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任,如何有效融入生活资源,对于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深入探讨了生活资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结合当前教育背景和教学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应用策略,包括利用时事热点、利用废弃物创新实验、模拟生活化场景、创建项目任务以及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等.这些策略的实施,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指导.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资源;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4)32-0066-03
收稿日期:2024-08-15
作者简介:孙玉琢(1984.10—),女,江苏省海州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在这一过程中,生活资源的有效运用显得尤为重要.生活资源因其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且充满趣味性,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参与度的独特优势.因此,深入研究生活资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对于推动初中物理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生活资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1.1 促进性原则
促进性原则强调,生活资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当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这意味着在选择和运用生活资源时,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为了有效体现这一原则,教师需要精心挑选与物理概念紧密相连的生活实例.例如,在讲解力学知识时,自行车的工作原理、滑梯的倾斜角度如何影响速度等生动案例,都能够将学生迅速带入物理世界,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不仅如此,促进性原则还鼓励教师利用生活资源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基于生活资源的实验和探究活动,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
1.2 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强调,教师在运用生活资源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时,不仅需要确保资源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更要注重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深刻理解物理知识,还能认识到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意义.以光学知识为例,当教师引入眼镜的制作原理、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等生活实例时,学生不仅能够轻松理解光学的基本概念,还能意识到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和兴趣.除此之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所学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例如,利用浮力原理设计船模或利用杠杆原理制作省力工具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物理知识,还能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2 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生活资源的有效策略
2.1 将时事热点融入物理教学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将时事热点融入物理教学是一种创新而有效的教学策略.这种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2].以电磁波与现代通信内容为例,教师可以精心挑选与电磁波技术和现代通信相关的时事热点,如5G网络的飞速发展、卫星通信的最新技术突破,或近期在电磁波领域发生的科技新闻.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利用几分钟时间,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呈现这些时事热点的鲜活实例,如5G网络如何颠覆人们的生活方式,新发射的通信卫星如何助力全球通信.接着,教师可将这些生动的时事案例与教材中的电磁波与现代通信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5G网络背后的电磁波传输原理,分析卫星通信中电磁波的应用.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主动交流、碰撞思维,进一步挖掘这些时事热点背后的科学原理和技术细节.课程结束时,教师可对讨论内容进行总结提炼,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电磁波知识迁移到其他领域,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拓展作业,如让学生探索电磁波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撰写一篇关于电磁波与现代通信关系的分析报告.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电磁波与现代通信这一章节的理解,更能让他们感受到物理知识的时代价值和应用广泛性,从而更加热爱物理,积极探索科学的奥秘.
2.2 利用废弃物创新物理实验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运用身边的废弃物进行物理实验,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更能助力他们深刻理解物理原理,从而加深对教材内容的掌握.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收集身边的废弃物,如塑料瓶、纸杯、易拉罐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废弃物,在物理实验的巧妙运用下,能够变成探索科学奥秘的宝贵工具[3].例如,在讲解浮力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废弃的塑料瓶和一些小物件(如弹珠、小石头等)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将塑料瓶进行适当的改造,制作成一个简易的“浮力船”.随后,在“浮力船”中放入不同数量的小物件,观察其在水中的浮沉情况,从而直观探究浮力与重力之间的微妙关系.在实施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确保学生的安全,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同时,更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尝试用不同的废弃物组合和实验方法来探索物理现象.这种开放式的实验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能让他们体会到废物利用的乐趣和实用性.
2.3 模拟生活化场景进行教学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运用模拟生活化场景进行教学的策略,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4].以二力平衡为例,教师可以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作为教学切入点,如学生骑自行车时保持平衡的情景.这一场景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而且与力的平衡原理紧密相关.在实验环节,教师可以准备简易的自行车模型、支架和砝码等实验器材.在实验前,教师先简要介绍自行车保持平衡的基本原理,即需要满足力的平衡条件,随后,引导学生利用实验器材进行模拟实验.学生可以将自行车模型放置在支架上,通过调整砝码的位置和数量来模拟不同情况下自行车所受的力.在观察自行车模型在不同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时,学生需要记录详细的实验数据.实验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结果分析和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探讨自行车保持平衡的条件和背后的物理原理.这样的讨论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力的平衡原理的理解,还能让他们意识到这一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广泛.课程结束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强调力的平衡原理在物理学中的核心地位,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其他生活场景中应用这一原理.例如,学生可以思考在行走、跑步等日常活动中如何运用力的平衡原理来保持身体稳定,或者在观察建筑物、桥梁等结构时思考如何实现力的平衡以增强稳定性.通过模拟生活化场景进行教学,学生可以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加深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4 创建物理主题的项目任务
初中教师在物理教学中,采用创建物理主题的项目任务策略,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电路初探为例,教师可以选择“设计并制作简易家居照明电路模型”作为项目任务,这一主题既贴近学生的生活环境,又能帮助他们了解电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为了实施这项任务,教师需要明确目标和要求.目标可设定为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构成、电流的工作原理,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并学会安全使用电路.任务要求则包括使用合适的材料(如导线、灯泡、开关等)制作电路模型,确保电路能够稳定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让学生自行设计电路图、选择材料、搭建电路并测试其功能.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的操作安全,引导他们发现并解决问题.项目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介绍自己的电路设计思路、制作过程以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通过讨论和互相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化对电路与电流的理解.当然,教师还应对学生的项目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在评价方面,教师应关注电路模型的功能性、创新性以及学生在项目过程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在总结方面,教师应强调电路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关注和学习物理知识.通过创建这样的物理主题项目任务,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理解电路与电流的知识,还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2.5 构建数字化物理学习环境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若能有效融合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科技手段,为学生构建一个数字化的物理学习环境,将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以走进分子世界为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分子世界的微观奥秘,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工具来创建三维分子模型.通过电脑软件或在线平台,将分子的结构、形态以及动态运动过程生动地展示出来,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并理解分子的微观世界.考虑到走进分子世界中的许多实验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操作,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扩散现象等,教师可以借助数字模拟实验来辅助教学.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分子世界的运作机制.另外,教师还可以整合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为学生提供拓展学习的机会.例如,通过在线视频、动画和互动式教材,展示分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纳米技术、药物研发等.这些拓展材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还能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还可以设置在线讨论区或协作平台.在这里,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问题,并参与小组讨论.通过互动与参与,学生不仅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启发,还能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通过融合传统教学与现代科技手段,结合数字化工具、模拟实验和拓展材料的应用,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知分子世界的奥秘,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兴趣.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活资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遵循促进性和实用性原则,巧妙地结合时事热点、废弃物、生活化场景、实验物理主题项目任务以及数字化学习环境等多种手段融入生活资源,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学效果,还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其全面发展.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符合教育改革的方向,为初中物理教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顾添柳.初中物理实验中生活资源的有效运用分析[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3(2):32-34.
[2] 姚赫.构建初中物理趣味化课堂的路径[J].山西教育(教学),2020(12):63-64.
[3] 谭晔.初中物理实验中生活资源的有效运用分析[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2(7):48-50.
[4] 魁国胜.生活素材与初中物理教学的融合[J].新课程,2022(23):100-101.
[责任编辑: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