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合作学习策略的探讨

2024-12-31 00:00:00郭嘉凝
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10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合作学习初中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课堂普遍使用的学习模式。然而,在初中课堂合作学习中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旨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提出一系列应对问题的策略,包括设计丰富多样的小组活动,激发学生合作学习兴趣;设计符合学生学习水平的合作活动,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把握合作学习的价值内涵,坚定学生的合作信念;构建友好、平等的成员关系,提高合作参与度;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正面情感。以期让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作用和优势。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初中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40"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4)10-27-04

每个人都不能离开他人在社会上生存,在学习中也是如此。PISA于2018年增加“全球胜任力”的评估项目,要求学生具有合作能力。合作学习是21世纪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核心素养时代,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十分必要。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与小组成员集思广益、表达己见、交换想法,无论是对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还是学习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积极心理学是近几年心理学领域和教育学领域的热点研究话题。随着各国学者对积极心理学的持续研究,该理论的研究和使用开始逐渐跨领域化、跨学科化。自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提出以来,学生的发展问题越发受到重视,除了关注学生认知层面的发展,教师和家长也越来越多地关注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从学生心理的积极层面探索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一、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相较于以往研究的心理学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心理学主要关注人类心理的消极层面,而积极心理学关注的是人类心理的积极层面。[1]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积极心理学并没有完全忽视消极的心理因素,它只是更多地关注心理上积极的因素,如快乐、爱、人类繁荣、创造力、毅力、参与和幸福。[2]Seligman和Csiksientmihalyi认为积极心理学有三个主要的方面,分别是个体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个人特征、积极的制度。[3]积极的主观体验与个体内在的体验和情感有关,积极的个人特征与个体生活中相关的幸福特征有关,积极的制度与个体成长中的制度环境有关。因此,个体积极心理的产生既受个体内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Seligman提出了幸福感模型,即PERMA,P表示积极情绪、E表示投入、R表示关系、M表示意义、A表示成就。在幸福感模型中,积极情绪被列为首位,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为教学了提供了启示:教育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的认知层面,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体验感。[4]

积极心理学涉及非常丰富的理论,包括幸福感理论、自我实现理论、拓展—建构理论、控制—价值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心流理论等。其中,Fredrickson提出的拓展—建构理论是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中对其影响最大的理论,该理论有两大主要的功能,即积极情绪的拓展功能和建构功能。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功能是指当个体在无威胁的情境中体验到积极情绪时,会产生一种非特定行动的趋向,个体会变得更加专注且开放。[5]积极情绪通过推动个体对许多行为的可能性进行积极思考,从而在短时间扩大关注、感知、行动的范围。[6]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个体思维较为发散,会建构出新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激发创新能力。除此之外,在积极情绪拓展功能的基础上,又延伸出积极情绪的缓释功能,即积极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消极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7]建构功能是指积极情绪能够帮助个体建构身体资源、智力资源、心理资源、社会资源,给个体带来间接的、长远的收益。[8]根据广义的建构理论,积极情绪通常有五个主要功能:①拓宽个体的思想和行动;②减少个体受负面情绪的影响;③增强个体的心理弹性或耐受力;④为个体创造和提供资源;⑤促进个体的心理和身体健康。[9]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是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另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发生在社会环境中,在此过程中人、环境和个体行为之间相互作用,对学习产生影响。社会认知理论认为环境和认知因素共同决定个体的学习和行为方式。由此可见,环境和个体内部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方式具有较大的影响。

二、合作学习概述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是较为常见的课堂教学模式之一。关于合作学习,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界定。樊改霞等人认为合作学习的实质是学生应该具有两种合作学习的品质,即表达与倾听、贡献与分享。[10]周薇和蒋华华认为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系列活动并达到某种目标的学习活动。[11]美国学者Slavin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课堂教学的技巧,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活动,并根据小组的表现获得奖励或认可。[12]学者们关于合作学习的概念界定没有统一的表述,但是其内涵有极大的相似之处,即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学生之间分组合作、互帮互助的学习模式。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合作,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学习特点等特质来分组。学生根据教师分配的任务进行组内分工,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合作学习当中,开展讨论、表达观点等一系列行为。

三、影响合作学习的因素

(一)兴趣和动机

兴趣是学生个性养成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对学生主体认知和实践活动起调节和中介作用。[13]兴趣可以为个体在一项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资源整合、思维方式等提供长久不衰的动力条件。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自主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无动机。内在动机是指学习本身对学生来说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为之付诸行动。[14]外在动机是指学习以外的能给学生带来益处的其他因素使学生产生的欲望。无动机是指学生对于学习没有任何兴趣和欲望的一种状态。对于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的中小学生来说,兴趣和学习动机是促进他们有效合作学习的重要因素。

(二)个体心理需求

人的心理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基本的需求大致可分为安全感、归属感、被认可、爱与被爱、自我实现等,这些心理需求会随着时间、地点、场合的不同而发生改变。[15]在合作学习中,如果学生的心理需求没有被满足,体会不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很可能会产生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合作学习的结果。反之,如果学生的心理需求被满足,充分体会到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价值,学生会更加热衷于展现自己的能力和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获得成就感,产生积极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合作学习当中,提高整体的合作效率。

(三)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不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合作学习的质量。合作能力不单是指学习水平,还有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人际沟通、交流能力等。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之间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的过程,学生通过与组内成员合作完成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获得团队荣誉。这种团队荣誉感能够激发学生合作的动力,在不断的合作学习实践中提升合作能力。

(四)信念和目标

合作学习能否完成、完成到什么程度、如何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成员的合作信念和目标。在树立信念的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对自己情绪的把控,构建积极情绪,激发正向情感,坚定意志和积极态度。只有坚定对合作学习的信念,朝着小组预期目标的方向努力,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提高合作学习的完成度。

(五)学习环境

环境因素是影响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外部因素。课堂学习环境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包括课堂秩序、学习氛围、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因素。紧张、枯燥的合作环境会使学生产生焦虑、倦怠、无聊的消极情绪。反之,轻松、活跃的合作环境会使学生产生放松、愉悦的积极情绪。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因此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产生正向的学习情绪,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小组合作学习中。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强调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积极情绪的体验。本文结合影响合作学习的因素,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提出有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提升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以期为教师开展教学、未来研究提供启示。

四、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合作学习策略

(一)设计丰富多样的小组活动,激发学生合作学习兴趣

如果合作学习活动较为单一、形式简单,那么会导致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可能会产生厌倦、烦躁等消极情绪。对此,教师要创设丰富的合作学习小组活动,如小组讨论、对话、辩论、角色扮演等。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如果选用不适合学生的小组活动,学生仍会产生消极情绪。因此,教师可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遵照学生意愿选择适合学生且他们乐于接受的活动,从而激发他们对合作学习的兴趣,产生正向情绪。同时,教师可设置奖励机制,以竞赛的形式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在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丰富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合作动机和欲望,促使他们更加专注地投入合作学习当中。

(二)设计符合学生学习水平的合作活动,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积极心理学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体验。为此,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相应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在学生现有水平上增加一定的难度,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拓展学习内容。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或者组长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学习水平分配活动任务,发挥学生的长处。例如在英语课中,有的学生擅长写,有的学生擅长读,可以让擅长写的学生记录小组讨论的结果,让擅长读的学生发言。如此一来,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各司其职、认真思考,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此外,教师要做到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如果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积极、活跃,但是结果并不理想,那么教师应该给学生提出意见,并且进行鼓励,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被认可和被尊重,满足学生的个体心理需求,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

(三)把握合作学习的价值内涵,坚定学生的合作信念

在情感方面,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人际沟通、交往能力,这是合作学习更深刻的价值内涵。因此,在培养学生合作技能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地关注和认可学生的情感体验,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共鸣。[16]根据积极心理学的拓展—建构理论,积极情绪能够给个体带来长久的智力、心理资源。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让学生在掌握课堂知识内容、完成学习目标的同时,把握合作学习的真正内涵,在组内积极开展合作,在组间开展良性竞争,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取得小组荣誉。

(四)构建友好、平等的成员关系,提高合作参与度

小组合作学习大多采取异质分组,教师要引导组长给每名组员分配相应的任务,给每名组员平等发言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体会自我价值的所在。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良性合作、良性竞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互帮互助、互相关爱、尊重他人想法,营造一种温馨、团结、友爱的合作氛围。例如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习成绩相对优秀的学生要帮助组内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讲解知识、补充观点。通过互相帮助,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可以弥补自己的某些知识缺漏,丰富自己对于小组学习任务的观点,从而更加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成绩相对优秀的学生则能够巩固知识。平等、友好的合作关系产生的各种积极情绪,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五)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正面情感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环境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教师在组织开展合作学习时应该重视对学习氛围的调节,确保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得高质量的学习体验。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社会认知理论,环境和认知因素共同决定学习和行为方式。因此,教师要营造使学生放松,能够积极投入合作学习的气氛,如可以在合作学习导入环节播放歌曲、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组织游戏等,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放松身心,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学生做好开展合作学习的准备。引导学生之间友好相处、互帮互助,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放松身心,以良好的状态开展团队合作。

五、结语

个体的心理因素是影响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积极心理学关注学生心理积极的层面,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构建积极情绪,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更多的积极情绪、幸福感、成就感,从而增加学习投入和学习产出,提升合作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旖然,何享.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综述[J].英语广场,2022(8):57-61.

[2]DERAKHSHAN A.Revisiting research on positive psych-ology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trends and directions[J].Language Related Research,2022,13(5):2-44.

[3]SELIGMAN M E P,CSIKSIENTMIHALYI M.Positive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1):5-14.

[4]李成陈.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回顾与展望(2012—2021)[J].外语教学,2021(4):57-63.

[5]高正亮,童辉杰.积极情绪的作用:拓展-建构理论[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2):246-249.

[6]周莉莉.乐观学习:积极心理学对自主学习的启示[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0,30(5):146-149.

[7]TUGADE M M,FREDRICKSON B L. Resilient individuals use positive emotions to bounce back from nega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4,86(2):320-333.

[8]同[5].

[9]同[2].

[10]樊改霞,赵旺来,赵亚楠.我国开展合作学习的实践困境与理论反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2):68-72.

[11]周薇,蒋华华.关于合作学习的研究综述[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4(5):106-107.

[12]SLAVIN R E.Cooperative learning[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80,50(2):315-342.

[13]郭元祥,慕婷婷.论基于学生兴趣的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2022(6):3-8.

[14]袁树厚.外语教学中引入自我决定理论动机模型研究[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7,27(2):144-146.

[15]林芳,孟昭洋.合作学习的内在机制与影响因素[J].黑龙江史志,2013(23):277-278.

[16]刘燕飞,王坦.论合作学习实践中的情感缺失[J].中国教育学刊,2016(2):70-73,95.

郭嘉凝 /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从事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哈尔滨 150025)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合作学习初中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27:07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40:38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4:19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12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1:44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0:56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6:43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7:11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