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数学是一门复杂而抽象的学科,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都会遇到困难,甚至止步不前.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更是较为枯燥、乏味,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构建生动、形象、灵活多样的智慧课堂,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充分发挥智慧课堂的作用.本文分析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希望能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新课改;智慧课堂;高中数学
1引言
近年来,智慧课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促进了学生的自学,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数学需要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基础,以强化学习的效果、提高学习效率作为目标.数学教师作为智慧课堂的引领者,必须对各种信息技术进行合理利用,对教学课堂进行精心设计,为学生提供实践探究的机会,并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注重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这样才能赋予数学课堂更多的活力,并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2.1教学以讲授为主
传统高中数学课堂以讲授知识为主,不注重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变更.很多教师只向学生传授数学定理与概念,并通过大量重复的练习来促使学生掌握知识.但这样的学习只停留在表面,学生缺乏探究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机会,而且无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另外,这种机械式的教学模式,更是无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学习能力.
2.2缺乏互动交流的机会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中,采用网络交互平台的机会不多,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的机会.而且学生只是在被动学习教师所传递的知识,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哪怕遇到问题,也不愿意向教师提出,更不能和其他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正是因为缺乏互动和交流的机会,所以不能实现对教学的反馈和改进[1].
2.3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再加上数学本身的难度较高,所以他们难以提起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数学知识的严谨性、逻辑性很强,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非常枯燥乏味.因此,导致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了畏难情绪、抵触心理,学习的效果并不好.
3智慧课堂的内涵
3.1含义
所谓智慧课堂,指的是借助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多媒体设备构建虚拟课堂,从而改变师生互动的方式,扩充教学的资源.同时,智慧课堂也属于学科和信息技术之间的整合.高中数学的难度非常高,通过构建智慧课堂,对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进行应用,开拓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诸多便利.而且教师也可以借助智慧课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进行反馈和改进.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课堂在教学工作中也得到了较多的应用.总的来说,智慧课堂不但能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促使他们对数学知识进行应用.
3.2特征
第一是智能化的特征.教师、学生在智慧课堂中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和整合、利用.其中视频与课件的应用,可让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通过共享、交互、协作获取这些数学知识.第二是灵活性的特征.教师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来设计课件,根据数学知识的实际情况设置各种教学环节,并对其进行随时调整.而且智慧课堂还能将各种数学知识跳跃式地连接起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回顾、巩固.第三是多元化的特征.智慧课堂下的高中数学不但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特点,借助视频、音频、图片等,为他们展现出一个更加多元化的数学知识体系[2].
4智慧课堂构建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4.1构建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数学,要求教师对情境进行构建,改变过去固定的框架与形式.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采用动态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鼓励学生多思考,理解概念知识的同时,也对课堂进行延伸.
例如在学习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数列”的内容后,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创设数学情境,通过故事来引入数学概念.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国王和麦子》的故事:印度有个国王为了奖励发明国际象棋的大臣,询问大臣要什么报酬.大臣提出在第1个棋盘格放1粒麦子,在第2个棋盘格放2粒麦子,在第3个棋盘格放4粒麦子,第4个棋盘格放8粒麦子……通过引入故事情境,让学生算一算国王要给大臣多少麦子,从而引导他们利用等比数列求和的公式来进行计算.并引入指数函数的内容,让他们分析指数函数和等比数列之间的关系.根据两者之间的异同点,对问题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采用类比思维来提升利用函数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学习指数函数打下良好的基础[3].
4.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应用知识
为了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教师可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应用.不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促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直观.
例如在学习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时,教师可这样告诉学生:“这学期我们已经开展了6次周考,请大家将周考次数作为自变量,借助每次周考所对应的数学分数,以及应变量构建函数关系,将这些函数关系通过列表和图象的方式展示出来.”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再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出他们的成果.一些学生因为学习努力,所以成绩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图象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一些学生则呈现下降趋势,还有一些学生的成绩高低起伏不稳定.通过这些图象,引导学生分析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变化,使他们掌握函数单调性的重点和难点,感受数学概念的形成.后面,为了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极值,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出连绵起伏的群山视频,让学生观察群山轮廓.将其看作是函数图象,思考山峰位置函数值和四周的函数值有什么联系,以及山谷位置函数值和四周函数值有什么联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极值”这个概念,促使复杂的数学知识更加生动、形象.
4.3趣味课堂,引导学生理解知识
对学生来说,高中数学的一些知识点较难理解,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智慧课堂的教学功能,将抽象的知识以更加浅显的方式展现出来.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二第一册A版的“双曲线”时,很多学生无法理解双曲线的含义,以及图象,甚至不知道如何画双曲线.所以教师先要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双曲线,然后学生找出了可乐塑料瓶的下半部、发电厂冷却塔的外形……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组都有成绩好、成绩一般的学生,使各组实力更加均衡.每个小组领取一根拉链,成员共同开展实验.教师则进行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拉开拉链的一部分,在拉开的两边的上面选择一点,固定在F1,F2上,将笔尖放在点M.随着拉链慢慢拉开或闭上,笔尖经过的点画出一条曲线,如图1所示.这样一来,学生也能快速理解复杂的数学知识原理,并建立学习数学的兴趣[4].
4.4导入新课,促使学生掌握概念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复杂的数学概念,教师要先采用多媒体设备对课堂内容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后面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二“导数及其应用”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导数的概念,教师可先利用智慧学习平台展示小球自由下落的视频,让学生分析小球下落4s时的速度是多少.再展示出自由落体的运动公式:s=12gt2(g代表了重力加速度).如果时间增量Δt较小,从4s到(4+Δt)s的时间内,小球下落的速度变化不大.这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这个时间段的平均速度近似算出小球在下落4s时的速度.
然后教师可以设计几个难度不高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探讨,找出其中的共同点.比如切线的斜率为割线斜率ΔyΔx,如果Δx接近0时,其值是km=ΔyΔx=f(x0+Δx)Δx→k切,在对其他几个进行类似分析之后,发现其所表达的意义不同,然后其数学表达的结构却是相同的,同时都属于对函数在一个区间中的平均变化率进行求值,获得函数在一个点的瞬时变化率,即“导数”.教师让学生开展分组探讨,可以引导他们对数据进行分析,加深对导数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推理能力.
4.5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激活思维
高中数学的难度较高,知识较为抽象,对学生的思维也有一定的要求.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激活学生的思维,推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例如在学习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三角函数”的内容时,在智慧课堂中,教师要采用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播放该章节的视频课件,使他们思考之前所学过的函数的定义以及图象等性质,对函数的思路进行研究.再借助多媒体视频来带领学生绘制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通过优美的画面和音乐、曲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再展示相应的函数图象,使学生理解其性质,并教会学生用五点法来绘制图形[5].最后还要借助多媒体设备演示函数的性质,将数形结合的思想应用在三角函数问题的解决中,这样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4.6布置任务,促使学生巩固知识
智慧课堂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完毕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针对性的课后作业或者任务,并及时给予他们正向的反馈和评价,不但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也促使教学效果得以巩固.
例如在学习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统计”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智慧教学平台的微课视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播放了视频课件后,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并能正确描述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一些数据,教师可为他们布置这样的任务:分析多媒体设备中展示出来的扇形统计图,对其中的数据和变化情况进行描述,并说出折扇统计图的特点、作用等.最后还要让学生统计A区和B区的噪音,分别取10个时刻的声音分贝数,用扇形统计图对这10个时刻的数据进行表示,指出哪个区的噪声污染更大.学生将作业交给教师后,教师还要将作业的批改制作成微课,再上传至学习平台中,供学生进行反馈和改进[6].这样的开放式作业形式,不但符合智慧课堂的要求,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5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智慧课堂的创建,要求教师为学生构建生动的情境,并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帮助他们激活思维,使他们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巩固.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引领,对传统教学课堂进行改进,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促使教学模式更加灵活多样.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促使抽象的知识不再晦涩难懂,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沐方华,张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数学教学:意义、原则与途径[J].中学数学杂志,2024(01):1-4.
[2]伏文辉.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高中数学课堂互动和学习效果[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4(01):122-124.
[3]韦显杰.新课标下整体优化高中数学教学过程理论与实践研究[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4(01):87-89.
[4]江居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多元化运用方法[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4(01):125-127.
[5]马学静.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运算能力教学探讨——以2023年高考解析几何试题分析为例[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4(01):58-60.
[6]吴芳.教学评一体化视野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以“函数图象的变换及其应用”为例[J].理科爱好者,2023(06):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