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通
- “共通”与“革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外政策理念探赜
中发展。本文从“共通”与“革新”两个方面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外政策理念进行梳理和理论分析: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对外政策理念是基于中国国家建设经验和政党使命,形成了共通性的原则并且贯穿于对外交往过程中。这体现在:党领导外交事务以及内外关系的基本原则;外交服务内政的关系排序,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外交布局中从全局出发、突出重点的整体性思维;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作为学习型政党,对外政策理念具有很强的调整能力,能顺应国内发展需要适时提出新的对外政策理念。这体现在:在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23年3期2023-07-17
- 作为哲学诠释学基础的“教化”概念及其伦理意蕴
二、“教化”与“共通感”共通感(Sensus communis)是伽达默尔在教化之后紧接着提到的人文主义概念,共通感与教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体现了相同的内涵,又为精神科学及哲学诠释学奠定了基础。伽达默尔首先援引了维科对共通感的讨论,维柯在捍卫人文主义的立场上指出,共通感即共同的感觉,以及人文主义的雄辩理想。维柯认为,修辞学理想具有双关的意思,它不仅是一门讲话的艺术,还意味着讲出正确的话,那么,修辞学就不应该被认为是与哲学对立的诡辩术,即它有着双关的积极意
文教资料 2022年7期2022-11-08
- 《判断力批判》中“共通感”概念考察
。这个概念就是“共通感”(德文Gemeinsinn,拉丁文sensus communis,也译作“共感”)。作为“人人共有的情感感受能力”,共通感是判断力的某种作用,亦即反思判断力与规定性判断力运作的结果。本文将参考康德批判体系的总设定,遵循“审美判断力批判”对鉴赏判断的总规定,重点考察康德在第四契机(第18--22节)与第40节中的相关阐述,从康德的先验认识论体系出发,对“共通感”作概念界定,并阐释共通感在康德认识论中的地位。一、“共通感”概念的三种描述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6期2022-03-15
- 康德的审美感受与道德感受关系论探微
一、 审美应该、共通感与鉴赏力《判断力批判》“美的分析论”的第四契机是“模态”。康德提出,在审美判断中,表象与愉悦之间的关系是“必然的”,但是,这种“必然性”不是理论的客观必然性,也不是实践的必然性,而是“范例的必然性”。他同时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必然性必须有其独特的条件。第19节的标题将这层意思表达得非常清楚:“我们归属于鉴赏力判断的主体的必然性是有条件的。”康德这样写道:鉴赏力的判断要求每个人的赞同。无论谁宣布某物是美的,他都希望每个人都应该赞成面前这个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12-02
- 审美共通感的现代境遇及其历史哲学审视
的主题。康德审美共通感理论以无功利性的审美判断作为主观判断的可普遍传达性敞开了审美共通感的公共性,一种建构在主体内和主体间的内在逻辑使得审美共通感的政治功用在现代哲学领域被挖掘,以阿伦特为代表的一些哲学家试图把审美共通感引入政治领域,以此重建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但这种将先验层面的纯粹审美判断拉回经验领域的做法无法在现实的政治领域解决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把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置于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中,对二者关系的历史张力和二者在历史进程中的具体展开状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11-29
- 先秦时空意识的自觉及其物态化建构
——以观物取象、秩序感与共通感为中心
及康德美学中的“共通感”相结合,后二者虽为术语的借用,经笔者研究后发现,此二者同样适用于中国文化,且推动了先秦时空意识的自觉。窃以为,术语的层面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能否借此更为细致地呈现研究对象的细节,虽有“反向格义”之嫌,但毕竟不是以此为目的。一、“观物取象”与时空意识的个体自觉《周易·系辞下》有言: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1]621。仔细来看这
河池学院学报 2021年6期2021-01-17
- 毛丹青:用日语著书 教学生汉语
词:情怀、融合、共通。热爱一门外语用情怀去触摸她的文化在毛丹青教过的日本学生中,有人成了知名的汉学家,有人在日本外务省担任要职,他们都与中国有着紧密的联系。时隔多年后,他们记住的或许并不是课堂上的某个单词、某个发音,而是某种感染力,这种感染带力带给他们的是对汉语学习的持之以恒的激情,以及如何去热爱语言的一种能力。如今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过去是中国看世界,现在是世界看中国,而看待中国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当然也包括汉语带给人们的认知。“通过语言去了解对方
文化交流 2021年12期2021-01-09
- 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
子正音乐真是人类共通的语言吗?我们就先算它是的吧。因为我们平时最基本的语言是文字语言,它有很多种,不能相通,而音乐能够激起所有人的情绪,虽然激发的程度和感受是不同的,但无论如何,外语听不懂确实是一片茫然,音乐则多多少少可以让人有所反应。所以,我们就轻易地站在语言文字的立场上很文艺地说,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那么,舞蹈是人类共通的语言吗?哑剧?绘画?艺术体操?摄影?拳击?数学、物理、化学……都是!除了文字语言之外,还有什么不是人类共通的语言呢?好像没有了!于
歌唱艺术 2020年2期2020-12-03
- 概念的多维透视
——评周黄正蜜的《康德共通感理论研究》
研究对象为康德的共通感理论,周著将“共通感”(sensus communis )分为“逻辑共通感”“实践共通感”“审美共通感”,乍看之下很容易让人们想到德勒兹在《康德的批判哲学》中的相关论述“进行立法和判断的是知性,想象力进行综合和图型化,理性进行推理和象征化。认识正是以这种方式达到最大的系统的统一性。而所有这些职能之间的一致定义了我们所谓的‘共通感’(2)(法)德勒兹著,夏莹,牛子牛译,吴子枫校:《康德的批判哲学》,西北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32页。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3期2020-10-14
- 亚太区11W和15WLED灯驱动器的设计及其改进
电容;电路锁住;共通0 引言为了满足中国国内和亚太区市场的要求,某公司计划推出11 W和15 W LED灯驱动器。为了快速推出产品,准备在传统照明驱动器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意图以成熟的拓扑、最快的速度呼应中国国内和亚太区市场的需求。1 电路拓扑的选择(1)如传统照明驱动器,仍然采用半桥谐振电路拓撲,场效应管作为开关器件。(2)启动电路可以有两种选择,即双向触发二极管启动或晶体管启动,但考虑到双向触发二极管启动的一些不可靠性因素,决定采用晶体管触发
机电信息 2020年12期2020-06-29
- 布尔迪厄与康德关于审美共通感属性的歧见及其超越
再揭示和论证审美共通感存在的普遍有效性。布尔迪厄着眼于现实生活经验,揭示和论证了审美共通感存在的疏离性、区隔性,从而打破了关于审美共通感有效性理论为康德言说所主宰的局面,终结了学界关于康德该理论注解性、辩护性、附会性等非批判性研究格局,使得康德关于审美共通感普遍有效性的论说首次陷入歧见之中。然而,学界迄今仍未能科学评估和解析上述歧见。如有论者认为布尔迪厄的批判未推翻康德审美共通感理论[1],也有论者认为这种批判的意义仅在于把共通感由美学范畴转换为社会批判范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6期2020-02-25
- 中西方文化自信共存微析
当代中西方文化的共通共融,揭示出:中国已非昔日之中国,中国早已接纳了西方文化,而中华文化也早已影响到西方国家。文化没有好坏,只有取长补短、自信共存,人类社会才会向更高的程度发展。关键词:中西方文化 自信 共存 共通 共融文化自信是指文化主体对本民族文化的无比热爱,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本民族文化精神的自觉实践,对本民族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一、中西方文化具有差异性(一)思维方式西方人注重理性思辨和实证分析,用之对整体进行剖析;而中国人则注重事物的整
参花(下) 2019年12期2019-12-19
-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差异
唱法;民族声乐;共通;差异民族声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长期的传承与发展中,不断吸收与发扬其他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并大胆吸收西洋派美声唱法的内涵与精髓,使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不仅在呼吸与共鸣、行腔与润色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而且在字韵表现和声音流畅与灵活等各个艺术层面上,均存在显著区别。一、气息运用的差异演唱气息是指演唱者的气息发声法,即接受专门声乐训练的演唱者在发声说话以及唱歌时的发声与呼吸联合应用的方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12期2019-09-10
- 作为共通感的美感
——审美之中的共通感问题研究
的目的,为此,“共通感”这个概念出场了。二、作为鉴赏判断之先天原则的共通感在审美之中,作为主观合目的性的“目的”,它是鉴赏判断的先验性,或者说纯粹性的保证。这个“目的”是什么?这是康德美学,也是鉴赏判断理论最核心的部分,康德认为在对象被给予的表象中,有一种“内心状态的普遍能传达性”(康德,“判断力”52),它就是鉴赏判断作为合目的性判断的“目的”,鉴赏判断本质上就是在表象中判断出这种“普遍能传达的内心状态”。这个“普遍能传达的内心状态”是康德美学的钥匙,但
文艺理论研究 2018年2期2018-11-12
- 影视化妆与戏曲化妆的共通与差异
化妆与戏曲化妆的共通与差异作了详细分析,找出了戏曲化妆和影视化妆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两者更好的参考经验以得到合理发展。关键词:影视化妆;戏曲化妆;共通;差异;研究分析中图分类号:J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4-0118-02化妆是一项艺术表演当中的重要项目,其对于艺术角色的塑造工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相应的影视和戏曲的具体艺术表演当中,只有将化妆与其他例如服装、道具、灯光和演员表演相结合,才能够发挥戏曲化妆和影视化妆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8期2018-07-23
- 学术“行脚僧”
同),觉得有一种共通的毛病,就是并非有了木刻,所以來开会,出书,倒是因为要开会,出书,所以大家赶紧来刻木刻,所以草率、幼稚的作品,也难免都拿来充数。”这种共通的毛病不仅见于当年的木刻界,似乎也颇流行于当今的学术界,不是有了像样的研究成果才来开会,出书,倒是因为要开会,出书,所以大家才赶紧来撰写或炮制论文。那么为什么要急急如律令地来开会出书呢?据说原因之一是拿了上面拨给的经费,不开点会,不出点书,不便交代,好像没有做事似的。原因之二是有些学者喜欢开会,于是大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18年1期2018-05-14
- 民事诉讼证据共通原则探究
吴保川一、证据共通原则的内涵及其价值(一)证据共通原则的内涵证据共通原则,是指法院对于当事人申请的某一证据在进行调查后,此后该证据在事实认定中,无论是有利于还是不利于提出该证据申请的当事人一方,其结果都适用于双方当事人。从当事人的角度而言,一方当事人提出申请的证据在被法院调查之后,其产生的结果是该证据既有可能有利于该方当事人,也有可能有利于对方当事人。从法院的角度而言,按照辩论主义(约束性辩论原则)第三命题出发,法院对案件证据的调查只限于当事人双方在辩论中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年3期2018-03-31
- 八一精神与长征精神的比较研究
与长征精神研究的共通及相异之处。关键词:八一精神;长征精神;共通;相异八一精神与长征精神一脉相承,同条共贯,是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不朽丰碑,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都曾发挥出巨大作用,产生了广泛影响。现阶段它们依然是指引中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加强八一精神与长征精神的比较研究,对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报刊荟萃(上) 2018年1期2018-01-17
- 影视化妆与戏曲化妆的共通与差异
化妆;戏曲化妆;共通;差异中图分类号:J815;J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0-0102-01化妆对表演艺术说来,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完成角色艺术造型的必要手段。在影视与戏曲艺术表演中,化妆、服装与演员的表演是不可分割的,演员必须通过化妆艺术,才能完整地、深刻地表现出剧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面部化妆,它直接影响着演员的面部表情和内心活动。一、影视化妆与戏曲化妆的共通(一)突出人物性格戏曲与影视化妆是综合戏曲与影视艺术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7期2017-09-04
- 浅议创造性思维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
创造性思维有许多共通的地方,所以在声乐演唱中融入创造性思维十分重要。文章具体从想象力构建、情感表达、演唱风格三方面对声乐演唱中融入创造性思维的有利影响进行了具体分析。关键词:声乐演唱;创造性思维;共通;重要性中图分类号:J616.2文献标识码:A一、音乐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共通之处思维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标志之一,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活动是不同的。声乐演唱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声乐演唱时要用到音乐思维,音乐思维的本质是“体验、升华
求知导刊 2017年13期2017-08-22
- 所有纪念日都值得感谢
共通且浩大的喜悦与悲伤固然值得大书特写,值得反复回味。但,在真实的生命中,在人性最幽微处,有许多只属于你的纪念日。它或闪闪发光引你瞩目,或深而黑如无底深渊,想要吸走你生命中最后一点热。有时候,我们以为无法走过;有时候,我们真的很想沉浸在那美好里不出来……不过,我们一直在往前。那些日子,无论悲喜、幸福抑或绝望,都只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节点。生命中所有纪念日都值得感谢,因为有了它们,我们才是现在的自己。资深文编 曾迎春
花样盛年 2016年11期2016-11-28
- 视觉审美的直观性探析
觉就是表现。二、共通感问题关于共通感。共通感依然是一种理念,但却是一种感性的理念。不过,感性理念本身就是一个尴尬的判断。感性理念的存在,它是先天的、先验的、是不必论证的。人们在审美趣味中是否可触及知识还是成问题的,而且,审美判断无疑不是依据概念作出的。因此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尽管审美趣味是感性的而不是概念的,但在审美趣味中仍有普遍感受的必然性存在。三、直觉与审美共通感(一)直觉与审美在克罗齐看来,直觉就是表现,就是美,就是审美。他首先告诉我们:对实在事物所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4期2016-10-24
- 还教育以自由之身
你怀着与其他人的共通感作判断时,你的判断就不会包含对别人的“欺凌”通识教育在中国大学的兴起还是晚近的事。由单纯的专业教育走向通识教育下的专业培养,对大学到底意味了什么呢?显然并非只是多增设了教育的某个主题,毋宁说它还了教育自由之身。什么是大学教育的自由之身?教育当然意在培养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不同领域“做事的人”,这是大学之于社会的功能关联。然而这是否意味着大学已经穷尽了目标?或者说,大学是否已经实现了使命?肯定不是。大学最重要的使命不是培养高级工匠或
南方周末 2016-07-282016-07-28
- 音效在动画影视创作中的运用
】音效 声命力 共通 烘托 运用【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29-02动画影视是视听相结合的艺术,从听觉元素上说音效是动画影视创作非常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音效不仅是为视频画面本身锦上添花,它更是一种语言,是影响内心的语言,是用音效倾诉的语言。一、音效的重要作用影视动画需要强大的“声命力”,音效是动画影视创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动画影视创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1.音画的同步默契性动画影视片的主题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5期2016-06-22
- 阿伦特的政治审美思想对文学艺术创作的启示
的不懈追求。二、共通感:使创作者和欣赏者授受交流成为可能趣味是主观的,需要建立在个人体验的基础上。但是趣味又是需要交流的,唯交流才能引起共鸣。交流才能产生共同的心理感觉,这样就需要预先缔结心理契约,搭建心理平台,使个人体验变成群体体验,使共通感得以产生。共通感(sensus communis、common sense)是康德使用的概念,主要指称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共同的心理感觉。阿伦特指出亚里士多德将“共通感”称为“通感”。亚里士多德建立了“通感”的早期理论
文艺评论 2015年9期2015-09-29
- 审美共通感:从主客分离到主客统一
本文分析研究审美共通感旨在梳理该概念的生成和发展历程,并作为沟通审美主体和客体的重要桥梁。关于审美共通感的研究一直都不缺乏,但主要关注的焦点是康德的审美共通感,主要研究康德的审美共通感的含义、何以可能等问题。另外,还有一部分研究后康德时期,属于现象学和交往理论里的共通感,这个研究的角度可能更具有的政治学和社会学意义。一、康德之前的共通感理论:作为认识论中的感性的普遍性西方哲学一直都偏重智性和逻辑,偏重对客观世界规律的探究。虽然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说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5期2015-08-15
- 台湾通识教育视角下现代商务服务专业群共通职能课程设计与开发
代商务服务专业群共通职能课程设计与开发周玉梅(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04)全球化带来人才培养的思维转变,应对全球人才优化的趋势,培养的人才更要具备坚强的核心软实力和专业硬实力,来面对大环境严峻的变化。文中在分析台湾通识教育及健行科技大学推行课程改革、进行共通职能培养主要做法的基础上,探讨了现代商务服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共通职能,构建了提升学生共通职能的四门课程。台湾;通识教育;共通职能;现代商务服务专业群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快速发展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2015-06-01
- 先验、经验与超验:康德关于审美普遍性的三种论证及其旨归
证是经验论证,即共通感(Gemeinsinn)。但共通感是一个理念,按说应是超验论证,为什么说是经验论证呢?在论述共通感的第21节,康德一开始的论证思路同第9节基本一样,也是从知识的普遍可传达性推出作为朝向一般知识的内心状态(在该节中,康德用的术语是“诸认识能力与一般知识的相称”及“诸认识能力的比例”)的审美情感的普遍可传达性。不一样的是,随后康德作出了一个似乎是同义反复的推论,即引出共通感作为美这种情感的普遍可传达性并因此也是知识的普遍可传达性的条件。其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5期2015-03-20
- 论实践智慧与人文主义传统的关系
统中的核心概念如共通感、判断力和趣味隐含着一种不同于理论认识的认识模式,接近于亚里士多德用“实践智慧”概念所表达的实践知识模式,它们都是精神教化的体现,以人们的伦理生活和实践交往为基础。这种探讨有助于我们抵制科学主义的泛滥,正确地认识实践生活和精神科学的特性。伽达默尔;人文主义;实践智慧;共通感;判断力;趣味;教化在《真理与方法》中,伽达默尔阐述了近代人文主义传统对于精神科学的意义。他指出,虽然自19世纪以来精神科学的发展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但仍保留着人文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03-18
- 新时期日本大学研究生院的共通教育
素质教育被称为“共通教育”,与本科阶段的“教养教育”或“一般教育”(相当于我国高校一般以公共课为主要形式的文化素质教育或者通识教育)有着一定的区别。进入新时期,日本大学研究生院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共通教育也有了新的发展。有鉴于此,本文将对日本大学研究生院共通教育的现状进行论述,并着重结合九州大学、筑波大学等日本大学研究生院的实例,归纳各校共通教育的特点,探讨日本大学研究生院共通教育的意义和面临的问题。1 日本大学研究生院重视共同教育的背景1.1 日本大学研究
江苏科技信息 2014年7期2014-12-13
- 论康德的审美共通感
100871]“共通感”是一个从古希腊开始就已出现的哲学概念,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将此概念创造性地引入美学,并将其作为鉴赏判断的先天主观原则。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康德的美学思想和相关文本,考察这一概念的含义和功能,具体将从如下问题展开:1.康德为什么要引入共通感的概念?他在何种意义上定义这个概念?2.随着康德美学思想的发展和变化,这一概念的含义和功能是否发生了变化?3.在第三批判中,共通感在鉴赏判断中有何作用?具体包括如下问题:(1)共通感在鉴赏判断的分析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4期2014-03-06
- 证据共通原则比较研究
088)一、证据共通原则的内涵要研究证据共通原则,首先就要弄清楚它的确切内涵。究竟何谓证据共通原则呢,首先明确它是指证据效果之通用,即“证据之共通系指调查证据结果之共通而言,非指证据方法之共通”[1]。证据方法是能作为证据调查对象的有形物,当事人在诉讼中能提出什么样的证据方法,取决于该当事人寻找、收集证据材料的能力,是具有鲜明的自主性的,我们不能要求所有当事人都只能共通地提出某一种或某几种形态的证据方法;而证据调查的结果则不同,它涉及到法官对于某一事实的心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2期2013-08-15
- 伽达默尔对“共通感”概念的诠释学改造及其意义*
0)伽达默尔对“共通感”概念的诠释学改造及其意义*彭启福 李 丽(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共通感”与“教化”、“判断力”、“趣味”等一起被伽达默尔视为欧洲近代人文主义传统的主导性概念。在《真理与方法》中,伽达默尔着力对维科的“共通感”概念进行了梳理、阐发和诠释学改造,不仅强化了这一概念的实践哲学意蕴,而且彰显了“共通感”在人类文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伽达默尔对“共通感”概念的诠释学改造,为其作为理解本体论的哲学诠释学的提出——特
江淮论坛 2011年5期2011-11-21
- 简析康德美学思想中的“共通感”
力的批判》中,“共通感”被设定为分析这一问题的理论前提。康德认为审美判断联系于主体的情感,将它同运用概念来进行的逻辑判断(认知)作了区分,所以若从概念与逻辑上来理解康德所说的“共通感”,很可能就与其所谓背道而驰。那么,作为解决核心问题的前提,何谓“共通感”?一、“共通感”是对审美主体的主观普遍性的设定在自然界和绘画作品中,都可见红色的玫瑰,一般而言,它们都会给人带来热烈的感受。“玫瑰是红色的”属于认知的范畴,我们可以从光谱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认定“红色”是客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1年5期2011-04-11
- 世博十国谈
的不同和那么多的共通。“Better City Better Life”无论对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正处于城市化进程最迅猛的发展中国家,抑或是城市梦刚刚开始的落后国家而言,都是一个需要深思的命题。行走于庞大的世博园,犹如置身一个小世界。我们上一刻在丹麦馆和童话中经典的美人鱼相遇,下一刻却又在匈牙利馆里看着Gomboc,体验它和我们中国古典哲学共通的“和谐”理念。前脚刚跨出中华五千年的辉煌史,后脚又踏进未来城市的万花筒。浓缩世界各地建设精华的城市最佳实践区,从台湾
小康 2010年6期201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