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重

  • 基于GBS测序和连锁分析的藜麦单株粒重QTL定位
    生育期、株型、千粒重以及皂苷含量等发育相关QTL 15个;以及Cervantes等[10]利用Red Carina 和Atlas 为亲本,构建94个F3个体与1 076个SNP定位到穗色、开花时间、成熟时间、株高以及千粒重等22个农艺性状相关QTL,其中pleio7.1与藜麦单株粒重相关。这些研究为解析藜麦单株粒重遗传基础提供了参考。然而,藜麦单株粒重作为复杂数量性状,是大量微效等位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11-12],基于少数藜麦种质材料尤其是国外的种质,以

    种子 2023年9期2023-11-22

  • 倒春寒逆境下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对小麦穂粒结实的影响*
    后小麦结实粒数和粒重在不同小穂位和粒位的分布特征,以探究其对小麦穂粒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处理相比,倒春寒逆境下喷施PDP可增加两小麦品种穗部结实粒数,其中品种XM26中部和下部小穗位结实总粒数分别显著增加8.33%和33.33%,对上部小穗位结实总粒数影响不显著,第1、2、3和4粒位(G1、G2、G3和G4)结实总粒数分别增加8.11%、3.13%、4.35%和60.00%;品种YN19下部小穗位结实总粒数显著增加23.08%,对上部和中部小

    中国农业气象 2023年10期2023-10-20

  • 黄淮海地区(南片)夏大豆产量与农艺性状关系的分析
    高、单株荚数、百粒重、节数、单株粒重和分枝数;石惠等[3]的研究表明,产量与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和单株粒重密切相关;郝瑞莲等[4]的研究表明,单株粒重对产量的影响最大, 生育期、 百粒重、 株高等作用较大, 其次为单株荚数和每荚粒数, 有效分枝的影响较小。 王秋玲等[5]、程亮[6]、陈学珍等[7]、刘歆等[8]也对大豆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系进行了较多研究,但这类研究大多仅限于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系,对与产量紧密相关的农艺性状相互间的关系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拟通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7期2023-07-21

  • 小麦粒重与幼苗根系生长发育的关系
    态建成的关键。千粒重作为小麦产量构成的三要素之一,具有相对稳定的表型特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种子中贮存营养物质的多少。研究表明,大粒种子在种子活力[3-6]、幼苗鲜重和干重[7-9]、幼苗根长和根数[10-13]、幼苗长势[14-19]等方面相比于小粒种子存在一定优势。因此,粒重大小与小麦幼苗形态建成密切相关。但是,先前的研究大都集中于粒重对小麦出苗时间、出苗率和幼苗长势等地上部性状的影响,关于粒重对小麦幼苗根系发育影响的研究还较少。随着种子营养物质的消

    麦类作物学报 2023年5期2023-05-30

  • 一年一作玉米产量性状和籽粒灌浆特性对播期的响应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度与玉米的产量和粒重的相关关系密切,影响玉米产量和产量构成的主要气象因子是积温[8-9,16],制约黑龙港区玉米产量的重要障碍因素是粒重决定期的温度[17-20]。李潮海等[21]研究认为散粉期日照时数多有利于穗粒数增加,但开花期和灌浆期降水偏多会影响籽粒发育反而降低产量。孙宏勇等[22]在限水条件下,提出华北平原推迟一作玉米播期到5 月30 日,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的同时,还可避开阴雨寡照和灌浆期高温的不利影响。钱春荣等[10]的研究表明,最大灌浆速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3年5期2023-05-21

  • 玉米机械粒收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及对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响应
    途径[3-6]。粒重作为玉米产量构成三要素之一,是决定产量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产量具有重要的贡献[7-8]。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时间决定了最终的粒重[7-10]。不同品种的灌浆特性不同,品种间可能仅灌浆速率不同或仅灌浆时间不同,也可能灌浆速率和灌浆时间均不同[8]。品种的灌浆特性受基因型影响[8,10-11],密度和施氮量对籽粒灌浆特性和粒重也有影响[12-18]。密度在4.5万~9.0万株/hm2,粒重随密度增加而减小,但粒重减小的原因不同[12-15]。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3年5期2023-05-11

  • 不同基因型燕麦内源激素与灌浆期生理特性之间的关系
    广阔[1]。燕麦粒重形成是多因素调控的结果,籽粒灌浆是粒重形成的关键阶段,且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2],在燕麦灌浆期,旗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转运到籽粒,灌浆过程与燕麦籽粒充实程度密切相关,灌浆期是决定粒重的关键时期[3]。各内源激素的含量对灌浆过程影响较大[4];杨建昌等[5]研究表明,内源激素水平显著影响开花后籽粒灌浆速率,且最终粒重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源激素的调节;内源激素含量显著影响叶片生理功能[6-7],各类激素及组合间的平衡亦影响作物的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3年6期2023-05-10

  • 黄淮麦区(南片)小麦粒重基因 TaGS-D1和 TaCwi-A1等位变异检测及效应分析
    穗数、穗粒数以及粒重密切相关,其中粒重的提高对于提升小麦单产贡献较大[1-2]。因此,研究小麦粒重对于提升中国小麦产量具有重要 意义。小麦粒重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同时也是遗传较稳定、广义遗传率较高的产量构成因素之一[3]。随着小麦全基因组序列信息的发布以及现代分子技术的应用,小麦粒重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和分子标记开发也取得了较快进展。从目前的定位结果来看,几乎所有染色体上都能检测到与小麦粒重相关的QTL,其中第2同源染色体组上检测到的QTL,可解释小麦粒

    麦类作物学报 2023年4期2023-04-25

  • 三种数学模型模拟不同播期小麦籽粒灌浆过程的比较分析
    止期需要通过规定粒重达理论最大粒重的比例确定。有学者认为,Cubic方程参数没有明确的生物学意义,不适合植物生长过程的模拟[10-11];Logistic方程可塑性较差,且模型参数的生物学解释存在困难[12-13],但由于Cubic方程和Logistic方程的建立和检验比较成熟,所以在农业科研中应用广泛。许多研究表明,Richards方程更适合描述“S”型生长曲线[14-15],但其不能进行线性化处理,且参数值范围大,不利于模型方程参数的确定。对于不同模型

    麦类作物学报 2022年11期2022-12-09

  • 不同来源小麦品种主要产量性状的比较分析
    茎穗粒数和主茎穗粒重将是今后提高产量的重要方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世界对小麦的需求量呈增长趋势,而耕地面积却呈下降的趋势。小麦生产与需求存在严重的供需不平衡,需要提高小麦产量。在目前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增加粮食的总产量,在国内最有效可靠的途径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保证小麦的高产和稳产,既可促进河南经济发展,也可促进我国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保证国家粮食的安全。因此,选育和培育高产的小麦新品种在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调查了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19期2022-10-29

  • 3个粒重基因在青海高原春小麦品种中的分布
    的主要目标之一。粒重作为小麦产量三要素之一,其性状相对稳定,主要受粒重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虽然近年来中国不同小麦生态区审定的品种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关于小麦粒重基因标记的开发和利用仍不够广泛和深入。青海是中国小麦高产区,高粒重是该地区小麦实现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李红琴等对青海省1957―2009年审定的春小麦品种的千粒重进行分析,发现66个品种的平均千粒重为45.91 g,20世纪90年代小麦品种的千粒重最大,为46.95 g,2000年以后略有下降

    麦类作物学报 2022年10期2022-10-19

  • 食葵氮磷钾肥对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效应,并提高了百粒重、籽仁率、粗脂肪等性状。Chhajro等[8]研究了不同钾水平对向日葵生长、产量和钾积累的影响,施钾可以显著提高向日葵植株干物质量、株高、茎粗、盘径、百粒重、单盘粒重以及籽实产量。王鹏飞[9]研究表明,施肥对向日葵单盘粒重、百粒重和结实率的影响显著,随着氮、磷、钾肥施入量的增加,百粒重、单盘粒重、结实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钾肥可以提高向日葵的单盘粒重和百粒重,磷肥可以提高向日葵的结实率。段玉等[10]研究表明,施用钾肥对茎秆生长影响显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26期2022-10-10

  • 外源激素与蔗糖对冬小麦穗粒数和粒重的调控效应
    的条件下,将提高粒重和穗粒数作为突破口。研究籽粒建成和发育过程中同化物供给与激素的相互作用,对于揭示小麦粒重和穗粒数的调控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小麦籽粒建成和发育是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孕穗期是穗粒数形成的关键时期,植物激素对小麦穗粒数和粒重形成有重要调控作用,尤其是IAA、GA、6-BA和ABA,可通过调节代谢水平和内源激素含量最终影响穗粒数和粒重。前人试验表明,蔗糖供给对小麦小花发育和结实有明显的影响,降低蔗糖浓度导致穗粒数下降;开花前后同化物供给不足是小花

    麦类作物学报 2022年6期2022-08-09

  • 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定位和分析水稻粒重和粒型QTL
    体定位和分析水稻粒重和粒型QTL黄涛1, 2王燕宁1钟奇1程琴1杨朦朦1王鹏1吴光亮1黄诗颖1李才敬1余剑峰1贺浩华1, 3, *边建民1, 3, *(1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昌 330045;2江西农业大学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昌 330045;3江西省水稻高水平工程研究中心, 南昌 330045;*通信联系人, E-mail: jmbian81@126.com; hhhua64@163.com)【】挖掘水稻粒重和粒型相关性状Q

    中国水稻科学 2022年2期2022-03-17

  • 玉米主要穗性状GCA 和SCA 效应值的因子分析
    籽粒脱粒水分、百粒重和穗粒重。 穗粒重和百粒重均按照14%水分计算。 穗长和穗行数以10 穗平均值为统计单位;粒穗比、籽粒脱粒水分、百粒重和穗粒重以混合样为测量单位。 水分测定采用电容式谷物水分测定仪PM-8188 测定。1.3 统计分析按Griffing 提出的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合力统计原理,参照孔繁玲的方法[11],运算分析采用DPSv14.10数据处理系统。2 结果与分析2.1 穗部性状方差分析和遗传力测定对 237(3×79)个杂交组合、2 次重复所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10期2021-10-14

  • 黄淮麦区小麦粒重基因等位变异的分子鉴定及育种应用
    ,*黄淮麦区小麦粒重基因等位变异的分子鉴定及育种应用张福彦1程仲杰1陈晓杰1王嘉欢1陈 锋2范家霖1张建伟1,*杨保安1,*1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 河南省核农学重点实验室, 河南郑州 450015;2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 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南郑州 450002采用特异性引物PCR扩增方法对183份黄淮海麦区的小麦品种(系)的粒重基因、和的等位变异进行分子鉴定, 并结合2016—2017和2017—2018年度的

    作物学报 2021年11期2021-08-31

  • 干热风对冬小麦不同穗粒位粒重的影响效应*
    对不同穗位和粒位粒重的定量研究尚未见报道。小麦穗部各小穗位和粒位的籽粒发育受营养物质供应水平、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籽粒发育存在不均衡性[16]。干热风影响下的小麦穗位和粒位粒重的分布规律和变化特征与小麦籽粒形成过程和产量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拟利用自主研制的可移动式干热风模拟装置,从分析不同时期和不同等级干热风胁迫下,小麦穗粒位籽粒形成过程中粒重积累差异入手,以深化对干热风影响下的小麦穗部籽粒发育变化的认识,明确干热风对小麦籽粒形成过程的影响

    中国农业气象 2021年7期2021-07-28

  • 减氮配施有机肥对滴灌春小麦花后同化物转运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利于小麦穗粒数与粒重的提高[8]。籽粒灌浆是小麦产量形成的最后阶段,籽粒充实的优劣直接决定了粒重的高低[9]。灌浆速率与灌浆持续时间是影响籽粒灌浆过程的重要参数[10]。前人研究表明,灌浆速率和籽粒粒重间表现为正相关关系,而灌浆持续时间和粒重关系并不显著[11]。粒重的增加和灌浆持续时间有关[12],或是灌浆速率与灌浆持续时间2个参数对粒重均有影响,但前者的影响大于后者[13]。合理的施用氮肥能够提高营养器官中贮藏的光合产物向籽粒中转移的速度,提高籽粒粒重

    新疆农业科学 2021年6期2021-07-05

  • 离体穗培养条件下C、N供给对小麦穗粒数、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由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三个因素构成,三者之间具有负相关性,只有当三因素协调发展时,小麦才可能获得高产[1-2]。在高种植密度条件下,小穗第3、第4位小花以及基部与顶部小穗第1、第2位小花结实率下降,从而导致小麦穗粒重和穗粒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下降[3],因此高种植密度下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需要增加穗粒数和粒重。小麦穗粒数主要与花前同化物积累分配有关,粒重则主要与花后同化物的积累分配有关,在小麦同化物量一定的情况下,穗粒数和粒重相互消长[4]。开花后的早期阶段

    麦类作物学报 2021年3期2021-05-25

  • 黄淮麦区部分小麦品种粒重基因 TaGS5-A1的等位变异分布及其效应分析
    积穗数、穗粒数和粒重构成小麦产量三要素[2]。研究表明,千粒重的提高对小麦产量潜力提升贡献较大[3-5]。籽粒大小和籽粒灌浆程度直接决定小麦粒重[6],粒重与籽粒大小、形状(粒长、粒宽、籽粒长宽比和粒厚)正相关[7],且受多个微效基因控制。因此,深入了解粒重基因及其分子标记对于提升小麦产量潜力具有重要意义[8]。近年来小麦粒重相关基因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已克隆出多个粒重相关基因,包括TaGW2-6A、TaGW2-6B[9-11]、TaGS-D1[12]、T

    麦类作物学报 2021年3期2021-05-25

  • 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籽粒胚乳细胞增殖与粒重关系研究
    粒胚乳细胞增殖与粒重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育种年代的推进,粒重占生物产量的比重增大,不同年代品种间胚乳细胞数、粒重及生物产量差异显著,从高到低依次均为2000年以来玉米品种、20世纪80—90年代玉米品种、20世纪50—60年代玉米品种。玉米品种籽粒胚乳细胞增殖和灌浆速率在最大生长速率、达到最大生长速率时间、活跃生长期、快速生长期等因素出现的时间及其长短上存在差异,变化趋势一致。相关分析显示,胚乳细胞增殖与灌浆速率极显著或显著相关,籽粒胚乳细胞数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7期2021-04-29

  • 大豆产量相关性状QTL定位
    目标。大豆粒数、粒重、荚数、三粒荚、四粒荚作为大豆重要产量构成因子,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易受环境影响[2]。研究表明,大豆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关系密切,产量与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3]。随分子标记技术、统计方法、遗传图谱构建不断发展[4-5],通过QTL定位更易筛选得到与目标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为发掘大豆目标性状相关基因,培育大豆高产品种和研究高产育种理论提供依据。苏辉以吉育47和辽豆16构建F6代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应用复合区间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0年11期2020-12-17

  • 贵州小麦品种(系)粒重相关基因TaCwi-A1、TaSus2-2B和TaGW2-6A等位变异类型鉴定
    小麦品种(系)中粒重相关基因TaCwi-A1、TaSus2-2B和TaGW2-6A的等位变异类型,筛选含高粒重基因型的小麦品种(系),为贵州小麦粒重的遗传改良和高粒重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252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别利用TaCwi-A1、TaSus2-2B和TaGW2-6A基因的分子标记(CWI22/CWI21、TaSus2-1/TaSus2-2和Hap-6A-P1/Hap-6A-P2)引物进行PCR扩增,利用毛细管电泳检测扩增产物,鉴定分析这

    南方农业学报 2020年9期2020-12-11

  • 大麦不同穗位粒重和淀粉含量的比较
    系)大麦不同穗位粒重和淀粉各组分含量差异,选用不同棱形和糯性的大麦为试验材料,测定了灌浆前、中和成熟期不同穗位粒重及成熟期不同穗位淀粉各组分含量和积累量。结果表明,整个灌浆过程中不同品种(系)大麦粒重从大到小依次为中部、基部、顶部,中部粒重显著大于基部和顶部,其中二棱大麦中部与基部和顶部粒重的差异小于六棱大麦;基部与顶部粒重在灌浆初期差异较小,随着灌浆进程推进差异逐渐增大,非糯大麦淀粉、直链淀粉含量和直/支比均为基部和顶部高于中部,支链淀粉含量不同穗位间没

    安徽农业科学 2020年18期2020-10-09

  • 45个玉米杂交组合对玉米纹枯病的抗性鉴定
    记载轴色、穗重、粒重、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利用SPSS 13.0计算各项农艺指标平均值和标准误。2 结果与分析2.1 45份玉米组合的轴色和抗性AK39等45份玉米组合的轴色、病情指数、病情级别及抗性评价结果数据详见表1,结果显示,试验45份玉米组合中,其中14份玉米组合穗轴为白色,31份组合穗轴为红色,各占参试组合的31.1%和68.9%。对照郑单958对纹枯病表现为中抗,4个参试玉米组合抗性表现为中抗(MR),其中3个组合是红轴,1个为白轴,占参试组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6-12

  • 玉米自交系京92改良后代单穗粒重的杂种优势研究
    良特性,但在单穗粒重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了在保持黄改群与X群强杂种优势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黄改群自交系单株的产量潜力,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研人员利用黄改群优良自交系京2416对京92通过“同群优系聚合育种路线”进行遗传改良,经过6代的连续选择和自交,选育出229份改良自交系[8]。本研究以京92及其229份改良自交系为母本,以X群自交系京724、京464和京MC01作测验种进行组配杂交组合。通过调查亲本及杂交组合的单穗粒重,分析京92单穗粒重的改良效果,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3-09

  • 超级稻粒宽粒重基因调控产量机制获揭示
    隆了一个水稻粒宽粒重QTL/基因并开展了功能分析,为阐明水稻粒形的遗传调控机制和高产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此前,科学家已克隆了一些控制水稻籽粒大小的重要基因/QTL,但水稻粒形和粒重调控的分子机理仍不清楚。水稻育种家们利用籽粒大小的自然变异对水稻产量和品质进行改良,但只有少数几个粒形调控基因的等位变异能被广泛利用。研究人员利用前期构建的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重组自交系和高分辨率遗传图谱,检测到3 个粒宽QTL 和2 个粒重QTL。随后,研究人员采用大规模BC

    中国食品学报 2020年3期2020-01-19

  • K型不育系RS53A育性恢复研究及杂种优势分析
    、单株穗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单穗粒重、单穗粒数和千粒重8个性状。杂种优势=(F1-CK)/CK×100%[16]其中,F1为测交组合性状平均值,CK为对照济麦22的性状平均值。1.4 统计分析试验结果使用Excel 2007进行统计分析。2 结果与分析2.1 K型不育系恢复性测定结果由表1可知,72个测交组合中,高可育和全可育的组合占比分别为47.22%和6.94%,共计54.16%,说明K型不育系能被黄淮麦区大多数品种恢复育性,但能达到全可育水平的品

    麦类作物学报 2020年12期2020-01-05

  • 叶位叶片对两系超级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影响
    低水稻的结实率和粒重,增加空秕粒率,从而降低籽粒产量。不同部位叶片对两优389籽粒充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剑叶、倒二叶、倒三叶及以下叶片;不同剪叶处理对二次枝梗结实率、空秕粒率的影响均大于一次枝梗。[结論]灌浆结实期确保功能叶不受伤害是实现超级稻高产优质的前提。关键词 两系超级杂交稻;剪叶处理;结实率;粒重中图分类号 S5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14-0029-03doi:10.3969/j.issn.0517-6611.20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14期2019-08-27

  • 2018年大豆粒重低于常年的原因分析
     要】 分析大豆粒重降低的原因。找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指导今后的生产实践。最主要原因是气候,春旱影响出苗情况,产生二、三类苗,长势不齐,长势弱;中后期低温寡照,影响干物质积累;北部早霜,中部涝灾对粒重的影响也比较严重;由于干旱封闭除草效果不佳,草苗齐长;以及除草剂药害对大豆粒重生产影响。【关键词】 大豆;粒重;降低;原因分析Analysis of the reasons why the weight of soybean grain in 2018 is

    现代农业研究 2019年3期2019-06-05

  • 高粱粒重遗传研究进展
    题起到重要作用。粒重是影响高粱产量的三要素之一,增加粒重是提高高粱产量的有效途径[3]。粒重是由数量性状基因控制的,遗传机理较复杂。20多年来,众多研究者利用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定位的方法来挖掘控制高粱粒重的相关基因,以期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进行育种,并揭示粒重基因的调控机理,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对高粱粒重的遗传特性、高粱粒重的影响因素以及高粱粒重QTL定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已定位的高粱粒重Q

    生物技术通报 2019年5期2019-06-04

  • 北方粳稻南繁不同收获期种子粒重及发芽率研究
    有成熟的特征,如粒重、壳色等[2]。目前,学者们针对不同作物不同收获期的种子活力做了大量研究,发现不同作物品种、同一作物不同品系种子完成发育的时间长短不一[3-7]。周建明等[8]研究了杂交粳稻常优3号种子不同收获时期的发芽势、发芽率和种子活力,发现各处理间差异明显。石德奎[9]测定了不同成熟度玉米种子的千粒重和水分含量以及发芽率,各个成熟度均呈现出显著差异。兰剑等[10]研究了不同时期收获的黑麦草种子的发芽特性,后期收获的种子各个性状均优于前期,且千粒重

    种子 2018年12期2019-01-02

  • 小麦光合器官对不同穗位和粒位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麦不同光合器官对粒重的相对贡献率依次为穗部>旗叶>节鞘[3];小麦顶部四片叶对粒重的贡献率为17.8%,其中旗叶、倒二叶、倒三叶和倒四叶对粒重的贡献率分别为10.60%、2.80%、0.05%和1.60%,而穗、叶鞘和茎秆对粒重的贡献率分别为41.0%、11.0%和5.7%,不同品种叶及非叶器官对粒重的贡献存在较大差异[4];小麦非叶器官对籽粒营养物质含量以及生产量的影响均大于叶[1]。禾谷类作物小穗发育存在时空顺序,因而不同穗位籽粒的结实特性和籽粒性状存

    麦类作物学报 2018年10期2018-12-12

  • 玉米杂交种的产量比较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分析。产量与单穗粒重和播种率呈正比关系,与穗长和穗数呈正相关,但未达到显着水平,与倒伏率呈显着负相关,与株高和穗呈负相关。位置。但是,它们尚未达到显着水平。结果表明,相同密度下每粒种子粒重和种子产量有利于品种产量的提高。因此,在高产品种的育种过程中,可以增加这些性状的选择[1]。(2)各性状之间的相关分析。植株高度与倒伏率呈显着正相关,说明降低株高可以提高品种的抗倒伏能力,穗位与种子出苗率呈显着负相关,表明穗位越低,种子产量越低,倒伏率与单穗重和种子产量相

    商品与质量 2018年49期2018-12-07

  • 西藏冬青稞种质资源的主要形态性状分析
    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性状。数据分析采用Excel和DPS软件进行。表1 供试材料表2 主要性状的平均表现2 结果与分析2.1 供试材料农艺性状的表现供试材料农艺性状考察结果表明(表2),8个农艺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供试材料的77.61 %为矮秆型优良资源。所有供试材料的穗长95.52 %都在10 cm以下,为中等或中等以下,其变化幅度在单株有效穗数、穗粒重、千粒重等农艺性状中较小。穗粒重变化幅度在株高、穗粒数、千粒重等农艺性状中最大。单株粒重变化幅度

    西藏农业科技 2018年2期2018-10-22

  • 黄淮麦区小麦主栽品种粒重与籽粒灌浆特性的关系
    其构成因素中千粒重年遗传增益较大, 为0.35%~0.51%[2]。虽然近15年产量遗传增益放缓, 但粒重仍持续提高[3], 表明粒重改良是该麦区产量显著提高的关键因素。粒重主要受基因型控制, 并受环境显著影响, 粒重在产量构成因素中的遗传力最高[4-5]。已定位了大量粒重相关QTL, 位于2A、4D、5B、6B、7B和7D染色体上的 QTL效应较大, 单个位点可解释 4.8%~28.0%的表型变异[6-8]。其中, TaCwi[9]、TaGW2[10]

    作物学报 2018年2期2018-03-01

  • 冬小麦不同灌浆时期穗和叶茎鞘对粒重的贡献
    时期穗和叶茎鞘对粒重的贡献吴金芝1,黄 明1,李友军1,王志敏2,田文仲3,高海涛3(1.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河南洛阳 471023; 2.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 100861; 3.洛阳市农林科学院,河南洛阳 471022)为了揭示冬小麦穗和叶茎鞘在不同灌浆时期对粒重的贡献,于2011-2012年度,在大田条件下,选用河南省大面积推广的6个冬小麦品种,进行穗遮光和去叶+茎鞘遮光处理,研究了冬小麦不同灌浆时期的干物质积累转运量和粒重,分析了穗

    麦类作物学报 2017年7期2017-08-16

  • 玉米专用缓释肥料应用效果
    规施肥处理的单穗粒重增加53.4克,亩产量增加203.5公斤,增产率41.01%。关键词:玉米;专用缓释肥料;粒重;产量中图分类号: S14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13.013缓释肥料是一种根据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需求而释放养分的新型肥料,具有控制肥料养分释放、肥效周期长等特征,可使传统化肥利用率提高50%至1倍以上,被称为“211世纪新型环保肥料”。为探究“富思德”玉米专用缓释肥的应用效果

    吉林农业 2017年7期2017-07-12

  • 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间脱水期间的籽粒重量与含水率变化
    田间脱水期间的籽粒重量与含水率变化李璐璐,王克如,谢瑞芝,明博,赵磊,李姗姗,侯鹏,李少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目的】黄淮海夏播玉米区收获期偏早、籽粒含水率普遍偏高,制约了机械粒收的收获质量,延期收获能够降低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但是该过程是否因籽粒重量下降造成产量损失尚不明确。本文开展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脱水期间籽粒含水率与粒重变化情况研究,为机械粒收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

    中国农业科学 2017年11期2017-07-03

  • 不同密肥条件下通粳981产量构成因子分析
    件下穗数、粒数、粒重对产量的影响。[方法] 对通粳981在不同密度和肥料条件下形成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进行回归、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 穗数、粒数和粒重对产量均有极显著的增产效应,其增产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穗数、粒数、粒重,其中穗数对产量起主要作用;但在基本苗较多或施N量较大的情况下,穗数和粒数的增产作用都很重要。[结论] 农业生产中可针对不同生产栽培条件,从产量构成因子中明确主攻目标,合理制定栽培技术措施,提高产量。关键词 通粳981;基本苗;施N肥;穗数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28期2017-05-30

  • 决定小麦粒重的关键时期咋管理
    决定小麦粒重的关键时期咋管理小麦抽穗后,每667平方米穗数已基本成定局,但穗粒数和粒重还有较大变化,因为籽粒中积累的淀粉大约有2/3来自于开花以后的光合产物,所以这一阶段是决定粒重的关键时期。管理方向是保根、保叶、延长叶片光合高值持续期,延缓衰老,提高粒重。1.浇好开花水或灌浆水。小麦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占整个生育期耗水总量的1/4,需要通过浇水满足供应。干旱不仅会影响粒重、抽穗,还会影响穗粒数。所以,在浇过拔节水的基础上,应根据麦田墒情在开花至灌浆期浇一

    农业知识 2017年13期2017-05-05

  • 小麦粒重主效QTL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和效应评价
    10095)小麦粒重主效QTL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和效应评价孔忠新,程瑞如,张利伟,卢济康,黄玉龙,虞 东,马正强(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应用植物基因组学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95)粒重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QGw.nau-5A是一个从我国小麦骨干亲本南大2419中鉴定的粒重主效QTL。为评价该QTL不同等位基因对粒重的效应及在育种中的应用潜力,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分别将南大2419和早洋麦的 QGw.nau-5A区段导入望水白和川麦42,构建

    麦类作物学报 2017年3期2017-04-24

  • 2016年宝鸡市小偃22小麦粒重变幅原因分析
    影响小麦同一品种粒重变化的因素较多。本文从小麦不同栽培模式、小麦群体结构、灌水、施肥量和不同类型地区5个方面分析了宝鸡市2016年小偃22粒重变幅原因,以供参考。关键词 小麦;小偃22;粒重;变幅;原因分析;陕西宝鸡;2016年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4-0037-01小偃22是目前宝鸡市的主栽小麦品种,常年种植面积8万hm2左右,占小麦总播种面积的41%,其产量高低决定着宝鸡市夏粮的总产。201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4期2017-04-10

  • 抓好小麦粒重关键期管理
    张先锋抓好小麦粒重关键期管理张先锋小麦抽穗后,每亩地穗数已基本成定局,但穗粒数和粒重还有较大变化,因为籽粒中积累的淀粉大约有三分之二来自于开花以后的光合产物,所以这一阶段是决定粒重的关键时期。管理方向是保根、保叶、延长叶片光合高值持续期,延缓衰老,提高粒重。浇好开花水或灌浆水。小麦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占整个生育期耗水总量的四分之一,需要通过浇水满足供应。干旱不仅会影响粒重、抽穗,还会影响穗粒数。所以,在浇过拔节水的基础上,应根据麦田墒情在开花至灌浆期浇一次

    农家参谋 2017年5期2017-03-25

  • 粒重对花生幼苗素质及内含物变化的影响
    830052)粒重对花生幼苗素质及内含物变化的影响史晓龙1,2,张冠初1,戴良香1*,丁 红1,慈敦伟1,杨吉顺1,秦斐斐1,张智猛1*(1.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100; 2.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以四个花生品种种子为试材,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粒重对花生种子萌发后幼苗农艺性状及内含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粒重对花生种子萌发期胚芽、胚轴和根长度的影响存在差异但不显著,其幼苗干重间亦无显著性差异,而

    花生学报 2016年3期2016-12-13

  • 基于DASST 模型的玉米—大豆轮作下黑土区玉米粒重的模拟研究
    豆轮作条件下玉米粒重的模拟效果,应用农业技术转移决策支持系统(简称DSSAT 模型),结合田间试验数据,对吉林省公主岭市黑土区不同时期(1990~2003年)的玉米粒重进行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玉米粒重相差较大,且玉米粒重在6667~12825公斤/公顷范围内波动,玉米粒重符合线性+平台模型。DSSAT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玉米—大豆轮作后玉米粒重的变化趋势,能够预测玉米粒重的发展趋势,但不能评估玉米的实际粒重。关键词:DSSAT模型;玉米;轮作;粒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6年4期2016-11-19

  • 苯醚甲环唑对小麦籽粒GA含量的影响
    期,使小麦增加了粒重,进而提高了小麦产量。关键词 苯醚甲环唑;GA含量;灌浆速率;灌浆持续期;粒重中图分类号 S48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4-0096-03目前,小麦田间生产管理主要在苗期至灌浆前期进行,灌浆中后期很少再进行延续管理,此时小麦植株各部分生理功能逐渐衰弱,抵抗各种病害的能力下降,小麦叶锈病、叶枯病和颖枯病等病理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常加重发生,使小麦叶片、茎鞘、颖壳的光合作用能力下降,严重影响小麦籽粒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4期2016-11-19

  • 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苯醚甲环唑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
    增产主要贡献是千粒重,千粒重可增加4.1~5.2 g,比对照提高8.79%~12.53%。关键词 小麦;苯醚甲环唑;光合速率;叶绿体含量;产量;粒重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4-0028-02茎、叶、穗是小麦主要光合器官,也是产量形成所需干物质的主要来源[1]。叶光合对穗产量的贡献率为37.62%~55.49%,旗叶为13.14%~20.73%[2],茎鞘为15.90%~38.46%[3],穗为13.8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4期2016-11-19

  • 葡萄小览
    ,个头特大,平均粒重15克.16克,果皮厚,果肉多汁,味酸甜,含糖量16%。2.马奶葡萄果粒圆柱状,平均粒重6克,最大重8克。呈白绿色,甘甜多汁,质较脆,味爽口。栽培历史悠久,具有较高营养价值。3.美人指葡萄欧亚种,原产日本。果粒大,细长型,平均粒重10克-12克,最大20克。果粒先端为鲜红色,润滑光亮,基部颜色稍淡,恰如染了红指甲油的美女手指,故此得名。果粒皮肉不易剥离,皮薄而韧,果肉紧脆,呈半透明状,口感甜美爽脆,品质极佳。4.巨峰葡萄属中熟类,欧美杂

    美食堂 2016年8期2016-08-23

  • 小麦籽粒游离多胺对土壤干旱的响应及其与籽粒灌浆的关系
    (12.5%)和粒重(11.8%),对强势粒灌浆无显著影响;SD处理则严重抑制叶片光合作用,显著降低叶片水势,强势粒的灌浆速率和粒重分别下降10.1%和9.5%,弱势粒的灌浆速率和粒重分别下降14.5%和11.7%。MD处理显著提高了灌浆期弱势粒中游离亚精胺(Spd)和精胺(Spm)含量及其与腐胺(Put)的比值,而SD处理的结果则相反。籽粒灌浆速率、粒重与籽粒中Spd和Spm含量及Spd/Put和Spm/Put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ut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作物学报 2016年6期2016-07-14

  • 水稻粒重遗传研究进展
    重要的粮食作物,粒重是水稻产量的构成因子之一,增加粒重对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现阶段有关水稻粒重的遗传效应特点,粒重与粒型及稻米品质性状间的关系,粒重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与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并对水稻粒重基因在分子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同时提出加强开发易受多环境因素影响、效应较小的千粒重QTL,挖掘与水稻其他性状如抽穗期、稻米品质等相关联的粒重QTL等方法将是提高水稻育种效应的有效途径。关键词: 水稻;粒重;遗传;分子育种中图分类号

    南方农业学报 2016年12期2016-05-30

  • 不同分类大麦籽粒大小及粒重的差异分析
    类大麦籽粒大小及粒重的差异分析陈晓东1,赵 斌1,季昌好1,顾江涛2,王 瑞1(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安徽省农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 230031;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31)摘要:为改良大麦籽粒性状,依据棱型、皮裸及选育水平对125份大麦材料按3种不同分类方式进行分组,比较了组别间的粒重、粒长、粒宽及粒厚的差异及各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麦粒重与棱型相关,与皮、裸无相关性,二棱大麦粒

    麦类作物学报 2016年3期2016-05-27

  • 小麦粒重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综述
    州000)小麦粒重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综述魏玮1,郭嘉莲1,万琳涛2,徐林峰3,丁明全1,周伟1 (1.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省农产品品质改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临安311300;2.浙江省开化县农作物技术推广站,浙江开化324300;3.浙江勿忘农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20)摘要:粒重是小麦Triticum aestivum产量构成的三大要素之一,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极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围绕粒重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年2期2016-04-27

  • 不同贮藏年份实葶葱种子活力的研究
    度(H)。种子百粒重(HW),每份试样选出100粒无虫蛀腐烂的种子,8次重复;单粒重(M),每份试样10粒种子,10次重复,分别进行称重[6]。1.2.2 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测定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7]。分别取不同贮藏年份的实葶葱种子在培养箱内20℃恒温黑暗条件下进行培养。每个培养皿放50粒种子,每个处理3次重复,当胚根突破种皮,长度为种长一半时计为发芽。每天记录萌发种子数,计算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发芽率(%)=发芽种子数/试验种

    种子 2016年5期2016-01-15

  • 水稻粒重生理特性及遗传分析研究进展
    7000)水稻粒重生理特性及遗传分析研究进展江卫平1,黄良萍2,陈慧珍2*(1.江西农业大学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 330045;2.江西省萍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西萍乡 337000)粒重是水稻产量构成的主要因素之一。粒重的增加对水稻产量的增加有着积极的作用。该研究揭示影响水稻粒重的生理变化和遗传规律,可对粮食产量的提高有着重大的意义。综述了灌浆生理特性与粒重的关系、影响水稻粒重的生理生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1期2015-02-28

  •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稻穗不同部位粒重与结实率的影响
    施对稻穗不同部位粒重与结实率的影响唐先干1, 刘光荣1, 徐昌旭1, 袁福生1, 秦文婧1, 王 萍1, 李祖章1*, 倪 康2, 侯红乾1(1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200; 2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08)【目的】通过定位试验,综合评价中国南方双季稻地区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粒重与结实率的影响。【方法】从江西连续30年的定位试验稻田采样,比较施用化肥(NPK)、 等养分条件下70%化肥配施30%有机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年5期2015-01-27

  • 氮磷施用量对冬小麦小穗粒位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影响
    穗粒位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影响刘文珺(甘肃省天水农业学校,甘肃 清水 741400)观察分析了氮、磷肥不同施用量对冬小麦不同小穗的不同粒位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灌浆期,多施氮肥或只施氮肥不施磷肥,有利于形成全部小穗粒数。在氮肥和磷肥配合施用的基础上多施磷肥,能够促进1、2粒位粒重的增加;在氮磷肥配合施用的基础上多施氮肥,有利于促进3、4粒位粒重提高,即氮肥对高粒位粒重有促进作用。1、2粒位粒数和粒重对产量影响不大,3、4粒位粒数和粒重直接引起产

    甘肃农业科技 2014年8期2014-01-16

  • 早熟无核葡萄新品种——无核翠宝
    大小均匀,平均单粒重3.6 g,最大粒重5.7 g;果皮薄,黄绿色,果肉脆、味甜、具玫瑰香味,含可溶性固形物17.20%,总糖15.70%,总酸0.39%,糖酸比为40︰1,无种子或有 1~2粒残核。在山西晋中地区,4月中旬萌芽,5月下旬开花,7月18日左右新梢开始成熟;果实7月上旬开始着色,7月下旬完全成熟,从萌芽到果实充分成熟需105天左右,属早熟无核品种。

    中国果业信息 2013年1期2013-01-23

  • 对五味子栽培园结实概况的初步调查
    个);果穗中全果粒重(g);果穗中每粒果重(g)。3 结果3.1 直观地看(1)40个果穗中,平均果粒重≥0.4g的有35个果穗,占40个果穗的87.5%,其中果粒重0.4~0.49g的有14个果穗,占40个果穗的35%;≥0.5g的有21个果穗,占40个果穗的52.5%。(2)一个果穗中,果粒≥30粒的有21个果穗,占40个果穗的52.5%,其中一个果穗有果粒42个,全果粒重16.5g,单粒重0.39g。(3)一个果粒重≥15g的有19个果穗,占40个果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5期201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