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丽
[摘 要]大豆是主要的粮油兼用作物,多年来在黑龙江省广泛种植,是黑龙江省主要种植的优势作物之一,选育适宜我国中早熟区域的高产、优质、适应广的大豆新品种是提高东北地区大豆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大豆品种“黑农”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所选育而成,具有抗病性强,秆强不倒,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本文简述了“黑农”的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并对其显著特征特性、品质、抗病性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阐明了“黑农”的生产技术规程,以及在各示范区产量表现和应用情况。
[关键词]“黑农”大豆 育种技术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202-01
大豆是重要的蛋白质油料作物,大豆产业的发展关系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商品大豆的品质油分含量不高,极大地影响了大豆商品的质量等级,同时在育种上很难获得产量好、油分含量高又适宜各地种植的大豆新品种。因此创制优质、抗病、高产大豆新品种对于解决产业技术需求,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品种选育
1.1 特征特性
黑农49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植株繁茂,秆强,抗倒伏能力强。株高90cm左右,节间短,结荚密,以主茎结荚为主,有小短果枝3粒荚数占单株结荚数的70%以上,紫花,圆叶,叶色浓绿荚熟褐色。籽粒圆形,有光泽,脐无色,百粒重22g左右。蛋白质含量40.9%,脂肪含量21.1%,蛋脂总和62%,属优质、高产型品种。生育期117天,所需活动积温2350℃,属中早熟品种。黑农46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75cm左右,白花,圆叶,茸毛白色,落叶,不裂荚,接种鉴定较抗病毒病、灰斑病、耐孢囊线虫、抗倒伏,主茎节数15个,单株有效荚数38个,百粒21.2g,籽粒椭圆形,黄皮,黄脐,商品性好;蛋白质含量38.56%,脂肪含量22.6%,在北方春大豆中早熟区出苗到成熟为123天,需≥10℃活动积温2450℃左右,熟期与绥农14相当,适应范围广。
1.2 产量表现
黑农46:1997年所内品比试验平均产量3033.7kg,比对照品种黑农37增产21.05%,1998年异地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428.6kg,比对照品种黑农37增产11.6%;2000年黑龙江省异地区域鉴定试验,6点平均产量3240.0kg,比对照品种绥农14增产15.3%。
黑农49:2001年参加全国北方春大豆中早熟组区域试验,全国4点平均产量3153.0kg,比对照品种绥农14增产6.1%,列参试品系第一位;2001年参加全省预备试验,4点平均较对照品种合丰25增产8.7%;2002年参加全省4区区域试验,5点次平均较对照品种绥农14增产11%,平均公顷产量2555.5kg,列第二位; 2003年继续试验,4点次平均较对照品种绥农14增产7.24%,列第二位, 平均公顷产量2646kg;2004年参加全省生产试验,6点次平均公顷产量2408.8kg,较对照品种绥农14平均增产10.3%,列第一位。
1.3 适应区域
适应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大面积种植,也可作为第三积温带上限搭配品种种植。2003年在黑龙江、吉林、内蒙、新疆等地示范推广,产量和适宜性表现突出。
2.生产技术规程
2.1 地块选择
选择耕层深厚,土质肥沃,保水保肥,排水良好的地块。秋翻后及时耙地,春季及时耙地、镇压、尽量保墑,前茬玉米可在原垄深松卡种,保持土壤墒情。
2.2 种子处理
播种前种子要精选,采用粒选机或选种器粒选。除掉病粒、虫食粒、破损粒,使籽粒达到整齐一致。 种子发芽率不低于85%,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8%,含水量不高于14%。播种前用种衣剂进行拌种,防止苗期地下害虫及病害。
2.3 播种
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适时播种,一般昼夜温度稳定通过6℃时,既可播种,播种时要做到播深一致,镇压后保证播种深度为5~6cm,播后根据土壤墒情镇压1~2遍。采用清种或大比例间种。适宜播期5月1~10日。穴播穴距18cm,每穴3~4粒。机械垄上双行等距精量播种,双行间小行距10cm。单行株距15cm。密度为25万~28万株·hm-2。播在湿土上,如土壤干旱,先耢一遍,然后再播。采用深松、深翻、深施肥为基础,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为保证,农机农艺有机结合;通过深秋深松整地,秸杆还田技术的应用,使土壤生态条件得到改善,以促进油分和产量的提高。
2.4 田间管理
在大豆生育期间要求做到三铲三耥,特别要注意防治大豆食心虫及其它病虫害。成熟后要及时收获。进行铲前趟一犁,做到三铲三趟,铲趟伤苗率小于3%,后期拔净大草。开花结荚期主要争取花齐、花多、花早,防止花荚脱落,这是该时期管理的中心任务。 要看苗管理,控保结合,高产田以控为主,避免过早封笼郁闭。播后苗前施药,对土壤进行封闭处理。 用精异丙甲草胺、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甲草胺、异辛酯等在大豆播种前或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土壤喷雾施药。
2.5 施肥
公顷施底肥磷酸二铵300kg、钾肥75kg。在大豆生育期间,根据植株长势适当追肥或喷施叶面肥,保证大豆生育期间对肥力的需求。化肥应用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氮、磷、钾肥搭配。播种前种子用微复药肥种衣剂包衣,在大豆开花后可喷洒磷酸二氢钾,可提高大豆产量和油份含量。有条件的地方,可于秋季施用有机肥做基肥。要适时追肥,要结合二遍铲后趟前根据缺素情况施入微量元素肥料,如硼砂、钼酸铵、硫酸锰、硫酸锌等。
2.6 病虫草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强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协调与配套,严格控制化学农药施用量。化学除草一般采用播后出苗前进行封闭处理,可选用2-4D异辛酯和90%禾耐斯、广天灵、阔草清,施除草剂和松土混合可联和作业。大豆菌核病:选用咪鲜胺类或菌核净等药剂于发病初期,即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后喷一次药,隔7~10 天进行第二次喷药;大豆食心虫:根据虫情预报,在成虫发生盛期后1~2 天,可用熏蒸方法防治成虫,可用敌敌畏乳油制成毒棍,每 5 米插一根,每 4 垄插一行,或用菊酯类农药常规喷雾。
2.7 收获
根据收获方式及时收获,人工收割应去大豆叶片还剩10%时进行为宜,并要及时脱粒,减少损失;机械收割应在叶片全部落尽,籽粒归圆时进行,脱粒后要进行机械式人工精选,使大豆商品质量达到净度99%以上,杂质0.5%以下,水分13%以下的指标。采用联合收割机收割,或人工收割拉到场院晾晒后用磙子压,机械收割调好间隙减少破碎率,注意割茬,减少泥花脸。
3.结语
“黑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在生产上的大面积应用,提高了产量和土地利用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对病虫害的防御能力及农民的持续增效、增收,实现了大豆生产可持续发展;被国家列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项目;被科技部列为超高 产作物育种 重点示范 推广品种;被黑龙江省、农业部推荐为大豆主推品种,推广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章建新,周婷,贾珂珂.超高产大豆品种花荚形成及其时空分布[J].大豆科学,2012,(315):739-743.
[2]张瑞朋,付连舜,佟斌,等.密度及行距对不同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5,34(1):52-55.
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