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心理健康培育为导向的体育活动研究

2024-12-31 00:00:00陆裕岭孙培娟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11期
关键词:学生心理健康体育活动教学研究

【摘要】学生群体由于生活经历较少,同时心理尚未成熟,所以面对当前较为复杂和多变的环境,很容易在思想理念上出现问题。近些年由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学生无法有效地适应自己身份定位的改变,所以在心理上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心理的认识逐渐全面,能够使用多种多样的手段干涉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且提升学生的思维和理念。帮助学生建立起健康的心理,一方面需要心理上的疏导,另一方面还可以借助体育活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体育活动对于人的心理会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并且对其分析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学生心理健康" 体育活动"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8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11-0163-03

随着生活环境的发展变化,学生由于缺乏心理上的准备,所以容易出现自我封闭和沉迷网络以及缺乏自信等问题。学生的思维理念和心理受到环境的影响,出现孤独、恐惧等情绪,如果不能有效地对学生的情绪进行引导,容易给学生的生活造成影响。学习也是学生生活中的核心任务之一,学生长期地处于学习压力之下,容易出现精神紧张等问题,这些都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造成影响。所以,本文从学生心理健康出发,研究体育教学活动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想法。

一、体育活动和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概述

学生心理健康是当前社会和学校非常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由于就业和学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群体的思维理念和健康问题逐渐突出,这已经制约了当前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伴随着体育教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研究,形成了基于体育训练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的全新教学思路。人们逐渐意识到体育训练和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通过体育训练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推动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发展,这是当前学校发展中的核心内涵,也是素质教育对体育发展所提出的相关要求。对于健康的理解和认识多种多样,健康不仅仅是身体形式上的健康,还包含人类的心理状况,当人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健康状态时,一方面会具有较好的自我感触,并且适应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还能推动社会在和谐状态下的发展。其次是保持心理健康、减少神经疾病的措施。从心理健康的客观标准上来看,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拥有健康心理的个体呈现出积极和旺盛的生命力,以及积极向上的心理体验,良好的适应能力,可以充分根据社会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

体育从概念上看,可以分为狭义的体育和广义的体育。本文主要从狭义的体育教学展开分析,也就是学校的体育教学。学校体育教学指的是在这种教学的环境中,引导学生掌握和学习体育技能和知识,并且推动学生养成锻炼意识,提升体育能力的健康活动。体育教学作为学校发展和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和其他学科之间有显著的不同。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要求师生共同参与其中,并且配合才能完成教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以示范和讲解为主,学生的实际学习则以锻炼身体为主。体育教学活动有一定的竞赛性和动态性,在这种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基于训练和练习,可以呈现出相应的学习效果,并且构建出健康的竞争与管理意识,正确地处理好体育活动中的竞争或者协作关系,这也是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从竞争关系和协同层面上来看,给学生之间调节心理和处理人际关系提供了机会。另外,还能够利用体育教学的实际特点,对学生展开心理教育,这一点也是当前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一)环境给学生造成的影响

学生的生活环境主要可以分为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首先从社会环境上来看,社会上许多人存在不健康的思想和道德理念,导致了社会层面上出现了道德滑坡和腐败严重等问题,以及各种色情、赌博等问题,给学生的思想理念和身心健康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促使学生产生颓废和消极的发展倾向。另外,校园环境也会给学生产生影响,学生的思维理念和心理状态并不稳定,在进入校园生活以后,面对集体生活和陌生的同学群体,在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上有所区别,许多学生由于适应能力较差和独立能力较低,不能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和生活等等,一些学生离开家庭以后,由于缺少了严格的管束,所以产生熬夜上网、玩游戏、喝酒、抽烟等陋习,这些行为因素最终都会反映到学生的个人身体健康上。

(二)家庭因素和生活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当前多数学生属于独生子女,一些学生成长在一群家长包围的环境中,这种溺爱的方式导致学生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当学生离开家庭进入学校以后,面对复杂的生活问题、学习问题等,会感到迷茫,并且不能有效的处理社会、集体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另外一方面,许多家长对于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所以只关注学生思维的成长,并不关注学生心理和道德理念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容易出现偏执、自闭以及逆反等倾向。许多学生面对挫折缺乏承受能力,并且意志力薄弱,容易出现一些过激的行为,并导致心理上造成伤害。当前社会形式较为复杂,面对充满压力的社会,学生需要得到正确的思维引导和教育,并且改善和推动学生获得健康的心理发展。

(三)就业问题给学生带来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逐渐进入新常态,并且由于扩招等问题,导致学生在就业难度上逐渐扩大,为了得到相应的工作机会,一些学生围绕着就业不断地尝试。在一些学生的就业过程中,将上学作为改变自身命运和身份的途径,并没有准确的自身定位,认为自己是高级知识分子,而不是劳动者。但是社会的现实会直接给学生造成打击,学生面对社会的打击,在心理上从天之骄子转化为无业游民,并且找不到出路,导致现实和理想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付出的十几年时间,并且投入了家人所有的希望,在毕业后面对社会的打击,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学生面对这种情况会出现严重的心理失衡,并且不平衡的心理在心底积压,如果不能及时地调整和改变,容易产生敌对、焦虑和抑郁等倾向。

(四)学校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并没有认识到自身的身心发展存在问题,也不了解心理保健的知识。由于学校并不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导致学生的实际状况一般没有反馈的机会,除了班主任了解一些以外,学校的管理者很少能够及时地对其进行引导。学校强调身体素质的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虽然一些学生知道自己的心理不健康,但是由于长期得不到矫正,导致问题越来越多。

三、以学生心理健康为导向的体育活动实践策略

(一)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活动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为学生准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给学生的参与提供基础。体育教学活动主要针对体育课堂教学而言,是一种体育课程的外部拓展和延伸。体育教学活动可以提升教学的质量,并且为学生的生活提供更加有趣的活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开展体育课堂以外的体育活动,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在学校教学中进行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课外体育活动可以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增强学生与外界的联系。利用体育活动的方式使学生的社会需求得到满足,并且丰富学生的个人生活,缓解由于生活所带来的精神压力和烦恼。课堂体育活动凭借其挑战性比赛或者游戏,以及丰富的体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许多学生在课堂内外通过参与体育活动,锻炼了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不但能提升人际交往,还可以显著提升对社会的适应力。基于多样化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到情绪的发泄,并且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理念。

(二)调整体育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感受成功

体育教学是基于自身的体验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并且以实践为主。根据体育教学的实际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难度较大和技术要求较高的内容,通过一些具有对抗性的活动让学生产生胆怯心理,并且引导学生主动挑战这些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意志力。在体育教学的手段上也应当做出适当调整。为了确保学生可以从体育活动中感受到成功,在教学初期,可以降低教学的难度,在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后,进一步提升教学的难度。对于学生而言,在初期感受到成功后会显著地感受到自身的作用和价值,并且对体育活动和体育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可以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心理基础,并且为体育教学活动做好准备。对于一些在学习中出现失败情况的学生而言,由于并未体验成功的快感,所以容易出现自卑和沮丧等心理,甚至失去信心,并且产生畏惧的感受,从内心失去参加体育教学活动的兴趣。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并且体会到成功的快感。教师要适当地利用教学手法,发挥出主导作用,推动学生完成这类活动,构建出宽松和活泼的教学氛围。另外,还要给学生设定一些通过个人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让学生付出相应的努力和尝试,最终获得成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态度。

(三)教师要营造出轻松的体育活动氛围

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塑造出稳定和适合学生积极参与的集体情绪,课堂教学作为体育教学的表现形式之一,在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将学生引入到体育活动的主体位置上,师生之间展开频繁交流,让学生个体之间进行情绪的传递,构建出统一的情绪氛围。在体育学习的实践中,学生如果由于某一动作失败,或者没有达成目标,导致丧失自信心或者情绪低落。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情绪进行引导。另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和学生之间展开的师生交流,以及学生之间产生的情绪传递等,会影响到体育课堂教学的每一名成员,让所有的学生都会根据体育课堂氛围的变化而变化。学生的思维理念和心理状况直接受到这些体育活动的影响,当学生出现低落的情绪后,教师可以主动地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让学生通过运动地方式发泄自身的情绪,并且让学生养成使用体育训练调整自身情绪的习惯。

四、结语

体育运动一方面体现在学生的体力、战术和技术上的角逐,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精神、智慧上的较量。体育活动对于参与者的身心发展有直接的影响。通过体育活动引导学生产生运动的兴趣,并学会使用体育运动调节自身的身心健康,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力,所以在课外活动和体育教学中,教师也要认识到体育运动对于学生心理活动的影响,并且积极利用这一手段引导学生向更加健康和积极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颜军,郑骏妹,郭玮,王碧野,陶宝乐.学校体育社团活动对初中生自我认识、心理健康的影响[J].体育与科学,2020(2):73-79+86.

[2]顾东风,翁建平,鲁向锋.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J].中国循环杂志,2020(3):209-230.

[3]漆昌柱,郭远兵,桂茹洁.运动促进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基于方法的视角[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1):86-92.

[4]韩新海,李建民.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25):82.

[5]邓建伟,曹莉.高强度间歇训练与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的研究进展[J].中国体育科技,2019(6):21-34.

[6]冯敏,冯辉,张一雨,王乐军.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来源于同济大学568名学生的问卷调查[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23):3722-3728.

[7]马勇.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大学生身体活动指导纲要特征及启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3):118-121.

[8]王琳,敬龙军,何阳.体育干预促进青少年健康研究的国际热点及其演化进程[J].中国学校卫生,2019(5):669-675.

[9]李龙.从“运动”到“活动”:新时代全民健身理念的重大转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5):13-21.

[10]王兰,韩衍金.精准扶贫视阈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价值及发展愿景[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5):120-129.

[11]付少雄,林艳青.手机使用对用户健康的负面影响研究——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J].图书情报知识,2019(2):120-129.

[12]周颖,王毅.农村老年人群健康行为与个性化干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7):1736-1739.

猜你喜欢
学生心理健康体育活动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应对策略
科教导刊(2017年8期)2017-06-09 19:02:19
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几点做法
高中班主任如何有效地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指导
国际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及有效性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12期)2017-01-12 01:23:25
农村中学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研究
闽侯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1:09:47
抗战时期迁黔军事院校体育活动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44:58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7:11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