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位

  • 老年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矢状位脊柱-骨盆参数△
    所致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的研究甚少。本研究对比性分析老年PTK 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特点及脊柱后凸畸形后骨盆代偿的模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老年PTK 患者65 例(PTK 组),年龄≥60 岁,合并骨质疏松症,骨密度T 值≤-2.5 SD;畸形均为单节段,T104 例、T1110 例,T1223 例,L120 例,L28例,局部后凸角>20°。另外,选取同期骨质疏松症(osteoporo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3年24期2024-01-02

  • 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腰椎滑脱的相关性研究
    使得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发生改变[2]。因此,DLS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关系密切,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以往研究局限在DLS参数对脊柱和骨盆解剖学和形态学变化的影响[3-4],鲜有关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腰椎滑脱的探索。基于此,本文选择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诊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检查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并探讨各参数与腰椎滑脱(前滑脱)发生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6期2023-03-28

  • 骨质疏松对老年人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影响的研究
    影响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有研究证实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参数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关系[6-8],目前对于脊柱侧弯、腰椎退变等疾病脊柱矢状位参数的研究已很成熟[9-11],但关于骨质疏松对老年人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与同龄健康人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了解骨质疏松后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变化情况,为骨质疏松患者的筛选、临床随访观察以及疗效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观察

    实用骨科杂志 2022年12期2023-01-10

  • 膝关节半月板桶柄样裂的MRI表现
    关节检查。扫描矢状位T1WI(TR 650 ms,TE 12 ms)、矢状位PDWI(TR 2 900 ms,TE 32 ms)、冠状位PDWI(TR 2 100 ms,TE 24 ms)、轴位PDWI(TR 4 000 ms,TE 36 ms),扫描参数:层厚4 mm,层间距1 mm,FOV 16 cm。1.3 图像评估由两名有经验的诊断医生对图像进行双盲评估,如遇意见不一致时,由第三位高年资医师复议。记录以下6种MRI征象:①髁间窝碎片征:冠状位,髁间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21期2022-11-30

  • 颈椎矢状位平衡在颈椎病诊断和治疗方式选择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重量。保持颈椎矢状位平衡的状态能够使颈椎以承担较小的负荷来稳定颈椎的生物力学特性及维持水平视野[1]。研究颈椎矢状位平衡对于理解颈椎矢状面排列不良与颈部症状和健康相关生活的关系至关重要[2]。颈椎矢状位平衡与颈椎病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方式、手术预后及术后并发症密切相关,颈椎矢状位参数可用于评估颈椎退行性病变并作为颈椎手术方式的参考指标[3]。近年来,颈椎矢状位平衡也得到脊柱外科医师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本文将对颈椎矢状位平衡的研究现状及其在颈椎病诊断与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22期2022-11-28

  • 不同颈椎矢状位参数测量颈椎前凸曲度的比较分析
    2)良好的颈椎矢状位形态是脊柱耦合运动的必要条件,可以减少轴向压缩负荷,有助于人体在站立或步行时减少能量消耗[1]。早期颈椎曲度异常的发现与纠正,有助于减少颈椎病的发生与进展。本研究对临床上常用的5种颈椎前凸曲度测量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不同颈椎矢状位参数的优缺点,寻找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选用合适的颈椎前凸曲度参数提供参考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因颈部不适就诊于北京市石景山医院运动医学科门诊的1

    颈腰痛杂志 2022年5期2022-10-26

  • 腰痛的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研究
    导致脊柱-骨盆矢状位形态改变,引起腰部疼痛[3]。近年来,脊柱疾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4-6]。部分HOA患者合并腰痛,这是否与脊柱矢状面形态的改变有关,目前研究较少[7-8]。本文旨在探讨HOA患者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以及HOA患者腰痛与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HOA患者作为HOA组。纳入标准:①原发性HOA;②年龄30~60岁;③病程>1年

    颈腰痛杂志 2022年3期2022-10-17

  • 无症状中国年轻人颈椎矢状位曲度正常值及其与全脊柱平衡的关系
    0191)颈椎矢状位曲度对于保持头部姿势、脊柱平衡很重要,它会受到其他脊柱部位特别是临近部位曲度的影响(如胸椎后凸角和T1倾斜角)[1-3],颈椎平衡功能障碍对于颈椎病和/或脊柱畸形的外科治疗的临床结局有不利影响[4-5],因此,脊柱手术中,外科大夫的一个主要目标便是恢复正常的颈椎曲度。然而,过去的文献仅聚焦于如何恢复一个功能上满意的颈椎曲度,即能够和T1倾斜角和胸椎后凸角匹配的颈椎前凸角(主要是C2-C7前凸角)或者C2-C7矢状位轴向垂线 (C2-C7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4期2022-08-08

  •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矢状位影像学变化与疗效相关性研究
    ,从而导致颈椎矢状位失衡[5]。有研究显示,脊柱矢状面失衡可导致相关临床症状,加速退行性疾病的进展[6-7]。虽然目前关于颈椎术后序列变化与临床结局的具体关联尚无统一定论,但一些患者术前颈椎前凸明显,接受颈椎后路手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改变,这种变化会导致不良临床结局,严重者甚至需要再次手术[8-11]。因此,对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多节段CSM矢状位参数变化的评估有助于预测术后疗效[11]。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矢状位影像学变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2年2期2022-05-02

  • 不同部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KP手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改善情况分析
    导致脊柱-骨盆矢状位失衡[1-2],引起脊柱的生物力学传导异常,相关肌肉、韧带的疲劳程度增加,从而引发或加重疼痛,并形成恶性循环。但目前,关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对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影响,以及患者行PKP手术对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改善情况,较少见文献提及。为此,本研究纳入2018年3月~2020年5月于本科收治的OVCF患者137例,对其脊柱-骨盆矢

    颈腰痛杂志 2022年2期2022-04-27

  •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失衡及椎旁肌退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多从脊柱-骨盆矢状位失衡或椎旁肌退变单方面入手,未能将二者结合进行深入探讨,导致治疗方案不够完善,最终影响治疗效果。为此,我们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DLSS、脊柱-骨盆矢状位失衡及椎旁肌退变的文献,对DLSS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失衡及椎旁肌退变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DLSS的治疗与康复提供借鉴。1 DLSS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失衡的关系脊柱-骨盆矢状位失衡在DLSS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中起着重要作用,明确DLSS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失衡的关系,对预判

    中医正骨 2022年1期2022-04-18

  • 颈椎矢状位参数及其在疾病和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碍[1]。颈椎矢状位序列不仅影响颈部症状,也用于颈椎疾病以及手术的评估[2-3]。在过去的20 年里,脊柱矢状面平衡一直是人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许多研究都集中在胸腰椎和脊柱骨盆的相互作用和平衡上。关于胸腰椎,Roussouly 等[4],Lafage 等[5]和Le Huec 等[6]已经证明骨盆位置影响腰椎前凸和胸椎后凸,骨盆入射角是一个重要的形态学参数。而目前有关颈椎矢状位参数的信息却较少,无法确定其与病人或者无症状人群临床结果的相关性。因为正常人的颈

    骨科 2022年2期2022-04-13

  • 高场MRI斜矢状位与斜冠状位扫描在贲门癌术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门癌主要采用正矢状位、正冠状位的扫描方式,但显示腹段食管及食管下段受侵情况欠佳。为了更好地显示病变向食管的侵犯范围,我院自2014年3月以来,尝试使用高场MRI斜矢状位与斜冠状位扫描技术检查贲门癌患者,旨在找出适合贲门癌术前检查及较好显示食管胸下段及腹段受侵情况的扫描方法,确定最佳扫描技术,为临床的手术方式选择及手术切缘的阴性提供有力依据。材料与方法1.病例资料回顾性收集2014年3月-2021年2月我院69例经胃镜确诊为贲门癌的患者。病例纳入标准:①所有

    放射学实践 2022年1期2022-01-26

  • 骨盆矢状位旋转对人工髋关节摩擦界面的影响
    。有学者对骨盆矢状位畸形的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从坐位到站立位时逆向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发现髋关节周围应力分布和肌群做功情况明显异常[5-6]。对于老龄患者来说,髋关节疾病经常和脊柱疾病合并存在,从而导致骨盆不同程度的异常旋转[7-8]。因此,对这类患者在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时需要关注骨盆的旋转状态对假体摩擦界面的影响。本研究应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9-10],模拟不同角度骨盆矢状位旋转状态下,人工髋关节假体摩擦界面静态生物力学的变化。同时模拟参照人体冠状位

    浙江医学 2021年24期2022-01-15

  • 中国部分地区汉族儿童和青少年脊柱矢状位参数变化
    ,这与对青少年矢状位参数随年龄变化的趋势认识尚不清晰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部分地区汉族儿童与青少年脊柱矢状面参数正常值,并阐明其随年龄的变化趋势。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4~18岁,且明确为中国汉族人群;②具有完整的站立位脊柱全长侧位X线片(上端包括寰椎前后弓,下端包括双侧股骨头);③无脊柱畸形或椎体生长异常。排除颈部和背部疼痛、肿瘤或感染者,或髋、膝和/或踝关节异常者。根据以上标准,纳入2013年1月—2018年8月在河北中石油中

    脊柱外科杂志 2021年5期2021-10-19

  • 早发型脊柱侧凸行生长棒矫正手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及颈椎矢状位失平衡的风险因素分析
    棒治疗后的脊柱矢状位参数变化问题,在学术界有所讨论[7-8];但对于手术后的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情况,以及颈椎矢状位失平衡的风险因素分析,目前在学术界尚缺乏关注。为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8年7月采用生长棒矫正手术治疗的41例EOS患儿资料,探讨术后颈椎矢状位序列的变化情况,并对其颈椎矢状位失衡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1例中,男28例,女13例;接受手术的年龄为4~10岁,平均(8.1±1.7)岁;1

    颈腰痛杂志 2021年5期2021-10-09

  • 老年脊柱矢状位失衡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武 王珊珊脊柱矢状位失衡是由于退行性改变、暴力冲击性骨折、畸形等因素引起的躯体失衡,动力机制不能满足代偿,而出现矢状位垂直轴>5 cm 的疾病类型[1]。老年人群由于受骨质疏松等因素影响,骨质稳定性差,相对更加容易发生脊柱矢状位失衡。常见的矢状位失衡类型包括颈椎后凸、胸椎后凸、胸腰椎后凸、腰椎后凸、下腰椎后凸、球形后凸、骨盆后凸等[2]。其中胸腰椎日常受力较大,矢状位失衡的发生率也较大,相对治疗难度也更高[3]。脊柱矢状位失衡可引起背部疼痛、疲劳、行走困难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4期2021-08-29

  • OLIF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与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伴有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而这种变化与患者症状、功能障碍的相关性也早已得到证实[6-7]。但关于OLIF手术对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影响,以及脊柱-骨盆矢状参数变化与OLIF手术疗效的相关性,目前较少见文献提及。为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3月本院骨科开展的63例OLIF手术患者,依据术后随访情况,分析患者手术前后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及其与OLIF手术疗效的相关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腰椎退行性

    颈腰痛杂志 2021年4期2021-08-13

  • 正常国人脊柱骨盆矢状位排列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研究
    盆相互调节维持矢状位平衡时,会引起不同的生物力学改变[1~3]。国内外一些研究发现脊柱骨盆矢状位排列与椎间盘退变的发生相关,但研究对象主要针对腰间盘突出症及下腰痛患者,目前对于正常国人的相关研究较少[1,4]。正常国人的脊柱骨盆矢状位排列特点以及参数及分型与腰椎间盘退变之间的关系等国内尚缺乏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描述正常国人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特点及排列类型,并分析脊柱骨盆矢状位排列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本研究已通过温州医科大学附属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6期2021-07-09

  • CT平扫肾脏矢状位重建后认知影像融合在超微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临床应用
    CT)平扫肾脏矢状位重建时,其影像图像与术中超声引导时采用肾脏纵切探查的声像图高度符合,术前拟定穿刺目标肾盏,术中可通过认知融合超声引导下穿刺。本文将探讨CT平扫肾脏矢状位重建在认知影像融合(CT-US)指导术中超声实时引导下超微经皮肾镜取石术(super-mini PCNL,SMP)的临床应用,并介绍初步研究结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对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行SMP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两组的目标盏选择时间(从B超探查开始到成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1年6期2021-07-01

  • 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
    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变化,并与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对比,为指导手术治疗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标准:①年龄30 ~ 80 岁;②有严重腰部和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及间歇性跛行症状,症状持续时间超过6 个月;③无痛步行距离> 15 m,能够维持站立时间≥20 min;④术前影像学检查确诊为L5节段单纯LSS,冠状面侧凸角<15°,矢状面胸椎后凸角< 60°[4];⑤术前、末次随访(术后2 年)时全脊柱站立侧位X 线片、腰椎三维CT 等影

    脊柱外科杂志 2021年2期2021-05-17

  • 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与颈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研究及临床意义 *
    究,发现了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与颈椎间盘退变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2]。为探究两者之间到底有何关联性,及其相关性对今后临床治疗起到怎样的效果,特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文共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颈椎间盘退变的患者,男52例,女28例,年龄58~76岁,平均年龄(62.70±8.11)岁,BMI 17.14~32.25,平均BMI 24.21±2.57。纳入标准:(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8期2021-04-23

  • MR斜矢状位扫描于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的临床价值对照分析
    MR检查外加斜矢状位T2扫描,对照分析其在前交叉韧带撕裂患者诊断中的价值。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对2017年1月—2019年12月的142例经膝关节镜证实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年龄14~70岁,平均(36.03±3.25)岁。女31例、男111例。1.2 方法MR检查:采用飞利浦Achieva1.5TMR成像系统,8通道膝关节专用线圈。患者脚先进,线圈固定膝部,确保其稳定,膝关节自然平直,可垫一个小垫,确保膝关节处于舒服的位置,绑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3期2021-03-30

  • Roussouly分型及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参数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明,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参数与脊柱退行性改变存在相关性,其可能与OVCF的预后存在相关性,且不同Roussouly分型的OVCF预后可能存在差异[3]。本研究基于Roussouly分型,对Roussouly分型及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参数与OCVF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对象与方法一、 对象2018年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OVCF病人162例,其中男性97例,女性65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7.82±7.17)岁;体质指数(22.29±2.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1期2021-03-05

  • C7倾斜角与ACDF术后矢状位参数的关系研究
    恢复颈椎正常的矢状位序列,确保了颈椎稳定性。研究认为,颈椎矢状位平衡的维持与ACDF手术预后具有直接联系,在临床中不可忽视。术前T1倾斜角(T1slope,T1S)是预测颈椎不稳定、影响颈椎矢状位平衡的重要参数,但X线片上T1S常受到双肩遮挡,T1及胸骨上缘辨认不清,影响其运用价值[2]。张光明等[3]研究发现,T1S与C7倾斜角(C7slope,C7S)具有强相关性,且后者测量更为简单,因此C7S有望成为颈椎矢状位平衡方面研究的重要参数。本研究纳入80例

    颈腰痛杂志 2021年1期2021-02-04

  • 颈椎矢状位参数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一期前后路联合术疗效的相关性
    破坏,影响颈椎矢状位平衡,改变颈椎矢状位参数。现有的关于MCSM颈椎矢状位参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与单纯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或前路椎间融合术术后疗效的相关性。较少有研究关注颈椎矢状位参数与MCSM一期前后路联合术疗效的相关性。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接受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MCSM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颈椎矢状位参数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数据,探讨颈椎矢状位参数与MCSM一期前后路联合术疗效的相关性。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收集2014年3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1期2021-01-22

  • 退行性颈椎病患者颈椎矢状位参数的测量及意义研究进展
    ]。通过对颈椎矢状位平衡的初步评估,有助于了解退行性颈椎病的病变程度,对制定手术方案有一定参考意义,并可以基于患者的颈椎矢状位参数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4]。目前,文献对于颈椎矢状位参数在颈椎病诊治过程中的意义尚无明确结论。现将颈椎矢状位参数的测量方法及临床意义综述如下。1 颈椎矢状位参数的测量1.1 CL 通常认为,颈椎前凸是比较理想的生理形态,能够使颈椎在无痛、省力的情况下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评估CL的方法包括:①Cobb角:通常从C

    山东医药 2021年14期2021-01-10

  • 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在评估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疗效中的价值
    ,有效改善局部矢状位序列,临床疗效确切[2]。近年来有研究表明[3],异常的颈椎曲度会导致椎间盘退变加重,并引起颈椎其他部位的代偿性变化。但是目前关于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手术对其的改变方面,很少有关于手术前后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在评估手术效果中价值的报道。 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科采用ACDF治疗84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笔者研究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在评估ACDF疗效中的价值,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纳入标准:①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6期2020-12-31

  •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与颈椎矢状位平衡的研究进展
    畸形等严重颈椎失状位平衡失衡有关[10]。当颈椎失状位平衡失衡时,头部重心的前移超过了人体以“最低能耗”来保持平衡状态的调节范围,患者会因此出现生活质量下降,甚至神经功能恢复效果降低,影响了患者的对于手术的满意程度[11]。作为脊柱的重要结构,LAMP 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为此本文结合近年来的文献,综述了有关于LAMP 与颈椎失状位平衡的研究进展。1 评价颈椎矢状位平衡的影像学指标近年来,颈椎矢状位平衡引起了广泛关注,同时也被作为颈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6期2020-12-24

  • 胸椎后凸角与骨盆入射角对低度腰椎滑脱症矢状位平衡的影响
    高度重视。躯体矢状位平衡不仅与脊柱密切相关,还涉及骨盆和下肢[9]。诸多研究探讨了脊柱矢状位参数与脊柱整体平衡之间的相关性[10-11]。脊柱-骨盆作为复合体,以最小的能量消耗将负荷传递到下肢,以保持稳定姿势,同时也与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密切相关[12]。在腰椎滑脱中,相关代偿机制在疾病的发生与进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对于腰椎滑脱的主要代偿机制尚未达成共识。脊柱-骨盆参数内在关系复杂,确定何种机制是维持低度腰椎滑脱患者矢状位平衡的主要因素仍是当下的难题。

    脊柱外科杂志 2020年6期2020-12-24

  • 退行性腰椎后滑脱的节段分布及与腰骶部矢状位平衡参数的关系
    、发展与腰骶部矢状位影像学参数变化密切相关,互为因果,评估腰椎滑脱患者矢状位平衡参数的变化对腰椎滑脱的诊断、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2,6-8]。然而,多数研究仅关注腰椎前滑脱,临床工作中,有一部分患者出现腰椎后滑脱,其影像学特点、症状特点、治疗方式及临床疗效等鲜有报道。本研究收集2016年9月—2019年6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收治的腰椎后滑脱患者47例,分析其节段分布、矢状位平衡参数变化,探索其发生机制,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 资料

    脊柱外科杂志 2020年6期2020-12-24

  • 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对脊髓型颈椎病行ACDF手术疗效的影响
    生理曲度和颈椎矢状位序列的矫正效果较好[1]。但研究表明,ACDF手术对患者的脊柱矢状位参数可产生影响,如导致T1倾斜角(T1slope,T1S)、C2-7矢状面轴向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颈椎前凸角等参数的明显变化[2-3]。但目前,关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对CSM患者行ACDF手术疗效的影响,尚缺乏系统性分析报告。为此,本研究对2015年7月-2018年7月行ACDF手术的86例CSM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及1年随访结果分

    颈腰痛杂志 2020年5期2020-10-22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旋转移位与肘内翻畸形相关性研究
    水平旋转移位、冠状位旋转移位、矢状位旋转移位)对发生肘内翻畸形的相关性目前并不明确。在闭合复位过程中,骨折复位后骨折旋转的最大接受度目前尚无明确定论。本研究探讨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后的旋转移位情况及后期肘内翻畸形发生率相关性,确定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后骨折旋转移位的最大接受度,避免肘内翻畸形的发生,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以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小儿骨科收治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实验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纳入标准:符合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6期2020-07-22

  • 壮族人群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调查研究
    ”,在人体维持矢状位平衡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不仅负担着承载脊柱的重任,而且还起着支持体重的重要作用。DUVAL-BEAUPERE等[1]在1992年首次报道了骨盆入射角代表正常的骨盆矢状位形态,从而为骨盆常规诊疗开创了新的诊疗思路。庄弘宇等[2]研究得出骨盆矢状位形态可能是脊柱矢状位平衡调节的核心,因而腰椎-骨盆矢状位形态的改变可能与脊柱相关疾病有相关性。国内关于腰椎-骨盆矢状位形态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且尚无壮族人群腰椎-骨盆矢状位方面的研究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2期2020-07-21

  • 新的枕颈中立位影像学参数:枕颈倾斜度
    ,可作为枕颈部矢状位影像学参数的补充,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获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编号IRB-AF-25-02),门诊招募无颈肩部症状志愿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选标准:(1)年龄≥18岁;(2)既往无颈椎病、慢性颈肩痛患者;(3)颈椎X线片除外枕颈部及颈椎明显畸形、不稳、严重颈椎退变、类风湿、肿瘤、结核等感染患者。共纳入研究416名志愿者,其中男177例,女239例;年龄18~85岁,平均(49.44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1期2020-04-09

  • 仰卧矢状过屈、过伸位磁共振成像对颈椎椎管狭窄诊断的价值研究
    如果为静息仰卧矢状位,在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时候是没有明显变化的,所以漏诊率较高[2]。本文选择我院160例颈椎椎管狭窄患者开展分析,旨在研究仰卧矢状过屈、过伸位磁共振成像在临床中对颈椎椎管狭窄诊断的效果,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4月-2018年5月时段到我院进行仰卧矢状过屈、过伸位磁共振成像检查的160例颈椎椎管狭窄患者。其中男性98例,女性62例,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41.23±3.12)岁,在临床中多表现为上肢无力、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7期2019-12-02

  • 磁共振膝关节斜冠状位扫描对前交叉韧带的显示作用分析
    位,展示通过斜冠状位扫描和斜矢状位扫描。有相关研究发现,进行不同扫描方法可以清晰的展示全程前交叉韧带,效果较为明显[4-5]。一般认为斜矢状位扫描可以很好的展示前交叉韧带的纤维束,斜冠状位扫描可以很好的展示股骨外髁和胫骨突起两个位置的附着区,为了展示完整清晰的前交叉韧带全过程,可以把两种扫描方式相结合。在该次研究中,选取该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要进行检查的患者共54例,分析磁共振膝关节斜冠状位扫描对前交叉韧带的显示作用,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9期2019-10-19

  • 前交叉韧带前内侧束及后外侧束薄层斜矢状位质子密度加权像MRI研究
    MRI和薄层斜矢状位质子密度加权像(proton density weighted imaging,PDWI)图像的显示情况,旨在探寻能够更加清楚、完整显示AMB及PLB的MR成像扫描方法。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搜集50例健康志愿者,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5~39岁,平均年龄(28.1±7.3)岁,中位年龄29.0岁,右膝23例,左膝27例,所有志愿者均身体健康,无ACL外伤史,前抽屉实验、Lachman实验及轴移实验阴性;所有志愿者均知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9期2019-09-24

  • MIS-TLIF与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对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影响
    术对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影响的报道还较为缺乏[1]。为此,本研究纳入30例采用MIS-TLIF手术以及34例行传统TLIF术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比较末次随访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报道如下。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标准:(1)年龄18~70岁,经影像学诊断为Ⅰ、Ⅱ度单节段腰椎滑脱症;(2)经长期保守治疗后仍存在明显双侧腰、腿疼痛、麻木症状;(3)患者自愿手术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4)无骨盆、脊柱手术史。排除标准:(1

    颈腰痛杂志 2019年4期2019-08-29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对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影响的研究
    。而脊柱-骨盆矢状位形态序列对于全脊柱矢状位序列的调节作用已得到广泛证实,其对于人类的直立行走及平衡运动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对于脊柱侧弯、腰椎退变等疾病的脊柱矢状位平衡的研究已很成熟[7-12],但对于OVCF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通过对比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与无症状老年人群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探究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对全脊柱矢状位平衡的影响以及OVCF后脊柱-骨盆参数间的代偿机制。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北京大学首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5期2019-06-03

  • 脊柱-骨盆相关参数应用在矢状位平衡中的研究进展
    来,在评估脊柱矢状位平衡方面,各国学者均表示脊柱与骨盆矢状面形态与参数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相关性,矢状平衡的分析对于了解脊柱骨盆生物力学与制定脊柱外科矫形术前计划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脊柱骨盆参数测量相关研究成果已被应用于临床。1 矢状位脊柱-骨盆相关参数及意义1.1 骨盆指数系统 a)髋轴中点(hip axis,HA)指矢状位上双侧股骨头中点连线的中点。b)骨盆指数(pelvic incidence,PI)即骨盆投射角,指HA至骶骨终板中点连线与骶骨终板中垂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1期2019-02-12

  • 正常成人脊柱-骨盆矢状位影像学参数的关系
    人民医院)人体矢状位平衡是由骨盆和脊柱共同协调和维持的,但以往大部分研究仅关注脊柱的生理曲度,而忽略了骨盆对矢状位形态的影响[1]。1992年Duval-Beaupere等[2]首次报道了骨盆入射角,并认为其可代表骨盆矢状位形态。近年西方学者研究发现,骨盆矢状位形态不但可维持人体矢状位平衡,还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等疾病密切相关,对脊柱畸形矫形手术策略制定具有重要临床意义[3]。但目前国内关于脊柱-骨盆矢状位形态的研究较少。为此,本研究探讨正常成人脊柱-骨

    山东医药 2018年44期2019-01-10

  • 脊柱活动性肿瘤整块切除手术后脊柱矢状位参数
    X线片测量脊柱矢状位参数,可以客观分析矢状位脊柱-骨盆对线的异常,评估脊柱畸形。有研究显示,矢状位对线与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前移等脊柱畸形的发展具有相关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成人脊柱畸形患者术后临床结果与矢状位对线关系密切。本研究对脊柱活动性肿瘤患者初次EBR术后脊柱矢状位对线进行测量,探究患者矢状位对线与临床疗效、内固定失效、再手术率之间的相关关系。本研究将2000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符合标准的18岁以上行EBR治疗的脊柱肿瘤患者纳入研究,患者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9年6期2019-01-04

  • 脊柱后方肌群肌力对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手术疗效的影响
    融合手术是纠正矢状位失衡的主要术式,跨过固定胸腰段节段以降低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junctional kyphosis,PJK)的发生风险。而脊柱后方肌群肌力对脊柱稳定性的维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关于其对于手术预后影响的报道较少[2]。本文通过能否完成腰背力量测试“小飞燕”动作分组,研究不同脊柱后方肌群肌力对DS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2014-06-2016-06于我院治疗的64例DS患者,术前

    颈腰痛杂志 2018年6期2018-12-14

  • 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对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的影响
    评估通常以颈椎矢状位曲度作为参考依据,前凸的颈椎序列被认为是平衡的状态,在直立体位的基础上代偿胸椎后凸并能够以最小的能量输出保持视线水平[6-7],而后凸的颈椎序列被视为异常状态,对颈椎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有不利影响[8]。但目前研究认为单纯后凸或笔直的颈椎序列已不能作为颈椎病理性的表现,脊柱整体的平衡成为影响颈椎矢状位序列的因素[9]。同时部分研究将颈椎矢状位序列视为脊柱整体序列的一部分,找出颈椎矢状位参数与胸腰椎参数的关系,但并未形成统一意见[9-11]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8年11期2018-11-20

  • 经伤椎固定手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钉后3个月伤椎矢状位前缘高度比、矢状位Cobb角和伤椎对应椎管侵占率的变化情况,采用ASIA分类标准评估术前、术后6个月患者神经损伤情况,记录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8年4期2018-11-20

  • MRI诊断病理性髌内侧滑膜皱襞
    ~20°。采用矢状位质子密度-T2WI(proton density-T2 weighted imaging, PD-T2WI),TE 31 ms,TR 2 800 ms,FOV 180 mm×180 mm,层厚3 mm,层间距0.3 mm;矢状位脂肪抑制PD-T2WI(PD-T2WI-FS)序列,TE 41 ms,TR 3 450 ms,FOV 180 mm×180 mm,层厚3 mm,层间距0.3 mm;轴位T2*-GRE序列,TE 23 ms,TR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8年8期2018-08-21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变化及其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改变与其生存质量变化联系起来。本研究主要探讨腰椎单椎体OVCF患者PKP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变化及其与该类患者生存质量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顾纳入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脊柱外科因OVCF接受PKP手术治疗的患者289例,筛选腰椎单椎体骨折资料完整并者85例。术前、出院前及随访时行脊柱全长正侧位X片检查。其中男16例,女69例。年龄65~91岁,平均78.8岁。1.2 脊柱-骨

    实用医学杂志 2018年12期2018-07-05

  • 磁共振常规图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不足:与手术结果对比研究
    位为准[1],矢状位作为参考。但笔者发现往往有些明显的腰椎间盘突出或脱出由于各种原因在横轴位上显示不明确,如椎间盘向上下方的突出、脱出或游离移位等,虽然这些病例在MR的矢状位上能找到椎间盘突出的线索,但由于横轴位上看不到相应的征象而被忽视导致漏诊。因此,笔者回顾分析100例经手术证实存在腰椎间盘突出并术前有MR平扫资料的病例,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分析MR常规图像漏诊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我院

    磁共振成像 2018年2期2018-05-04

  • 不同的扫描方法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MRI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0)目的:比较矢状位扫描法和斜冠状位扫描法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MRI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人民医院进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MRI检查的90例受检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将这90例受检者分为矢状位扫描组和斜冠状位扫描组,每组各有45例受检者。对矢状位扫描组受检者采用矢状位扫描法进行MRI检查,对斜冠状位扫描组受检者采用斜冠状位扫描法进行MRI检查,然后比较两组受检者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总显示率。结果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1期2017-12-01

  • HRCT多平面重组矢状位在LVAS诊断中的应用*
    CT多平面重组矢状位在LVAS诊断中的应用*王 倩1,2全 勇2郝大鹏1(1.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山东 青岛 266003; 2.单县中心医院影像科,山东 单县 274300)目的 运用HRCT多平面重组矢状面图像,对前庭导水管径线进行测量,探讨在诊断LVAS中的应用。方法 搜集正常人80例,对颞骨进行HRCT扫描,将所得图像行MPR后处理,重组两侧前庭导水管矢状位图像,测量前庭导水管在此图像上中段的宽度,并建立95%的医学参考值范围。另搜集16例临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7年5期2017-06-15

  • MSCT扫描及MPR矢状位重建图像技术在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影像学诊断的应用*
    T扫描及MPR矢状位重建图像技术在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影像学诊断的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核医学科 (上海 200011)远 奇 马玉波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MPR矢状位重建图像技术在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影像学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MSCT检查,比较两种方法诊断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并分析椎体骨折分布情况及不同类型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显示率,观察胸腰椎压缩骨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12期2017-01-17

  • 磁共振三维重建对膝关节半月板撕裂的诊断价值
    性分析同时进行矢状位薄层扫描后三维重建和常规扫描36个膝关节共72个半月板MRI扫描资料,对比其关节镜检查结果,初步探讨矢状位薄层扫描后三维重建对半月板撕裂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间在我院行MRI矢状位薄层扫描后三维重建的患者35例(均行关节镜检查),共计36个膝关节(其中1例行双膝检查)72个半月板,年龄范围15~78岁,平均49.9岁。男性13例,女性22例。左膝20个,右膝16个。所有患者均

    安徽医药 2015年4期2015-12-12

  • 膝关节肿瘤型假体力线分析
    王玲目的 探讨矢状位下股骨与假体力线匹配的关系,寻求假体早期松动原因,为膝关节肿瘤型假体安装和设计制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取 1 例膝关节肿瘤型人工假体取出物建立 3 D 数学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获取理论数据;结合 86 例患者术后冠状位、矢状位 X 线片股骨与假体偏倚角度,分析冠状位、矢状位股骨与假体力线偏倚对假体松动的影响;测量矢状位下股骨生理曲度,统计各年龄阶段股骨弧度。结果 ( 1 ) 假体髓内柄 4 个方向偏移角度对股骨髓腔松质骨形变的影响,偏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5年10期2015-11-30

  • 提高MRI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程度正确率的探讨
    行常规SE序列冠状位T1WI、fsT2FSE序列;SE序列矢状位T2WI,fsT2FSE序列及 fsT2FSE轴位,视野(FOV)180mmx200mm~200mm ×220mm,矩阵 256×512,层厚5mm。冠状位或矢状位扫描,范围覆盖整个膝关节加用fsT2FSE斜冠、矢状位,薄层MRI扫描。2 结果加用斜冠状位、斜矢状位薄层显示ACL全长清晰率及完全、不完全ACL撕裂伤敏感度高于常规冠状位,矢状位下ACL显示,在图像上完整显示ACL起止附着区及中间

    当代临床医刊 2015年5期2015-08-15

  • 颈椎矢状位形态与颈椎退变性疾病关系
    唐峰 谢林颈椎矢状位形态与颈椎退变性疾病关系唐峰 谢林谢林 教授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人类寿命的延长,颈椎退变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制约老年患者的活动能力,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害生命健康。而该类疾患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颈项部不适以及脊髓或相应节段神经根受压造成的神经损伤症状。以往颈椎退变性疾病治疗往往集中于颈椎冠状位形态的矫正与水平位的椎管或神经根管的减压。而近年来,随着对此类疾病病理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颈椎矢状位形态在颈椎退变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的

    实用老年医学 2015年11期2015-06-01

  • MSCT前庭导水管15°斜状位图像的重建、径线测量及临床应用*
    重建出其轴位和矢状位图像标准图像并计算出其正常值范围[5-8]。但研究表明VA后肢走行接近于15°斜矢状位,国内学者[7]利用特殊支架直接扫描可获得VA15°斜矢状位图像,但因儿童及老年患者不易采用,而在临床上应用受到限制。本文旨在采用MSCT各项同性扫描原始数据,利用MPR技术重建出前庭水管后肢15°斜矢状位图像,对VA后肢中间径大小测量,确定VA正常参考值,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颞骨MSCT各向同性扫描图像106例(212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5年2期2015-03-25

  • 正常人鼓乳段面神经MRI斜矢状位影像解剖学分析
    面神经MRI斜矢状位影像解剖学分析吕方 苗莹莹范锡印付升旗目的 分析正常人鼓乳段面神经MRI斜矢状位影像解剖学特点。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门诊体检正常的成年人30例(60耳)进行本次试验的研究,使用MRI1.5TESSENZA通过快速成像技术进行扫描,根据所获得的鼓乳段面神经影像,对其形态进行观察及解剖测量。结果 鼓室段面神经表现为颞骨低信号下的等信号影,其走行为向后下弯曲至乳突段并稍向后外斜行,基本与解剖描述相符,经过测量,鼓室段长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9期2015-01-31

  • 微曲膝关节磁共振矢状位薄层扫描对ACL撕裂的应用价值
    曲膝关节磁共振矢状位薄层扫描对ACL撕裂的应用价值黄乐生,刘金丰△,肖梦强,彭广宇,胡小露(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影像科,广东珠海 519015)目的探讨微曲膝关节磁共振矢状位薄层扫描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撕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个怀疑ACL撕裂患者进行常规微曲膝关节磁共振扫描及矢状位质子薄层扫描和关节镜检查,以关节镜诊断为金标准,对常规磁共振及矢状位薄层扫描诊断ACL损伤的准确率分别进行分析。结果常规磁共振扫描诊断ACL撕裂准确率为82.8%,完全

    重庆医学 2015年27期201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