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寺

  • 基于游客行为的石窟寺景区文物保护管理策略
    □吴琼/文石窟寺景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其文物保护工作至关重要。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数量不断增加,游客行为对文物保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以石窟寺景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石窟寺景区游客的系列行为,具体包括:游客数量过多、缺乏文物保护意识、拍摄照片时不遵守规定、景区内大声喧哗、随意丢弃垃圾等。立足于此,提出了石窟寺景区文物保护管理策略,具体包括: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加强宣传教育、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游客行为规范等,以保护石窟寺景区

    海外文摘·艺术 2023年11期2024-01-29

  • 中国石窟寺书画艺术展在云冈石窟博物馆举行
    与传承——中国石窟寺书画艺术展”开展仪式在云冈石窟博物馆举行。本次展览时间为2023年12月20日至2024年3月28日,展览会聚了全国各地文化文物工作者创作的百余件作品,包括书法、国画、油画、雕塑等不同种类。本次展览名家荟萃、佳作云集,深入挖掘与阐释石窟寺的多元价值和丰富内涵,以艺术力量、多元方式促进文物活起来。通过此次展览,将助力观众进一步感悟中华优秀傳统文化,了解石窟寺的多元价值和丰富内涵,发现石窟寺艺术的无穷魅力。

    科学导报 2023年94期2024-01-16

  • 悬空寺石窟保护研究
    石窟的病害分析石窟寺遗址面临多重风险和隐患。在风化、坍塌、流水等内外力作用下,岩石结构失稳,易造成岩体结构性开裂。一旦开裂,石窟在自然环境中被毁坏的速度也会加快。根据我国石窟寺及石刻保护研究成果,古人在选择营造石窟寺和雕刻地点时,会考虑地质环境的安全性,依托的地质体工程地质条件一般较好,我国石窟寺地质环境及载体岩体是基本稳定的[1]。一般面临的都是有限规模内的灾害,不会对石窟寺产生毁灭性的打击。除了自然因素之外,生物活动也会对石窟寺遗址产生影响,比如一些微

    收藏与投资 2023年12期2024-01-03

  • 论《云冈石窟保护条例》在石窟保护与开发过程中的促进作用
    化属性上来看,石窟寺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书法、艺术等多重元素于一体的特殊文化遗产,凝聚了区域人文、经济、社会在当时的发展特征,无论是在史料研究还是艺术特征探寻问题上,均有极高的价值。在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上,《“十四五”石窟寺保护利用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了顶层设计与相关部署。这既是国家文物局首次针对石窟寺保护工作编制五年规划,同时也是落实《“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的专项规划,后者就石窟寺保护工作编制了时间路线图。路线图中明确提及,到2

    文化学刊 2023年9期2023-12-25

  •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庆阳北石窟寺区域稳定性监测与分析
    0]0 引 言石窟寺是佛教建筑中最古老的形式之一,是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建筑等方面的重要资料[1]。石窟寺依托山体开凿,受其所在区域的地质条件、构造运动和人类活动影响。一旦所在区域的稳定性发生改变,就会影响石窟寺的稳定性,严重时甚至导致毁灭性破坏。因此,对石窟寺区域稳定性监测是必要的。目前常用的监测方法主要有:利用全站仪、水准仪等高精度光学仪器和光电测量仪器的大地测量法[2]、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GNSS技术[3]、利用无人机获取多时态影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23年4期2023-11-03

  • 气候变化背景下石窟寺保护大足宣言
    等国家的百余名石窟寺管理者、研究者和保护从业者,相聚中国重庆大足,参加“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聚焦“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石窟寺保护”,开展了富有建设性的广泛讨论。我们充分认识到,石窟寺是世界古代文明交流互鉴的不朽杰作,是多元文化交融的独特载体和伟大见证。保护好这一独特类型的文化遗产,意义重大。中国和国际同行在石窟寺保护领域做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在保护理念创新、石窟灾害治理、工艺与材料研发、监测预警体系构建,以及价值阐释展示等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特别关

    重庆与世界 2023年9期2023-10-11

  • 首届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 相聚大足 共谋石窟寺保护与新生
    至21日,首届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在重庆市大足区举行。这是一次全球石窟寺保护的交流盛会,来自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尼泊尔、英国等12个国家的百余名石窟寺管理者、研究者和保护从业者相聚大足,就石窟寺的保护与新生开展了广泛讨论,进一步凝聚共识。本次论坛由国家文物局、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物局)、大足区人民政府承办。论坛旨在以国际化的视野汇聚各方智慧,形成石窟寺保护的国际交流合作品

    重庆与世界 2023年9期2023-10-11

  • 第4届新时代沿边开放论坛(2023)在滇举办
    22)》。首届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在重庆举行由国家文物局、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近日在重庆市大足区举行,来自挪威、英国、日本、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尼泊尔等国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就各国石窟寺保护中遇到的共性难题进行交流探讨。论坛共收到来自全国文博机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以及来自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拉克、伊朗、尼泊尔、挪威、日本、英国等近10个国家学者的56篇发言摘要,涉及世界遗产地石窟和中小石窟保护管理经验、气候变化下石窟保护研

    新西部 2023年8期2023-10-09

  • 甘肃新发现石窟寺调查与初步研究
    组织开展了境内石窟寺(含摩崖造像)专项调查,经国家文物局复核,认定甘肃石窟寺(含摩崖造像)219处(236个文物点),其中新发现22处。本文公布了甘肃22处新发现石窟寺的地理位置、石窟朝向、营建时代、洞窟数量、造像、壁画情况及碑刻题记等基本信息,对6处保存相对完整、内容比较丰富的重点石窟寺分别进行介绍,对新发现石窟的价值开展初步探讨。关键词:甘肃;石窟寺;专项调查;新发现;初步研究中图分类号:K8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

    敦煌研究 2023年2期2023-05-30

  • 陇东地区南、北石窟寺北朝窟龛佛像造型分析
    主要有庆阳的北石窟寺,泾川的南石窟寺、王母宫石窟、罗汉洞石窟、丈八寺石窟,镇原的石崆寺、玉山寺石窟等;陇山东面有华亭石拱寺石窟,西面有庄浪云崖寺石窟群和陈家洞石窟;子午岭群山中的石窟分布在葫芦河流域的平定川,主要有保全寺石窟、张家沟门石窟、金家砭石窟、安定寺石窟、莲花寺石窟等众多的小石窟。共计有60多处。见敦煌研究院、甘肃省文物局编《甘肃石窟志》,甘肃教育出版社,第378页。,其造像活动延至明代。陇东地区众多石窟中,以庆阳北石窟寺和泾川南石窟寺最为重要,前

    艺术探索 2023年1期2023-03-08

  • “丝路文遗”的传承保护与旅游开发 ——以陕西彬州市大佛寺为例
    区内规模最大的石窟寺建筑。大佛寺石窟可分为四部分,寺内有丰富的雕塑、书法、碑刻、壁画遗存,于1988年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对石窟寺进行一定程度的传承保护和旅游开发格外重要,因为这样可以使石窟寺带来的价值更加多元,意义更加深远。同时基于丝绸之路陕西路段,也可以对彬州市大佛寺所在地区周边的文化旅游产业进行激励与拓展。一、我国石窟寺部分现状与保护情况(一)对于石窟寺窟檐的保护杨泓先生利用考古类型学将我国佛教石窟的窟前建筑类型主要

    收藏与投资 2022年11期2022-12-08

  • 北魏南石窟寺碑拓片勘校记
    (北京)北魏南石窟寺碑于民国初年在甘肃泾川县王家沟出土,1917年移置县学,现藏于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王母宫文管所。石碑通高225厘米,宽105厘米,厚17厘米,圆首方趺,座高22厘米。碑文正书23行,因碑下部有缺损,现每行存34字。碑额阳刻“南石窟寺之碑”六字,字体介于篆隶之间,两侧镌刻螭首,额上横列正书“石窟寺主僧斌”,碑文楷书兼含隶意,结字横扁紧密,平正取势,浑穆古朴。碑尾落款有确切的立碑时间和立碑人:“大魏永平三年(510),岁在庚寅四月壬寅朔十四日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2年8期2022-12-02

  • 我国石窟寺病害及其类型研究
    还不能涵盖我国石窟寺病害的内涵及属性。国内在石窟寺病害相关载体、本体、表层岩石、浅表层岩体、病害的概念等方面还存在概念不清晰和不规范、研究对象界定模糊、与我国石质文物保护实践相脱节等问题。根据我国石质文物特征以及保护实践的特点,石窟寺病害类型可划分为“石窟寺环境与载体岩体工程地质病患”和“石窟寺文物本体病害”两大类别,病患类别包括危岩体(崩塌)、滑坡、地下水剥蚀、洪水及泥石流、地震等类型,病害类别包括开裂失稳、水侵蚀、风化、生物病害、人为活动诱发的病害等类

    东南文化 2022年4期2022-08-31

  • 重庆奉节县的摩崖石窟造像遗存
    近平总书记关于石窟寺保护的重要指示和精神,进一步加强对石窟寺的保护和利用,全面掌握石窟寺现状,2020年11月,奉节县启动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对县域内3处石窟造像的基本情况、保存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细致调查。关键词:奉节;石窟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一、宝光寺摩崖造像宝光寺摩崖造像位于奉节县白帝镇石庙村宝光寺后山山顶,地理坐标:东经:109°38'56.32", 北纬:31°2'41.64"。宝光寺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清光绪十九年(1893)版《奉节县志》有载:

    东方收藏 2022年9期2022-05-30

  • 北魏南石窟寺碑拓片勘校记
    徐清北魏南石窟寺碑于民国初年在甘肃泾川县王家沟出土,1917年移置县学,现藏于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王母宫文管所。石碑通高225厘米,宽105厘米,厚17厘米,圆首方趺,座高22厘米。碑文正书23行,因碑下部有缺损,现每行存34字。碑额阳刻“南石窟寺之碑”六字,字体介于篆隶之间,兩侧镌刻螭首,额上横列正书“石窟寺主僧斌”,碑文楷书兼含隶意,结字横扁紧密,平正取势,浑穆古朴。碑尾落款有确切的立碑时间和立碑人:“大魏永平三年(510),岁在庚寅四月壬寅朔十四日乙卯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22年8期2022-05-30

  • 巴蜀地区崖造建筑技术的传承
    。本文以崖墓和石窟寺为例,从开凿技术、雕刻技艺和空间结构三个方面,对两者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进行讨论。关键词:崖造建筑;开凿技术;崖墓;石窟寺蜀地崇山峻岭,空谷悠然,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使得崖造建筑成为巴蜀地区特有的建筑形式。虽然不同时期崖造建筑的表现形式、作用功能、规模形制等都有所不同,但在建筑技术方面有着一定的传承关系。巴蜀地区分布着数量极为丰富的崖墓和石窟造像,这两类遗存的发展、流行与崖造技术密切相关。石窟寺在巴蜀地区广泛发展和流行起来有

    东方收藏 2022年3期2022-04-15

  • 加强川渝石窟寺文物管理的法治化路径研究
    孙 琳石窟寺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川渝两地具有丰富的石窟寺资源。2020 年10 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整合川渝的石窟寺资源建设国家遗址公园”。2022 年9 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制定的《关于办理妨害文物管理等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强调要“依法惩治和有效防范文物犯罪,切实保护国家文化遗产安全”。近年来,川渝两地切实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特别是在支持开展石窟寺抢救保护、

    重庆行政 2022年5期2022-03-24

  • 渭源境内石窟寺调查及保护建议
    摘要:石窟寺是我国重要的文物类型,其分布广泛、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内涵深厚,是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文明和其他古代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关键词:渭源;石窟寺;保护为了加强对石窟寺的保护利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石窟寺保护的重要指示和精神,全面掌握石窟寺现状,甘肃省于2020年9月启动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对石窟寺(含摩崖造像)的基本情况、保存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全面调查,拟通过此次专项调查,摸清

    收藏与投资 2022年1期2022-02-07

  • 青海石窟寺艺术遗存现状及其价值
    阔,传承至今的石窟寺艺术是青海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展现了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面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青海石窟寺艺术进行总结和分类,突出其主要艺术特征,明确分析其价值,梳理石窟寺遗存所面临的问题,为青海地方传统文化、青海石窟寺资源的传承及保护提供参考。关键词:青海;石窟寺;调查研究青海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是少数民族的居住地,自古以来多种民族文化在此相互交流。历史上,青海地处我国各朝各代边疆与腹地文化交流的必经之路上,融汇各式各样的文化,逐渐形成

    收藏与投资 2021年11期2021-12-09

  • 石窟寺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 要:石窟寺是历史的见证者、文化的承载体、文明的象征物。做好石窟寺保护、研究、利用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文章在分析石窟寺保护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石窟寺保护的对策。关键词:石窟寺;保护现状;问题;对策0 引言石窟寺是我国不可移动文物的重要类型,包括洞窟造像、摩崖造像、题刻、碑刻、石像生,集造像、壁画、建筑艺术于一体,是历史的见证者、文化的承载体、文明的象征物。在世界遗产的石窟寺门类中,我国石窟寺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7期2021-10-28

  • 关于石窟寺保护的几点思考
    萱摘要:从全国石窟寺保护情况调查工作中反馈的问题,及当下石窟寺保护中从业者面临的困惑看,目前石窟寺保护面临的许多问题不仅仅是简单的自然科学和工程问题,故首先应跳出物质层面保护的小概念,从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角度入手,研究保护对象的特点和保护意义。从石窟寺的认定、保护定位及原则、石窟寺保护中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四个方面思考石窟寺的保护问题,或可为下阶段我国石窟寺保护规划编制提供借鉴。关键词:石窟寺;保护;科学问题;关键技术;文化保护传承引言石窟寺是集建筑、雕塑、

    中国文化遗产 2021年4期2021-08-23

  • 一种石窟寺病害调查方法
    总结出一套针对石窟寺的病害调查方法。关键词:石窟寺;病害;调查方法;云冈石窟病害调查工作主要分为外业和内业,外业指在现场进行的具体调查工作,包括病害分类、辨识、描述、测量、现场绘图、摄影等工作,简而言之就是各种病害信息、数据的采集;内业指在室内对外业采集回来的数据进行电脑录入、分类、统计、CAD制图、报告撰写等工作。具体涉及的内容有病害调查工具、人员配备、工作流程等。1 病害调查工具及设备病害调查工具和设备也可分为外业和内业部分。1.1 外业工具及设备①相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2期2021-08-09

  • 甘肃庆阳北石窟寺水环境特征研究
    ; 5.甘肃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甘肃 庆阳 745000)石窟寺是我国佛教艺术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研究我国古代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实物例证和珍贵史料[1]。然而,石窟寺载体中水分的活动,会造成石窟壁画酥碱[2]、脱落[3],以及造像残损、风化[4-6]、盐害[7-8]等多种病害,严重威胁这些艺术瑰宝的长久保存。为此,许多学者针对威胁石窟寺保存的雨水[9-11]、裂隙水[12-13]、地下水[14-15]和凝结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06-28

  • 庆阳北石窟寺砂岩表层风化特征与地层岩性的关系研究
    200)庆阳北石窟寺,是甘肃陇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处文化遗存,始建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 至今已有1 500多年历史。现存窟龛296个,大小雕像2 126尊,宋、明、清碑7尊,阴刻题记和墨书题记150余方,壁画残迹96.7 m2[1-2]。历经多年风化,北石窟寺的造像及壁画等文物本体均已遭受严重的损坏,砂岩表层风化发育严重,亟待进行保护研究。砂岩风化的研究始于19世纪早期,该时期的风化研究主要是对风化地貌特征的观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06-28

  • 石窟寺保护关键科学问题及关键技术探讨
    3)内容提要:石窟寺遗存面临着风化、水患、失稳三大问题。我国的石窟寺保护工作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概念也不规范,文物保护精细工程地质学是石窟寺保护关键科学问题和石窟寺学科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石窟寺保护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点如下:石窟寺风化病害危害程度评估标准的基础问题、水患渗流网络的精细探测关键技术问题、风化病害防治与本体修复适宜材料体系设计及应用技术效果评估问题。当前石窟寺保护工作的目标是创新工作模式,构建基础理论,突破关键技术难题,实现“走出一条具

    东南文化 2021年1期2021-05-11

  • 石窟寺考古的多重意义
    学术,其中尤以石窟寺考古更为著名。中国是世界上保存石窟寺及相关遗产最为丰富的国家,据统计,全国现有石窟寺2155处,此外还有佛教摩崖造像遗址3831处,两者合计达到5986处。如果再加上古代佛寺遗址、佛教造像碑等,佛教文化遗产数量更是极其庞大。中国的石窟寺不仅数量多,而且也拥有驰名世界的地位,如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大足石窟等都是世界文化遺产,具有人类突出而普遍的文化价值;拜城克孜尔石窟、吐鲁番柏兹克里克石窟、武威天梯山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洛阳巩

    大众考古 2021年11期2021-05-09

  • 石窟寺文化需要基于保护的“新开发”
    发《“十四五”石窟寺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其中提出,在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大足石刻、麦积山石窟等重要石窟寺开展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和示范效应的综合性文物保护工程,打造数字化精品展示项目。同时还要求到2035年,建立完善的石窟寺保护体系,全面提升中国石窟寺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近些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石窟寺文化的兴趣也越来越高。然而,在石窟寺文化大繁荣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由于历史欠账多、基础薄弱等原因,石窟寺文化也出现了一些过度消费的问题

    科学导报 2021年88期2021-01-05

  • 石窟寺保护利用注入科技力量
    唐婷我国石窟寺分布广泛、规模宏大、体系完整。70年来,我国在石窟寺抢救保护、考古研究、展示利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和丰硕成果,但石窟寺保护利用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分布广泛且规模宏大的石窟寺,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据新华社12月1日报道,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

    科学导报 2020年82期2020-12-23

  • “数字重生
    —丝绸之路沿线石窟寺数字保护”项目启动仪式在云冈石窟景区举行。据了解,该项目将选取丝路沿线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石窟为实施对象,进行洞窟数字化、虚拟修复、数字回归、展览展示、公众教育等方面的探索。首批选定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开展项目,后续会陆续邀请其他石窟寺的加入。在启动仪式上,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励小捷指出,数字重生有以下几种形式:对于有残损的洞窟,利用老照片、通过最先进的数字技术,对比进行数字虚拟修复,让残损的地方变

    科学导报 2020年64期2020-10-29

  • 南疆龟兹地区佛教寺院建筑和石窟壁画的现状和保护
    建立了大量崖壁石窟寺,并在窟内留下了璀璨的佛教壁画。随着佛教在龟兹地区的衰微,这些中国最早期的佛教文化产物遭到巨大破坏。然而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和早期佛教中心的龟兹地区,在今日依然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文章考察了龟兹地区佛教石窟建筑和壁画的损毁现状,探求保护这一文化遗产的可行途径以及保护意义,并介绍了龟兹地区佛教的历史、文化遗产现状、合理的保护措施,以及其未来的传承意义和相关的经济开发价值。关键词:佛教;物质文化遗产;石窟寺;壁画汉代新疆天山以南的龟兹古国

    大观·东京文学 2020年2期2020-07-13

  • 胜金口石窟寺防洪工程建设方案分析
    1 概况胜金口石窟寺遗址为国家Ⅰ级文物保护单位。木头沟出口东岸的胜金口石窟寺和佛寺遗址群河岸直线总长度约1362 m,中间最宽处约136.3 m,在洪水及水流的正常冲刷作用下,两岸已形成相对固定的河床沟渠,平常水流基本沿河床沟渠流动。石窟寺遭受洪水侵蚀是由来已久的问题。因河水切割,石窟寺前沿已形成高度不等的断崖。由于河水连年侵蚀,在石窟寺的周缘造成了一定的水土流失,同时还侵吞了河滩、次生林等植被保护措施,严重破坏了石窟寺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其西岸距离石窟寺

    陕西水利 2020年3期2020-06-04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启动 “数字重生——丝绸之路沿线石窟寺数字化保护项目”
    为长久保留石窟寺文化遗产,加强丝绸之路沿线石窟寺的保护,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近日启动“数字重生——丝绸之路沿线石窟寺数字化保护项目”。“丝绸之路沿线上有众多的石窟寺,无一不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励小捷介绍说,項目拟选取丝绸之路沿线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石窟寺为实施对象,主要进行洞窟数字化、虚拟修复、数字回归、展览展示、公众教育等方面的探索。希望通过项目的探索,能够切实为石窟寺数字化保护做出可借鉴的模式,利用现代科技保护好珍贵的文化遗产,让

    大社会 2020年10期2020-02-21

  • 石窟寺保护利用注入科技力量
    唐婷我国石窟寺分布广泛、规模宏大、体系完整。70年来,我国在石窟寺抢救保护、考古研究、展示利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和丰硕成果,但石窟寺保护利用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分布广泛且规模宏大的石窟寺,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据新华社12月1日报道,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

    科学导报 2020年83期2020-01-13

  • 石窟寺类文保单位风险分类研究
    )0 引言我国石窟寺一般开凿于3世纪至16世纪[1],经受了千百年的自然侵蚀与人为活动的影响,成为了最为脆弱的文物类别[2]。建国以来,随着我国对石窟寺保护的重视,开展了大量的石窟寺的保护工作,也随之以各石窟寺为基础,成立了相应的石窟寺类文保单位,为保证石窟寺类文保单位的正常运行,单位内部也成立了后勤保障、文物研究、修复、保卫等一系列的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建立了各种保障石窟寺类文保单位运营的基础设施,石窟寺类文保单位也成为了同其他社会组织一样的部门齐全、可

    安全 2019年12期2020-01-03

  • 石窟寺保护性建筑的设计思考
    100044)石窟寺材料质地坚硬,保存时间久,可以真实全面地展示其建造及发展过程所属时代的艺术,是人们研究历史的重要参考,在历史和艺术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同其他文物遗产一样,石窟寺无法再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石窟经历着不同程度的损毁,保护工作迫在眉睫。石窟寺的保护性建筑即窟檐,通常在开窟之时或造像完成不久后建造,用以遮蔽保护石窟及造像[1],如敦煌莫高窟9层楼和云冈石窟。这些最初的保护性建筑多已不存,但于历史文献中有明确记载。保护性建筑的构造和形式多样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7期2019-12-17

  • 甘肃庆阳北石窟寺戏台考述
    柴慧霞山西云冈石窟寺戏台是我国第一座石窟寺戏台,其特点是面对窟龛而建。据研究,这座戏台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61)(1)冯俊杰:《山西神庙剧场考》,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517页。。2018年7月,我们在甘肃庆阳市西峰区董志镇北石窟寺内发现了又一座面对窟龛而建的古戏台。彩图一右侧为窟龛,左侧是与石窟相对的戏台;彩图二为维修中的戏台正面照片。该戏台亦为清代建筑,坐西朝东,面阔三间,土木结构,硬山屋顶,内外装饰精美。虽历经风雨,但保存比较完整。值得一提的

    文化遗产 2019年5期2019-12-16

  • 庆阳北石窟寺的文化艺术特色探析
    史旻摘要:北石窟寺地处甘肃陇东地区,是庆阳市重要的佛教历史文化遗存,其地理位置正是该地佛教文化活动的中心地区,宗教活动中的许多形式和内容,经过长期的发展,也融入到了当地民俗文化中。北石窟寺的开凿不仅具有极高的佛教文化价值,寺中窟龛中精雕的石佛造像,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陇东地区的艺术特色,具有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意义。关键词:北石窟寺   地理位置   文化价值   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艺术评鉴 2019年19期2019-11-22

  • 石窟寺北朝供养人服饰调查与研究
    郭文环(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甘肃庆阳745002)北石窟寺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西南25 公里处,造像开凿于覆钟山下的白垩纪黄砂岩上,由北魏泾州刺史系康生主持开凿,现存窟龛308 个、造像2429 身、石碑8 通、墨书题记152 平方米、壁画彩绘90 多平方米、古建遗迹3 处,是陇东地区一处著名的佛教石窟遗存,也是甘肃规模较大的石窟群之一。北石窟寺的北朝窟龛供养人浮雕在窟龛内或窟龛下方。供养人服饰是世俗服饰的缩影,为我们研究陇东地区的世俗服饰提供了可依

    丝绸之路 2019年4期2019-03-26

  • 巴中南龛李思弘重妆龛像及相关问题研究
    大批唐宋时期的石窟寺,目前的学术研究更多关注石窟寺雕绘完成时的初始面貌,但对重妆等后期活动留下的丰富历史信息重视不足。本文以巴中南龛李思弘妆彩龛像为例,探讨石窟寺重妆现象。综合重妆记、题名及相关遗存,可将李思弘两次重妆的龛像与现存造像一一对应;同时,透过重妆活动,还可进一步揭示出李思弘这样一个唐代下级武官的信仰及其仕途、家族等一系列不同于初始面貌的新内涵。通过这一案例,本文认为,对重妆遗存的专门讨论以及对石窟寺全序列遗存的整体关注,是透过石窟寺研究川渝地区

    敦煌研究 2019年5期2019-02-04

  • 中国早期石窟寺研究的几点思考
    文化艺术领域,石窟寺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但是在石窟寺的研究方面,仍存在很多争议。文章从我国早期石窟寺研究现状出发,探讨了各大石窟寺研究不充分、不平衡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意见。关键词:石窟寺;造像;佛教自南北朝时期以来,我国就一直有关于石窟寺的记载。在当代,很多中外学者都投身到石窟寺研究领域中,研究历史也已经有百年,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通过很多学者的不懈努力,现在我国的石窟寺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很多经典文章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15期2018-12-04

  • 龟兹石窟寺院中的连通建筑
    分析了古龟兹国石窟寺院中的“连通建筑”。连通建筑指的是石窟寺院中连接单个洞窟、洞窟组合、区段等不同单元的建筑结构,包括前室、阶梯、甬道、小径和广场。针对连通建筑的调查表明:石窟寺院乃是一处经过精心规划且功能完备的宗教聚落,连通建筑的存在使得寺院内不同单元之间实现了实际的或者象征性的连接。除分析尚存的连通建筑的不同类型之外,也试着提供适用的理论分析方法,以此加深对石窟寺院运作机制的理解。最后,基于龟兹石窟寺院中的相关资料,认为连通建筑这一概念可沿用至其他佛教

    敦煌研究 2018年2期2018-11-12

  • 一种面向造像类文物的真三维模型精细重建方法
    价值。关键词:石窟寺;造像;测量臂;精细重建;纹理坐标中图分类号:O4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8)03-0131-10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3D reconstruction method for statues of high geometricand texture resolution is proposed. The reconstruction procedure of the m

    敦煌研究 2018年3期2018-09-17

  • 我国石窟寺保护现状及发展探析
    200433)石窟寺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文物类型,分布广泛,规模庞大,内容丰富。石窟寺保护工作是我国石质文物保护的主体工作,在我国文物保护工作中同样独具特色。1949年以来,我国开展了大量的石窟寺保护工作,有些保护工作具有标志性和示范性,具有重大影响,在我国文物保护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石窟寺保护工作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在保护实践中逐步发展并完善。由早期的简易型支护,到工程学方法的加固保护,再到利用科研成果的保护和多学科合作保护,直至

    东南文化 2018年1期2018-03-06

  • 地理因素对佛教石窟寺分布的影响
    遗存,其中佛教石窟寺更表现了中西文化交流融汇的历史情况。甘肃现存的石窟寺除著名的敦煌莫高窟、永靖炳灵寺、天水麦积山等大型石窟外,在河西、陇中、陇东、陇南等地域还有很多中小型石窟寺。通过分析甘肃石窟寺的分布情况,我们发现来地理因素对佛教石窟寺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它决定了佛教特别是佛教石窟寺文化的传播方向。佛教传播与石窟寺的分布与地理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宗教起源于何地,地理环境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原始宗教其发源地的地理因素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自然地理因素上,

    知识文库 2017年3期2017-10-20

  • 圣水岩庵石窟调查及相关问题探究
    三明地区唯一的石窟寺庙,庵内石造像做工细致,线条流畅,形象生动,且有明确纪年,为明代佛造像的断代提供了标尺,对研究三明地区明代佛教传播和石雕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圣水岩庵 石窟寺 石造像 佛道共祀圣水岩庵位于福建省将乐县龙栖山与万全乡交界处的圣水岩景区内。据《将乐县志》记载,圣水岩庵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宋景炎二年(1277年)为信徒谢六一捐资重建。明朝时,谢六一后裔又捐资修缮,规模日渐扩大。历代信徒都顶礼膜拜,不断建造石像并运至圣水岩庵供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8期2017-09-04

  • 民国时期的北石窟寺
    )民国时期的北石窟寺刘 治 立(陇东学院 历史与地理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民国时期,北石窟寺处于天灾人祸的漩涡中,无法摆脱海原地震、民国十八年饥荒、屯字之围等灾厄的冲击,其宗教地位下降,宗教信仰的力量荡然无存,成为人们躲避天灾和兵燹的避难所。由于道路的变化,北石窟寺远离了主要交通干线,淡出了国内外考察者的视线,但也因此躲避了可能出现的文物遗失。北石窟寺的惨痛遭遇,是民国年间陇东社会风云变幻的缩影。民国; 北石窟寺民国时期(1912—1949),北

    陇东学院学报 2017年6期2017-03-11

  • 桃川石窟寺:盛世年间流落湘南的佛心
    前,我本无意去石窟寺,然而,却走错了道,转道去了石窟寺。世间万物都是很奇异的,到现在我还认为,是那股神秘的力量在牵引着我,走近那朵开在盛世年间的莲花,让我靠近佛意,寻觅深藏于心的最深远洁净的佛心。身在桃川这个富庶的盆地,满眼都是果实。这是深秋,走到哪儿,都是花果飘香。黄的稻、青的蔗,果园成片,让你目不暇接,赏心悦目。我本来是想来寻桃川旧街的古意,历史却早已把旧城换新颜,那些在我记忆里甜腻的小吃也被请到了新街。旧街已无迹可循。想,那就摘柚子吧。就在寻找没有明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6年9期2016-10-31

  • 记《南石窟寺之碑》
    刘小龙记《南石窟寺之碑》□ 刘小龙一、南石窟寺与《南石窟寺之碑》的发现南石窟寺位于甘肃泾川县城东7.5公里的泾河北岸,现存5个洞窟,均坐北向南,开凿于白垩纪红砂岩上。其中第一窟为北魏开凿,是国内最早以表现七佛为主的七佛窟,它开创了佛窟营造史上一种新的形制。北魏孝文帝时期(太和十年至二十三年,即公元486-499年),鲜卑统治集团为了加速封建化进程,积极推行汉化政策。“相应的在石窟艺术建构上,则与早期传播路线有一个相反的变化,形成了以云冈、龙门石窟为中心向

    中华书画家 2016年1期2016-08-10

  • 石窟寺数字化工程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00044)石窟寺数字化工程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位再成*,胡云岗,侯妙乐(北京建筑大学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北京100044)摘要:石窟寺数字化工程中获取了大量的数据,包括:点云数据、三维模型、纹理数据以及各种图件等。针对这些数据的管理,本文提出基于文件与数据库的混合管理方法,设计并实现了具有普适性的石窟寺数字化工程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目前已经应用在宝顶山大佛湾石刻数字化工程中。实践结果表明,采用文件与数据库混合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管理石窟寺数字化工程

    城市勘测 2016年3期2016-07-08

  • 陕北地区宋金石窟艺术探讨及思考
    大小石窟。国内石窟寺研究方兴未艾,然而对于地处丝绸之路东端的陕北地区石窟寺,长期以来却并未受到学术界足够的重视。本文拟就陕北地区的宋金石窟艺术进行探讨和思考,有论述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斧正。一、陕北地区宋金石窟的分布特点陕北地区目前尚存的宋金大型石窟以北宋石窟为主,主要有子长县北钟山石窟、黄陵县双龙石窟,延安市清凉山石窟等10处。其中有题记的石窟有十余处,根据题记,笔者将部分宋金石窟开凿年代与宋夏战争历时制成对照表。通过对比,发现大部分北宋石窟都开凿于北宋治

    黑龙江史志 2012年9期2012-08-15

  • 巩义石窟寺及其石刻价值
    0079)巩义石窟寺及其石刻价值姚璐甲(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79)创建于北魏年间的巩义石窟寺,经历了千年的历史变迁,保存了许多碑石资料,记录了活动在巩义的各色人物。上至皇室下至平民,都在这个寺院里留下了不灭的足迹。因此,考察巩义石窟寺的石刻材料对石窟寺以及巩义的历史都有重要意义。巩义;石窟寺;石刻;价值;巩县志巩义石窟寺位于巩义市西北方向,背依邙山(此段被称为大力山),面临洛水,是“溪雾岩云的幽栖胜地[1]33”。目前作为国家重点文物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2期2010-08-15

  • 泾川,与石窟的美丽邂逅
    山石窟,南、北石窟寺等响亮的名字,为甘肃赢得了“中国石窟艺术之乡”的美称。就在这条石窟铺就的丝路即将迈进西安的地方,在秦陇交界,在泾河河谷泾川,静静矗立着两千年历史的北魏石窟艺术的明珠——南石窟寺。千年的石窟之梦第一次踏入泾川,是在一个初秋的中午。我是从平凉市乘大巴到泾川,因为是中午,全车的人都昏昏欲睡,汽车一路在山间地头穿行,渐渐就离泾川近了,很少在车上打瞌睡的我,竟也迷迷登登地睡着了……也许是一直惦记着南石窟寺吧,恍惚中,我竟看到了那个企图偷走莫高窟壁

    现代妇女 2009年12期2010-02-25

  • 浅析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石窟寺的特点
    隋 璐摘要:石窟寺是因崖开凿的佛教寺庙,我国的石窟寺发端于3世纪,至两晋、南北朝时期,凿建石窟之风已经遍及中国西部及中原地区,形成了石窟寺开凿的第一个高潮期,此时的石窟寺在洞窟形制、塑绘题材等方面均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并逐渐体现出本土化的发展趋势。关键词:石窟寺;洞窟形制;塑绘题材石窟寺是在河畔山崖开凿的佛教寺庙,来源于古印度,在佛教创立之前已经出现,佛教借鉴了这种形式,石窟寺也伴随佛教的发展与传播渐次流行。在佛教发源地印度和佛教早期传播地阿富汗、巴基斯坦、

    神州民俗 2009年1期200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