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核心素养成为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运算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之一,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的唯一“能力”要求.如何培养小学生运算能力是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聚焦PBL教学法,将PBL教学法作为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有效手段,先简要概述PBL教学法的内涵,再分析其与运算能力之间的关系,最后以“一个数除以小数”教学为例,提出具体的培养策略,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优化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PBL教学法;小学生;运算能力
以运算能力为价值导向的数学课堂更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学生主动思考与实践.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向学生灌输各种数学知识.学生以“静听”的方式接受知识,很难发挥学习能动性,自然弱化运算能力的培养效果.PBL教学法坚持生本理念,强调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学生深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拓展思维广度和深度,以便获得指向运算能力的知识、方法和思维.因此,PBL教学法视角下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具有必要性.教师应该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关系,并积极利用PBL教学法培养学生运算能力.
1 PBL教学法概述
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即问题导向式教学法.该教学法最早应用于医学领域,旨在为医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PBL教学法逐渐与教育领域深度融合,成为学科教学的新助力.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PBL教学法以学生为核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具体而言,PBL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推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促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和素养.[1]可以看出,PBL教学法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相契合.
2 PBL教学法与运算能力间的关系
聚焦数学课程,运算能力是对资料信息进行处理的综合性表现.培养学生运算能力不只是向学生讲授正确计算的方法,更是让学生能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感悟运算的一致性.由此推出,仅靠剖析知识点、讲解例题的方式是无法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教师需要做的是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进而获得积极向上的学习体验感.显然,PBL教学法的情境化、问题化、综合性特点满足新课标背景下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利用PBL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脚手架”,使学生在多元互动中探究知识,积极思考,形成敢想敢做的学习品质.[2]
3 PBL教学法视角下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本文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一个数除以小数”的教学为例,对PBL教学法视角下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
3.1 以微课为手段,了解运算能力表征水平
PBL教学法与运算能力之间是路径与目的的关系.为带领学生在正确的航线上学习,确保学生准确到达目的地,教师需要完成的首要任务是了解学生运算能力的表征水平,即知道学生“在哪”,进而才能找到问题的切入点,设置正确的导航系统.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上直接播放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出示课时学习目标,通过简单提问的方式引入新话题.该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学生之间学习差异较大,所以统一范式的教学会带来学优生“不够吃”、学困生“不会吃”的问题.信息化背景下,以微课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第二课堂的开发提供了契机.[3]教师提前设计预习型微课,简单介绍课时学习内容,并发布前测题,学生自主完成探究任务,回传预习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从而调整教学计划,明确教学方向.
例如,在“一个数除以小数”正式教学前,教师借助Flash软件设计“聪聪”卡通人物形象,以“聪聪”的口吻向学生简单概述学习内容,如“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聪聪课堂.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一个数除以小数’,该部分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相同位数的小数除法,其二是不同位数的小数除法”.在卡通人物“聪聪”的带领下,学生初步建立“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微课结尾处插入练习题的链接.学生点击链接进入希沃平台的做题页面,回答下面的前测问题.
问题1 竖式计算.
①32.1÷4.5; ②46÷0.92; ③35.234÷3.2.
问题2 下面竖式中的箭头表示12个0.1的有(" )个.
A. 1"" B. 2"" C. 3"" D. 4
问题3 从问题1和问题2中任选一个算式,编辑一个与算式有关的生活问题.
教师及时进入希沃平台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其中,问题1指向算法表征,问题2指向算理表征,问题3指向运用表征.分析结果可知,学生三项表征水平都很低,特别是运用表征,他们无法将算式与生活中的情境联系起来.算法与算理表征是运用表征的基础,所以教师从算法和算理的角度入手设计PBL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推出竖式计算的方法,感悟算理,提高运用能力,进而实现运算能力的培养.
3.2 以问题为驱动,明确运算能力培养路线
PBL教学法的底层逻辑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解决系列问题实现学习目标.因此,如何设计能够驱动学生学习行为的问题,保持运算能力培养路线的畅通性,是PBL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根据预习前测的结果,“一个数除以小数”知识的运算能力包括算法、算理、运用三个维度,所以课时教学重点定位为把握相同位数、不同位数小数除法的算法和算理,灵活运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4]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分析PBL教学法的问题特征,提取关键信息.由此,教师设计驱动问题串,明确运算能力的培养路线.
问题1 为庆祝即将到来的春节,“聪聪”计划用4.56米长的丝线编织中国结,中国结的长度是0.57米,“聪聪”能够编织多少个中国结?对你而言,想如何列式计算?
问题2 面对“聪聪”的疑惑,哪两个数学信息可以帮到他?
问题3 请大家先凭感觉估算一下,猜测中国结的数量.
问题4 以前学习的计算方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吗?
问题5 用竖式如何解决问题?
问题6 供暖期马上就到了,为提供更好的供暖服务,各大城市都在积极改造供热管道.其中,杏花苑小区的供热管道是8.7千米,工人叔叔们每天修0.58千米,几天能改造完?用竖式计算.
问题7 学习这么多内容,大家能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吗?
7个问题构成PBL教学法的核心问题体系,将“一个数除以小数”教学重点内容串联起来.其中,问题1的目的是借助春节主题,引入生活化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聪聪”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中的视角化人物,学生对此感到熟悉.问题1属于开放性问题.因为问题解决的方式不止一种,学生可以实现多元思考.问题2延续问题1的情境,旨在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起点,促使学生提取4.56米和0.57米两个数学信息.问题3从估算的角度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换一个思路解决问题.学生日常运算时,经常忽略估算的作用.事实上,估算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方法,能够快速地调取学生的生活经验,发展学生的量感和数感.问题1到问题3是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问题4则需要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算法,挖掘算法中隐藏的规律.问题5需要学生纠错竖式计算的过程,驱动学生加深对相同位数小数除法算法和算理的印象.接下来,问题6提出新的生活化问题情境,借助热点话题引入不同位数的小数除法,帮助学生探究“转化”方法.问题7以总结的方式引导学生归纳和概括,促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通过设计驱动问题,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激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清晰明了的把握学习脉络,了解“一个数除以小数”中运算能力的基本内涵.问题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按照循序渐进的逻辑进行排列,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后续教学时,教师参照问题串组织对应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3.3 以实践为载体,搭建运算能力提升平台
好的设计蓝图只有落到实处才能发挥效果.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长久保持,以聆听为形式的学习方式无法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此,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从师生互动中跳脱出来,进入到生生互动中.小组合作是探究式学习的一种.学生在小组中互动交流,讨论不同的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难免产生观点冲突和方法冲突,而冲突是发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运算能力的主要契机.[5]学生通过分享观点、提出疑问、解决疑问,深化对探究对象的理解,实现综合能力的提高.故而,教师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促使学生合作实践,提升运算能力.
以问题4为例,教师鼓励学生合作交流算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活动,小组内部自选组长,由组长发布探究任务.首先,组员按照“演示算法过程—分析算法过程—改进更正结果”的思路独立思考.随后,组长组织组员分享算法,学生之间提出质疑,在热烈的讨论中释疑、更新、总结和归纳.小组内部合并同类项,去掉重复性内容,完成一个完整的运算报告.教师利用电子白板投屏学生的运算报告,鼓励小组成员上讲台解释报告内容.A组分享的方法是“单位转化”法,先将“米”的单位转化为“厘米”,统一单位后再进行运算,即4.56米=456厘米,0.57米=57厘米,456除以57,结果是8,由此A组成员得到结论为8个中国结.B组利用的是“商不变性质”,学生将两个数学信息分别乘100,即将被除数和除数转化为456和57,两者相除,得到同样的结果.C组借鉴的是“商变化规律”,先扩大除数的倍数,将0.57变成57,再结合“商会缩小同样的倍数”性质,列式为4.56÷57×100=8.D组提出的思路是456表示456个0.01,57则表示57个0.01,由此列出算式4.56÷0.57=(456×0.01)÷(57×0.01)=456÷57=8.在学生分享过程中,教师不需要过度的介入,而是记录学生语言表达、运算逻辑方面的问题.在学生分享后,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如“大家认为哪种方法最方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比思考,发展思辨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搭建小组合作的实践平台,学生从不同角度拓展学习思维,开阔视野,了解更多关于算法和算理的知识,同时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形成运用意识.由此,学生的运算能力得到培养.
4 结语
PBL教学法为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契机,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算法、算理、运算的理解.因此,教师应该重视PBL教学法的运用,借助微课手段,设计核心问题,组织小组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高质、高效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周明瑶,刘树仁.PBL在数学教学中对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吉林教育,2023(36):48-50.
[2]胡燕秋.PBL教学法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中的探索与运用——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怎样滚得远”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27):128-130.
[3]吴振林.PBL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23):83-85.
[4]杨家淦.基于PBL教学法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以“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为例[J].名师在线,2022(32):11-13.
[5]李芝.PBL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与实践[J].读写算,2020(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