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健康第一”思想对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启示

2024-12-31 00:00:00郭丹丹刘蕾李菀蓉
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10期
关键词:陶行知

【摘 要】健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关键一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陶行知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他在多年的教育实践当中形成了“健康第一”的健康教育思想,涵盖了健康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具有全民性、基础性、终身性和生活性的特点。这一思想启示当代幼儿园健康教育应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构建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健康课程,注重一日生活活动,合理开展幼儿园体育活动以及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健康素养。

【关键词】陶行知 陶行知健康教育思想 幼儿园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4)10-88-05

健康是社会和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健康教育是促进健康为核心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遵循健康优先发展的原则,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以及将其作为所有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此外,《纲要》中提到由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应“实施健康儿童计划,加强儿童早期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视。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我国乃至世界的教育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健康教育思想是他生活教育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全民性、基础性、终身性和生活性的特点。陶行知奉行“健康第一”的思想,他明确指出“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1],这一健康教育思想对推动我国幼儿园健康教育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陶行知“健康第一”思想内容

(一)健康教育的目的

1.个人层面——造成健全的公民

陶行知十分重视个体的健康,他认为个体的健康是成才的基础,大力提倡并宣传“健康第一”的思想。1962年,他在南开中学作了一个演讲,提出“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2],其后又多次呼吁国民增强体质,锻炼身体,成为健全的公民。

2.国家层面——造成健康的民族

陶行知提出“健康第一”思想不仅是为了个体健康,而且是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他提出要注重民族健康,“建立起健康之堡垒”,“这身体要留着、锻炼着,与民族和新人类的敌人拼”[3]。由此可见陶行知“健康第一”思想的深刻内涵就是造成健康的民族,每个人都是保卫国家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应养成健康的体魄去抵御外敌,振兴中华,这一思想具有强烈的民族性、时代性,充分体现了陶行知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健康教育的方法

陶行知健康内容包含了体育教育、卫生教育以及劳动和军事教育三大部分。为了更好地实施健康教育,陶行知主张运动锻炼和培养卫生习惯缺一不可,强调“教学做合一”、均衡营养和注意养护多管齐下,重视用劳逸结合的方法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运动锻炼和培养卫生习惯缺一不可,强调“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强调以“做”为中心。运动是促进身体健康的有效途径,陶行知认为运动锻炼是学生每日在学校必须做的事情,通过运动锻炼增强学生体质,将趣味性、娱乐性的运动游戏作为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鼓励学生动起来,要通过自己的“做”锻炼身体,不要死读书。除了日常的运动锻炼之外,陶行知还组织了各体育运动课外小组,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运动技能,锻炼身体。陶行知指出健康教育除了运动,“首推卫生”[4],可以看出卫生教育是健康教育中的关键一环,是促进个体身体健康的有效手段。陶行知制订了一系列卫生准则,使卫生工作科学化、系统化,还提供机会让学生学习基本的医疗知识、卫生知识,并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不断练习,养成卫生的生活习惯,促进身体健康。不管是运动锻炼还是卫生习惯的养成,陶行知都注重“教学做合一”,将“教学做合一”贯彻到整个健康教育过程当中,使学生不是空学健康相关知识,而是在教师教授知识之后不断练习,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均衡营养和注意养护双管齐下,重视劳逸结合

陶行知重视通过调节饮食均衡营养来培养健康的身体,他说“用营养来防止疾病之加重,总比暴发后的医治要经济得多”[5],指出各类人群的饮食侧重点不同,不能采用平均主义,生病的人和身体健康的人的饮食应不一样。[6]同时,陶行知还注重劳逸结合,他提倡运动健身但反对过度运动,他认为劳逸无度是有损身体健康的,操劳不要超过体力的限度,因为操劳过度是得病而死亡的主要因素,要是身体感到疲惫或者不适,就要注意修养,这也是维持身心健康的一大秘诀。他的这些观点对如今幼儿园教育中全面维持幼儿健康有着重要的启示。

二、当前幼儿园开展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健康教育未能贯彻到整个教育过程中

健康教育应是幼儿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但长久以来幼儿园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健康教育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部分幼儿园打着“健康第一”的口号,但在幼儿园教育中并没有将健康教育贯彻到实践中。

(二)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第一,体现在健康教育目标的设置上。部分幼儿园教师往往侧重于幼儿对健康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幼儿健康素养的形成。

第二,体现在内容的不合理上。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含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而部分教师在选择健康教育内容的时候往往容易忽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两个方面,侧重于选择身体健康方面的知识。

第三,体现在健康教育的实施上。一是组织形式单一,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是集体教育活动,而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和生活环节中开展健康教育比较少,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度不高,没有将健康教育贯彻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此外,虽然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健康教学活动,但是在五大领域活动中,健康领域活动开展的次数远远没有艺术领域或者语言领域的多,占比较小。二是教学方式单一,幼儿园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通常是教师对着幼儿口头讲述,课程缺乏体验性、实践性、操作性。

(三)幼儿园教师健康素养水平不高

幼儿园教师的健康素养水平对幼儿的健康教育有着很大的影响,但当前一些幼儿园教师健康素养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健康知识方面的了解不够深入。教师知晓一些基础性健康知识,如儿童为了保健不能盲目进补、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这类基础健康知识,但是对于像正常血压值这类比较专业的知识的知晓程度明显不足。

二是不能将健康知识转换为健康行为。部分教师虽然能够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识和理念,但是在生活和教学当中,并不能将自己所拥有的知识转换为日常的生活习惯,也不能很好地传授给幼儿。

三是不能将健康知识转换为健康技能。面对突发情况时,教师能够采取一些措施去解决问题,也知道相应的操作步骤,但是如果让其操作,一些教师表示难度很大,或者不能顺利操作下来。例如幼儿如果被噎住了,部分教师能快速用海姆立克法来进行急救,但是不能将其完整、顺利地操作下来。

三、幼儿园践行“健康第一”思想的策略

(一)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理念,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陶行知认为健康是个人成长的基石,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他在《幼稚园之新大陆》一文中说明,“把儿童健康当作幼稚园里面第一重要的事情”[7],但是目前有很多幼儿园忽视了幼儿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在五大领域教学活动中占比较低。全国第八次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尽管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逐渐上升,但存在着学生视力不良和近视率偏高、超重肥胖率上升、握力水平有所下降的状况。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幼儿园应贯彻“健康第一”理念,将健康教育真正落实到幼儿园教育中,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相结合,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全过程,以幼儿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健康为核心,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二)构建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健康教育课程,引导幼儿健康成长

陶行知强调开展健康教育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基准开展健康教育。《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工作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在幼儿园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上,首先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其为出发点,制订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课程。

1.明确幼儿健康教育课程目标

制订科学的健康目标是构建幼儿园健康教育课程的起点,对整个健康教育课程起着导向作用。在健康教育课程目标的制订上应注意参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健康领域相关目标与要求,其中包括健康领域总目标、子目标、不同年龄阶段目标以及具体的教育建议。在制订课程目标时应遵循不同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幼儿身心发展的具体情况与《指南》里的目标要求相协调,以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为出发点,涵盖幼儿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制订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目标,提高幼儿的健康素养水平,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2.明确幼儿健康教育课程内容

健康是一个大概念,《指南》中提到,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由于个体每个阶段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每个阶段的健康教育内容应各有侧重点,但都应涵盖幼儿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三个方面。幼儿阶段是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也是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阶段,因此幼儿园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应遵循螺旋式递进原则,构建分学段、一体化的健康内容体系,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满足幼儿的实际需求,围绕幼儿的日常生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促进其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3.多种途径开展健康教育课程

幼儿园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应当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活动,并且加强与幼儿的互动,将健康教育课程作用最大化。

首先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陶行知提到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同时游戏也是幼儿理解外部世界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在开展健康教育时可以创设多种相关的游戏情境,鼓励幼儿参与到游戏中去,让幼儿在游戏中收获健康知识,逐步增强自我健康意识,养成良好健康习惯。

其次可以利用多媒体等信息设备开展健康教育。幼儿的主要思维方式是直觉行动思维,而3~6岁幼儿获得外界刺激的主要渠道是视听觉,多媒体具有独特的刺激功能,声音、图像、色彩、动作俱全,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激发幼儿兴趣的优势。[8]在开展健康教育时教师应该根据讲授内容选择合适的图片、视频、音乐,让幼儿在直观中感受并学习健康知识。

最后可以通过绘本来开展健康教育。绘本中含有大量的健康知识,能够促使幼儿学习到许多基础的关于安全、心理方面的健康知识。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适宜的绘本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学习绘本中良好的健康行为,以促进幼儿对健康知识的进一步了解,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

4.课程实施过程中贯彻“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主张“教学做合一”,他认为“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9]。陶行知的这个观点非常适用于幼儿园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幼儿园健康教育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的教,幼儿不去学、不去做,很难达到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由于健康教育课程本身具有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同时幼儿的思维带有一定的直观性,因此幼儿园健康教育课程在实施时就应贯彻“教学做合一”的原则,让幼儿在“教学做合一”中学习健康知识,做出健康行为,养成良好健康习惯。“教学做合一”是以“做”为中心,“教”与“学”在“做”中统一起来,“做”是幼儿“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因此,教师在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给幼儿提供“做”的机会,鼓励幼儿尝试动手实践,在幼儿“做”的时候,教师在旁观察指导,适时地“教”。例如在教怎样洗手时,讲解完方法之后要让幼儿自己动手,教师则在一旁观察指导,让幼儿真正在“做”中学、在“做”中进步。

(三)注重一日生活活动,培养幼儿健康的生活习惯

陶行知认为教育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最终又回归于生活,为生活服务。幼儿园是融幼儿生活与学习为一体的场所,具有生活性。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是幼儿在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有规律的生活活动,具体分为入园(晨检和晨间接待)、盥洗、如厕、喝水、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餐点、午睡、离园、转换九大活动。[10]开展健康教育应关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各个环节,通过一日生活丰富幼儿健康经验。

一方面,应注重健康生活环境的创设,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陶行知主张实施环境卫生,他认为厕所、厨房、饭厅等场所都要进行经常性的清洁,使病菌无法滋生蔓延。因此,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应严格执行《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和其他有关幼儿园健康卫生的规章制度,时刻注意园内各场所的卫生,使卫生工作科学化、系统化,旨在给幼儿创设一个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爱干净、讲卫生的健康生活习惯。

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注重在生活情境中培养幼儿的健康生活习惯。陶行知主张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以生活为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幼儿的睡眠、饮食、游戏等蕴含着丰富的健康教育资源。教师除了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活动,还应积极地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并适时地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以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例如在进餐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进餐习惯,在喝水时引导幼儿养成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的健康喝水习惯。

(四)合理开展幼儿园体育活动,增强幼儿体质

陶行知十分重视体育活动的开展,认为开展体育活动是个体养成强健体质的重要途径,体育活动也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合理开展以增强幼儿体质。

一方面,幼儿园应合理规划体育活动开展的时间。幼儿正处于动作、机能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幼儿园教师应选择适宜的时间、适量的运动来保证幼儿的发展所需。陶行知认为劳逸无度是有损身体健康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到“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包括户外体育活动时间)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但也不能因为体育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帮助就盲目过度地开展,这不但对幼儿的身体发育无利,还会降低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因此,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的时间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幼儿的状态进行调整,既要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时间运动,又不能使幼儿过度运动。

另一方面,要根据幼儿特点组织有趣的体育活动。陶行知反复强调要结合个体的年龄特点开展合适的体育活动。幼儿园在组织体育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从而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增强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自愿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增强幼儿体质。例如可以以游戏的方式开展体育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促进自身的发展。

(五)不断丰富教师健康知识,提升教师健康素养

陶行知认为幼儿的健康虽然是幼儿园重要的事情,但是也不能忽视教师的健康,教师的健康与学生的健康息息相关。他在晓庄师范学校中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旨在提高师范生的健康素养。幼儿园教师的健康素养是其核心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幼儿园健康教育实施的有效保障,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提升。

1.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做健康知识主动学习者

陶行知提倡教师应该一边教一边学,因为如果教师仅仅将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传递给学生,就是不求新学问、不思进取。健康教育是“积日为年,积年为终身”的教育,应贯彻在个体的整个生命之中,带有强烈的终身性。幼儿园教师作为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第一人,更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一边教一边学,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同时,《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也提到幼儿园教师应有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幼儿园教师应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积极主动学习健康知识,积累经验,为幼儿和自身的健康保驾护航。

2.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健康知识培训,做健康技能小能手

幼儿园相关负责人应该多组织教师参加健康知识培训,让幼儿园教师有机会去学习健康知识,掌握健康技能。此外,对于新手幼儿园教师,应该由有经验的教师对他们进行职前培训,让他们了解常见的突发情况及解决办法,如摔伤、呕吐、流鼻血等这些常见情况,并通过模拟的方式进行实际训练,提高自身的健康技能,真正做到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如在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的相关知识时,幼儿园教师可以用模型娃娃来进行实操或者教师之间可以相互练习相关操作。

3.教师应重视自身的健康,做健康行为榜样

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幼儿的学习主要是对周围的环境和人物进行模仿,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来模仿,他们常常通过观察榜样的一些行为掌握一些知识与方法。所以幼儿园教师应该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重视自己的健康,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促进自身和幼儿健康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J].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9:56.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新编本·第二卷[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371.

[3]胡晓风,金成林,张行可,等.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712.

[4]宫少华.陶行知谈怎么教学[M].郑州:文心出版社,2008:143.

[5]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五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662.

[6]同[5].

[7]吴奕宽,方善森.陶行知研究集粹[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422.

[8]王杰.幼儿电视教育功能评价[J].学前教育研究,2003(9):11-13.

[9]陶行知.生活即教育[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21:125.

[10]蔡迎旗.学前教育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19.

郭丹丹 / 西华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从事学前教育研究;刘蕾 / 西华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从事音乐教育研究;李菀蓉 / 西华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从事学前教育研究(南充 637000)

猜你喜欢
陶行知
陶行知和“儿童自动学校”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科学导报(2022年9期)2022-02-23 02:02:54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陶行知夜归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
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情怀的原因探析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