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的开展能够提高幼儿对美的感知能力,对美的表达能力,以及促进幼儿创造性能力的发展等。幼儿对美的感知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或者大自然中,而废旧材料在幼儿的生活中较常见,将其运用在创意美术活动中,可以引发幼儿对活动的热情以及自我探索的欲望,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文章分析创意美术活动中废旧材料的使用情况,并提出以下措施:提高教师对创意美术教学经验与废旧材料的审美感知;重视废旧材料运用,完善活动区域;激发幼儿的主观创造性,培养动手能力;正确评价幼儿的作品。
【关键词】废旧材料 创意美术活动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4)07-96-04
创意美术活动指的是以美术作为基础,旨在培养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增强幼儿对美的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让他们接触各种艺术表现形式,鼓励创造性思维。幼儿发展不成熟,还无法很好地用文字和口头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他们喜欢通过物体和活动来表达。陶行知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由此可见,艺术与生活密不可分。在创意美术活动使用废旧材料,幼儿具有相关的认知经验,更容易操作。此外,利用废旧材料开展创意活动,使废旧材料能够被再次利用,不仅能够丰富活动的材料,而且可以促进幼儿创造性能力的发展。
一、创意美术活动中运用废旧材料的价值
(一)有利于丰富创意美术活动的资源
教师在组织创造性活动时,可以根据主题和需要使用多种材料,利用幼儿生活中的废弃物品。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创意美术活动的材料和资源,为发展创造性艺术实践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另一方面,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幼儿可以自己或与教师一起收集环境中的废弃物品,如用过的报纸、纸箱、塑料瓶、吸管等。这就为开展创造性美术活动开辟了空间,幼儿能够学会资源再利用,并直观地理解将废旧物品与活动主题相结合的奥秘。丰富活动材料的种类和加深幼儿对材料的理解可以为幼儿参与创意美术实践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思路。
(二)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开展创意美术活动时,教师要为幼儿活动提供各种材料,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首先,由于废旧材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形状,将废旧物品作为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的材料,幼儿需要根据主题要求对废旧物品进行二次操作,幼儿不仅要进行绘画,而且要对废旧材料进行一定的改造,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其次,废旧材料具有再利用功能,如何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价值,需要幼儿对其进行再利用的探索,幼儿在对其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将得到提升。
(三)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创意活动以发掘儿童的艺术能力为基础,旨在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可以根据主题要求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对材料进行创意改造,进行创造性表达,从而完成作品。例如幼儿会将废旧报纸撕成条状做成洋娃娃的头发,或者在其他物品上通过画画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些活动能够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挥。但由于幼儿的身心并未发展成熟,认知和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部分幼儿在面对活动材料时可能会感到陌生,不知该如何操作。而废旧材料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材料,幼儿已有一定的认知经验,在创造性活动中使用可以进行二次利用的废旧物品,有助于调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唤醒他们的主动探究和实践活动意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将废旧材料融入创意美术活动,教师不仅要对废旧材料的再利用价值有一定的认知,而且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组织能力等。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幼儿的引导作用,为幼儿创造选择多种材料的机会,帮助其更好地进行创造性活动。教师需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使幼儿积极参与创意美术活动,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在引导幼儿对创意美术活动中的废旧材料进行再利用和创造时,教师自身也需要做充足的准备,在废旧材料的开发利用方面积累一定的认知经验,从而才能更好地指导幼儿。活动的开展是教师不断学习,积累经验,进行自我提升的一个过程,教育机智的发挥使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得到提高。
二、在创意美术活动中使用废旧材料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师对废旧材料投放的价值认知存在偏差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策划并实施创造性活动,发挥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对创意美术活动中废旧材料投放价值的认知会影响活动的开展。有教师认为,投放废旧材料只是为了帮助幼儿园节省开支,同时为活动提供多样的材料。废旧材料在帮助幼儿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认可,教师对废旧材料的价值存在偏见。有研究发现,有教师认为,使用废旧材料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废旧材料的生活性特征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发展。而有些教师认为,废旧材料的美学特征不够充分,他们更希望使用精细的材料,且直接购买材料更加方便。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废旧材料在创造性活动中只是用来装饰的,没有必要花很多时间去整理和制作。由此可见,教师对利用废旧材料开展创造性活动的价值仍有偏见,认为废旧材料只是装饰品,没有实用价值。一些教师自身的认知能力不足导致其没有充分认识到废旧材料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二)废旧材料的种类少,利用率不足
在幼儿园的创意活动中,常见的废旧材料有旧报纸、纸箱、塑料瓶、旧衣物等,物品种类不多,且总是被固定用途,造成功能固着的现象,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且部分教师忽视日常生活中其他不常见但可以利用的材料,活动中很少使用其他类型的废旧材料,例如金属类、木材类等。因此在幼儿园的创意美术活动中存在废旧材料单一的问题。废旧材料在活动中的利用率也不足,如对于废旧报纸,教师往往会让幼儿进行撕纸、折纸等活动,却忽视了废旧报纸可以作为拼贴画的材料使用。另外,在一些活动中教师所使用的材料,例如吸管、小木棍、毛线等都是全新的材料,并没有发挥废旧材料的再利用价值,而是使废旧材料成为创意美术活动的配角。活动中废旧材料种类单一,且利用率也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创造性发挥,无法很好地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教育活动实施过程忽视幼儿的自主性
创意美术活动主要是为了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创意美术活动中的创意可以是教师的创意,也可以是幼儿的创意,但不能是教师强加给幼儿的创意。教师发挥创意为幼儿提供条件,设置一些特殊的环境以及安排一些有目的的活动,唤起幼儿感官去听、去看、去体验、去感受、去想象、去表达自己的创意。然而,在现实的创意美术活动中,教师往往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忽视了幼儿这一活动的主体,阻碍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限制其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幼儿园组织的活动中,往往是教师展示成品后让幼儿去模仿,以相似性作为最终的评价标准,忽视了幼儿的主观立场,没有考虑到他们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同时,废旧材料往往由家长直接提供或请家长帮幼儿收集,幼儿不参与,因此幼儿缺乏对其认知建构的过程,幼儿对废旧材料的认知不够,导致幼儿的参与度和热情低下。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被忽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四)活动评价注重结果忽视过程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中,一些教师对幼儿作品的评价往往聚焦在成品上,注重幼儿作品与范例的相似度,忽视废旧材料在创意美术活动的再利用价值,以及创作过程中幼儿付出的努力和其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体现,仅以相似度作为评判标准,会导致幼儿因为害怕批评而不敢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一味地模仿教师提供的作品,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挫折。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意都不同,各自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和方式,因此教师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幼儿,要注重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表现,否则久而久之,幼儿得不到教师的表扬,便会失去对活动的兴趣。
三、针对废旧材料在创意美术活动中的应用建议
(一)提高教师对创意美术教学经验与废旧材料的审美感知
教师的知识经验以及对废旧材料的认识在幼儿园开展创意美术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有效促进创意美术活动的开展,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认知,认识到废旧材料在创意美术活动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对废旧材料的审美认识。
首先,通过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对废旧材料的认知。“通过教研活动,对废旧材料的投放进行科学、系统的指导,能够让教师在更新对于废旧材料投放的认知的同时自主完善有关废旧材料的相关知识与经验,使分析思维内化为教师的直觉思维,从而提升对废旧材料投放认知的准确性和敏感性。”[1]幼儿园可以组织主题教研活动,邀请教师参加教育家工作室,观摩特级教师用废旧材料制作手工艺品的过程,共同探讨幼儿园艺术创作活动中的废物利用。幼儿园也可以开展集体教研活动,共同商讨在创意美术活动中投放废旧材料时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其次,提高教师对废旧材料的审美感知能力。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创意美术活动的开展要从幼儿的生活入手,反映他们的经验和知识。且幼儿看待世界的视角与成人是大不相同的。例如成年人会把路边的石头看作是要克服的障碍,而幼儿则可能把它看作玩具,会被石头的奇形怪状、颜色的不同所吸引,对石头的玩法进行探索并乐在其中。由此可见,幼儿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事物都可以作为他们感兴趣的创造性艺术活动的内容。《纲要》中提到“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教师要细心观察幼儿的日常生活,提高幼儿对废旧材料的审美认知,发现幼儿生活中隐藏的废旧材料,挖掘其利用价值。
(二)重视废旧材料运用,完善活动区域
“废旧材料在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中的应用,可以充分调动起幼儿的参与积极性,教师通过指导他们对废旧材料进行利用,可以使幼儿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2]教师应注重废旧材料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为幼儿的创造活动提供支持。首先,教师可以与幼儿合作收集废旧材料,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例如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塑料瓶、易拉罐、泡沫等,通过常见的废旧材料唤起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其次,教师要打破固有思维。一是打破对废旧材料种类的认知限制,不应认为废旧材料只包括废旧报纸、塑料瓶、毛线等。美国著名的玩具博士斯苔芬妮·奥尔巴特认为建筑用材的沙子、旧木板,缝纫用品带子、扣环,家具用品蛋壳、衣架以及卷轴等都可以作为幼儿园所使用的废旧材料。教师要认识到创意美术活动中可利用的废旧材料是多样的。二是教师对废旧材料进行充分多次利用。例如对于旧衣物,教师往往投放在娃娃家供幼儿使用,教师也可以让幼儿在旧衣物上进行绘画,让幼儿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新衣服。教师要打破活动区域的限制,将废旧材料运用在不同的区角活动中,结合幼儿艺术和创造活动的需要,使废旧材料得到全面的开发和利用,充分显示出废旧材料的多重价值。
另外,教师可以设立创意美术活动区域。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废旧物品作为环境创设的材料,例如利用废旧纸箱围成城堡,让幼儿感受废旧材料的魅力。其次,设立作品展示区域,将幼儿“变废为宝”的作品投放在区域中,满足幼儿自尊心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起自信心,区域中的作品可以帮助幼儿开辟新的创作思路。且受到环境熏陶的作用,幼儿的审美能力也在潜移默化地发展。
(三)激发幼儿的主观创造性,培养动手能力
1.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唤起创作欲望
教师要鼓励幼儿自愿并热情地进行各种活动。“兴趣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激发点,丰富多彩的材料是提高幼儿活动兴趣的重要基础。”[3]废旧材料是开展创造性活动的重要资源。教师可以通过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或者带领幼儿一起收集废旧材料,调动他们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且废旧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形状和特点,对其进行改造需要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在对其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幼儿的创作欲望也被激发起来。
在活动开展时,教师可以利用废旧材料创作艺术作品,吸引和激发幼儿的兴趣。欣赏好的艺术作品会给幼儿带来学习艺术的乐趣,也会鼓励他们进一步探索。教师应在课堂上为幼儿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幼儿产生学习的兴趣,积极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意愿、兴趣等选择其所需要的材料,并思考和归纳不同的表达方式。通过探索和操作,幼儿会产生好奇心,并展示他们新发现的创造力,幼儿在操作创造的过程中其动手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2.利用废旧物品多样性,挖掘创作潜能
为了更好地开展创意美术活动,教师可以与家长合作,收集旧报纸和衣服等材料,通过家长的支持丰富课堂上的美术资源。此外,还可以动员家长与幼儿一起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家长可以利用自身职业和自身优势,协助幼儿制作各式各样的玩具,幼儿受到来自家长的启发,其创作欲望与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日常生活,将简单的日常物品变成有意义的物品,重视废旧材料的再利用价值,教师要拓展对废旧材料的开发与利用,在艺术和创造性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幼儿在对废旧材料进行改造的过程中,会不断探索与思考,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增强。“总之,在教师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幼儿创意美术活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注意对幼儿创造力的引导,进而借助简单的工具,激发幼儿的创造天赋,最终为幼儿全面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4]
(四)正确评价幼儿的作品
在评价幼儿的创作作品时,教师应关注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表现,而不是只看作品的表象。很多教师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只局限于作品的表象和与范本的相似度,没有进行全面的评价,忽视了幼儿作品中的创造性表现,容易导致幼儿积极性下降。教师对幼儿创造性作品的评价应是全面的,注重幼儿在作品中的自我表达,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这种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幼儿的差异性、独立性、选择性、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具有一定的表现欲望,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表扬与夸赞,所以在幼儿完成自己的作品后,都有分享作品的想法,以此来表现自己。教师必须摒弃不足的评价方法,不再以表象和质量作为评价标准,也不再是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单方面评价,而是要重视在作品中幼儿创造性的表达,鼓励幼儿进行同伴互评,让幼儿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纲要》中提到,“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对幼儿本身来说,拥有创造性的想法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当幼儿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展示他们的创造力时,他们会感到非常自豪,他们通过文字、颜色、构图和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希望自己能够获得教师和同伴的夸奖,这可以使他们会变得更加自信,喜欢上创造性的艺术活动,而且可以推动幼儿语言表达技巧的进步和创新思维的成长。
总而言之,在开展创意美术活动时,巧妙地将废旧材料运用到活动中,能够丰富活动材料的多样性,为幼儿提供多种选择,有利于其创造性的发挥。废旧材料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废旧材料在创意美术活动中的多种价值,可以调动幼儿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废旧材料自身具有多重价值,其开发利用有助于满足幼儿对学习和探索的渴求,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促进幼儿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同时,有助于帮助幼儿提高对美的感知,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晓菁,余雯诗.可持续发展教育视角下幼儿园美工区废旧材料投放现状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4):13.
[2]万欢.废旧材料在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中的应用探究[J].科普童话,2019(25):97.
[3]曾俊.利用废旧物品开展创意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21(1):165.
[4]丁霞.废旧物品在创意美术活动中的有效应用[J].学周刊,2020(2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