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视化教学法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职)数学教学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旨在通过直观的图形和动态演示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兴趣.该方法定义为利用视觉辅助手段,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学生可以直观感知的图象或动画.其优势在于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复杂的概念.中职数学教学具有实用性强、学生基础差异大等特点,面临诸多挑战,如抽象概念的理解难度和学习兴趣的缺失.可视化教学的应用,均可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深度和学习兴趣.
【关键词】可视化教学;中职数学;课堂教学
1可视化教学的定义和优势
可视化教学就是以视觉呈现为主线,借助图形、图象、视频及计算机动画等多媒体工具,把复杂的数学概念变成直观形象的视觉信息.该教学方式跳出传统语言、文字讲解的束缚,以视觉刺激来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理解能力提高,特别适合抽象概念教学.就中职数学教学而言,由于学生学习背景、认知水平以及兴趣点等方面存在差异,可视化教学运用起来就显得格外重要,同时可视化教学正好可以提供更多多样化以及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可视化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将集合、不等式、函数以及三角函数等抽象数学概念,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能够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出发,逐渐向理性认识转变,这一学习过程更自然,更高效.比如在讲授集合部分时,利用文氏图可以直观显示出集合中并、交、补之间的关系.数学不仅是学生头脑中的符号语言,更成为眼前形象的事物,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2中职数学教学的特点和挑战
中职教育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数学课程通常更加注重实际应用,突出数学和职业实践相结合.这需要教学内容既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又结合专业技能要求,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数学工具.中职数学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要求教学内容要从现实出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常结合实际案例把数学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另外,中职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良莠不齐,需要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教学个性化与差异化.但是中职数学教学同样面临诸多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基础差异较大,如何兼顾课程难度使所有学生都能有效地掌握所需要的数学知识,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点.有的学生可能数学基础不扎实,有的学生可能已具有了良好的数学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设计一些既能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弥补不足,还能使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获得合适的挑战.另外,中职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通常没有理论学科学生高,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较高需求.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出更具互动性与趣味性的方法,如借助游戏、竞赛等方式实际操作等来使数学学习结合实际生活及职业技能的培养.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这对中职数学教学同样具有挑战性.怎样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是广大教师要解决的一个课题.可视化教学的提出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对抽象数学概念进行形象化处理,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与记忆.
3可视化教学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3.1可视化教学在集合部分的应用
可视化教学在中等职业教育的数学集合教学中的应用,体现在它如何将集合论的抽象概念转化为直观可见的图象,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集合部分教学中可视化工具发挥着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通过运用文氏图,集合图等形象化教学辅助手段,可以使学生对集合间的关系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比如并集、交集以及补集.比如对集合并集这一概念的解释,传统教学也许只是用文字及口头解释的方式对两集合并集所产生的效果进行阐述.但通过使用文氏图,学生能从图上直接观察到2个集合的并集区域,这一视觉呈现极大地深化了学生们对于并集这一概念的认识.另外,文氏图在涉及多集合并集、交集等复杂集合运算时能有效帮助学生辨识各集合运算结果,从而避免抽象逻辑推理所造成的困难.在交集部分教学时可视化工具也具有明显优势.当两集合具有共同要素时,文氏图上明确识别出要素的交叉区域.学生在视觉观察中马上就能明白交集是怎样产生的,什么要素属交集而什么不是交集.这一直观认识比抽象符号、文字描述更易为学生所接受、所记住.针对补集这一理念,可视化教学同样表现出了高达特有的优越性.传统教学中学生可能很难了解某一集合与其他集合之间补集的具体含义.通过可视化工具如文氏图等能够清晰地标记出属于某个集合而非另一个集合的那一部分内容,从而使补集这一概念变得直观易懂.
3.2可视化教学在不等式部分的应用
在中职的教育环境中,不等式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解不等式的技巧,更要让他们理解不等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这正是可视化教学发挥作用的舞台.通过数轴的可视化表示,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位置,这种直观的视觉呈现使得学生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解法.
例如当教师展示xgt;5时,可以在数轴的5之后绘制一个明显的箭头,直接指向解集所在的区域.这样的图形化信息比单纯的文字和口头解释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更易于被学生所记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视化教学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理解上的障碍.以一元二次不等式为例,动态软件可以展示出随着不等式中参数变化,解集区间在数轴上是如何移动的.学生能够亲自操作参数,看到不等式的解集如何随之变动,这样的动态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对于绝对值不等式的教学,可视化工具的应用同样具有显著效果.通过绘制绝对值函数的图象,然后再根据不等式的要求,标出满足条件的区域,教师能够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不等式的解在图象上的对应位置.这种视觉上的匹配过程,使得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绝对值不等式的含义及其解法.进一步地,对于涉及实际应用的不等式问题,例如在探讨预算限制或物理问题中的速度和距离限制时,可视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问题与实际情境相结合.通过图表、模型等形式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然后利用数轴和图象展示解的情况,学生不仅可以学会解不等式,更能理解不等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3.3可视化教学在函数部分的应用
函数作为数学的核心概念,表达了变量间的依赖关系,这对抽象思维能力欠缺的学生提出了更大的难题.可视化教学以形象的方式使这一依赖关系变得具体,有利于学生对于函数这一概念的掌握.在对函数基本概念的解释中,动态图表可以清楚地显示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比如通过动态软件我们更改自变量值时对应的因变量值是怎么变的,这一过程就能直接从画面中看到了.学生能够观察到函数图象随自变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这一直接视觉效果使他们更加易于从头脑中建构变量之间依赖关系这一概念.对函数表示方法的可视化教学也同样带来很大方便.讲课时利用计算机代数系统与图形计算器相结合,教师可直接产生函数表达式与画面.这类工具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表达式是怎样与不同函数图象相对应的,继而了解函数的各种表现形式,主要有解析表达,图形表达和表格表达等.在对函数性质的讨论中,可视化工具所扮演的角色就显得更为突出.比如在函数单调性教学中,就能用图象直接演示函数在一定范围内的单调性.类似于函数的极值和奇偶性这些性质都能用图形来直观显示.学生在观察、分析图象时,能独立地找出函数的上述特征,而非仅从公式中推导出.此外,涉及实际应用,比如解决成本分析,速度-时间关系等实际问题中,功能的形象能直观显示变化趋势及关键点.学生们可以借助图象预测并计算出实际问题的关键数值,不仅可以深化对函数运用的认识,还能使数学知识更贴近现实世界.最后可视化教学也有利于函数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与创新思维发展.借助动态数学软件,学生能够独立探究函数参数变化给图象带来的变化,并试图构建适应于具体问题的新型函数模型,这一探究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使学习过程变得有趣.
3.4可视化教学在三角函数部分的应用
三角函数一节中可视化教学的运用给中职数学教育带来了一场革命,尤其是对于三角函数这一人们普遍认为比较抽象难懂的区域.通过图象的动态性以及交互的技术手段进行可视化教学,把三角函数中周期性,振幅,相位以及频率这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以及感知的实体.使用单位圆进行三角函数教学是常用的可视化策略之一.单位圆模型中角与弧度概念有明确图形表达.学生们能观察到角度发生变化时单位圆内相应正弦值及余弦值的动态过程.这一直观展示方式使学生对角度和三角函数值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了解了函数图象随角度增大如何形成周期性波动.三角函数图象学习时使用动态软件工具尤为重要.学生们可通过改变正弦或余弦函数振幅,频率及相位等参数来实时观测函数图象变化.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了解各参数在函数图象中的具体作用,又能指导学生掌握用函数模型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此外还可以用可视化方法加强三角恒等式教学.比如用几何图形与色彩相比较的方法就能直观地演示出三角恒等式建立的过程及证明方法.在讨论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维模型、交互式图形等问题时,有助于学生了解这些定理是如何运用于几何图形、怎样用三角函数来解决测量实际问题等.可视化教学还有一个显著用途,那就是引入三角函数运用问题求解时.物理振动、声波和光波现象都能用三角函数模型描述出来,同时用动态可视化演示使学生对这些自然现象在数学上的描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如通过对振动模型动态图象的观察,学生们能更深入地了解波长、频率与振幅三者间的关系以及怎样通过调节这些参数去模拟真实振动行为等.
4结语
综上所述,可视化教学在中职数学课程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引入直观的图象和动态模拟,可视化教学使得数学概念更加易于理解和记忆,尤其对于那些理论性较强的部分,如集合、不等式、函数和三角函数.未来,随着教学技术的进步,预计可视化教学将在中职数学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和有效的学习资源.
参考文献:
[1]陈殿英.化繁为简以“画”促“思”——在可视化教学中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23(11):90-92.
[2]陈康智.在GeoGebra可视化教学中发展学生数学眼光——以动点最值问题为例[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1(10):56-58.
[3]袁兰兰.基于Geogebra的中职数学可视化教学实践[J].职业,2021(12):89-90.
[4]卢凯瑞.基于GeoGebra可视化教学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以圆锥曲线单元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20.
[5]孟会.中职数学课堂可视化教学初探——以希沃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20(16):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