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知远
- 致踟蹰在理想与现实中的年轻人
年轻人》作者:许知远ISBN:978-7-5594-3914-7裝帧:平装页数:399页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9月许知远敢于与美国的弗朗西斯·司各特·菲兹杰拉德的《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书名撞车,自有他的底气。作者写于咖啡馆、北大校园的男生宿舍等地方的随想和笔记,能长销20年。那充满了对人类未来的向往与憧憬的字句,引发许多年轻人的共鸣。甚至,让我这个早不再年轻、已显呆滞的头脑,也被年轻一代对于世界的困惑、迷惘与思考所触动。从《十三邀》知
青春期健康·家庭版 2023年1期2023-05-30
- 理性与偏见:网络访谈节目《十三邀》的电视符号特征呈现研究
》由腾讯视频与许知远创办的文化创意传播公司“单向空间”联合制作,是一档纪实类的创新网络访谈节目,自2016年首季开播,迄今已播出六季。《十三邀》的命名显而易见,来源于国粹麻将“十三幺”,意味着每张牌都互不相靠,也预示着每一季节目中的访谈嘉宾都是“十三幺”。从娱乐偶像李宇春到人类学家项飙,从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到摇滚乐坛教父罗大佑,受访嘉宾与主持人许知远之间的对话并不是二元对立的,也并不是一方需要说服另一方接受自己的观点,而是通过带着“偏见”看世界,将嘉宾自身
传播力研究 2023年6期2023-04-11
- 致踟蹰在理想与现实中的年轻人
——读许知远的《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年轻人》作者:许知远ISBN:978-7-5594-3914-7装帧:平装页数:399页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9月许知远敢于与美国的弗朗西斯·司各特·菲兹杰拉德的《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书名撞车,自有他的底气。作者写于咖啡馆、北大校园的男生宿舍等地方的随想和笔记,能长销20年。那充满了对人类未来的向往与憧憬的字句,引发许多年轻人的共鸣。甚至,让我这个早不再年轻、已显呆滞的头脑,也被年轻一代对于世界的困惑、迷惘与思考所触动。从《十三邀》知
青春期健康 2023年1期2023-02-07
- 网络谈话类节目的访谈艺术
——以《十三邀》第六季为例
两个层面体现出许知远“偏见”的视角,并带领观众在与13位“社会切片”的对话中,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纵观豆瓣评分较高的几档新型文化访谈类节目,《朗读者》将访谈与朗读相融合,构架“大舞台+小客厅”的演播空间,探寻人文之美。《圆桌派》则用“点烟”的程序来凸显其仪式化,用聊天的方式展现多元观点。《十三邀》则以许知远独特的“偏见”切入,带有强烈的“随感式”特点,几档节目在主题形式上大相径庭,但相同的是主持人风格与节目风格相得益彰,成为节目的品牌和记忆点。当下,传统电
声屏世界 2022年11期2022-08-25
- 浅析网络访谈节目《十三邀》的人格化传播
人的“符号化”许知远在加入《十三邀》作为主持人之前,他还有一个更为人所熟知的身份——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他曾参与创办、出版多种报纸杂志,包括《经济观察报》《生活》《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东方历史评论》《单读》等,同时担任FT中文网、《亚洲周刊》等媒体签约专栏作家。正是由于许知远多重的身份和他个人独特的风格,使得他并不像传统意义上的“主持人”形象,在节目中他也似乎有着更加自由和多元的身份。他不仅是节目的一张嘴,也是节目的一双眼睛、一双手,他将自己的个人风格
大众文艺 2022年10期2022-06-11
- 访谈主持创新研究:情境、偏见与交互
——以《十三邀》为例
。这个节目,是许知远对时代做的思考。”②访谈主持人许知远,曾担任《经济观察报》主笔,是单向街书店的创始人。自1998年起为《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书城》《21世纪经济报道》等报刊撰稿,文风犀利③。根据相关调查,自2016年第一季播出以来,《十三邀》就以其独特的节目定位和别具一格的访谈特色在豆瓣的评分一直处于高位:第一季8.3分,第二季8.4分,第三季8.5分,第四季竟然高达8.9分。节节攀高的评分、各种爆款文章的频频出现,使得《十三邀》一时风头无限。情
视听 2022年1期2022-02-18
- 融媒体时代访谈节目中的个性与创新
——以《十三邀》为例
社会切片”,以许知远“偏见”的视角,通过对话,带领大众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十三邀》一改传统新闻访谈节目客观中立的态度,从节目形式、节目定位到主持人风格等一系列内容都呈现出一种创新的趋势[2]。二、以“偏见”体现个性“偏见”一词的释义为“片面的、偏颇的见解。”许知远认为“每个人都是带着成见来看待世界的,如果你没有带着成见,那你对世界根本没有看待方式。”因为有了成见,人们对不同事物有了不同的了解,有了不同的个性,有时便成了“偏见”[3]。(一)有个性的主持人
传媒论坛 2022年1期2022-02-17
- 浅谈许知远《十三邀》的访谈艺术
切入点。主持人许知远以自己特有的偏见式访谈方式,并且怀揣着自我看待世界的固执的主观视角去寻找在不同领域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向他们发出邀请,通过交谈来展现出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同时也引导着受众去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1 节目现状概述《十三邀》是一档创新准直播访谈节目,主持人许知远向一些具有模范作用的个体发出邀请,请求观察他们的行为,分享个人的经验和心得。受众透过许知远对嘉宾的发问,也可以看出他对这个时代的思考。1.1 访谈对象《十三邀》不论是从节目形态上来说,还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5期2022-02-08
- 新媒体视域下访谈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探索
——以《十三邀》为例
立的态度不同,许知远以其略显“偏颇”的视角,通过与每一季中13位不同行业大咖进行对话,带领观众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其中不少话题引人深思。《十三邀》每期节目时长在1小时左右,在短视频盛行、生活节奏加快的当下,网络媒体中能够出现体量如此之大的火爆节目,离不开内容、选题、制作等方面的创新,也离不开许知远独特的语言风格,改变了人们心中对访谈节目话语风格的固有印象。许知远作为节目的主持人,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在与嘉宾的“聊天”过程中,他会对许多独特的见解表示肯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4期2022-02-08
- 新媒体时代访谈类节目新模式探析
——以《十三邀》为例
节目,以访谈者许知远的“偏见”视角出发,每一季邀请不同行业有丰富经历和人生心得的13位嘉宾进行访谈,现在已经播出了四季。节目在腾讯视频独家播出,完整版由《十三邀》公众号放出。与传统的谈话类节目不同的是,《十三邀》这档节目更像是将访谈和纪实结合起来,谈话地点不局限于演播间,而是走到嘉宾熟悉的生活或是工作的地点。节目充满了观点碰撞的火花,也饱含思辨性,借助主持人许知远的“偏见”提问,在这个娱乐化的社会进行反娱乐化的思考。一、访谈地点自由,打破谈话类节目封闭空间
新闻前哨 2021年2期2021-11-13
- “宝珀会客厅”来到成都
单向空间创始人许知远,作家、服装设计师、主持人宁远,与青年作家杨潇,分别就《十三邀》和《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进行了两场新书对谈。宁远表示,《十三邀》给我的感觉特别宽厚、体贴人,不管是许知远,还是节目组,都展现了一颗宽阔的心,而往往这些东西是最打动人的。许知远表示,其实“偏见”这个词很谦卑,它不是傲慢,“偏见”就是你深深地知道自己的局限性,你的看法一定是很容易偏颇的。杨潇说,现代交通工具把“沿途”杀掉了,徒步是他重新进入历史的“把手”。谈
优雅 2021年7期2021-09-05
- 人类曾走过的路,都算我走过的路
堡大学教授。在许知远看来,许倬云是一套密码,需要保存,需要不断书写。抗战经历影响了一辈子许知远:您现在还会常想起哪段时光呢?许倬云:回忆最多的是抗战期间。抗战期间的经历影响我一辈子,也影响我念书时选方向,以及我关心的事情。我七岁时抗战开始,我那时候不能站起来,到13岁才能真正拄着棍走路,别人都在逃难,我就跟着父母跑。我父亲的工作是战地的文官,逃的时候,文官最后一个出来,打回去的时候,他第一个进去。我们就在战线前前后后,常常在乡下老百姓那借个铺,庙里面借个地
新晨 2021年5期2021-08-11
- 放弃求全
看了《十三邀》许知远和陈传兴对话的那集,陈传兴说许知远虚伪以及假装疯狂。也就罢了。马上有人兴高采烈拿这个大做文章,似乎许知远的虚伪,终于得到了印证,终于被人戳穿了。这是和许知远(也包括罗永浩、高晓松)有关的讨论里,让我最不舒服的一种东西:求全和厚古薄今。求全太常见了,豆瓣上特别多求全的人。读一本小说,既要求结构好,人物塑造得好,语言极其精妙,又要求理念适合每一个时代,还要求作者的私生活经得起考量。既能畅销,又能在文学上立得住,既符合武侠的标准,也经得起推理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1年5期2021-06-02
- 许知远:潮水中的思索者
抚和指引。对于许知远和双雪涛而言,书写是他们表达思考的终极方式,是他们拥抱流动的世界的基石,甚至是借以面对和解读未知的武器。去年作家许知远一度滞留在异国,以一个游荡者的视角审视着疫情中的世界,新的一年,他更加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主义。小说家双雪涛也游走在各种时间的空隙中,在小说和电影之间穿行,最终还是回归到一个小说家的创作轨道上。经历了时代的共识瞬间,他们也对存在有了新的看法。我们和两位思考者谈论了亲密感、自我与大众、时代的影响和力量等等话题,纵使我们还不知道
睿士 2021年2期2021-03-12
- 访谈节目的后现代转型
——以《十三邀》为例
5%;而主持人许知远的微信指数峰值达6 828 528,是同期话题明星的5倍。尽管制片人将成功归结为内容为王。但除此之外,《十三邀》特有的定位与角度,以及独特的拍摄风格,无一不迎合了当代社会的“后现代性”审美和品味渴求,而这才是《十三邀》成功的根本原因。一、“后现代”稀缺:市场的渴求哈桑对后现代有过一个讨论,他认为后现代是“不确定性、开放性、多元主义、随机性、折衷主义、非连贯性、谬论、文本间性、‘多’对‘一’的优越性;还有内向型,对我们内心世界的认知、我们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03-07
- ﹃探索者﹄许知远:我在疫情中发现了亲密关系的重要性
020年7月,许知远在北京录制《十三邀》间隙。受访者供图★最开始隔离的时候,每个人都困在自己家中,内心必须要充盈起来,才能应对受困感。2020年初,许知远去马来西亚寻访梁启超、孙中山等人的足迹。20世纪历史一直是他的兴趣,为此他还写过一本关于梁启超的专著《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为了这个兴趣,许知远踏足世界各地,寻访梁启超和同侪留下的足迹。许知远被那段波折诡谲的岁月深深吸引了。或许不仅仅是巧合,他还拜访了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先驱伍连德的家
南方周末 2020-12-312020-12-31
- 真正的“高级丧”
“悲凉底色”。许知远在《十三邀》里采访马东,问道:“你是一个在任何时代都会很爽的人吗?”马东回答:“反正也不会爽到哪里去,能爽一会儿是一会儿。”后来,马东分析自己和许知远不一样的地方,他觉得自己表现出来的是悲凉,而许知远表现出来的是愤怒。因为底色悲凉,才觉得至少新鲜世界会让你有一些幸福感,没有什么可以覆盖悲凉这个底色,无从抵抗,只能独自悲凉。所以,马东看到一些对生活充满乐观积极向上的人,就会觉得很可乐。我很喜欢“悲凉底色”这四个字,它比“你不是真正的快乐”
意林·全彩Color 2020年1期2020-11-18
- 浮世绘
确定。十三邀|许知远访谈薇娅3 月18 日上线的最新一期《十三邀》,以“没人能理解我”为题对话知名网红薇娅。与过往嘉宾带来的节目效果不同的是,薇娅以时代的“顶级流量”这一身份对话知识分子许知远,引来了诸多争议,被指“知识分子向流量低头”,但正是因为许知远探寻的领域没有边界,才能通过对话不同职业的人,直面当下社会存在的种种矛盾。《尔雅:包豪斯》重返魏玛,探寻“理性美学”的进化近日由COLMO 携手梁文道、陈丹青打造的主题节目《尔雅:包豪斯》完结。在这部仅有两
出版人 2020年4期2020-11-14
- 再读许知远《青年变革者》
投注目光。距离许知远的作品《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在去年5月20日正式发书,已一年余了。这是一部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人物梁启超青年时代的传记。某种程度上,或亦可能是许知远的一种精神自画像。我曾在不同的时候,读了许知远的大部分书,尤其对《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注意多多。那本书,似是一种处于苦闷、彷徨、自我变革中的青年知识人的自画像。后来,读过《时代的稻草人》,读单读APP上的文章。但印象里,他的文章对晚清民国的注目不是特别多,虽然也曾提到徐
商周刊 2020年20期2020-11-10
- 《十三邀》作为网络访谈节目的特征研究
实的一点就是把许知远的采访准备、采访过程都完全地呈现在镜头里。从访谈最开始,为什么要选这个采访话题,如何选择对嘉宾有人生影响的采访地点,如何通过周边人了解嘉宾的信息开始,受众就可以跟着节目自然而然地进入到这个访谈。2.提供三小时左右的非剪辑版本,呈现访谈全貌所有的节目剪辑都是有操纵性的,精剪版都是经过编导、导演、摄像咀嚼过的成果,而最终呈现一个他们想要表达给受众的节目。[1]一般节目的剪辑叙事会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和灌输性,抑制了受众自我选择内容的自由。基于这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9期2020-10-30
- 真正的“高级丧”
“悲凉底色”。许知远在《十三邀》里采访马东,问道: “你是一个在任何时代都会很爽的人吗?”马东回答:“反正也不会爽到哪里去,能爽一会儿是一会儿。’后来,马东分析自己和许知远不一样的地方,他觉得自己表现出来的是悲凉,而许知远表现出来的是愤怒。因为底色悲凉,才觉得至少新鲜世界会让你有一些幸福感,没有什么可以覆盖悲凉这个底色,无从抵抗,只能独向悲凉。所以,馬东看到一些对生活充满乐观积极向上的人,就会觉得很可乐。我很喜欢“悲凉底色”这四个字,它比“你不是真正的快乐
意林彩版 2020年1期2020-09-10
- 书生直播带货,让流量向知识靠拢
文/梦霞许知远2019年,随着电商主播李佳琦、薇娅等人的走红,直播带货成为了电商标配。许知远也“壮起胆”来,开启直播带货,销售他的文化产品,他说:“我喝了两瓶啤酒才敢上这个直播。”困境中寻找出路在“单向空间”书店的直播间里,许知远戴着黑框眼镜,红着脸,因为紧张,松开了黑色衬衣顶扣……直播前,从来没有用过淘宝的许知远,在后台不停地喝着矿泉水,像极了害怕登台表演的临时演员。其实这并不是许知远第一次进入直播间。2019年9月,财经作家吴晓波带着许知远去杭州体验直
莫愁 2020年20期2020-07-18
- 书生直播带货,让流量向知识靠拢
梦霞许知远2019年,随着电商主播李佳琦、薇娅等人的走红,直播带货成为了电商标配。许知远也“壮起胆”来,开启直播带货,销售他的文化产品,他说:“我喝了两瓶啤酒才敢上这个直播。”困境中寻找出路在“单向空间”书店的直播间里,许知远戴着黑框眼镜,红着脸,因为紧张,松开了黑色衬衣顶扣……直播前,从来没有用过淘宝的许知远,在后台不停地喝着矿泉水,像极了害怕登台表演的临时演员。其实这并不是许知远第一次进入直播间。2019年9月,财经作家吴晓波带着许知远去杭州体验直播。
莫愁·时代人物 2020年7期2020-07-17
- 论经商,薇娅其实是上世纪20年代的周莹吧
。这些故事是从许知远的《十三邀》里扒来的,它的主人公是薇娅。85年生人,已婚,育有一女。还有更好地联想起她的一种方式,她与李佳琦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我们常说,新时代女性都很有事业心,但看了节目以后感觉“事业型女人”不足以形容薇娅,她更适合“商业型女人”这个词。流量、交易额、快、不眠不休、机遇与齿轮,商业型女人是由这些组成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薇娅很像《那年花开月正圆》里的周莹。保持着商德许知远和薇娅见面,坐下来喝水,他示意要帮忙拧瓶盖,薇娅说不用,我力气很
东西南北 2020年10期2020-07-15
- 牟其中:我要解决一个根本问题,结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中出狱三年后,许知远在由老年活动中心改造而成的新办公地见到了他。在采访中,许知远说牟其中是中国很少见的狂想家,他就是当代艺术家,只不过用金钱来书写:1989年,牟其中用国内大量轻工产品,从前苏联换回四架图-154民航机;1996年,他对外宣称成功“研制并发射”了两颗卫星,但经媒体调查,实为租用俄罗斯卫星转发器;冯小刚电影《不见不散》炸开喜马拉雅山把印度洋暖流引进中国,解决大西北缺水问题的片段,就出自牟其中的真实创想……虽然年事已高,牟其中对解决宏大问题的欲
记者观察 2020年4期2020-05-18
- 疯狂购物时,你不是真正的快乐
每期节目,作家许知远都会和一位来自文化界、商界、娱乐界等领域的杰出人物进行对谈。在今年的一期節目里,许知远采访了在去年双十一完成二十七亿销售额的淘宝主播薇娅,他们之间的一段对话令我印象非常深刻。许知远问薇娅:“你是否疑惑过自己真的需要那么多商品吗?其实家里有三个纸箱子和有三十个纸箱子,你的生活不会有太大变化的。”薇娅说:“但在买的过程中我是愉悦的。”许知远说:“我感觉如果购物变成了人生的一个主要行为,这是枯燥的。”“买的过程中我是愉悦的。”仔细想想这句话,
中学生天地(B版) 2020年11期2020-01-13
- “故作姿态”的游荡
《游荡集》作家许知远最为大众所知的身份是谈话节目《十三邀》的主持人。《游荡集》是许知远的最新散文游记,收集的是许知远旅途中的意念断片:他在旧金山与横滨做了闲荡,与姜文在一个午后喝了威士忌,听一个香港人在特拉维夫唱了《我在祖国献石油》,它们曾散落在某个航班的餐桌上,某个县城空挡的酒吧里。自序中,许知远表达了“以Jan Morris和奈保尔为榜样,他们皆周游世界、饱经人事,他们能在现实与历史间自由思考,能在写作中精确捕捉当下之情绪,并探测到它的过去与未来”。这
南风窗 2019年25期2019-12-16
- 游荡者许知远
毛晨钰许知远,一个“不合时宜”的知识分子。許知远关心全世界的年轻人。在他的访谈节目《十三邀》里,他总是试图追问他的采访对象对这个时代的看法。他问林志玲,怎么看东亚社会审美的单调性?他问俞飞鸿,你那么美,为什么要拍那么庸俗的剧?他问李诞,生活哪有这么严峻?他问木村拓哉,有没有想利用自己的能量改变日本?他问张艺谋,你为什么要拍一部烂片?他笨拙而执着地发问,除了把天儿聊死,他很少能得到真正的回答,他因此被称为“最不会聊天的主持人”,或者“最令人无比尴尬的公知”。
东西南北 2019年19期2019-12-12
- 凉风有信,枕边有书
荡集》作者简介许知远,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东方历史评论》主编,谈话节目《十三邀》主创。著有《青年变革者》《那些忧伤的年轻人》《祖国的陌生人》等,部分作品被翻译成韩文、英文与法文。内容简介《游荡集》是许知远的最新散文游记,收集的是许知远旅途中的意念断片:他在旧金山与横滨做了闲荡,与姜文在一个午后喝了威士忌,听一个香港人在特拉维夫唱了《我在祖国献石油》……它们曾散落在某个航班的餐桌上,某个县城空挡的酒吧里,或者许知远临时租借的公寓中……编辑推荐许知远暌违六
凤凰生活 2019年9期2019-11-14
- 罗大佑时代的声音:知识分子的人生中局
UFU那一年,许知远24岁,高晓松31岁,罗大佑46岁。这场演唱会是三个互不熟识的知识分子,第一次实现同一时刻地理坐标上的重叠。19年后,三人在《ELLEMEN睿士》准备的新故事里再次重逢,谈笑对弈,回首半生。在弗里德曼笔下以几何级数增长的加速时代,历史齿轮的极速运转带来了巨大喧嚣,旧日的秩序和规则正在被不断碾碎重建,我们正坐在一趟速度快到连路标都失去意义的列车上,该如何去辨认身处何地,又该如何把握前进的方向?自成河流的“50后”罗大佑,顺流而动的“60后
睿士 2019年3期2019-09-10
- 游荡者许知远
毛晨钰许知远关心全世界的年轻人。他走上台,作为一场浮世绘展览的嘉宾。标志性的白衬衫、修身牛仔裤,右边的屁股兜里卷着一本蓝色封面的书。相比起两位嘉宾的拘谨,许知远显得放松,手臂搭在椅背上,脚下穿着人字拖。他再一次成为发问者。许知远向来自日本的嘉宾询问:“看着日剧、漫画长大的日本年轻人还能否理解江户时代的浮世绘?”这是一个典型的“许知远式提问”。在他的访谈节目《十三邀》里,他总是试图追问他的采访对象对这个时代的看法。他问林志玲,怎么看东亚社会审美的单调性?他问
看天下 2019年22期2019-09-05
- 罗振宇、马东、许知远:知识精英跌落神坛
罗振宇、马东、许知远理想和欲望纠缠 1973年,一个小胖子出生在安徽江城——芜湖。多年以后,当他终于逃离这片土地并走上“知识付费之父”神坛时,他总结自己此前18年的人生简直不能称之为“活”,用“爬”形容更为合适。这个小胖子就是罗振宇。“出人头地”这种情结大概已经刻在罗家的基因里了,当年罗振宇参加高考前,罗母殷切地对他说:“只要你能考上大学离开这个地方,我们母子一辈子不见面都可以。”如母所愿,罗振宇一步一步离开了这个叫做“故乡”的地方。1990年,他考上了离
东西南北 2019年9期2019-06-24
- 历史
.00元该书是许知远积淀多年的转型之作。梁启超生逢变革时代,他是近代社会转型的积极参与者,同时又是中国现代思想学术的拓荒者和奠基人。许知远试图将这位伟大人物的思想与性格、希望与挫败,内心挣扎及与同代人的争辩呈现给读者。《青年变革者》述及梁启超求学、进京赶考、师从康有为、结集同道、上书清帝、办《时务报》,及至戊戌政变前夜的经历。许知远以深入历史细部的精准笔法,描摹出时代变局下梁启超饱满立体的个人形象和生动多维的时代群像。
出版人 2019年6期2019-06-12
- 许知远,写每一个字都是对时代的愁思
叮当当下,许知远是一个非常别扭,且不断制造别扭的存在。他顶着一头卷发,不断邀约处于风口浪尖上的话题人物,通过一场又一场尬聊,把自己变成被娱乐与被嘲笑的对象。选择尴尬,选择悲观,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许知远?愤怒焦虑是不变的使命十年前,许知远年轻气盛,桀骜不驯。那时,他是无数青年的偶像,是当时最知名的网络名人之一,是畅销书作家,是时代的反叛者。十年过去,他却被年轻人群嘲笑为“猥琐油腻直男”。许知远觉得自己越来越不懂这个世界了。埋首书斋多年的他,非常信赖书本的知
莫愁·时代人物 2018年9期2018-12-29
- 李诞:享受快乐的快乐
年初,李诞接受许知远《十三邀》的采访,四个小时的尬聊,引发了无数解读。节目中,李诞谆谆告诫许知远:“要赚钱,就不要说太多真话,不要挑战大众。”但他也意识到“如果真话需要放在段子里说出来,做人已经很悲哀了”。对此,他甚至搬出了南宋文天祥的话来形容自己:“存心时时可死,行事步步求生。”许知远因此打趣他:“你的底色比马东还悲凉。”访谈的最后,李诞剖白说,许知远给人的感觉是苦大仇深,骨子里反而是一个享乐主义者;自己天天嘻皮笑脸,底子却充满了虚无感。许知远源于认真,
莫愁 2018年35期2018-12-19
- 许知远,写每一个字都是对时代的愁思
得有力。当下,许知远是一个非常别扭,且不断制造别扭的存在。他顶着一头卷发,不断邀约处于风口浪尖上的话题人物,通过一场又一场尬聊,把自己变成被娱乐与被嘲笑的对象。选择尴尬,选择悲观,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许知远?愤怒焦虑是不变的使命十年前,许知远年轻气盛,桀骜不驯。那时,他是无数青年的偶像,是当时最知名的网络名人之一,是畅销书作家,是时代的反叛者。十年过去,他却被年轻人群嘲笑为“猥琐油腻直男”。许知远觉得自己越来越不懂这个世界了。埋首书斋多年的他,非常信赖书本
莫愁 2018年26期2018-11-14
- 那些在为时代唱挽歌的人
潘玉婷知识分子许知远,和他担任主持人的一档名人访谈节目《十三邀》一起,成了网友群嘲的对象。嘲讽的第一个高潮,是许知远对话拥有万千“迷妹”的中年男人—米未传媒CEO马东。这家公司最知名的产品是网络辩论节目《奇葩说》,主力观众为“90后”“00后”。因为喜欢马东,我找了那一期节目来看。视频未结束,我已经对这位脸盘浑圆、爆痘、留着中长发的不专业的主持人很不耐烦了。这位“70后”大哥去到一家以互联网视频内容的开发、生产及IP经营为主要业务的传媒公司,一上来就表示出
读者·原创版 2018年2期2018-11-13
- 编辑有话说
歌的人知识分子许知远,和他担任主持人的一档名人访谈节目《十三邀》一起,成了网友群嘲的对象。嘲讽的第一个高潮,是许知远对话拥有万千“迷妹”的中年男人—米未传媒CEO马东。这家公司最知名的产品是网络辩论节目《奇葩说》,主力观众为“90后”“00后”。因为喜欢马东,我找了那一期节目来看。视频未结束,我已经对这位脸盘浑圆、爆痘、留着中长发的不专业的主持人很不耐烦了。这位“70后”大哥去到一家以互联网视频内容的开发、生产及IP经营为主要业务的传媒公司,一上来就表示出
读者·原创版 2018年2期2018-11-13
- 许知远 活着无用 死了不行
末的一个傍晚,许知远用了两个词形容自己的缺点,一个是浅薄,一个是轻浮。这是灵魂梁启超在每天傍晚5点复活,有时候在香格里拉酒店大堂,有时候在望京附近的咖啡馆。只不过,这种复活是有条件的,需要五星级酒店桌子的木质触感,傍晚阳光柔和的光线,耳机里要播放BBC Classic古典乐电台,还要有酒,服务员源源不断在酒杯里斟满红酒,梁启超才会重生,在写传记的许知远笔下。许知远活得讲究,特别是在他认为与伟大有关的事情上,姿态很重要。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都有特殊的写作习惯,
时代人物 2018年2期2018-06-22
- 许知远 活着没什么用,死了就不行
生,在写传记的许知远笔下。许知远活得讲究,特别是在他认为与伟大有关的事情上,姿态很重要。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都有特殊的写作习惯,许知远说,他也有。每次动笔前,他都要洗手,把每一页写好的文稿打印出来,以排版格式一页页铺在桌面上审视,行距1.5倍,字间距110%,分毫不差。不过,这个讲究的仪式总是伴随着混乱:他的一天从中午开始,也可能是下午,或者更晚;截稿日那天他可能交稿,更可能不交;在完成写作之前,他常常又冒出新主意,比如写个林语堂传、李鸿章传、钱穆传,最好去
人物 2018年3期2018-03-29
- 被零售的“许知远们”
骆轶航许知远结结实实红了一把,因为采访《奇葩说》主持人马东,在访谈中流露出对马东选择娱乐事业的不屑,许知远被众人轮番批判。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许知远和《罗辑思维》主持人罗振宇之间,也有类似的交锋。事实上,许知远、马东和罗振宇,有着类似的经历,他们都受过良好教育,都在人生的上半场抓住了机会获得社会话语权。当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时,他们或情愿或不情愿的被时代摆在了柜台上,当成了商品被“零售”。时代弄潮儿许知远、马东和罗振宇,他们三个人其实是一路人,他们是中
时代人物 2017年5期2018-03-14
- 青春里那一场不开口的珍贵
而工整地写着:许知远收。正前方许知远正埋头记笔记,身子弯成好看的上弦月。我强忍住拆开的冲动,云淡风轻地对他说:“喏,你的。”他接过纸条,扬起嘴角说谢谢,我的脸立马变得通紅。我一直悄悄关注着许知远。那时,他在校广播站主持着一档午间音乐节目,受到了很多同学的好评。每天,清脆的下课铃声刚落,许知远温和的声线就和舒缓的钢琴曲一起沁满了整个校园。从他朗读的诗里,我知道了泰戈尔、聂鲁达、余秀华……节目最后是一个互动点歌环节,我每天都会写许多张《晴天》,课间休息时便一路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2017年9期2018-02-05
- 李诞:享受快乐的快乐
年初,李诞接受许知远《十三邀》的采访,四个小时的尬聊,引发了无数解读。节目中,李诞谆谆告诫许知远:“要赚钱,就不要说太多真话,不要挑战大众。”但他也意识到“如果真话需要放在段子里说出来,做人已经很悲哀了”。对此,他甚至搬出了南宋文天祥的话来形容自己:“存心时时可死,行事步步求生。”许知远因此打趣他:“你的底色比马东还悲凉。”访谈的最后,李诞剖白说,许知远给人的感觉是苦大仇深,骨子里反而是一个享乐主义者;自己天天嘻皮笑脸,底子却充满了虚无感。许知远源于认真,
莫愁·时代人物 2018年12期2018-01-28
- 年度文化人物
12月20日,许知远的单向街书店举办了第三届文学节,演讲部分有一段话:没有一代人是孤立无援的,所有人都是漫长历史中的一个环节。他们的讲述,是宽阔世界里的回声,也是历史的影子。而个体与时代相互交缠的命运,是我们的秘密年轮。归根结底,我们在青年时代所有的言语与行动,无非是想亲身验证:这个时代年轻过吗?它会变成什么样?这是一个高音喇叭覆盖各种声音的季节,很多知识分子的声音微弱到听不见;这是一个财富成主流话题的季节,很多知识分子在财富面前羞愧、自卑。许知远,还是多
齐鲁周刊 2018年1期2018-01-27
- 活得太明白
有两个好朋友,许知远和伊伟,是我认识的人里面看书看得最多的。就这么说吧,如果我想找一本讲老北京的书,我只需要给伊伟打个电话,马上就能获得一个至少有20本书的口头目录,而且还带着一两句话的简介。想知道外国人又有什么新的理论,比如世界到底是圆的,平的,还是菱形的,问许知远就可以了。他不仅能告诉你关于地球的所有理论,而且都有出处,包括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名、编辑名,连标点符号都不会落下。牛吧。但是我也能证明他俩根本不是明白人,因为这俩兄弟我还是挺了解的。首先,
当代工人·精品C 2017年6期2018-01-09
- 人间不值得,但人间有美
《十三邀》里和许知远的对话中,被问到“最喜欢哪个时代”时,李诞不假思索地说:“我觉得所有的时代都一个德行,都得死,但我必须喜欢现在这个时代,因为这是我生活的时代。”这是李诞几乎没有反应就给出的答案,可过了两个小时,他又捡起这个话头:“我最想生活在哪个时代,其实我想给自己留一个时代,写作就是我的时代,我想生活在写作里。”在许知远眼里,李诞无论在年龄、见识还是文学造诣上都是和自己存在一定差异的,也就是对话在他可控范围内的。结果李诞一个二十八九的小伙子,用自己的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8年36期2018-01-02
- 人和人之间最远的距离是尬聊
前一段时间看了许知远和马东的那场对话,感觉挺有意思的。没想到后来竟然炸了锅,许知远被群嘲。我觉得批评的地方,有些是在理的,有些则搞错方向了。我们太习惯和谐的东西。殊不知,尬聊,也是一种精彩啊。壹先说说这个节目吧。我挺喜欢《十三邀》,第一季基本上每一期都看了。说起谈话类节目,最喜欢的是《锵锵三人行》和《康熙来了》,这两个节目都有一种自在的氛围,最主要的是真实。大陆的话语体系里一直有一种官腔和晚会腔,这种腔调空洞虚无,说话人滔滔不绝,但没有什么信息含量。台湾的
厦门航空 2017年11期2017-12-27
- 那些令人窘迫的知识分子
人窘迫的这几天许知远被diss了一天。不懂diss什么意思?自己查字典去。我是个知识分子,不管帮你查字典。我的意思是,一个人要是让你舒舒服服顺顺当当的,他不配做知识分子。所以许知远是个知识分子,因为他让很多人不舒服。还不完全是不舒服,简直是古怪。就像他在腾讯“十三邀”节目里问马东:“你是不是表面拥抱新时代,内心深处那一面,你只是把它安放了?”我上次听见“新时代”,还是在20年前的一首歌里边。上次“安放”,可能是30年前给那个扬言下辈子嫁给我的姑娘写求爱信。
南都周刊 2017年18期2017-11-01
- 那些令人窘迫的知识分子
窘迫的。这几天许知远被diss了一天。不懂diss什么意思?自己查字典去。我是个知识分子,不管帮你查字典。我的意思是,一个人要是让你舒舒服服顺顺当当的,他不配做知识分子。所以许知远是个知识分子,因为他让很多人不舒服。还不完全是不舒服,简直是古怪。就像他在腾讯“十三邀”节目里问马东:“你是不是表面拥抱新时代,内心深处那一面,你只是把它安放了?”我上次听见“新时代”,还是在20年前的一首歌里边。上次“安放”,可能是30年前给那个扬言下辈子嫁给我的姑娘写求爱信。
南都周刊 2017年16期2017-11-01
- 我来挺一把许知远
,不要急着吐槽许知远。吐槽最新一期《十三邀》,许知远、马东关于精英文化与大众的粗鄙之争,虽然最后两人殊途同归,但在后续舆论上,许知远还是结结实实被KO了一把,马东被赞。好像许知远就是为了衬托马东似的。这里可不是许知远的主场,是马东的主场,是《奇葩说》粉丝们的主场。其实马东早就说过:精英只有5%,其他95%的人,都只是活着。我来挺一把许知远。就因为他够拧巴,够坚持。吐槽者说他装,其实人如果始终如一,那装不装有什么区别。初识这哥们儿是在《新周刊》的时候。某期摄
中国新闻周刊 2017年34期2017-09-20
- 许知远拧巴到底
影师架好机器,许知远端着一杯冰美式咖啡上楼,在镜头前坐下。记者想要上前帮他别好“小蜜蜂”话筒,“我自己来吧”,许知远一边说着一边接过话筒,熟练地别在领口。他的穿着也走随性风。衬衣领口的两粒扣子被解开,休闲牛仔裤是深蓝色水洗款式,脚上趿一双夹脚拖——他在对话节目《十三邀》中,采访大腕儿的时候,也常是这副打扮。可一聊起天来,就知道许知远绝不是这么随意的人,他的拧巴是出了名的。“在沟通、采访上,你有没有什么技巧,能不能跟你取点经?”记者问。“别人都说我是很差的采
环球人物 2017年14期2017-07-31
- 难得糊涂
有两个好朋友,许知远和伊伟,是我认识的人里面看书看得最多的。就这么说吧,如果我想找一本讲老北京的书,我只需要给伊伟打个电话,马上就能获得一个至少有二十本书的口头目录,而且还带着一两句话的简介。想知道外国人又有什么新的理论,比如世界到底是圆的,平的,还是菱形的,问许知远就可以了。他不仅能告诉你关于地球的所有理论,而且都有出处,包括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名、编辑名,连标点符号都不会拉下。牛吧。但是我也能证明他俩根本不是明白人,因为这俩兄弟我还是挺了解的。首先,
读书文摘·经典 2017年4期2017-04-11
- 蔡澜:好一个风流快活的体面人
向街最近,作家许知远在其视频节目《十三邀》中再赴香港,由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澜做“向导”,行走于外地人不甚了解的城市纹理之间,吃吃喝喝,或逍遥游,或谈天说地,或隐隐回避现世,纳世界于方寸饭桌前。第一顿饭:九龙城吃火锅“我来香港 50 年了,选来选去,还是这个地方比较好。”因为蔡澜这句话,许知远与这位拄着拐棍,但依然风度翩翩的老者,悠悠闲逛于九龙城。这里有好多商铺,卖的无非是肉啊、菜啊、生活小用品、寿衣、棺材店……从出生到死亡,都包了。每一家商铺摆
齐鲁周刊 2017年3期2017-02-18
- 难得糊涂
有两个好朋友,许知远和伊伟,是我认识的人里面看书看得最多的。这么说吧,如果我想找一本讲老北京的书,我只需要给伊伟打个电话,马上就能获得一个至少有20本书的口头书目,而且还带着一两句话的简介。想知道外国人又有什么新的理论,比如世界到底是圆的、平的,还是菱形的,问许知远就可以了。他不仅能告诉我关于地球的所有理论,而且都有出处,包括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名、编辑名,连标点符号都不会落下。牛吧?但是我也能证明他俩根本不是明白人,因为对他俩我还是挺了解的。首先,他俩
读者 2017年3期2017-01-12
- 知识分子创业有多纠结?看看许知远
单向空间创始人许知远正吃着外卖,这并不妨碍他对于“创业潮流”的质疑:“创业”几乎变成了对于日常生活狭隘领域的改善,而无法延伸至精神世界。当天在结束了一场谈论鲍勃·迪伦的直播后,许知远一边喝着红酒,一边顺手从办公桌上拿起一包榨菜下酒。“我不喜欢这种潮流。”四十岁的许知远对于当下的创业潮流保持着一贯的偏见,这种偏见在他和腾讯新闻合作的访谈视频节目《十三邀》里也贯穿始终。如果你正巧看过一两期《十三邀》,你会发现,偏见,是许知远为这档节目定下的基调。同样,这种偏见
第一财经 2016年43期2016-11-21
- 许知远:希望把《单读》做到80岁
快十岁的时候,许知远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勉强的创业者”,尽管他只自封为“单向空间”的“首席哲学家”,但却没有了从前拔腿就走的自由,好在他自我分裂得还算不错,坦然面对着商业领域里没完没了的焦虑。从圆明园、蓝色港湾再到朝阳大悦城,“单向街”作为一个文艺乌托邦的图腾,在一片实体书店的哀鸿声中借助资本的青睐完成了自己的进化,暂时告别了那游走在破产边缘、因为房租高涨而频频搬家的日子。如今,完成一阶进化的“单向空间”旗舰店已经在花家地社科院研究生院的老图书馆里营业了一年
南都周刊 2015年21期2015-09-10
- 了解别人的故事
曹智晔采访许知远是去年12月份的事。电话里的他,声音谦逊却难掩疲惫。谈话不时地被开会通知等各种杂事打断,而许知远的思维就这样在日常工作琐事与他的写作世界之间来回自如地穿梭。2011年,许知远的新书《一个游荡者的世界》出版。与之前关注国内社会民生不同,在新书里,许知远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全世界。这在笔者看来,是许知远写作的新尝试。但他本人则不以为然:“表面上是一种写作的转变,但实际上我一直都对世界充满了兴趣。”涉足媒体行业之初,许知远曾先后为《三联生活周刊》、《
书香两岸 2012年3期2012-04-09
- 城市知识青年许知远“下乡”记
宇城市知识青年许知远“下乡”记文/祝新宇当我翻看这本书时,总有一种睡在上铺的兄弟的感觉。他描述的地方我从未去过,我却觉得已在那里待了很多年。许知远总是被批评为“一点也不了解这个国家”。甚至他的朋友也这样善意嘲笑他,给他拍一张在书房里打伞的相片,“对,那像是他干的事”。他常常自问:“你非得像一个知识分子那样想问题吗?”在那部一定程度上属于闭门造车的《醒来》里,他愤怒地谴责知识精英的退却与同流合污,痛斥庸俗的社会心理状态,为金钱单一化的社会价值观而痛心疾首……
博客天下 2010年6期2010-09-20
- 走入历史的许知远
月999依旧是许知远,让我重新燃起写作的欲望。时隔四年之后,许知远带着他的《醒来》重回我们的视野。有种久违的兴奋,甚至暗自推想许知远的归来是否在释放着某种信号,然而文字的魅力又时常使我忽略了许多人为的评断标准,更倾向于一种纯粹的阅读。放大到时代背景下审视许知远,审视许知远从未改变的忧伤情结。去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许知远的思想、视野和知识分子独有的家国忧思再一次成为我们共同感动的情怀,时间愈久,反而愈发清晰。许知远所代表的精神底蕴远不是他笔下的“纳斯达克一代
城色in生活 2009年5期2009-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