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松蔚
红包文化
□ 李松蔚
朋友圈一篇文章被疯狂转载,一个男生惹女朋友生气了,他在微信上跟女朋友“讲道理”,把“道理”写在红包上,密密麻麻一连发了几十个红包,女朋友转嗔为喜。大家纷纷表示知道该怎么跟老婆讲道理了。有意思的是,在那篇转发下面,有个留学生表示不理解。
他说:“没看懂,他女朋友为什么不生气了?”转发的人解释:“红包啊,里面是钱。”
留学生问:“为什么女孩会因为生气而获得报酬?”转发的人答:“不是报酬,红包里的钱不多,都是小钱。”
他说:“是在嘲笑女孩贪婪吗?”另一个人插话:“不是给钱,是给她发红包,红包和钱不一样。”
留学生问:“有什么不一样?”然后就没人理他了……我猜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我想了想,觉得这件事还挺有意思。每个人似乎都懂是怎么回事,但又表达不清楚。红包有奇妙的功能,它就是钱,但又不等同于钱。如果两个人在现实中吵架,一方想求饶,掏出200块钱,估计另一方更气。但如果是在网上,把这200块钱分成50个红包发过去,也许真的就起到雨过天晴的效果——妙就妙在,它把“钱”变得不是钱了。
它变成了礼物、心意,本质上是在传递一种愿意讨好的姿态。网上的红包,成了现代人沟通情感的仪式。我一度觉得,微信上抢红包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现实中,别人给你一个200块的红包,你会嫌薄;微信上你抢到20块,就会赞叹“好大”。还要回一个“跪谢老板”的表情。后来我慢慢明白,象征性的就对了。仪式的本质,就是象征多于实质。
男生发一串红包,表示“我认怂”,女生收了这些红包,代表“这还差不多”。看上去是钱的事,但并不是。如果真是原则性的矛盾,就算发一百个一千个红包,也是没用的。
我给留学生朋友回复:“不是因为他给钱,女孩就不生气了。而是反过来,女孩不生气了,才给男孩面子。收了他的钱。”红包和钱的差异就在这里,一个是交情,一个是购买。这个差别不搞清楚,就无法理解红包文化。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201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