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贵 戚 进 王斯琦
(1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513000 2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530021)
通过对126例经B超检查诊断为脂肪性肝病的患者进行观察,并常规做血脂、血糖检查,观察脂肪性肝病与血脂、血糖之间的关系。肝脏是机体脂质代谢的中心器官,在脂肪的消化、吸收、运输、分解与合成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脂肪代谢发生紊乱,可能引起肝脏本身脂肪的含量与血脂的变化,导致脂质在肝细胞内异常沉积。正常肝组织含脂肪约占5%,当含量增大时脂肪颗粒便沉积于肝脏表面形成脂肪性肝病,此时血液中的血脂浓度多数处于偏高状况,因此通过B超不仅可以较早地检出脂肪性肝病,而且还能较早地追踪检查、发现高脂血症、糖尿病。
1.1 一般资料 我们选择了40~60岁的就诊患者(包括体检者),统计资料比较齐全的126例患者,其中男66例,女60例。所有检查均是按照全国医院检验检查规范操作,126例患者在检查前一天均是低盐低脂饮食,在做B超检查和血脂血糖检验之前已经空腹8小时以上。所选126例患者均是首先做B超检查,经B超检查诊断为脂肪性肝病后,再抽血做血脂血糖检查。
1.2 诊断标准参考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科学》第5~8版和《实用B超诊断学》的诊断标准,均经肝脏B超检查诊断为脂肪性肝病。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的诊断标准,血浆 TG≥1.70mmol/L,TC≥5.7mmol/L为高脂血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专家委员会的诊断标准,非同一天两次空腹血糖(FPG)≥7.0mmol/L 为糖尿病[1]。
126例患者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增高者65例,占51.59%;仅有胆固醇高者15例,占11.9%,仅有甘油三酯高者18例,占14.29%。在本组126例脂肪肝患者中高血脂症98例,占总数的77.78%;伴糖尿病者32例,占25.4%。本项研究未设对照组,未做统计学处理,但可以和既往研究成果对照对比分析。
3.1 脂肪性肝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不断提高,我国成人发病率为15% ~25%之间,而且发病年龄提前,40~50岁占大多数,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单独或共同成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因素[2]。本项研究表明,患者存在着性别差异,男性多于女性,可能与体内激素的作用有一定关系,雄性激素可能是内脏脂肪增加的促进因子,而雌激素是内脏脂肪增加的抑制因子。另外,男性大部分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喜欢大吃大喝,尤其喜欢吃肥腻等肉类食物,有烟酒嗜好,注重人际关系,社交活动频繁,生活无规律等。
3.2 我国成人糖尿病发病率为10%左右,而且发病率逐年增加[3]。本项研究结果表明,脂肪性肝病患者糖尿病发生率为25.4%,比我国普通成人的发病率要高得多,说明2型糖尿病的发病与脂肪性肝病关系密切,脂肪性肝病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肝内脂肪沉积可引起肝脏对胰岛素的利用率降低,肝糖原合成减少,使血糖升高;肥胖和血脂升高使肌肉、脂肪等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产生胰岛素抵抗,使血糖升高。
3.3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现状2004》的报道,我国成人血脂异常的发率为18.6%[4]。以上研究表明,126例脂肪肝患者仅有血清TG增高者14.29%,仅有TC增高者为11.9%,二者均增高者为51.59%,血脂异常者占77.78%。与普通成年人群相比较,其血脂升高发病率显著增高。说明脂肪性肝病患者血脂异常发病率显著增加,提示脂肪性肝病的发生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以上研究还表明,甘油三酯与脂肪性肝病的关系更为密切,甘油三酯升高更容易引起脂肪性肝病。脂肪性肝病患者由于消化、运输、分解血脂的功能下降,也可以引起血脂的升高[5]。
以上研究表明,脂肪性肝病与血脂、血糖关系密切。我们应坚持运动,调节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摄入,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减轻体重,预防肥胖,保持乐观的心态,可减少疾病的发生。
[1]万学红,卢雪峰,主编.《诊断学》[M].第8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83~496.
[2]葛均波,徐永健,主编.《内科学》[M].第8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33.
[3]陆再英,钟南山 ,主编.《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0.
[4]范高健.非酒精性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2;22(5):284.
[5]王清贵,戚进 ,主编.《中国中西医结合内科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41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