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乔木
- 胡乔木的治学之道
邱潇胡乔木一生为党和人民治学,对党史学科及治学方法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治学理念和治学态度,值得传承弘扬。对文章要求极高曾长期担任毛泽东秘书的胡乔木被邓小平誉为“中共中央第一支笔”,这样的赞誉与他认真好学、勤奋刻苦是分不开的。正如胡乔木在自己的诗词中所言:几番霜雪几番霖,一寸春光一寸心。胡乔木严于律己,对文章的要求极高。他抱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对所写的每一篇文章都要仔细反复修改,“把一切不必要的东西都删去”“把每篇稿子一字一句地去推敲,删到无可再
文萃报·周二版 2023年34期2023-08-27
- 胡乔木对中共党史“三大体系”的构建及其启示
科史发展中,以胡乔木为代表的老一辈党史工作者使中共党史真正成为一门具有鲜明学科属性、对象、内容和功能的独立学科,初步建立起以科学性为价值导向,以历史主义原则为学术评价标准的党史研究学术体系,并尝试从话语范式、叙事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积极探索党史研究话语体系。胡乔木治史理念对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党史研究“三大体系”的启示在于,必须坚持党史研究的人民性、战斗性、民族性和创新性。[关键词]胡乔木;中共党史;三大体系[中图分类号]D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2期2023-05-30
- 胡乔木
0年,18岁的胡乔木锋芒毕露。高中毕业前夕,他写信给校长,痛批学校“甘当国民党的压迫工具,把无辜的学生开除”。事情传开,师生们瞪大了眼睛,暗暗地为他竖起了大拇指。也是这一年,胡乔木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一天,物理系教授吴有训找到他,问他:“听说你常去听文科的课,是吗?”“是的。”胡乔木点点头。“那你为什么选读物理?”“我觉得物理很重要。”“你既然觉得物理很重要,就得在物理上多下些功夫,为什么花时间去听文科的课?”“我对那些课很感兴趣。”吴有训建议:“感到有兴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2年7期2022-07-22
- 胡乔木的写作观及其对当代写作教学的启示
林祥【关键词】胡乔木,写作观,写作教学胡乔木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他一生为中共中央起草了许多有历史影响的重要文件,参与编辑修订《毛泽东选集》《周恩来选集》《邓小平文选》等众多领导人的文集,具有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被公认为“党内第一支笔”。胡乔木也是一位文章大家,他对写作及写作教学问题有独到的看法,与新时代语文课程改革的精神有契合之处。本文将胡乔木散落在文章中的关于写作目的、写作内容、写作过程、写作评价的观点进行梳理,并
语文建设·上 2022年2期2022-05-30
- 胡乔木的写作观及其对当代写作教学的启示
林祥【关键词】胡乔木,写作观,写作教学胡乔木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他一生为中共中央起草了许多有历史影响的重要文件,参与编辑修订《毛泽东选集》《周恩来选集》《邓小平文选》等众多领导人的文集,具有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被公认为“党内第一支笔”。胡乔木也是一位文章大家,他对写作及写作教学问题有独到的看法,与新时代语文课程改革的精神有契合之处。本文将胡乔木散落在文章中的关于写作目的、写作内容、写作过程、写作评价的观点进行梳理,并
语文建设 2022年2期2022-03-28
- 一九五一年, 胡乔木撰写发表《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
”这一形式上,胡乔木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是最为重要的大文章。 1951年新年伊始,毛泽东就布置胡乔木要写一个“党史大纲”。因胡乔木刚做完胃切除手术,在接到写作任务后便写信给毛泽东,请他多给指示。但到了4月份,原定的马列学院、中央宣传部的写作任务和文章合为一个,即由胡乔木执笔写《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 北京的初夏一般是不太热的,但1951年的6月却热得出奇。胡乔木居住的来福堂是中南海老房子,窗户很小,一丝凉风也没有。胡乔木伏案笔耕,挥汗如雨。夫人谷羽找把
华声文萃 2021年12期2021-12-21
- 胡乔木与谷羽:五十余年共风雨
杜玉芳胡乔木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他的夫人谷羽早年参加革命,后在中国科学院担任领导职务,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俩在抗战初期的革命工作中相识相知,在为党的事业共同奋斗中感情日益加深,半个世纪中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谷羽原名李桂英,1938年1月在陕北公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设在陕西泾阳安吴堡的“青训班”,担任女生队指导员。当时胡乔木正在“青训班”担任副主任,分管教学工作。李桂英到班部的
华声文萃 2021年11期2021-11-15
- 九五年胡乔木撰写发表《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
”这一形式上,胡乔木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是最为重要的大文章。1951年新年伊始,毛泽东就布置胡乔木要写一个“党史大纲”。因胡乔木刚做完胃切除手术,在接到写作任务后便写信给毛泽东,请他多给指示。但到了4月份,原定的马列学院、中央宣传部的写作任务和文章合为一个,即由胡乔木执笔写《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北京的初夏一般是不太热的,但1951年的6月却热得出奇。胡乔木居住的来福堂是中南海老房子,窗户很小,一丝凉风也没有。胡乔木伏案笔耕,挥汗如雨。夫人谷羽找把大蒲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41期2021-10-31
- 胡乔木与谷羽:五十余年共风雨
胡乔木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他的夫人谷羽早年参加革命,后在中国科学院担任领导职务,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俩人在抗战初期的革命工作中相识相知,在为党的事业共同奋斗中感情日益加深,半个世纪中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谷羽原名李桂英,1938年1月在陕北公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设在陕西泾阳安吴堡的“青训班”,担任女生队指导员。当时胡乔木正在“青训班”担任副主任,分管教学工作。李桂英到班部的第一天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39期2021-10-18
- 浅论胡乔木研究中共党史的方法
孙宁摘要:胡乔木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文化、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其研究中共党史的方法对党史研究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些原则、方法至今仍然被学界奉为经典范式。胡乔木强调党史研究应当采用权威材料,紧贴政治,研究过程讲究科学性,研究成果具有脉络性,从最真实的史料入手,同时把握住中共党史的政治倾向、发展脉络,以科学的态度来叙述、宣传中共党史。胡乔木作为党史研究的奠基人,为中共党史研究作出了创新性的贡献。关键词:胡乔木;中共党史;指导思想;研究方法中图分类号
西部学刊 2021年11期2021-08-09
- 胡乔木为黄永玉校勘书稿及其他
书信卷中发现了胡乔木给黄永玉的两封信,多年的疑问终于得到解答。胡乔木的第一封信是这样写的:永玉同志:您是一位大画家,我非常尊敬和钦佩您。所以我早就想去看望您,并且拜领您为我作的画。但是终因事忙,未能早日践约,深感内疚。听说您最近回湘西去了,我也因胆囊炎要动手术(已定二十二日),只好再拖一两个月。世事不能尽如人意是常事,亦是常理,望为祖国、人民和艺术而善自排遣。余容面罄。祝旅次愉快。胡乔木五月二十日这封信写于1981年5月,寥寥数行,已能感受到胡乔木的谦虚、
百年潮 2021年2期2021-04-16
- 胡乔木中共党史通史编撰范式的历史考察
源,1951年胡乔木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是有关系统编撰党史通史的起点。胡乔木编撰党史通史著作的实践逻辑,是他在20世纪40年代间所参加的党史研究活动。其中,《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的编撰范式主要有:开创了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史的先例;对重要党史事件和党的会议等作出了评析;奠定了党史分期的理论体系。在回顾党史通史编撰的历程时,学界要全面认知胡乔木开创的党史通史编撰范式对其后党史著述书写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关键词〕胡乔木; 中共党史; 通史编撰; 理论范式〔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2-08
- 胡乔木公务文书研究综述
252000)胡乔木(1912—1992),原名胡鼎新,取“革故鼎新”之意,笔名乔木,江苏盐城人,是享誉政界的“中共中央第一支笔”。他在参加各类政务活动时所留下来的公务文书,无论语言风格、成文方法,还是理论内涵,都非常值得当今秘书人员学习与借鉴。目前,面对诸多党政机关出现的问题公文,对于政府公文的规范性、准确性、科学性等方面亟待改进与提高。因此,秘书专业人员积极研究并学习高质量的公务文书,无论是对其自身公文写作能力的提高,还是满足未来就业岗位的需求都很必要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3期2021-01-02
- 胡乔木的热心肠
一支笔”之称的胡乔木,是著名的政治理论家。他曾在毛泽东身边做过25年的秘书,改革开放后,又是邓小平的得力政治助手,很长一段时间,党内许多重要的政治文件都出自其手。胡乔木不仅才学文笔了得,而且性格耿直,襟怀坦荡,待人真诚,乐于助人。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初,身处高位的胡乔木,十分关怀知识分子,他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解决了一些知识分子工作生活待遇方面的难题,改善了他们的政治境地。“等调查清楚再出书就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翻译大师吴寿彭在青岛从事化
领导文萃 2020年20期2020-11-13
- 胡乔木与改革开放初期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探讨
摘 要:胡乔木同志致力于利用新闻媒介,宣传党的思想,胡乔木同志的一生都在为党的新闻工作奋斗,并且利用报纸等新闻媒介,对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值得现代新闻工作者学习。关键词:胡乔木;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工作胡乔木一直致力于党的理论宣传工作,通过这些宣传工作,对党的思想理论进行了宣传,对文化宣传工作的经验进行了总结,通过胡乔木同志进行的宣传工作,为如何进行党的理论建设,如何进行新闻宣传工作,竖立了标杆,胡乔木的一生,就是为党的宣传工作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7期2020-08-02
- 胡乔木宣传思想形成的早期时代背景
摘 要:胡乔木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曾经历任北平共青团市委宣传部长,左翼文化总同盟书记,中共江苏省委临时委员会宣传部长,中央政治局秘书,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署长,社会科学院院长等重要职位。为了学习和研究胡乔木同志宣传思想的形成,文章把胡乔木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新闻宣传出版,编辑以及文艺批判方面的实践作为研究对象。介绍了他从出生到求学,参加学生革命工作 并在党的领导下从事宣传组织活动的经历。以此来对胡乔木宣传思想做更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3期2020-07-14
- 毛泽东秘书胡乔木的热心肠
一支笔”之称的胡乔木(1912—1992),是著名的政治理论家。他曾在毛泽东身边做过25年的秘书,改革开放后,又是邓小平的得力政治助手,很长一段时间,党内许多重要的政治文件都出自其手。胡乔木不仅才学文笔了得,而且性格耿直,襟怀坦荡,待人真诚,乐于助人。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初,身处高位的胡乔木,十分关怀知识分子,他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解决了一些知识分子工作生活待遇方面的难题,改善了他们的政治境地。“等调查清楚再出书就晚了”翻译大师吴寿彭(1906—
文史博览 2019年11期2020-01-14
- 胡乔木的秘书写作素养研究
霍朋朋【摘要】胡乔木自1941年2月起担任毛泽东的秘书,从此走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秘之路。在多年的秘书生涯中,胡乔木主要负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秘书工作和新闻工作,从“中共中央一支笔”历练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中共中央大手笔”,因而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写作特点。他深厚的文字功底、广阔的政治视野、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及笔耕不辍,心系国家的精神使之成为辞章大家,并对当代秘书人员具有深远影响。【关键词】胡乔木;秘书写作;写作素养一、胡乔木的秘书写作素养秘书具有辅助性、
办公室业务 2019年7期2019-08-27
- 文件圈阅制度的由来
年3月的一天,胡乔木找到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叶子龙,着急地说要查找一份中央工委关于土改的文件。叶子龙说:“工委的所有电报都是马上送給主席的,一刻都不能耽误,这你是知道的。”胡乔木说:“我也记得主席好像看过这份电报,但他说没有看到,还跟我发了脾气。”就在这时,机要室的电话响了。叶子龙拿起电话,毛泽东的声音传了过来:“怎么搞的吗?连个文件都管不好,你要注意呢!”听了毛泽东的批评,叶子龙立即行动起来,让机要室的工作人员一起找,结果还是没有找到。无奈之下,叶子龙只好发
湘潮 2019年4期2019-08-15
- 试论胡乔木的党史著作编写观
希江〔摘要〕 胡乔木对党史著作编写有着系统的思考,值得我们深入总结并吸收借鉴。胡乔木认为:党史著作是党史工作的重要载体,要高度重视党史著作的历史价值和政治功能;写党史不能就党史论党史、就党史写党史,既要有政治上的把握,又要有正确的党史观,立场要明确,观点要准确;党史著作既要有学术价值,同时也要兼顾阅读价值;要在党史著作中慎重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关键词〕 胡乔木;党史著作;党的建设;编写思想〔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9年2期2019-06-11
- 毛泽东秘书胡乔木的热心肠
一支笔”之称的胡乔木(1912-1992),是著名的政治理论家。他曾在毛泽东身边做过25年的秘书,改革开放后,又是邓小平的得力政治助手,很长一段时间,党内许多重要的政治文件都出自其手。胡乔木不仅才学文笔了得,而且性格耿直,襟怀坦荡,待人真诚,乐于助人。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初,身处高位的胡乔木,十分关怀知识分子,他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解决了一些知识分子工作生活待遇方面的难题,改善了他们的政治境地。“等调查清楚再出书就晚了”翻译大师吴寿彭(1906-
文史博览·文史 2019年11期2019-01-06
- 从新发现的便条看胡乔木对人民日报社的领导
钱江新发现的胡乔木便条2018年是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筹办报史展览时,相关人员从健在的96岁前辈——《人民日报》创刊号版面的设计者何燕凌保存的文档中发现了一份两张纸的便条。便条是胡乔木于1950年5月18日写给人民日报社社长范长江、总编辑邓拓的。便条末尾有“乔木”字样的签名,下有“十八日”字样。当年,何燕凌是人民日报社编委会秘书,估计是便条中谈及的问题由他来具体落实,因此他才将便条保存至今。便条共两张纸6条意见,前3条意见属编辑方针方式问
湘潮 2018年10期2018-12-04
- 从新发现的便条看胡乔木对人民日报社的领导
江★ 新发现的胡乔木便条2018年是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筹办报史展览时,相关人员从健在的96岁前辈——《人民日报》创刊号版面的设计者何燕凌保存的文档中发现了一份两张纸的便条。便条是胡乔木于1950年5月18日写给人民日报社社长范长江、总编辑邓拓的。便条末尾有“乔木”字样的签名,下有“十八日”字样。当年,何燕凌是人民日报社编委会秘书,估计是便条中谈及的问题由他来具体落实,因此他才将便条保存至今。便条共两张纸6条意见,前3条意见属编辑方针方式
湘潮(上半月) 2018年10期2018-11-01
- 胡乔木因一首诗得到毛泽东赏识
胡乔木本名胡鼎新,江苏盐城人,“乔木”是他的笔名。胡乔木肄业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1937年7月,胡乔木抵达延安,主编中央青委机关刊物《中国青年》。1941年2月19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当提出要加强中央秘书处时,毛泽东提名调胡乔木前来中央秘书处,出任自己的秘书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秘书。走进毛泽东的窑洞,胡乔木开始零距离地与这位世纪伟人相处。首次见面,毛泽东问他哪里人,有过什么经历。得知他是盐城人时,毛泽东若有所思,口中却似在自言自语:盐城,苏北鹽城……片刻,
华声文萃 2018年3期2018-08-04
- 胡乔木与施蛰存的一面之缘
文/杨建民胡乔木是一位有“大手笔”之称的领导人,他一生写作了大量政论文字。由于长期与文字打交道,胡乔木对文艺尤其是文学十分爱好,且有较高的修养和造诣。同时他又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对真正有才华的学者、作家,抱有浓厚的结交兴趣,比如与施蛰存的交往就很有代表性。施蛰存是作家、古典文学研究家。据他自己介绍,虽然在大学当教授,可却没有什么“学术著作”。197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来约稿,施蛰存决心写一部关于唐诗鉴赏的作品。1978年,施蛰存开始全力撰写这部著述。从写
金秋 2018年21期2018-03-23
- 访问学者胡乔木的美国之旅
这次美国之行,胡乔木对中美关系的态度可能就不同了。虽然计划中的邓小平访美未能成行,但这第一步还是很有意义的。1989年3月24日下午,受邀来美国访学的胡乔木携夫人谷羽、女儿胡木英乘机抵达洛杉矶。这是胡乔木第一次访美,也是中国退休国家领导人第一次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出国访问。李政道之子、加州理工学院人文与社科部教授李中清前来接机。他们从特别通道离开了机场,避开了新闻记者。这是李中清第一次见到胡乔木。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胡乔木瘦瘦的,个子不高,讲话比较害羞,看
中国新闻周刊 2018年1期2018-03-07
- 刘少奇为中共八大政治报告找思路
,并把稿子送给胡乔木,问他有什么意见。胡乔木说,陈伯达起草的报告不像一个党中央向八次代表大会所做的政治报告,倒像一个学术报告。陈伯达听了心里不是滋味,很生气。不过,刘少奇却与胡乔木有同感,并对胡乔木说:“那好啊,他写的不行,你来搞一个。”接受任务后,胡乔木认真地起草起来。在此过程中,一天晚上,刘少奇要起草班子到他的住处去——当时大约已经接近10点了。刘少奇非常兴奋,他说自己刚刚从毛主席那里开会回来,毛主席讲了很好的意见,同起草八大的报告关系密切。毛主席讲了
百年潮 2017年11期2017-11-27
- 胡乔木的朋友圈
方晓强 徐建昭胡乔木的朋友圈□ 鲁书月 方晓强 徐建昭1985年9月,邓小平和胡乔木在中共中央十二届四中全会上与季羡林胡乔木与季羡林都是1930年夏天考入清华大学的。当时季19岁,胡18岁。胡考取物理系,入学后转读历史系,季念外语系。两人虽为同窗,但日后走向了不同的人生道路。胡乔木走的是革命之路,季羡林走的是学术之路。胡在清华大学历史系只读了一年多,就因从事中共地下工作暴露身份被迫离校。季羡林在清华四年,专心读书。毕业后,回到母校山东省立济南高中教了一年书
中外文摘 2017年21期2017-11-02
- 胡乔木与汪曾祺
○陆忠场胡乔木与汪曾祺○陆忠场汪曾祺的小说、散文,多数是写小人物的,多数是回忆和抒写过去的人、事、情、景,受到大众持久的喜爱。汪老走了,书在魂在,精神也在,持续地温暖人心、温润社会。汪曾祺的作品,不仅大众很待见,在我国党政高层领导中也受到重视。胡乔木长期主管党的舆论、文艺、宣传及意识形态工作,他一直关注、欣赏和帮助汪曾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于2015年9月29日,与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座谈时的讲话中特别讲到:“在当代作家中,汪曾祺的小说、
文艺评论 2017年7期2017-09-28
- 浅谈胡乔木是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
王雯【摘 要】胡乔木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文化、理论宣传战线上的卓越领导人。特别是在党史研究领域,胡乔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胡乔木坚持“站在党的立场上,叙述党的历史”,提倡写党史“要有政治上的观察和把握”。他不但掌握了翔实的党史资料,注重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党史,同时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悟,将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关键词】胡乔木;中共党史;研究【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8-0017
世纪桥 2017年8期2017-09-13
- 胡乔木请钱锺书“给社科院撑撑门面”
977年9月,胡乔木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后,十分重视社科院的建设和发展。胡乔木在实际工作中感到,社科院副院长需要由专门做学问的著名学者出任,他覺得钱锺书是合适的人选。钱锺书学贯中西,在中国古典文学和中西比较文学领域成就卓著。请钱锺书出任,胡乔木也是费了一番心思。据李慎之回忆,大约是1982年“5月份的一个星期六晚上,他忽然告诉我‘明天要去找钱锺书。我问为什么。他一字一顿地说:‘我要请他看在我的面子上,给社科院撑撑门面,给社科院当个副院长”。素以
党史博览 2017年9期2017-09-08
- 胡乔木的朋友圈
徐建昭与季羡林胡乔木与季羡林都是1930年夏天考入清华大学的。当时季19岁,胡18岁。胡考取物理系,入学后转读历史系,季念外语系。两人虽为同窗,但日后走向了不同的人生道路。胡乔木走的是革命之路,季羡林走的是学术之路。胡在清华大学历史系只读了一年多,就因从事中共地下工作暴露身份被迫离校。季羡林在清华四年,专心读书。毕业后,回到母校山东省立济南高中教了一年书,即赴德留学,一去就是十年。此时,胡乔木早已到延安,成为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的秘书。多年后,季羡林还清
读书文摘 2017年8期2017-08-14
- 《人民日报》前总编辑谭文瑞回忆《告台湾同胞书》的起草与发表
全会召开前夕,胡乔木把谭文瑞找去,告诉他,小平同志布置了一项任务,要在1979年元旦,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名义,发布一份《告台湾同胞书》,让他在三四天内起草出一个初稿。胡乔木向谭文瑞讲了文告的要点,特别叮嘱说:这个文告既要面对台湾老百姓,也要面對台湾当局。行文不用党报社论的格调,语气要委婉平和些,可以半文半白,适应台湾同胞的习惯,让他们能听得进去。对此,谭文瑞的理解就是,既要晓之以义,又要动之以情。他花了四天时间,按照胡乔木所说的精神把稿子写成。胡乔木对稿子
党史博览 2017年6期2017-07-13
- 胡乔木建议恢复乡政府、村长设置和在农村实行义务教育
纪80年代初,胡乔木认为,恢复乡政府和村长,在农村实行义务教育,这两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亟待解决,在修改后的新宪法中也应该得到反映。1982年1月,胡乔木看到两件有关农村治安情况的材料(一件是《四川达县发生一起利用封建迷信造谣、称帝、奸淫、杀幼的特大案件》,一件是《辽宁一些地方赌博风愈演愈烈》),更感到解决这两个问题的紧迫性。1月10日,胡乔木为转送这两件材料写信给邓小平、陈云并转胡耀邦等,提出恢复乡政府、村长和在农村实行义务教育两项建议。中央对胡乔木的建
党史博览 2017年6期2017-07-13
- 胡乔木与知识分子的交往
的只是我眼中的胡乔木。也许,一个更深沉、更真实、更完全也更政治的胡乔木,是我没有也无法把握的。但我仍然有义务把这一切写出来。”王蒙写道。这或许是知识界、文化界对于胡乔木的一种心声。与吴祖光:从“订交”到“劝退”在胡乔木的众多交游经历中,争议较多、较不易评价的可能就是他与吴祖光的交往。他们相识是在1957年“反右运动”前,1985年“订交”,最后一次相见是因1987年的“退党事件”。对于他们的交往,坊间和境外媒体多有不同评论,其中不乏评论者的演绎。在此,我们
中国新闻周刊 2017年13期2017-04-24
- 来而不往
王晓河季羡林和胡乔木是老同学,胡乔木对季羡林的友情,始终有增无减。胡乔木多次探访季羡林,奇怪的是,季羡林却一次也没有回访过。即便如此,胡乔木有了新鲜的吃食,也不忘给季羡林捎一点,和他分享。平素最講礼仪的季羡林,却“来而不往”,“什么吃的东西也没有给胡乔木送过”。有一年,胡乔木约季羡林到敦煌去参观,他也婉言谢绝了。据说,胡乔木逝世后,季羡林撰文《怀念乔木》,追述他们相识、相知的往事,文章平淡从容,温馨感人。季羡林说,两人相处60年,胡乔木生前,他刻意回避;胡
北方人 2017年3期2017-04-14
- 来而不往
王晓河季羡林和胡乔木是老同学,胡乔木对季羡林的友情,始终有增无减。胡乔木多次探访季羡林,奇怪的是,季羡林却一次也没有回访过。即便如此,胡乔木有了新鲜的吃食,也不忘给季羡林捎一点,和他分享。平素最讲礼仪的季羨林,却“来而不往”,“什么吃的东西也没有给胡乔木送过”。有一年,胡乔木约季羡林到敦煌去参观,他也婉言谢绝了。据说,胡乔木逝世后,季羡林撰文《怀念乔木》,追述他们相识、相知的往事,文章平淡从容,温馨感人。季羡林说,两人相处六十年,胡乔木生前,他刻意回避;胡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7年2期2017-02-15
- 来而不往
王晓河季羡林和胡乔木是老同学,胡乔木对季羡林的友情,始终有增无减。胡乔木多次探访季羡林,奇怪的是,季羡林却一次也没有回访过。即便如此,胡乔木有了新鲜的吃食,也不忘给季羡林捎一点,和他分享。平素最讲礼仪的季羡林,却“来而不往”,“什么吃的东西也没有给胡乔木送过”。有一年,胡乔木约季羡林到敦煌去参观,他也婉言谢绝了。据说,胡乔木逝世后,季羡林撰文《怀念乔木》,追述他们相识、相知的往事,文章平淡从容,温馨感人。季羡林说,两人相处六十年,胡乔木生前,他刻意回避;胡
读者 2016年24期2016-11-26
- 胡乔木告诉你如何写文章改文章
邵恒春胡乔木是我们党内的文章大家,一生撰写、整理、修改的文件、讲话、社论不计其数。他的写作之道对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具有重要借鉴价值。文风要鲜活,写文章得“量体裁衣”。胡乔木认为文风与写作水平及效果密切相关。他曾说:新的文风,应当打破一切固定的格式。别人的好文章,必须读,必须研究它的结构,但任何好的结构都不能硬拿来自己用。自己的结构,应看每次是说什么话,对谁说话而有所不同。最好的裁缝师,不是用衣的样式硬套在人的身上,而是根据人的身材,决定衣的样式。写文章也一样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16年9期2016-11-10
- 对《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写作相关问题的再认识
。写作过程中,胡乔木大量直接引用了毛泽东有关论述。刘少奇对胡乔木初稿进行了大量重要修改和充实,毛泽东对文稿做了最终审定。该书虽然以胡乔木的名义发表,但实际上反映的是毛泽东和刘少奇的观点。该书确实不宜看成胡乔木的代表作,但也不能就此否定胡乔木的重要作用。应该将该书看成毛泽东、刘少奇、胡乔木共同完成的中国共产党简史。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写作;毛泽东; 刘少奇; 胡乔木中图分类号:D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6)08-00
理论导刊 2016年8期2016-09-07
- 胡乔木因何称赞历史学家张荫麟
世纪80年代,胡乔木在指导《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的写作过程中,多次发表指导性意见。其中,两次提及历史学家张荫麟。在《党史研究中的两个重要理论问题》中,为强调写好历史人物的重要性,胡乔木提到了张荫麟:“他说一九三二年中国最好的一篇历史文章是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这句话,确如研究者所言,表述不够准确。张荫麟并未说《为了忘却的记念》是“一九三二年中国最好的一篇历史文章”,而是称赞此文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不过,张荫麟也强调,“一个时代的性质,可用其中感觉敏
党史博览 2016年5期2016-06-24
- 胡乔木谈毛泽东为什么会提出“大跃进”
991年8月,胡乔木在谈写作《回忆毛泽东》一书的设想时,曾对为什么1958年毛泽东提出“大跃进”进行了回顾和总结。胡乔木认为,一是毛泽东觉得1957年反右派斗争胜利了,群众发动起来了,群众中蕴藏着很大的积极性;一是毛泽东对1957年国际上各国共产党开的莫斯科会议非常满意,加上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确实感到胜利在我们一边,提出东风压倒西风,超英赶美。特别是他相信中国党领导经济建设,能够有更快的发展。这些都为“大跃进”的提出打下基础。1958年《人民日报》的元旦
党史博览 2016年6期2016-06-21
- 政治视域下的传播价值判断
——论胡乔木的媒介批评实践与艺术
值判断 ——论胡乔木的媒介批评实践与艺术胡正强(南京理工大学 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南京 210094)[摘要]胡乔木从事媒介批评活动之前,已经具有了丰富的新闻工作经验。他的媒介批评活动开始于延安整风时期,他从报道范围、报道方法和文风等方面批评《解放日报》新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解放战争期间,胡乔木同志的媒介批评重在分析新闻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及其表现,批评新闻写作中长文章多的毛病,大力倡导写短且言之有物的文章。胡乔木是政论写作的高手,他的媒介批评属于评论范畴,有
学术交流 2016年7期2016-02-27
- 胡乔木怎么写文章
文/邵恒春胡乔木怎么写文章文/邵恒春作为党内著名的笔杆子,胡乔木一生起草、整理了一系列载入史册的重要文件和历史文献。毛泽东曾夸奖他说:“靠乔木,有饭吃。”邓小平称他是“党内第一支笔”。那么,胡乔木是怎么写文章的呢?胡乔木“如何使文章按中央的要求能够让人看下去”胡乔木一生撰写、整理、修改的文件、讲话、社论不计其数。他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使文章按中央的要求能够让人看下去”。关于文件、报告要起到怎样的效果、满足怎样的要求,他说:“一要引人看,要有好的介绍方
共产党员(辽宁) 2015年21期2015-12-24
- 邓小平:乔木属于书生气十足,同那些看风转舵的不同
□胡乔木传记编写组1975年11月4日,邓小平把胡乔木找去,谈《毛泽东选集》编辑工作,谈完以后说:“你们以后就抓两件事:一件是把编辑《毛选》的工作做好,一件是帮助学部把刊物办好。”胡乔木这时还不知道,毛泽东对邓小平为刘冰等人转信的事作了严厉批评,政治局内在11月2日已开会“批邓”。邓小平说的是实话。清华大学刘冰、惠宪钧、柳一安、吕方正等四位负责同志于10月7日联名写的信,抬头是“邓副主席并呈毛主席”。信中揭露迟群、谢静宜在清华大学的严重问题,特别是揭发迟群
领导文萃 2015年21期2015-11-20
- 《胡乔木传》是怎样写成的?
写组副组长为《胡乔木传》编写付出了很多心血。我们欣喜地看到,《胡乔木传》于今年1月一出版就引起了很大关注。我们知道,胡乔木作为长期主管党的意识形态的一位领导人,作为党内著名的大笔杆子,其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为这样一位人物立传,无疑也是一件十分慎重而艰巨的任务。那么,能否谈谈这项工作是如何启动的吗?程中原:好的。为胡乔木这样一位党内重要人物立传,中央非常重视。1992年胡乔木去世后,经中央批准,《胡乔木传》编写组于1994年正式成立。编写组由邓力群任组长,主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5年6期2015-06-26
- 邓小平与胡乔木的恩恩怨怨
6日,邓小平找胡乔木谈话,要他和吴冷西、胡绳、李鑫等任国务院顾问,像过去“钓鱼台的班子”那样写一批“反修反帝”的文章。邓小平正着手部署各方面整顿工作,他知道加强思想理论工作,同“四人帮”抢夺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性。1975年上半年,邓小平的治理整顿工作已显露成效,但由于舆论宣传掌握在“四人帮”手中,邓小平的讲话精神、中央圈发的文件,在报刊上都得不到宣传。所以,无论是整顿的进一步开展,还是同“四人帮”的进一步斗争,都需要舆论宣传和思想理论工作的支持。恰好此时,
时代人物 2015年6期2015-06-12
- 一部严谨切实、可读可信的传记和信史《胡乔木传》评介
的传记和信史《胡乔木传》评介■张 永胡乔木是中共党史和新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有“中共中央第一支笔”的美誉。当代中国出版社、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的《胡乔木传》是目前有关胡乔木传记的重要著作。概括而言,该传记有如下特点。第一,一部在翔实占有资料和深入扎实研究基础上撰写的信史。《胡乔木传》是在全面研究胡乔木一生著述,梳理其革命生涯,查阅大量档案材料,采访众多胡乔木知情者,进行扎实研究基础上撰写的,是一部有史有质、寓论于史,有思想、有深度的传记和信史。《胡乔木传》
人民公仆 2015年7期2015-03-03
- 胡乔木与《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
十年》的作者是胡乔木。胡乔木(1912—1992),江苏盐城人,原名胡鼎新,笔名乔木、钟洛等。《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人民出版社1951年6月初版。我收藏的两种版本,一种是1951年11月的北京版,另一种是1953年5月的上海重印版。两种版本的内容基本相同,但封面设计却不同,北京版是淡黄的底色,竖写的黑字书名,显得色彩淡雅;上海版是大红的底色,竖写的黄字书名,显得色彩浓烈。这里我着重谈一下1951年11月北京版。该书为竖排本,正文94页,卷前有《再版声明》
读书文摘 2014年11期2014-12-24
- 我的父亲胡乔木
力!”胡木英,胡乔木之女,1941年生于延安。胡乔木被誉为中共党内“四大笔杆子”之首,29岁到毛泽东身边,从助手到“党内一支笔”到“新闻大管家”,宦海沉浮50年,一度销声匿迹,直至邓时代被重新启用。胡木英的讲话,一石激起千重浪,尤其是“衷心希望我们红二代……不打横炮、不帮倒忙、不信谣不传谣、不干扰党中央的部署”,让外界有了诸多解读,甚至有媒体不惜从外地赴京采访胡木英,并解读这番话的用意何在(由于无关本文主旨,不再赘述)。其实,京城红二代举行春节团拜,已经成
读书文摘 2014年8期2014-08-29
- 理论之争与周扬之死
盛夏周扬与胡乔木在对待解放思想的理解与态度上是确有不同的。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周扬与胡乔木在上海就在一起,左联时期胡乔木在周扬领导下工作。四十年代的延安时期周扬编《马克思主义与文艺》时,还在序言中对胡乔木的出力,表示过感谢。目前关于周与胡的文字极少,凭仅存的文献,周扬与胡乔木的分歧大致有三点:一是对待丁玲作品的态度不同。1948年,丁玲写完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把书稿复写了两份,一份交给周扬,一份交给胡乔木,周扬几个月未作表态,没说好,也没说不好,丁
领导文萃 2014年16期2014-08-22
- 胡乔木不讨好的序言
述、日记等看,胡乔木实在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在这些文章里,胡乔木是具有相当阅历和充分学养,同时又对文艺有着敏锐触角的政治人物;在众人的议论里,他的面目有点含混不清,或者有大家厌烦的“左”的腔调,或可跟随政治风云改变自己的原有观点……这些使得他即便有着深厚的文字底蕴(这方面他的功夫过硬,是可以引以自得的),却得不到讨好的结果。哪怕是政治大人物,也不能改变这样的尴尬,这种现象让人深思。【聂绀弩不愿攀附“权贵”,出言不逊】先说一件颇为著名的胡乔木写序不讨好的往事。
同舟共进 2014年9期2014-02-11
- 胡乔木“最好的一面”
□虞非子胡乔木复出后,为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的确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这在《胡乔木书信集》中已见一斑:1980年9月,巴金向胡乔木当面提出俄国文学专家汝龙住房被占问题,希望他帮助解决;次年9月,巴金致信胡乔木,希望这一问题“能早日解决”。12月1日,胡乔木致信巴金:“汝龙同志的房子问题北京市最近已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并已征得他的同意……”1981年7月,梁宗岱病重,胡乔木接其妻“甘少苏的一封来信,要求有所帮助”,当即致信广东省省委书记吴冷西、广东省委
领导文萃 2013年22期2013-08-23
- “文革”结束之初的胡乔木
于被打倒了。但胡乔木怎么也不会想到,“四人帮”倒台以后,他竟依然受到严厉的指责。他因想见毛泽东最后一面给江青写的信竟被人诬为“效忠信”;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迫于毛主席指示的压力不得不写的“揭批”材料,也被他人死揪着不放……毛泽东逝世后,中共中央组织机关单位的负责人都去守灵,唯独胡乔木没有资格。这对胡乔木来说,是不公平的。他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了20多年,枪林弹雨一路走来,有生里来也有死里去,有苦中乐也有乐中苦,但革命终于成功,晴总多于阴,喜总大于悲。如今,毛泽东
人民周刊 2012年4期2012-12-22
-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胡乔木对中共重大政治理论的晚年思考》读后
005)今年是胡乔木同志100周年诞辰。邯郸学院副院长鲁书月教授撰写的《胡乔木对中共重大政治理论的晚年思考》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恰逢其时。如果从英国人司徒华(R.Stewart)在《共产主义评论》(Comminist Review)1951年12月号上用发表的《评胡乔木著〈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算起,到现在胡乔木研究已经60多年。60年以来,无论是在党史学界还是在中国近现代史学界,胡乔木只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研究成果却很少,论文大都是回忆纪念性文章,专
邯郸学院学报 2012年3期2012-08-15
- 胡乔木研究综述
250100)胡乔木研究综述杨 燕(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归纳阐述了学界对胡乔木所作的研究:胡乔木的新闻理论研究,胡乔木的文艺理论研究,胡乔木的党史理论研究,胡乔木与毛泽东关系的研究,胡乔木与毛泽东思想的研究,胡乔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考,胡乔木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考。胡乔木;新闻;文艺;党史;毛泽东;社会主义胡乔木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长期的革命和实践中,形成了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看法,199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6期2010-08-15
- 细说父亲胡乔木宦海沉浮
笔杆子”之首的胡乔木,从毛泽东秘书到“党内一支笔”再到“新闻大管家”,经历了怎样的宦海沉浮?近日,胡乔木之女胡木英讲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父女往事。被毛泽东点名成为秘书对于胡乔木来说,一生中最重大的事件莫过于成为毛泽东的秘书。“我1941年1月23日生于延安,我出生半个月左右,父亲就去给主席当秘书了。”胡木英说。此时,胡乔木和夫人谷羽住在延安大砭沟的窑洞里,青年干部学校就在大砭沟,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组织部也在那里。“父亲当时已调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这
人民周刊 2010年6期2010-01-16
- 岁寒而后识乔木
“南乔北乔”的胡乔木来说,那就更有道理了。我这两位乡先辈“盐城二乔”,近年来在话语世界屡遭物议。斯人已逝,短长黑白,已是不得则声。乡之先达死后不太平,声誉日损,后生小子情当回护,鸣鼓而攻,但理有未安,老老实实地推本究原才是正道。先说乔老爷,“文革”后从王洪文处搜查出一张组阁名单,乔公在列,名下是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于是先审查,后赋闲,憋憋屈屈地死了。死了就死了,倒也淡了,只因其未亡人出了本书,好话说过了,遮掩之间不免避重就轻或是粉饰虚说,一时旧雨新知竞相澄清
书屋 2006年8期2006-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