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许知远《青年变革者》

2020-11-10 07:17韩松
商周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许知远智识徐志摩

韩松

社会生活里的智慧资源总在与百余年前的很多事情发生联系,向一种变化中自在自存的独立精神,向那变化中坚持的智识群体的生命历程,投注目光。

距离许知远的作品《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在去年5月20日正式发书,已一年余了。这是一部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人物梁启超青年时代的传记。某种程度上,或亦可能是许知远的一种精神自画像。

我曾在不同的时候,读了许知远的大部分书,尤其对《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注意多多。那本书,似是一种处于苦闷、彷徨、自我变革中的青年知识人的自画像。后来,读过《时代的稻草人》,读单读APP上的文章。但印象里,他的文章对晚清民国的注目不是特别多,虽然也曾提到徐志摩的欧洲行旅。

参与编辑《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亦曾多次见到作者,在我看来,许知远在《那些忧伤的年轻人》里的精神底色依然存在,彼时在大学里不断接触各种理论学说,与友人谈论新知和见解,对新生事物有着好奇与敏感,这位热情的带有理想主义底色的作者,我依然可见。他的思维是青年人的,样貌或亦是,即使年岁渐长,我想他依然是青年人。青年人,有着青年的理智与情感,青年的思考,以及青年的行为方式。青年人,有青年人的精神。

许知远实地追寻过青年梁启超的生活途经之地。彼时,思想言论多样,先进与落后的观念并存,战争在许多地方不断发生,普通人的生活也可能面临危机。众多人物在那历史变化的广场上或踟蹰或迅疾地走过,梁启超很多时候匆忙着,思考、写作、言说。他在这本书里拥有充盈的存在感,是足以被识别与“看见”的。

许知远的历史写作与以其以往的许多写作不同,或亦与很多人的历史写作并不相同。他的叙事有着较强的内里逻辑,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发生、演进,和可能的隐秘的规律性的事情,有他自己的情感与思考,他以一位青年知识人的眼光,回望历史。卻并不囿于此。

我在念书时,读过很多胡适、徐志摩等新月社同仁的文章著作,后来的硕士毕业论文以“新月书店的文学出版研究”为题,出于阅读与学习兴趣,我也曾向民国发端以前的地方看去,那时即意识到,梁启超到底是不同于康有为的,亦独异于许多他的友伴,他的思考,他经受的焦灼与挣扎,及在变局时代里遇到的种种挫折与可能性,大抵对于时代是一种实在的解读,是镜像般的映现。

书稿起笔部分,许知远写了他与照片里的梁启超的对视,这个或许让人感到有些许神奇的交集的发生,牵连出一个写作计划——我想,大约还是有其缘由——对视引发的“化学反应”,应是以其更多的大量的阅读储备为基础。我看稿时,曾买入《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找到先前买过的多本茅海建先生对戊戌变法的研究著作,于孔夫子旧书网上购入多本相关图书,细节的数据和注文查检则更多地运用数据库解决。

也有一些时刻,我想到作者写作的辛劳。我看着书中纷繁浮沉的人与事,它们在这般叙事里被选择,被连接与架构,我会联想到此间的时代行至此处,社会生活里的智慧资源总在与百余年前的很多事情发生联系,人们日常的生活与阅读也时刻暗示着,似乎,要向那里看。向那里看,向哪里?向一种变化中自在自存的独立精神,向那变化中坚持的智识群体的生命历程,投注目光。在位于美国西海岸的城市之光书店,许知远得到一种启示。在光里,梁启超的眼睛向他“说话”,在说什么呢?

景观固然是重要的。一种相遇,仿佛使得梁启超的形象在那一刻及以后的时间里持续停驻。梁先生仿佛在告诉,“你来”。

这本书的开始已给人故事性与画面感,历史伴随着有节奏感的叙事扑面而来,可读见的青年之间砥砺精进,对时局与未来有着期许与迷茫,可知他们的“脚步”时快时又慢,仿佛在与时间竞赛,或,亦是与其自身的固有命途的抗争。书中叙事亦展现出一次次的“在场感”。

猜你喜欢
许知远智识徐志摩
花牛歌
书生直播带货,让流量向知识靠拢
书生直播带货,让流量向知识靠拢
游荡者许知远
游荡者许知远
小评《徐志摩论》
智识盗马贼
徐志摩的诗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