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燕
(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影像科225000)
膝关节ACL损伤在临床属于常见运动损伤,目前因为MRI检查影像软组织分辨率高,较为普遍运用于临床诊断的首选检查,已被认为是ACL损伤影像学诊断中的金标准,但因ACL伤后及时正确的诊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都有较大的影响,所以要求影像医生选择正确的扫描序列及扫描体位,以期达到预期效果。探讨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17例中9例MRI诊断前交叉诊断不完全撕裂,6例手术证实符合术前诊断;2例诊断完全断裂,手术证实前交叉完全断裂2例符合术前诊断;有4例诊断挫伤,无手术指征;2例诊断为阴性。
1.2 方法 运用GE1.5TMR膝关节表面线圈进行常规SE序列冠状位T1WI、fsT2FSE序列;SE序列矢状位T2WI,fsT2FSE序列及 fsT2FSE轴位,视野(FOV)180mmx200mm~200mm ×220mm,矩阵 256×512,层厚5mm。冠状位或矢状位扫描,范围覆盖整个膝关节加用fsT2FSE斜冠、矢状位,薄层MRI扫描。
加用斜冠状位、斜矢状位薄层显示ACL全长清晰率及完全、不完全ACL撕裂伤敏感度高于常规冠状位,矢状位下ACL显示,在图像上完整显示ACL起止附着区及中间纤维束的比例达75%,9例前交叉韧带不完全撕裂伤,于斜冠状位观察到直接纤维束变细,信号增高者有7例,可疑撕裂征象2例;2例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病例中,薄层斜冠状位、斜矢状位可直接观察到纤维束连续性中断,呈波浪状,前交叉韧带于胫骨平台夹角明显<40度。
3.1 ACL的解剖特点在膝关节伸直状态下,前交叉韧带起点位于外侧半月板前角与胫骨髁间隆突前方凹陷处,向后、外、上方终止于股骨外侧髁内面,在关节内走向与髁间窝顶部的倾斜角一致,约40°;前交叉韧带附着于股骨外髁内侧面与胫骨髁间隆起的前方,较后交叉韧带略薄,由两束固定的纤维构成,有时可分别显示。前交叉韧带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主要韧带之一,主要防止胫骨过度前移,前交叉韧带撕裂可由多种损伤引起,常发生于膝关节强烈外翻和过度外旋,前交叉韧带中轴线与矢状位之间夹角称为外侧倾角,约为15°。后段略呈弓形,胫骨附着处呈水平扇形分布。
3.2 ACL损伤MRI扫描方式 由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解剖特点,前后束呈绞扭结构型[1],在常规的MRI检查中,如果采用5mm层厚的扫描,有时难以显示前交叉韧带的全长,需采用使腔骨外旋10~15度。或采用斜矢状面扫描,将扫描方向和前交叉韧带纤维走向平行。为了更好的显示前交叉韧带损伤中的水肿和出血,除T1加权扫描外,尚需矢状面甚至冠状面、横断面作T2加权扫描。矢状面是诊断前交叉韧带撕裂的主要检查层面,而横断面和冠状面对于显示前交叉韧带近端的股骨内侧幌外侧面附着点是十分有用的[2],但当临床怀疑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情况时,多种干扰因素下,加上韧带本身的肿胀、撕裂及挛缩,要想通过显示前交叉韧带纤维束形态来判定损伤程度就较为困难,此时灵活运用前交叉韧带的解剖特点,给予一定角度。首先,斜矢状位设定可以运用两种方式:于轴位像关节间隙层面,定位线由前内向外后方与正中矢状线呈15°角,或者令患者膝关节外展15°;其次,斜冠状位设定较为简单,矢状位像与胫骨平台呈40°角。以上均采用fsT2FSE序列,层厚改为3mm。
3.3 fsT2FSE序列斜冠状位、斜矢状位显示优势 临床中怀疑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运用斜冠状位、斜矢状位fsT2FSE序列作为常规扫描序列,可以提高MRI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程度的诊断准确率,进一步提高病患的愈后效果。
[1]陈新,潘晶晶.活体前交叉韧带MRI功能解剖学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21(1):34 ~35.
[2]江浩. 骨与关节( MRI)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