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月

  • 环月-地面激光通信链路运动特性分析与设计
    体化设计,实现了环月飞行终端与地面站相距40万千米的激光通信,其下行通信速率达622Mbit/s,上行通信速率为20Mbit/s,测距精度优于1cm[5-6]。LLCD验证了月地激光通信的可行性,充分展示了深空激光通信的优越性,为后续深空激光通信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经验。LLCD在轨试验的成功也表明月地激光通信是迈向深空应用的第一步,促使各航天大国或组织对月地激光通信的研究再次进入了活跃期。美国未来将重点开展用于深空探测和行星探测的激光通信计划,欧空局也在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3年5期2023-11-18

  • 载人月球探测一体化任务规划设计方法研究
    地月与月地转移、环月空间交会对接、月球着陆与上升和再入返回地球等多个飞行任务阶段,各阶段衔接紧密,关联性强,设计复杂。载人月球探测顶层任务设计与仿真是带动载人航天进入深空阶段的有效抓手和关键一环,该飞行方案将直接影响到运载火箭、载人飞船、月面着陆器等多个型号任务的后续研制计划。因此,有必要针对载人月球探测一体化任务规划设计方法开展研究。登月任务中涉及载人飞行器和无人飞行器的地月转移任务,具体包括一般转移轨道、自由返回轨道以及定点返回轨道。其中,一般转移轨道

    宇航学报 2023年9期2023-10-21

  • 载人月面着陆器飞行策略优化研究
    人飞船共同飞行至环月轨道,如美国“阿波罗”计划、苏联登月计划[2];另一种是分别发射、船器独立奔月模式,即载人月面着陆器提前飞行至月球轨道,在该轨道与载人飞船交会对接,实现落月前的人员和物资转移,如美国“阿尔忒弥斯”计划[3]、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4]。无论哪种飞行模式,载人登月飞行器的速度增量需求都非常大。其中,载人月面着陆器一般负责近月制动、月面下降着陆和月面起飞,其总速度增量将超过5 000 m/s,约为近地载人飞行器的15倍,如阿波罗任务的载人月

    宇航学报 2023年9期2023-10-21

  • 我国载人登月初步方案:高性价比与可持续性
    器和载人飞船,在环月轨道进行交会对接。目前,科研人员正在研制长征十号火箭、新一代载人飞船、月面着陆器和月球车等关键装备。那么我国载人登月任务为何要分两次发射?选择环月轨道交会对接,有何考量?未来,将有哪些服务于我国航天员的月面装备有望公开亮相呢?▲ 中国航天员登月想象图立足现实 性价比高截至目前,“阿波罗计划”是唯一成功的载人登月计划,由1 枚土星5号重型火箭发射载人飞船和登月舱。同时代,苏联研制了N1 重型火箭,计划发射7K-LOK 月轨模块和LK 登月

    太空探索 2023年9期2023-09-16

  • GNSS在地月空间航天器自主导航中的可用性
    。王猛等[1]以环月轨道航天器GNSS自主导航技术为研究对象,采用官方正式发布的发射天线方向图,对GNSS信号特征及可用性开展分析。陈雷[9]根据几何约束条件和接收机信号接收门限,分别分析主瓣信号和旁瓣信号可用性,对星座的组合进行优选。为深入分析GNSS在地月空间航天器自主导航中的应用特点,本文建立地月空间航天器的地月转移段和环月段仿真场景,然后从可见星数、PDOP值和信号的动态特性3个方面分析GNSS在地月空间导航中的可用性。1 仿真场景建立对地月空间航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3年8期2023-07-26

  • 利用一“数”一“形”巧解天体运动问题
    四号”探测器进入环月轨道1,12月30日实施变轨进入环月轨道2。其飞行轨道如图5所示,p点为两轨道的交点。如果嫦娥四号探测器在环月轨道1和环月轨道2上运动时,只受到月球的万有引力作用,环月轨道1为圆形轨道,环月轨道2为椭圆轨道。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图5( )A.若已知嫦娥四号探测器环月轨道1的半径、运动周期和引力常量,则可以计算出月球的密度B.若已知嫦娥四号探测器环月轨道2的近月点到月球球心的距离、运动周期和引力常量,则可以计算出月球的密度C.嫦娥四号探测器

    教学考试(高考物理) 2022年3期2022-07-29

  • 月面无人自主采样返回任务动力下降点确定及验证
    任务需求,设计了环月非对称降轨控制策略;文献[4]针对定时定点月面着陆的目标要求,提出了全程轨道控制设计方法;文献[5]提出了月面复杂地形表层采样可采点确定方法;文献[6]提出了在月球软着陆过程中识别障碍物,并利用高程图寻找安全着陆点的软着陆算法。国内外相关文献主要针对月面着陆关键要素进行了独立的设计优化工作。而如何通过多次联合调整轨道和着陆过程最优制导航迹,并在这个过程中综合考虑月面采样需求、着陆区安全,确保月面着陆及起飞动作顺利完成,是月面无人自主采样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1年6期2021-12-21

  • 经济型月球探测器精确定点软着陆制导算法
    面着陆点全覆盖的环月调相策略在月球探测任务中,探测器经双曲制动进入100×100 km环月轨道,然后经环月调相后最终机动到15×100 km环月轨道。在进行月面软着陆制动减速之前,探测器进行环月调相的主要目的是使探测器到达近月点时,预定的着陆点随月球自转刚好进入环月轨道面内,若此时开启主发动机进行主减速段制动,由于目标点已处于轨道面内,那么在探测器主减速段运动接近目标点的过程中,横向偏差(轨道面法向)将会很小,这样纵向平面(轨道面内)的运动通过固体主发动机

    宇航学报 2021年10期2021-12-08

  • 嫦娥五号探测器GNC系统设计
    组合体形式发射,环月后四器分离为着陆上升组合体(以下简称着上组合体)和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以下简称轨返组合体),着上组合体实施月球软着陆和月面上升起飞,轨返组合体环月等待,实施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待样品转移后,轨返组合体与上升器分离,携月壤月地转移,在距离地球表面约5 000 km时,轨返分离,返回器携月壤以二次再入方式,返回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区.历史上月球样品采集并返回地球只有美国和前苏联实现过.而前苏联Luna探测器采用直接返回方式,并未实施月球轨道交会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2021年5期2021-11-10

  • 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月面着陆、自动采样、月面起飞、月轨交会对接、再入返回等多个难关,成功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地球,完成了这次意义非凡的太空之旅。嫦娥五号任务实现了我国首次月面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携带样品再入返回等多项重大突破,其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这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坚克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標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的一

    新长征·党建版 2021年2期2021-09-13

  • 基于轨道任务几何的“嫦娥五号”采样区选择
    上升、交会对接、环月等待、月地转移和再入回收段等11个飞行阶段,图1给出了全飞行过程的示意图。图1 “嫦娥五号”飞行过程Fig.1 Mission profile of Chang’E-5探测器由运载火箭发射入轨后,经过112 h的能量最优地月转移轨道,到达近月点。之后经过1 d的两次近月制动,进入目标环月轨道。与轨返组合体分离后,着陆上升组合体经过降轨变轨,开始动力下降。经过2 d的月面工作,上升器与着陆器分离,开始动力上升进入目标轨道。经过约2 d的交

    深空探测学报 2021年3期2021-08-29

  • 看嫦娥“五姑娘” 月球“挖土”
    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着陆下降,月面工作,月面上升,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环月等待,月地转移和再入回收。要想在天外“过关斩将”,专家们为嫦娥五号解锁了多项新技能。2020年12月1日 23时11分,嫦娥五号成功在月球正面风暴洋的吕姆克山以北地区着陆(月球正面西经51.837度、北纬43.099度)。在这之前,人类还从未探索过这个区域。为了丰富样品的种类、数量,同时考虑到月球表面的不确定性,嫦娥五号具有钻取和表取两种取样方式,两种方式下获取的样品大概比例为

    知识就是力量 2021年2期2021-03-18

  • 地月Halo与DRO支持的往返月球任务轨道
    线Halo轨道与环月轨道(LLO)间往返时间与速度增量等参数变化特性及全月面可达域进行研究。同样地,曹鹏飞等提出了一种设计变量解析初值搜索策略,结合不变流形与局部梯度优化对探测器由Halo轨道飞抵LLO的两脉冲转移特性与奔月轨道月面可达范围进行分析[12]。Gao等针对嫦娥2号探测器环绕地月平动点轨道的潜在拓展性试验进行分析,借助稳定流形分别设计了环月轨道飞抵地月L1点与L2点Halo轨道的三脉冲轨迹[13]。Mingotti等[14]结合小推力技术与不变

    宇航学报 2021年12期2021-02-24

  • 嫦娥五号旅途历经十一个阶段
    娥五号继续在目标环月飞行轨道正常行进,并在近月点进行减速制动,以合适的运动速度进入到环月圆轨道,最终进入的轨道距离月面200公里左右,近月制动时段长达1天。四是环月飞行阶段。嫦娥五号在环月飞行轨道中行进到动力下降初始点,并在该阶段完成轨道返回组合体和着陆上升组合体的分离,着陆上升组合体分离后要进行降轨、变轨,轨道返回组合体将继续环月飞行,等待上升器的到来。五是着陆下降阶段。嫦娥五号着陆上升组合体将从下降初始点开始进行月面软着陆,并经过主减速段、接近段、悬停

    中国科技财富 2020年12期2021-01-18

  • 图天下
    上升器送入到预定环月轨道。点火起飞前,嫦娥五号首次实现月面国旗展开以及上升器、着陆器的解锁分离。自12月1日23时11分成功落月以来,嫦娥五号在约48小时的环月旅行中迅速完成了“挖土”“打包”“升旗”“起飞”等一系列项目,携月球“土特产”即将返回地球。资料图片默克尔情绪几近失控“对不起,我真的很抱歉,发自内心的。但如果我们付出的代价,是每天590人死亡,那这是不可接受的。”在世界领导人中,默克尔应该是最沉得住气的一位女政治家。哪怕遭到特朗普各种羞辱痛批,她

    法人 2020年12期2020-12-18

  • 太空探索
    能非常好。04.环月飞行2次减速刹车后,嫦娥五号将被月球引力捕获,从而进入一个高度约200公里的环月轨道。在环月轨道上,嫦娥五号着陆器与轨道器支撑舱分离,形成“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轨返组合体)”与“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着上组合体)”。轨返组合体将继续留在200公里环月轨道运行,等待上升器的归来。着上组合体则通过2次降轨变轨至近月点15公里、远月点200公里的着陆准备轨道,进行为期两天左右的环月飞行。05.月面下降着上组合体要执行落月任务。这一过程在嫦娥

    太空探索 2020年12期2020-12-18

  • 嫦娥五号迎“挖土”前关键节点:落月
    度约200公里的环月轨道上飞行并等待上升器交会对接,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将择机实施月面软着陆,进行自动采样等后续工作。2020年11月24日凌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24日22时06分,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修正。11月28日20时58分,嫦娥五号探测器经过约112小时奔月飞行,在距月面约400公里处成功实施第一次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11月29日20时23分,嫦娥五号探测器在近月点再次“刹车”,从椭圆环月轨道变

    环球时报 2020-12-012020-12-01

  • 探月工程三期完美收官 ——嫦娥五号23天地月之旅全程回顾
    ”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04/环月飞行北京时间11 月29 日20 时25 分,嫦娥五号探测器在近月点再次“刹车”,从椭圆轨道变为近圆形环月轨道。北京时间11 月30 日04 时40 分,在科技人员精确控制下,嫦娥五号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与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成功分离。“着上组合体”择机实施月面软着陆。05/月面下降北京时间12 月1 日23 时11 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月球正面风暴洋的吕姆克山脉以北地区。06/月面工作北京时间12 月2 日22 时

    国防科技工业 2020年12期2020-11-29

  • 月球南极中继通信轨道仿真分析
    点的平动点轨道和环月轨道两大类。不同的轨道类型可以选择的轨道有多种,地月L2点的平动点轨道主要有环月轨道主要有圆轨道、大椭圆轨道等;地月L2点Halo轨道、Lissajous轨道等。根据月球南极任务需求,月球极区水冰探测及月球资源原位利用等其他科学探测,对可以选择的轨道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比较,如表1所示。根据表1中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考虑对月球南极的中继通信支持时长,椭圆环月轨道和平动点Halo轨道是两类轨道中较好的选择。表1 轨道基本情况对比表Table

    深空探测学报 2020年3期2020-09-27

  • 月球极区探测轨道设计
    区探测任务要完成环月详查、中继,以及着陆、巡视等任务,本文从中继轨道的选择、中继轨道与环月、着陆任务的配合等方面对月球极区探测轨道进行分析和设计。1 中继轨道选择对月球南极进行中继,可以采用环月圆极轨道[1]、地月L2轨道、倾斜大椭圆冻结轨道、近直线晕轨道(Near Rectilinear Halo Orbit,NRHO)[5]等。在不考虑月面光照情况下,对这几种类型轨道分别进行分析,对通信时长、通信距离、形成条件等进行对比,选择适合本次任务的中继轨道。1

    深空探测学报 2020年3期2020-09-27

  • 利用多普勒测量确定嫦娥四号着陆器精密定轨
    术,多普勒测量在环月探测器的定轨计算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20世纪70年代,Muller等[8]利用Lunar orbiter 1~5的S频段多普勒测量数据进行月球重力场研究,发现了质量瘤分布。Lunar Prospector探测器的多普勒测量精度为0.2 mm/s(10 s积分周期),2011年发射的GRAIL-A,其轨道计算也主要依赖于X频段的多普勒数据,其测量精度为0.03 mm/s(10 s积分周期)[9]。中国探月工程以地基USB/UXB(嫦娥一

    宇航学报 2020年7期2020-08-11

  • 载人月面着陆与上升飞行器辐射环境适应性研究
    飞行约3d后进入环月轨道。载人登月飞行器的各部分于近地轨道完成组装,近地轨道停留时间约2d,然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飞行约3d后进入环月轨道,在环月轨道完成载人飞船与月面着陆与上升飞行器的交会对接。通过月面着陆与上升飞行器在月面飞行着陆,航天员月面出舱探测,采集月面样本后由上升飞行器将返回舱送入环月轨道,进而与停留在轨道上的月地转移级进行对接返回地球。载人月面着陆与上升飞行器总共飞行时间约11d,其中在近地轨道停留1d,地月转移轨道飞行3d,环月飞行及月面活

    宇航总体技术 2020年1期2020-03-05

  • 定时定点月面着陆全程轨道控制设计
    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择机实施动力下降,在月球背面冯·卡门撞击坑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1]。月面定点软着陆对进行月面勘测或载人登月都有着重要的意义[2]。“阿波罗”工程后期的飞行实践表明,探测器完全可以在月球表面预定位置准确降落,实现定点着陆[3]。众多文献对在地外天体探测中实现定点着陆的轨道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常用的变轨策略有圈次调整、调相轨道和轨道面调整等[4-9]。文献[4]在讨论不同地月转移轨道方案的基础上,考虑了调整地月转移时间、环月

    宇航学报 2020年1期2020-02-19

  • 环月降轨实现月面着陆的控制策略
    器从100 km环月圆轨道进行降轨控制,受控落月于坐标为52.27°E1.64°N的丰富海中心[1]。“嫦娥三号”探测器在环月100 km圆轨道运行期间,实施轨道机动,进入100 km×15 km椭圆轨道,经过动力下降,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虹湾地区[2]。“嫦娥四号”探测器在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后,进入100 km×15 km 椭圆轨道,择机动力下降,在月球背面冯·卡门撞击坑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3]。相对于月球正面大面积平坦的月海区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20年1期2020-02-11

  • 嫦娥五号探测器圆满完成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
    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圆轨道。此后,探测器经历组合体分离、环月降轨及动力下降,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于12月1日在月球正面预选区域着陆并开展采样工作。12月3日,上升器点火起飞、精准入轨,于12月6日完成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之间的交会对接及样品转移,此后按计划分离并受控落月。12月12日至16日,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在完成2 次月地转移入射、2 次轨道修正后,返回器于12月17日与轨道器分离并重返地球。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一次任务中,连续实现我国航天史上首次月面

    卫星应用 2020年12期2020-02-06

  • “胖小伙”如何牵手“小姑娘” ——探秘中国和世界航天史上的首次无人交会对接
    趣的亮点来了:在环月轨道运行的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体重达2.3吨左右,如何和体重仅有400公斤左右的上升器成功“牵手”?两吨多的胖小伙如何“追上”这么袖珍的小姑娘?这可是嫦娥五号探测器的专属秘籍。最紧要的是耐心——等待。重达2.3吨的小胖子——轨返组合体一边数着星星,一边算着与上升器再次见面的日子,在两天时间内完成4次调相控制,在月球圆形轨道上“哼哧哼哧”地完成长跑。胖小伙很有耐心,在与上升器再次见面前,作好最充分的准备,力争以最帅气的姿态等待上

    河北遥感 2020年4期2020-01-19

  • 嫦娥五号探月启航
    上升器进入了预定环月轨道。嫦娥五号上升器月面点火 成功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将携带样品的上升器送入到近月点环月轨道。12 月6 日5 时42 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于6 时12 分将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这是我国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从上升器进入环月飞行轨道开始,通过远程导引和近程自主控制,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逐步靠近上升器,以抱爪的方式捕获上升器,完成交会对接。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与上升器成功分离,

    国防科技工业 2020年12期2020-01-03

  • 嫦娥四号着陆器月面定时定点着陆轨道控制策略设计与实施
    在考虑测控要求、环月倾角接近90°的条件下,以满足嫦娥四号任务需求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层迭代的高精度“定时定点”月面软着陆轨道控制策略,然后针对飞控中各种因素的残差,在近月制动和环月修正增加面外修正速度增量,确保落点位置和时刻的精度满足要求。1 单层迭代的轨道控制策略嫦娥三号软着陆任务的着陆区为月球正面的虹湾,由于虹湾地区相对而言较为平坦,可着陆区域较大,任务计划的着陆区域为:月面纬度44.1°N±1.5°N,经度18.2°W~34.6°W。着陆区域经

    航天器工程 2019年4期2019-11-11

  • 低成本深空探测尝试成功 “龙江二号”受控撞月
    微卫星,圆满完成环月探测任务,在地面飞行控制人员的精心操控下,按计划在月球背面预定区域受控撞月。▲ 龙江二号微卫星实物图解读:“龙江二号”微卫星整星重量仅47千克,于2018年5月21日随鹊桥号中继星搭载发射,同年5月25日22时顺利进入环月轨道。该星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设计寿命1年,实际在轨运行437天,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目标。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标志着“龙江二号”成为世界首颗独立完成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的微卫星,也由此探索了一种低成本深空探测的

    太空探索 2019年9期2019-09-20

  • 嫦娥四号:去往人类从未踏足的地方
    点约100公里的环月轨道。2018年12月30日,嫦娥四号探测器顺利进入预定的月球背面着陆准备轨道。2019年1月3日晨,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距月面100米处开始悬停。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的预选着陆区。2019年1月11日下午,在“鹊桥”中继星支持下,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在月背实现相互拍照,嫦娥四号工程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月背的一小步,人类航天发展的一大步!星河灿烂,深空浩渺,中国人自古以

    人民画报 2019年2期2019-09-10

  • 嫦娥四号探测器奔向月球背面
    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后软着陆至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从而完成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的壮举。“嫦娥四号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着陆月面后将择机释放巡视器,对月球背面巡视区地貌、矿物组份、浅层结构进行探测,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嫦娥四号任务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介绍。据悉,“嫦娥四号”任务中,我国与荷兰、德国、瑞典、沙特开展了4项科学载荷方面的国际合作。此次任务还搭载了3项国内高校研制的科学技术试验项目。“无论是从工程

    太空探索 2019年1期2019-01-19

  • 绕月旅行第一人:“当代嫦娥”前泽友作和他的梦想
    素材聚焦2 首位环月旅客前泽友作前泽友作是个特别“文艺”的商人,从来不为在艺术品上掷以重金心疼——昂贵的SpaceX私人环月旅行将花费数千万美元。他从小就喜欢月亮,近距离接触月球是他毕生的梦想。他买下了整艘飞船的所有座位,启动了名为“dearmoon”的项目,招募来自各个领域的艺术家。在为SpaceX宣传时,他写道:“如果毕加索能近距离观察月亮,他会创作出怎样的杰作?如果约翰·列侬曾亲见过地球轮廓,他会谱写出怎样的歌曲?如果他们都曾有机会游历太空,我们今天

    意林·作文素材 2018年22期2018-12-19

  • 嫦娥四号顺利进入环月轨道
    点约100公里的环月轨道。近月制动是月球探测器飞行过程中一次关键的轨道控制。飞临月球附近时,探测器通过减速制动,使其相对速度低于月球逃逸速度,从而被月球引力捕获。16时39分,在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发出指令,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距月面129公里处成功实施7500牛发动机点火,约5分钟后,发动机正常关机。根据实时遥测数据监视判断,嫦娥四号探测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近月制动获得圆满成功。据了解,嫦娥四号探测器准时发射、准确入轨,原计划在近月制动前实施的3次轨道

    环球时报 2018-12-132018-12-13

  • 微吧
    #环月旅行,这次靠谱吗?#近日,马斯克旗下公司SpaceX签下第一单私人月球旅行合约,将用BFR(大型猎鹰火箭) 在2023年送日本亿万富翁、日本最大时尚在线网站Zozotown创始人前泽友作往返月球,有望成为近半个世纪以来首位乘坐SpaceX公司的BFR绕月飞行的人。对此,既有网友认为这是环月旅行To C的商業化曙光,也有网友担心技术不够成熟,甚至2023年就“上天”可能会引发悲剧。有钱真的能“上天”@皮皮秀:这位即将环月的富豪叫前泽友作?对,“钱则有座

    中国经济周刊 2018年39期2018-10-11

  • 首次私人绕月详情曝光
    布了雄心勃勃的“环月之旅”计划细节:2023年,SpaceX公司研制的“大型猎鹰火箭”将把太空游客送到距离月球200公里的轨道上,首名签约游客为日本富豪前泽友作。日本富豪成绕月新游客据美国《纽约时报》17日报道,马斯克当天宣布,“这趟人类历史上意义非凡的太空飞行将会在2023年启程,最近将到达距离月球200公里的轨道”。执行这次“环月之旅”的航天器名为“大型猎鹰火箭”(BFR),主要用于将人类送上月球和火星,由主火箭和宇宙飞船(BFS)组成。它的主火箭将配

    环球时报 2018-09-192018-09-19

  • 最孤独的人
    时,先后留守位于环月轨道的指令舱的6位宇航员。在每次执行任务的3位宇航员中,都会有一位留在指令舱里,另两位驾驶登月舱前往月球。当指令舱位于环月轨道的最高点时,留守指令舱的宇航员离登陆月球的宇航员约有3585千米。这也是这些宇航员和其他地球人相距最远的时候。也许我们永远无法准确地知道谁是最孤独的人。也许是某个因船只沉没而漂泊在南半球大洋上的18世纪水手。但在有力的历史证据出现之前,我还是觉得那6位先后独自留守指令舱的宇航员最该获得这一称号。我们继续看后半个问

    北方人 2018年19期2018-08-30

  • 最孤独的人
    时,先后留守位于环月轨道的指令舱的6位宇航员。在每次执行任务的3位宇航员中,都会有一位留在指令舱里,另两位驾驶登月舱前往月球。当指令舱位于环月轨道的最高点时,留守指令舱的宇航员离登陆月球的宇航员约有3585千米。这也是这些宇航员和其他地球人相距最远的时候。也许我们永远无法准确地知道谁是最孤独的人。也许是某个因船只沉没而漂泊在南半球大洋上的18世纪水手。但在有力的历史证据出现之前,我还是觉得那6位先后独自留守指令舱的宇航员最该获得这一称号。我们继续看后半个问

    读者 2018年13期2018-06-21

  • 环月快速交会调相策略设计与任务分析
    3)·工程技术·环月快速交会调相策略设计与任务分析祝 海,罗亚中,杨 震(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73)针对未来载人登月任务中登月前环月轨道交会对接与组装问题,基于我国现有近地两天交会对接飞行方案,设计了环月轨道一天快速降轨交会任务的调相变轨方案,采用四脉冲修正特殊点变轨算法进行求解。分析了快速交会的调相终端控制精度、最优初始相位角范围等任务特性参数,给出了满足调相段终端控制精度所需要的定轨精度,分析了环月轨道倾角、调相段终端瞄准相

    载人航天 2017年1期2017-07-18

  • 载人登月地月转移轨道方案综述
    和最大高度。2)环月轨道到达条件约束因为受月面着陆点位置、月面停留时间、交会对接等的限制,要求地月转移轨道的近月点必须满足环月轨道参数的约束,主要包括:轨道高度约束、轨道倾角约束、升交点赤经约束[16]。(1)轨道高度约束要求地月转移轨道近月点高度要大于目标环月轨道高度,又不能距离月球太远,以便通过合适的变轨策略将航天器送入预定环月轨道,如式(4):其中:rLC为地月转移轨道的近月距,rLmin为目标环月轨道高度,rLmax为地月转移轨道近月距允许的最大值

    载人航天 2016年6期2016-12-24

  • 环月轨道一体式星敏感器热设计及仿真验证
    201109)环月轨道一体式星敏感器热设计及仿真验证张 彧,赵吉喆,张 翔,刘冈云(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上海 201109)文章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环月轨道条件下的一体式星敏感器的复合热设计方案。一体式星敏感器自身热耗集中,在环月轨道条件下受太阳辐射和月球红外辐射共同影响,散热条件恶劣。利用热管、热控涂层、多层和电加热器等热控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了环月轨道条件下的一体式星敏感器的散热问题。通过仿真分析,星敏感器最高温度36.7 ℃,满足单机温度要求。环月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6年5期2016-03-03

  • 级间设计人机联合探月方案*
    和有效载荷发送至环月轨道,并与等待在环月轨道的指令舱进行交会对接;下降级包括提供支架和推进剂部分。阿波罗登月飞行器概念模型[7]如图1所示。图1 登月飞行器概念模型Fig.1 Conception model of lunar spacecraft我国的载人登月飞行器系统可参照阿波罗载人登月飞行器进行设计,即整个登月飞行器由载人飞船系统、登月飞船系统和推进系统组成。载人飞船可参照阿波罗飞船的两舱构型或者继承我国神舟飞船的三舱构型,本文的研究假设我国的登月飞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15年4期2015-11-07

  • 月球探测器环月段返回速度影响因素研究
    4)月球探测器环月段返回速度影响因素研究饶建兵1向开恒1彭坤2(1 北京电子工程总体技术研究所, 北京 100854) (2 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 北京 100094)环月探测器存在需要返回地面的情况,由于环月探测器返回轨道动力学模型的高度非线性,很难从机理上对其进行分析。针对此问题,文章首先建立一种月地转移轨道设计模型,提出了月地转移出发圆的概念,分析并确定了出发圆参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返回时间和返回轨道倾角,而后分析了出发圆参数随主要影响因素的变

    航天器工程 2015年4期2015-03-13

  • 月球探测器外热流与散热能力分析
    不同高度和β角的环月圆轨道下,探测器的太阳和月球红外热流密度,并分析了其热流随轨道变化的规律。在嫦娥三号探测器热分析中采用月面月壤热数学模型,计算了着陆月面探测器表面在全月昼不同太阳高度角下的太阳热流和月表红外热流密度。通过对各个表面散热能力的分析总结,得出了背月面和背阳面的两个有效散热面,可为环月和月表探测器热设计提供参考。月球探测器;外热流;环月轨道;月面;散热面;散热能力1 引言航天器的外热流是热设计的关键,特别是辐射散热面的设计非常依赖于其吸收热流

    航天器工程 2015年5期2015-02-27

  • 月球卫星氢镍蓄电池在轨管理技术及性能分析
    该氢镍电池除了在环月阶段阴影期支持整星工作外,还须按要求在最初的发射阶段提供功率,允许对飞往月球巡航期间卫星姿态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调整,并支持近月制动、环月、月食阶段的供电,同时还须要考虑长光照期间电池荷电保持。由于电池的性能衰降关系到卫星的寿命,而充电控制方法对蓄电池的性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1],因此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电池在轨管理策略。本文针对月球卫星氢镍蓄电池应用的特点,提出了电子电量计控制与硬件压力控制相结合的氢镍蓄电池在轨自主管理技术,包括充电控

    航天器工程 2012年5期2012-12-29

  • “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及任务实施情况
    100km制动、环月轨道机动与定轨、X频段测控、高精度对月成像等多项关键技术,为实现成功落月积累经验。10月2日12时25分,“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实施首次地月转移轨道中途修正。10月6日上午11时6分,“嫦娥二号”卫星实施第一次近月制动,32分钟后,卫星顺利进入周期约12小时的椭圆环月轨道。10月8日上午10时45分,“嫦娥二号”卫星开始实施第二次近月制动,约17分钟后,卫星顺利进入周期约3.5小时的椭圆环月轨道。“嫦娥二号”卫星远月点高度由8631km降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0年5期2010-01-16

  • 嫦娥一号卫星的制导、导航与控制
    ,使卫星捕获预定环月轨道起始点。在月球轨道捕获阶段,GNC系统执行几次轨控发动机点火,使卫星捕获月球轨道并进入标称环月轨道。在环月轨道,GNC系统使卫星本体对月球定向、太阳帆板对太阳定向、定向天线对地球定向。本文概要介绍嫦娥一号卫星GNC系统组成、控制方法、系统特点和典型飞行结果。2 卫星运动模型与控制目标嫦娥一号卫星是带有挠性太阳帆板、大型充液贮箱和中心刚体的复杂运动体,卫星运动包括刚体平动与转动、挠性振动、液体晃动等。引入坐标系:“Oi”代表惯性坐标系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2008年1期2008-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