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胡乔木对中共重大政治理论的晚年思考》读后

2012-08-15 00:43刘广瑞
邯郸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胡乔木序言人民出版社

刘广瑞

(邯郸学院 科研处,河北 邯郸 056005)

今年是胡乔木同志100周年诞辰。邯郸学院副院长鲁书月教授撰写的《胡乔木对中共重大政治理论的晚年思考》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恰逢其时。

如果从英国人司徒华(R.Stewart)在《共产主义评论》(Comminist Review)1951年12月号上用发表的《评胡乔木著〈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算起,到现在胡乔木研究已经60多年。60年以来,无论是在党史学界还是在中国近现代史学界,胡乔木只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研究成果却很少,论文大都是回忆纪念性文章,专著就更少,仅仅四五本。正如李良志在该书《序言》中所说“目前学术界对胡乔木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这不仅表现在已出版的有关胡乔木的著作大部分属于资料性质,研究性的著述仅限于少数一些论文,而且,也更鲜见关于胡乔木晚年对中共重大政治理论问题的系统研究。书月写的《胡乔木对中共重大政治理论的晚年思考》,填补了这一研究空白。”(序言第1-2页)该书是作者积数载心血、倾力研究胡乔木晚年对中共重大政治理论的思考,可谓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综观全书有如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内容丰富、见解独到

全书共5章28万字,分别从析“左”和纠“右”、对中共指导思想的新阐释、对社会主义基本理论问题的新探讨、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再思考以及对其他重大问题的研究等方面对胡乔木晚年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 并在此基础上对他的历史作用和地位作了深入探讨。每论一事都有理有据,并拿出自己的一得之见。如作者在探析胡乔木怎么对待社会主义基本理论问题时,概括指出了胡乔木的对社会主义研究的方法论原则。由此一斑,可以看出该书对胡乔木的评论,既有宏观又有微观,于微观之事件中发宏观之伟论;于公允中寓以创见,处处闪烁着历史唯物主义的亮点,反映了作者深厚的史实功底。

二、借鉴既往、考证创新

该书充分借鉴了前人在胡乔木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如在胡乔木研究方面颇有建树的叶永烈、尚定、杜玉芳、程中原等人的最新成果,在此基础上加以综合提高,从而站在了学术最前沿。应该指出的是,本书虽然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 但却不盲从、不囿于旧说,对许多事件在立意求实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见解。如该书第164页在论述胡乔木1978年在国务院务虚会上的发言的影响时,认为胡乔木的发言并非像以往学者的笼统的说法经过了修改,并对此进行了详细地考证。作者依依对照1978年7月28日胡乔木在国务院务虚会上的发言稿原稿(存国务院办公厅档案馆)、10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稿、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小册子及《胡乔木文集》第二卷所选的这篇文章四个版本,认为人民日报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以及《胡乔木文集》第二卷所选的文章与10月6日《人民日报》稿是一致的。而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小册子是在《人民日报》发表稿的基础上修改而成。针对前人的观点, 作者给以辩驳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作者“坚持从客观存在的历史实际出发,把胡乔木的理论思考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用全面的、辩证的方法去分析,从而对许多问题作出了自己独立的判断和评价。对比较敏感的问题,也没有回避,既指出胡乔木的理论贡献,也实事求是地指出了他的理论探讨的局限和缺憾”(序言第3页)。正是这些严密的考证和经典的评述把胡乔木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

三、史料翔实、分析到位

学术论著贵在出新,而要写出新意,首先是要有新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新观点。该书在以1993 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第二卷《胡乔木文集》和1999年该出版社出版的《胡乔木谈中共党史》 为基本史料的基础上还大量引用了大量的档案文献及当事人回忆录等。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在写作过程中该书穿插了许多别人没有用过的新材料。如1981年7月21日《邓力群在河北省直机关传达学习六中全会决议大会上的报告》,本书很好地使用了这个材料,并独辟蹊径从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晚年错误两者进行了大量严密而详细的考证,得出胡乔木对毛泽东思想精神实质和活的灵魂的首次概括结论。

四、立足传主、钩带连环

胡乔木的活动不是孤立的,他与众多历史人物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该书在全面叙述胡乔木生晚年对中共重大政治理论的思考时,不吝笔墨、有声有色地叙述了胡乔木晚年与之相关的众多人物,在对相关人物进行简明扼要的简介与勾勒的过程中对其与胡乔木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评述,从而在对相关人物的历史叙述中展示了胡乔木的性格特点。如他与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关系都进行了绘形绘色的描述,让我们能够从这些侧面深入了解胡乔木丰富的内心世界。

五、文笔清新、引人入胜

该书在写作风格上也较生动活泼, 克服了以往一般人物研究刻板枯涩的模式,做到了学术性与可读性相结合。如该书余论对晚年胡乔木的心境解读就以耐人寻味的口气道出了胡乔木所具有的“士”和“仕”双重身份和性格所致。“胡乔木的晚年是幸运的,因为恰逢中国社会正在发生重大变革的伟大时代。这个伟大的时代所催生的新的政治理论问题成为他思考的主要内容,为他搭建了进行政治理论探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努力地、认真地、热情地为社会变革进行理论上的论证和热情的鼓吹。”(正文第271页)如此叙述, 让人颇有一种迫不及待读下去的欲望。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正如序言(序言第3页)中所说,“对胡乔木研究难,对胡乔木晚年尤难,而研究胡乔木晚年的政治理论观更难”,所以研究胡乔木必须有一股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治学理念。据笔者了解,作者从2001年开始对胡乔木进行研究,至今已10余年。她的博士论文就是《胡乔木晚年对中共重大政治理论问题的研究和探讨》。2009年,她又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胡乔木晚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历史贡献》。在成书之前,她已在《中共党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教学与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正是这种“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治学理念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才使作者在胡乔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她的组织带领下,邯郸学院成立了全国首家胡乔木研究所,以她为首的胡乔木研究团队正在攻关胡乔木研究中的一个个难题,作为《胡乔木对中共重大政治理论的晚年思考》的姊妹篇《学习与研究中国共产党两个〈历史决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4月)就是胡乔木研究所取得的一项新成果。愿作者在胡乔木研究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猜你喜欢
胡乔木序言人民出版社
序言
序言
序言
《名人传》序言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来而不往
来而不往
来而不往
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