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有汜
佛教走入中国的历史,似乎可以用一个“凿”字形容,从魏晋南北朝开始,自印度、中亚东渐的佛教进入甘肃境内,从河西走廊到黄河两岸,从渭河流域到陇东,佛教徒们在绵延数千里的甘肃各地,开凿了数以百计的石窟,如同佛陀撒落的串串珍珠,闪耀着瑰丽璀璨的艺术色彩,使陇原大地辉映在一片神奇而祥和的佛国灵光之中。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马蹄寺石窟,天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南、北石窟寺等响亮的名字,为甘肃赢得了“中国石窟艺术之乡”的美称。
就在这条石窟铺就的丝路即将迈进西安的地方,在秦陇交界,在泾河河谷泾川,静静矗立着两千年历史的北魏石窟艺术的明珠——南石窟寺。
千年的石窟之梦
第一次踏入泾川,是在一个初秋的中午。我是从平凉市乘大巴到泾川,因为是中午,全车的人都昏昏欲睡,汽车一路在山间地头穿行,渐渐就离泾川近了,很少在车上打瞌睡的我,竟也迷迷登登地睡着了……
也许是一直惦记着南石窟寺吧,恍惚中,我竟看到了那个企图偷走莫高窟壁画的美国人华尔纳,这一行人包括摄影师、技术员、医生等十多人,从北京一路来到西安。在西安街市上,华尔纳偶然看到了《南石窟寺之碑》的拓片,碑文和书法很快就吸引了他,华尔纳的眼睛里闪过贪婪的光。接着,华尔纳开始到处打听南石窟寺。来到泾川后华尔纳和他的队员分乘3辆马拉轿车,进入东大窟、西小窟,详细地进行了摄影、绘画、测量和文字记录。在西小窟看到佛像彩塑,于是就尽力设法剥离泥塑表层,使佛像显露出本来面目。他们把造像泥表全部剥掉,仅留下石胎,又将大部分佛像头也砍了下来。
大斧发出的声音惊醒了不远处的放羊娃,他们见一伙洋人破坏佛像,就赶紧敲响东大窟内的铁钟报警。顷刻间,南石窟附近农民相互传喊:洋人挖佛像了,大家快来啊!……
我被这喊声惊醒,睁开眼睛,已经置身在泾川车站了,身边便是熙熙攘攘的人群。
下午,带着这从陈万里《西行日记》里留下的惨梦,我匆匆来到位于泾川县城东7.5公里处泾河北岸上的南石窟寺。
南石窟寺现存5个洞窟,均坐北向南,开凿于白垩纪红砂岩上。南石窟寺和位于现庆阳市的北石窟寺都是由北魏泾州刺史奚康生主持开凿的,在北魏,那个从皇帝到大小官吏都崇信佛教的年代,只用了短短3年时间,奚康生动用了全泾州的人力和财力,造就了南、北石窟寺这两座佛教艺术的殿堂。
南石窟寺5个石窟从东往西一字排列,1号为奚康生所凿魏窟,是南石窟的主体;4号是唐窟;2、3、5号已成空窟。
南石窟1号窟高11米,宽18米,深13.2米;窟顶为覆斗式,方门,门上设明窗。门外有经后代补塑的二力士立像,显得气势恢宏,浑然一体。在约238平方米的洞窟内,沿窟壁于东、北、西三面雕有高约6米的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楼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七世佛立像。一窟之所以雕七佛,是因释迦牟尼成佛以前有六位佛,加上释迦牟尼为过去在娑婆世界度众的七佛,南石窟寺1号窟正好是这一概念的形象化。以表现七佛为主的七佛窟的出现以南北石窟为最早,它开创了佛窟营造史上一种新的形制。
1988年,南石窟寺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年来,泾川县多次对南石窟寺进行了修缮,并修建了南石窟寺大桥,使南石窟寺得以较好的管护和建设。
西王母的娘家
早就听说泾川的豆腐脑闻名天下,第二天一早,我便去寻。来到街头,到处已经溢着豆腐脑的香气了。泾川的豆腐脑是用大瓦缸封紧的,外面用布包裹着,一副挑子上,一边是瓦缸,另一边是调和盘,盛着辣油蒜末盐醋酱油芥末汤。调一碗入口,软软的,滑滑的,随着一股热气入腹,整个心都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