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蔚

  • 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
    ?我从心理学家李松蔚老师那儿听到过一个案例,真是思路清奇,让我脑洞大开。他有个来访者,把市面上所有的助眠产品都试过了,但根本没用。怎么办?李松蔚老师干脆告诉他:睡不着不是正好吗?多出来的时间可以干多少事情?看书,学英语,学一门手艺,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这样,从这个星期开始,每天不到凌晨三点,你不许睡觉,每天晚上看完一本书,然后给我发读书笔记打卡。结果来访者只坚持了三天,到第四天就困得不行,一翻开书就睡过去了。这个方法不是李松蔚老师的独创,而是心理治疗中一种成

    青年文摘 2023年18期2023-11-16

  • lululemon发起“爱的练习”
    邀请心理学专家李松蔚博士,携手打造了《爱的100练》口袋书,鼓励人们在爱中寻找自己,对伴侣勇敢表达爱。《爱的100练》口袋书呈现了100种有关亲密关系的练习方式。如第1种,告诉自己“现在的你就足够好”,第17种“出去走走,从二人世界去更大的世界”……用户可以将这些话语分享给爱人,邀请对方共同探索。这些练习方式能够帮助人们不断精进爱的能力,进而找到亲密关系和自己的好状态。此次lululemon上线“爱的100练”活动,先邀请本身具有关注度的合作对象,让专业人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2023年10期2023-10-02

  • 做一件确定的事
    李松蔚很多人说起目标,往往是一个持续终生的事情。比如,希望心态更加积极;希望每天都可以早起,坚持运动一小时,等等。我倒希望他们把目标定得小一些,近一些。终生改变的意思就是没有止境,每天都要努力,怎么努力都不够——连续改变100 天、1000 天,目标仍旧不算达成。万一明天没做到呢?所以时刻不能安心。同样,一个希望每天锻炼的人,我会建议他:在特别不想动的一天,试着让自己动一次,做到一次就够了。虽然是微不足道的行动,可一旦做到了,就是在向自己证明:即使不想

    中外文摘 2022年1期2022-11-11

  • 书房
    ”5 %的改变李松蔚 著类型:心理四川文艺出版社2022年6月本书是心理学家李松蔚在最近两年,通过网络进行心理干预的精彩案例合辑。书中的44个案例囊括了自我、家庭、工作、情感、人际5大领域的真实困惑。对于读者提出的问题,李松蔚会要求提问者在未来一周内,尝试一个没有试过的行动,尝试5%的新可能。新的行动带来新的经验,而当新的经验打破惯性时,改变就一步一步发生了。

    读者·原创版 2022年8期2022-11-09

  • 书房
    ”5 %的改变李松蔚 著类型:心理四川文艺出版社2022年6月本书是心理学家李松蔚在最近两年,通过网络进行心理干预的精彩案例合辑。书中的44个案例囊括了自我、家庭、工作、情感、人际5大领域的真实困惑。对于读者提出的问题,李松蔚会要求提问者在未来一周内,尝试一个没有试过的行动,尝试5%的新可能。新的行动带来新的经验,而当新的经验打破惯性时,改变就一步一步发生了。

    读者·原创版 2022年8期2022-08-17

  • 不必对你的情绪感到羞耻
    李松蔚 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用一种社会化的目光来评价自己的情绪——我有这种感受是我不对。往大了说,“我的存在”是错的。 所以很多人学会了隐藏,学会扮演一个更符合别人的标准、更“稳定”的自己。在有了欲望或脆弱的第一时间,不是去理解自己,而是给予自己一个评判性的指令——“我怎么是这样的”,然后惊惶失措地想要藏起来。越想藏,越藏不住。也许不一定表现出来,但在心里对自己的情绪感到羞恥。 羞耻是一种后天训练的体验,它来自人际关系。羞耻的意思是

    华声文萃 2022年3期2022-03-31

  • 先让飞机平稳降落
    李松蔚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电影《萨利机长》,讲一个在危急时刻拯救航班的机长,事后遭到了质询。 因为调查显示,危机发生之前,其实还有更简单稳妥的应对方案,萨利机长并没有采取。也就是说,这场危机可以看成他的“人为失误”。 萨利机长不否认,确实有更完美的方案,但那是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到的。 他的反击是:你们所谓的完美方案都是依靠电脑模拟,模拟操作的飞行员对即将发生的一切已经做好心理准备。而事发当时不是这样。我突然遭遇意外,处于震惊和慌乱中,需要几十秒时间判

    润·文摘 2021年12期2021-12-23

  • 如何战胜对自己的不满
    李松蔚很多人问我,如何战胜对自己的不满。我的回答是,战胜不了,想要什么,就得趁现在采取行动。先做好自己能做的事,能做多少就做多少,等做完了,再说对自己的不满。其实,我也常常体会到对自己的不满且深感无力,但每次都能从这种绝境中找出一条路。我告诉自己,我的痛苦是在抱怨自己不是另一个人,这样做一点儿用也没有。那就用自己的方式尽力而为,能做成什么样就算什么样吧。有一部电影叫《萨利机长》,主人公萨利是一个在危急时刻力挽狂澜,拯救了整架航班的机长。事后他被人质询,因为

    妇女 2021年10期2021-11-24

  • 想赢,可以输
    李松蔚有个观点在我看来是老生常谈了,但在大众层面还是不够普及——积极不应该只是心态,积极是行动。姑且用一个俗套的词吧,奋斗。向着成功奋斗,这才积极。但是对于暂时没有成功的人,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奋斗一定能保证成功吗?不一定。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种不确定才是生命中最漫长的修行,我们需要在这样一个状态下,保持行动的动力。那么我说,在这种状态下,别逼自己。逼自己没有用。除了激发情绪性的痛楚,造成一系列生理损耗之外,它很难对现实处境带来真实的改善,而反作用倒是不少。

    领导文萃 2021年17期2021-11-05

  • 先让飞机平稳降落
    李松蔚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电影《萨利机长》,讲一个在危急时刻拯救航班的机长,事后遭到了质询。因为调查显示,危机发生之前,其实还有更简单稳妥的应对方案,萨利机长并没有采取。也就是说,这场危机可以看成他的“人为失误”。萨利机长不否认,确实有更完美的方案,但那是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到的。他的反击是:你们所谓的完美方案都是依靠电脑模拟,模拟操作的飞行员对即将发生的一切已经做好心理准备。而事发当时不是这样。我突然遭遇意外,处于震惊和慌乱中,需要几十秒时间判断形势,

    杂文选刊 2021年9期2021-09-09

  • 不要赠予虚空
    李松蔚高考之前,有的父母会这么鼓励孩子:我们对你没有期待,你正常发挥就好。这是谎话。期待多多少少都是有的。与其藏在心里,不如用肯定句把期待讲出来。只有说出来,才是一个明确的期待。明确的期待就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失败让人痛苦,但这份痛苦不容回避。不能说因为害怕达不到,就把期待藏起来,视而不见,仿佛就可以不痛苦。这样藏下去,也不会有快乐。没有期待,也就没有前进的方向,没有遍历辛苦的快慰。对人对事都是无可无不可,只剩下虚空。孩子感知不到父母的期待,反而心慌

    意林 2021年10期2021-05-28

  • 勇敢的人敢认怂
    李松蔚我有一位外国朋友,他有一个哥哥是学霸,上常青藤,一路读博士当教授的那种学霸。我这个朋友从小就想:我跟他比学习肯定是没戏了,只能另辟蹊径。所以他立志做一个比哥哥见闻广博更有趣的人。毕业以后他没有在美国找工作,而是满世界晃悠,去不同的国家兼职教英语,课余四处旅游。他到处跟人讲自己的经历,但唯独在咱们这儿会收到一种特别的回应:可惜,你怎么知道学习一定比不过哥哥?你都没有努力!“你为什么不争呢?你争一下啊!”这种观念我们都不陌生。它当然也是一种美德,遇强则强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8期2021-03-15

  • 等一等问题也许就没了
    李松蔚我在大学心理中心工作的时候,时常有这种情况:一个学生打电话来,说明天有大考,现在心慌得不行,急需找心理老师调节一下压力。遵循正常预约流程,只能遗憾地告知他,這一周约满了,下月可以安排上。“下月?下月都考完了!”他大喊。他的需求就是现在马上获得帮助。其实见不到心理咨询师,他可能会失眠,考试也可能挂科,但仍然可以撑过考试,活下来。他还可以去补习,去健身房踩单车,学习积极心理学,也可能找朋友吐吐槽。大家一顿劝,睡一觉起来,第二天就好了。也可能怎么都好不了,

    意林 2020年23期2020-12-29

  • 等一等,问题也许就没有了
    李松蔚我在大學心理中心工作的时候,时常有这种情况:一个学生打电话来,说明天有大考,现在心慌得不行,急需找心理老师调节一下压力。遵循正常预约流程,只能遗憾地告知他,这一周约满了,下月可以安排上。“下月?下月都考完了!”他大喊。他的需求就是现在马上获得帮助。其实见不到心理咨询师,他可能会失眠,考试也可能挂科,但仍然可以撑过考试,活下来。他还可以去补习,去健身房踩单车,学习积极心理学,也可能找朋友吐吐槽。大家一顿劝,睡一觉起来,第二天就好了。也可能怎么都好不了,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45期2020-12-07

  • 焦虑不是你的问题
    李松蔚我们总能看到一句话:接受你自己,然后做你自己。什么叫接受你自己呢?不是说你接受了自己就不會焦虑了,而是你要接受自己的焦虑,然后你接着焦虑。对有些人来讲,他们老觉得焦虑是个问题,这种对焦虑的焦虑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它会不断地渲染焦虑这个概念,从而让人觉得焦虑是一件坏事。比如一个年轻人,他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否买得起房子,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做什么工作,他肯定焦虑,这是很正常的。但现在有很多人对他说,你这样不正常,你要有平常心,要接纳自己,把这事搞得很玄,最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0年8期2020-06-30

  • 焦虑不是你的问题
    李松蔚我们总能看到一句话:接受你自己,然后做你自己。什么叫接受你自己呢?不是说你接受了自己就不会焦虑了,而是你要接受自己的焦虑,然后你接着焦虑。对有些人来讲,他们老觉得焦虑是个问题,这种对焦虑的焦虑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它会不断地渲染焦虑这个概念,从而让人觉得焦虑是一件坏事。比如一个年轻人,他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否买得起房子,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做什么工作,他肯定焦虑,这是很正常的。但现在有很多人对他说,你这样不正常,你要有平常心,要接纳自己,把这事搞得很玄,最

    幸福·婚姻版 2020年3期2020-05-18

  • 焦虑不是你的问题
    李松蔚我們总能看到一句话:接受你自己,然后做你自己。什么叫接受你自己呢?不是说你接受了自己就不会焦虑了,而是你要接受自己的焦虑,然后你接着焦虑。对有些人来讲,他们老觉得焦虑是个问题,这种对焦虑的焦虑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它会不断地渲染焦虑这个概念,从而让人觉得焦虑是一件坏事。比如一个年轻人,他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否买得起房子,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做什么工作,他肯定焦虑,这是很正常的。但现在有很多人对他说,你这样不正常,你要有平常心,要接纳自己,把这事搞得很玄,最

    读者 2020年7期2020-04-07

  • 理解别人的逻辑
    李松蔚一个来访者在一次咨询中抱怨她的丈夫。她的丈夫每天躲在工作的堡垒里,对家里的事几乎都不关心。咨询那天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她对我说:“你看吧,他每一年都是这样,忘得一干二净。”“你会怎么办呢?”我问她。她说,去年结婚纪念日时她觉得受不了,于是发了条朋友圈,提到那天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底下有一堆朋友祝她快乐。丈夫第二天上班时才看到,打电话补了一句问候。“这就完了?”“这就完了,”来访者说,“奇葩吧?”“我的意思是,你发了一条朋友圈,这件事就完了?没有再说什

    爱你·健康读本 2019年2期2019-06-11

  • 过劳时代,谁为我想要的生活节奏埋单?
    临床心理学博士李松蔚的从业经历中,最常见的并非因为劳动本身造成的伤害,而是劳动所附带的压力。曾经有一个人对李松蔚说,自己每天晚上下班时都特别有压力,因为当他穿过其他人的办公桌,看到同事们都在加班,就很不好意思先走。于是,他的奋斗目标是有一天可以成为领导,有独立的办公室,可以自己决定几点下班。后来,他如愿以偿当上了领导,却发现当领导更累。的确可以在一个正常的点下班——他把这个点定为晚上8点半,“但当我从办公室走出来,看到我的下属还坐在电脑前,我从他们面前走过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19年3期2019-04-04

  • 拒绝学校“军备竞赛”的大人们
    味。所以当爸爸李松蔚问她,以后在这里上学好不好?她点了点头。当然,李松蔚把孩子送到一土来,并非因为他们的厕所。李松蔚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也在清华大学教书。当初应聘岗位时,他夹带了一个私心:女儿可以上配套的附属学校。最终,朵朵却走进了开在老旧社区里的一土学校。这个决定让很多人不解。朵朵奶奶在微信上对李松蔚发起“质问五连”:你们大学的教师子女有几个会读这所学校?这所学校办了多少年?市重点还是区重点?学生平均成绩如何?毕业后都去哪里?奶奶是个小学老师,问起问题来总

    看天下 2019年6期2019-03-15

  • 理解别人的逻辑
    李松蔚一个来访者在一次咨询中抱怨她的丈夫。她的丈夫每天躲在工作的堡垒里,对家里的事几乎都不关心。咨询那天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她对我说:“你看吧,他每一年都是这样,忘得一干二净。”“你会怎么办呢?”我问她。她说,去年结婚纪念日时她觉得受不了,于是发了条朋友圈,提到那天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底下有一堆朋友祝她快乐。丈夫第二天上班时才看到,打电话补了一句问候。“这就完了?”“这就完了,”来访者说,“奇葩吧?”“我的意思是,你发了一条朋友圈,这件事就完了?没有再

    爱你 2019年5期2019-03-09

  • 只要“干货”的时代病
    李松蔚这个时代的人,对信息有一种深刻的崇拜,他们称其为“干货”,假如有一段时间离了“干货”,就像鱼儿离了水一样焦渴。他们无法容忍“缺乏新鲜内容”的阅读体验,常常掷地有声地问:“谁能给一个摘要?”“这篇文章究竟能给我带来哪些信息?”也因此,有了许多投其所好的产品,就像“中外文学名著快读”一样,致力于为这些读者提供高浓度、快节奏的信息流:“一张图让你看懂××”,“一本书让你精通××”,“一个故事告诉你××的本质是什么”,越是提纲挈领、言简意赅,读者越兴奋,感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8年7期2018-11-15

  • 只要“干货”的时代病
    李松蔚这个时代的人,对信息有一种深刻的崇拜,他们称其为“干货”,假如有一段时间离了“干货”,就像鱼儿离了水一样焦渴。他们无法容忍“缺乏新鲜内容”的阅读体验,常常掷地有声地问:“谁能给一个摘要?”“这篇文章究竟能给我带来哪些信息?”也因此,有了许多投其所好的产品,就像“中外文学名著快读”一样,致力于为这些读者提供高浓度、快节奏的信息流:“一张图让你看懂××”,“一本书让你精通××”,“一个故事告诉你××的本质是什么”,越是提纲挈领、言简意赅,读者越兴奋,感觉

    传奇故事(上旬) 2018年7期2018-10-30

  • 追求干货的人都是生活的饥民
    ★文/李松蔚追求干货的人都是生活的饥民★文/李松蔚一位爱听相声的朋友,时常重温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段子。我问他:“听过的段子,你还会觉得有意思?”他说当然。好的作品如同一件雕琢精美的玉器,并不是看上一眼,了解是什么模样就成。要拿在手中反复把玩,越琢磨越有味道。我上学时有不少类似于“中外文学名著快读”的书,致力于提供便捷取巧的阅读体验,把一部部厚重的文学作品,浓缩为几页纸、几段故事梗概以及名句摘抄。这让学生感到很赚,一个假期过去,个个都“读过”上百本名著。这种

    喜剧世界 2017年9期2017-12-06

  • 你是怎么有了现在这个家
    李松蔚你是怎么有了现在这个家◎ 李松蔚我自己是在租来的房子里结的婚。那时候房租的预算有限,我挑来挑去,要么这里有硬伤,要么那里不适合。我一次次地请中介再带我看下一套房,直到在预算范围内没有下一套了。中介拍拍我的肩,说:“哥,你再考虑考虑。”我现在仍然记得他说这句话时的神情,“考虑考虑”,我究竟要考虑什么呢?我模模糊糊地觉得心里有一个地方被狠狠地撞了一下。那是什么感觉?是这些地方都不太好,但你必须做一个了断,在这些不够好的选项里挑一个,那就是你的归宿。我

    爱你 2017年25期2017-11-15

  • 谁也不让步
    李松蔚谁也不让步◎ 李松蔚常有人问我:“作为心理咨询师,你会和爱人吵架吗?”答案是当然会。“难道心理咨询师不是最能理解别人的职业吗?”事实是,关系永远是两个人的平衡。要往哪里去,很难以一方的意愿为转移。朋友吵架的时候,我们都会劝:“你多体谅她一下不就好了?”好像那是他本人可以掌控的事。换到自己身上,就知道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能理解爱人的怨气,也体谅她的不容易,但冲突还是避免不了。我有一位来访者,跟老公吵架,一怒之下会夺门而出,漫无目的地开车到处走。她

    爱你 2017年5期2017-11-14

  • 是什么挡住了你
    李松蔚是什么挡住了你□ 李松蔚一个来访者跟我聊到整理房间的话题。他说卧室已经快塞不下东西了,每天晚上睡觉,他把床上的书搬到椅子上,等到白天要用椅子的时候,再搬回去。这是一种狼狈的活法,而他明明知道,整理房间只需一个小时。他日复一日地维持这个状态,眼看着床上的小山越堆越高。“我为什么就不能整理一下呢?”他若有所思地问我,好像我能替他回答一样。“对啊,为什么不能整理一下呢?”我问回去。他摇摇头:“就是太懒了。”我不同意。“懒”是一个方便的说法,任何想做的事

    中外文摘 2017年3期2017-11-14

  • 心理咨询有什么用?
    士、清华大学的李松蔚老师将心理咨询的作用归纳为“立足现实的改变”,确实是很准确的。他的核心观念如下:“无论一个人曾经遭遇过什么,在当下这个时间点,他永遠可以拥有对自己行为或认知的自主权。当然,要排除一些极端情况。”来访者对自己行为或认知的自主权就是说,人有能力去选择自己要怎么做或者怎么想,不要怎么做或者怎么想。当然,不同人的自主能力有强弱之分。由弱变强的过程,是心理咨询师可以起到作用的地方,但是根本的力量,还是源于来访者自身,正如骨折后的痊愈,药物和检查等

    健康博览 2017年4期2017-09-19

  • 谁也不让步
    李松蔚常有人问我:“作为心理咨询师,你会和爱人吵架吗?”答案是当然会。“难道心理咨询师不是最能理解別人的职业吗?”事实是,关系永远是两个人的平衡。要往哪里去,很难以一方的意愿为转移。朋友吵架的时候,我们都会劝:“你多体谅她一下不就好了?”好像那是他本人可以掌控的事。换到自己身上,就知道这是站著说话不腰疼。我能理解爱人的怨气,也体谅她的不容易,但冲突还是避免不了。我有一位来访者,跟老公吵架,一怒之下会夺门而出,漫无目的地开车到处走。她告诉我,其实她每次走不远

    爱你·健康读本 2017年2期2017-09-18

  • 红包文化
    李松蔚红包文化□ 李松蔚朋友圈一篇文章被疯狂转载,一个男生惹女朋友生气了,他在微信上跟女朋友“讲道理”,把“道理”写在红包上,密密麻麻一连发了几十个红包,女朋友转嗔为喜。大家纷纷表示知道该怎么跟老婆讲道理了。有意思的是,在那篇转发下面,有个留学生表示不理解。他说:“没看懂,他女朋友为什么不生气了?”转发的人解释:“红包啊,里面是钱。”留学生问:“为什么女孩会因为生气而获得报酬?”转发的人答:“不是报酬,红包里的钱不多,都是小钱。”他说:“是在嘲笑女孩贪

    中外文摘 2017年14期2017-07-31

  • 契 机
    李松蔚契 机◎ 李松蔚一个来访者给我讲她的故事。她来自农村,小时候家里很穷,是那种连饭都吃不饱的穷。她是家里的老大,为了照顾弟弟妹妹,小小年纪就辍学了,打工挣钱补贴家用。家里的经济有所好转是她十七八岁以后的事,也是从那时开始,她染上了一种怪病,每天都恹恹的,不想跟人说话,还常常莫名其妙地流泪。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好多年,她一直不知道自己怎么了。结婚以后住进婆婆家,婆婆听说了她的情况,告诉她这一定是营养不良导致的。婆婆建议她多喝汤。公婆是广东人,每顿饭都要煲

    爱你 2017年13期2017-06-10

  • 被夺走的信心
    李松蔚几年前我做咨询,接待过一位失恋的男生。他的女朋友喜欢上了别人,连招呼都没打就走了。男生伤心且愤怒,黯然神伤地说:“她夺走了我的自信。”这个说法很奇特。我问:“她怎么夺走了你的自信?”男生说,以前他很自信,现在,他觉得自己是彻头彻尾的Loser(失败者)。他用的词是“觉得”,说明这是他的一种感受。仔细体会这个说法,里面既有情绪化的成分,同时也暗含一种确定感,仿佛是说,我不应该觉得不自信。我问他:“那么,事实是怎么样,你究竟是不是一个Loser?”男生恶

    37°女人 2017年3期2017-03-14

  • 自己挡住自己
    李松蔚自己挡住自己◎ 李松蔚一个来访者跟我聊到整理房间的话题,他说他的卧室已经快塞不下任何东西了。每天晚上睡觉时,他得把床上的书搬到椅子上,等到白天要用椅子的时候再搬回去。他明明知道整理房间只需一个小时,可他日复一日地维持着现状,眼看着床上的小山越堆越高。“为什么不能整理一下呢?”我问。他摇摇头:“我太懒了。”任何想做没做的事情都可以用“懒”搪塞过去,但它解释了什么吗?除了懒本身以及个人品德方面的些许指责,这个解释并没有提供任何额外的信息。在我看来,一

    爱你 2017年4期2017-02-23

  • 负 担
    李松蔚负 担◎李松蔚在大学做心理咨询时,我每天都会接待一些垂头丧气的学生。他们都是很优秀的年轻人,可能是因为太优秀了,所以真正遇到的困难并不多。问到最后时,他们往往都只有一句结论——自己想办法克服吧。不愿意找学长,不愿意找同学,不愿意找辅导员和班主任,最匪夷所思的是:他们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愿意求助。一个学生告诉我,她的手机丢了,重新买一个手机花了她两个月的生活费,而她的父母却始终不知情。她的家境并不困难,不是拿不出那个钱,只是无论如何也开不了口。“没脸说。

    爱你 2016年14期2016-11-26

  • 为什么在做重复劳动时,必须“听个响”才做得下去
    文_李松蔚为什么在做重复劳动时,必须“听个响”才做得下去文_李松蔚这是一种轻微的、温和的、替代性的“生活在别处”。今天的大多数人,是需要不断地用“新鲜感”喂食的:新鲜的知识、新鲜的体验、新鲜的人际关系、新鲜的故事……如果一段时间内没有新鲜的体验,就会产生一种对生活的厌倦感。这些人会把人生看作一场旅行,希望在有限的行程内多看到一些“不一样的风景”,好像这样才能值回票价,不虚此行,而我们的社会文化也在肯定这种观点。所以厌倦感的实质是:我觉得当下这个景点没什么可

    读者·原创版 2016年10期2016-11-25

  • 如果一定要传播有关抑郁症的知识
    文_李松蔚如果一定要传播有关抑郁症的知识文_李松蔚一一个基本的逻辑问题是:一个人自杀了,这个人生前曾被诊断患有抑郁症(或者仅仅有过抑郁的表现),这两桩事实放在一起,很容易让人建立因果联系:他是因为抑郁症才自杀的。但,这只是一个猜测,未必是事实。如果不是为了特别的目的(例如司法),外人做这些猜测并没有什么必要。二一旦一个人“因为抑郁症”而自杀,其他人(通常是自认为“不抑郁”的那些人)就以一种沉痛而热切的口吻,开始传播关于抑郁症的知识,这些知识包括:1.抑郁症

    读者·原创版 2016年11期2016-11-22

  • 只要“干货”的时代
    李松蔚一位爱听相声的朋友,时常重温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段子。我问他:“听过的段子,你还觉得有意思?”他说:“当然,好的作品如同雕琢精美的玉器,越琢磨越有味道。”我上学时有不少类似于“中外文学名著快读”的书,其致力于提供便捷取巧的阅读方式。一部部厚重的文学作品,被浓缩为几段故事梗概甚至名句摘抄。这让学生感到很赚,一个假期过去,个个都“读过”上百本名著。这种方式背后折射出一种思想:读书是以消耗时间为代价,换取有用的信息。我以为,这种想法是无趣的。内容之外,说不定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16年8期2016-11-17

  • 只要“干货”的时代病
    李松蔚只要“干货”的时代病☉李松蔚一位爱听相声的朋友,时常重温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段子。我问他:“听过的段子,你还会觉得有意思?”他说当然。好的作品如同一件雕琢精美的玉器,并不是看上一眼,了解是什么模样就成。要拿在手中反复把玩,越琢磨越有味道。我上学时有不少类似于“中外文学名著快读”的书,致力于提供便捷取巧的阅读体验,把一部部厚重的文学作品,浓缩为几页纸、几段故事梗概以及名句摘抄。这让学生感到很赚,一个假期过去,个个都“读过”上百本名著。这种方式背后折射出

    政工学刊 2016年4期2016-08-13

  • “网红”四宗罪
    北大心理学博士李松蔚认为,普遍来说,中国人对于靠脸吃饭、靠交际能力吃饭的女性都会赋予负面评价,就像以前说上海滩的交际花,以及当下对一些没有作品的女明星的讽刺。他觉得这多少跟中国人对外表的认知有关,“中国人向来会认为人的外表是不重要的,是‘皮相,要注重心灵美。但在实际生活中又恰好相反,非常看重外表。我们的行为是一套,一本正经所表达的价值观又是另一套。”因为被污名化,行业内的人会反复强调——不是所有“网红”都跟“外围女”“海天盛筵”这些生活方式有关。“中国社会

    宁夏画报 2016年4期2016-05-25

  • 飘泊在外
    文/李松蔚飘泊在外 文/李松蔚晚上九点,地铁里站着几个疲惫的年轻人。一个小伙子讲着电话:“跟你们说了不是加班,北京错峰下班都这个点!我工作不累,你们不信我也没办法!”地铁到站,一大拔人挤上车。小伙子有点慌:“就这样嘛,你们照顾好自己……”一边说,一边抱歉地冲旁边的同事笑,好像生怕他们戳穿。其实,谁会不理解呢?我遇到的大部分年轻“北漂”,都有报喜不报忧的习惯。给老家的父母打电话,再苦再累,只字不提,净捡好听的说。一个学生告诉我她的一桩经历:她读本科的时候,

    幸福 2016年8期2016-05-13

  • 时间与你同在
    李松蔚时间与你同在◎ 李松蔚女儿两三个月大的时候,我正在为博士论文抓狂——每天都在懊恼,一个字都写不下去,感觉累得要吐血。工作没有着落,经济上的压力也接踵而至。偏偏女儿那时“闹觉”——睡不着时就哭,只有我抱才肯消停。我抱着她摇来晃去,焦躁得满屋乱走。明知她听不懂,但我仍是一个劲地催促:“赶紧睡觉!你不睡,耽误的是老爸的时间!”女儿缩了缩身子。我低头一看,她小小的身子躺在我的臂弯里,睁着眼睛看我。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人生的某一刻忽然就通透了,灵光乍

    爱你 2016年4期2016-05-09

  • 只要[干货]的时代病
    ◎文/李松蔚只要[干货]的时代病◎ 文/李松蔚对结果的追求,并不足以取代追求结果这一过程的乐趣。一位爱听相声的朋友,时常重温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段子。我问他:“听过的段子,你还会觉得有意思?”他说当然。好的作品如同一件雕琢精美的玉器,并不是看上一眼,了解是什么模样就成。要拿在手中反复把玩,越琢磨越有味道。我上学时有不少类似于“中外文学名著快读”的书,致力于提供便捷取巧的阅读体验,把一部部厚重的文学作品,浓缩为几页纸、几段故事梗概以及名句摘抄。这让学生感到很

    恋爱婚姻家庭 2016年15期2016-03-23

  • 网红N宗罪
    北大心理学博士李松蔚认为,普遍来说,中国人对于靠脸吃饭、靠交际能力吃饭的女性都会赋予负面评价,就像以前说上海滩的交际花,以及当下对一些没有作品的女明星的讽刺。他觉得这多少跟中国人对外表的认知有关,“中国人向来会认为人的外表是不重要的,是皮相,要注重心灵美。但在实际生活中又恰好相反,非常看重外表。我们的行为是一套,一本正经所表达的价值观又是另一套。”因为被污名化,行业内的人会反复强调——不是所有网红都跟“外围女”、“海天盛筵”这些生活方式有关。如涵公司CEO

    南方人物周刊 2016年5期2016-03-08

  • 选不出的最优
    李松蔚选不出的最优●李松蔚网络正在改变现代人的购物方式。拎着大包小包逛街的人越来越少,坐在家里拆快递的越来越多。过去说“货比三家”,为了买到称心如意的东西,要多挑挑,但问个三五家已经很可以了,人的体力总是有限的。现在把所有商家放在网上,一口气比300家、3000家都没问题。所以,我们不费力就能挑到最便宜、评价最好的商品。然而,网购并不总能节省时间。一个朋友,他是自由职业者,深深苦恼于网上购物。买一部手机,他能在网上挑选一个星期——看完好评刚有点儿心动,再

    37°女人 2015年11期2015-11-21

  • 好婚姻坏婚姻
    李松蔚好婚姻坏婚姻◎ 李松蔚在电视剧《离婚律师》中,好婚姻和坏婚姻有着明确的划分标准:从一而终的就是好婚姻,一旦出轨就是自掘坟墓。其实,这是一种过于简单的两分法。婚姻不仅意味着身体的忠诚,也包含了情感的相互扶持。所以不能说“只要没有第三者,这段婚姻就没有问题”。在咨询时,有不少已婚的来访者向我抱怨过如下一幕:晚上,夫妻两人先后回到家,妻子负责照顾孩子,丈夫躺在床上玩手机,两个人一整晚说不上几句话。有时候,妻子会发飙:“就算不愿意多陪我,多陪一下孩子总可

    爱你 2015年6期2015-11-17

  • 最怕乐天派客户
    李松蔚我做咨询的时候最怕遇到乐天派客户。他们貌似什么都明白,不用我开口,坐下就能批判自己的问题,表情还笑眯眯的,仿佛对自己的问题既看得透也放得下。他们有的还能豁达地拿自己的毛病自嘲说:“祖传XX症,专治老中医!”我跟这种人相处很放松,但是对于他们的问题一丝着力点都没有。好在他们也不急迫:“没办法吧?哈哈,我早放弃治疗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反复尝试戒烟却屡屡失败的男士。他谈吐风趣,对自己的问题也认识得很明白:“真想戒烟哪有那么难?要是得了肺癌,说戒立刻就

    爱你·心灵读本 2015年6期2015-07-06

  • 像摸烟那样摸手机
    文/李松蔚 图/喻 梁像摸烟那样摸手机文/李松蔚 图/喻 梁如果一个现代人画一张饼状图,算一下他平时的日子是怎么度过的:睡觉多少时间,吃饭多少时间,工作多少时间,谈恋爱多少时间……他可能会发现,有大片的空白根本填不满。这片空白,花在了使用手机上:刷朋友圈、刷微博、看邮件、看新闻和图片……它们本身很微小,微小到好像也没什么害处。可怕之处在于,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因为它是无意识的。等你意识到的时候,20分钟已经过去了。有一段时间,我晚上躺在床上,也会拿出手机刷

    读者(乡土人文版) 2015年12期2015-06-07

  • 最怕乐天派客户
    李松蔚最怕乐天派客户◎ 李松蔚我做咨询的时候最怕遇到乐天派客户。他们貌似什么都明白,不用我开口,坐下就能批判自己的问题,表情还笑眯眯的,仿佛对自己的问题既看得透也放得下。他们有的还能豁达地拿自己的毛病自嘲说:“祖传XX症,专治老中医!”我跟这种人相处很放松,但是对于他们的问题一丝着力点都没有。好在他们也不急迫:“没办法吧?哈哈,我早放弃治疗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反复尝试戒烟却屡屡失败的男士。他谈吐风趣,对自己的问题也认识得很明白:“真想戒烟哪有那么

    爱你 2015年11期2015-04-26

  • 中国式拜菩萨
    李松蔚中国人对菩萨的态度是很有意思的。一方面,敬他,怕他,全心全意地保护他。但是另一方面,也要贿赂他,利用他,把他当成一个交易对象:我供着您,您得帮我搞点福气。市侩的小心思。这种既敬爱又贪图的态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常有所体现。工作上,很多人用这套对待领导和客户。回到家里,我们甚至这样对孩子,管他们叫“小祖宗”,一面宠溺着,一面又求着他们读书,练琴,努力进取。我有时去庙里,看到信徒们一面大方地焚香供奉,一面许愿提条件的时候,忍不住想:菩萨有知,面对这些“

    视野 2014年22期2014-11-04

  • 你在“晒”什么
    流?心理咨询师李松蔚认为,这是由现今社交平台的开放性所决定的,网络环境不像从前那样相对私密,只展现“我过得很好”无疑是最安全的选择。“这就像是出门会穿好看的衣服,回家才会换睡衣”,在心理咨询师陈海贤看来,“晒”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展示自己的过程,正是每个人构建自我与表达自我的过程,而通过观察一个人所晒的景象与方式,我们总能发现他/她的潜台词是什么……晒美景/美食—— 优雅地骄傲着“旅游(与进餐)被我们掺杂了太多意义在里面。”许维素认为,享受美景与美食已成当下

    意林 2014年1期2014-07-05

  • 你在“晒”什么
    流?心理咨询师李松蔚认为,这是由现今社交平台的开放性所决定的,网络环境不像从前那样相对私密,只展现“我过得很好”无疑是最安全的选择。“这就像是出门会穿好看的衣服,回家才会换睡衣”,在心理咨询师陈海贤看来,“晒”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晒”是展示自己的过程,也是每个人构建自我与表达自我的过程,而透过观察一个人所晒的景象与方式,我们总能发现他(她)的潜台词是什么……晒美景/美食——优雅地骄傲着“旅游(与进餐)被我们掺杂了太多意义在里面。”许维素认为,享受美景与美食

    政工学刊 2014年6期2014-06-01

  • “重症”如何改变了我们?
    北大心理学博士李松蔚说,“他们做咨询是来取得比较好的心态,没必要把自己弄得那么累。”在拖延、选择焦虑或囤积症者中,像刘西这样的案例并不鲜见。与绝大多数“病人”们的想象不同,这些病症并非会完全改变一个人。“如果你不想让这些心理问题对你产生影响,基本上就不会影响”“我越查越觉得资料还不够。”博士生周杨(化名)走进北大心理咨询中心时,他的同届同学们已经顺利毕业两年了。因为博士毕业论文一直拖着没能写完,他只能延期毕业。事实上,周杨从很早就开始下手进行论文的资料查阅

    中国新闻周刊 2014年6期2014-02-25

  • 时代“病人”
    大学心理学博士李松蔚就对这样一些“都市类疾病”有一些更为直观的印象。2005年,李松蔚开始在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做心理咨询师。当时中心刚刚成立,学生来访者便络绎不绝。“我很懒,没有意志力”,一些学生说。另一些人的问题是“事情都被我拖到最后一刻”,或者“制订了很多减肥计划,但是就忍不住要吃,怎么办?”李松蔚刚开始有一些困扰——意志力障碍、学习不努力、拖延等状况根本达不到心理诊断标准。而即便如此,他并不敢松懈。就在那一年7月,一个男学生从北大33号宿

    中国新闻周刊 2014年6期2014-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