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
- 《麦田里的守望者》在中国的研究现状分析
——《麦田里的守望者》(TheCatcherintheRye),从1951年问世至今,历经时间的评断,成为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作品。小说领导了美国文学创作的新潮流,出版伊始西方文学评论界即对其加以研究和评述,研究成果数量之多甚至被称为“塞林格产业”。在我国,《麦田里的守望者》于1963年由施咸荣先生译为中文,仅内部出版。1983年,经过施咸荣先生的修订,小说由漓江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开始在国内广泛传播。2007年,孙仲旭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中译本由译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6期2024-01-21
- 同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的选择
——以《麦田里的守望者》两个中文译本为例
仲旭《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文译本中同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选择,以期探索出能够更好地传达原著语言特点、写作风格以及文化色彩的翻译方法。一、《麦田里的守望者》及其两个中文译本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1919年1月1日—2010年1月27日)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于1951年出版,讲述了一个高中男孩在颓废的纽约成长的故事。《麦田里的守望者》虽在出版之初即深受美国青少年的欢迎,但因其语言粗俗,一些青少年的父母认为此书亵渎、破坏了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3-01-21
-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叙事的艺术性
01《麦田里的守望者》借鉴了意识流天马行空的写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个十几岁少年的内心世界。愤怒与焦虑是此书的两大主题,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和思想发展在美国的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但故事的本身却影响着整个社会,值得对其叙事艺术性展开研究。一、《麦田里的守望者》简介《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由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创作,并在1951年正式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作品出版后深受美国青少年群体的喜爱,被誉为成长小说的典范。小说的主人公是一名叫做霍尔顿的青少年,
普洱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11-23
- 守望“困境”中的少年
——读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介】《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故事以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的视角展开,展现校园生活的单调无趣、社会生活的污浊庸俗。霍尔顿出身于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玩世不恭,又孤独胆小,他眼中的世界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色彩。然而,从理性的视角看,那个世界又是真实而深刻的。霍尔顿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之一,他的叛逆精神在当时就引起广大学生的共鸣。塞林格在作品中展示的“守望”精神更是跨越时空,给教育者以启迪和思考。正因为如此,
江苏教育 2022年38期2022-06-07
-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异化主题
要:《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著名作家J.D.塞林格的代表作和唯一一部长篇小说,自1951年出版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部小说的异化主题反映了二战后美国青少年矛盾混乱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体现了当时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和处境。本文在梅尔文·西曼的异化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二战后美国年轻人的精神境况,从两个方面探究小说的异化主题意蕴。关键词:塞林格 霍尔顿·考菲尔德 《麦田里的守望者》 异化异化,是哲学和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马克思时代,是以劳动的异化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7期2022-05-30
-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异质空间研究
培云《麦田里的守望者》(已下简称《麦田》)是J.D.塞林格的成名作。这位自小不擅交际的作家在名声正响的时候选择隐居家中。塞林格对于《麦田》的主人公霍尔顿与主流社会背道而驰的价值观念正映射出塞林格的遁世心理。已有的《麦田》研究较多地关注霍尔顿的叛逆和问题少年的形象,将《麦田》归为霍尔顿的个人成长小说,接受了文本结尾霍尔顿以接受精神治疗为结局的“事实”。而本文则以霍尔顿的叙述和内心世界为出发点,分析主流社会的常规空间对霍尔顿实施了“不合理”规训是造成他强烈精神
滁州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03-17
- 《麦田里的守望者》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针对《麦田里的守望者》进行专题阅读教学设计。研究表明,整本书阅读已经受到了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广泛重视,但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探索和实践操作仍在起步阶段。本文在紧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价值,选取了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小说成长主题的探究、叙述视角的变化等角度作为整本书阅读教学重点。最后,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理论结合《麦田里的守望者》文本特色,尝试开发适合中学阅读教学的课例。研究过程是从整体到局部,以现阶段公认的整本书阅
课外语文·上 2021年11期2021-12-16
-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象征主义的应用分析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主要站在青少年霍尔顿·考菲尔德的角度,为读者呈现了美国青年当时颓废、空虚的一种精神状态,延续了上一代的迷惘。 文章当中极具代表特色的语句,充分展现出了当时青少年的精神特色,所采用的象征手法,更是突出了青少年的特点,在当时极具代表性。一、场景象征艺术《麦田里的守望者》在刻画文章主体时,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象征主义。 在小说中的第二十二章当中,更是充分体现出了象征艺术。 霍尔顿在与妹妹交流的过程中,妹妹曾问哥哥长大之后想干什么,这时霍尔顿脑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12-03
-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双重性格的分析
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性格特征。像许多进步的年轻人一样,他的思想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但他的行为却与主流文化不一致,难以融入现实世界。一、霍尔顿的积极性格霍尔顿满嘴脏话,在老师和家长看来,他从来不是个好孩子。但霍尔顿天性善良、诚实,充满了对自然和纯真的热爱。(一)霍尔顿的正直在学校里,人们不再讲真话,正义无处伸张。瘦弱的同学Kaiser因为拒绝收回他对另一个同学傲慢的评论而被迫跳楼。霍尔顿对此感到愤慨。霍尔顿感到很难过,那些闯进来伤害他的人只
青年文学家 2021年21期2021-09-05
- 从归化异化角度谈《麦田里的守望者》两个中译本的翻译策略
写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部著名的口语体长篇小说。该小说自引进我国以来,以1983年施咸荣先生的译本和2007年孙仲旭先生的译本最受欢迎。这两个译本特色分明,在国内影响广泛,但在具体采用何种翻译策略上则各有侧重。本文旨在从归化异化的角度对两个版本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了解两个译本的差异性和共通点,进而探讨归化和异化在文学翻译中的关系和运用。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 归化 异化 翻译策略一、引言《麦田里的守望者》讲述的是美国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从学校逃离后,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4期2021-05-04
- 少年意象之永恒困境
——以《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例
良娟《麦田里的守望者》成为常读常新的经典作品,原因之一是书中阐释了人类生命体在自然及社会文化语境中存在的永恒困境。这本书20世纪50年代问世,很快引发了责难和赞美两种阅读争议,就如评论家所说,它“几乎大大地影响了好几代美国青年”。即便到了现代社会,它还不断地被当代大师学者推荐为必读经典。一、少年意象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少年是一名叫霍尔顿的十六岁中学生,少年霍尔顿出身富庶,就读于在当时被认为是一流学校的潘西中学。但这所好学校的学生霍尔顿却是着装怪异满口
文化学刊 2021年1期2021-03-07
- 《麦田里的守望者》简介
宝翔《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是杰罗姆·大卫·塞林格,他1919年生于美国纽约城,小说出版于1951年。本书以主人公霍尔顿自叙的语气讲述他被学校开除后在纽约城游荡将近两昼夜的经历和感受。 它不仅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中产阶级子弟的苦闷、彷徨、孤独、愤世的精神世界,一个青春期少年矛盾百出的心理特征,也批判了成人社会的虚伪和做作。 经过60多年时间的考验,它不愧为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经典小说”之一。这部长篇小说虽然只有十几万字,却对美国社会和文学界
疯狂英语·新悦读 2020年12期2021-01-29
- 《麦田里的守望者》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一、《麦田里的守望者》整本书阅读教学价值《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大卫·塞林格的长篇小说,小说通过展现主人公霍尔顿离开潘西中学后,在纽约游荡的奥德修斯式的三天经历,在全世界青少年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内心的孤独以及青少年心灵成长的历程。通过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深入解读,发现该小说对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的培养具有较高的价值,其中的内容十分适合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一)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赏析象征主义与“少年侃”讽刺《麦田里的守望者
课外语文 2021年31期2021-01-02
- 《麦田里的守望者》简介
宝翔《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是杰罗姆·大卫·塞林格,他1919年生于美国纽约城,小说出版于1951年。本书以主人公霍尔顿自叙的语气讲述他被学校开除后在纽约城游荡将近两昼夜的经历和感受。它不仅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中产阶级子弟的苦闷、彷徨、孤独、愤世的精神世界,一个青春期少年矛盾百出的心理特征,也批判了成人社会的虚伪和做作。经过60多年时间的考验,它不愧为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经典小说”之一。這部长篇小说虽然只有十几万字,却对美国社会和文学界产生
疯狂英语·新阅版 2020年12期2020-12-28
-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成长的顿悟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伦理结构和伦理表达进行综合考察,提出《麦田里的守望者》实质是对霍尔顿的人性因子与兽性因子及其伦理选择过程的深刻剖析。成长是逐步具备明确的伦理意识和伦理责任感,进而获得伦理身份認同的过程。霍尔顿认识到自己对挚爱的妹妹承担伦理责任,自己与他人和社会建构伦理关系的必要性,最后彻底放弃了出逃的想法,隐喻着霍尔顿人格发展过程中人性因子对兽性因子的胜利,即人性因子有效地制约了兽性因子,使他获得理性的成熟,走向人格的完善,这也正是这部成长小说的伦
名家名作 2020年7期2020-09-26
- 《麦田里的守望者》叙事技巧分析
要:《麦田里的守望者》作为J·D·塞林格的唯一一部小说,能够经久不衰,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功不可没。文章运用小说修辞学理论,探讨了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巧妙运用第一人称不可靠叙事者的叙事手法,为当代美国成长小说的理论发展做出了贡献。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叙事技巧;不可靠叙述者一、引言《麦田里的守望者》是J·D·塞林格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长篇小说, 自出版以来,评论界对这部小说的评价褒贬不一。该小说在故事情节的设计上十分简单,然而其叙事视角的新颖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12期2020-09-10
- 基于拉康·雅克发展阶段理论的《麦田守望者》的人物分析
问,《麦田里的守望者》可谓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最为出色的文学作品之一。许多评论家都讨论过该小说的男主人公的人物性格,却很少有人基于发展阶段理论这一精神分析学理论对该书进行人物性格分析。本文旨在运用雅克·拉康的发展阶段理论完成《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人物分析,以达到帮助提供文学作品人物赏析新思路及提高读者对自身发展阶段认识的目的。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简要介绍雅克·拉康及其发展阶段理论,其中发展阶段包括想象界、象征界和实在界;第二个部分着手于《麦田里的守望
青年生活 2020年11期2020-05-26
- 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美国文学作品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进行解读,通过分析主人公霍尔顿的困惑与觉醒、反抗与追寻,揭示了美国人民所面临的自然生态危机、社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通过分析霍尔顿的纯真渴望,告诉世人要怀揣反抗虚伪、守护纯真和追寻自然之心,要用爱与理解来解决生生态异化问题,最终实现生态和谐。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生态批评;生态和谐作者简介:颜佳乐(1990-),男,汉族,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在读。[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
青年文学家 2020年5期2020-03-23
- 《金阁寺》与《麦田里的守望者》比较美学解析
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和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两部作品均属于二战后青少年苦闷与彷徨的写照,刻画了他们在不健全灵魂下对美的所思所想。主人公及其美学的深刻内涵对东西方的美学比较研究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力图通过精神分析法对两部文学作品加以对照分析,运用平行研究方法来探究二者的异同,并由此把握东西方美学在二战后期特质上的相通与不同。關键词:比较美学;《金阁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图分类号:I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今传媒 2020年2期2020-03-17
-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形象的异化研究
要:《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是塞林格唯一一部长篇小说。该书一经问世便风靡全球,至今仍十分畅销。小说以16岁的主人公霍尔顿的口吻叙述,讲述了其从学校离开到纽约游荡的三天里所发生的一切。本文采用埃里希·弗洛姆的异化理论,从霍尔顿与社会、他人、自身三个角度分析霍尔顿异化的表现和原因,再现了主人公霍尔顿的孤独、苦闷彷徨的精神世界。关键词:埃里希·弗洛姆;《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异化作者简介:牛越(1995-),女,辽宁锦州人,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期2020-03-02
- 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的矛盾性格
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刻画了霍尔顿这一经典的文学形象。霍尔顿是个善良并渴望爱的少年,但他却生活在一个缺乏温情的社会里,更糟糕的是他即将在没有他人理解,缺少他人引导的情况下步入成人社会。这样的处境导致他生活寂寞,学业失败,最终精神崩溃。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主人公霍尔顿矛盾的心理历程。关键词:精神世界;矛盾;叛逆;妥协《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誉为20世纪美国当代经典。这本小说用第一人称讲述了主人公霍尔顿在逃离学校后,在纽约该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两天两夜的短暂人生历程。
当代旅游 2019年6期2019-12-09
- 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存在主义哲学
要:《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部反映二战后美国青年一代孤独、焦虑、痛苦的作品,揭示了当时乱象丛生、道德缺失的美国社会中青少年成长所会遭遇的阻力、障碍、甚至陷阱。以存在主义哲学为分析工具对作品进行分析,我们能更清晰的了解当时的青少年的深层心理状况,并探寻应对策略,这对于今天的中国青少年的发展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存在主义;焦虑;塞林格;救赎在美国,五十年代是一段混乱的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带来的创伤尚未痊愈,人们的物质生活较战争时期有了很大的改善,
北方文学 2019年32期2019-12-06
-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合一”思想
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不仅在他的职业生涯更是在战后的美国文坛占据不可小觑的一席之位。小说讲述了一位名叫霍尔顿的17岁少年因为三门功课不及格而被学校开除,由于不敢面对父母而在纽约流浪了三天的故事。国外从50年代起就有对该小说的研究:50-60年代多位传统式解读,如主题、人物、象征和语言等;70年代出现了马克思主义视角以及从东方思想对该小说的影响进行的分析;80年代至今,精神分析、文化、政治和生态批评层出不穷。但国内研究却远落后于国外:1980年才有了首部中译
文学教育 2019年24期2019-11-27
-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这个十六岁就在夜总会抽烟酗酒的孩子,宁愿在电影院里消磨时光也不肯回家的孩子,俨然一个不良少年的代表。我不知道我的同龄人中是否有人看过这本书,会用什么眼光看待这个孩子,会不会像序言中说的那样,认为他仅仅是“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或者像一些人说的那样,认为他是为生活所迫,并不是自甘堕落。在我看来,他不需要同情,也不需要被憎恨,他只是代表着每个青年人思想上必经的彷徨时期。也许这就是人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经历,需要我们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7期2019-11-14
-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象征手法的解析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创作于1951年,正是二战后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也是产生精神危机的时代。作者以主人公霍尔顿的口吻讲述了自己由于期末考试中因有四门不及格被学校开除后在纽约城流浪的经历,真实地反映了以霍尔顿为代表的许多美国青少年在二战后茫然苦闷的内心状况,道出了许多美国青少年的心声【5】。研究发现,小说中的象征手法也较为突出,这一写作技巧的使用把主人公霍尔顿的内心活动和反叛性格完美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在帮助读者理解小说主题思想的同时,也为读者留下巨大的
新生代 2019年8期2019-11-13
-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合一”思想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也间接浸入了这些元素,尤其是中国的道家思想。本文从小说所表现的人和自然的对立与“合一”、自我和他人的疏离与“合一”以及人和自我的分裂与“合一”三个角度分析和归纳了中国道家的“合一”思想在该小说中的具体体现。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 道家思想 “合一”作为塞林格唯一一部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不仅在他的职业生涯更是在战后的美国文坛占据不可小觑的一席之位。小说讲述了一位名叫霍尔顿的17岁少年因为三门功课不及格而被学校开除,由于不敢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8期2019-10-22
-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象征手法的解析
作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被公认为是美国20世纪的经典文学著作之一。该作品中象征艺术手法的运用对于烘托主题,刻画人物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从文学创作中象征手法的概念和特点入手,以命名、色彩和事物三个方面为切入点来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是如何体现主人公霍尔顿的迷惘和反叛以及他对童真世界的渴望的,使读者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解读,旨在对文学创作和青年成长起到一定借鉴作用。【关键词】:象征 命名 色彩 事物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创作于1951年,正是二战后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4期2019-10-20
- 霍尔顿的选择一《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新历史主义研究
要:《麦田里的守望者》(以下简称《守望者》)艺术地再现了二战后美国青年的精神状态,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Holden Caulfield)身处一个道德堕落的社会,在一系列愤怒焦虑的反抗中完成了自我塑造与自我成长。本文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出发,基于斯蒂芬·格林布拉特(Stephen Greenblatt)在文化诗学中的“自我塑造”理论,分析了霍尔顿在与社会对抗中的个人选择及其选择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新历史主义;斯蒂芬·格林布拉特
北方文学 2019年26期2019-10-16
-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荒诞与救赎研究
表作《麦田里的守望者》从发表之初就备受争议,即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个被学校几番开除的劣等生、反英雄,还是敏感、早慧的良知守望者?本文通过梳理小说文本和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存在主义和心理学角度,分析小说写作年代的美国社会的荒诞特质和救赎之道,突出小说主题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荒诞;救赎;自我;他者;存在主义;心理学阐释;合作 一、引言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带来了乐观向上的气象,但接踵而来的是两个超级大国的冷战,随即危机、混乱蜂起,加之在五十年代初期推行的麦卡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9年6期2019-09-10
-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精神危机的根源
望成为麦田里的守望者。2..小说中青少年精神危机的表现2.1对现实世界的厌恶主人公霍尔顿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家庭和社会可以给他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但是霍尔顿不喜欢他的学校,尽管在当地人眼里他的学校是所好学校。他厌倦了所有的限制、压力和虚伪,敏感的霍尔顿发现他周围的人都是骗人的伪君子。中学的校长哈斯是一个虚伪的杂种,他像娼妓一样奉承那些有钱有权的家长。历史老师斯宾塞很粗野,迂腐观点迂腐等等。为了对抗虚伪,霍尔顿疯狂地找寻真正的存在。但是他追寻真理的过程充
青年生活 2019年33期2019-09-10
-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不可靠叙述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自问世以来,就受到评论界以及读者的广泛讨论,其中塞林格所塑造的主人公霍尔顿更是成为青少年争相模仿的对象。本文通过詹姆斯·费伦于2008年发表的论文《疏远型不可靠性、契约型不可靠性及的叙事伦理》为线索,透视塞林格是如何运用这两种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叙述策略,从而更为读者欢迎与接受。关键词:不可靠叙述;疏远型不可靠;契约型不可靠文章编号:978 -7- 80736 - 771 -O(2019)03 - 087 - 02一、叙述者的不可靠《麦
长安学刊 2019年3期2019-07-31
- 《麦田里的守望者》:人间再无塞林格
读,《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关于寄宿学校的描述很多是以该校为背景的。他到波兰学过做火腿,又先后进过3所学院,都未毕业。1942年从军,经一年多专门训练后,派赴欧洲做反间谍工作。1946年复员回纽约,专门从事写作。早在军校读书时,塞林格即练习写作。1940年发表处女作,到1951年出版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止,十多年中曾发表短篇小说20多篇。《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后,塞林格一举成名。此后他隐居新罕布什尔州一乡间小屋中,外筑高墙,离群索居,成为著名的遁世作家。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5期2019-06-08
- 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分析
要:《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由美国作家赛林格所著,在此文章中着重塑造了霍尔顿叛逆的青少年形象,讲述了他所经历的精神危机以及痛苦,细致的描写了他的孤独,无比纠结的心理状态。本篇文章将对霍尔顿的性格进行细致的解读,进而揭示二战后美国青年崩塌的精神状态。关键词:性格特征;心理状态;《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简介:丁爽文(1995.2-),女,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硕士学历,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4期2019-06-06
- 《麦田里的守望者》:人间再无塞林格
读,《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关于寄宿学校的描述很多是以该校为背景的。他到波兰学过做火腿,又先后进过3所学院,都未毕业。1942年从军,经一年多专门训练后,派赴欧洲做反间谍工作。1946年复员回纽约,专门从事写作。早在军校读书时,塞林格即练习写作。1940年发表处女作,到1951年出版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止,十多年中曾发表短篇小说20多篇。《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后,塞林格一举成名。此后他隐居新罕布什尔州一乡间小屋中,外筑高墙,离群索居,成为著名的遁世作家。
文学教育 2019年14期2019-05-08
- 《麦田里的守望者》经典作品的回响
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很多人的青春记忆,也是我读完的第一本英文原版小说。那时我大四,每天早上七点起床,搭公交两站地,坐上一号线去上班。为了消遣,也为了练习英语,我会在路上拿出这本书读一段。20世纪80年代《麦田里的守望者》引进中国时,很多中国作家如叶兆言、麦家等人,迷恋小说里那股洒脱、随性的说话腔调,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这种风格。那是真正的艺术带给人的自由与解放之感。多位塞林格的译者与编辑都赞叹塞林格语言艺术的精妙。最新版塞林格作品集的译者丁骏告诉我,塞林
中国新闻周刊 2019年12期2019-04-29
- 《麦田里的守望者》在中国
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玩。几千几万的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是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那个名叫霍尔顿的男孩在《麦田里的守望者》里这样说。二十岁那年读完《麦田里的守望者》后,苗炜时常出现幻听。他执着地认为很多文艺作品里
中国新闻周刊 2019年11期2019-04-29
- 回归迷惘:《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反成长叙事解读
而,《麦田里的守望者》并没有沿袭传统成长小说的叙事模式,主人公霍尔顿从“迷惘”走向“反叛”,从“幻灭”走向“崩溃”,最终又回到“迷惘”与“困顿”之中,这种从“迷惘”回归“迷惘”的环形叙事模式,体现了对传统成长小说线性叙事模式的反叛。文章通过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反成长的叙事模式,分析其中蕴含的反成长特征,旨在进一步深化对这部小说中的反成长叙事模式内涵的理解和对其文学价值的探索,展现成长的多样性和复杂性。1 从迷惘走向反叛:环形叙事模式的起点《麦田里的守望者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2019-03-15
- 从反叛到覆灭:《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反成长主题解读
)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过度痴迷于守护儿童纯真、维护事物永恒和世界纯洁的虚妄梦想之中,试图通过延缓甚至反转儿童成长的自然进程来保持儿童的纯真和美好,他惧怕万物恒变,妄想以一己之力去维护事物的永恒与世界的纯洁。在小说的结尾,霍尔顿困惑依旧、抑郁如初,终因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崩溃而入院治疗。本文拟从“反成长”视角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题内容,旨在深化对这部小说中反成长主题内涵的理解和对其文学价值的探索,展现成长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一、耽于幻想:虚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2期2019-03-14
- 浅谈《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叙事视角
9)《麦田里的守望者》少年主人公霍尔顿说:“真叫我服气的是那么一本书,就是你读完了以后,你恨不得作者是你的贴心朋友,你愿意的话就能给他打个电话。”[1]20实际上,《麦田里的守望者》就是“那么一本书”,它是J.D.塞林格迄今为止唯一一部长篇小说,自1951年出版以来给全世界无数彷徨的年轻人以心灵的慰藉。小说一问世,霍尔顿这个对周围环境深恶痛绝的少年形象被万千读者看成是迷人的新英雄,文中的崇尚自由的亲切语言受到热烈欢迎。并且这本小说反映了二战后美国青少年矛盾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9年3期2019-02-20
-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孤独与守望
要:《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是塞林格留下的唯一一本长篇小说。作者围绕主角霍尔顿在被劝退后的孤独、厌世与彷徨的生活展开了一系列的描写。本文就霍尔顿彻头彻尾的孤独与他理想中在麦田里“守望”的关系进行论述,对主人公孤独性格与守望理想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 霍尔顿 孤独 守望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1-0-02《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垮掉的一代”最早的代表作之
中文信息 2019年1期2019-02-20
- 霍尔顿的追寻
表作《麦田里的守望者》是成长小说的经典之作。本文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从认同理论的角度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在成长过程中认同感缺失的困惑,进一步探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对青少年认同感的影响,旨在呼吁家庭、学校及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关键词: 认同理论 J.D.塞林格 《麦田里的守望者》美国作家J.D.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被称为“现代经典”,作于1951年,是塞林格最出名的作品。小说一出版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霍尔顿倒戴着的
文教资料 2018年20期2018-09-30
- 新历史主义视角下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
顿和《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作品。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新历史主义;“颠覆”;“抑制”J.D.塞林格,美国杰出作家,1951年首次出版了他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小说被视为美国文学中“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品之一。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大多追求物质享乐的生活方式,实利主义的社会风气弥漫全国,加之国外局势动荡不安,国内实行反共高压政策,致使许多人丧失了精神追求,在现实世界中浑浑噩噩地生活着。小说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个中学生,
北方文学 2018年18期2018-09-14
- 从霍尔顿性格的角度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成长主题
要:《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J.D.Salinger)1951年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认为是成长小说的杰作。小说的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德也是美国成长小说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这部小说讲述了霍尔顿·考菲尔德从逃离到和解的成长过程。本文在分析霍尔顿性格的基础上,探讨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所体现的成长主题。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成长主题一、概述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是一位美国作家,以他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而闻名。《麦田里的守望者》自1951年出版以来一
神州·上旬刊 2018年8期2018-08-10
-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象征手法的渗透
要:《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著名的长篇小说,也是其唯一一部的长篇小说。塞林格在小说中利用象征的艺术手法展现出了愤怒与焦虑的主题,继而通过霍林顿的的经历和和内心世界引起读者强烈共鸣。本文将主要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象征手法的作用,主要为烘托小說主题、塑造人物形象两个方面,并论述象征手法的应用,旨在深入分析小说的文学价值及社会意义。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象征手法;作用;应用一、《麦田里的守望者》中象征手法的作用(一)烘托小说主题
北方文学 2018年14期2018-07-13
- 霍尔顿精神抑郁的认知透视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被称为美国20世纪文学的“现代经典”。这部小说所有细节都围绕霍尔顿渴望纯真却又难以寻觅的内心矛盾和痛苦展开,其内涵深刻地反映了美国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物的精神面貌。本文主要从霍尔顿自身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家庭因素等方面,对其精神抑郁形成的主要原因进行剖析,以期对美国社会的各种病态现象更好地加以认知。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精神抑郁;焦虑;反抗;追索中图分类号:I71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8)0
三峡论坛 2018年3期2018-07-13
- 从三重伦理关系解读霍尔顿的迷失与回归
要】《麦田里的守望者》讲述的是处于青春期的少年们成长中的仿徨与困惑。作为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笔下的经典人物,霍尔顿有其独特的魅力。他的身上既有时代的特征,也有每个处于青春期的少年所共有的烦恼,值得我们研究。本文以伦理批评为视角,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体现的人与自我、人与他者以及人与社会的伦理关系,探讨霍尔顿的迷失与回归。【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伦理关系;迷失;回归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
戏剧之家 2018年6期2018-06-08
-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叙事艺术研究
00《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所著的第一部同时也是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作品,这部小说问世之后,文学评论界对其褒贬不一。阅读整篇小说我们能够了解到,《麦田里的守望者》故事情节相对简单,但因为小说对于叙事方面的新颖独到,阅读起来并不会感觉到乏味,甚至还会品读到曲径通幽之趣。一、《麦田里的守望者》三层叙事手法分析在《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小说中,塞林格选择了三层叙事手法来刻画主人公霍尔顿内心情感和思想发展的轨迹,我们能够看出整部小说一共囊括了三个叙事层。第一层是17岁
成功 2018年1期2018-03-27
- 成长小说视域下的主人公比读
》和《麦田里的守望者》都描写了主人公少年在成长道路上某个特定时间段的历程。分析两位少年居住的城市,所说的语言,相爱的姑娘和接触的教育者,透过这四个成长过程里的典型背景,探寻他们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可以更好地了解青少年的成长心理,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关键词:成长小说;万物生长;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比读中图分类号: I106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8)01008905一、引言成长小说是小说的一种类别,其来源于德国。“这类小说按照歌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1期2018-03-26
-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理想情怀分析
要:《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现代小说的代表。作者通过一个小男孩离家出走的经历,反思了美国的教育、美国的文化以及美国当代人所呈现出来的心理动态。本文主要探讨《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理想情怀。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 理想情怀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1-0050-03有人说,作家应该具有时代的使命,他应该把他所看到的现实用文学的手法进行呈现,让作者和读者在心灵深处达成一致和共鸣。从这一点
现代交际 2018年1期2018-02-13
-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这本《麦田里的守望者》,像主人公霍尔顿那样,让善良的人性在颓废中闪光,在那笼罩着的悲怆中沉淀出一份静美的岁月。读完全书,发现吸引我的并非是那文艺动听,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一個个像麦田一样金黄色的美丽的青春之梦,而是麦田里那堕入深谷般虚无的守护者从言语到心灵深深地感染着似乎年少的我。霍尔顿的人生涂着一丛丛橙红碧绿的火焰,一如清晨的朝阳,熠熠生辉,背后却是灰色的布景,如那最黯淡的年华中堆积的泥土。他作为一名中学生,吸烟喝酒满口脏话,打架斗殴,没有“思想”,没有“
美文 2017年22期2017-11-22
- 从归化和异化角度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
要:《麦田里的守望者》与其他文学小说风格不同,其语言特点鲜明而富有个性,故此小说翻译难度颇大。本篇论文将简要从翻译策略的归化异化视角之下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译文(本文选取的是施咸荣译本和孙仲旭译本),笔者认为此举不仅能提高译文质量,更将对文学翻译及策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翻译策略;归化;异化一、文本介绍《麦田里的守望者》是杰·戴·塞林格(J.D.Salinger)于1951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被认为是当代美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受到广大美国民
报刊荟萃(上) 2017年11期2017-11-16
- 矛盾的反思——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所表现的世界
一、《麦田里的守望者》里的社会与现实《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中学生霍尔顿所描绘的理想世界,他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家境富裕但是却终日游手好闲,不肯认真读书,结果被学校开除了四次,因为惧怕父母的责备,在外流浪了三天两夜,他在流浪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反映出了当时美国青少年一代心理上所面临的压力,他历经艰辛,得到的却是比原来更大的孤独和失望,也变得更加彷徨苦闷。少年人纯洁的心灵不愿意与成人世界的虚伪为伍,却又不得不去面对,他依靠自己的努力尝试去跨越这种障碍,寻找真诚和
北方文学 2017年30期2017-11-10
-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叙事手法
崇】《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叙事手法袁 航(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外国语系,河南 郑州 451191)《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的代表作。在刻画主人公霍尔顿这一叛逆的少年形象时,作家采用第一人称经验自我视角和叙述自我视角相融合的叙事手法,于夹叙夹议中增强了小说“少年侃”的艺术感染力。同时,隐含作者塞林格在描写霍尔顿充满世俗的三天流浪生活时不时改变叙事风格,穿插主人公对精神世界的思考,使得人物形象丰满生动,立体感人。塞林格;经验自我视角;叙述自我视角;隐含
文化学刊 2017年10期2017-11-02
- 当好“麦田里的守望者”
王灼英从教二十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当班主任。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说,班主任,是一个沉重的动名词,意味着要从事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回顾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我真正体会到了班主任工作的繁杂、艰辛以及责任的重大。可是,痛并快乐着.从中我得到了许多宝贵的育人经验,同时也得到了学生的爱戴。初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巨变时期,面临一种陌生的身心环境,他们急于表现自己的成长,却又处于心理成长的未成熟期。班上总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喜欢引起老师同学的关注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17期2017-10-27
- 《麦田里的守望者》之浅析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主人公中学生霍尔顿·考菲尔德的刻画得到了世界当代青少年的共鸣,也引起世人争议。霍顿口中的环境是偏激的,但也的确是这个社会阴暗面缩影的放大,他是冷战病态热背景下逐渐形成的“堕落少年”,但他又没有完全失去对人性美好的追求。小说的艺术魅力在于对人物心理的深度剖析上,这些人物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经历的或者遇见过的,尤其是学校教育,塞林格通过第一人称的口吻,展现了纸醉金迷的社会下孩子的青春期成长无人关注的现状。关键词:童真
祖国 2017年15期2017-09-11
- 读《麦田里的守望者》分析二战时期美国青少年
要:《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的背景是二战时期的美国,人民面临着贫乏的物质生活和空洞的心理状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此书主人公——一个16岁的高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也经历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蛻变。他曾经说惯脏话,也十分讨厌学习。然而最后,经过种种身心的磨难,他又决定回到他的家庭,回到这个他所鄙夷的社会,成为一个社会层面上的“人”。此文将以考尔菲德为典型,分析二战时期美国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首先,我想先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以及这本书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麦田里的
东方教育 2017年12期2017-08-23
- 《麦田里的守望者》研究述评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文学中最具争议性的一部小说之一,被美国文学界公认为美国文学中的“现代经典”之一。该小说通过讲述霍尔顿离开潘西中学后在纽约的游荡经历,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心灵的极度孤独。文章对其研究进行了综述。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 孤独主题 塞林格 综述J.D.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文学中最具争议性的小说之一,被美国文学界公认为美国文学中的“现代经典”之一。该小说通过讲述霍尔顿离开潘西中学后在纽约的游荡经历,深刻地揭示了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8期2017-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