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主题阅读 提升阅读能力

2025-02-13 00:00:00郭华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5年2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培养主题阅读高中语文

摘要:主题阅读的最大价值是让学生带着明确的阅读思路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教师在具体实践中需要借助教材资源,以激发学生的主题阅读兴趣;需要进行主题提炼,以帮助学生明确主题阅读目标;需要合理取舍内容,以推进主题阅读深度。

关键词:高中语文;主题阅读;阅读能力培养

所谓主题阅读,就是通过某一主题的选择与确定,在一定时间内达成阅读量的要求,实现对阅读质量的要求。主题阅读的最大价值就是可以避免传统阅读的零散性,可以让学生带着明确的阅读思路,在阅读主题的牵引之下,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那么如何在主题阅读的过程当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研究与主题阅读相关的要素,同时优化主题阅读的过程,并形成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一、借助教材资源,激发主题阅读兴趣

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催化剂。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之前,要了解学生的心态,从学生兴趣出发制定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教师在设计阅读主题时,最好给学生一些选择空间,这样有助于实现自主阅读质量的最大化[1]。考虑到教材的基础性作用,在主题阅读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善于利用好教材,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将教材作为重要的主题阅读资源,二是基于教材且超越教材,拓展更多适合学生的主题阅读资源。要想让学生围绕某一个主题进行深度阅读,兴趣的激发是必需的,而这也考验着教师发掘课程资源、组织有效主题阅读的能力。

例如,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是“整本书阅读”单元,其要求学生阅读《红楼梦》。教师想要激发学生阅读这一著作的兴趣并不容易。具体实施教学时,可以从中选出一些经典片段如“林黛玉进贾府”等,起到“以点带面”的阅读效应,从而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事实证明,这样的策略可以让学生在面对整本书的时候寻找到一个突破点,然后基于此点去阅读,这样就可以在“点”的基础上获得对整本书“面”的理解。在具体引导时,教师可以以大观园中人物为线索,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开展阅读,从不同人物的角度来激活自身的阅读兴趣。

二、进行主题提炼,明确主题阅读目标

高中语文教材中文章的主题大体可以分为亲情主题、爱国主题、文化主题、生命主题等,阅读主题不同,学生获得的阅读体验、阅读审美、阅读目标、阅读感受也都不同[2]。在面对不同的阅读主题时,教师可以设计阅读形式,引导学生将阅读延伸到课外,开拓学生阅读视野。在学生阅读过程当中,主题的获得既可以来源于教师,也可以来源于学生自身。如果阅读主题来自教师,那么教师就要选择一组文本,提炼出共同的主题,并确定阅读目标,再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如果阅读主题来自学生,那么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给学生提供一组文本,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自主发现主题。这两种思路中,前者主导性较强,而后者主体性较强,都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确立主题阅读的有效方法,也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以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十五课的史铁生《我与地坛》为基础,设计一个“生命意义思考”的主题,然后将劳伦斯的《鸟啼》、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师陀的《说书人》等组合在一起,设计阅读目标:主题目标——这四篇文章的作者对生命的追问分别是什么?读完文章,你对生命有何理解和感悟?写法目标——这四篇文章运用了很多写作手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你最喜欢哪种?请举例赏析。片段解读目标——从这四篇作品中选择一篇最能打动你的文章,谈一谈你的阅读感受。除了教师设计的三个主题阅读目标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个性化的阅读问题。有的学生针对《我与地坛》设计问题:“为什么主人公残疾后却没有丧失对生活的热情,是什么指引主人公走上了写作的道路?主人公的母亲盼望他走怎样的道路?”

在这个例子当中,教师对文本主题进行提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这一主题的文本进行类化阅读,能够切实提升阅读效率和能力。

三、合理取舍内容,推进主题阅读深度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在安排阅读材料时应听取学生的意见,对于一些难度较低的篇目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可以这样取舍:首先,教师让学生自己粗略浏览整本书,做好读书笔记;然后,通过不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学生最喜欢的文章和最易读懂的文章,其中最喜欢的文章由学生自己设计教学活动,在课堂上集体分析,最易读懂的文章由学生在课后自学。

确定了教学篇目后,还要针对不同主题制定教学目标。针对文言文,应以教师指导为主,学生查阅工具书为辅,在学习了关键词句后对文意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以此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针对现代文,教师可以采取单元教学的形式,引导学生围绕教学问题进行深层思考,在交流中收获知识和体验情感。问题导学的阅读策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针对诗歌,教师应采取朗诵为主的教学模式。传统的诗歌教学侧重于诗歌内容和写作手法的分析,缺少了朗诵训练,被“肢解”后诗歌的韵律美会淡很多,不利于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以诵读为主的诗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诗歌的语感,提升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教师可以安排三周的时间来完成课文的教学,之后的时间可以用于开展主题阅读教学。例如,在高一的第一学期,前三周设计课文教学,之后用三周的时间阅读《诗经》中的文章,然后用一周时间阅读现代诗歌文章,再安排两周的时间阅读人物专题文章。课外学习也可以都安排主题阅读。

总体而言,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当中,主题阅读既是有效的教学思路,同时也能演绎出很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3]。当然,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远不止这些,还有更多的策略需要一线教师们在教学中积极发掘和实践。相信在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一定会对阅读内容感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阅读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从而在高考中获得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彭小波.主题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刍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3(08):85-87.

[2]袁淑文.主题阅读下高中语文学习方法的探究[J].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4(06):56-58.

[3]徐晨聪.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高考,2023(34):96-98.

作者简介: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第一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培养主题阅读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24
多元互动,开展主题阅读
初中英语教师开展主题阅读的实践分析
体验尝试:阅读能力提升的法宝
考试周刊(2016年98期)2016-12-26 15:51:25
语文“拓展性主题阅读”探究
谈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考试周刊(2016年59期)2016-08-23 14:48:43
摭谈阅读障碍的形式、成因与对策
深入探究,把握文章精髓
统整 比较 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