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好好台前幕后,皆是舞台

2018-05-10 02:40
东方电影 2018年5期
关键词:昆剧戏曲舞台

1986年,13岁的谷好好坐着长途汽车从温州来到了上海,那时的她尚不知道自己将与戏曲结下一生的缘分,但她喜爱艺术,喜爱舞蹈,喜爱上台演出的感觉。在这座满载梦想的大都市里,谷好好通过了上海戏曲学校昆剧班的招生复试,陌生而美丽的戏曲世界就此朝她打开了一扇大门。

谷好好进了日后大名鼎鼎的“昆三班”,学戏练功,度过了八年时光。热情爽朗的性格无形之中决定了她的发展方向,刚入校时学闺门旦的她,很快就对武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觉得还是刀枪剑戟更适合自己。在上海戏曲学校的第六年,谷好好终于师从有“武旦皇后”之誉的昆剧名家王芝泉,走上了她向往已久的刀马旦之路。“文武双全”的学戏经历让她塑造起不同类型的人物也得心应手,进入上海昆剧团后表现十分突出,昆剧迷们称赞她是“百变刀马”。

台上舞刀弄枪,威风凛凛,台下日复一日苦练功课,这便是谷好好作为一名昆剧演员的生活。凭借《一片桃花红》和《扈家庄》,谷好好获得了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项“梅花奖”。早年,昆剧市场经历过一段令人伤心的萧条时期,而谷好好作为亲历者一直坚守在舞台上,并且等到了现在这个传统戏曲回暖的时代。在此过程中,她从“昆三班”的毕业生成长为昆剧界的知名刀马旦,后又走上管理岗位,始终不变的是她对戏曲艺术的那份炽烈的爱。

如今身为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戏曲的推广工作。“在当下,戏曲的传承固然重要,但戏曲的传播也非常可贵。”近几年,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拍摄了《景阳钟》和《西厢记》两部3D电影,意图通过电影艺术和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之间的结合,将更多的年轻人推进剧场,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戏曲。“因为电影是一种现代化的手段”,谷好好说,“我们希望传统戏曲文化不仅能通过剧场演出的方式传播,也能通过戏曲电影吸引更多的观众。可喜的是,一路走来,这两部电影收获了很多的好评。”

从舞台上的演员转变为幕后的管理者,谷好好并非没有过不舍,但她明白自己身上新的责任。“我也是昆剧演员,我知道优秀的演员和优秀的剧种,都必须依托优秀的剧目来传承。这种一代代的薪火相传,正是剧种的生命力。所以,我从担任上海昆剧团团长的第一天起就在思索,昆剧团的老艺术家要保护好,而我们青年演员缺的是什么?是作品。”两部戏曲改编电影,是传统戏曲作品在全新舞台上的亮相。谷好好对未来抱有殷切期待,“我们希望通过电影这样的载体,能让我们得到更多的机会,走上世界的舞台去秀一下我们中国的声音、我们中国的精彩。”

热爱昆剧的谷好好还没有完全告别舞台,穿上戏服、拿好刀枪,她仍然是英姿飒爽、本领高强的刀马旦,“前两年练得少了,反而觉得身体有点不舒服。”尽管登台的机会越来越少,但对谷好好来说,戏曲早已是生命的一部分。她总说“现在是最好的时代”,而在幕后帮助传统戏曲在这个时代传播下去,同样是一场盛大的演出。

TALK 对话谷好好

Q: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为何选择将《景阳钟》和《西厢记》这两部传统戏曲剧目翻拍成电影呢?

A: 这两部戏的定位是不同的。越剧《西厢记》是诗化经典越剧的一个代表,而昆剧《景阳钟》则为年轻的昆剧人才造势,在全国扩大影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代人需要有一代人的作品,昆剧《景阳钟》就是以“昆三班”为主的中青年一代人的作品。

Q: 您如何看待这两部戏曲电影诞生的意义?

A: 戏曲电影能得到电影界的认可,我们也十分欣喜。我觉得戏曲电影的诞生代表着我们戏曲人的自信。而且,我们将通过电影,用戏曲人的这种自信去点燃全社会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自信。

Q: 您作为上海昆剧团团长,对于《景阳钟》这部昆剧电影一定有特殊的感情吧?

A: 是的,我们投入了很多精力,就是想让一代青年昆剧演员,通过这样的作品,呈现出上海昆剧团的艺术特色,文武兼备,行当齐全。对院团的了解,对剧种的理解,助长了我们把《景阳钟》搬上新舞台的“野心”。很高兴我们能在主创老师的带领下,在老艺术家们的帮助下,在全团人的努力下,圆了一次梦。这部作品让大家认可了上海昆剧团的这一批青年演员,在戏曲的舞台上,他们跟他们的老师一样势不可挡。

Q: 您认为戏曲电影对传统戏曲的传播与传承有多大的帮助?

A: 两个小时的一台戏,背后所承载的期望和能够产生的效应是很丰富的。我们戏曲院团的人才,也只有像这样通过好的剧目去打造、去传承、去传播,才能让我们的剧种生生不息,充满活力。3D昆剧电影《景阳钟》和3D越剧电影《西厢记》,既是经典艺术的代表,又是当下上海文化高度的代表。

Q: 能向我们介绍一下传统戏曲改编成电影的过程吗?

A: 我们经历了从立项到后期的论证,反复修改,这一路走来的所有过程,其实不仅是我们团队艺术上的成熟,也是管理上的成熟。一出戏,其实能带动一代人成长,而现在这一代人对上海昆剧的后几十年发展来说是关键。比如《景阳钟》这部戏,我们成功地把它拍成了电影,但更高兴的是,通过《景阳钟》,我们让又一代年轻人接过了前辈的旗帜,扛起了上海昆剧后几十年发展的重任 。

Q: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对于推广戏曲文化还会做哪些尝试呢?

A: 对于昆剧的普及和推广,我们一直注重培养“昆虫”的成长,我们昆剧团一直在做“昆虫俱乐部”,不仅持续推出好戏,也鼓励昆剧迷们来演戏、唱戏。这两年终于出现了“昆剧现象”,就是有一批年轻的观众主动走进了剧场,痴迷于观赏传统的戏曲文化,我们将之视为这两年里最为宝贵的收获。同理,通过拍电影让更多的观众走进电影院观赏戏曲文化,也是一种推广手段。现在普及传统文化的途径越来越多了,我们非常看中戏曲和电影艺术相结合的这种推广方式。我希望如果有机会,“京昆越沪淮评弹”这六个剧种,都能来“触电”,以这样的方式来激活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

猜你喜欢
昆剧戏曲舞台
《戏曲研究》稿约
罗周昆剧创作论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雷殛”结局新探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戏曲从哪里来
古典之美——古本昆剧《红楼梦传奇》学术研讨会综述
《牡丹亭》: 在每个人的心中,播种一颗美的种子
《牡丹亭》:在每个人的心中,播种一颗美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