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剧团
- 唱不尽“嶰谷清音”,赏不够“玉镇华声”
舞台。作为上海昆剧团2023年度巨献,由著名国宝级昆剧表演艺术家计镇华、梁谷音携手中生代翘楚黎安、沈昳丽,特邀上海京剧院优秀老生演员蓝天倾情演绎昆剧经典剧目“嶰谷清音”——全本《潘金莲》、“玉镇华声”——经典折子戏专场即将献演于天蟾逸夫舞台,为申城昆曲戏迷带来一场精彩、难忘的艺术盛宴。《潘金莲》是一部对传统戏重新改编的作品,通俗易懂、节奏紧凑、好看叫座,自上世纪80年代末创排至今,已成为上海昆剧团优秀保留经典剧目,也是国宝级昆剧表演艺术家梁谷音最脍炙人口的
新民周刊 2023年40期2023-11-24
- 胡维露:这朵“白玉兰”,凝聚了上昆几代人对《牡丹亭》的执着
奖典礼上,上海昆剧团青年演员胡维露凭借55出全本《牡丹亭》中对柳梦梅一角的精彩演绎摘得主角奖榜首。胡维露饰演的柳梦梅,形象温润清俊,声腔气韵盎然,表演细腻传神,其舞台表现令观众惊喜。作为昆曲女小生,独挑55出全本演出,不仅勇气可嘉,举手投足间所表现出的“书卷气”更显得难能可贵。在传承昆曲表演精髓的基础上,胡维露在剧中的创造性表演,让我们看到了昆曲新生代的成长和昆曲艺术的未来希望。“作为上海本土培养的戏曲演员,以这样一部在上海城市精神滋养孕育下诞生,探本溯源
上海采风月刊 2023年4期2023-08-17
- 画说《牡丹》别样娇
术,还曾为上海昆剧团及众多戏曲名家绘制精彩的戏曲人物画作品与《西厢记》《长生殿》等“四大名剧”故事画,设计绘制了我国邮政部发行的《牡丹亭》、《白蛇传》邮票,并自费组织“田笙昆曲研习社”长达二十余年,定期与诸多昆曲同好共乐,更与俞振飞、倪传钺、蔡正仁、华文漪、岳美缇、刘异龙、张静娴、谷好好等几代昆曲艺术家友情深厚,相敬相知,堪称丹青与氍毹因缘中最具典型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此次上海昆剧团全本昆剧《牡丹亭》上演之际,耄耋之年的戴敦邦先生精心绘制了二十幅《牡丹亭》
新民周刊 2022年42期2022-11-22
- 湘昆剧目的时代性特征研究
——以《腾龙江上》《烽火征途》《乌石记》为例
曲流派。起初湘昆剧团以上演传世久远的传统昆曲剧目为主,如传统本戏“三钗十八记”。其中“三钗”是指《荆钗记》《鸾钗记》《钗钏记》三戏,“十八记”包括《白兔记》《杀狗记》《琵琶记》《金印记》《千金记》《连环记》等。清代中叶以后,各地戏曲逐渐兴起,粗犷的格调、旺盛的生命力、丰富多变的形式,使得人们称其为“花部”,与之对应的是细腻优雅的昆曲,被称为“雅部”。随着京剧、秦腔等的流行,“花雅之争”愈发激烈。与此同时,昆曲也逐渐显现出远离大众欣赏趣味的一面:过于雕琢的唱
戏剧之家 2021年31期2021-11-13
- 从零做起,创造与突破
周年之际,上海昆剧团精心打造的红色题材重磅之作——现代昆剧《自有后来人》在上海大剧院成功首演。该剧是上海昆剧团成立43年来创排的第一部大型革命现代昆剧,也是昆曲拓宽创作之路的一次重要实践和探索。现代昆剧《自有后来人》改编自196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同名经典电影,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地下工作者为掩护和转送密电文件,前仆后继,与侵略者开展斗争的英雄故事。作为上昆年度创排大戏,《自有后来人》特邀国宝级艺术家尚长荣、蔡正仁、张静娴和李小平担任艺术指导,著名昆剧表
上海戏剧 2021年4期2021-08-14
- 选对曲牌是昆剧现代戏创作之关键
。多年来,上海昆剧团以“传统剧目、改编剧目、新编剧目”三并举为建设方针,着重于传承和创新,在唱腔音乐方面大致由三种形式来体现:一是传统套曲形式。昆曲的音乐结构形式是曲牌联套体,它的优点体现在文学性和音乐的连贯性上,在框架上少有变化,严格严谨、一丝不苟;二是破套存牌。根据剧情、人物、情感安排曲牌。当年俞振飞、言慧珠的《墙头马上》采用的就是这种做法,也是传字辈老师们亲自改革实践的成果;三是以昆歌为主。1964年上海青年京昆剧团创排的昆剧《琼花》就是这种形式,而
上海戏剧 2021年4期2021-08-14
- 张军:昆曲的现代垦荒人
当时刚进入上海昆剧团的青年演员张军。2 张军自1998年开始长期致力于昆曲艺术的普及和推广,他策划主持的“昆剧走近青年”系列讲座已在包括美国哈佛大学在内的海内外大中学校举办了300余场。那时,上海昆剧团的青年演员们一腔热忱要去高校的大学生中间普及昆曲,张军和伙伴们几乎跑遍了上海所有的高校。3 2008年张军担任上海昆剧团副团长时,那时的演出台下大都是年轻观众,对观众进行问卷调查后得知70%都是被普及过的。张军回忆:“当时年轻,一腔热情想让昆曲影响更多的年轻
至爱 2021年4期2021-04-19
- 用一场直播共迎昆曲非遗的春天
迎来春天。上海昆剧团、浙江昆剧团、苏州昆剧院等长三角院团专业昆曲人齐聚,以一场特别策划的演唱会共贺节日,并向医护人员等抗疫英雄慰问致敬。这场主题为“我们在一起”的演唱会,也悄然按下了上昆复演的启动键。而在过去几个月里,通过直播和各种网上互动的新媒体形式,古老昆曲也在不断寻求非遗传播的新路径。据了解,上海昆剧团自3月8日首次启动直播以来,以每周一次直播的频率,聚集了新粉,仅抖音平台的粉丝自直播以来增长逾6倍。“谷雨兰韵·海上名家说昆曲”系列两场直播在线观看人
ViVi美眉 2020年3期2020-10-20
- 沪上戏曲院团轮番直播展演,收获“百万+”流量
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上海沪剧院、上海越剧院、上海淮剧团、上海评弹团6家沪上戏曲院团集结,以直播的方式带给观众5天6场新节目,收获了“百万+”的观看数据,用新科技改变了戏曲艺术表演的时空限制。在这次艺起前行·演艺大世界云剧场——“东方之韵”戏曲展演周里,6家院团精心准备、各显神通。上海京剧院的线上演唱会以全明星阵容带来精彩纷呈的国粹盛宴。上海昆剧团由蔡正仁、谷好好、吴双和沈昳丽4名“梅花奖”得主谈“四大名著”与昆曲的渊源和故事。“越赏清音”——上海越剧院红
上海戏剧 2020年2期2020-04-14
- 林为林:英雄梦,昆曲魂
州越剧团、浙江昆剧团和中国戏曲学校京剧班。结果我被三所学校同时录取。其实我的父母是不太希望我学戏的,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是我喜欢戏曲,一心想要扎到戏曲里。于是家里就开讨论会讨论我应该去哪所学校。中国戏曲学校是学京剧的,但那时候大家觉得北京很远,天寒地冻的。再加上戏校毕业以后,也不知道我会分配到哪里。而昆剧团就在杭州,离家比较近,他们觉得我应该去昆剧团。我从小就对高大的英雄形象有浓烈的钦慕之情。所以让我自己选择就很简单,哪里有英雄
中学生天地(B版) 2019年8期2019-08-27
- 林为林:英雄梦,昆曲魂
州越剧团、浙江昆剧团和中国戏曲学校京剧班。结果我被三所学校同时录取。其实我的父母是不太希望我学戏的,因为他们的观念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是我喜欢戏曲,一心想要扎到戏曲里。于是家里就开讨论会讨论我应该去哪所学校。中国戏曲学校是学京剧的,但那时候大家觉得北京很远,天寒地冻的。再加上戏校毕业以后,也不知道我会被分配到哪里。而昆剧团就在杭州,离家比较近,他们觉得我应该去昆剧团。我从小就对高大的英雄形象有浓烈的钦慕之情。所以让我自己做选择就很简单,哪里有英
中学生天地(A版) 2019年8期2019-08-27
- 非遗戏曲百花苑
。如今,除浙江昆剧团外,仅永昆有专业剧团。20世纪30年代后,昆曲极度凋零。1956年,浙江昆剧团前身昆苏剧团改编演出《十五贯》,大获成功,周恩来总理说:“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2001年,永嘉昆曲传习所排出了《张协状元》,一经推出,拿奖拿到手软。永昆重获生机,续写了“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团”的佳话。浙昆在杭嘉湖的烟雨中唱着水磨调,细腻婉转。袅袅的笛声里,杜丽娘心事重重,柔肠诉与谁听?永昆在浙南腾挪翻滚,唱腔里多了些民间质朴。清冷的古板中,趙五娘脚步蹒跚,
中学生天地(A版) 2019年8期2019-08-27
- 从国风苏剧社到浙江昆剧团
——浙昆“世”字辈老艺人王世瑶、龚世葵访谈录(下)
采访地点:浙江昆剧团(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上塘路118号 )受访者:王世瑶 龚世葵采访者:宋波 毛忠/中国艺术研究院整理者:毛忠龚世葵(以下简称龚):1954年在上海,好几位老先生的演出我们都看过。王世瑶(以下简称王):看戏这个讲起来比较重要,我们过去叫一学二看三演,基础要学,学了之后要看一下老师怎么演的,因为老师在课上教的分界性比较重,不连贯,包括教的戏,都不是连贯的。老师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他要把好的东西演出来,才能真正地连在一起。我们跟老师看戏,像我有一
传记文学 2019年2期2019-02-21
- 从国风苏剧社到浙江昆剧团
——浙昆“世”字辈老艺人王世瑶、龚世葵访谈录
8日地点:浙江昆剧团(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上塘路118号 )受访者:王世瑶 龚世葵访问者:宋波 毛忠/中国艺术研究院整理者:毛忠受访者简介:王世瑶,男,浙江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原籍江苏苏州。1939年生于上海。自幼随父王传淞学艺,初习生,后工丑、副,表演富有雅趣,趣而不俗,自成一格,有“南昆副丑”之美称。1984年曾任浙江昆剧团团长。1993年被评为一级演员。擅演《游殿》之法聪、《借茶》之张文远、《说亲回话》之老蝴蝶、《前亲》之戚友先、《请医》之店家、《芦林
传记文学 2019年1期2019-01-18
- 让昆曲之美幽兰飘香
浙江昆剧团“跟我学”昆曲公益培训班第二期中级班、第三期初级班、第一期娃娃班举行结业汇演。老生组的铿锵持重、小生组的儒雅俊秀、花旦组的婀娜婉转、娃娃组的有板有眼,尽管学员们来自各行各业,上到古稀老人,下至垂髫小儿,但每个人的眉眼间都写满了对昆曲的热情与投入。作为浙江昆剧团“幽兰讲堂”系列项目之一,“跟我学”昆曲公益培训班在杭城掀起了全民学习昆曲的热潮,“昆曲百讲 幽兰讲堂”也成为全国首个讲座类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项目。民进浙江昆剧团支部成为该项目的主要承担者
民主 2018年9期2018-09-21
- 黎安磨出来的戏,磨出来的人
安,那就去上海昆剧团,他十有八九在那儿。进剧团20多年,不论寒暑,有“戏痴”之称的黎安几乎天天都去团里练功、排练。春去冬来,但黎安简单平静的生活似乎从来不会变,依旧是一周至少五天,雷打不动地吊嗓、练功。岁月似乎也在他面前走得格外慢,在许多粉丝眼里,“安少”的样子和十年前没有变化,表演功力倒是日渐增长。“昆剧还有个名字叫做‘水磨腔’,就像用石磨磨面一样,要一圈圈慢慢磨细了。”黎安说,好戏就是这样磨出来的。戏如此,人也同样。从1986年考入“昆三班”至今,黎安
东方电影 2018年7期2018-07-12
- 陈莉不拘一格周皇后
还是在进了上海昆剧团之后。“看到那些坚持在舞台上的老艺术家们,跟着他们一起上台演出,我才慢慢发现昆剧真正的魅力。他们都还在,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干呢?”在拍摄昆剧电影《景阳钟》期间,陈莉也从昆剧团的前辈老师那里获得了很多帮助,从妆容、演技到调整心态的方法,她最终适应了镜头下的表演。“虽然第一次拍摄电影有很多不太习惯的地方,但为了更好的呈现效果,都得想办法去克服。”昆剧旦角演员有一点非常辛苦,就是需要长时间勒着头,而电影拍摄的时间比舞台演出更长,反复卸妆是不现实
东方电影 2018年7期2018-07-12
- 四十载昆团风雨路,六百年昆剧艺术魂
分类改革,上海昆剧团在扩大受众、培养观众、人才建设、打造剧目等方面建设成果突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我们欣喜地发现,昆曲从传统艺术风格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贴近它、喜爱它。2018年2月,上海昆剧团迎来了40岁生日。以上海昆剧团为个案,回溯上海昆剧团40年的风雨历程,考察上海昆剧团在传承昆曲、院团管理和践行“一团一策”方面的举措,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中国剧协崔伟秘书长在上昆40周年研讨会上强调,认真分析这个剧种和这群艺术家们如何获得成功,
上海艺术评论 2018年2期2018-06-12
- 在互联网之都邂逅昆剧
动。前些年浙江昆剧团更进一步,创作了90分钟的体验版《牡丹亭》,意欲吸引更多观众喜爱昆剧。体验版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折子戏,这是一部包含了主要故事元素和矛盾冲突、结构完整的袖珍版《牡丹亭》。浙江昆剧团委托某媒体公开征集10名昆剧爱好者,免费观看体验版《牡丹亭》,我有幸从近百名报名者中入选,有机会在南宋御街御乐堂茶驿小剧场零距离欣赏了汤显祖经典作品《牡丹亭》。参加体验的观众,大都是年轻人,分别有高校学生、教师、公务员、律师和写字楼白领等。走进店堂,灯光幽雅,迎面
新民周刊 2018年20期2018-05-29
- 谷好好台前幕后,皆是舞台
应手,进入上海昆剧团后表现十分突出,昆剧迷们称赞她是“百变刀马”。台上舞刀弄枪,威风凛凛,台下日复一日苦练功课,这便是谷好好作为一名昆剧演员的生活。凭借《一片桃花红》和《扈家庄》,谷好好获得了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项“梅花奖”。早年,昆剧市场经历过一段令人伤心的萧条时期,而谷好好作为亲历者一直坚守在舞台上,并且等到了现在这个传统戏曲回暖的时代。在此过程中,她从“昆三班”的毕业生成长为昆剧界的知名刀马旦,后又走上管理岗位,始终不变的是她对戏曲艺术的那份炽烈的
东方电影 2018年5期2018-05-10
- 亲历上昆四十年
两点:一是建立昆剧团必须取得当时上海市的主要领导的支持和批准才行;二是我们这些已脱离昆曲十多年的同行都还愿意回来干吗?只听谢老对我说:“小蔡,听说你还能写点文章,你可以起个草写封信给市委领导,再请你们几位有些知名度的同学签上名,把昆曲受到摧殘的情况说一下,同时要求成立上海昆剧团,我想市委领导一定会考虑的。”我说写封信能办到,就是信写好后怎么才能送到领导的手中?谢老说:“彭冲同志和王一平同志都了解昆曲,也十分喜爱昆曲,只要你的信写好,我来想办法把它亲自送到王
上海戏剧 2018年2期2018-04-28
- 我们在路上
018年,上海昆剧团迎来了建团四十年生日。为了这个生日,上昆准备了一系列精彩的演出:一台纪念晚会、两台经典折子戏专场、一台京昆武戏专场、一台明星版《长生殿》,一台明星反串版《牡丹亭》。上昆五班三代昆剧人齐齐登台,全国其余七家昆曲院团以及上海京剧院友情加盟,为这个昆曲的喜庆日子一同谱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一2月 23日,上海昆剧团以一台“我们在路上——上海昆剧团纪念建团四十周年纪念演出”来纪念这个难忘的时刻,演出以多媒体影像与现场讲述、表演相结合的方式,带领观
上海戏剧 2018年2期2018-04-28
- 不忘本来,立足当下,面向未来
刻,我们给上海昆剧团四十年来的发展道路做个梳理,以便我们以更加胸有成竹的姿态面对未来,为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作出我们昆剧人应有的贡献。昆曲悠悠六百年历史,无数先辈为这门艺术呕心沥血,特别是朱传茗、沈传芷、华传浩、郑传鉴、方传芸、倪传钺、张传芳、王传蕖等一大批传字辈艺术家对昆曲的继往开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不仅艺术造诣高超,更是奠定了上海昆剧团的深厚根基。我们首先要向这些先辈大师们致敬。没有他们坚实的脚步,就不会有今天昆曲的繁荣。
上海戏剧 2018年2期2018-04-28
- 面对六百年的苍茫岁月
毛时安上海昆剧团成立四十周年,正好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步。上昆四十年的历史就是改革开放一路走来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历史的缩影,也是中国戏曲一路颠簸蜿蜒前行,走出低谷,渐次攀升的写照。我和上昆有缘。以前文化生活贫瘠我“饥肠辘辘”,满世界地寻觅能填饱自己精神肠胃的文化粮食。有次无意中捡到一本画报,兴致勃勃地翻看到一帧彩色戏照《挡马》。一男一女在一把朱红椅子上做出高难度的动作和极具雕塑感的造型,有一种英姿飒爽的难言之美,震撼了我的心灵。由此我记住了王芝泉和张铭荣两个
上海戏剧 2018年2期2018-04-28
- 从“上昆”现象看传统艺术如何老树开新花
一幕是很多上海昆剧团的演员们永难忘怀的情景。幸而上昆人守住了寂寞、艰辛,终于迎来了春暖花开。从昆大班到昆五班,五班三代,行当齐全,人才济济,有11人12次荣获过中国戏剧梅花奖,在全国七大昆剧院团中无疑是首屈一指的。上海昆剧团拥有众多的经典戏码和创新作品,每年280多场演出,80%都是40岁以下的中青年观众,形成了当代戏曲的上昆现象,被认为是当代剧团的一个成功范例。2018年上海昆剧团迎来建团40周年,2月23日至28日间推出“霓裳雅韵·兰庭芳菲”上海昆剧团
上海采风月刊 2018年2期2018-04-13
- 津港两地剧团将联袂演出推动京剧传承发展
香港特区京昆剧团与天津京剧院2018年1月16日在香港举行津港联袂京剧系列演出签约仪式。双方将由3月至12月赴天津、北京联袂举办16场系列演出,旨在弘揚中国传统艺术,推动京剧传承与发展。据介绍,活动将邀请京津沪10多位优秀青年演员和香港特区京昆剧团主演张宇、吴春华及刘琢瑜等,演出剧目包括《红鬃烈马》《将相和》《龙凤呈祥》《四郎探母》等。除了16场系列演出外,香港特区京昆剧团还将在香港举办三场大型活动,包括“京剧讲座—生旦净京剧专场”,“南薛北梅系列活动”,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8年2期2018-03-03
- 当代昆曲舞台上的汤显祖剧作
昆曲剧院、上海昆剧团、江苏演艺集团昆剧院、浙江昆剧团、湖南省昆剧团、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永嘉昆剧团,在2016年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400年之际,本文以这七个昆剧院团在2011年至2015年的演出情况为例,试探汤显祖剧作在中国昆曲舞台演出的情况。这五年间,全国各地、各部门、学校当然时常会有演出汤显祖《牡丹亭》的机会,但是由于昆曲演出的严谨规范性与综合性(需伴奏配合),这些场合演出的《牡丹亭•游园惊梦》折子也都分别由这七个专业的昆曲院团承当,因此也被统计在
中国文艺评论 2017年11期2017-12-07
- 上海昆剧团《临川四梦》世界巡演
艺术团体,上海昆剧团经过长达一年的筹备,将《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梦记》完整呈现,于2016年4月启动世界巡演计划,自6月3日在广州大剧院起航至12月4日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落幕,先后在广州、深圳、中山、香港、北京、济南、贵阳、昆明、上海以及捷克布拉格、美国纽约等地巡演48场,为纪念汤显祖这一年度文化盛事增添了美妙篇章。上海昆剧团的《临川四梦》演出阵容上至昆大班老艺术家,平均年龄逾75岁,下至最年轻的昆五班新秀,平均年龄23岁,代际相传,人员齐整
中国戏剧年鉴 2017年0期2017-11-14
- 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上演剧目掠影
川四梦》●上海昆剧团《夫的人》●安徽省徽京剧院京剧《惊魂记》●上海昆剧团《南柯记》●苏州昆剧院青春版《牡丹亭》●湖南昆剧团《罗密欧与朱丽叶》●抚州乡音版《临川四梦》●福建芳华越剧团《柳梦梅》●英国莎士比亚环球剧院《威尼斯商人》●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寇流兰与杜丽娘》●江苏省昆剧院中英版《邯郸梦》●德国柏林邵宾纳剧院《理查三世》
中国戏剧年鉴 2017年0期2017-09-09
- 由“上昆热”引发的一场回望
017年,上海昆剧团将再度排演四本《长生殿》,其曾于十年前首演,并轰动全国。消息公布后,该剧国内巡演计划也随之在各个城市逐一落地,深圳、昆明、北京的演出已基本确定。舞台作品如此畅销着实令人欣喜,而事实上这些邀请四本《长生殿》演出的城市恰是去年订购上海昆剧团“临川四梦”演出的“回头客”。2016年,作为纪念“莎士比亚—汤显祖”整个年度里的文化盛事,上海昆剧团携“临川四梦”世界巡演,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如果说2016年适逢纪念“莎士比亚—汤显祖”为这家唯
上海艺术评论 2017年3期2017-07-18
- 影星何晴讲述童年艺考因为身高差点错失从艺路
年初春,浙江省昆剧团将招考一批表演班的学员。根据招考条件,学员身高要在1.5米以上,可惜何晴身高与标准仅差3厘米,所以老师就没有通知何晴参加招考。何晴曾被媒体誉为“内地第一古典美女”,她以靓丽清秀的古典美和温柔恬静的气质,塑造了无数顾盼生姿、楚楚可人的古装美人。何晴的美确实很古典,她是唯一演全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影视剧的美女——《西游记》里演活泼的16岁少女怜怜、《红楼梦》里扮风流的秦可卿、《三国演义》里是端庄的小乔、《水浒传》里饰颠倒众生的李师师。她是许
北广人物 2017年10期2017-04-17
- 非遗保护视野下浙江武义昆曲传承与发展调研报告
。然而,“武义昆剧团”有如卧虎藏龙,剧目数多达70多本,冠全国专业昆剧团之首。但是,“文革”后,“武义昆剧团”解散,金华昆曲再无专业剧团。改革开放后,昆剧出现转机,民间成立业余剧团。目前,作为金昆重要支脉的武义昆曲只有以“陶村昆曲传艺社”为代表的业余剧社。下面就来具体介绍一下陶村班在各阶段的情况,如表1、表2、表3所示:表1 武义昆曲发展历程一览表③ 根据武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的申报书资料整理而成。年代 名称 地点1922年 新和会坐唱班 岭下汤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 2017年0期2017-03-10
- 经典是怎么炼成的
作。那时我来到昆剧团,自己聘请优秀教师,希望在那里重新恢复昆剧。可是,文革时,我的一大罪名是“招降纳叛”,因为我们团里有地主、汉奸、反革命,从这点上也反映了当时领导的开明。我那时候才20岁出头,要去领导一个剧团。当时在我周围可以请教的继字辈老师有48个,说实话,我与“继”字辈是一起成长起来的。江苏省苏昆剧团是一夜成名的。那时候,江苏省文化厅两位厅长到苏州来,我们演了一台折子戏给他们看,看过后,当夜决定改名为江苏省苏昆剧团。朱继勇(继字辈演员)回想起当初我进
现代苏州 2016年28期2016-12-21
- 苏昆之路六十年
论《祝江苏省苏昆剧团成立》,曾改名为苏州市苏剧团的民锋苏剧团正式改组为江苏省苏昆剧团。苏昆剧团,从这一年开始展露新芽,续接雅音。然而,“文化大革命”不期而至,刚刚生机初现的苏昆剧团根残苗断,艺术家被关进牛棚,批斗审查,甚至流放苏北乡村。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十年浩劫结束,袅晴丝又吹起一池春水。1972年,苏州恢复了江苏省苏昆剧团的建制,1977年11月,苏昆剧团改名为江苏省苏剧团,1982年又被批准重新启用江苏省苏昆剧团的旧名。名号虽然变易反复,苏昆人一直在
苏州杂志 2016年4期2016-11-24
- 苏昆之路六十年
论《祝江苏省苏昆剧团成立》,曾改名为苏州市苏剧团的民锋苏剧团正式改组成为了江苏省苏昆剧团。苏昆剧团,从这一年开始展露新芽,续接雅音。上世纪七十年代,十年浩劫结束,袅晴丝又吹起一池春水。1972年,苏州恢复了江苏省苏昆剧团的建制,1977年11月,苏昆剧团改名为江苏省苏剧团,1982年又被批准重新启用江苏省苏昆剧团的旧名。进入21世纪,忽如一夜春风来,苏州昆曲遇到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机。2000年,中国首届昆剧艺术节在苏州举办,新世纪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将
现代苏州 2016年22期2016-11-24
- 六百年昆曲:余音绕梁终日 五代同堂共演出
三地联动、七大昆剧团齐相聚、“世盛秀万代”五代同堂连演3场……从浙江昆剧团的看家大戏《十五贯》到《琴挑》《义侠记·挑帘》《惊梦》《长生殿·小宴》《鲛绡记·写状》《西园记·夜祭》……大师云集,经典纷呈,让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过足了戏瘾。曲终人不散。和舞台上的“顷刻间千秋事业,方寸地万里江山”相比,艺术的传承与熏陶总是余音袅袅绕梁终日……五代同堂的《十五贯》讲起昆曲的发展,就不能不提60年前的《十五贯》。在浙昆《十五贯》晋京前,全国只有浙江昆苏剧团一个48人的昆
决策探索 2016年10期2016-09-10
- 一梦悠悠六十年——为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六十春秋而作
建立的江苏省苏昆剧团,翻开了苏剧历史上新的篇章。同样由于一批传字辈昆剧艺人也回到了故乡,哺育滋润培养苏州昆剧传人,把作别苏州已久的昆剧也送回了故乡。从而身担传承复苏苏剧、昆剧重任的江苏省苏昆剧团应运而生,诞生在姑苏的大地上。1956年10月27日,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为苏昆剧团的成立,专门刊发社论:《论江苏省苏昆剧团成立》。社论为由于昆剧《十五贯》“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轰动京华后,昆剧故乡有了昆剧表演团体祝贺外,也对当时仅有的苏剧表演团体提出了新的
剧影月报 2016年3期2016-09-03
- 昆曲俞派传承研习班正式开班
研习班”在上海昆剧团隆重开班。这是上昆继学馆制之后,在务实推动传承经典方面领全国风气的又一新举措。本次研修班由上海市文联、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主办,上海昆剧团、上海剧协承办。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市文联、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市剧协、上昆等单位的领导出席。上海昆剧团奠基人、京昆大师俞振飞技艺精湛,且一生重视培养昆曲人才,把自己的绝世技艺毫无保留传给了后世弟子,为昆曲的传承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俞老的这些艺术风格通过蔡正仁、岳美缇等弟子在上海昆剧团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如
上海采风月刊 2016年9期2016-05-14
- 如何让一场昆曲卖出百万票房
井颓垣进入上海昆剧团之后,生活简单固定在睡觉、吃饭、练功、演戏之间。上海很时尚很漂亮,但是物价很贵,我唱戏的收入在上海是消费不起的,只能关在自己的世界里练功唱戏,舞台下也没有什么观众。上世纪90年代上海开始改革开放,出国潮也兴起,很多人改行。京剧班招五十个人,可能最后只有三四个人留下唱京戏。我的这个班五六十人,学8年、10年下来,很多人改行,剩下的人也整天问自己,是否还要坚守?是否还要继续唱戏?昆曲关我们什么事?一场戏可以断胳膊,断腿,满头大汗,给我们10
上海采风月刊 2016年8期2016-05-14
- 魂牵梦萦四百年
——写在上海昆剧团“临川四梦”世界巡演之时
——写在上海昆剧团“临川四梦”世界巡演之时李 想一、看朝衣泪点风前落 抵多少肠断东风为玉箫 《南柯记》2016年2月29日,上海。中国人的传统佳节元宵节才过去一周,上海昆剧团的演员已经投入工作好几天了。这个周一他们并不清闲,团长谷好好穿着对襟盘扣的中式服装,粉红袖口衬着黑底格外精神,头上还是那顶五颜六色的花帽子,在庄重中透着俏皮,鼻子上顶着黑框眼镜——这眼镜几乎成了她的标志。这一天,台上演出的是《牡丹亭·游园惊梦》文戏和《南柯记》武戏。台下坐着一群高鼻深
影剧新作 2016年4期2016-04-04
- 昆曲长空中的一群耀星
一员。他是上海昆剧团首席笛师,也是俞振飞的御用笛师,被叶剑英誉为“仙笛”。顾兆琪2007年不幸病逝。蔡正仁一次唱起《长生殿·闻铃》的那段【武陵花】时,不禁潸然泪下。他想那位老同学了。昆大班的影响不止于昆曲、不止于上海,杨春霞成为了著名的京剧旦角演员。陆永昌来到了苏州,培养出的学生袁国良又回到了上海昆剧团。周雪雯1959年就开始担任朱传茗的助教。其后她调往了浙江昆剧团,在那里长期担任教学工作。她不但自己教学,还把学生推荐给别的老师。邢金沙曾提出要向她“拜师”
上海戏剧 2014年6期2015-04-20
- 雅音正声 老树新芽
要:最近,台湾昆剧团和浙江昆剧团为“第七届台湾·浙江文化节”,联袂打造了一部新编昆曲《范蠡与西施》。该剧由台湾昆剧团团长、中央大学教授洪惟助编剧。作为吴梅大师的再传弟子,洪惟助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昆曲的保存、研究和传播。他浸淫词学和曲学多年,其韵文涵养深厚。他的《范蠡与西施》严格地按照昆曲的格律填词,他的曲文古朴雅正,清新俊朗,既承袭传统,又有所创新。 关键词:[HTK]戏曲艺术;《范蠡和西施》;昆曲;艺术创作;洪惟助;吴梅;传统;文化创新中图分类号:J8
艺术百家 2014年1期2014-04-10
- 湘兰回生
个奇迹。湖南省昆剧团的闺门旦演员雷玲,就像三湘四水的一抹幽兰,像守着梅根三年后回生的杜丽娘,已逐渐开始绽放出属于昆曲的神采。越来越多地听朋友们提起雷玲的名字,是在2011年的5月18日之后。那是为纪念昆曲成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十周年,文化部在上海举办全国昆曲中青年演员折子戏展演,雷玲代表湖南省昆剧团在上海大剧院演出了《千里送京娘》。一时间“昆虫”们沸腾了,有的诧异这演员是从哪儿冒出来的?有的则感叹雷玲终于唱出来了!至于雷玲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或许
文艺论坛 2013年18期2013-08-15
- 昆曲明星约会青春学子
行至武汉,上海昆剧团将在武汉五所高校连续演出昆曲经典名剧《牡丹亭》、《白蛇传》、《班昭》。这是昆曲艺术在汉演出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届时,近万名高校师生及广大爱好文化的观众,将在“家门口”感受到来自江南水磨婉转的幽兰芬芳,体会拥有六百年历史的大雅之美。在江城的冬天遇见昆曲,不必拘谨,会被传染“载歌载舞”的律动;不会寒冷,会沾惹上“至情至性”的暖意。走近昆曲,便是走进最美好的内心。《班昭》:得奖专业户历史昆剧《班昭》将于11月28日晚在武汉音乐学院上演,该剧于
大武汉 2012年22期2013-02-28
- 序《曲韵兰庭》
浩劫之后,六大昆剧团在政府扶持之下,重拾旧业、培植新秀,昆剧恐怕也已成余烬残灰。就台湾而言,如果不是徐炎之、张善芗伉俪,“一笛横吹八十年”,一骑单车,怀抱昆笛昆谱,在北一女、台大、政大、文化、东吴、中央、中兴、艺专、铭传、西湖、复兴、华岗等校园中,无阻风雨,来往奔波,循循善诱,使弟子视之为师傅、奉之如父母,而有“ 昆曲同期”清唱雅集迄今一千数百期,而有“水磨曲集”业余剧团时作演出,则昆腔曲剧恐怕也难能一脉东传。然而在外来文化的冲击里,在急遽变化的现代社会中
艺术评论 2011年6期2011-11-21
- 十年之际昆曲三议
《桃花扇》永嘉昆剧团《张协状元》浙江昆剧团《公孙子都》上海昆剧团《长生殿》十年弹指一挥间。似乎我们还沉浸在昆曲成功“申遗”的喜悦之中,十年的岁月已从我们身边流逝。但积攒下的业绩确实是令人瞩目的,十年来的昆曲成就可以用硕果累累来赞誉,并非过誉之辞。回顾过去十年的发展历史,是一个充满机遇、迎难而上、不断创造辉煌的过程,它体现了国家对昆曲的重视,也展现了国内外观众对昆曲的需求,更是印证了昆剧作为一种古老戏曲艺术在当代的作用,以及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给人们带来的一种
艺术评论 2011年6期2011-02-27
- 前言
昆曲剧院、上海昆剧团、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浙江永嘉昆剧团、湖南省昆剧院和浙江省昆剧团。他们带来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关汉卿》、《紫钗记》、《玉簪记》、《荆钗记》、《折子戏专场》与《公孙子都》等7台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昆曲剧目,集中代表了目前我国昆曲艺术的最高成就。14世纪中叶,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吴门幽兰、曲笛笙箫,演绎了多少红尘缠绵;而今,6个世纪后,那姹紫嫣红遍植江南江北的昆曲,将再度齐聚故乡,在江苏的舞台上奉献其光华溢目的艺术之美!
剧影月报 2010年3期2010-11-16
- 专家点评《荆钗记》
7日,浙江永嘉昆剧团在南京紫金大戏院献演了“全国昆曲优秀剧目展演周”中的第五台剧目《荆钗记》。6月8日上午,主办单位召开了《荆钗记》评论会。文化部艺术司戏剧处处长吕育忠和来自北京、上海以及江苏的戏曲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戏剧家协会研究室主任崔伟主持。浙江永嘉昆剧团的部分主创人员到会听取了专家的点评。专家分别从剧本、表演、舞美、院团特色等方面,对《荆钗记》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评析。上海昆剧团著名表演艺术家蔡正仁认为,《荆钗记》是永嘉昆剧中重要的保留剧
剧影月报 2010年3期2010-03-27
- 专家点评《折子戏专场》
月8日,湖南省昆剧团在南京紫金大戏院献演了“全国昆曲优秀剧目展演周”中的第六台剧目《折子戏专场》。6月9日上午,主办单位召开了《折子戏专场》评论会,来自北京、上海、江苏的戏曲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上海昆剧团著名表演艺术家蔡正仁、浙江昆剧团著名表演艺术家汪世瑜主持。湖南省昆剧团的部分主创人员到会听取了专家的点评。专家从表演、唱腔、人物塑造、院团风格等方面,对《折子戏专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评析。浙江昆剧团著名表演艺术家汪世瑜认为,专场中的四个折子戏,尤
剧影月报 2010年3期2010-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