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在“双减”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响应政策要求,积极探索提质增效教学策略.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学习优秀教学经验,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不断摸索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策略.本文分析目前在“双减”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高中数学教学提质增效的策略.
【关键词】“双减”;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开展教学工作才可以与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相适应,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高中数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题海战术虽然能够形成提高学生成绩的表象,实则学生对知识没有深入理解,由于高中知识复杂抽象,学生没有深入了解知识,就不能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在接受大量知识时,就会混淆知识点,陷入学习困境.所以教师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注意加强对学生应用知识意识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探索高效的教学策略,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1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师没有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在目前的教学中,部分教师还是以自己为教学的主体,课堂上主要以自己讲述知识为主,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降低.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深蒂固,有些教师受固有思想的影响,接受新颖的教学方式、教学观念较慢,在教学时还是依据经验进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所以学生学习的热情并不高.这类教师一般只看重学生成绩,对学生思维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等并不重视.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会严重影响其发散思维与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被动学习的方式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很难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就会降低.在错误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下,即使教师将知识点讲解得很精彩,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不会提升.
第二,课上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学习数学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要求很高,目前的数学课堂趣味性不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互动的过程仅仅是回答课本内容,没有充分发挥互动的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就会增加,导致学生的很多思路想法不敢表达出来,课堂学习氛围不活跃,课堂教学就得不到提高.
第三,教学评价不足.反思是提高能力重要的一环,对于教师教学同样重要.学生是教学评价的主体,因为学生能够有效地反映出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反馈的问题,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来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同时通过学生的反馈,教师也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综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下一步教学内容进行安排.但是目前的教学评价是通过公开课的方式来进行的,学校只是对教师的课堂进行评价,并没有收集学生的意见.这种评价方式不能充分反映课堂教学的效率,对教师改进教学方式的帮助也有限.
第四,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都是存在差异的,教师在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了解,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但是就目前来看,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只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开展教学,并没有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这就导致部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很难在课堂上完成学习任务,再加上高中数学难度大,知识点间内在联系密切,长期这样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甚至造成厌学的情况,严重影响课堂效率.
2“双减”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提质增效策略
2.1多媒体教学法
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越来越成熟,教师要积极学习计算机技术,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知识,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基本初等函数”时,由于函数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涉及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图象时,如果不借助多媒体,教师很难具体地呈现出来,凭借教师口头讲解也很难使学生充分理解.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直观呈现的功能,让学生通过对图象变化过程的观察,分析总结图象的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学生对通过观察、自己动脑总结出的规律会有更深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掌握与记忆,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
微课也是多媒体教学法的一种,主要起辅助作用.微课时间短,知识点精炼,使用便捷,能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一步,教师可以将提前录制的微课分享给学生,帮助学生有效预习.微课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学生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对微课内容进行学习理解,既能够保障预习的效率,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意识.在课堂上应用微课,能够使学生快速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课后能够利用微课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复习,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在学习“导数计算”时,教师就可以预先将本节课内容录制成微课,并在课前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利用微课预习下节课内容.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社交软件,及时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这样既提高了学生预习的质量,教师通过学生提问的情况还能够掌握学生预习的程度,这样在课堂教学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教师在课后要布置适量的作业,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掌握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程度,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布置作业,使数学课堂得到有效的延伸,提高学生巩固复习的效率.
2.2生活化教学法
数学与生活联系密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与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创建生活化学习情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帮助学生消化理解知识.教师在创建生活化情境时,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能够快速理解掌握知识.同时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的过程中,也能够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还能够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例如在学习“函数单调性”时,教师就可以从生活实例出发创设生活化情境.大家都知道潮起潮落的情境,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同学们可以用函数知识来描述潮起潮落的情境吗?”学生就会回忆涨潮、退潮的情境,并结合自己所学函数知识,简单表示出潮起潮落的图象.根据学生绘制图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函数的变化规律.通过营造特定的生活化情境的方式,能够辅助学生理解知识,学生在课后巩固复习时这部分知识时,就能够通过潮起潮落的情境回忆出具体知识点.
2.3小组合作教学法
小组合作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是新课改支持鼓励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相互交流想法的过程,拓展学生的思维,学习彼此之间的优点.小组合作教学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发展空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例如在“函数的奇偶性”学习时,这节课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需要学生一步步讨论得出一系列结论.如果教师忽略学生的探索过程,直接将知识全部讲给学生,学生只能对知识有一个表层的理解,而且记忆不深刻.再加上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有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弱,在面对问题时,很难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教师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适当分配不同能力的学生成为一组,保证在组内讨论时,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能有收获.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索的方向,“函数的奇偶性对定义域有什么影响呢?”让各小组进行讨论并给出结论,并要求学生用具体的例子证明奇函数与偶函数的判断方法.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不断交流想法,最后得出大家都认可的结论.学生经过自己探讨的过程,对函数奇偶性会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而且对这部分的知识掌握也更扎实,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2.4灵活应用情境教学法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所以灵活应用情境教学,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代入,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情境教学法就是通过特定话题将学生代入到情境中,通过外界环境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学习时,学生对于函数知识了解不多,而且高中阶段的函数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在讲解函数时能够灵活应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学生熟知的事物来引导学生理解,就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如,A与B是两个非空数集,教师可以将其比作学生感兴趣的两个综艺里的嘉宾,这两个节目中的嘉宾都合作过不同的作品,A中嘉宾A1与B中的嘉宾B1相互对应.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容易理解函数的对应关系与定义,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初步函数的概念,提高教学效率.
2.5游戏教学法
游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高效学习的关键.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理特点,通过游戏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时,学生对于集合是比较陌生的,教师通过口头讲解难以使学生充分了解.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教师先简单介绍集合的概念,然后通过竞赛的方式继续开展课堂,根据回答问题积分.教师先从简单的性质和表示方法开始提问,然后逐渐结合题目再加强训练.竞赛的方式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通过竞赛以后,学生就会对基本概念、性质、表现形式等基础内容与运用有很好地掌握.从学生兴趣点入手,能够增加教学的高效性.
2.6分层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提高教学效率必不可少的一环,所以课后作业科学合理性决定着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情况.教师要综合考虑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分层布置课后作业的方法,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训练.
例如在“任意角和弧度制”的课后作业布置时,教师可以布置开放式作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案例.每个学生探寻的广度与深度都是不同的,这样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完成作业.
3结语
在“双减”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要秉持终身学习的态度,积极学习先进教学方式与教学经验,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由于高中数学难度大,要保证高效课堂具有一定难度.教师要在“双减”政策要求下,以学生为课堂主体,选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获得知识的体验感与新鲜感,有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逻辑,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莉.促进高中生深度学习的数学教学实践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02):137-139.
[2]汪元生.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22(03):87-89.
[3]李刚强.“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及改革措施[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2教育教学探究网络论坛论文集(一),2022:390-392.
[4]顾金楼.高中数学教学中多样化教学方法探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10(12):26.
[5]罗忠.刍议问题驱动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路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36):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