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路径分析

2025-01-10 00:00:00李淑贤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5年1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摘 要: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先阐明了生活化教学对于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间的联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然后从创设生活情境、选择适切素材、设计实践活动、运用多元评价、整合校内外资源五个维度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并用教学案例进行了说明和论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而促使其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2097-1737(2025)01-0048-03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能够支撑其未来学习和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小学阶段主要包括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推理意识、应用意识等方面的综合表现。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深入探究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内涵、意义和实施策略,对于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实施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动机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这种教学方式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相联系,能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数学概念。当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他们的学习兴趣会自然而然地被激发,学习动机也会随之增强[1]。

(二)增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间的联系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对于增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间的联系具有重要作用。这种教学方式通过将数学概念和原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紧密结合,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世界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价值。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还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模型,提高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对于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施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还能提升他们的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实施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创设生活情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通过精心设计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原理与具体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能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动机,进而提高其对数学学习的参与度和积极性[2]。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选择既贴近学生实际又能有效呈现数学知识点的情境素材,通过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如图片、视频、实物等,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他们探索未知、解决问题的欲望,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还应注意生活情境的创设要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既要确保情境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又要保证其对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时,教师可创设以“改造设计学校操场”为主题的生活化情境,通过让学生参与学校操场的改造设计任务,引入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教师可先向学生展示一张学校现有操场的平面图,并告知学生学校计划对操场进行改造,需要重新设计跑道和活动区域,然后提出“如何计算新操场的面积以确定所需材料”这一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操场的跑道和正方形活动区域的面积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数学公式与具体的操场设计任务相结合,通过让他们实际测量、绘制草图、计算面积,使他们深刻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原理,同时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选择适当素材,联系日常生活

在实施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选择适当素材,并将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教学经验,还需要他们对学生的生活环境、兴趣爱好以及认知特点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从而能够在众多的生活素材中筛选出既能有效关联数学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优质内容。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时,应当充分考虑其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与学生生活的贴合度以及素材本身的趣味性和启发性。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和巧妙整合,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原理与具体的生活实例相结合,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3]。

例如,在教授“年、月、日”时,教师可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设计一个以“探索家庭重要日期”为主题的教学活动。教师可指导学生收集和整理家庭成员的生日、父母的结婚纪念日以及其他对家庭或某成员具有特殊意义的日期,将抽象的时间概念具象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教师可先要求学生在课前与家人交流,收集上述重要日期信息,并制作“家庭重要日期表”,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日期的记录方式,进而引入年、月、日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并通过比较不同家庭日期的先后顺序,深化学生对时间单位换算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能力,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时间单位知识计算家庭成员的确切年龄、父母结婚至今的具体天数等,推算下一个重要家庭纪念日的具体日期。这种将数学知识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的生活化教学方式,不仅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年、月、日这些时间单位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还能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和预测能力,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意义和乐趣。

(三)设计实践活动,培养应用意识

在实施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时,应当充分考虑活动内容与数学知识点的契合度、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以及活动难度的适切性,通过精心策划和巧妙安排,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原理融入具体的操作和实践中,使学生能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构建数学概念,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应用意识[4]。

例如,在教授“轴对称”时,教师可设计一个以“探索自然界中的对称美”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在校园内外收集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如树叶、蝴蝶、建筑物模型等,并利用这些实物进行对折实验和对称轴绘制,将抽象的轴对称概念具象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教师可先组织学生进行校园观察,要求他们收集至少五种具有对称特征的自然物或人造物,并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成果;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对折实验,探索这些物体的对称轴位置,进而引入轴对称的概念及其判断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轴对称知识,在方格纸上绘制这些物体的简化图形,并尝试添加对称轴。这种将数学知识与观察实践紧密结合的生活化教学方式,不仅能使学生深刻理解轴对称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为其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对称概念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运用多元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在实施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运用多元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不仅要求教师具备全面的评价理念和丰富的评价经验,还需要他们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特点以及成长需求有深入的了解,从而设计出既能客观反映学生学习成效、又能激发学生持续学习动力的科学评价体系。教师在实施多元评价时,应当充分考虑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以及评价过程的持续性,通过综合运用纸笔测试、实践操作、口头表达、作品展示等多种评价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估学生在知识掌握、问题解决、思维发展、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以获得客观、全面的评价结果[5]。

例如,在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教师可设计一个以“设计环保包装”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体积计算知识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设计最优的包装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套多元化的评价方案,来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教师可先要求学生选择一件日常用品,如书本、文具盒等,测量其尺寸并计算所需包装盒的最小体积;然后根据计算结果设计并制作实物包装,之后进行小组展示;最后通过互评的形式,从计算准确性、设计合理性、材料节约程度、美观实用性等多个维度对每个学生的制作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五)整合校内外资源,拓展学习空间

在实施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整合校内外资源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这不仅要求教师具备开阔的知识视野和丰富的资源整合经验,还需要教师对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社区可利用的学习场所及网络虚拟空间的教育潜力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从而突破传统课堂的局限,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机会。在整合校内外资源时,教师应当充分考虑资源的多样性、可及性和教育价值,通过有机结合学校图书馆、科技

馆、数学实验室等校内设施,以及博物馆、科技园、自然保护区等校外场所,包括利用线上学习平台和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数学学习体验,使他们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教授“圆的面积”时,教师可整合校内外多种资源,设计一个以“探索城市中的圆形建筑”为主题的跨学科实践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实地考察、测量和计算城市中的圆形建筑物面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领域相结合,从而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空间,深化他们对“圆的面积”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具体地,教师可先与美术教师合作,在校内组织一次以“圆形建筑”为主题的绘画活动,激发学生对圆形建筑的兴趣和想象力,然后联系当地的建筑博物馆,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并聆听专业讲解,了解圆形建筑在历史和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及其数学原理。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圆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实际测量和估算,计算圆形广场、圆顶建筑等实物的面积,并与建筑师讨论圆形设计在功能和美学上的优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充分利用移动学习设备和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通过3D模型更直观地理解圆柱体、圆锥体等立体图形与圆的关系,并鼓励学生尝试设计圆形建筑模型。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实施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对于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选择适切的教学素材、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运用科学的评价方式、整合丰富的校内外资源等,教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其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而促进其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在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进一步深化核心素养理念,不断探索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多元的数学学习体验,从而培养出具备扎实数学基础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孟敏.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3(8):66-68.

范青青.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与思考:以

“算术平方根”的教学为例[J].成才,2023(18):70-73.

彭小华.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电脑爱好者(电子刊),2023:733-734.

颜振新.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江西教育,

2022(15):2.

庞会娜.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索[J].新校园,2024(9):35-37.

作者简介:李淑贤(1986.1-),女,甘肃天水

人,任教于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张川镇学区东关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曾荣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优质课一等奖。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04:04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7:41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6:05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2:56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