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核心素养背景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充分利用微课资源,能够增强教学开放性和个性化,助力学生知识探究与整合,促进学生化学观念、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本文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不同角度,就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借助微课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分别进行了分析论证,旨在增强教学效果,促进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落实.
关键词:微课;核心素养;初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4)32-0121-03
收稿日期:2024-08-15
作者简介:李红亮(1981—),男,甘肃省庄浪县人,本科,从事中学化学教学研究.
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强调了化学教育要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当前,伴随教育信息化改革,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教师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微课是一类按照学生认知规律、以碎片化学习内容为主体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具有内容精简、使用方便等特征[1].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要来使用微课资源,能够增强教学的效果,促进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落实.
1 借助微课资源,助力高效预习
预习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路径.借助预习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促使学生带着充足的好奇心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提升其课堂学习的效率.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核心素养要素,设计出有助于学生预习的微课,让学生在微课的帮助下高效率地完成预习任务,形成对所学知识的初步认识,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础[2].
例如在“分子和原子”的教学中,学生将会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初次接触微小粒子,开始认识微观世界,对化学的学习也会经历从形象到抽象、从宏观到微观的转变,这些转变对于学生化学观念、微观探析等素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是学生能够接触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对此,有必要让学生借助生活中的情境来转化思想,搭建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基于此,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为学生提供这样内容的微课:在进入到花园之后,我们可以闻到花香,这股花香是从哪里来的?明明花朵距离你那么远,为什么我们还可以闻到味道?这说明了什么?从“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中,又可以获得哪些道理?学生可以借助微课,认识到“花的香味”“酒的香味”等可能是一种看不见的物质,进而对这种物质是什么产生好奇心,促使学生展开猜想、假设,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开发微课资源,丰富课堂活动
2.1 创设趣味情境
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能够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思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借助微课可以创设情境,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增强情境的启发性,激活学生的思维潜能,从而取得更好的情境创设效果.
例如,在“水的净化”教学中,需要学生从爱护水资源这一目的出发,探索净化水的方法.基于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借助微课来创设了如下的情境.
首先,微课上介绍了我国当前水资源分布情况;接着,展示出一些市面上常见的净水装置,引导学生去理解净化水和保护水资源之间的关系;最后,微课上呈现了一个问题:晓东想要自己制作一个净水装置,将存在一定污染的水转化为干净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可以如何去做?
在微课的帮助下,学生可以更快地进入到情境中来,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充满兴趣.借助这一微课的观察,学生知道了净化水的方式,以此唤醒了学生的生活回忆,使学生联想到生活中见过的一些净化水的方法,为学生接下来正式学习净化水的原理、方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助力知识整合
核心素养下的化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认知迁移,促使学生搭建起完善的知识框架,使学生的认知得到深化,从而加深学生对化学观念的理解.微课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整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零散信息之间的关联,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来引导学生实现对知识的结构化、系统化的学习.
例如,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如下的微课视频:首先,引导学生去回顾二氧化碳的相关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接着,向学生展示二氧化碳制取的核心步骤;最后,呈现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详细整理了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如此,在微课的帮助下,学生可以提取出“气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构建”“实验装置的设计”“气体收集”等关键词,将自己获得的经验迁移到更多的场景中去.
在借助微课来帮助学生实现认知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增强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可以在微课的帮助下进行自主学习,避免出现学生机械记忆微课内容的问题.
2.3 引导实验探究
实验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实验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原理,促进学生对化学本质的认识,实现对学生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等素养的培养[3].在微课的帮助下,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加开放的实验探究环境,让学生形成更加大胆的实验思路,促进学生在实验中的积极参与.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微课的方式,向学生展示错误的实验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实验探究过程中来.例如,在“燃烧的条件”的讲授中,需要学生使用白磷、红磷等物质来进行实验探究.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为学生展示一段微课视频,学生借助微课的方式,可以发现以下的信息:一个人在暴露的空气中燃烧白磷,导致产生了大量的白烟,给空气造成了污染;有的人使用试管来进行白磷燃烧的实验时,出现了实验现象不明显的情况等.通过观察这些现象,学生找到了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知道如何来改进实验、怎样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为学生接下来参与科学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教师也可以借助微课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在实验室内无法完成的实验,帮助学生弥补实验探究中的缺失.
2.4 优化习题训练
习题训练的目的是巩固学生的课堂所学内容,并且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近些年来,中考化学试题呈现着重考查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的倾向,对此,借助微课的使用,能够让教师构建出更加多元化的习题训练环境,提升学生的习题训练效果.
例如,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的教学中,通过对微课进行观察,学生可以得到一个题目:“在某个学生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通过对他的行为进行观察,可以发现他没有按照正确的方式来称量氯化钠,量取水的操作则比较规范,学生需要根据视频中展示的信息,计算出来这个学生实际配置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在学生解决微课中提供的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也借助微课反复播放、暂停等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活动,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情境中都包含了什么信息、会导致什么结果,以锻炼学生的信息分析和表达能力[5].
如此,教师借助微课来改善学生习题训练的方式,让学生产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更多问题的意识,并且实现对学生信息提取、交流讨论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提升化学课堂训练的质量.
3 借助微课资源,促进课后自学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微课的一大优点就是时间比较短,并且播放的方式简单,为学生课后展开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好的便利.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微课来组织学生展开自学,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1 关注个性差异
在借助微课促进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例如,在“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健康生活观念的培养,让学生正确理解化学学习的意义.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用于课后学习的微课时,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设计微课视频:对于生活态度比较端正但是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学生,教师展示的视频要以科普为主;对于缺乏良好科学观念的学生,教师提供的微课视频则要指向对学生观念的转化;对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学生,微课视频可以指向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深入观察,了解不同学生的成长特点,从而为学生提供适合课后学习的微课.此外,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借助微信群、钉钉群等方式,搭建微课视频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微课视频,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6].
3.2 重视知识迁移
在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中,教师也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在“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教学中,教师借助微课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生活实践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酸碱中和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在微课的帮助下,学生可以了解到酸碱中和可以改变土地的酸碱性,让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得到改善.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还可以利用酸碱中和的知识来挑选适合自己的洗发剂等.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直接利用自己掌握到的新信息来进行简单的实验,验证微课中的内容,或者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让学生得到更加丰富的探索体验.
4 结束语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使用微课资源,能够让学生在智慧化、个性化的学习中获得核心素养上的发展,提升化学教学的质量.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微课的作用,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从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自学三个角度,灵活地使用微课资源,改善学生以大量做题、重复记忆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可以在微课的帮助下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的本质,掌握化学学习的有效方法,促进初中化学教育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永帅.浅谈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23(9):61-62.
[2] 陈娟.信息化视角下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提升策略[J].智力,2024(6):151-154.
[3] 孟爱梅.利用微课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效果[J].启迪与智慧(上),2024(3):62-64.
[4] 崔雪.用信息技术打造化学高效课堂[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4(5):125-127.
[5] 林式雨.运用微课优化初中化学复习教学[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4(2):43-45.
[6] 张红雅.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整合[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4(2):49-51.
[责任编辑:季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