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观念和动态系统理论的英语口语语境创设研究

2024-12-31 00:00:00李慧艳
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7期
关键词:大观念英语口语

【摘 要】课程改革的学科大观念和动态系统理论的复杂性、动态性和非线性等特征,为英语教学与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理论研究视角。文章基于大观念的活动观及动态系统理论的二语习得模式对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提高的积极作用进行分析,提出了设计多模态、任务产出和面向生活的项目活动,为提升英语口语语境创设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大观念 动态系统理论 英语口语 语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3.41"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4)07-65-03

英语口语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关系到学生的外语学习能力和实际交际能力,关系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呈现。然而,由于受到考试评价导向、教学理念和语境较为单一等影响,当前英语口语教学仍存在重教学、轻交际等问题。《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倡大单元教学,凸显大观念的活动观,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动态系统理论凸显的复杂性、动态性和非线性等丰富了英语口语教学研究视角。因此,本文基于大观念和动态系统理论,提出基于学习理解活动、应用实践活动和迁移创新活动创设积极的语境,以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产出能力,有效增强学科的应用价值和生活价值。

一、大观念视域下的活动观与英语口语学习

课程标准强调重视以学科大概念(大观念)为核心,课程内容结构化、情境化,加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而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设计的研究包括单元整体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思路、深度学习和任务群设计等。课程标准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秉持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倡导学生围绕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激活已知,开展基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的主题式、项目式教学活动。基于大观念的活动观符合英语学习的动态发展规律和课程育人导向,“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探究,从基于语篇的学习,走向深入语篇的学习,再到超越语篇的学习”[1],确保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本文旨在开展大观念视域下的英语口语学习的交际语境创设和活动设计研究,设置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大活动和大任务,使学生在面向生活的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过程中,通过模拟真实情境中的任务体验、完成和解决,实现英语口语学习深度和效度的提升,切实提高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效果。

二、动态系统理论与英语口语学习

动态系统理论(DST)发源于动力学理论和非线性原理,该创新范式促使该理论从经典力学最早运用到自然社会科学领域,如数学、生物学、物理学等,近年来再延伸扩大到应用于人文社会学科,包括政治学、法学、心理学等一般意义学科。“复杂性理论(complexity theory)不仅包括复杂系统理论(complex systems theory,CST),而且和混沌理论(chaos theory)一起成为动态系统理论(dynamic systems theory,DST)的核心和基础。”[2]动态系统理论最主要的特征是复杂性、动态性和非线性。传统的二语学习观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线性连续渐进的发展过程,但是大量研究发现语言学习、学习结果及过程出现动态变化波动发展和差异性等特点。“DST语言发展观认为,语言发展既不是单纯的认知心理过程,也不能完全归于社会文化过程,而是多重环境、多重资源在多层次不断互动的动态过程,所以其发展轨迹呈非线性,具有不可预测性”[3],为外语教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引起学界的日益关注和研究。

国内学者戴运财、王同顺从环境因素、学习者因素和语言因素三方面出发构建动态系统理论框架下的二语习得模式,为动态系统理论范式下二语习得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推动国内外语教学研究的动态发展。[4]动态系统理论主要应用在英语听力、英语阅读教学、英语写作等研究方面。本文主要基于大观念活动观及动态系统理论指导,探讨课程改革背景下基于真实情境下的英语口语活动设计,旨在通过学用结合、学科融合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产出能力。

三、基于大观念和动态系统理论的英语口语语境创设策略

动态系统理论的复杂性、动态性和非线性等特点符合学生二语习得的发展过程。动态系统理论框架下的二语习得模式包括环境因素子系统、学习者因素子系统和语言因素子系统,三个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二语习得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差异性和非线性发展。其中,环境因素子系统包括社会环境、语言环境和学习环境。宏观层面的社会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历史等因素,而语言环境和学习环境聚焦二语教学的微观层面。学习者因素子系统涉及学习主体差异因素,包括学习者认知、情感、学习策略等差异。语言因素子系统中语言和语用即学习者的听说读写译的学习理解和运用实践。[5]

项目活动设计要求以学科大观念为统领,设计以单元主题观念及单元语言观念为基础的实践项目活动,包括基于理解的活动、基于运用的活动和举一反三的迁移活动,以用为学,用以促学。本文基于大观念和动态系统理论下的英语口语语境创设框架(见图1),设计实施大观念统领下的项目活动,提出动态创设积极语境,以有效提升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一)基于学习理解活动,创设多模态语境,加强体验感

多模态教学法主要指视听动触的多模态教学方法,包括视觉模态、听觉模态、触觉模态、嗅觉模态和味觉模态。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多种模态的交流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完成运用创新实践活动,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创设多模态语境包括教学手段多模态化、教学资源多模态化、教学过程多模态化和教学评价多模态化。教学手段多模态化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多模态化指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色彩等于教学素材,利用视频动画资源,交互式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多模态化和教学评价多模态化指英语口语教学不应停留在说的层面,还应该通过听读写译等层面的输入促进学生“说”的产出,通过多模态化和多元化评价手段综合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多模态化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环境立体化、信息化,提高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真实感、体验感。

例如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大观念为“人与文化”,单元语篇涉及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如《愚公移山》《西游记》《后羿射日》等,以及安徒生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单元目标任务主要包括学习并理解文化故事传递的精神价值和用英文讲述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等。因此,为了设计基于学习理解的项目活动,教师可创设“讲故事比赛”情境,进行多模态化教学设计:通过展示相关动画人物故事卡片、经典动作或音频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让学生猜测故事名;通过制作相关教具,让学生串联故事;通过播放动画短视频,让学生学习理解《愚公移山》故事及主旨;通过学科融合的实践活动,如学习理解《愚公移山》的古文及现代汉语的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开展基于语篇的深度学习,包括语篇的整合、关联和发展学习,从课程内容视角形成知识结构、语言学习重难点和问题链,使语言学习具象化、逻辑思维可视化、交际活动立体化。总之,通过多模态教学设计,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手到、眼到、心到、口到,完成学习理解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基于应用实践活动,创设任务产出的语境,提升获得感

初中英语课程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突出产出导向和任务导向。因此,创设基于产出任务的语境,设计围绕语篇的应用实践关联的语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语言知识的内化,构建知识的结构化和体系化,能够促使学生在做中学,通过产出任务的达成,提高学生的口语英语实践能力,提升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获得感。

以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电影《花木兰》介绍为例,教师可针对应用实践活动设计产出总任务,即用英文讲述故事和角色表演,创设“文化节”情境,要求学生选择一则神话故事进行角色表演,以提升学生的口语实践产出能力。首先,针对课堂环境设定“文化节”情景剧表演。其次,细化产出任务,设定进阶型产出子任务:①要求学生用英文讲述花木兰的故事,教师辅助词汇、语法和语篇层面的教学;②观看动画片段,要求学生将故事用英文复述;③要求学生编写英文剧本;④小组讨论故事主旨,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⑤《花木兰》情景剧自编自导自演。通过学用一体的系列子任务的完成,促进英语口语课堂生成和质量的提高。

(三)基于迁移创新活动,创设面向生活的语境,增强学科生活价值

英语课堂教学具有活动性、交流性、社会性和文化性等特征。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要求以学生直接经验为基础,开展与学生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的实践活动,践行课内外结合和学科融合的原则。教师可基于迁移创新活动设计,创设面向生活的真实语境,强调语境与真实生活及实际问题解决相关,通过任务产出、知识内化、问题解决、学用结合,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增强英语口语学习及英语学科的生活价值。

在大观念活动观视域指导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整合教材资源,确定主题大观念,如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应根据主题大观念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活动并创设情境化教学,如根据文本内容,可设定七年级课程主题单元myself / my family / friends / school / favorite subjects / favorite games / hobbies / food / weather / travel等;八年级课程主题单元scenic spots / films / TV shows / robots / legends / novels / parks / hometown / invitations / requests / asking and giving advices等;九年级课程主题单元traditional holidays / cloths / music / environment protection / learning skills / life attitudes / interpersonal skills等。通过让学生体验与生活相关的真实语境,以学促用,提高学生口语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英语口语学习的生活价值,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判断。

通过基于大观念和动态系统理论的二语习得模式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基础、学科特色、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语言及主题积极创设不同交际活动情境,设置多模态、任务产出和面向生活的交际语境,改善英语口语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学科融合的实践活动实现学生从语言学习走向语言迁移、从低阶思维走向面向生活的高阶思维,推动英语口语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王蔷.课程实施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障[J].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2(5):7.

[2]王涛.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复杂系统:理论、实践与方法[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18(6):9.

[3]郑咏滟,温植胜.动态系统理论视域下的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理论构建与研究方法[J].外语教学,2013,34(3):54.

[4]戴运财,王同顺.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二语习得模式研究:环境、学习者与语言的互动[J].山东外语教学,2012,33(5):36-42.

[5]同[4].

猜你喜欢
大观念英语口语
浅谈大观念视域下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对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进行设计
考试周刊(2021年84期)2021-12-04 18:21:50
大观念视角下小学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策略
求知导刊(2021年38期)2021-10-18 14:57:52
基于大观念的小学语文整体教学设计探索
大观念统领下单元学习任务的开发
中小学管理(2021年5期)2021-06-24 02:19:06
基于数学“大观念”,实施整体性教学
江西教育C(2021年3期)2021-04-12 03:24:16
大观念下单元整体教学中写作课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生的我们怎么训练英语口语?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反思与创新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如何加强及应用英语口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