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克次体

  • 羊蜱蝇及其携带部分病原体的研究概述
    、巴尔通体、立克次体、绵羊无浆体和锥虫等,在我国已有报道的病原体如巴尔通体、立克次体、绵羊无形体、沃尔巴克氏体等[3]。羊蜱蝇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报道而逐渐被人们所熟知[4]。在中国,羊蜱蝇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在各沿海检疫口岸也被陆续检出并报道[5]。新疆位于我国最西部,寄生虫病防治是当地畜牧业发展面临的一项难题。我国关于羊蜱蝇的研究相对较少,在新疆地区的综合性报道研究更加稀缺,该体外寄生虫在我国携带病原体种类及病原体流行情况方面的调查存在一定空白,但实际

    现代畜牧兽医 2023年12期2024-01-27

  • 新疆阿拉尔市流浪猫源蜱种类鉴定及其携带立克次体PCR 检测
    atus)。立克次体主要包括斑疹伤寒立克次体(typhus groupRickettsias,TGR)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Rickettsias,SFGR)。SFGR是专性寄生于细胞内的革兰氏阴性原核生物,主要通过蜱传播至人和动物,引起发热、头痛、皮疹、肌肉疼痛、局部淋巴结病变等临床症状[5]。目前,已发现至少28 种SFGR,其宿主主要是蜱,并可经蜱卵进行垂直传播[6]。在国外,猫常见感染SFGR。Sirirat 等

    中国动物检疫 2023年12期2024-01-04

  • 一例牛立克次体病的诊治分析
    防控制中心)立克次体病是由致病性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的疫病。立克次体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小革兰氏阴性原核单细胞微生物,归属于细菌门立克次体目,呈多种形态,主要是球杆状,大小介于细胞和病毒之间,有细胞壁,无鞭毛,姬姆萨染色呈紫色或蓝色。某些成员可致人和动物发生立克次体病,如贝氏柯克斯体(Q热)、斑疹伤寒、恙虫病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2022年广西钦州市某养牛场发生一起以严重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牛病例。为确诊病因,有效治疗,采集粪便和抗凝

    中国畜牧业 2023年17期2023-10-19

  • 蜱传人兽共患无形体和立克次体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hia)以及立克次体立克次体属(Rickettsia)。可引起人类感染的蜱传无形体包括羊无形体(A. ovis)、山羊无形体(A. capra)、扁平无形体(A. platys)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 phagocytophilum)等[3];埃立克体主要为查菲埃立克体(E. chaffeensis)和新埃立克体中的米库尔新埃立克体(CandidatusN. mikurensis)。引起人类感染的蜱传立克次体主要包括斑点热群(spotted fever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3年3期2023-06-12

  •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辅助诊断Q 热立克次体肺炎1 例
    (又称Q 热立克次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自然疫源地多见,广东地区报道较少。其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被漏诊误诊,且传统的培养方法难以明确诊断。本文报道1 例表现为腹痛、发热、呼吸衰竭被误诊为腹腔感染的患者,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检出贝纳柯克斯体序列而确诊Q 热立克次体肺炎,为诊治该类疾病提供参考。1 临床资料患者男,44 岁。因“腹痛4 d,加重1 d”于2021 年2 月27 日收入我院消化内科。患者入院4 d 前无诱因出现左上腹阵发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2年1期2022-12-13

  • 四川省攀西地区蜱携带立克次体检测及基因序列分析
    15000)立克次体是一类以蜱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病原微生物,是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革兰氏阴性原核生物,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较接近于细菌,在蜱虫体内可经卵垂直传播给下一代,通过叮咬可水平传播给宿主,引起多种人兽共患病[1]。在遗传进化史上,立克次体主要分为斑疹伤寒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2]。目前我国流行的立克次体至少有10种[3],包括日本立克次体(Rickettsia japonica)、黑龙江立克次体(Rickettsia heilongjiangensi

    中国动物检疫 2022年11期2022-11-07

  • 舟山海岛地区蜱媒病原体多样性及其基因同源性分析
    细胞无形体与立克次体通用引物PCR电泳阳性条带者再用特异引物进行电泳。荧光RT-PCR引物探针和巢式PCR引物详见表1和表2。表1 五种病原体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引物探针序列表2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与相关体巢式PCR外套引物序列结 果一、蜱样本采集及检测情况共采集蜱样本99只,其中游离蜱样本39只,寄生蜱样本60只。根据是否游离蜱进行分组,分为20组,每组3~6只蜱虫,1~7组为游离蜱(共7组),8~20组为寄生蜱(共13组)。本研究未检出查菲埃立克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22年5期2022-11-03

  • Q热立克次体感染伴急性肾损伤1例
    03)Q热是立克次体科贝纳柯克斯体感染所致的一种立克次体病。立克次体是一类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在立克次体目中包括立克次体、无形体和全孢菌等科。该病的分布、流行与其传播媒介如虱、蚤、螨、牛、马、羊、犬等分布密切相关。现报道1例Q热立克次体感染伴自身抗体产生,引起急性肾损伤的病例。1 病历资料患者男,35岁,因“发热待查”于2021年3月28日入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呼吸科。患者于2021年3月22日无明显诱因发热伴畏寒、寒战,体温骤升,最高38.5

    临床检验杂志 2022年8期2022-10-15

  • 河北省野鼠立克次体感染调查
    飞, 谢广成立克次体(Rickettsia)为原核单细胞微生物,其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由该类菌引起的立克次体病是一类重要的人兽共患疾病[1-2]。近年来,世界范围出现多种新发及再发立克次体病[3-5]。我国在新疆、黑龙江、云南等地野生动物和/或患者样本中检出或分离到某些致病性立克次体[6]。由于立克次体严格胞内寄生这一特性,人们很难用传统的细菌学分类手段对该类菌进行区分。16SrRNA基因由于其高变区有种属特异性,保守区在各细菌之间差异不大的特点,已经成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22年1期2022-08-09

  • 1例罕见肥胖患者猫立克次体感染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5300)猫立克次体(rickettsia felis),属于立克次体属,是一种新出现的立克次体病原体。目前国内仅见少数个案报道。本文对1例罕见猫立克次体感染肥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猫立克次体感染的临床症状、感染指标、检测技术及诊疗方法,旨在提高临床医务工作者对猫立克次体的认识。1 病例概况患者,男,32岁,身高175 cm,体重160 kg,体重指数(BMI)52.24 kg/m2。因“高热1 d伴乏力难以行走半天”于2020年11

    重庆医学 2022年9期2022-05-24

  • 黑龙江立克次体感染对小鼠脾脏免疫相关基因转录的影响
    071黑龙江立克次体(Rickettsia heilongjiangensis)是远东斑点热(far eastern spotted fever,FESF)的病原体,属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e,SFGR),1983年由我国科学家分离并鉴定,是我国主要的斑点热流行株[1]。黑龙江立克次体为革兰阴性专性胞内寄生菌,在自然界中通过蜱叮咬感染人。人感染后,普遍出现多器官病灶炎性损伤、炎性浸润及脾大等。脾脏作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22年4期2022-05-19

  • 青海省蜱类分布及蜱传病的研究现状
    括原生动物、立克次体、螺旋体、细菌和病毒等多种病原体。全球共有900多种蜱,主要分为软蜱科、纳蜱科和硬蜱科,纳蜱科较为罕见,仅分布于非洲[1]。蜱给全球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每年由微小扇头蜱(Rhipicephalusmicroplus)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25亿美元。蜱传疾病是由一种或几种破坏血细胞的病原体引起的,能导致宿主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体重减轻,并增加细菌和真菌感染的风险。在目前已知的蜱中,有超过28种蜱能引起多种人类蜱

    动物医学进展 2022年3期2022-04-11

  • 日本立克次体感染引发的日本斑点热一例
    是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FGR)引起的以发热、皮疹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日本在1984年发现SFGR的一个新种,即日本立克次体(Rickettsiajaponica),由其引起的疾病命名为日本斑点热(JSF)。之后,该病在韩国、菲律宾和泰国等亚洲多个国家发现。1999年有学者首次从病原学角度证实我国存在JSF。JSF是一种蜱媒病,花蜱属、血蜱属、台湾革蜱、短小扇头蜱均可传播。JSF的疫区以丘陵地区为多,患者多有旱田作物种植史,疾病潜伏期2~8 d;临床表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22年1期2022-03-03

  • 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诊断立克次体病3例
    64000)立克次体病是一组由立克次体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为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人畜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1]。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诊断立克次体病的方法为外斐试验,但特异性较差,且此反应出现较晚,不能做早期诊断,因此诊断价值有限[2-3]。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是一种新型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已成为新发、突发、罕见及常规检测阴性的感染性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这项技术提高了临床医生

    河南医学研究 2022年1期2022-02-12

  • 云南省泸西县啮齿动物携带立克次体调查
    类严重疾病。立克次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他们大多在啮齿动物宿主和传播媒介之间循环,人被携带立克次体的节肢动物如螨、蜱叮咬而感染[1]。恙虫病(Tsutsugamushi disease)又名丛林斑疹伤寒(Scrub typhus),是由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tsutsugamushi)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焦痂、淋巴结肿大为特征[2],在云南的广大农村发病率较高。在我国,黄胸鼠、褐家鼠、黄毛鼠、黑线姬鼠等啮齿动物为恙虫病东方体的主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21年12期2022-01-05

  • 逊克县边疆俄罗斯民族村蜱携带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调查
    利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 (SFGR)3 种不同目的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 扩增(表1),经PCR 产物进行回收与纯化,送到吉林库美生物公司测序。 所测序列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网上序列进行同源行比较,用Mega6 软件中的Algnment 进行同源性(distance)和进化树分析(phylogeny)。本研究采用的参考毒株序列均取自GenBank。表1 文中所用引物2 结果2.1 蜱类监测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蜱类418 只,经分类鉴定分属

    口岸卫生控制 2021年4期2021-09-24

  • 立克次体首次在青海染疫蚤发现
    02206)立克次体(Rickettsias)为原核细胞型、革兰染色阴性的专性细胞内寄生菌。分类学属于变形纲立克次体目(Rickettsiales),下属的立克次体科包括立克次体属(Rickettsia)、恙虫病东方体属(Orientiatsutsugamushi)、埃立克体属(Ehrlichiea)。其中立克次体属又分为斑疹伤寒群、斑点热群。自然界已发现有20余种对人类致病[1]。人类通过被感染立克次体的媒介昆虫(蚤、蜱、螨等)叮咬或接触其粪便而发病[2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1年4期2021-09-15

  • 江西省啮齿动物携带立克次体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建民,焦 俊立克次体为专性真核细胞内寄生的革兰阴性小球杆菌,其引起的立克次体病是重要的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1]。立克次体病原体主要有斑疹伤寒群立克次体(typus-group rickettsiae)、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 SFGR)、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tsutsugamushi)、无形体(Anaplasma)和埃立克体(Ehrlichia)等,分别引起斑疹伤寒、斑点热、恙虫病、无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21年7期2021-08-06

  • 羊蜱蝇携带巴尔通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PCR检测及遗传关系分析
    播巴尔通体、立克次体、蓝舌病病毒、绵羊无浆体、锥虫等病原[4]。近年来国内仅在甘肃、新疆、辽宁、青海和西藏部分地区有少量报道[5]。巴尔通体(Bartonella)是一类兼性胞内寄生的多形态革兰阴性菌,可感染人、牛、羊、鼠等多种哺乳动物,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巴尔通体病作为新发人畜共患病,已被列入国家新发传染病目录。巴尔通体主要寄生于动物的上皮细胞和红细胞中,可经跳蚤、蜱虫、白蛉、羊蜱蝇等吸血昆虫传播[6]。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

    畜牧兽医学报 2021年6期2021-06-30

  • 我国新发蜱传立克次体病研究进展*
    71000)立克次体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天然寄生于蜱、螨、蚤等节肢动物体内,其宿主动物种类繁多,分布广,目前已从多种啮齿动物、野生动物、家畜和鸟类中检出立克次体,人类因被携带病原体的媒介叮咬或接触感染者引起感染。蜱传立克次体病(tick-borne rickettsial disease,TBRD)是由立克次体目中可经蜱叮咬传播的一类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总称,包括各类斑点热、埃立克体病和无形体病等。TBRD严重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经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21年4期2021-02-18

  • 内蒙古部分地区草原革蜱携带斑点热群立克次体DNA 检测及其基因型分布
    10110)立克次体(Rickettsia sp)是专性胞内革兰阴性菌,根据立克次体的系统发育,将所有的立克次体划分为4 个群: 贝氏立克次体群(Rickettsia burnetii)、 加 拿 大 立 克 次 体 群 (Rickettsia canadensis)、斑点热群(spotted fever group)和斑疹伤寒群(typhus group),其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rickettsia,SFGR)是由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1期2021-01-31

  • 通过全景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以立克次体为例
    各个版本中,立克次体均被归类于细菌篇末、病毒篇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种病原体的特点,即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不同于细菌和病毒,兼具细菌和病毒的特点。由于其不具备细菌学或病毒学经典章节(如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破伤风梭菌、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疱疹病毒)所述内容的代表性;也没有一些细菌或病毒(如霍乱弧菌、鼠疫耶尔森菌、结核分枝杆菌、艾滋病病毒、肝炎病毒、埃博拉病毒、狂犬病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危害性大、致死率高,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或如一些引起突发疾病的病

    微生物学杂志 2020年2期2020-12-31

  • 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斑点热立克次体方法的建立
    种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e,SFGR)感染引起、经蜱虫叮咬传播的人畜共患疾病。目前国际上已证明有19种SFGR对人类有致病性[1]。国内已鉴定的SFGR有5种:R.heilongjiangiensis、CandidatusR.tarasevichiae[2-7]。斑点热的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头痛、局部淋巴结肿大等[1]。病程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患者往往因为误诊而延误病情,严重时可致死亡[8]。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7期2020-08-06

  • 日本立克次体感染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一例
    提示可见日本立克次体。加用多西环素20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次日患者体温降至正常,血氧饱和度逐渐上升,顺利脱机拔管。6月11日行胸部CT检查结果提示,双肺弥漫性多发斑片状渗出,双下肺胸腔积液(图3A、3B)。继续给予多西环素治疗,治疗期间氧合指数进一步上升至正常,体温正常,皮疹变淡(图1C、1D)。6月18日复查胸部CT结果提示,双肺少量散在斑片状渗出影(图3C、3D)。遂将患者转回感染科,将多西环素调整为200 mg每日2次口服,患者血氧饱和度95%

    临床内科杂志 2020年5期2020-08-03

  • 新疆克拉玛依地区蜱媒病原体的调查
    )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fevergrouprickettsiae, SFGR)。实时荧光定量RT-PCR用于检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 virus, SFTSV)、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 virus, CCHFV)、蜱传脑炎病毒(Tick-borne encephal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20年3期2020-05-05

  • 四川石渠县牦牛源蜱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锐斑点热群立克次体 (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 SFGR) 属于立克次体目(Rickettsiales) 、立克次体科 (Rickettsiaceae) 、立克次体属(Rickettsia),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原核微生物,多数为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其引起的立克次体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人感染立克次体的病例在欧洲[1]、美洲[2]、澳洲[3]等国家均有报道,在我国的新疆[4]、黑龙江[5]、河南[6]等地区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20年1期2020-03-13

  • 新疆部分地区蜱传斑点热立克次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4].斑点热立克次体是一类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传播媒介为蜱、螨[5],又称其为蜱热或蜱传斑疹伤寒[6].可以分为3大类群,包括斑疹热组(spotted fever group,SFGR)、斑疹伤寒组(typhus group,TG)及丛林斑疹伤寒(scrub typhus group,STG)[7],是一类原核生物型、短小棒状或球形状、革兰染色阴性的专性细胞内繁殖的微生物[8],优势类群为SFGR.我国报道的SFGR有10种,其中在新疆分布的蜱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9年5期2019-11-19

  • 江西省赣州市蜱携带立克次体和埃立克体的调研
    元元,梁国栋立克次体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其病原体立克次体目(Rickettsiales)微生物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其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和代谢方式等方面与细菌类似,通过蜱、螨、蚤等节肢动物叮咬人和动物而传播[1]。《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将立克次体目分为 3 科,即立克次体科(Rickettsiaceae)、无形体科(Anaplasmataceae)和全孢菌科(Holosporaceae)[1-2]。立克次体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9年6期2019-07-16

  • 青海血蜱传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带菌率及遗传进化分析
    命名[1]。立克次体属(Rickettsia)的立克次体分为2 个群,即斑疹伤寒群立克次体(Typhus GroupRickettsiae)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Rickettsiae,SFGR)[1-3]。我国于1958 年首次在血清学上证实了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存在;并于1962 年从黑龙江虎饶地区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体内首次分离到了斑点热群西伯利亚立克次体(R.siberian)[1]。蜱是一类

    中国兽医杂志 2019年12期2019-06-17

  • “生物武器”全解析
    毒、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肉毒杆菌毒素等所致病死率在10%以下,如布鲁杆菌、Q热立克次体、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等失能性战剂2.根据生物战剂的形态和病理可分为:细菌类生物战剂立克次体类生物战剂毒素类生物战剂主要有炭疽杆菌、鼠疫杆菌、霍乱弧菌、野兔热杆菌、布鲁杆菌等主要有流行性斑疹伤寒立克次体、Q热立克次体等主要有肉毒杆菌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等3. 根据生物战剂有无传染性可分为:

    生命与灾害 2019年4期2019-06-12

  • 朝鲜半岛主要蚤媒传染病的流行病学概况
    源是斑疹伤寒立克次体。鼠型斑疹伤寒在韩国很少见,历史上有过零星暴发,特别是在港口和仓库区。据报道韩国每年有200例鼠型斑疹伤寒病例[10]。基本传播途径是啮齿动物-跳蚤-啮齿类动物,偶然发生啮齿动物-蚤-人的传染途径。在双桥训练区,约15%的黑线姬鼠呈斑疹伤寒病毒阳性。人类是偶然的宿主,军事人员在受到啮齿动物侵犯的地区训练时容易受到感染,尤其是在啮齿动物死亡时,这些跳蚤会寻找其他宿主。鼠型斑疹伤寒不是通过跳蚤叮咬传播的[11]。人体破损皮肤或黏膜沾染受跳蚤

    实用医药杂志 2019年9期2019-02-12

  • 纪念我国著名的人兽共患病学家范明远教授90周年诞辰
    曦教授,开始立克次体病学的研究生涯。1957年随魏曦教授调往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1986年该所转属为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2002年改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1982年起任立克次体病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生物医学科学家。2 光辉业绩2.1 首次应用斑疹伤寒特异性凝集反应确认斑疹伤寒流行关系1949年大连市小平岛区发生了虱传流行性斑疹伤寒,当时还很年轻的范明远深入疫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在工作中首次试用立克次体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9年3期2019-01-08

  • 斑点热立克次体病在美国呈大幅增长
    。其中斑点热立克次体病(spotted fever rickettsiosis,SFR) 数量增幅最大,从2016年的4269例上升至2017年的6 248例,增长46%,其中2017年报告确诊的为176例(3%),其余为极有可能;病死率高达10%。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Rickettsia,SFGR)的检测率有所增加,可能与传播SFGR的蜱虫地理分布更为广泛有关。温和的气候条件延长了其寻找宿主的活动时间。医务工作者更多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年6期2019-01-07

  • 新疆南部图兰扇头蜱及卵携带R. raoultii的分子检测
    其卵是否携带立克次体,对该蜱及其传播立克次体病的防控意义重大。【方法】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畜牧科技重点实验室在新疆南部阿拉尔市某羊场收集的饱血雌性扇头蜱,置于一定湿度和一定温度的环境中产卵,随机取5个独立的卵样品及其对应的5只雌蜱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雌蜱及其卵分别处理后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蜱12S rRNA基因和立克次体16S rRNA基因,并对扩增产物测序,利用BLAST在线平台和多个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5只雌蜱12S rR

    中国农业科学 2018年15期2018-08-17

  • 蜱传饶氏立克次体感染致脑膜炎1例
    茜, 张跃新立克次体病(rickettsiosis)是一组由立克次体(Rickettsiae)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它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人畜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多发生在热带与亚热带国家和地区。本文报道1例蜱咬伤后以发热、脑膜炎为主要表现,应用PCR技术在患者外周血中检测到饶氏立克次体核酸而确诊,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哈萨克族,牧民。以“蜱虫叮咬后8 d,发热伴头痛、头晕5 d”为主诉,于2017年6月3日入住本院。患者8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年4期2018-07-26

  • 不典型立克次体感染致颅内病变3例*
    典型病原体如立克次体等,虽也可导致颅内感染性病变,但临床相对较少见。较少表现为以神经系统病变为主要症状,如感染症状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易误诊为病毒感染,延误治疗时机。笔者收集的3例患者均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性患者,24岁,无业,因头痛、发热伴恶心呕吐4 d于2011年08月25日入住本院,发病后体温最高达39.5℃,口服退热药可降短暂降至正常,每日均有数次呕吐,呈喷射样,夜间症状较重,查体未见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8年5期2018-01-24

  • 新疆石河子地区犬源立克次体病流行病学调查*
    甘肃 兰州)立克次体目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细胞内专性寄生菌,属于a-变形菌纲(a-Proteobacteria)。立克次体目中的立克次体属、埃立克体属和无形体属的媒介主要是硬蜱,宿主为多种脊椎动物,硬蜱叮咬是人或宿主动物感染立克次体的主要途径[1-4]。在临床上,人感染立克次体表现为局部淋巴结病变,可有疼痛,随后出现发热和皮疹[1-2]。自1899年首次报道人落基山斑点热以来,世界各地相继发现20多种致病性立克次体[5]。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美国相继发现

    家畜生态学报 2018年1期2018-01-24

  • 蜱媒传染病相关病原体混合感染
    8种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fevergrouprickettsiae, SFGR),7种无形体(Anaplasma),6种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 sensu lato),11种巴贝西虫(Babesia)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feverwiththrombocytopeniasyndromevirus, SFTSV)[1]。8种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中已有4种在大陆被报道有感染病例,包括黑龙江立克次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8年9期2018-01-21

  • 中国新发蜱媒病原体概况
    毒、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以及巴贝西原虫进行综述,描述其在媒介蜱、动物宿主和人类的感染分布情况。新发传染病;蜱媒传染病;中国目前全球面临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旧传染病死灰复燃的严峻形势。除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外,虫媒传染病的巨大现实危害也不容忽视。虫媒传染病多为自然疫源性疾病,由于动物宿主的存在,使得它们在自然界广泛流行,当人进入疫源地时就容易被感染进而发病。 因此,这些疾病对在野外从事生产活动、经济开发、国防建设、旅游、野营以及军事训练的人

    传染病信息 2017年1期2017-03-24

  • 中哈边境口岸臀突客蚤检出立克次氏体核酸
    ,PCR扩增立克次体17 kDa基因片段,PCR产物测序并BLAST比对,利用Mega 6.0构建分子遗传进化树。结果 42.86%(3/7)的臀突客蚤携带立克次体,17 kDa基因遗传进化树显示与CandidatusRickettsiasenegalensis和Rickettsiabellii同源性最高。结论 中哈边境口岸地区臀突客蚤携带立克次体核酸。立克次体;臀突客蚤;PCR;中哈边境;序列分析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为革兰氏阴性菌,是专性细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6年8期2016-12-01

  • 中哈边境艾比湖湿地游离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离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徐军1,王安东2,罗丹3,徐新龙4,戴莉4,杨杰4,徐建军5,热依罕古丽5,萨尼叶古丽5,王丽娜2,杜景云3,李志远2,王远志3(1.新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新疆乌鲁木齐832000;2.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3.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4.阿拉山口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新疆阿拉山口833418;5.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了解中哈边境新疆艾比湖湿地游离

    中国兽医杂志 2016年8期2016-11-11

  • 4种立克次体病的疫苗研究进展*
    综 述·4种立克次体病的疫苗研究进展*于永慧,王 涛 综述,宋立华△审校(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北京 100071)立克次体; 流行性斑疹伤寒; 落基山斑点热; 恙虫病; Q热; 疫苗立克次体是一大类专性真核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常呈多形性,革兰阴性。根据第2版《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立克次体目分为3个科,共16个属。多种立克次体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体,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立克次体可通过媒介昆虫的叮咬、排泄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22期2016-03-09

  • 我国斑点热立克次体感染与免疫的实验研究
    我国斑点热立克次体感染与免疫的实验研究熊小路,焦 俊,温博海研究证明黑龙江立克次体能够感染人血管内皮细胞和BALB/c小鼠,引起小鼠菌血症和器官损伤;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黑龙江立克次体毒力相关基因。表面蛋白质组分析鉴定了黑龙江立克次体和立氏立克次体的表面蛋白,用表面蛋白免疫C3H/HeN小鼠,发现某些表面蛋白为保护性抗原,并揭示这些保护性抗原均能够诱导抗原特异CD4+和CD8+T细胞增殖并产生和分泌IFN-γ和/或TNF-α,以及诱导高水平特异性IgG2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6年10期2016-01-31

  • 恙虫病东方体三种膜蛋白抗原包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析*
    同时检测其他立克次体感染小鼠血清和患者血清,以便对这3种抗原ELISA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分析,为其进一步的实际应用提供必要的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剂与材料Ni-NTA纯化试剂盒为德国QIAGEN产品;低分子量蛋白Marker等为中科瑞泰(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FITC、HRP标记羊抗小鼠/人IgG购自北京博奥森公司;96孔ELISA板购自美国康宁公司;ELISA包被液、封闭液、TMB反应底物、终止液均购自eBioscience公司。多种立克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15年3期2015-11-12

  • 黑龙江口岸斑点热群立克次体调查研究*
    1)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Rickettsia, SFGR)是引起斑点热的一组病原体,可引起包括落矶山斑点热、钮扣热、北亚热、昆士兰斑点热、立克次体痘和日本红斑热在内的多种疾病(孙秀峰等,2007)。SFGR种类繁多,目前已确认10多种对人致病的立克次体(Steveetal., 2006),从最早发现的立氏立克次体,到后来逐渐发现的小蛛立克次体Rickettsiaakari、蒙他拿立克次体Rickettsiamontane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15年1期2015-11-10

  • 贝氏柯克斯体5种重组表面蛋白抗原包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析
    白分别与莫氏立克次体、黑龙江立克次体、恙虫病东方体实验感染小鼠血清反应,除1份黑龙江立克次体感染小鼠血清与GroEL反应为阳性外,其它血清反应均为阴性。另外,Com1对斑疹伤寒、斑点热、恙虫病患者血清的阳性反应率平均为22.2%,GroEL为25.0%,Mip为25.0%,OmpH为25.0%,RplL为13.9%。结论 这些结果证明这5种重组蛋白抗原均可被贝氏柯克斯体感染血清所识别。所建立的ELISA方法具有良好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作Q热血清学诊断。贝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5年12期2015-06-15

  • 立克次体立克次体病的检测与鉴定
    400038立克次体立克次体病的检测与鉴定张骁鹏1,李炘檑2,郑波2,胡晓梅11.第三军医大学微生物教研室,重庆市微生物工程实验室,重庆400038;2.第三军医大学学员旅八营,重庆 400038立克次体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已被列入生物战剂名录。立克次体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立克次体严格的细胞寄生性决定了立克次体病的诊断不同于传统方法,需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实验室检测进行综合判断,通常实验室

    微生物与感染 2015年3期2015-05-25

  • 2009-2012年河北鼠型斑疹伤寒流行概况及实验室调查分析
    WHO推荐的立克次体血清学诊断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人血清IgM和IgG特异抗体。以急性期血液DNA为模板,采用巢氏PCR扩增斑疹伤寒群立克次体热休克蛋白基因groEL基因并测序。通过NCBI Blast平台同源比较序列并使用DNASTAR软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在辛集市、定州市和迁安市共收集877例临床报告病例,2009年报告病例数最多(441例),迁安市病例数最多(510例)。急性期血清莫氏立克次体IgM抗体阳性率为 72.8%(73/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5年6期2015-05-05

  • 斑点热疫苗研究进展
    海斑点热是由立克次体属(Rickettsia)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e,SFGR)引起的一类以急性发热和全身皮疹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总称。SFGR是一类全球性分布、严格血管内皮细胞寄生的革兰阴性小杆菌,是立克次体目中最大和最复杂的一群,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19种能引起人感染的SFGR(表1)。其中立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rickettsii)在立克次体中毒性最强,其所致的落基山斑点热(Rock

    传染病信息 2015年2期2015-03-13

  • 新发蜱传病原体 ——劳氏立克次体的研究现状
    体 ——劳氏立克次体的研究现状闻 静1,焦 丹1,鞠文东2,黄玉明1,王 悦1,王建华1,时晓杰1,成洪艳1,程 成2,孙 毅3劳氏立克次体是一种新发现的蜱传病原体,属于立克次体属斑点热群中的一员,其主要引起人的蜱传淋巴结炎等疾病。劳氏立克次体目前主要发现存在欧洲和亚洲。蜱是劳氏立克次体传播媒介,革蜱的携带率最高,平均携带率高达47.74%。劳氏立克次体已在我国吉林、黑龙江、西藏、新疆、甘肃等地的蜱中检出。本文从劳氏立克次体的地理分布、传播媒介、医学重要性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5年4期2015-01-25

  • 云南省曲靖市啮齿动物的立克次体血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市啮齿动物的立克次体血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章域震1,王 勇2,3,杨卫红1,朱向晖4,皮自林4,冯 云1,何丽芳4,张海林1,张丽娟2目的 调查云南省曲靖市啮齿动物感染立克次体状况。方法 用鼠笼法捕鼠,采集鼠血清和脾脏。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鼠血清中7种常见立克次体的IgG抗体;用巢氏PCR方法检测鼠脾中嗜单核细胞埃立克体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 rRNA基因片段部份序列。结果 2012年7-9月在曲靖市捕获啮齿动物3种592只,褐家鼠(Rat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5年1期2015-01-25

  • 黑龙江逊克地区森林革蜱斑点热立克次体DNA的检测
    是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 SFGR)引起,经蜱(少数由螨或蚤)传播的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 分布于世界各地。SFGR群内种类繁多,目前世界上巳发现近20种SFGR[1-2]。研究资料表明,由SFGR引起的斑点热病在我国很多地区广泛存在。我国巳分离到的SFGR有西伯利亚(Rickettsiasibirica)、黑龙江(Rickettsiaheilongjiangsis)立克次体,二者巳从蜱和病人分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4年10期2014-04-02

  • 美国立克次体病的研究现状
    旭霞,方旭东立克次体病属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立克次体所致疾病的总称。当前,国际反恐已将流行性斑疹伤寒、落矶山斑点热和Q热列入生物战剂目录中[1]。因此,关于立克次体病的疹断和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就美国立克次体病的研究现状做一概述。1 疫苗的研究注射疫苗是目前预防流行病的一种有效措施,因此各国都在积极地进行流行病疫苗的研究。美国海军医学研究中心目前已经鉴定到2种立克次体的疫苗,即56 ku(r56)的重组体抗体和47 ku(HtrA)D

    海军医学杂志 2014年1期2014-04-01

  • 立克次体感染并发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
    。考虑诊断为立克次体感染。给予口服四环素(500 mg/次,4次/d)、补液、物理降温等常规治疗。治疗3 d后患者体温正常,皮疹消退,头痛、全身乏力症状好转。入院第4 d,患者突然出现左上肢抬举无力、握持困难,查体:左上肢肌力3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减弱,痛温觉减退。复查头颅CT、颈部血管彩超、血常规、肌酶谱等未见异常;腰穿行脑脊液检查:蛋白质0.8 g/L,白细胞6.2×106/L,考虑立克次体感染并发吉兰-巴雷综合征可能。立即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3 d

    西南国防医药 2014年12期2014-03-04

  • 2012年中俄边境黑河口岸地区蜱携带病原体调查研究*
    炎、莱姆病、立克次体病、土拉菌病等(高志华和刘敬泽, 2003)。近年来,一些新发或再度肆虐的蜱媒疾病对人畜的危害日趋严重,如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病、人巴贝西原虫病、新立克次体病等在局部地区流行(Sunetal.,2008;宋锋林等,2011),引起了公共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黑河地区与俄罗斯接壤,是我国对俄罗斯贸易的重要口岸,也是一些蜱媒疾病如莱姆病(付维明等,2009)、立克次体病(孙秀峰等,2007)等蜱传疾病的疫区之一。加强对该地区的卫生监督、有效的诊断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13年1期2013-11-26

  • 普氏立克次体重组表面蛋白制备和免疫印迹抗原特异性分析
    ,温博海普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prowazekii)是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体,普氏立克次体引起的疾病称为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 typhus)。流行性斑疹伤寒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临床主要特征为起病急、持续高热和瘀点样皮疹,常伴有剧烈头痛、背痛,严重病人多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症状。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传播媒介为体虱,故该病又称虱传斑疹伤寒(louse-borne typhus)。在战争、灾荒或其它卫生情况差的情况下,虱极易繁衍和在集团人群中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3年10期2013-09-26

  • 黑龙江立克次体感染血管内皮细胞的初步研究*
    温博海黑龙江立克次体感染血管内皮细胞的初步研究*孟艳芬,段长松,王锡乐,熊小路,温博海目的 通过黑龙江立克次体感染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 thelial cells,HUVEC)探讨其在内皮细胞内的生长规律。方法将泛影葡胺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纯化的黑龙江立克次体(HLJ-054株)感染体外培养的 HUVEC,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和扫描电镜检测与观察不同时相黑龙江立克次体在内皮细胞内的生长状况。热灭活黑龙江立克次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1年6期201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