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视域下小学班级管理:内涵、特征与进路

2024-12-31 00:00:00梁青青罗树琳冯衍钦
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7期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优化路径人工智能

【摘 要】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促进了中小学学校教育改革,让学校班级管理智能化成为可能。人工智能视域下的小学班级管理是指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性,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根据每一个学生呈现出来的数据进行算法分析,得到精准化、数据化、透明化的建议与管理策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其主要特征在于班级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泛在化和多元化。人工智能视域下,小学班级管理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班级管理技术观念,提高班级管理者的技术素养,恪守管理者的技术伦理规范,以达到人工智能技术与小学班级管理的深度正向融合。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 人工智能 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5"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4)07-83-05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成为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关注热点,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是未来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班级作为中小学学校教育的基层组织,也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班级管理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班级管理的融合,可以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促进个性化管理和智能管理。当前,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的问世,被广泛应用于小学学校教学活动上。[1]其实,相较于教学活动,班级管理工作复杂且繁琐,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小学班级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为此,本文试图从厘清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小学班级管理的内涵,明晰其特征,提出可行进路等方面出发,为新时代人工智能视域下小学班级管理改革提供新的研究启示。

一、人工智能视域下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内涵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和单位,加强班级管理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给班级管理带来新的改革方向,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下的班级管理即利用先进的数据技术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以期构建更加智能化的班级管理。

(一)人工智能与班级管理的内涵

人工智能简称AI,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主要表现为智能机器或智能程序,可模仿人类思维与行为,发挥其省时省力、严密精准及管理效率高等显著优势。[2]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对学校教育中的班级管理产生重要影响。我国先后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与法规,其中国务院印发并实施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全流程应用”,“开发立体综合教学场、基于大数据智能的在线学习教育平台”,“建立智能、快速、全面的教育分析系统”,“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环境”。班级管理一般是指教师或管理者根据特定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利用适当的策略和方法,引导和组织班级内的各种资源并协调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活动过程。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教师改变以往的班级管理方法和策略,让班级管理更加高效与精准。

(二)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小学班级管理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体系中,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学生的信息管理、考勤记录、成绩统计等事务。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班级管理体系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人工智能赋能下的班级管理更加具有效率和质量,有助于构建更加智能化的班级管理体系。人工智能技术以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工具、资源、活动作为支撑,将学生的各项指标(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成绩等[3])以数据的形式展出,从而进行数据分析,以达到判断、决策的智能化、数据化、透明化。回观以往的班级管理,学生基数较大,教师作为班级管理的绝对权威,班级的管理风格往往体现出教师的个人风格,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很好体现、学生差异性得不到尊重。在人工智能视域下,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更高效地进行学生信息管理。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性,根据每一位学生呈现出来的信息数据进行数据化分析,从而制定属于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管理方案。例如每一位学生出勤的具体情况、学生的课外活动参与情况、综合素质的具体评价、获奖及违纪记录、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等都将收录至数据库,对数据内容进行智能化整理之后再进一步评析并输出学生的个性化档案,同时给予教师管理与调整的对策及建议,减弱或避免大班制教育模式所带来的学生个性化缺失现状。

由此可见,人工智能视域下的小学班级管理是一种能感知学生在班级内的综合情况、根据学生综合情况呈现可视化数据、教师分析所呈现上来的可视化数据、提供个性化的管理策略与决策的互动工具、自动记录和分析学生成长过程的管理方式。人工智能视域下的小学班级管理中,“智能导师”“管理代理”将会成为未来班级管理的发展趋势。

二、人工智能视域下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特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小学班级管理的深度融合,无论是班级管理本身还是人工智能技术都会比以往更加成熟和更富智能化。整体观之,人工智能视域下的小学班级管理大致呈现出智能化、精准化、泛在化、多元化等特征。

(一)智能化

人工智能视域下的小学班级管理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管理的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教师可实现学生考勤、学生综合表现评估、学生心理状态评估等的智能化管理。

1.学生考勤的智能化

针对小学生时间观念较差、自控能力较差的情况,智能系统可以事先将上课时间录入系统数据库,学生统一佩戴学生端接收装备。在上课时间到来之际,系统可以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进班提醒。此外,还可以利用物联网、算法、远程视频等技术对迟到学生进行安全监测,并及时记录学生的迟到原因,利用系统对迟到学生进行追踪、观察,及时察觉非正常行为,以提高小学生的时间观念意识及自控能力。针对学生请假,人工智能系统利用大数据、算法等先进技术进行信息管理。有了智能技术的加持,班主任可以及时获取学生的请假信息,并将学生请假信息精准反馈给学生家长及任课教师,确保学生的安全问题,着力打造透明化、及时化的请假系统。

2.学生综合表现评估的智能化

在以往,考试评估作为一种甄别、选拔手段运用于教育当中,其激励和调控功能并没有高效发挥出来。学生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并不能得到及时的针对性意见。

人工智能视域下的评估应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强调其调控和反馈功能。[4]

首先,是学生综合表现评价的客观性。例如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日常获奖情况以及违纪记录录入系统,系统会自动整合每一个学生近期的综合表现数据,评价更加具有客观性和可视性。其次,评价将更加具有适时性和及时性。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相关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并将评价以及意见及时反馈给每一个学生,实现综合评价的适时性。最后,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让评价更加全面。教师在对学生综合表现情况进行分析后可以反馈给任课教师以及学生家长,以便能够让其他成员参与到学生成长中来,进行建议反馈,实现学生评价的全面性,从而促进评价的激励和调控功能能有效发挥。因此,人工智能视域下的学生综合表现评估将更加智能化,关注到学生的整个发展过程,并促成更多人员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建议反馈,规避传统教育监测的弊端,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评价新生态。

3.学生心理状态评估的智能化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班级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关乎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人工智能视域下的小学生心理评估与辅导系统秉持着“自主自助”的原则,在保证学生隐私安全的情况下,利用智能技术全方位、全时间段监测学生的心理变化状态,对学生的某些有害行为进行智能预测与提醒。其一,教师可以根据子用户端反馈过来的数据变化结合系统给出的建议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实时分析与反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某些危险行为及时进行提醒、遏制。其二,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行进行心理评估辅导。学生端通过设置的心理测试试题得到学生心理测试分数,系统根据学生的分数利用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后给出合理的建议与辅导。心理辅导全程学生是自主自愿的,有效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该系统整个过程体现出心理评估的智能化与数据化,打破了以往教师心理辅导不及时、不到位、不客观的局限性,并且给予了学生足够的自主性。

(二)精准化

人工智能视域下的小学班级管理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对学生管理的精准化。人工智能视域下的小学班级管理利用ITS模型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发展情况进行精准化辅导。ITS是由学习者模型、教师模型和知识模型三部分构成[5],这种经典的三角模型正是教学模式智能化的具体体现。在这种模型下,数据库收录学生的日常表现、考试成绩、比赛获奖情况、心理状态变化等数据。针对收集的数据,系统将自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日常表现等进行全面分析,并给出属于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的建议。这种个性化将呈现出精准化、客观、量化的特点。突破以往在大班制的制约下,小学班级管理难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禁锢。通过动态监控,借助数据与算法给予班级管理智能最优决策和学生个体针对性辅导方案,还可在心理学与认知学等学科知识基础上,对学生的心理及情绪情况进行推理分析,以更早捕捉到学生的情绪波动与负面心境,辅助班主任及班级管理者及时采取措施以调整学生状况。

(三)泛在化

人工智能视域下的小学班级管理突破了以往班级管理时间和地域限制的瓶颈,呈现出泛在化的特征。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让班级管理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场所和固定的时间。其一,在人工智能视域下,万物是相通的,每个班级的情况在权限通过的情况下随时都可以在系统上被调出。例如教师想要获取隔壁班级本次比赛的获奖情况,只要系统已经录入,在隔壁班级教师允许的情况下就可以调取数据,打造班班相通、班班透明的管理模式。班级的管理数据也将进入大数据库与其他班级情况进行横纵比对,形成开放、互联的管理氛围。其二,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使得班级管理不再以一个固定的群体为单位进行。该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绩水平、学习内容或者学生个性差异进行再分班之后予以展开班级管理。其三,人工智能教育时代的班级管理不再被全部束缚于班级物理空间中,而是在一个相互融通的场景中。在人工智能教育技术的帮助下打通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之间的壁垒,让万物互联,让世界互通,教师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学生的任何信息,及时分析并进行精准反馈。[6]实现班级管理走出校园外,拓宽教师进行班级管理的“宽度”和“长度”。

(四)多元化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长以及任课教师的参与,家长和学校形成合力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人工智能视域下的小学班级管理打破传统班级管理多由班主任一人负责的局面,在管理主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但这并不是说放弃班主任的领导,相反,在智能化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在管理主体中要发挥全方位监测与兜底的作用。在以往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教师想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现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实现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智能系统可以将学生的日常在校表现、获奖情况、心理健康状况等反馈给其他任课教师和家长,家长以及任课教师可以随时随地给予相关的建议与管理策略,家长以及班主任还可以随时随地沟通学生日常表现情况,实现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等管理主体的消息畅通,这也将促进管理主体对每一个学生有更为全面的认识。智能系统在整合家长、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建议以及反馈等多方数据之后,结合学生的综合表现情况进行算法优化,进而给予较细化、合理化的建议与反馈。

三、人工智能视域下小学班级管理的实现进路

人工智能视域下小学班级管理的实现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各界的协同努力。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技术观念,改变教师管理思维,强化批判意识。其次,班级管理者要增强关于人工智能的技术素养,提升班级管理能力。最后,除了正确的技术观念和较高的技术素养以外,班级管理者还应该恪守管理者的技术伦理规范,以求提升班级管理效果,促进小学生和谐健康发展。

(一)树立正确的班级管理技术观念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班级管理,首先要求教师要有批判意识和观念,以批判和抵制人工智能对班级管理的压迫和异化。一线教师要能够独立思考、洞察技术中潜藏的霸权因素,以批判思维看待人工智能技术。[7]

一方面,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应具备研究者、转化型的知识分子所需的观念和能力,避免被人工智能技术去技能化,成为人工智能技术的犬儒。其一,教师应持续不断改进自己,努力提升自身的技术使用反思行为品性和技术使用效能,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价值[8],拒绝沦为人工智能技术所决定的规划、程序和评价机制的执行者。其二,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辩证地看待人工智能技术。正确认识并厘清技术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走出人工智能的技术使用误区,不断提高自身驾驭技术的能力和水平。[9]另一方面,教师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班级管理时,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管理观念。技术是为人类服务的,在使用技术的同时,要重视其育人功能和教育性。要明白,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是为了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换言之,人工智能技术只有与教育教学活动发生作用才能真正地发挥教育功能。只有建立在教育学的一般原理基础上才能获得充分的解释。只有实现教育学化,具有教育性,才能具有充分的辩护性。教育性是其根本属性,其他属性都是植根于教育性之上,失去教育性,人工智能视域下的小学班级管理的技术价值将被瓦解。[10]因而,教育者要树立正确的技术观,重视小学班级管理的教育性,消解因技术主义盛行带来的教育技术过度化倾向。

(二)提高班级管理者的技术素养

人工智能视域下的班级管理,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技术素养,充分考虑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之间的联系,摒弃传统的管理策略和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特点进行智能化管理。

其一,教师要强化自身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以身作则,加强理论学习。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与教育领域融合,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强化学习意识,不断提高个人技术的探索与应用能力,从而保证自身能熟练掌握最新管理手段和技术,紧跟时代发展脚步。其二,学校层面应加强全面宣传和学习,定期安排教师参加培训,促使教师切身感受到人工智能对小学班级管理的影响和作用,从而能在工作中自觉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班级管理有序展开。其三,教育部门等应该及时出台相应的政策与文件以进行宏观推动,在政策层面进行规定与实施。例如定期举行智能化班级管理比赛活动,将班级管理优秀案例进行区域宣传以及推广;定期进行智能化班级管理能力测试,并将测试结果纳入教师考核中,以提高教师智能化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技术素养[11],进而提升智能化班级管理系统的成效性。

(三)恪守管理者的技术伦理规范

人工智能在班级管理协同的过程中,教师理所当然应该恪守技术伦理规范。其一,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懂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人类服务的,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教育行业同样落脚点应是为教育服务的。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明确技术伦理与安全规范,实现技术为班级管理服务,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幸福感;其二,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自觉融入人文与技术相结合的伦理原则和规范,合理合法地使用技术,正确处理、看待自身与教育人工智能的协同关系,体现出教育的人文性与育人性;[12]其三,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坚守育人初心,要时刻牢记以人为主体是教育的核心目标,人工智能技术与班级管理的融合是为了学生的更加健康、全面发展以及教师的管理便捷与高效。要时刻谨记技术是为人类服务的,着力打造人与技术和谐共生的教育生态体系。

四、结语

当前,方兴未艾的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为教育改革打开了新视角。人工智能视域下的小学班级管理借助数据分析技术、物联网技术、算法等新兴技术帮助教师实现班级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落实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进而实现教育目的。当然,人工智能技术与小学班级管理的深度、正向融合需要教师在厘清人工智能技术下中小学班级管理内涵的前提下明晰其特征,跟随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革新教育观念以提升班级管理的成效性。总之,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新时代小学班级管理改革带来管理理念和手段的空前变化,有助于推动小学班级管理改革的创新与发展,充分发挥出班级管理的育人性、人文性和民主性。

【参考文献】

[1]于颖,高宇.素养导向的小学人工智能“教什么”: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23(12):84-91.

[2]贾泽宇.以人工智能为例浅析计算机科学技术对智能生活的影响[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4):191-192.

[3]靳玉乐,张铭凯,孟宪云.信息技术时代的课程论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7(4):53.

[4]张耀源,龚向和.智慧教育背景下我国教育评价规范的应然转向[J].中国远程教育,2024,44(1):1-12.

[5]梁迎丽,刘陈.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现状分析、典型特征与发展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8(3):24-30.

[6]田春,徐业松.教学空间的历史嬗变与未来展望[J].教学研究,2023,46(4):56-62.

[7]谷亚.人工智能时代学校教育审视:以批判教育学为方法[J].中国电化教育,2023(11):11-17,36.

[8]赵云建,许明雪,左昭,等.教师技术应用反思的现实图景、问题剖析与优化路向:基于教学反思文本的实证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23(7):118-125.

[9]田春.网络教学空间正义及其实现[J].教学与管理,2021(30):5-8.

[10]同[9].

[11]常志坚.基于“互联网+教育”新常态的学前教育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高策略[J].陕西教育(高教),2019(3):36-37.

[12]胡小勇,黄婕,林梓柔,等.教育人工智能伦理:内涵框架、认知现状与风险规避[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34(2):21-28,36.

猜你喜欢
小学班级管理优化路径人工智能
2019:人工智能
商界(2019年12期)2019-01-03 06:59:05
人工智能与就业
IT经理世界(2018年20期)2018-10-24 02:38:24
数读人工智能
小康(2017年16期)2017-06-07 09:00:59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
未来英才(2016年22期)2016-12-28 13:28:14
关于小学班级管理的理念和策略心得体会
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 19:08:54
情感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大经贸(2016年9期)2016-11-16 15:47:56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5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