拥入租界寻求庇护,外国的房产商乘机大量修建住宅。上世纪20、30年代,围合仍是上海住宅的主要特征,但不再讲究雕刻,而是追求简约,多进改为单进,中西合璧的石库门住宅应运而生。这种建筑大量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样,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这种建筑

    青岛画报 2019年5期2019-07-27

  • 老虎灶
    的。它并不属于石库门,但是最重要的受众群体是石库门,它几乎是为石库门度身定制。没有老虎灶,石库门靠着一家一个煤球炉,热水都不够吃;反过来没有石库门,老虎灶烧出来的水也没有生意了,所以老虎灶常常是和石库门唇齿相依的。老虎灶的重要性不仅是泡开水、吃茶和汰浴,它还有地标性作用。老虎灶店面不大,但也是庞然大物,方圆好几条马路,烟纸店酱油店不少,老虎灶往往是独此一家。于是老虎灶的地标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如果有人问,某某人住在哪里啊?喏,就是住在什么路老虎灶隔壁。谁都明

    现代家庭 2019年6期2019-06-26

  • 清晨两款“猫宁靠”
    马尚龙对于石库门来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再恰当不过了,甚至这一个“晨”还比住楼房的人来得更早。月明星稀之际,石库门的一日之计,便是在弄堂的路灯下展开了。唤醒石库门的“猫宁靠”是两款声音。一款是悠扬的“马桶拎出来”,称之为悠扬,因为这声音拖了长音,听见了,主妇们可以早做准备。还有一款“猫宁靠”不是人发出来的,是瓶与瓶之间相碰的声音,短促而富有美好的幻想,这是送牛奶车来了。上百瓶牛奶还有空瓶,在石库门弹格路弄堂里一路跳舞进来。在贫穷年代,“牛奶”两个字背后,蕴含

    现代家庭 2019年1期2019-01-21

  • 久违了,笑声
    孙荣海主演的《石库门里的笑声》已进入第三轮的演出,“黄牛”往往是真实票房纪录的风向标,只要走进戏院就有一撮黑影围上来——“退票有”?尽管大风大雨,仍然爆棚,仍然一票难求,实乃多年未见的盛况了。说它“得正气”、“得人气”、“接地气”——“三气聚顶”,我以为是毫不为过的,票房效果直逼周立波当年的“海派清口”。毛、孙两位搭档,从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的上海巨变聊起,举凡上海人的衣食住行之前世今生,无不涉语成趣,唾天成珠,于笑声中见思辨,在谐噱中品反思,最为人称道的是

    新民周刊 2018年48期2018-12-20

  • 上海的石库门
    翟爱萍石库门是旧时上海传统弄堂最具代表性及民居特色的建筑,它融汇了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民居文化的特点,逐步成了上海传统里弄堂住宅的代名词和一种标志,通常被认为是上海近代都市文明的象征之一。上海石库门建筑盛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占据了当时沪上民居的四分之三以上,至今仍有不少申城市民居住在有一个多世纪历史的石库门中。上海石库门建筑始建于19世纪70年代清同治年间。1860年,以忠王李秀成为首的太平军发动东进,攻克鎮江、常州、无锡、苏州、宁波等苏南、浙

    神州民俗 2018年9期2018-11-21

  • 抢救并保护上海的文脉石库门
    历史文化名城,石库门是上海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发挥石库门文化遗产独一无二的文化价值,抢救和保护城市文脉,推动上海城市更新发展,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当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石库门的遗产总量正在不断减少。20世纪80年代以来,约有70%旧式石库门里弄被拆除,至2020年,根据“十三五”至“十四五”的旧城改造计划,现存的大多数石库门里弄将要消失。其规模也在日益缩小。由于长期的不合理使用,主墙体松动、构件老化,现存石库门里弄建筑的状况也令人堪忧。如

    检察风云 2018年4期2018-06-03

  • 承载那些光荣和记忆的“石库门
    一条典型的上海石库门弄堂,建成于1920年夏秋之间,共有前后两排楼房,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外墙青红砖交错,镶嵌白色粉线,门楣有矾红色雕花,黑漆大门上配铜环,门框围以米黄色石条,显得庄严而典雅。沿马路一排的五幢房屋,为望志路100号至108号,都是一上一下的单开间房屋,各有一个大门和天井。房屋落成不久,其中的106号、108号 (今兴业路76号、78号)就被李汉俊兄弟租下。这两幢石库门内部打通,前门通常不开,日常出入的是108号后门,106号则是客厅所在。冒

    老区建设 2018年5期2018-05-31

  • 两会期间,“从石库门到天安门”诗颂光辉历程
    两会期间,“从石库门到天安门”诗歌朗诵会在天安门广场旁的国家大剧院举行。这台去年10月于上海艺术节首演的节目,从党的诞生地上海“石库门”真正走到了天安门。“从石库门到天安门”诗歌朗诵会的创意,来自同名大型美术展。诗歌朗诵会分为九个章节,节选了毛泽东、叶挺、陈然、田汉、萧华、贺敬之、郭小川、赵丽宏等革命前辈和名家的19首诗作,从对一大会址石库门的畅想开始,纵贯党的各个革命历史时期。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

    上海采风月刊 2018年2期2018-04-13

  • 石库门住宅再生研究 ——以三益村石库门住宅改造为例
    究背景1.1 石库门再生的需求迫切石库门建筑作为上海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始建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40年代基本停止建造[1]。历经近百年,石库门建筑硬件逐步老化,设施配置不健全,与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断突出。居民流失,建筑破败,历史风貌得不到保护,原生态生活环境遗失……作为海派文化核心符号的石库门建筑及其生活环境正在渐渐消失。冻结式的保存方式已不适应有当代性需求的近代建筑[2],但若整体拆迁改造又耗资巨大,政府改造阻碍重重。以独栋石库门

    住宅科技 2017年9期2017-12-19

  • 永嘉路:成片的梧桐树里有老上海的味道
    ,他们既倾慕那石库门里的生活,又惊羡于成排的洋房;他们有时在洋人合开的老市里不亦乐乎,有时又徘徊在连锁便利店和老式商店之间。这里自然不缺石库门。慎成里就是永嘉路上有名的石库门,修建于1928年,是一座融汇了西方传统文化和我国传统民居特点的建筑,那时战乱,越来越多的人搬进租界,房产商抓准时机,修建出这中西合璧的建筑保存至今。跨进慎成里,就像到了另一个世界。午后,当一位老人躺在门前的藤椅上闭目养神时,在离他10米远的对门,三个老人正在棋盘上杀得“靜悄悄”,不知

    学生导报·中职周刊 2017年19期2017-08-13

  • 永嘉路:成片的梧桐树里有老上海的味道
    ,他们既倾慕那石库门里的生活,又惊羡于成排的洋房;他们有时在洋人合开的老市里不亦乐乎,有时又徘徊在连锁便利店和老式商店之间。这里自然不缺石库门。慎成里就是永嘉路上有名的石库门,修建于1928年,是一座融汇了西方传统文化和我国传统民居特点的建筑,那时战乱,越来越多的人搬进租界,房产商抓准时机,修建出这中西合璧的建筑保存至今。跨进慎成里,就像到了另一个世界。午后,当一位老人躺在门前的藤椅上闭目养神时,在离他10米远的对门,三个老人正在棋盘上殺得“静悄悄”,不知

    学生导报·高中版 2017年19期2017-08-13

  • 永嘉路:成片的梧桐树里有老上海的味道
    ,他们既倾慕那石库门里的生活,又惊羡于成排的洋房;他们有时在洋人合开的老市里不亦乐乎,有时又徘徊在连锁便利店和老式商店之间。这里自然不缺石库门。慎成里就是永嘉路上有名的石库门,修建于1928年,是一座融汇了西方传统文化和我国传统民居特点的建筑,那时战乱,越来越多的人搬进租界,房产商抓准时机,修建出这中西合璧的建筑保存至今。跨进慎成里,就像到了另一个世界。午后,当一位老人躺在门前的藤椅上闭目养神时,在离他10米远的对门,三个老人正在棋盘上杀得“静悄悄”,不知

    学生导报·初中版 2017年19期2017-08-13

  • 石库门的血统
    多‘绞圈房子和石库门建筑的大门尺寸,它们都是相同的”。项先尧是上海电视台的导演,他的最新作品十集纪录片《石库门前》即将登上荧屏。但此时,他却选择重拍部分内容。《石库门前》讲述的是石库门的起源,在石库门申遗大热的当下,关于其起源的研究却引发了新的争议。被遗忘的祖先《上海地方志》“里弄住宅”一节所赋予石库门的定义为:“上海里弄住宅建筑起源于19世纪中叶,是在中国江南传统住宅建筑的基础上,受到西方城市联列式住宅布局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这个定义阐述了两点:首先,

    瞭望东方周刊 2017年24期2017-07-04

  • 回到石库门
    电影院都拆了,石库门弄堂也所剩无几。以后再要看老建筑,只能从照片里看了。有人讲,不要紧,拆就拆了,我们上海还有新天地,还有田子坊。有些外地游客不知道,跑到上海看石库门,就跑到新天地去,觉得上海果然“高大上”,上海的石库门里是卖咖啡、开画廊、开酒吧的。再跑到田子坊去,觉得上海的弄堂太厉害了,里面是烧印度菜、泰国菜的,印度飞饼飞来飞去,太浪漫了。其实,真正的石库门弄堂生活,每一天是从生煤球炉、倒马桶开始的,平庸而且琐碎。上海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曾居住在这样的石库

    读者 2017年11期2017-05-16

  • 让大都市的“ 底色”永不褪色
    /乐梦融现状:石库门面临危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4月召开的全国文物会议上强调: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专家们直言不讳地说,石库门保护面临着迫在眉睫的危机:除了市中心土地稀缺,政府有拆除动力之外,石库门保护的资金也非常缺乏;旧区改造时,保护建筑没有得到优待,造新建筑比修旧建筑更有效率;石库门里住着诸多房客,他们的日常生活严重威胁着建筑;修缮还涉及不少产权问题……其中最致命的是一些人的错误认识——石库门的文物价值相对较石库门里弄承载了上海的文化记忆,可

    上海房地 2017年1期2017-02-19

  • “城市灵魂”岂可说拆就拆
    老北京,而一说石库门,人们也会立马想起中西合璧的雕花门楣,还有亭子间、老虎窗里发生的你侬我侬的老上海故事。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古老了五千年的中国,对新的迷恋真是于今为甚。拆旧建新,除旧布新,成了席卷华夏的城建狂潮——中东西部步调相当一致。像北京四合院、上海石库门都似乎不受推土机的待见,让人顿生广陵之叹。就在不久前,有媒体披露,1910年晚清重臣盛宣怀建造的101幢中式石库门,位于上海天目东路、安庆路一带的均益里,忽然被拆了,让周边百姓莫名惊诧。这均益里,还

    党建文汇·上 2016年9期2017-01-05

  • 触摸石库门,找到真正的上海
    燕巧上海人对石库门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原汁原味的石库门却渐行渐远,门里的人渴望搬出逃离,门外的人则为城市乡愁而奔走呼吁高楼林立并不是上海的全部,石库门才是上海特有的文化符号。甚至可以说,旧弄堂石库门里,有着真正的上海。大多数上海人都在石库门生活过,有的人在那里长大后离开,而有的人则在里面生活了一辈子。上海人对石库门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即使现在身处高楼大厦,但内心还是牵挂着石库门里弄里那八九平方米的小房间、二楼的亭子间和儿时的小伙伴。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

    新城乡 2016年4期2016-11-19

  • 心中的石库门
    也在上海,家住石库门。那是我童年快乐单纯地生活的地方,永远在我心中。小时候,家住石库门石库门融会了西方文化和汉族传统居民的建筑特色,石头作为门框,乌漆的实心木作为门扇,石库门的名字由此而来。抬头看门楣,或许是石库门最吸引人的地方,西方建筑门窗上的花纹楣饰,结合着中国传统砖雕青瓦的压顶门头,使门楣成了一种海派建筑的标志。现在,我住进了市中心的摩天大厦。在繁华喧嚣的生活间隙,我会不时走进那狭窄的走道,去寻找儿时悠然自得缓慢的生活。每次抬头看见走道两边老虎窗,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6年26期2016-10-26

  • 渐行渐远石库门
    、最具代表性的石库门里弄之一。近百年的建筑瞬间化为乌有;近百年的历史顷刻云消雾散!站在被围起来的废墟上,吹来的风呜咽着,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死寂,我有一种站在墓地里的感觉!历史走到2013年,我又亲眼目睹了东斯文里“寿终正寝”。具有近百年历史的石库门建筑群,同样没有逃脱夷为平地的命运。仅仅几年工夫,除了大中里,东西斯文里,还有慎余里、褒德里、余庆里、师善里、积善里、公和里、董家渡、新康里、八埭头等一大批石库门在我镜头前消失。那段时间里,我只要听到什么地方

    检察风云 2016年12期2016-09-10

  • 弄堂里的那朵白兰花
    情放在挖掘上海石库门文化上。她洞察人性,用一支妙笔,用如诗一般的文字为大家记录了石库门中的人和事。今年春季的一天下午,小记者们来到位于上海图书馆一楼上图书店,参加作家董鸣亭的新书签售活动。活动现场,几乎都是七八十岁的老爷爷老奶奶,他们多是董鸣亭老师的亲朋好友与书迷,许多人是不远千里赶来的。下午两点整,董鸣亭老师准时出席。她向我们介绍了“石库门文化”。她认为这个时代需要回忆,需要和谐,而石库门就是回忆,就是和谐。她不愿详细地介绍“石库门文化”,而希望我们自己

    小主人报 2016年11期2016-03-05

  • 高桥镇的石库门
    数量较多的近代石库门建筑。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浦东新区高桥镇上的石库门建筑。由门头、客堂、厢房、前楼、亭子间、山墙及门窗等建筑部件组成。这是具有上海特色的中西建筑融合文化的集中反映,也是近代高桥镇上数量较大、普及面较广的居住建筑的显著符号。格局与组成早期石库门门框是用苏南及宁波一带运来的石料,后期改用水泥或汰石子。门套有水泥砌筑的、西式半圆壁柱和砖砌壁柱。有的石库门不做门套,仅在门框处上方两侧和上方中央做些砖砌,使石库门简练典雅。石库门门头由木门、门框、门套

    检察风云 2016年19期2016-02-25

  • 当代上海石库门的文化功能与精神内核
    李娜当代上海石库门的文化功能与精神内核赵李娜作为近代以来上海城区分布最广、体量最大、居住承载人口最多的一类民居,功能意义典型、文化蕴涵丰富的石库门可谓是上海都市民俗的重要生成场所与空间载体,确可称为“上海现代化都市民俗渊薮”与上海市民生活之“原风景”。重新审视以及全面、细致而深刻地挖掘其原初意义、文化功能及精神内涵而给予其重新定位是石库门保护的重要前提,在此历史审视下,对于“人”即居民的关注应成为石库门保护与空间活化的第一要义,由此原真性居住功能保有、场

    文化遗产 2016年5期2016-02-04

  • 石库门里辟出东方新天地
    撰文/向明石库门里辟出东方新天地撰文/向明漫步上海太平桥旧街,目光所及遍是以条石箍框、厚木为门的联排民居,紧凑而保守。这种用石条箍门的民居便被形象地称作“石箍门”,而后却在口口传译中被传为“石库门”,并沿用至今,已逾百年。曾几何时,这片被时代废弃的百年老民居,迎面新城市的改造洪流,是被洗礼殆尽,还是与时革新?她,选择了后者。修旧如旧,拆旧盖新。几经修整,这片3万平方米的石库门区,被成功地改造成为一片中西合璧、怀旧与时尚交融的东方“新天地”。年轻人说她时尚,

    中华民居 2015年8期2015-12-24

  • 唐山路0.8栋石库门住宅改造,上海,中国
    唐山路0.8栋石库门住宅改造,上海,中国Renovation of 0.8 Shikumen Style House on Tangshan Road, Shanghai, China, 2013建筑设计:董春方,李科璇,刘敬,王欢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Architects: DONG Chunfang, LI Kexuan, LIU Jing, WANG Huanhuan/College of Architectural and Urban Pl

    世界建筑 2015年3期2015-12-19

  • 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研究
    ,上海田子坊,石库门近几年,上海提出了一系列保护历史建筑的方案,并且首先以最急需改造的工业建筑为基础,为城市形成了第一批创意产业区,为破旧的房屋注入了时尚的元素,使旧建筑在保留其底蕴的同时,也跟上了城市的發展,变为现代城市新景象。1 历史建筑的概念历史建筑是从英文“historic building”翻译而来,对于历史建筑的首次定位是在十五世纪意大利,而在十九世纪以后该词经常被用来指建筑遗产,其作为在人类历史上曾经记载历史性事件、活动的物质载体,是人类历史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2期2015-10-21

  • 上海石库门民居装饰的混搭艺术
    ○薛小芬上海石库门民居并非任何中国传统的居住建筑,也不是对任何单一西方建筑的模仿。它吸收了江南传统民居的建筑式样,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木门,融合了中西方的装饰元素而产生的一种上海特有的建筑样式。它使若干种完全不相干的建筑风格在上海地面得到了融合和应用,这一融合过程正是近代上海各地移民纷纷涌入后,在文化差异、生活习惯不同的冲突与碰撞过程中逐渐形成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海派人文。混搭概念,即混合搭配,就是将传统上由于地理条件、文化背景、风格、质地等不同

    文艺评论 2015年11期2015-09-29

  • 论上海石库门的意识形态建构及其权力逻辑
    然如此,上海的石库门建筑就在异质性的时间中,构建了两个维度的意象:一方面,它以自己的丰富性占据着一个永恒的位置,为测量历史事件和见证时代变迁提供绝对的参照物,即使时间本身的流逝也不能改变这一点;另一方面,它也无法摆脱自己成为历史瞬间的趋势,并且作为一个功能性意识形态的空间而被时间改变乃至消失。时间与空间对石库门进行一次又一次切割,石库门成为一个符号,一个意象,它以自身辩证的张力见证时间在其本质上的异质性和生产性——异质的时间生产出迥异的时代。反之,不同的时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4期2015-08-15

  • 邮票上的石库门
    灵通降落在一排石库门前,小灵通仔细一看:石头做的门框,乌漆实心厚木做的门扇,门楣上是西式的雕花装饰。在得到石库门的主人同意后,小灵通便迫不及待地进去一饱眼福了。走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视野开阔的天井,正对着天井的是客堂和后厢房,沿着楼梯走上二楼,左边通往首楼和后楼,是主人家的房间。三楼则是阁楼和其他房间。阁楼一般配有老虎窗,是石库门的典型标志之一。主人告诉小灵通,他家的这座石库门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小灵通不由地张大了嘴巴。主人笑呵呵地说:“石库门可是国家级非

    科学启蒙 2015年6期2015-08-04

  • 以“石库门民居”为教学资源的课程设计案例分析
    薛小芬以“石库门民居”为教学资源的课程设计案例分析薛小芬石库门民居代表着上海历史底蕴的名片,折射出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文化沿袭。因此,笔者选择了上海的石库门民居作为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并在大学公共美术课中实践。调研中发现石库门民居的资源丰富、但内容却不完整又非现成,无法直接进入课程,必须通过教师对资源的理解、转化、利用,成为课程的要素与课程支撑条件。威廉F.派纳的“理解课程”的理论思想冲破了“泰勒开发课程”的传统,为多元课程的构建拓宽了空间。派纳把

    艺术评论 2015年9期2015-01-05

  • 解读视觉空间在现代简约风格家居设计中的运用 ——以上海石库门民居为例
    用 ——以上海石库门民居为例郭文博,陆小彪(安徽农业大学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现代简约风格的家居设计重视实用功能、空间围合及设计符号的表达所形成的视觉空间感受,其设计表达遵循设计材料本身的性能、自身的质地及色彩配置效果.上海石库门民居的变迁与改造往往注重视觉空间的地域符号在现代室内空间布局中的表达.在石库门家居改造设计中,可利用室内空间的布局设计和采用简约的法则浓缩空间语汇,增加空间的通透感以达到拓展具有地域文化的视觉空间的效果展示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8期2014-08-07

  • 基于SLQAS的上海石库门里弄保护与更新研究
    受到重视,上海石库门里弄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4]。石库门里弄不仅承载着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人文内涵,也是塑造上海人性格特质的重要空间,对传承上海城市文脉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石库门里弄保护与更新正大规模展开,相关研究也受到建筑、规划、管理、文博等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并从建筑单体向整体风貌、从文化形态保护向文化生态保护、从“新天地模式”向多种更新模式、从政策制订向政策体系创新等逐步深化[5-8]。然而,由于现有研究对石库门里弄的空间分布、类型构成、使用现状等信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4年6期2014-01-22

  • 石库门的前世今生
    影·文/郭长耀石库门的前世今生摄影·文/郭长耀石库门是上海最具特色的民居。它是中西合璧近代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承载着近一个世纪上海市井生活的记忆。人们的喜怒哀乐都浸透在这些砖木结构的房子中,也浸透在斑驳多彩的弄堂中。石库门住宅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19世纪后期,上海开始出现用传统木结构加砖墙承重建造起来的住宅。由于这类民居的外门选用石料作门框,故称“石库门”。百年来,在上海石库门里发生了诸多牵动中国社会发展走向的重大历史事件,无论是中共一大会址,还是渔阳

    检察风云 2012年4期2012-07-07

  • 准确解读与科学传承石库门建筑——也谈世博会上海馆主题“永远的新天地”
    天地”,馆型以石库门建筑造型为主要元素,布展也将以石库门文化为主要内容。石库门是前辈上海人依托中国传统建筑,融入世界建筑科技、材料、文化元素,创造出来的独特建筑样式。问世近一个半世纪来,石库门不仅对上海市民生活和城市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对整个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选择石库门这种充满上海智慧、具有鲜明海派风格的建筑样式和文化内涵作为2010年世博会上海馆的主题,确实是一种高明的主意。但是,综观历届世博会中各种成功的主

    上海城市规划 2010年1期2010-08-17

  • 田子坊:不是“新天地”,是老上海
    ,看看那里的老石库门房子。这次世博会,上海馆以“永远的新天地”为主题将石库门建筑作为上海的文化名片向世人派发,使得这次世博之行,多了一份期待。在高人指点下,从住店、进园、排队到拍照,样样打时间差,以拼搏的精神一路奔跑,一直到午夜才出园区——一切都为了留出更充裕的时间给石库门。看石库门,老同学推荐了田子坊。从打浦桥地铁口出来,在志愿者的指引下,很快找到了位于泰康路上的田子坊。田子坊是石库门建筑群改建的创意园区,人们往往将她称为“新天地第二”。实际上,田子坊和

    中国新闻周刊 2010年46期2010-05-14

  • 凭什么清算新天地?
    上作了题为《从石库门看上海建筑百年文脉》的演讲,认为保护石库门,应该原样原修,让它们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阮教授还说了:“如果上海所有的老建筑都像新天地那么保护,就错了,那都是假的。那样的话,上海就会变成一个假的老上海。”事实上,不光阮教授,还有许多文化人对新天地都颇有微词,甚至批评的激烈程度不亚于阮教授。但是,所有的骂声都无法改变新天地作为时尚地标的存在,无法击溃越来越旺的人气。但是,如果大家都能冷静地看问题,会发现新天地是一个很值得分析的案例。新天

    新民周刊 2009年35期2009-09-11

  • 石库门里的“上海味道”
    独具风标的老式石库门建筑,巴洛克风格的精湛雕刻,充满海派怀旧气氛的装修布置……引来了不少路人的流连驻足。原来,重彩画家、海派剪纸艺术家李守白先生的工作室在此落成。面积200平方米,上下两层的“守白艺术田子坊旗舰店”,位于田子坊的最佳地段——世界著名画家陈逸飞先生原工作室“逸飞之家”旁,一层是宽阔的主画廊,二层则是设计制作室和艺术家工作室,典雅精致的风格,映衬着细腻生动的作品,在古韵悠悠的田子坊内,仿佛一段30年代留声机中传出的经典老歌,“上海味道”十足。出

    新民周刊 2009年35期2009-09-11

  • 保护与被保护
    是比邻新天地的石库门。朋友问为什么选择石库门,画家说,新楼什么时候想买就可以买到,石库门只会越来越少。当然,画家购置的石窟门是改造过的石库门,有独用的煤气和卫生设备。没有人因为想怀旧,而去接受旧日的旧生活,诸如倒马桶、生煤炉,与“四害”共舞。石库门曾经是上海最普遍的市井住宅,而后在经历了七十二家房客的逼仄年代之后,又成为上海居住困难的同义词,于是被当作危房旧屋大片大片地拆除:只是当一幢幢新楼取代石库门之时,有人想到了石库门的价值。看一个城市的热闹,在于它有

    现代家庭 2009年7期2009-09-02

  • “谎言”原来那么美丽
    别墅:10%、石库门:40%。乍看之下,会觉得爱住石库门的人比较多,便做出“上海人喜欢住石库门”的结论。其实聪明的读者往深一层想,将前面的数字加起来(即60%),就会知道其实不喜欢住石库门的人是比较多的。这种游戏最常见于商场与政治上。……愚人节快到了,在愚人、被愚的同时,不妨以娱乐的心态看看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谎言吧!

    上海采风月刊 2009年4期2009-05-29

  • 石库门先生讲故事
    那橱窗里立体的石库门剪纸、憨态可掬的铜雕顽童、汉白玉的旗袍仕女,总让人看不够。从玻璃橱窗朝里看,不见人影,只有满墙的画。一室的作品。明明就是守白先生的所在了。这门可在哪儿呢?原来。一幅高达两米多的石库门重彩画中间,弯着一只金属的门把手,门藏在画里。人,也藏在画里了。讲不尽的石库门故事李守白1962年出生于上海,生于石库门,长于石库门,对石库门里的世态人情了如指掌闭上眼,楼梯怎么上、孩子怎么玩、炉子怎么烧,成竹在胸。画石库门、做石库门,于他,看起来既是自然而

    中华手工 2009年4期2009-05-27

  • 石库门解读新民晚报
    黄 惠联想石库门这几年,无论是亲朋好友闲谈之间,或是同行同仁探讨之时,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个疑惑:《新民晚报》好像越来越不好看了?久而久之,这句话几成“老生常谈”,听多了,也会下意识地“默认”它,转而再提起这个话题时,双方无需多说,相视一笑,意思就全在其中了。遥想当年,街头巷尾谐谑地流传着“新民夜(晚)报,夜饭吃饱”的顺口溜;一家人饭后争相传阅一张晚报;有些老人因为等不及,宁可放弃订阅,每天准时上报摊购买……类似有趣的现象在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中被作为上

    新闻记者 2001年2期200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