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

2024-12-31 00:00:00范雄伟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4年11期
关键词:生活资源初中物理教学

摘 要:现阶段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开始认识到,将生活资源融入初中物理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发展.生活资源的有效运用,如日常用品、家用电器、运动设备等,不仅能够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还可以使学生在生动的学习情境中进行科学探究,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基于此,文章详细探讨生活资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生活资源;初中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4)32-0106-03

收稿日期:2024-08-15

作者简介:范雄伟(1984.4—),男,江苏省淮安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正面临着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的重要时期.初中生处于特殊的认知发展阶段,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高,同时,认知能力正在从具体操作阶段向形式操作阶段过渡,这一阶段的学生更容易通过具体、生动的实例理解抽象的概念,因此,融入生活化教学理念至关重要.生活化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及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1 生活资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1.1 增强物理学习兴趣

通过将物理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联系,如分析骑自行车中的力和运动、讨论压力锅的工作原理等,学生可以感受到物理学是围绕生活而展开的,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如用吸管和水演示空气压力的效应,或通过自制简单的电路了解电的基本特性,不仅可以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物理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用问题导学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学习物理的实用价值,增强物理学习动力[1].

1.2 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学常与数学、化学等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物理课程中引入真实的生活场景,可以促进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联系,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如在教学中引入现代科技产品的工作原理,学生能够了解物理学与现代科技的密切关系,不仅增加了物理知识的趣味性,还能够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对实际问题进行物理原理的分析和应用,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设计将太阳能进行转化的太阳能热水器模型中,学生需要应用有关热传递的知识,该实际操作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物理,增强其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利用生活中的现象作为教学资源可以引起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例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天气条件下的阴影变化、水的沸腾过程、植物叶片在日光下的运动等现象,这种观察活动要求学生注意细节并关联物理概念,从而提升观察力.在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时,学生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分析和推理.教师应设置问题,要求学生解释为什么会出现某种物理现象,如为何冬天呼出的气体会看到白雾?为什么铁轨需要留有缝隙[2]?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学习了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而且在学习过程中锻炼提升了其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助推新课标理念的践行

生活资源的使用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物理知识,这种学习方式不仅限于知识的传授,更涉及技能的培养、情感的激发和价值观的塑造.例如,通过探究环境保护与物理学的联系,学生不仅学习到能量转换等物理知识,同时也能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和现象作为教学资源,如使用家用电器进行电路连接的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概念,还能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应用这些概念.这个动手做的过程对于学生掌握物理实验技能和提升问题解决能力至关重要.

2 生活资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将抽象的物理概念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展示给学生,可以帮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理解复杂的理论,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建立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看到物理知识可以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时,学习动机会显著提升[3].此外,创设生活情境会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让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视频,展示日常生活中与惯性相关的现象,例如乘坐公交车,当车突然启动或刹车时,乘客会不自觉地向前或向后倾斜.此视频可以直观地展示惯性的作用,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观看视频后,教师提出问题:当公交车突然启动时,为什么乘客会向后倾斜?这和物理学有什么关系?通过提问,教师引导学生联想并思考其中的原因,这一环节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在学生提出初步想法后,教师正式介绍牛顿第一定律,解释如何应用这一定律分析公交车上乘客的行为,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或动画进一步说明惯性的概念.最后,教师讨论更多生活中的例子,如运动员在跳远时需要助跑、安全带的重要性等,帮助学生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情景和实验,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记忆牛顿第一定律.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经验,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充满兴趣和动力.

2.2 挖掘生活实验素材,强化学生实验素养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活动往往依赖专用的物理实验设备和材料,限制了学生实验的参与度和探究的广度.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验素养,使实验活动更加生动和接地气,教师可以通过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使实验更具可访问性和相关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实验技能.使用日常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还需要学生自己构思实验设备的搭建和改进,这个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提升操作技巧.

在讲解物态变化(固体、液体、气体之间的转化)时,教师可以运用日常生活中容易获得的物质和简单的设备设计实验,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物态变化的过程,并通过亲手实验加深理解.实验一:冰块的熔化和再冷冻.学生将冰块放在室温下的容器中,观察冰块融化成水的过程,可以记录冰块完全融化所需的时间,并观察水的体积变化.在观察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冰块会融化,涉及能量的吸收、温度的变化等物理概念,然后,将融化后的水放回冷冻设备中,观察水重新变成冰的过程.实验二:水的沸腾和凝结.将水倒入锅中,使用加热设备加热,观察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然后在锅盖的内侧放置冰块,观察锅盖下形成的水滴.教师解释为何蒸汽会在冷锅盖上凝结,涉及冷凝过程中的能量释放和气温变化.实验三:干冰的升华.学生佩戴手套将干冰放入透明容器中,观察其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升华过程.以上这些实验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还能够让学生通过经历动手操作和科学探究的过程,有效提升实验素养.

2.3 拓展优质生活资源,延伸课堂教学空间

利用生活资源进行教学不只是传授物理知识,更是多维度的教育方式,涵盖科学素养、环境意识、健康理念等多方面的教育.将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利用真实的生活场景和资源,学生可以更自由地探索、实验和创新.例如,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制作简单的科学仪器或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根据当地的环境和资源条件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得教学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增加教学的开放性和互动性.

在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时,纠正视力问题的眼镜是光学知识的直接应用.教师可以请戴眼镜的学生分享他们的眼镜是如何帮助他们看得更清楚的,或者组织学生走访当地的眼镜店,了解不同眼镜的作用.放大镜和显微镜中使用的通常是凸透镜,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小物件,如昆虫、植物细胞等,亲自体验凸透镜的放大作用.相机镜头是利用凸透镜聚焦光线,捕捉清晰图像的典型应用,教师可以解释相机如何通过调整透镜改变焦距和影像清晰度,或者组织需要使用手机相机拍摄的活动,探讨不同焦距的效果.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安排学生走访天文台,实际观察凸透镜在远距离成像中的应用.最后安排其他实践活动,如使用眼镜、放大镜进行小组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在不同透镜下的成像变化.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工作原理.

2.4 布置生活化作业,促进学生迁移创新

生活化作业要求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应用到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如设计简单的机械装置解决家中的实际问题,该种作业形式有助于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记忆这些概念.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不仅需要迁移所学的物理知识,还需要创新设计解决方案,这一过程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此外,生活化作业通常需要学生实际操作,比如制作太阳能热水器模型,这样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原理.

在学习完有关电能的知识后,教师可以设计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作业任务,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学生需要收集家中用电器的相关数据,包括各种电器的功率和使用时间,计算每个电器的月电能消耗量,然后使用当地电力公司提供的电价信息,计算家庭总电费.最后设计具体的节能计划,如更换节能灯泡、调整空调温度、优化大功率电器使用时间等,预测节能计划实施后的电费节约量和环境效益(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理解家庭电能消费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创新设计节能减排方案,包括替换电器、调整使用用电器习惯等措施.通过将电能的计算公式应用于实际的家庭电费计算中,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电能和电费的计算方法,提高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活资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通过将日常生活中的元素融入课堂,学生不仅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且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设计课程和活动时,应考虑生活资源的多样性,确保所有学生都能从中受益.此外,生活化的教学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创新思维和方法,积极探索更多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力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刘兴东.生活资源在提升学生物理学科素养中的运用[J].华夏教师,2024(04):28-29.

[2] 叶青.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认识与实践路径分析[J].华夏教师,2023(36):85-87.

[3] 武汉有.生活化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1):102-103.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生活资源初中物理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9
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探讨
利用生活资源,激活生物课堂
未来英才(2016年1期)2016-12-26 21:16:56
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9:42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8:59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2:55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